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觀賞石簡介1

中國觀賞石簡介1
 

三江黃蠟石,主要產於廣西柳州地區三江縣境內融江河段。該石形成於元古界震旦系,屬硅質岩卵石,石質堅硬細密,約摩氏6~7度。質地溫潤如玉,石膚有蠟脂般的透感。色澤橙黃油潤,表面肌理常有蒼古奇特的皺紋。外形千姿百態,變化豐富,多為象形、景觀等類型。部分黃蠟石具有透、漏、皺的特點,但較罕見。

三江黃蠟石質佳色艷,富麗高雅,有凍蠟、晶蠟、細蠟之分,以橙黃玉潤如脂凍、透紅如胭脂者為佳。都柳江、尋江於三江縣老堡口匯合後稱融江。

來賓水沖石,又稱來賓石,產於廣西柳州地區來賓縣境內的紅水河中。該石質地堅實、細膩,石膚光滑,常有金屬光澤;色澤古樸沉穩,以黑、黃、青灰為主色調;紋理清晰,構圖巧妙;整體石形顯得穩重大方,具有特殊美感。

來賓石水沖石以灰質岩石為主,內含有燧石、核灰石和灰岩,硬度約6度;有純黑、灰黑、土黃、黃褐、墨綠等色,以黑、褐、墨綠色居多,其中黑色最為常見;由於湍流亘古沖蝕、砂石磨礪,表面細潤光潔,有獨特的水洗度及光滑濕潤的手感;形態富於變化,有象形、景觀、抽象、奇巧等不同類型;有些水沖石一面光滑,另一面則呈道道劃痕,顯得凹凸有致;石中紋路細密舒展合度,或飄逸靈動,或深沉古樸,恰似寓意悠遠的畫卷。

來賓水沖石品類繁多,其中以紋石較為珍貴。如遷江的黑色密紋石、金錢紋石,蓬萊洲的疏紋浮雕石,黃牛灘的黃色龜裂紋石等。紋石又可分為細紋、線條紋、粗紋、層疊紋、雲紋等多種。

石膽石,產於廣西柳州地區。該石屬碳酸鈣結核,硬度4~5度,呈深紅、黃、黑、青灰等色,自然造型百姿千態,以圓狀形為多見,因而得名。

石膽石有水石膽和山石膽之分。水石膽產於柳州地區來賓縣紅水河中,質堅、光滑潤澤,色調有棗紅色、黑灰色、青灰色等,形狀有單體和多個聯體,通體圓滑無棱,單體者多呈扁圓或球狀,聯體者則自然組合,形成不同的物象,似雲中游龍、麒麟呈瑞、瑤池蟠桃,也有鳥、獸等形態;山石膽主要產於柳州市柳江縣山區,質堅略脆,石形奇特,粗獷古樸。

百色彩玉石,產於廣西百色市右江河的陽圩至平圩河段。該石屬硅質沉積岩,質地堅韌光滑,硬度約七度左右。硅質岩中夾雜著玉石,經過億萬年河水沖涮,石膚亮潤,色彩斑斕,造型優美;有的石面顯橫向條紋,層次分明,悅目耐看。

百色彩玉石以形、質、色取勝,尤以平圩七星灘一帶所產的品質最佳,右江每年10月~來年5月屬枯水期,此時水位大降,原齊腰深的湍急河段也只能蓋過腳面,適宜打撈、採掘奇石。

天峨石,原稱紅水河石,產於廣西河池市天峨縣紅水河中。該石為河床中的水沖卵石,質地細滑光潔;外形多呈卵狀,為渾圓、扁圓、橢圓形;色彩或斑斕陸離,或素潔雅緻;紋理或平或凹或凸,似版畫如浮雕,圖案奇逸古拙,意境深遠。天峨石自廣西紅水河上游的南盤江至下游的天峨、東蘭、都安河段均有分布,因20世紀80年代發現於天峨河段而得名。

天峨石上大多嵌有圖紋,其紋理線條流暢明朗,粗細、曲直千變萬化,有虛有實,富有立體感,常形***物、飛禽走獸及各類景觀圖案,有的抽象,有的含蓄,有的簡潔明快,內涵極其豐富。天峨石中夾雜的褚色條狀、塊狀石體的質地較硬,而淺色石體的質地較軟。石上紋理有平紋和凸紋,平紋石的紋理多為淺褐、黃褐、褐棕等色,基底呈淺黃灰、灰白色調;凸紋石的紋理多為深褐、褐黑、棕黑等色,基底呈黃灰、淺灰藍、灰白色調,在凸紋周邊有淺色色暈,尤似浮雕。

