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談話:醫患溝通,保障安全

麻醉談話 麻醉談話其實是麻醉前訪視的一種通俗說法。手術之前,麻醉醫生會詢問患者及其家屬很多問題,目的是為了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和重要器官功能、患者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力,以便選擇合適麻醉方法和藥物。一次良好的麻醉談話可以使患者以最佳狀態迎接麻醉和手術的挑戰,為患者的安全保駕護航。 麻醉談話談些啥 談些啥 麻醉談話的內容主要包括麻醉的安全性和麻醉的危險性。通常,麻醉醫生首先會向患者及家屬強調麻醉的安全性,讓他們了解現代麻醉技術已相當成熟,發生麻醉風險的概率已大大降低,因麻醉導致的病死率基本上低於萬分之一,以便其增強信心、減輕焦慮情緒。當然,一旦發生麻醉風險,還是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總則第十一條指出:在醫療活動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將患者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及時解答其諮詢。因此,麻醉醫生在談話中也一定會強調麻醉風險,並且向患者具體說明其身體情況可能導致的風險,如糖尿病導致血糖紊亂的風險、心臟病導致循環紊亂的風險、肺部疾病導致呼吸障礙的風險等。不少人認為,麻醉醫生一再強調麻醉風險是嚇唬患者、推卸責任。實際上,麻醉談話並不是醫生為了推卸責任,而是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   麻醉簽字別誤解 別誤解 麻醉談話期間,患者及其家屬需要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某些患者及其家屬認為,簽署知情同意書是麻醉醫生為了推卸責任,患方處於弱勢地位,不管願不願意,都得簽字,否則只能放棄手術。其實,患者及其家屬的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簽署知情同意書並不能免除醫生的責任。麻醉知情同意書的簽署只表明術前患者已經獲知各種風險,並願意承擔這種風險,並不能作為醫生醫療行為無過錯的依據。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得到患方的簽字,只能說明患方同意實施醫療行為,並不能免除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一旦違反醫療原則所應承擔的責任。大家需要認識到,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和患者應該是為了戰勝病魔而共同戰鬥的夥伴,誰都不希望發生風險或意外。 麻醉準備積極配合 積極配合 麻醉談話期間,麻醉醫生會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交代麻醉前的各種準備工作,患方應配合做到以下幾點,以確保麻醉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在麻醉前訪視期間,麻醉醫生會詢問許多問題,患者一定要主動、詳細、如實地向醫生彙報,不隱瞞病情;其次,患者應努力配合麻醉醫生做好術前準備,積極調整心態,緩解壓力,輕裝上陣,必要時可服用一些鎮靜安眠藥;第三,尊重麻醉醫生的工作,不對麻醉醫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第四,麻醉前或麻醉中積極配合麻醉醫生,有異常或不適情況,積極與醫生溝通,否則盡量保持安靜;第五,術後積極向麻醉醫生反饋信息,如麻醉效果如何、術後疼痛情況、有無麻醉後併發症和合併症等,以便麻醉醫生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 麻醉風險要重視 不要被嚇倒 要重視不要被嚇倒 麻醉風險是指在麻醉過程中所發生的患者生理功能遭受嚴重干擾而危及生命的事件。 「 主要 風險 」 併發症 意外 VS 併發症 麻醉併發症是指麻醉醫生在實施麻醉期間,因麻醉藥物或操作導致患者出現與麻醉相關的另一種疾病。比如,困難氣管插管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飽胃患者行急診手術可能在麻醉誘導或蘇醒期間發生嘔吐,甚至誤吸。但麻醉醫生主觀上不存在過失,且採取了盡其所能的防範措施。總體而言,麻醉併發症可能導致的不良後果與接受麻醉帶來的正面作用(成功進行麻醉進而完成手術)相比,利大於弊,患者沒有必要過分擔心麻醉併發症。 麻醉意外 麻醉意外是指在麻醉工作中,由於無法抗拒的原因(患者體質或特殊病情)導致患者出現難以預料與防範的不良後果(死亡、殘疾、器官功能障礙等)。也就是說,儘管患者死亡、殘疾或組織器官損傷發生在麻醉期間,但並不是由於麻醉醫生的失職行為或技術過失直接造成,麻醉醫生主觀上不存在過失。當然,麻醉意外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發生概率很低,大約萬分之一。 「制度」是「安全」的保障 從術前訪視、術中管理,到術後隨訪的一系列完善制度,是麻醉安全的必要保障。通過術前訪視,麻醉醫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包括年齡、身體狀況、罹患的外科疾病、合併的內科疾病等,以便評估麻醉風險,做好術前準備。在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會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瞳孔反應、皮膚顏色和溫度等。術後隨訪包括患者意識的恢復、對疼痛的反應等。術後鎮痛則根據患者的疼痛反應來實施。若疼痛反應劇烈,則需追加鎮痛藥物;若疼痛反應不劇烈,但噁心、嘔吐等鎮痛藥物副作用明顯,則需減少,甚至停用鎮痛藥物。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麻醉學的發展,麻醉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高齡、合併多種慢性病不再是麻醉的「禁區」。當然,從安全形度考慮,麻醉仍有一定禁忌。特別提醒:為儘可能保證麻醉安全,患者應充分相信並配合麻醉醫生,如實告知自己的既往病史。麻醉醫生對病史了解得越詳細,麻醉準備也越充分。患者若存在一些合併症,如高血壓等,應配合醫囑,將血壓降至合理範圍,以免因壓血壓波動而增加麻醉風險。 對待「風險」 別走極端 面對麻醉風險,患者及其家屬通常會有兩種表現:一種是過分擔心,有的患者擔心「麻醉後醒不過來」,而產生緊張、焦慮情緒。殊不知,情緒波動本身會導致血壓波動,增加麻醉風險。另一種是毫不重視麻醉風險,對麻醉醫生一再強調的風險不屑一顧,不配合進行術前準備,血壓或血糖也沒有調整到最佳狀態,極易發生麻醉風險。

作者:武慶平
推薦閱讀:

記錄一次失敗。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了解的橋樑,溝通有多重要?
溝通之道
當年林子祥前妻撮合葉倩文與丈夫合唱,沒想到自己成了永遠的觀眾
銷售中的溝通策略《培訓》雜誌

TAG:安全 | 麻醉 | 溝通 | 談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