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原理

太極原理

第一部 太極原理導讀一、太極原理引論(一)宇宙和生命的奧秘1、宇宙的故事宇宙產生於寂兮寥兮的無極界,無極界是無極物構成的,無極物是靈質物,靈質物內部沒有結構,不存在分子、原子、電子這類物質微粒。無極物的質、性、能、場高度濃縮為一體,可以感覺、可以發力、可以變化。由於整個無極界寂靜無動,因此無極物沒有什麼感覺。沒有任何感覺的寂靜之地等同於死寂之地。無極界為了感覺自己還存在,就必須有運動,沒有運動就沒有感覺。但是無極界的特性就是寂靜無動,為了製造一種不干擾無極界寂靜特性的運動,無極界就以無極物的靈性和靈力創造了一個宇宙。宇宙是處在無極界的太極球體,整體寂靜不動,但是內部則生生不息、運動不已。無極界分出一部分靈質分體到宇宙的空間中住留,感受運動。靈質分體與無極界的本體在能量和感覺上是溝通的,靈質分體在宇宙空間中的一切感受,無極界的本體都能感受到。這樣,無極界既感受到了運動,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也保持了無極界的寂靜無動特性。這就是宇宙的奧秘。2、生命的故事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運動的,在運動中生成、存在和變化,具有成住壞滅的規律性。一個物體從成到滅的過程,就是一個生命過程。宇宙中所有物體,無論有形體還是無形體,都是有生有滅的生命體,包括宇宙空間都是有生有滅的生命體。唯有無極界住留在宇宙空間中的靈質分體不是生命體,因為他們是無極物,不是在宇宙中產生的,而是與宇宙同時產生的,所以他們不受宇宙物質規律的制約。一句話,宇宙中所有物質都是有生有滅的生命體,唯有靈質分體不是生命體。靈質分體住留在宇宙空間中,會受到宇宙空間能量流的沖涮,靈質體原性是寂靜的,對運動極其敏感,過強的能量沖涮會使靈質分體受不了。因此,靈質分體必須進入一種可以避免被能量沖涮的物質容器里,就象人受不了風吹雨淋日晒,需要住進房屋裡一樣。靈質分體進入的物質容器後形成了「複合生命體」,物質容器稱為複合生命體的「身體」,靈質分體稱為複合生命體的「元神」。元神所居住的身體是宇宙物體,具有成住壞滅過程,因此元神必然會不斷更換所居住的身體。這樣,複合生命體就產生了身體的生與死的問題。複合生命體的身體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體,為了保證元神不受空間能量的沖涮,身體必須具有完全封閉元神與身體外能量接觸的功能,這樣元神就要通過身體的感應來感受空間事物的運動,要通過身體的感官和大腦記憶收集到空間事物的信息,才能理性判斷空間事物的運動,元神從這兩方面共同合成對空間事物運動狀態的認識。這種情況就類似於生活在潛艇里的人,只能通過潛艇上的各種儀器設備收集艇外水下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來判斷和運作潛艇。因此,元神不是直接感覺空間事物運動,而是通過身體的感應能力間接感覺身體外空間事物運動,以此讓無極界的本體也間接感覺到運動,通過感覺運動感覺到自己存在。宇宙空間各有特性,不同特性的空間會產生不同的身體感受,宇宙空間有運動快慢、能量大小、熱能冷能等,豐富的宇宙空間特性,不僅使無極界感覺到自己存在,而且還能感受到豐富的空間特性。當元神在身體里感覺愉快時,無極界的本體也同步感覺愉快,當元神在身體里感覺痛苦時,無極界的本體也同步感覺痛苦。元神所居住的身體會產生識神,識神能控制身體的信息中樞,使元神得到的信息都是識神加工過的,這樣的信息大都失真,使元神無法從信息中接觸到宇宙真實的信息,也就無法認識真實的宇宙,甚至在虛假信息中忘記了自己的無極本性,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了,這就是宗教說的迷失本性。當元神不知道自己本性的時候,元神就與無極界失去了靈性聯繫,無極界的本體再也感受不到運動,也就等於是「死亡」。在宗教修鍊中,把喚醒元神的本性稱為「回家」,其實所謂的回家,就是讓元神重新與無極界的本體溝通靈性,溝通靈性了,能夠感受到無極界的特性,就算是回到家了。整個宇宙就是為元神而造就的,宇宙中所有空間都是元神的樂園,元神可以到宇宙任何空間中去遊玩感受,但是必須進入那個宇宙空間的身體,與身體一起構成那個空間中的生命體,等到身體完成一個生命過程後,可以到另一個宇宙空間去遊玩感受。這就是生命的奧秘。(二)太極原理的主要內涵宇宙故事和生命故事揭示了宇宙和生命的奧秘,太極道學將這個奧秘內部的成因和機制揭示出來,構成宇宙文化,以完備的道學文化功能配置生命的思維機制,滅除識神,抑制識神的產生,讓宇宙生命在宇宙文化中永遠不會再迷失元神本性,元神將以至高無上的靈性永恆地保持大道和諧的宇宙生活。太極原理主要分為三大內容:1、太極核心: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太極旋機和太極玄機的機理,另一個是物的質、性、能、場四大內涵。把握這個太極核心去理解太極,才能全面掌握太極內涵。2、太極機理:主要介紹了物質、物性、物能、物場、時空、生命、意識、靈質、思維和道德的機理,這十大機理是太極道學的主體內容,需要較高的太極思維能力,才能透解十大機理。3、太極分辨:主要介紹了太極機理所涉及的基本太極概念,這些概念是構成太極機理的要素,需要較高的太極分辨能力才能透解。太極原理在揭示三大太極內涵的同時,也注入了對太極分辨能力和太極思維能力的培育功能,經常研讀太極原理,可以無意識中增長太極分辨能力和太極思維能力,這是運用太極道學必不可少的兩大太極智慧功力。(三)太極原理的現實作用現在人類社會正處於釋迦牟呢所說的「末法時期」,佛經、道經、儒經、聖經和古蘭經等宗教文化對社會的心法教化已經不靈了,人們幾乎都捲入了名利場的利益渦流中痛苦掙扎。這種社會現狀是世界性的,每一個社會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有的社會富一些,日子好過些,有的社會窮一些,日子難過些,有的社會矛盾平緩些,人心平穩些,有的社會矛盾激烈些,人心難控些。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狀態中,《太極原理》主要的功能和作用就是:提出全新的社會機制讓人類選擇,希望人類能夠徹底改變現行的利益社會機制,幫助人類創造一種新型的、良好的、完備的非利社會法則,在這個基礎上創造新的人類世界,建設全新社會機制的美好的生活。社會法則和社會機制的改變過程就是社會進化的修鍊過程。太極道學是新道學,與傳統道學有很大差別。傳統道學側重於個人修鍊,指導個人修鍊得正果,獲得個人生命的永生;太極道學側重於社會修鍊,指導社會修鍊得正果,進入非利社會的幸福境界。人類社會很早就有理想社會的夢想,古時有老子主張的道德社會和孔子主張的大同社會,現在有馬克思主張的共產主義社會,這些人類社會的夢想在內涵上都是異曲同工的。老子、孔子提出理想社會,是從道學規律上提出來的,馬克思提出共產主義社會是在對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深刻認識上提出來的,這種社會理想在現實社會中引起了有識之士的認同和實踐,人類出現了共產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太極原理綜合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現代科學先進的科學成果以及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經驗和能力三大內容,提出了「非利社會」概念,並推出了「非利原理」,能夠指導人類社會的發展思路從發展利益社會轉變為發展非利社會,最終實踐老子、孔子和馬克思的偉大理想。道德社會、大同社會、共產社會都是非利社會,太極原理的功能和作用,就是主張、幫助、指導人類社會,由現行的利益社會轉型為今後的非利社會,也就是在人類世界實現共產主義的新型社會!二、《太極原理》特徵和學習指導太極原理是社會原理、人類原理、非利原理和共產原理的基礎,是太極道學的內核,特別是對初讀者和缺少道學和科學知識的讀者,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這裡介紹一下《太極原理》的表達特徵和修習方法,以利於讀者儘快理解和運用太極道學:(一)表達特徵《太極原理》是道專著,描述的是道學原理,在語言上不生動。道學原理描述的是事物的動態機制,不是靜態形象,因此在閱讀的時候,要以研究的心態來閱讀,反覆地體會道學原理所展示的事物起源和運動方式。在體會中要逐漸熟悉和深入太極思維,最終形成自己的太極思想,並在太極思維中感悟太極道體的真實性。為什麼要以原理來描述道,為什麼不以生動的哲學語言來描述道?因為太極道學揭示的是事物的起源和運動機制,只能描述其原理。