天峨石的原岩蘊存於2.2億年前以三疊紀為主包括石炭、二疊紀在內的地層,上覆有一層火山凝灰岩。岩性以黃色、灰色、灰白色、粉砂岩為主,並有灰岩、白雲岩及硅質岩等。離岩體石塊經紅河水漫長年代的沖刷、雕琢,成為石紋凹凸顯露,反差鮮明的觀賞石。平紋是原岩經過風化,岩石孔隙形成染色暈紋,一些含鐵、錳物質的微細岩層,風化後則出現不同色紋。凸紋則是原岩形成時沿裂隙擴散及沉積,後來鐵錳質沿節理裂隙充填,而構成交錯狀紋理,因該部分較堅硬,經風化磨蝕,紋理凸現。

邕江石,產於廣西南寧市邕江河段。該石是邕江流域的水沖石,石質堅硬,石色古樸,石皮細膩,常年被河水沖蝕、翻滾,其外形變化豐富,小巧精緻、千姿百態。

南寧河流屬珠江水系,上游左右江及源於十萬大山的八尺江,自西和南流向南寧,匯人鬱江。鬱江流經南寧市及邕寧縣河段稱作邕江,上起江西鄉宋村的左、右江匯合點,下止邕寧縣與橫縣交界的六景鄉道庄村,全長133.8公里。

潯江石,又稱潯江卵石,產於廣西桂平市境內的潯江河段。該石質地堅硬,外表光滑,水洗度高,顏色鮮艷多樣,石紋細膩清晰,多呈棕紅、褐紅、紫紅、青灰、灰黑色調,石上間有白、黃、棕、褐等色紋,石形豐富多姿,其造型石靈瓏可愛、形象逼真,圖紋石色比度強,多姿多彩、氣韻萬千,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潯江石在漫長的地質作用過程中,經千百萬年水流的搬運、衝擊、磨蝕,使一些岩塊變成渾圓狀,一些質地堅韌的岩石則形成一個個千奇百怪的狀態。潯江石的成份結構有的單純、有的複雜,多為純色或多種顏色的石英岩類卵石,及大量的玉髓和具色帶條紋瑪瑙。紋理有平紋、凹紋、凸紋,顯示出山水風光、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等圖案。

桂平位於黔江、鬱江、潯江三江交匯處。潯江是廣西北部從東往西急流而下的河流,自象州縣石龍鎮三江口,流經武宣、桂平至梧州與桂江日匯合,河長172公里。從上游夾帶而來的石頭,在水緩的潯江邊堆成一個個卵石灘,其中三江交匯口的銅鼓灘,長7000多米,寬1500米,是廣西最大的卵石灘,蘊藏著大量的奇石。

天峨石,原稱紅水河石,產於廣西河池市天峨縣紅水河中。該石為河床中的水沖卵石,質地細滑光潔;外形多呈卵狀,為渾圓、扁圓、橢圓形;色彩或斑斕陸離,或素潔雅緻;紋理或平或凹或凸,似版畫如浮雕,圖案奇逸古拙,意境深遠。天峨石自廣西紅水河上游的南盤江至下游的天峨、東蘭、都安河段均有分布,因20世紀80年代發現於天峨河段而得名。

天峨石上大多嵌有圖紋,其紋理線條流暢明朗,粗細、曲直千變萬化,有虛有實,富有立體感,常形***物、飛禽走獸及各類景觀圖案,有的抽象,有的含蓄,有的簡潔明快,內涵極其豐富。天峨石中夾雜的褚色條狀、塊狀石體的質地較硬,而淺色石體的質地較軟。石上紋理有平紋和凸紋,平紋石的紋理多為淺褐、黃褐、褐棕等色,基底呈淺黃灰、灰白色調;凸紋石的紋理多為深褐、褐黑、棕黑等色,基底呈黃灰、淺灰藍、灰白色調,在凸紋周邊有淺色色暈,尤似浮雕。

天峨石的原岩蘊存於2.2億年前以三疊紀為主包括石炭、二疊紀在內的地層,上覆有一層火山凝灰岩。岩性以黃色、灰色、灰白色、粉砂岩為主,並有灰岩、白雲岩及硅質岩等。離岩體石塊經紅河水漫長年代的沖刷、雕琢,成為石紋凹凸顯露,反差鮮明的觀賞石。平紋是原岩經過風化,岩石孔隙形成染色暈紋,一些含鐵、錳物質的微細岩層,風化後則出現不同色紋。凸紋則是原岩形成時沿裂隙擴散及沉積,後來鐵錳質沿節理裂隙充填,而構成交錯狀紋理,因該部分較堅硬,經風化磨蝕,紋理凸現。

