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王朝的國廟家廟——按歷史年代介紹吳哥遺迹——羅洛遺址、巴肯寺、豆蔻寺、東梅奔寺
剝離了吳哥王朝的歷史,遊走在豐富的印度教神話之外,吳哥的遊覽過程將會變得無趣而乏味。
不需要高深莫測的柬埔寨歷史文化植入每個旅遊者的悠閑頭腦,但起碼的吳哥歷史文化知識一定會使你在偉大面前睿智而清醒,從而獲得一定的人文藝術旅遊體驗。
吳哥,似乎是一個又一個的寺廟組合,特色鮮明,布局相仿,大小不等而已。而當你把所有寺廟的建造來由羅列一下,無非是一個王朝或某個帝王的國廟家廟乃至於什麼親戚的寺廟,而功能大致就是為皇家服務的。換了一個帝王,建造一批寺廟而已。當你把目光投射到很多歷史上的古迹勝跡名勝地時,不由發覺,其實歷史就是為帝王寫就的,印證的是古老而難以改變的強權邏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王是怎麼當上的呢,無非是成王敗寇,征戰掠奪搶劫。即使歷史演化到當今,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歷史的影子。江山社稷是我打下來的,我說了算!
偉大,大致如此。
介紹吳哥寺廟,其實是釐清自己的遊玩記憶思路,在吳哥的偉大遺迹面前,獲得一點渺小的歷史對比,所以按年代先後排列。
羅洛遺址群
吳哥開國君王闍耶跋摩二世於九世紀初在荔枝山宣誓登基以後,史料只記載到那段歷史在高布斯濱留下的千林迦河遺址,隨後可以在現在距暹粒12公里不遠的羅洛遺址找到蹤跡,那裡是吳哥最早的都城。開國君王的孫子—因陀羅跋摩一世為奉祀祖父建都功績,於公元879年建造了神牛寺。
神牛稱為南迪,正宗吳哥寺廟也能看見,但面對塔廟的南迪只在神牛寺,因為南迪是濕婆大神的坐騎,隨時需要等待濕婆的呼喚。
祖父的祀剛祭完,馬上就為父親立廟,於是就有了尚存的巴孔寺
後來又有了建在人工湖中央的島廟—羅萊寺,其四座磚塔,因陀羅一世分別獻給父系家族和母系家族。所以印度的泰姬陵獻給自己的寵姬是多麼合乎邏輯了。
羅萊寺毀損較嚴重,邊上都有民居。巴孔、神牛和羅萊構成吳哥王朝最初都城的羅洛遺址
巴肯寺(定都吳哥開始的國廟)
耶輸跋摩一世,(也搞不清傳宗接代的譜系,反正都是開國君王的子孫)於九世紀末至十世紀初遷都至現在的吳哥,並以巴肯山為中心,首先在巴肯山上建造了巴肯寺,被奉為國廟。這就是吳哥旅遊者黃昏群集爭先恐後觀日落的地方,就位於所謂的吳哥窟即遊人去的最多的吳哥寺旁邊。
早先的寺廟破壞嚴重,巴肯寺當然不例外。因為建在山上,還築了七層高台,曾極為壯觀地擁有108座廟塔。所以巴肯寺主建築的氣勢還在。每天黃昏時分,登塔樓的遊人就會在現在人工造的木梯前,排起長龍,來得晚的遊客只能上去看一抹晚霞了。
豆蔻寺(參觀需時最短的吳哥寺廟)
約公元921年,又一位新君建造。已經開始由供奉濕婆轉化為供奉毗濕奴。只有殘存的一排形制很特別的五層方形建築,但廟內的浮雕更特別,是吳哥其它寺廟看不見的四臂八臂毗濕奴大神。寺廟如此不完整,浮雕卻出奇地清晰完好。毗濕奴集中在中心塔內,那位女性是毗濕奴的妻子拉克希米,他們都手持四種法器:神輪、法螺、蓮花、三叉戟等。最後的那棵樹可能就是寺廟稱呼的豆蔻樹。
東梅奔寺(石象坐鎮的島廟)
羅貞陀羅拔摩王為其父母建造、於公元952年完工,供奉毗濕奴大神。
東池西池都是吳哥都城水利系統中很大的人工湖(又稱為Baray、巴萊湖),在湖中央建造的廟其實是島上的廟,當時需要乘船才能上去。現在東巴萊湖早已乾枯,原先的湖面現在是大片的水稻田。所以東梅奔寺顯得高大,當然主塔廟都損毀嚴重,可以在寺後面,透過叢林看到稻田。
東梅本寺有兩層圍牆,圍牆內有三層山階結構,第二階有8座廟塔,頂層平台有五座廟塔,成梅花狀排列。
第一階和第二階的平台每個角落都有一座以整塊砂岩雕刻成的大象,長長的象鼻垂到地面,既美觀又重心均衡,起到支撐作用。遠觀大象耳朵,彷彿似在扇動,且頸項的裝飾鏈和鈴鐺仍然清晰精緻。
這是第二階的排水口,獅子造型。
威武的石獅鎮守的寺廟入口,各個方向都是統一的形制
推薦閱讀:
※褻瀆烈士!兩男子抗戰遺址前扮日本兵擺拍!
※【盤點】世界上值得一去的遺址公園都有哪些?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15P]
※荊州章華薹遺址憑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