好比描述機械原理和工程原理一樣,講究真實和法則,沒法讓描述充滿語言的浪漫和韻味。學習機械學和工程學的人,當然比不上學習哲學和文學那麼生動,學習過程只能是理性的理解過程。《太極原理》也只能是這種描述方式,無法用哲學和文學語言來描述道學機制的深刻內涵。太極道學揭示的是真實,不是創造一套理論,因此太極道學在表達上並不完美,真實是什麼樣,太極就是什麼樣,真實完美太極就完美,真實不完美太極就不完美。完美是一種標準,真實就是真實,你說它完美不完美,它都是真實,真實不需要任何完美的標準去衡量。作者對太極道學的表述是在揭示宇宙真實,所以表達上不完美是沒有關係的,讀者只要從中能感悟到宇宙真實即可。太極道學不是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讓讀者跟著作者用這種理論去描述宇宙和世界,而是要引導讀者去感悟宇宙和世界的真實性,只要讀者真真切切感悟到了真實的宇宙和世界,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不必要引用作者的語言去描述。所以,《太極原理》不完美,但是具有啟發和提高讀者真見能力的功效。太極道學揭示一個原理:只要打開智慧,所有人的智慧是一樣的,只是個性不同,誰的智慧都不比他人的智慧更高級。所以,不要高看自己,也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放在他人的思想之下,更不要放在本書作者的思想之下,一切思想應以求真為根本。過去,修鍊界十分強調「以戒為師」、「以法為師」,太極道學則強調:「以真為師」!不在乎誰定的「戒」,不在乎誰傳的「法」,而是關注怎樣才能見真,怎樣才能獲得真見能力!(二)修習指導1、修習目的:通過研讀和修習《太極原理》,認識和找到自己生命的心、認識和凈化自己生命的性、喚醒和感覺自己生命的元神,打開自己的大智慧,用太極原理析悟自己生存環境(包括天地人)的事物運動與自己生命生存的關係和意義。為什麼要修習太極道?那是未來世界的要求,也是破解自己生命與社會、世界和宇宙關係的覺悟要求。如果自己不想覺悟,那是進入不了太極大道和未來世界的。2、修習內容:一是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心、性和元神,特別是要滅識神,醒元神;二是通解和吃透太極原理,特別是要透解太極機理;三是掌握析悟事物的太極思維,特別是要培育和增強太極分辨力,重點分辨事物的物質與物性的內涵,搞清楚物質思維、物性思維與太極思維的特點。能夠做到這三點,就可以扔掉這部《太極原理》的道描述,甚至可以寫一部自己語言特徵的新版《太極原理》。3、修習方法:⑴、要不斷反覆研讀《太極原理》,研讀就是要象科學家搞科研一樣,用全部的心腦精力去邊讀邊研究。⑵、適當參加有關太極道學上的討論,加強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啟發。⑶、初學者則接觸時會頭腦一片空白,會有很多問題,無所適從,必須按照一和二的方法慢慢進入,不要心急,這是前所未有的、打開宇宙和生命奧秘的學問,不可能讀一二遍就搞清楚了,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就入行了,需要有一個適應、積累和契入過程。⑷、研讀時不要進行概念上的邏輯推理,不要用自己的知識來進行正確與錯誤的評論,要著眼於整體把握,看不懂的、認為是錯的、似是而非的都不要停下來,跳過去,今後會在反覆研讀中自然會明白起來。因為《太極原理》不是給出正確與否的判斷標準,不論對與錯,只論是否存在、是否真實、為何存在、有無疑問等等,並在太極旋機和太極玄機中感悟得到迷底。因此,修習太極不講對錯,只揭真實,不講系統,只揭迷底。要帶著見真實、見迷底的心態來修習太極,在不斷的「發現為什麼」與「解開為什麼」的過程中逐漸深入太極內核。⑸、已經進入太極道學的修習者,要深入地、全面地掌握太極道學,不僅要會太極思維進行討論,還要會用太極大道於自己的人生和使命,要能夠在推進人類社會發展中發揮作用。這就需要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斷深入修習太極道行:加強太極原理深度透解,提高太極智力,涵養太極生命,使自己的生命和智慧與宇宙新特性圓融起來,渾然一體,達到進入人類新世界所要求的道德境界。三、感悟事物真道《太極原理》以太極為核心論述太極新道。「太極」概念有三個含義:一是指兩極相旋的結構,二是指文化思維的極頂視野,三是指對萬類事物的終極認識。這三個含義就是道的含義,所以也稱太極為道,是從未出現過的新道。《太極原理》揭示了太極新道,並根據太極新道析悟了社會原理、人類原理和非利原理。但是,在閱讀《太極原理》時,必須明確以下幾點,以免讀者習慣性思維造成對《太極原理》理解上的偏解和偏見。1、《太極原理》描述太極,不是太極必須提醒大家:《太極原理》不是太極本身!太極是指太極機制,包括太極旋機和太極玄機。太極機制是無形的真實存在,是創造了宇宙事物的那種真實存在的能量機制,人的生命智慧可以感受其真,但是無法用語言來傳達其真。凡是用語言表達真實機制的,都是在說理。理只是對真實的描述,並不是真實本身。發動機的原理、圖紙、公式等都是發動機的理,一個從來沒見過發動機實相的人,從原理、圖紙、公式上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發動機,也就不是真正地認識發動機。所以,他必須把學得的原理與真實的發動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認識發動機。《太極原理》也是理,但不是理論,而是實理,是真道的道理,但不是真實的太極本身。這一點必須說清楚,千萬不要誤將《太極原理》當做太極!當做新道!2、透過《太極原理》感悟太極真實《太極原理》是作者把自己對太極機制的感受,用機理的形式講述出來,讓大家通過閱讀《太極原理》後,通過接觸作者對太極機制的真實感受而受到的啟發,激活自己的思維,開啟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智慧在閱讀《太極原理》中去感受太極機制的真實性。《太極原理》描述了太極機制的很多特徵,描述中有作者進行的大量太極思維的演示,讀者可在感受這些太極思維的演示中,增強自己對太極思維的實感,激發自己的太極思維。有了太極思維,通過太極旋機的理性內涵,就能接觸太極真實,就能看到太極新道。這就是《太極原理》的功用性,是寫作《太極原理》的初衷。3、《太極原理》是道理,不是真理,但具有啟發智見的真理性《太極原理》只是描述了太極機制的特徵,並展示了作者由太極機制所智見到的宇宙和生命的形成機制和存在形式,這是作者所看到的宇宙和生命的一種智見。《太極原理》只是作者個人對太極的理解所產生的智見,還不能成為一種真理。只有大家都從這種原理中產生真見,這種原理才能成為一種真理。換句話說,原理如果具有啟發人們看見真實的功能,那麼這種原理就是具有真理性,但也僅僅是具有真理性而已,還不能成為真理。當大家都從這種原理中獲得智慧的真見,這種原理才能成為真理。大家不要盲目以《太極原理》的智見為真理,真理不是某個人的智見,而是大家的智見共同形成的,是共識之真見。另外,不要把別人的智見當做知識灌進自己大腦里成為自己的見解,這種見解只是別人的智見在自己頭腦中的複製,不是自己的真見。只有打開自己的智慧,獲得自己的真見,才能看到太極的真實性,才能以自己的智慧個性獲得自己對太極的真見。4、《太極原理》以全息思維描述全息實理《太極原理》講實理,不講實證。《太極原理》是通過"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觀象方式,由"近真實"推及"遠真實",在全息同構的太極機理和太極思維中看到的都是同樣的真實,描述的都是同樣的實理,即全息實理。太極思維是全息思維,《太極原理》所描述的都是全息實理,即任何一個局部事物的實理,都與整體事物的實理是一模一樣的,只要局部實理是共識的,整體實理也不需用實證。5、《太極原理》啟發個性智見《太極原理》描述的真實不是宇宙和生命的全部真實,太極太博大了,宇宙太博大了,生命太博大了,作者感受不完,也描述不完。《太極原理》可以激發讀者的太極思維,感受到太極機制的真實性,這樣讀者可以自己的太極思維描述自己對宇宙和生命的智見,描述《太極原理》沒有描述的很多宇宙和生命的存在形式和運動方式。由於每一個人所積累的知識不同,知識中所含有的宇宙和生命的信息也就不同,學醫療的側重生命知識,學物理的側重物質知識,學系統的側重關聯知識,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知識中獲得宇宙和生命的信息側重,形成自己智慧個性的真知灼見。《太極原理》是思維啟博器,可以啟發個性智見,當個性智見完全開發出來後,同樣可以寫一部自己語言版本的《太極原理》,就象任何數學教授都可以自己寫出數學原理一樣。