邕江石,產於廣西南寧市邕江河段。該石是邕江流域的水沖石,石質堅硬,石色古樸,石皮細膩,常年被河水沖蝕、翻滾,其外形變化豐富,小巧精緻、千姿百態。

南寧河流屬珠江水系,上游左右江及源於十萬大山的八尺江,自西和南流向南寧,匯人鬱江。鬱江流經南寧市及邕寧縣河段稱作邕江,上起江西鄉宋村的左、右江匯合點,下止邕寧縣與橫縣交界的六景鄉道庄村,全長133.8公里。

潯江石,又稱潯江卵石,產於廣西桂平市境內的潯江河段。該石質地堅硬,外表光滑,水洗度高,顏色鮮艷多樣,石紋細膩清晰,多呈棕紅、褐紅、紫紅、青灰、灰黑色調,石上間有白、黃、棕、褐等色紋,石形豐富多姿,其造型石靈瓏可愛、形象逼真,圖紋石色比度強,多姿多彩、氣韻萬千,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潯江石在漫長的地質作用過程中,經千百萬年水流的搬運、衝擊、磨蝕,使一些岩塊變成渾圓狀,一些質地堅韌的岩石則形成一個個千奇百怪的狀態。潯江石的成份結構有的單純、有的複雜,多為純色或多種顏色的石英岩類卵石,及大量的玉髓和具色帶條紋瑪瑙。紋理有平紋、凹紋、凸紋,顯示出山水風光、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等圖案。

桂平位於黔江、鬱江、潯江三江交匯處。潯江是廣西北部從東往西急流而下的河流,自象州縣石龍鎮三江口,流經武宣、桂平至梧州與桂江日匯合,河長172公里。從上游夾帶而來的石頭,在水緩的潯江邊堆成一個個卵石灘,其中三江交匯口的銅鼓灘,長7000多米,寬1500米,是廣西最大的卵石灘,蘊藏著大量的奇石。

運江石,產於廣西柳州市象州縣運江。該石色澤豐富,純凈厚重,多呈紅、青、黃、白、紫、黑等色,有單色也有多色,有的五彩斑斕;石上紋理簡潔明快,形態多姿,其中有不少造型石,大多都與飛禽走獸相似。

在距象州約10公里處的下田錳礦一帶,河灘上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看似簡單平淡,卻把大自然的秀美濃縮於其中,富有內涵。

大灣石,又稱大灣卵石、彩釉卵石,產於廣西柳州來賓縣大灣鄉紅水河裡。該石質地細滑光潤,硬度5~7度;色彩豐富,以純正老氣的棕黃色具代表性;石皮均有釉面,似凝脂般潤澤,色紋艷麗,對比度強;體量精巧別緻,多在幾公分到十幾公分左右。石形千姿百態,有的象形狀物,有的如珠如玉,景觀、動物、圖案等應有盡有,非常有觀賞價值。

大灣石是於1993年發現的新石種,最早發現的多是雞蛋、拳頭大小的金黃色小石頭,後採集的造型石,體積大一些的有幾百斤重。大灣石是經河水長期沖刷浸潤而形成,有的顏色濃綠金黃,有的淡綠泛白,用船打撈上岸,經清理後方出最佳效果。

靈山花石,產於廣西南部靈山縣花石山。該石質地細膩如玉,硬度為3.5度;呈乳白色而暗透五彩,色澤斑斕;由白、紅、藍、黑等色及其過渡色組成不規則的條帶層理,構成豐富絢麗的鮮明圖案,畫面氣勢磅礴,或神韻飄逸;明朝時曾定為貢品。

靈山花石是距今3.5億年前中泥盆紀後期,地下岩漿在多次地質變動中上升與破碎溶岩膠結後,經漫長的自然理化作用而形成,主要蘊藏在古稱西靈山的六峰山、花石山、三海岩、石背山、龍武山等山脈中。靈山花石需磨製後才顯露出清晰的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圖紋,由於"僅隔一線則花紋頓異",細磨加工過程中畫面往往會發生較大變化,應順其自然紋理、色澤、原形進行構思加工。古代採制花石時找到石脈後就在石壁上鑿磨,直至磨出所需圖紋,再把四周鑿陷,在上方鑿出鋸槽,裝滴水罐、放石英河砂,用鋸自上而下割取運回,然後進行細磨加工、裝座。

清·嘉慶《靈山縣誌》:"所謂花石,蓋石中之美者,細膩如玉,間有山水、林樹、煙雲、禽鳥各狀,神致畢肖,而疏密濃淡,布置天然,宛若圖畫,並有畫手所不能到者,截而為屏,亦足供玩。然採取甚艱,截之僅隔一線,則花紋頓異,好事者或費萬貲而後得,故采之者寡。

柳州彩霞石,也叫五彩石,產於廣西柳州市柳城縣、柳江縣一帶的山區土層中。該石屬土石類,質地細膩潤澤,稍軟;石上紋理清晰,顏色艷麗明快,呈紅、橙、黃、白色澤,豐富和諧。柳州彩霞石於八十年代初首次發現,因石紋、色彩酷似天上彩霞而得名。

