餐館「炒了」送餐機器人 智能機器人的未來是?|智能機器人|送餐

原標題:餐館「炒了」送餐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的未來是?

機器人是最近升溫的概念話題,我們常見的機器人有在工廠中代替基礎勞動力的工業機器人,生活中與人溝通的智能聊天機器人、更高級的還有仿人的服務機器人。

然而機器人到底能不能代替人工作,這條新聞可能能給你一點參考。

根據《中工網》報道,廣州一些大眾餐飲機器人使用情況是:

曾經「聘用」機器人服務員的幾家餐廳,已有兩家關門歇業。剩下一家雖仍在營業,但機器人服務員卻被老闆「炒了魷魚」。

在廣州合味來機器人連鎖餐廳,記者已看不到機器人的蹤影。去年,這家餐廳憑藉機器人服務員吸引了眾多市民「嘗鮮」就餐。如今店員介紹說:「機器人不能端湯水太多的食物,還不時發生故障,老闆就沒再用了。」據了解,機器人只能沿著固定線路送餐,加上餐廳人員走動大,機器人不懂得躲閃,上菜容易灑落打翻,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這一類應該歸為服務類機器人,還有結構更簡單的是一種對話機器人,他們往往擁有一個屏幕和兩個輪子,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但他們應該屬於智能聊天機器人的方向。

我們會經常看到國內湧現了一批這樣的創業團隊,比如有面向兒童的早教機、面向商用的視頻對話機、台式對講機等。 而做好這類的服務機器人,需要突破的技術是情感識別、語義識別等方方面面。

相較下,工業製造業對於機器人作為新勞動力有剛需,比如一些汽車製造的工廠,根據產線操作流程而製作的機器人並不需要太多人工智慧因素在內,他們使用全自動的機器人對汽車零件進行衝壓、焊接、噴塗等操作。

相關專家也提及,機器人的發展應用需要分行業而論,機器人被「炒魷魚」是因為它並不適合從事服務業,服務業機器人「人性」還不夠,人際溝通交流較多,這是機器人做不到的。

「在製造業,未來機器人將增多,人工將會有所減少。而在智力服務領域,人工投入將相應增加。」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章雲解釋稱。

當然除此外,還有一種機器人更高級,屬於仿生(人)類機器人,比如Google 剛剛賣掉的波士頓動力,他們的機器人負責幫助人類在野外運輸貨物,這類機器人需要解決掌握平衡的機械結構,機器視覺,這需要借力於深度識別技術的攝像頭。

這類機器人難度最高,他們的研發路徑就像人類的進化。

推薦閱讀:

TAG:機器人 | 未來 | 智能機器人 | 送餐 | 餐館 | 智能機器 | 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