但是,不管誰寫作的《太極原理》,所寫的都只能是道理,不是真實的道和太極的本身。而真實的道和太極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如果有兩個,就會有兩個宇宙。今後所有人寫的《太極原理》都源自於這個真實的道和太極,所有的太極道學對真實的道和太極的認識都是一致的。6、《太極原理》指引創造真實境界《太極原理》可以開啟大家的智慧,是走向智慧殿堂的門戶,是通向智慧彼岸的橋樑。智慧不僅是思維功力,而是一種真實境界。通過《太極原理》激發自己的智慧,以強大的思維功力辨假識真,在自己的生命中形成真實不虛的真實境界。境界有虛假境界和真實境界,只有在真實境界中才能看到真實的太極和真實的新道,只有真實境界才能使生命的行為與生存環境達到真正的和諧。《太極原理》可以激發人們的智慧,在通向智慧彼岸的同時,形成宇宙、世界和生命的真實境界,從真實境界中看到真實的宇宙、物質、世界和生命的本原。7、《太極原理》揭示真相,而不是述說真實《太極原理》的機理和模式都是作者自己根據太極原理所作的全息思維,有很多是現代科學還證實不了的,將來或許可以證實,有一些是科學方法不能證實的,比如科學不可能再按太極原理造一個宇宙,也許能造一個空間。但是,無論這些機理和模式能否進行科學證實,都可以作為假說立論,從中拓展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空間,對於人類探索宇宙、物質、生命、意識等根本問題無疑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啟發。《太極原理》主張在探索這些機理和模式中喚醒生命元神的覺性,以元神的覺悟去認識這些機理和模式的真相,從而感悟其真實性。真相不是真實,真相是真實的機理,而真實卻是實際狀態,描述真相不等於描述真實狀態。由於作者感悟能力不可能無所不及的,這些機理和模式也只是一種思維性真相描述,並不是對真實狀態的描述。《太極原理》所描述的是真相,不是真實。《太極原理》描述真相是為了啟發人類用太極思維去感悟真相背後的真實。真相不是真實,打個比方,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目擊者看到的是真實的交通事故,而交警當時不在場,不可能看到事故的真實情況,只有通過交通勘察和理論推算來形成事故發生的理論過程,這個根據實際勘察得出的理論過程,就是交警所看到的事故的真相,而並不是事故的真實。真相是建立在相關的真實信息之上的,是由真實信息經過人對信息所攜帶的機理進行推演而形成的映象過程。比如剎車留下的車輪印痕、撞擊留下的深淺形狀等信息就帶著能量、速度、方向、力度等所形成的機理,將這些機理進行演化,這些事故信息就可以形成連續的映象運動過程。這就是真相,但不是真實。《太極原理》所描述的真相,如果科學能證實當然最好,如果不能證實,那麼當人人都能感悟到其中的真實的時候,這也是一種由個性認識轉化為共性認識的社會化認識方法,社會中人人都認可自己的真實與別人的真實是一致的。四、排除思維障礙要想在現有的思維和思想基礎上看懂太極道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們接受新事物要靠思維能力,可是如果思維能力本身出現問題和障礙,要接受新事物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首先關注自己的思維狀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意識主體,排除種種思維的干擾和障礙,才能看到新事物的本義,看到隱藏在《太極原理》字裡行間的真道。要找到自己的意識主體,發現各種思維干擾和障礙,這就是生命修鍊中打開智慧的課題。要準確理解《太極原理》的本義,不至於曲解甚至排斥,就必須注意思維方式的問題。用什麼樣的思維方式,怎樣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是準確理解太極道學的關鍵。反覆研讀《太極原理》的過程就是在進行思維方式的調整,可以自然破除思維障礙,這是太極道學的內涵所固有的效能。人類文化主要分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東方文化思維偏重於物性,西方文化思維偏重於物質,兩種思維方向不一致,思維重疊很少,因此互相之間不能理解。太極思維是全新的思維方式,涵蓋了東方思維和西方思維,既能理解東方文化,也能理解西方文化,但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卻只能理解與太極思維相重疊的部分。因此,要準確完整理解太極道學,需要排除各種思維障礙,擴大思維空間,形成太極思維。目前發現主要的思維障礙有以下幾種:1、被理論知識武裝、控制、奴役了的思維方式。主要有科學理論、政治理論和宗教理論三大類,理論知識本身是信息,是思維的元素,知識信息含有內在能量機制,掌握知識主要是掌握這種內在機制,而不是掌握知識的概念性準則。很多人把理論知識的概念作為判斷事物對與錯的標準,用理論知識概念來衡量和判斷所接觸事物的真實性,認為符合概念的就接受,不符合概念的就排斥。這種一切判斷都以理論概念為準則的思維方式,沒有把握理論知識的內在機制,失去了辯證認識事物的思想活性,思想被理論概念主宰,一旦離開理論概念就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能判斷,失去了言行能力。2、在道學中,有很多人認為道不可說,說出來的不是道。這是對道的曲解。道是可以說的,關鍵不在於怎樣說,而在於怎樣理解。怎樣理解道,存在著思維方式的問題,即以什麼思維方式去理解道。一個得道者,把他見的道說出來的,但是描述的是道的特徵,而道的特徵隱含道的本體的信息,怎樣從道的特徵去理解道的本體,這就是思維方式的問題。一旦思維方式解決了,無論誰怎樣描述道,都是能夠理解的。所以,道既可以說,又可以理解,關鍵是思維方式要對路,也就是要以道思維去理解道的本體。太極道學以系統的理論描述了道的特徵征,同時又具有形成太極思維的功效,因此《太極原理》既說了道,又幫助讀者形成道思維去理解道,這就解決了說道與聽道相脫離的大問題,使讀者能夠通過研讀《太極原理》而看到真道!3、被修鍊悟證局限了的思維方式。有一些修鍊人的思想陷得很深,他們的身體修出了一些功能,能夠看到和感受到其他人看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事物,就自以為看到了事物真相。其實身體功能也能「騙」人,修鍊中有「自心生魔」的說法,也就是說,存在「隨心而化」的功能現象,即在功能中出現的景象,可以隨心想而變化,心想什麼,功能景象就變成什麼,可是這種功能變化出來的是心想的假景,很多修鍊人的宇宙觀和世界觀,就是這種假景形成的。有些人不懂其中的真假,還拉一幫人來跟著他學,曰:渡人。這種人的思維障礙很大,深陷其中者很難被喚醒本性,因為他自以為找到了本性。從理論上說,靠修出功能來認識宇宙事物並不是最好的認識方法,因為功能修鍊得再高,也不可能達到用功能看遍整個宇宙的程度,因此這種認識宇宙事物的方式不可能認識得了完整的宇宙事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4、被科學實證局限了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是,沒有科學實驗的證實,一律不予以承認。其實,科學上的實驗求證思維只是很多思維方式中的一種,實驗求證思維本身沒有問題,主要是宇宙事物太博大了,不可能所有事物都需要經過實驗證明才能給予承認,很多無法進行實驗求證的客觀事物是真實存在的,會被這種死守實驗求證的思維排除在認識之外,從而形成很大的思維障礙。從理論上說,靠物質設備來探測和認識宇宙事物並不是最好的認識方法,因為物質設備只是部分宇宙物質做成的,不可能探測到所有宇宙物質,有些宇宙物質的能量很大,微粒很小,人造的物質如果承受不了那麼大的能量就會廢掉,如果做不到那麼細微就捕捉不到更小的物粒,都漏掉了,設備不會產生任何反應。因此這種認識宇宙事物的方式同樣不可能認識得了完整的宇宙事物。其實,人的認識能力存在著不需用悟證和實證的思維方式,同樣可以採信事物的真實性,這種思維方式是以從生命深層次開發出來的靈感能力來認識事物真實性。靈感是生命的最高認識能力,可以從信息中全息感知事物的真實性。全息感知方式只需要取得和認識事物的局部就能認識事物的整體。太極思維就是打開了靈性感知能力的思維方式,既認可悟證和實證思維,也認可不需要悟證和實證的靈感思維,是兩者兼備的。5、被脫離實際的活性思維誤導了的思維方式。有些人的思想很活,活過頭了,他們能夠憑一點信息和原理,就大開思戒,就憑空放開想像,脫離實際地想像事物的變化,並引以為真。有許多人憑著一兩點功能所見,或者一兩個科學原理,就開始海闊天空地編造宇宙和世界理論,說得頭頭是道,可是就是不敢面對實際生活,都是不能指導實際生活的空洞理論。