柳州彩霞石除一些天然的山石及水沖形成的造型石之外,主要是欣賞圖紋。其平行色帶切割後,常表現為動物圖象;垂直色帶切割後,常見風光山林畫面。與大理石類似,可取其斷面精琢成各種圖案觀賞,也可製作工藝品,手感光滑,很有觀賞性。

柳州彩霞石系由巨大脈帶狀張性斷裂破碎帶,在地質熱力和水的長期作用下,深淺不同的紅、橙、紫、白方解石環帶狀沉澱、包繞或充填於巨大的石灰岩類角礫之間,並膠結固為一體而形成,石體以紅白相間顏色為多見。白色的為鈣質和紅棕色的為鐵質,在剖面上,由於層面和層理的不平整,呈現出紅、白兩種顏色組成的各種圖案或複雜多變的彩色條帶。

鐘山黃蠟石,產於廣西東部鐘山縣的紅花河、花山河。該石質地細膩、溫潤如玉,硬度約為6-7度;石表光潔度好,油潤感強;色澤艷麗,玲瓏剔透;外形富於變化,有的象形狀物,神態生動;體量以作供石與手玩石大小的居多。

鐘山黃蠟石屬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由於其地質形成過程中滲雜的礦物不同,及二氧化硅純度、石英體顆粒大小、表層熔融等情況不同,而種類繁多,有黃蠟、紅蠟、青蠟、白蠟、紫蠟、黑蠟、彩蠟、凍蠟、晶蠟、油蠟、瑪瑙蠟等。質地以潤滑而細膩為貴,富含瑪瑙玉質紋者最具特色。黃蠟石以黃色為多見,其中以純凈的明黃為佳。

鐘山縣是思勤江的發源地,其源頭的兩大主要支流紅花河、花山河,均發源於海拔1372~1528米之間。峰高溝深,溪流縱橫的環境,高落差和水勢分流匯聚的切割、侵蝕作用,造就了豐富的奇石資源。產於花山河上游的蠟石多為凍蠟,有黃凍、紅凍、白凍、青凍等,石質晶瑩剔透;產於花山河中游的蠟石個體偏小,水洗度高,表層油潤,色彩豐富;產於花山河下游的蠟石,因其它礦物元素致色,顯得多姿多彩,質細皮潤,含瑪瑙玉質紋,有天然包漿。產於紅花河的蠟石,多以紅、黃和黑色為主色調,或流金溢彩,或斑駁陸離,別具氣韻。

廣西菊花石,主要產於廣西柳州市柳江縣石山上,武宣、象州、來賓、三江一臨桂二塘及黔江上游地區均有分布。該石表面有簇簇菊花狀紋理,惟妙惟肖,故名。石中的菊花為280萬年前天然天青石或異質同相的方解石,其團狀小顆粒構成晶瑩的花蕊,放射狀晶體則形成菊花瓣,觀其斷面猶如朵朵盛開的菊花。廣西菊花石硅化強,硬度較大,可用於陳設觀賞。

廣西菊花石花朵直徑2~42厘米,一般15厘米以下,其形態有多種:有的花瓣長短均一,圍繞花蕊均勻散射,似盛開的菊花;有的花瓣長短不一,組成規則的扁圓或橢圓形花朵;有的花瓣長短不一,向三度空間散射,外觀上不見花蕊,形似蝴蝶;有的花瓣以陡傾角圍繞花蕊同一方向發射,形似苞待放的花蕾;有的花瓣以花蕊為中心,沿兩側放射,狀似飛鳥;還有的花瓣大小不一,呈不規則形。圓形、扁圓形菊花多沿層面分布,其餘均不規則散佈於岩層中,花蕊與圍岩間呈參差狀接觸,並間有泥質層紋或微細層理。

廣西菊花石是二疊紀地層中的產物,發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廣西二疊紀地層分布廣泛,含菊花石岩系厚312米,菊花石岩層厚層,累計厚75米。菊花石岩層中普遍含生物碎屑或有機質,主要分布在桂北一桂東下二疊統棲霞組中——上部。在沉積岩形成早期,以先期凝聚的石英晶粒為核心形成雛晶,並圍繞核心按天青石的結晶習性逐漸發育成斜方柱狀天青石的放射狀集合體,形成一朵朵似"菊花"的圖紋。目前見到菊花石,多是成岩後發生硅化、方解石化、白雲石化的蝕變產物。

幽蘭石,產於廣西柳州地區鹿寨縣幽蘭村附近的山溪中。該石質地細潤,色澤典雅,以黑色、青灰色為主色調,石中間有似流水般的白紋;石皮古樸粗獷,大多造型簡潔,如山似崖,隱有古意,也有的造型詭譎,似奇崖者崖體峻峭或凌空倒掛,崢嶸而又幽雅,還有的由於岩石的分層性而顯現出平整環紋。幽蘭石顏色黝黑,以其逼真的山形景觀、人物造型而極具觀賞價值。