這些人往往把實際生活看成是「低級」的「實相」,是低級生活方式,而他們看到並且能夠生活的「思想虛空」生活,是高級生活方式,他們瞧不起低級生活方式,所以他們的理論不需要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這種人的思維障礙也是很大的,很難讓他們從自己的幻想境界中回來現實世界來。6、被權威名聲主宰了的思維方式。有些人把自己的思維完全置於權威思想中,把權威人士的思想範圍作為自己的思維空間,不敢越雷池半步,根本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所謂權威思想包括聖人、偉人、名人等的思想。與這種人談話,實際上不是與他本人談話,而是與權威思想的複製品談話。這種人明顯失去了個性思維,沒有個性思想,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內涵。很多學佛學道者,把自己搞成了佛經和道經的思想複製品,幾乎完全用經書語句與人對話,用經書中古人的思想與人談話,還自以為是得道的大學者,其實他們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特徵,變成了一個古人思想的攜帶者。這種人的思維障礙很大,能破除他們的這種思維狀態,實際上是在救渡他們的生命本來。以上思維方式是理解《太極原理》的思維障礙,需要認真對待和改進!能夠較好地理解太極道學的思維方式,應該是:不迷信知識、權威和經驗,注重思維方式,注重知識所含的機理,不停留在知識概念的表面。在閱讀《太極原理》的時候,不運用自己的知識進行是非與對錯的判斷,把太極道學作為一種新事物進行接觸、感覺和研究,在閱讀中自然形成對太極道學的思維判斷。這種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自然判斷和認識,不是依據原有知識概念作主觀評判,是最自然、最客觀、最真實、最珍貴的判斷!五、道是最初始最底層的能源機制本書以太極為主題,那麼這裡的太極概念與傳統的太極概念有什麼區別?太極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太極能解析道、物質、宇宙、生命、世界、社會、人生的內在玄機?這是首先需要說明的,如果不從整體上對此有所把握,那就很難深入理解太極內涵。這裡從怎樣發現太極內涵來說明這些問題,也許更便於讀者理解這裡的太極深義。易學八卦及重疊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乾為極陽,命理為太陽,坤為極陰,命理為大地,古人的宇宙觀是在乾坤之間,也就是太陽與地球之間,也就是太陽系範圍。從命理還可以看到,太陽系有以金、木、水、火、土命名的五行之星,太陽系以外沒有五行概念,只有與人類生命有關的各種「神煞」星系。這就是古人整個的宇宙概念,換句話說,五行和八卦的適用範圍是太陽系,超出太陽系之外,五行與八卦的易理不再適用。如果人能夠進入銀河系,在那裡的事物可能不遵循五行八卦的規律,在那裡是無法給人算命的。在古人的這種宇宙概念中,太陽與地球的關係就是乾卦與坤卦的關係,看懂了乾卦與坤卦的關係,也就是看懂了乾坤,看懂了宇宙。乾坤關係揭示了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機制,電子圍繞原子核也存在旋轉機制,颱風和龍捲風是旋轉機制體,事物的周期運動規律,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生命的一世又一世和一代又一代,都是周期變化的,都是各種類型的旋機,而太極圖描述的也是兩極旋轉的機制,這種旋機一旦形成穩定的運動結構,就可以作為一個整體看成是一個成型的事物體。這就是構成事物的方式,也是構成物質的方式!那麼宇宙中所有物質是不是這樣構成的呢?太極圖又一次進入了我的研究視線:這個太極圖究竟暗藏著什麼天機?從八卦、旋機到太極,研究的焦點集中在太極圖上,必須從太極圖中尋找到宇宙物質由旋機構成的奧秘及其機理。太極圖由陰陽兩極相旋而構成,那麼陰陽又是什麼概念呢?顯然,看不懂陰陽就看不懂太極。陰陽是中國古人一大智慧思維,不僅表示兩個事物的差別,還明確了兩個事物存在什麼樣的差別。計算機的計算由0和1的差別排列出計算方式,經過複雜的表達,最後產生了高智能的機器人,可以進行很多智能化運行。0和1就是兩極事物,但是在計算機中,0和1隻有形式差別,沒有特性差別,即0和1僅僅表明兩個不同的存在,各自都沒有別的含義。陰與陽兩者之間不僅表明形式上的差別,還含有非常豐富的含義上的差別。陰和陽也是兩極事物,陽代表積極、主動、擴張等特性,陰代表消極、被動、內斂等特性,即陰與陽的差別是指兩個事物特性上的差別,既包含形式差別,也包含特性差別。事物特性就是事物的能量特徵,也就是說,陰陽差別帶著各自的物性能量的差別,所以陰陽概念暗藏著能量概念。陰陽論就是能量的兩兩關係論,即兩個有關聯的能量之間的關係,陰陽結構其實就是能量結構。把握了陰陽的能量結構及其演化特徵,就是把握了打開中華文化奧秘之庫的鑰匙!進一步說,沒有物性含義的0和1的兩極機制,只能發展出智能機器人,而具有物性含義的陰和陽的兩極機制,發展出來的就不是機器人,而是生物人!僅此一點,就能看到太極文化所蘊含的科學價值有多麼巨大!太極圖是一個陰陽旋轉體,也就是一個能量旋轉體,當這個能量旋轉體是一個穩定結構的時候,它就是一個能量物質體,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原理,這就是一個物質!這就說明太極圖揭示了物質起源和構成的方式。另一方面,太極圖揭示的能量旋轉體,也揭示了物質內部的動因,揭示了物質內部的矛盾運動是起源於兩極能量互動的。這還只是揭示了物質內部的構成機制,那麼構成這種機制的元素是什麼?也就是要搞清楚「能」究竟是什麼?物質與能量之間是什麼關係?當我們說物質的時候,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我們用「物質」這個概念想要表達什麼樣的客觀存在?因此,還需要繼續在太極圖中深入尋找解答,要找到物質起源的最低層面的客觀存在,具體地說,就是要搞清楚構成物質的最初始、最底層的物質構成,就是要揭開物質的老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看透物質與能量之間的內涵和關係。「物質」是一個深入人心的文化概念,在哲學上泛指「客觀存在的實體」。但是在太極研究中,認為哲學對「物質」的描述在概念上比較模糊,無法表達太極對「物質」的含義所指。因此,這裡首先要對「物質」進行新的概念界定,拓展和具化哲學上「客觀存在的實體」的物質概念。物,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質,一個是性。物之質是指物的內部構成,簡稱為物質,物之性是指物的能量特徵,簡稱為物性。結構與能量是同時存在的,有什麼樣的物質結構就有什麼樣的物性能量,即物質與物能是同時存在的,是物的兩個方面。物質概念側重於物的內部構成,物性概念側重於物的能量表現。東方文化側重於物性研究,主張從事物功能上認識事物;西方文化側重於物質研究,主張從事物構成上認識事物。對物的研究側重不同,形成了東西方兩大文化體系。陰性和陽性的關係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思維基礎,只有陰性和陽性的說法,沒有陰質和陽質的說法,反映了中華文化是物性文化,相對應地,西方文化是物質文化,沒有陰陽概念。明確了物的概念,再進一步認識物之質。質是內部構成,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極質,另一類是無極質。有極質的內部是由兩個物分列兩極,在穩定的旋機中所形成的物質體,這種物質可以進行物質分割。無極質內部沒有極,不能進行物質分割。在有極質中,分列兩極的物質,如果是無極質就不能再進行分割,如果是有極質就還可以再進行分割。當一個有極質的兩極是無極質的時候,這樣的有極質就是最小的旋轉體,沒有比之更小的旋機體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最初始、最底層的物質體,也是最底層的動力結構。至此,我們理性地看到了物質的最底層,看到了物質的老底!從物質最底層一直到眼前的最高層事物,都看到了旋機結構,宇宙中所有物質內部都有這種旋機結構,換句話說,是旋機構成了宇宙萬類事物,同時也決定了萬類事物的存在方式和運動方式,這就具備了道的創物含義!宇宙任何事物都由旋機從最底層開始合成到最高層,形成事物的千姿百態。而旋機就是太極圖所表達的核心內容,懂得旋機,也就懂得事物的構成,懂得事物的存在方式和運動方式。因此,以旋機為核心認識宇宙事物,就是無所不能涉及的最根本的著眼點,概括了宇宙事物的一切,這樣的文化,是無所不涉及的最廣泛的、最深刻的、最高點的極頂文化!沒有再能夠超越於這個觀物視野的文化了。從深度上可以達到事物的初始起源,達到了無可超越的事物底層,一切都可以回歸到元始之初,這就是「太」之義;從高度上達到了無可超越的視野高度,整個宇宙及宇宙內的所有事物都涉及到了,站在這樣的高度看宇宙事物,沒有再高的視野了,這就是「極」。這就是太極的真實含義,這樣的文化就是太極文化!六、真相大白的真道在人類文化中,物質、宇宙、生命和思維始終是人類至今刨不到根底的問題,建立在這些概念之上的認識都是無根之識,會形成奇奇怪怪、形形色色的說法和學問,認識上很難統一起來。不僅人類世界如此,宇宙諸世界同樣如此,宇宙上下太需要真道共識了!人類社會是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宇宙共識是絕對必要的,人類世界的意識不能遊離於宇宙諸世界共性意識之外。所以,人類社會意識必須能夠與宇宙共識相融合,人類社會才能真正成為宇宙大家庭的一部分。創造理論是不可能統一認識的,只有見真,才能真正統一認識。能否看到物質、宇宙、生命和思維等怎樣產生的真相,這就是能否看見真道,這是人類社會能否統一認識,能否與宇宙共識相融合的關鍵。到今天,在傳統的道概念中,人們對道產生了兩種認識,一種認為道根本就不存在,是一種虛無的思想概念,是根據前人的思想樹立的思想標杆,統一人的言行於前人的思想之中。另一種則認為道是一種根本無法認識的客觀存在,是一種有很強意識能力的虛物質,可以主宰人世間的事物,能夠有意識地創造和控制人世界的一切變化,人生活在實物之界,根本看不到虛玄的道,人只可以感覺道的存在,不能認識道,更不能改變道。這兩種道概念都是無法清晰理解的,甚至不能說出來,認為說出來的就不是道。因此,傳統的道概念一直是以虛玄的思維想像存在著,是一種思想標杆,一切思想都圍繞這個標杆進行思維,以此達到某種共識。太極道學的道概念與傳統的道概念完全不同,是從對思維方式的破解而產生的新道學概念。太極認為,傳統道學對道的認識失之于思維方式的偏頗。東方文化的思維是物性思維,側重於物性能量的感悟,創造的是物性道學,西方文化的思維是物質思維,側重於物質結構的解析,創造的是物質道學。物質道學也就是科學。世界學者以科學概念為認識事物的思維標準,認為東方文化沒有科學。這個說法沒有錯,東方文化確實沒有科學,也就是沒有物質道學。但是東方文化具有非常發達的物性道學。太極新道學既包含了東方文化的物性道學,也包含了西方文化的物質道學,是既有物性概念又有物質概念,既有物性思維又有物質思維,是一種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道學。顯然,思維方式的差別造成了道概念認識差別。能夠使人看到宇宙、物質、生命、思維等真相的思維方式就是道思維,具有道思維才能看到真正的道,能看見真道,宇宙、物質、生命、思維等問題也就真相大白了。怎樣判斷真道和假道?道是創造性的,能夠創造宇宙、物質、生命等事物,宇宙、物質、生命的生成是有過程的,這個過程既是真道的創造事物的過程,也是真道自身的形成過程。換食品廠話說,真道既創造事物,又在創造事物中誕生。真道既然能夠創造,當然也能揭示。因此只要是真道,就應該能夠揭示事物的產生過程,夠揭示說出這個過程的機理,能夠揭示宇宙、物質、生命等產生的成因是什麼。能夠回答這些問題的肯定是真道,不能回答的一定是偽劣假道。宇宙、物質、生命是真實存在的,創造宇宙、物質、生命的道也必然是真實存在的,宇宙、物質、生命既然存在產生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必然存在道的作用,也就必然能夠揭示道的存在。那種把道描述成玄乎其玄、虛玄得只有描述者自己知道的所謂道概念,不可能破解宇宙、物質、生命等的起源和真相,絕不會是真道!太極道學揭示了宇宙、物質、生命、意識、思維等的起源和真相,宇宙中一切事物,包括生命、意識、思維和宇宙本身,都是太極旋機和太極玄機造就的,都存在周期運動。太極旋機和太極玄機就是太極新道的真相,《太極原理》讓真道真相大白!七、道的五大層次太極原理是新道學,既可以感悟事物深層運化,又可以解析事物深層結構。道與事物是共生共存的,事物不同層面的結構和運化,也是道的不同層面的結構和運化。這裡對道的結構進行深層解析,揭示道的五大層次。太極新道的內涵包括道機、道理、道律、道韻和道善五個層面,也就是說,道是由機、理、律、韻、善五個層面構成的由深及淺、由里及表的內涵所構成的。機,這裡是指旋機。旋機生理律,理律生韻善。善是圓融、和諧的表現。當一個人發善心,那是他在做消除不平等現象的事,不平等是不圓融、不和諧的現象,消除不平等就是一種圓融、和諧的表現,是善。旋機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對旋機產生的現象和規律的認識就是理。理是人們對事物運動的抽象認識,而事物在旋機中表現的具象運動就是律,人們耳聞目睹所感受到的事物,以色彩、聲音、形象等方式表現的運動節奏,都是律的具象形式。因此,旋機生理律,理是人對旋機的抽象認識,律是人對旋機的具象感覺。在中國,以物性思維對理的認識產生了義理學,對律的認識產生了數術學。在西方,以物質思維對理的認識產生了哲學,對律的認識產生了科學。律的外延很廣,包括各種聲形的表演和設計藝術、各種形式的能量運動、人的各種活動,武術、氣功、體育、戰爭等,都是事物的律的表現,都是有規之律。現代科學知識大都是關於律的知識和理論,並不是事物機理。也就是說,科學研究的是道律,科學理論是律理,不是機理。機理才是道理,懂科學之理,是懂道律,不是懂道理。中國文化的義理和西方文化的哲理都是道理。在中國文化中義理衰敗,在西方文化中哲學衰敗,都是道理的衰敗,而科學的發達則是道律的發達,不是道理的發達。在這裡,理論與道理不是一個概念,理論是理性地認識事物的律,是對律的感性認識的理性化,道理是對事物內在機制及其變化的理性認識。科學思維以道律認識為主體,以道理認識為思維突破,特別是從物質微粒和生命基因的認識中,很容易產生哲學上的突破,產生新的道理認識。道理為體,道律為用。理律是人對事物運動節奏的認知,當人對這種認知上升為身心參與其中,體味到其中節奏的圓融性時,就產生了韻善意識。在這方面,藝術家和使事物藝術化的工作者感受最深,他們以他們的作品和藝術成就讓更多的人也感受到他們所感受到的韻善,從中感受到生活的愉快與豐富。因此,當人看到事物內在機制時,看到的是機;當人對機進行理性認識時,看到的是理;當人對機和理進行感性接觸時,看到的是律;當人感受到律的節奏時,看到的是韻;當人感受到律的圓融時,看到的是善,當人感受到機、理、律、韻、善全部內涵時,看到的是道!韻與善構成人的文化精神,理與律構成人的科學認識,這些都源於旋機。如果想看透文化精神和科學知識的深層背景,開發更廣闊、更深層的文化精神和科學認識,那就要研究旋機,只要能看透旋機,就能看到文化精神與科學認識的本質和規律。能夠看透旋機與理、律、韻、善的關係,那就是道!八、人類社會的進化和修鍊正果好象只聽說過人修鍊,沒有過聽說過社會也能修鍊的?對!社會修鍊——這是《太極原理》所揭示的社會真相。《太極原理》為人類社會修鍊最終獲得社會正果提供深刻的道學指導!當文字進入人類社會的時候,人類社會就開始了自己的社會進化歷程,因為這個時候人類社會的個體意識在文字的傳播和連接下開始形成有機的社會整體意識,這時人類社會開始由無社會意識的社會進入有社會意識的社會,開始向社會物質與社會意識齊全的高級社會進化。人類學有人類進化的理論,太極道學則認為物種不存在進化,只存在變異。但是,進化現象是存在的,不指生命物種的進化,而是指事物感應能力的進化,即事物的感應能力可以從低級反應能力進化到高級意識能力,更進一步進化到最高級的靈感能力。事物感應不僅是生命的感應,其它物質也有感應,都存在感應能力的進化。社會也存在感應能力,社會的感應能力就是社會意識的認識能力,社會的進化就是社會意識能力的提高過程。太極道學揭示了物質體能夠在宇宙運動中演化為生命體,其中奧妙正在於此。由物質演化為生命,是物質感應能力進化的結果,不是物質種類進化的結果。生命的修鍊過程也是一種進化過程,一個人由人修鍊成佛,其身體感應能力由人身感應進化為佛身感應,就是修得正果。佛與人是一致的生命體,只是佛的感應能力遠遠高出人的感應能力,能夠感應到超越時空局限的宇宙事物,這是人的感應能力達不到的。人通過修鍊,可以主觀地、能動地進行這種感應能力的提升,進化到佛的感應能力。社會意識的進化過程就是社會意識能力的修鍊過程。社會物質與社會意識的互動是高級社會的特徵,人類社會出現文字以後,社會意識的能力很快發展起來,至今已經達到了社會意識可以與社會物質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推進人類社會發展的程度,表明人類社會的高級特徵已經成熟,人類社會達到了自主性修鍊的程度,也就是說,人類社會進一步的進化是帶有社會主觀性的自主進化,不是過去那種自然進化,這種社會的自主進化就是社會修鍊。因此,當社會意識與社會物質形成互動機制時,社會就開始了它的修鍊過程,修鍊的目標是:修成終極社會——這是一種社會內部極為和諧,社會形態不再改變的社會正果。