另有類似石種,產於柳州地區象州縣裡雍村附近石山土層中,質感略粗,古樸粗獷,亦有較好的山形景石和其它象形。

類太湖石,主要產於廣西柳州市柳江縣石山上,廣西其它石山地區亦有分布。該石外形瘦、透、漏、皺,通透玲瓏;呈灰白顏色;與傳統的太湖石極相似,因出自柳州,故名"類太湖石"以示區別。

空心石,又稱青銅石、罐子石、響石,產於廣西柳江河下游、市郊陽和村附近的牛蹄灣河處。該石狀如罐子,呈橢圓、扁圓及其他各種形態,有的單體獨立,有的數石相連;體量大者可逾五十公斤,小者僅似桃核;外表常見青銅色,側耳於罐口可聽到"嗡嗡"之聲,如青銅器發出的裊裊餘音,故又稱青銅石。石面波紋起伏,柔和優美,色澤深沉,猶如古陶器,故又稱罐子石。空心石是由於含礦物質在成礦過程中,吸附到其他物質上形成,後經風化成為褐鐵礦,有些風化後殘留的礦物質,則形成腹中物,搖動有聲,故又稱響石。

空心石是1985年發現的新石種,以頑拙渾樸取勝。空心石僅少量露於沙灘表層,大多數深埋於河流沙灘底層。石頭未整治之前,腹內常盛有水和雪白的泥漿,並間雜有黃沙或小石塊,只有將腹腔淘洗乾淨,才有很好的觀賞價值,也可用空心石制盆,插花其中。

藻卵石,又稱金錢石、羅漢石,產於廣西柳州三江縣的沙宜、羅村及斗江等地的江河中。該石為海生藻類化石,呈褐灰黃色;外形為成層密集排布且大小近似的同心球狀,單個藻球由棗至雞蛋大,常呈長卵形;藻球斷面有明顯的同心生長層;石上紋理有平紋也有凸紋,平紋石的藻紋與岩面齊面,凸紋石是半球狀藻體或同心圓狀藻紋凸出岩面所致,故又稱金錢石、羅漢石,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藻卵石生成於距今六至八億年前元古代地層中,在元古代晚期,低等海生藻類遍布淺海地帶,從而成層地形成海藻群化石,經地層褶皺擠壓而變形及多次海陸交替、滄桑變遷,最後蘊存於石英岩中。山體經風化、剝蝕後分化成大小岩塊,被自然力搬移至江河,在急流中岩塊、沙礫間長期的反覆碰撞、洗磨,而形成光滑潤澤的卵石。

桂平太湖石,產於廣西桂平市。該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形狀奇特,嶙峋崢嶸,洞穴頗多者玲瓏剔透。桂平太湖石系石灰岩塊在流水衝擊和溶蝕下形成的,造型千姿百態,是園林中堆疊假山和點綴景色的佳石。

黑珍珠石,產於廣西柳州來賓縣紅水河。該石屬硅質凝灰岩水沖石,硬度5.5~6度,石膚賦滑、漆黑生光、質感較好。黑珍珠石是岩石在億萬年前的地質運動中落入河床,經長期風雨水浪沖蝕而形成,造形變化較大,多見於山形景觀及各種象形。

卷紋石,產於廣西柳州來賓縣境內。該石質地堅硬,約7度左右,色彩斑斕,形態奇特,石皮光潤,表層有卷狀紋理,故名。卷紋石有灰、綠、黃、黃褐、古銅、黑等多種色澤;石上紋路風捲雲舒,清晰可見,有的紋理明顯凸起,彎環轉折,象形者極為逼真;其肌理凹凸有致,變化多端,極顯滄桑感和韻律美,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卷紋石距今已有二三億年,為薄層狀沉積岩,風化後呈現出層紋,以粗線條紋理多見,細紋者少有。

28

鐘乳石,產於廣西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等地。該石為岩溶生成物,多產於溶洞中,是岩溶溶洞中自洞頂下垂的石灰質體。廣西是我國鐘乳石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所產鐘乳石色彩紛呈、光澤剔透、形狀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鐘乳石形成:地下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在流經石灰岩層時,能溶解少量的碳酸鈣,生成可溶於水的碳酸氫鈣,水份蒸發後,碳酸氫鈣又變回碳酸鈣。生成鐘乳石和石筍的溶洞都是石灰岩構成的,洞頂裂隙里有水滴滲出,每當水分蒸發後,就會留下石灰質沉澱,日積月累洞頂的石灰質積成乳頭狀,經漫長年代越垂越長,而成為姿態萬千的鐘乳石。

《杜成大桂海金石志》:「鍾乳桂林接宜融山中洞穴至多勝連州遠,其餘游洞親訪之。仰視石脈,湧起處即有乳床。如玉如雪,液融結所為也。乳床下垂如倒數峰。小山峰端漸銳,且長如冰柱。柱端輕薄中空。如鵝管扎水,滴瀝未已。且滴且凝。此乳之最精者。以竹管仰盛折水,取之錬治家。又以鵝管之端尤輕。明如雲母。爪甲者為勝。」

桂川石,產於廣西桂林市。《洞天清錄集·怪石辨》:「桂川石,靖江府所出。雖出自然,石粗而色不佳。或有玲瓏者雅。宜置之花欄中,他無用也。」

石梅,產於廣西北部灣。《杜成大桂海金石志》:「石梅生海中。一叢數枝,橫斜瘦硬,形色真枯梅也。雖巧工造作所不能及。根所附者如覆菌。或雲本質為海所化。如石蟹石暇之類。」

石柏,產於廣西北部灣。《杜成大桂海金石志》:「石柏生海中,一干極細,上有一葉宛。是鍘柏扶疏,無小異。根所附者烏葯。大抵皆化為石矣。此與石梅雖未詳,可以入葯否?然皆奇物不可志。」

融石,產於廣西融縣(老君洞)。《洞天清錄集·怪石辨》:融石,融州老君洞所出,亦起峰。粗燥體脆,又甚於道石。

馬山石,產於廣西馬山縣紅水河。該石質地堅硬,滄桑古樸;呈青紫、紅褐、黝黑等色澤;經過億萬年河水的沖刷,石上紋理極順滑。其造型石象形狀物,神態極似;有的圖紋石深褐底色上顯棕黃斑紋,有的紋理凸出石面,構圖清晰。

恭城墨石,產於廣西桂林市恭城縣北溪河河床及周邊坡嶺上。該石通體黝黑如漆,光潔潤澤,凝重古樸,偶有一兩道極細密的白色紋理;質地細密,硬度約五至六度,石性較脆,忌碰撞;形狀變化多端,異常奇巧,有的似山川景觀、亭台樓塔,有的象動物、器皿、幾何形體等,異彩紛呈;體量大者上噸,小者如拳,以中小者居多;可用於庭院置石、廳室陳設欣賞。

恭城墨石的原岩為山體岩石,由於地殼運動作用,山岩破碎後形成各種形態的石體,散落於河床或埋於嶺坡的土中,亦分為水沖墨石和旱墨石。水沖墨石經河水長期沖刷磨洗,表面細密光潔、潤澤,稍加清洗即可欣賞。旱墨石埋於淺層泥土中,經土和水長期浸蝕,石體更為奇巧,但出土後應將石體粗糙軟質的表層用硬刷清除,直至露出堅硬的本質方可。

疊層石,俗稱疊石、千層石、龍壁疊石,產於廣西柳州市郊龍璧山下板灘。該石屬墨石類的砂積頁岩,硬度3至3.5度,色澤純黑生光,石中紋理重疊如雲,自然有序。形狀多為山形或平原景觀,或猶如層次錯落的蓬萊仙境。雖其形多變,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淺各異的圓形穴池,頗有觀賞價值。疊層石質地細膩瑩潤,色澤光亮鮮艷,亦是制硯的好材料。

疊層石琢制的硯台稱疊石硯、柳硯或龍璧柳硯。成硯細膩滋潤,扣之發清脆聲。具有保水發墨、以筆舔硯潤而不滑、研墨書寫流利等特點。

龍壁山位於市郊油榨村對岸,因其怪石突兀有致,呈龍型紋路,恰似龍的鱗甲而得名。龍壁山下疊石層層,由於回水灣的沖刷和水蝕作用形成許多形狀秀美、可直接用作墨硯的奇石。唐·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曾於龍壁山下采疊石制硯送友人劉禹錫、制琴薦(座)贈准南節度使衛次公,傳為千古佳話。

木紋石,產於廣西柳州地區象州縣至武宣縣。該石為沉積岩,質地細膩,石中紋理獨特,多為紅黃條相間,且排列有序,迴環往複,頗類木紋。石紋嵌於肌里,露於其表,色調溫暖,具有古色古香的質感,是工藝雕刻之佳材。

來賓石,產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境內。該石質地堅實細膩,成份較複雜,有燧石、灰岩、硅化灰岩等。色澤古樸沉穩,有黑、黃、灰黑、黃褐、灰白、青灰等。紋理清晰,或細或密,有特殊美感。經過長年的風化,湍流沖蝕,石膚光潔潤美,石形姿態萬千,有多種不同類型,具有獨特的觀賞效果。