在人類社會的初期,由於個體意識的傳播和表達能力很弱,所以社會意識極弱,社會的運動幾乎是自然的,社會意識對自然運動幾乎沒有認識能力和改造能力,社會意識完全依附於社會物質的運動,這是初級社會的特徵。文字出現後,人類的社會意識快速成長,認識和改造自然運動的能力不斷增強,社會意識與社會物質之間的關係也日益對等,不再依賴於自然運動,而是與自然運動形成互動機制,整個社會的運動是由社會意識與社會物質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動,這是高級社會的特徵。人類社會在初級社會時期是自然進化,在高級社會時期是修鍊進化。人類社會的自然進化歷程,就是人類社會的主觀能力的進化歷程,是人類社會意識不斷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東方社會意識與西方社會意識的差別。東方意識側重於發展社會意識的思維功力,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西方意識側重於發展社會物質的改造能力,創造了先進的科學和經濟體系。東方意識思維能力強而社會功能弱,表現為文化深邃而改造自然的能力薄弱,社會意識強但是社會功能不發達;西方意識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強而文化深度不夠,思維局限性很大,社會功能發達而社會意識弱。人類社會在自然發育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歷史性錯位發展,造成了人類社會的不良發育,先是社會意識強,社會物質弱,後來是社會物質強,社會意識弱。人類社會在歷史的進化過程中不僅出現了社會思維與社會功能的分裂現象,還出現了社會意識與社會功能不同步發展的奇特現象。當東方意識很強的時候,西方意識很弱,當西方意識很強的時候,東方意識又衰弱了,造成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社會思維和社會功能的錯位進化。一個人的智慧很強但是身體功能很弱,只能做謀士,一個人的身體功能很強但是智慧很弱,只能做武士。有謀無勇不能成事,有勇無謀不能成體。人類社會的進化,先是社會意識很強,社會功能很弱,社會覺性很高但是社會機體發展緩慢;後來又變成了社會功能很強,社會智慧很弱,社會機體很強但是社會覺性卻下降了。直到今天,仍然保持著社會機體(國家、政黨、法律、軍隊、技術運用等)越來越強,社會覺性(精神、意識、道德、哲學思維等)越來越弱的趨勢,人類社會徘徊在「有勇無謀不成體」的局面——社會無道體。在古代,老子和孔子曾經提出過社會進化的目標,但是當時社會機制沒有發育成熟,所以成為空洞的社會理想。到近代,馬克思提出了共產主義社會目標,雖然給出了社會初創的革命理論,但是仍然缺乏社會進一步修鍊進化的理論指導,也幾乎成為一種空洞的社會理想。現如今,人類社會的認識能力和改造社會的能力都非常強大,甚至達到了可以肆意破壞自然運動的程度,社會意識能力超過了社會物質的自然修復能力,這說明人類社會的社會意識與社會物質之間的互動性已經達到了極限程度,甚至有點過枉。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類社會完全有能力完成最後的修鍊進程,只差一步就可以達到終極社會目標,獲得社會正果。完成這最後一步,必須在社會意識的最後覺醒上加一把力,即即時向人類社會揭示宇宙、物質、生命、思維等的起源、動力和運動方式的真相。真相一顯,人類社會意識的覺性自明,社會意識與社會物質將和諧圓融地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千變萬化的美好社會境界,進入目標社會,獲取社會正果,《太極原理》就是要揭示這個千古真相,並以新道學的內涵指導人類社會完成最後的修鍊!這是《太極原理》的使命和任務!第一章 太極義解一、太極圖解太:初始、宗源、無上。極:最端之位、結構之元。太極的字面含義:最高級、最標準、最完美;太極的真實含義:事物存在與運動的初始機理,以旋機為運動形式,以圓融為運動品質。太極圖是圖式最簡單、內涵最豐富、造型最完美的圖案,古今中外沒有哪個圖案有如此深刻的內涵,它可以概括物質、能量、運動、結構、屬性、宇宙、生命、意識、世界、社會等內容,可以揭示宇宙、物質、生命、意識等的起源。太極圖是事物運動和結構的成因的圖解,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1、太極圖中的「S」線將太極圖清晰地分為兩個關聯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內部都是有結構的。2、太極圖的兩個部分用不同顏色相區別,分為陰和陽,以「S」線相隔,表明這兩個部分是相互獨立、不容混淆的。3、太極圖的兩個獨立塊面中各有一個對方的小點,即陽塊中有陰小點,陰塊中有陽小點,表明同一事物結構中的獨立部分與對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關係。也就是說,雖然陽中含陰,陰中含陽,互相包含,但是不論是塊還是點,都是絕對獨立的,沒有混淆界線。4、太極圖是圓形圖,一是表示運動和結構有規則,二是表示運動以旋轉為基本形式,三是表示運動是流暢圓潤的。5、太極圖是對稱圖,整個結構均衡對稱,表明一個穩定的結構其內部能量是均衡的,獨立的雙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結構地位。6、絕對對稱的圓圖也表明,太極的運動是中心與重心相重合的無擺動、無震動、無偏移的旋轉運動。7、太極圖的陰塊和陽塊都有大頭和小尾的形狀,表明事物運動具有方向性,可以顯示太極圖的正旋與反旋。8、太極圖陰塊和陽塊的大頭與小尾,還表示陰塊和陽塊在旋轉中的強弱變化,大頭為強,小尾為弱,在大頭處有對方的小點,同時與對方的小尾銜接,顯示了太極內部兩種能量的變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變的變易性,呈現出物極必反的狀態,這就是形成易理的根源。綜上所述,太極圖有七大含義:結構、規則、旋機、均衡、圓融、變易和方向。太極旋機二、太極旋機旋機,旋轉機制的簡稱,它是由處於兩極上的具有相反物性能量之間的互相作用而產生的旋轉運動。所謂機制,就是其內部結構的能量互相關聯,能量遵循這種關聯發生作用而形成的動力體系。旋機是以周期循環為運動形式的機制。旋機形成的條件:一、只能兩種能量發生作用,不能有第三能量參與;二、兩種能量的物性相反;三、兩種能量既彼此關聯又相對獨立;四、兩種能量發生作用必須有承載旋機能量的承載體。這四個條件必須齊備才能形成旋機。旋機形成的方式:兩個物性相反的具有關聯的物質能量,相遇時由於物性相反而產生物性的互補性,形成物性聚合的傾向力,同時兩種物質能量又各具獨立性,在物性聚合的過程中互不融和而產生物性排斥的傾向力,兩種傾向相反的力相互作用便產生了旋機。如果聚合力大於排斥力,旋機向內旋,能量內收;如果排斥力大於聚合力,旋機向外旋,能量外釋。旋機永動的條件:一、兩種物性能量的大小均衡;二、外在能量觸動不了內在旋機的均衡。如果旋機的兩種能量不均衡,那麼能量大的一極會吸收能量小的一極,導致旋機解體。如果外在能量衝擊旋機體,能夠導致旋機體內部能量之間失衡,也會致使旋機解體。如果旋機體內能量均衡,外在能量不能致使旋機體內能量失衡,那麼這個旋機體就是一個永動機制。旋機永動的形式:旋機的聚合力與排斥力是動態變化的,不是互相鉗制不動的。當旋機聚合力大於排斥力時,旋機內旋,越旋越緊;當緊到排斥力大於聚合力時,旋機開始外旋,越旋越松;當松到聚合力又大於排斥力時,旋機又內旋,越旋越緊;當緊到排斥力又大於聚合力時,旋機又外旋,越旋越松。如此反覆,內旋與外旋交換,保持周期性不斷反向變化的永動形式。旋機體一旦形成穩定運動,就構成了物質實體,但是旋機體不等於物質實體。旋機體是物質實體的能量形式,是能體,物質實體是旋機體的實體形式,是實體。能體只看旋機體結構,實體則看旋機體的形態。旋機體是能體結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成為永動永存的機制,物質實體是實體形態,隨著旋機體內旋與外旋的交替,形成物質實體存在形態的生生滅滅,產生物質實體形態的千變萬化。當旋機體外旋時,能量釋放,物質實體呈現出生機盎然、釋放能量的物性和形態,能量釋放完,物質實體的生機盎然的物性和形態消失;旋機轉向內旋時,能量吸收,物質實體隨之成為肅殺蕭條、吸收能量的物性和形態。旋機體在內旋與外旋中永動,而物質實體在旋機體的內旋與外旋中此生彼滅,生滅相接,始終保持旋機體有一個物質實體相對應。具備永動條件、具有永動形式的旋機,稱為「完備旋機」。完備旋機具有內在的圓融性,要求內部兩極的能量均衡作用,旋機在運動中圓融自定,旋機能量不泄不增,運動具有永久性。我們把完備旋機稱為「太極旋機」,是一切旋機永動永存的標準旋機,其完備性就是圓融性,稱為太極圓融。太極旋機是一切旋機中具有元始性、標準性和決定性的旋機,具有最完美的運動結構和運動屬性。如果任何外力不能破壞太極旋機的運動結構,太極旋機就是一個永動機制。太極旋機揭示了事物產生的奧秘,具有以下內涵:1、它是最源頭的、最高層的、最核心的事物理論,為萬理之源;2、它有最初始的、最單元的、最簡單的事物結構,為萬質之源;3、它是最微小的、最守恆的、最獨立的事物運動,為萬運之源;4、它是最標準的、最完備的、最單純的事物屬性,為萬性之源。旋機與物質互為因果。旋機是由物質能量互相發生作用形成的旋轉體,旋轉體作為整體可以成為一種新物質,兩個新物質之間又可以產生旋機,生成新的旋機體,新旋機體又可以成為另一種新物質,如此類推,旋機與物質之間產生互為因果的共生共存關係。三、太極玄機(圖1)(圖2)太極玄機圖玄,因旋而玄。旋之又旋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機是由很多旋機合成的(如圖1所示)。一個大的旋機由兩個稍小旋機構成,兩個稍小旋機又由四個更小旋機構成,四個更小旋機又由八個更更小旋機構成......,對於最大的那個旋機來說,是由兩個稍小旋機構成的,可以看到兩極旋機形態(如圖2灰線所示),但是同時又是由更多重重疊疊的更小更小的旋機構成的,這些更小旋機之間互相作用,已經不是兩極旋機形態了,而是多極能量合成的能量變化機制,因此只能看到其中事物的變化,已經看不到旋轉。這種變化機制產生於旋機,是由旋機合成的機制,稱之為玄機。在力學中,從理論上說,合力可以分解為許多分力,在太極道學,從理論上說,玄機也能分解為許多旋機。在玄機結構圖中可以看到事物的分割原理,即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從數學上、物理上和哲學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分割原理,這就是玄機與真實事物的對應,或者說真實事物的分割原理根源於玄機的分割原理,真實事物的變化規律反映了玄機的變化特徵,真實事物運動變化之妙就是玄機變化之妙。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指出了事物構成和事物變化的成因是玄機。也就是說,從玄機中的玄機的複雜道學結構中,可以看到事物千變萬化之奧妙,這就是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真義。1、玄與旋的關係玄由旋合成。旋是玄的基礎,玄是旋的合成。玄機可以分解為旋機,旋機可以合成為玄機。旋機中有玄機,玄機中有旋機,構成事物內部結構的複雜性,也就構成事物內部運動規律的複雜性。2、玄與旋的本義旋是運動,由兩極能量構成動態能量機制,有定式,構成最簡單的事物結構和事物運動。玄是變化,由許多旋機形成的體系中內部能量互相作用而合成,無定式,衍生事物複雜的存在形式和變化形式。旋機有定式,可以分而析之,玄機無定式,只能綜而感之;旋機揭示了事物運動的能源和事物的構成方式,玄機揭示了事物變化的奧妙和事物的運動規律。3、玄與旋的義解旋機是制動機制,有定式,運動有制;玄機是變化機制,無定式,變化無則。旋機形成玄機,玄機包含旋機,兩種機制互相交織,形成宇宙事物及其萬象變化。旋機有外旋與內旋,外旋釋放能量,內旋吸收能量。玄機由旋機合成,玄機體內有許多內旋旋機和外旋旋機,玄機體總體形成能量釋放就稱為「外玄體」,總體形成能量吸收就稱為「內玄體」。旋機有形有制,玄機無形無方。旋機因有制而有相,故言而有象,思而有形;玄機因無形而無相,雖然感覺其存在,卻詞不達言,言不盡意,無法言說,無法思想,只有高級靈性才能感知其存在和變化法則。旋機有結構,可以解析;玄機無結構,不可解析。科學思維是對事物結構進行分析,所以可以在科學中看見旋機。比如,太陽系的結構,分子的結構,人體經絡的結構,哲學思維的螺旋式上升理論等等。但是怎樣見玄機呢?玄機能否解析為具體旋機?由於玄機無形無方,中國古人對此探索比較深刻:觀象知變,即從觀察事物現象的變化中看到玄機的內涵。這是中國古人的道思維和易思想。古人在對玄機的探索中,以陰陽和五行作為兩種坐標系統,形成了六爻、八字、三式(遁甲、太乙、六壬)、中醫把脈、梅花體用、看相觀兆等反映事物現象變化規律的感析式,從中感悟到構成事物運動現象的玄機及其規律。因此,古人多有「感悟玄機」的說法。由於玄機無形,變化萬千,所以這種感析式不用邏輯思維,而是用靈性感悟,即把觀察事物現象所獲得的信息納入感析式中,在分析中感悟,在感悟中分析,以此感析到事物玄妙的變化規律。因此,要想感悟到事物變化的玄機,就要從中國古人觀象知事的思維方法中去感受。4、太極玄機的含義太極玄機是內部渾然圓融的玄機,具有渾然圓融的變化屬性。如果玄機偏離圓融準則,破壞了渾然圓融的變化屬性,那麼玄機體就會在失衡的變化中逐漸走向體系的崩潰。玄機體如果表現為太極圓融,必然內部所有大大小小的旋機和重重疊疊的旋機都是均衡旋轉的,這樣的玄機才能成為不變不壞、不破不滅的玄機體。太極玄機由太極旋機合成,是事物變化的準則;太極旋機是兩極能量均衡形成的,是事物制衡的準則。太極玄機是事物的能量體(簡稱為能體),也稱為能量場,不是事物的實體。能體與實體是共生共存的,能體必須有實體,實體一定有能體。能體有外玄與內玄,實體有生滅交替。比如人身體的背後有生體的玄機能量的支撐,生體是生命體的玄機能量體,而身體是生命體的物質實體。身體在生體的外玄與內玄的交換中生生滅滅,生滅交替,這就是生命輪迴現象。生體又稱為「生命場」,在時空的正常情況下是永存永動的。生命體的身體則在生命場中生生滅滅,不斷更換身體。身體的生滅交替是此生彼滅,此滅彼生,生滅交接的,始終保持有一個身體與生體相對應。中國古人把生命體中的生體,稱為生命精華,是涵養身體的能量源。實際物質中的太極玄機是怎樣的?實際物質是實體,太極玄機是能體。比如鋼的成份中有碳和錳等元素,碳又由分子構成,分子又由原子構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一直可以分割到無極質就不能再分割了。那麼碳就是由無極質在太極旋機中形成有極質,再由有極質在太極旋機中形成更大的有極質,更大的有極質又在太極旋機中不斷構成可以分割的有極物質微粒,最後就形成了碳元素。錳元素也是同樣方式構成的。那麼,從碳元素與錳元素的構成方式和能量方式上看,碳元素與錳元素都是玄機體,分別叫做碳玄機和錳玄機。鋼包含了碳玄機與錳玄機,當然還有其他物質玄機,所以鋼是一個由很多玄機與旋機構成的玄機體。從現代科學來看鋼的質量如何,與它所含的碳元素和錳元素的成份的比例有關係。從太極原理來看鋼的質量如何,與它內部各種玄機和旋機的能量的機制有關。現代科學從內含成份上看鋼的質量,太極原理從能量機制上看鋼的質量,這是太極思維與科學思維的差別。四、太極圓融圓,規而不折,強而不硬,軟而不弱。融,互含互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圓融,能量之間的均衡、和諧、互容的關係,是太極的特性。旋機不一定是圓融的,圓融的旋機才是太極旋機。旋機是由兩極能量互相作用形成的,如果其中一極能量比另一極能量大,那麼能量大的一極就會在旋轉中把能量小的一極「吞噬」掉,從而造成旋機消失。如果旋機的兩極能量是均衡的,在旋轉中互相制衡,誰也不能「吞噬」誰,兩極能量之間就能保持長久動態均衡,這就是圓融的旋機。玄機由旋機合成,所有的旋機都圓融,那麼玄機也是圓融的,圓融的玄機體能保持長久存在。玄機是由許多旋機構成的體系,內部出現少數旋機不圓融時,體系不會立即崩潰,有兩種情況:一是其中一些旋機自身不圓融時,這些旋機之間正好又互相制衡了,玄機體不會崩潰,只是內部機制狀態會自行調整;二是其中一些旋機自身不圓融時,這些旋機之間不能互相制衡,這時玄機體也出現不均衡狀態,體系內所有的旋機會產生恢復體系平衡的傾向,在內部重新整合旋機之間的制衡關係,形成新的平衡。因此,玄機體具有自我修復體系平衡的功能,這是旋機之間的均衡性決定的,也是玄機的圓融性決定的。如果玄機體內部混亂到無法自我修復平衡時,玄機體就會走向崩潰。事物的圓融性也是事物最優良的運動品質,是一切運動保持健行的準則。事物在一般情況下都不是絕對圓融的,但是都具有圓融傾向,都以圓融為準則。事物的運動在圓融準則的周圍擺動,有時圓融,有時不圓融,但是離開圓融不會太遠。也就是說,事物總是處於內部自我修復平衡的運動狀態中,如果事物遠離圓融準則,內部無法自我修復平衡,就會出現事物的敗壞和毀滅。太極是事物圓融的極至狀態,也就是事物始終處於圓融狀態中。太極與圓融是同義的,都是事物長久運動的準則,圓融強調的是事物內部關係的和諧,太極強調的是事物運動變化的準則。當一個事物能夠始終處於圓融狀態,我們稱這個事物是一個太極。修鍊人以太極為修鍊準則,就是要求使生命內外達到太極圓融狀態,這樣就能保持生命玄機的健行和長久。太極有內旋和外旋,太極的內旋和外旋都是圓融的,但是內旋和外旋都存在旋極必反的規律,因此內旋圓融和外旋圓融也會互相交替。