來賓石因出自來賓市而得名,且品種繁多,亦包括:彩釉石、鴛鴦石、雲紋石、水墨石、黑珍珠,龜甲石、松皮石、黃蠟石、木紋石、油卵石等水石類;千層石、墨石、石膽石、響石、魚子石等山石類;菊花石、硅化木、壯錦石、珊瑚石、貝類化石等化石類。

註:來賓市成立於2002年12月,轄原柳州地區的來賓縣、武宣縣、象州縣、忻城縣、金秀瑤族自治縣、合山市,原來賓縣改為興賓區。

桂林石,產於廣西桂林市恭城縣一帶。該石質地細潤,狀類太湖石,亦具有"瘦、皺、透、漏"之特徵。在桂林周邊縣的石山上,蘊藏量較多。

明·王士性《廣志繹》載:「桂林石細潤,靈瓏奇巧,雖雕繢不如,勝於太湖數倍。一種名靈芝盆,觚岸如荷翻狀,其逢隙成九曲之池,大小隨趣,以置凈室前,種小花樹其上,養金魚數十頭,亦奇賞也。」靈芝盆即雲盆,是含碳酸鈣的水滴,在特定的環境中經漫長歲月的凝聚而形成,岩溶地區間或可見,陽朔縣興坪鎮東北約6公里的白山底村東側亦有分布。

產於廣西柳州地區武宣縣紅水河。該石經長期水蝕砂礪而形成,色澤古樸,紋理多變,多為造型石。

象江怪石,產於廣西柳州地區象州縣柳江。該石《素園石譜》曾有記載。

全州石,產於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湘江一帶。《雲林石譜》全州石:「全州湘江一帶,溯流而上,江邊兩岸狹處,間有土石山,懸石如鍾乳,嵌空巉岩萬狀,扣之聲清越,色類靈壁,青翠可喜。余舟過石側,擊取數塊,高尺余,甚奇巧。」

柳硯石,產於廣西柳州市龍壁山下和柳江河中,該石質地堅實滋潤,硬度3至3.5度;色澤古樸滄桑,多呈青黑色,有的通體烏精發亮;其形態千變萬化,造型奇絕、意境靈動,尤以山形、平原等層次錯落的景觀造型見長。據史料載此天然硯形石為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發現,並稱秀石可硯,故名。

柳硯石屬墨石類的砂積頁岩,其層理有序而自然,俗稱疊層石、千層石、龍壁疊石。柳硯石石質相當細膩,經打磨製成墨硯,又稱龍璧柳硯,其色純黑生光,扣之發清脆聲,石中紋理重疊如雲,保水、發墨性能良好,以筆舔硯潤而不滑,研成墨汁書寫流利。

孔雀石,產于海南省昌江縣石碌鎮一帶。石碌鎮,北距省會海口市280多公里,石碌一名的源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此山區地表發現了銅礦,呈孔雀石類型,故名石綠嶺後改稱石碌嶺。

孔雀石屬單斜晶系的碳酸鹽礦物,其化學成份為Cu2[CO3](OH)2,因顏色類似藍孔雀羽毛而得名。晶體常見形態為稜柱狀、針狀、鐘乳石狀、葡萄狀;通常呈濃綠色和翠綠色,礦物條痕淡綠色;玻璃到金剛光澤或絲狀光澤,半透明,斷口貝殼狀;摩氏硬度3.5~4,比重4~4.5;能溶解於鹽酸,溶液為綠色。

孔雀石多產生在石碌銅山銅礦床出露地面的氧化帶中,常與藍銅礦、赤銅礦、自然銅、褐鐵礦等共生,並和石灰岩出現於銅礦床中,可作為尋找原生銅礦的標誌。孔雀石質純色美者極具觀賞價值,也可用於煉銅及製作工藝品,其粉末可做綠色顏料(稱石綠)。

黃蠟石,產于海南省東方市、五指山市等地區。該石屬石英岩或較純的石英砂岩,硅質成分很高,緻密堅硬,硬度約為5-7度;色澤顯黃,較為鮮艷;質地潤澤、光滑;造型模糊,形狀突出的不多見。有的則呈白、土黃等色,也有部分比較乾澀,表面粗糙。海南黃蠟石佳者有亂玉之稱,開採出來經清理後,光澤玉潤,頗具觀賞性,其大者多用於園林景點布設。

海南黃蠟石几乎都產自裸露的河床之上,在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路村牙開橋至毛貴橋之間的毛陽河中遊河灘上,黃蠟石大的有幾噸重,小的也不下於百斤。近幾年在瓊中縣黎母山區河床地帶也有較多的黃蠟石發現。

黃蠟石因石表有一層黃褐色的蠟質光澤而得名。是由岩石底層顆粒十分細的砂岩,受火山熱液的侵入而產生硅化作用所形成,後經河水中氧化鐵沉澱而在岩石表層形成黃褐色的薄膜。其油蠟之質感源於石英,而其顏色則來自氧化的鐵質。

隕石,主要產于海南省文昌、瓊山、屯昌等地。已發現的多為天然玻璃隕石,顏色深灰綠、半透明狀,密度約2.28,質地均勻,呈不規則形態。

天然隕石在落入地球的過程中,經過太空洗禮,並和地球岩石發生強烈碰撞,成了現在所見的石塊。海南的文昌的玻璃隕石,估計是70萬年前掉在地球上的,大部分都已和岩石融化為一體,天然性保存完好的隕石則少見。

卷紋石,產于海南省昌化江。該石是岩石節理裂隙中充填了礦物質,經過水流千年的沖刷而成。卷紋石質地堅實朗潤,色澤黃褐、黝黑等,紋路清晰,彎環轉折,線條流暢,石上顯現各種卷紋圖案。

黑卵石,產于海南省瓊海市。石質堅而膩滑,本色淳樸;純黑如漆者,泛著黑光,顯示出一種純樸無華,真摯寧謐的自然美。

七彩石,又稱棋子石,產于海南省昌江縣昌化鎮境內的棋子灣。該石是色彩斑斕的鵝卵石,呈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變化,大者似拳小者如豆,光滑凈潔,晶瑩剔透,圓圓潤潤,狀似天然形成的棋子。

七彩石的原岩是約在1億年前的中生代,因地殼運動,岩漿冒出地錶快速冷卻而成的花崗岩。此後,由於岩脈入侵引起花崗岩錯動擠壓,產生大量碎小石塊,這些石塊經海水長期沖刷和相互滾磨後,變成了棋子般大小的鵝卵石。

棋子灣的彎月形海灘長約20公里,在清澈見底、纖塵無染的灣邊海水中,浸潤著許許多多的七彩石,棋子灣因此石而得名。為保護資源,現當地已禁止揀拾七彩石。

中國觀賞石簡介·之二十五

夔門千層石,產於重慶市奉節縣夔門一帶。千層石是沉積岩的一種,微細層理化比較發育,片狀岩石相間重疊,層與層之間常因夾有泥質組分,經風化後突出參差不齊的細層理。

龍骨石,產於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龍骨石即動物化石,其成因是在動物被泥土掩埋後,骨骼中有機質被地下水溶解、流失,水中的鈣等礦物質則沉澱下來,經長期置換,骨的本質完全改變,但仍然保持骨的原始形態而成為化石。動物化石埋在一層灰黃色的沙質土裡,其中以鳥類和嚙齒類動物居多,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

◎位於重慶城東北490公里處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又稱巫山龍骨坡遺址。1985年,曾發掘出巨猿牙齒,1986年又發掘出帶有2個牙齒的下牙床等巫山猿人化石。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測定,其年代距今約201~204萬年,比元謀猿人早20多萬年,是中國境內迄今發現最早的古人類化石。同時還發現大批古哺乳動物化石,如河狸、毛蝟、竹鼠、前中國熊、劍齒虎、前中國爪獸、中華古野牛等116種。

重慶花卵石,主要產於重慶長江及馬渡河長灘峽。該石大多形態似鵝卵,也有的造型生動,紋理清晰,圖案似動物、山水、人物等應有盡有。絢麗奇異如珠似寶,芳華似丹如青;畫面盡映萬象生靈,或太虛幻化,空濛卷瀾。

馬渡河是大寧河的一條支流,馬渡河下游有三撐峽、秦王峽、長灘峽。長灘峽有一段近2000米的長灘,峽內谷窄山高,絕壁對峙,氣勢雄險,水清如鏡;沿岸多有色彩斑斕的卵石,間或見古生物化石。

重慶烏江石,產於重慶市武隆縣烏江。烏江發源於貴州烏蒙山,於重慶涪陵注入長江。流經武隆境內有八十餘公里,在開闊的溪流交匯處常形成河漫灘,從江口到羊角一段有六個較大的河漫灘,是烏江石的重要儲藏地。武隆縣屬烏江下游地區,地質構造為寒武系石灰岩。

烏江石質地堅硬,成形難度較大,有一定造型的烏江石,其觀賞價值相當高。一般以圖紋石為多,顏色以黑白為主,紅、黃、綠等色少見,構成圖案有人物、花鳥蟲魚等,惟妙惟俏,天然成趣,尤其顏色意境兼有者更佳。

推薦閱讀:

自考中國古代文論複習資料(3)
2014外媒眼裡的中國第一美人 你同意嗎【圖】
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圖文) 中國佛教凈土網
中國綠茶主要有哪些品種
【和諧中國】父親節里乾女兒給乾爹的一封信

TAG:中國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