太極是事物的圓融能量機制,事物內在的能量機制圓融,事物的運動就和諧均衡,就能長久存在,事物內在的能量機制不圓融,事物的運動就不和諧不均衡,就不能長久存在。因此,圓融是事物內在機制是否健康的衡量,可以從事物運動的和諧與均衡狀態體現出來。事物內在圓融,事物就可以長久存在,但是並不能說,具有圓融性的事物永遠不會滅亡,圓融只是事物的健康狀態,健康的事物同樣會有成住壞滅的過程,就象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一生無病無痛,自在健行,但是最終也會自然死亡。圓融事物的自然滅度,只是事物實體形式上的滅度,事物的能量形態並沒有滅,可以繼續存在,或者轉化為其他能量形態。比如,一張紙經過燃燒,它的形態在燃燒中轉化為紙灰,最後消失在大地中,而它背後的能量體系仍然存在著,只不過是在燃燒中轉化為熱氣形態,融合於空氣熱能體系中。也就是說,圓融是能量守恆的表現形式,實體形態在圓融中會自然滅亡,這種自然滅亡是實體形態最長久的存在,如果實體形態內在能量不圓融,那麼實體形態的存在會中途毀滅。圓融是一個環境性很強的關係概念,事物是否圓融涉及到事物本身及其所處環境,事物所處環境不圓融,事物本身在環境的各種干擾中是無法圓融的,因此創造事物的圓融性,實際上是創造事物及其所處環境的圓融性,離開事物所處環境,單獨談事物的圓融性是無意義的。因此,創造圓融生命和生活不是個人能力所能做到,而是一個群體、一個社會、甚至一個世界的成員共同努力才能做到的,個人想達到圓融的生命狀態是沒有意義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個社會、一個世界的所有成員彼此不相圓融,不能形成圓融環境,在這種社會、世界中誰的生命都無法達到圓融狀態,無論他個人怎樣努力修鍊都做不到。如果社會、世界成員大家互相圓融,共同形成圓融環境、圓融社會、圓融世界,那麼個人的生命才能達到圓融狀態。一個社會、一個世界是一個自成一體的完備的玄機體,玄機體內的事物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環境系統,可以形成一個圓融環境。五、太極思維太極思維是一種根據太極旋機、太極玄機和太極圓融的原理來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以太極圓融為判斷事物運動屬性的準則,以元神的覺性為思維主體,以大腦記憶與分析、身體感官的感覺為獲取事物信息的思維工具,以知識、經驗、音像、光影等信息為思維客體,以知識、經驗、音像、光影等信息所攜帶的機理為思維對象。由於元神是人的生命體的最高主宰,所以太極思維是以元神的覺性來認識事物的,排除其他生命對大腦活動的參與、控制。概括地說,太極思維以事物信息中的機理為認識對象,從中認識事物的成因和運動方式。太極思維建立在太極原理上的思維方式,或者說,是元神以太極原理為思維模式而形成的思維,是思維功力極強的道思維,可以通過看到事物信息所攜帶的機理,看到事物的成因和運動方式,也就是能夠看到真實事物的真相。太極原理不是積累起來的人類知識,是元神運用太極思維對宇宙真實的覺知。所以,太極思維不是建立在哪個聖人、偉人思想基礎上的理論思維,不是建立在人類積累的知識上的理論思維,不是建立在理論概念上進行邏輯推理的主觀思維,是建立在太極原理上的特殊思維,是能夠看到宇宙、物質、生命、意識等的成因和運動方式的功能思維,是對事物存在與運動的客觀思維和真實思維,是「道法自然」的道思維,太極思維的幾個基本特徵:1、思想真實、單純、博大太極思維的思想建立在太極所對應事物的真實性上,以太極旋機和太極玄機為原理進行思維分辨。由於思想基於事物真實性,以事物真實性的太極機理為權衡準則,而不是以積累他人的思想和知識為權衡準則,更不是以自我利益的需要為權衡準則,所以思想單純,觀點真實,慾望自然。為什麼博大呢?事物內部是有結構的,在深層結構中的一個能量點,可以影響和決定表層大範圍的能量運動。太極機理是事物的元始動力,基於太極機理的思維可以深入事物初始狀態,事物的初始狀態決定和影響事物表層的運動,能夠看到事物初始狀態的動因,就能看到事物表層關係的合成性和延伸性,感悟到事物表層博大範圍的運動成因。2、心物兩立心物兩立是心對物感而不動,應而不亂。心對物有所感,但是心定而不被物質能量拉動和粘滯,因而不會出現心對物之戀,不會由於心生慾望而對事物信息的感應失真,從而能夠為元神認識事物提供真實的事物感應。這是太極思維的特點,體現太極的心修功底。3、元神靈動太極思維是元神主控思維,即由元神發出意念指令,調動大腦機能產生人的行為。大腦功能和大腦記憶都為元神提供信息儲存和信息加工服務,元神則以最高靈性的感應能力感覺到信息中的機理所形成的真實事物的景象,並對景象作出分辨,以靈力發出指令,調動大腦和身體功能對分辨的結果作出行為反應。4、心機與靈感互動心對事物的感應是全身所有細胞感應的合成,是生命對外界感應的核心。這種感應是智能的,即心的感應存在著感應合成的玄機,稱為心機。元神的靈感不僅從大腦積累的知識獲取信息,還從心的感應中獲取信息。心機感應是生命感應系統全方位的、立體的、多層面的合成感應,元神從心的感應獲取信息比從大腦知識獲取信息更生動、更即時、更綜合,但是從大腦知識獲取的信息更清晰、更理性、更系統。因此,通過靈感與心機的互動來認識事物,更直接,更接近真實。5、活性知識、無障思維知識是事物的信息,包括概念、機制和規律,是積累起來的事物運動方式的信息,儲存在大腦記憶庫里。大腦思維就是對知識的加工活動,產生對事物的認知。但是,事物是變化不息的,事物的信息也變化不已,甚至事物運動方式也會發生變化,事物的信息也隨之發生變化。知識提供的是事物信息,而不是判斷事物的標準。如果把知識作為認知事物的標準,那就把知識信息固定化了,是為思維提供固定不變的認知模式。可是,當事物發生變化時,這種固定的認知模式與變化了的事物會出現脫離,仍然用這種認知模式來認識事物,就會造成判斷失誤、思維失真。這種固定認知模式就形成了思維障礙,知識也變成了死知識。當把知識作為事物信息來接受,思維從事物信息中提取機理,用事物機理來認識事物運動,就能夠保持思維活性,知識就成了活性知識,思維就成了無障思維。6、個性認識與共性認識的圓融元神與元神之間是絕對差別的,互相之間沒有共同屬性,處於生命體中的元神發出的靈力也具有與其他元神不同的個性,所以思維活動也是具有個性的。但是,元神的思維都是基於太極原理,看到的都是太極機理下的真實事物,因此元神的思維又帶有這種共性。元神思維的個性與共性在太極機制下是圓融的,個性中有共性,共性中有個性,從而使所有元神靈性的個性認識能夠在太極機制中形成對宇宙事物的統一認識。當眾多元神共同認識到同一個真實事物的時候,個性認識就會自然統一起來,形成共性認識。7、太極思維是全息思維太極思維講實理,不講實證,講究在全息思維中判斷事物的真實性。什麼是「全息」?任何一個事物局部,都具有與整體事物相同的特性,事物局部具有的實理與整體具有的實理是一模一樣的。只要局部實理的真實性是共識的,整體實理的真實性成為共識,不需用實證。這就是全息思維。太極思維通過「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觀象方式,由「近」及「遠」,近處所看到的太極有旋機的真實性與遠處存在的太極旋機的真實性是全息的,近處的太極旋機與遠處的太極旋機都是同一個機制,所形成的事物都具有相同的旋機特徵,這就是全息現象的基礎。太極思維在全息同構的太極機理中看到的都是同樣的太極真實,描述的都是同樣的太極實理,也叫做全息實理。因此,太極思維所描述的是客觀的全息實理,不是主觀思想的積累。主觀思想的理論需要實證,客觀全息的實理不需要實證,這是全息理論的信息同構性決定的。第二章 太極機理一、物質機理物是客觀存在,有四大內含:質、性、能、場。質是物的內部構成,性是物的特徵表現,能是物的內力作用、場是物的機制範圍。質、性、能、場四者是共生共存的,質是性、能、場的實體,性是質、能、場的特徵,能是質、性、場的內力,場是質、性、能的機制。有質必有性,有性必有能,有能必有場,有場必有質。沒有無性的質、能、場,沒有無質的性、能、場,沒有無能的質、性、場,沒有無場的質、性、能。質是物的四大內含之一,反映物的內部構成,是物的基礎。分為有極質與無極質。有極質是由旋機構成的穩定結構;無極質是無極靈質,內部只有靈質,沒有旋機結構。物的分類可根據質的分類,分為有極物與無極物。有極物是由有極質構成的物;無極物是由無極質構成的物。無極質是質、性、能、場高度合一的靈質,內部沒有結構,沒有機制,具有靈性和靈力。有極質可以分割,內部具有結構,具有機制,具有內能。無極物沒有獨立物性,只有相同靈性,無極物構成無極界,無極界是只有相同靈性的無差別物質界,這一特性決定了無極界沒有運動、沒有形態、沒有生死、沒有聲光,寂兮寥兮,永恆寂靜。因此,無極界也可稱為寂寥界。無極質的靈力可以自我分裂為大小不等的無極物粒,無極物粒無論大小都是完全同等的,靈力和靈感完全相同。無極物分裂為無極物粒,無極物粒之間的靈性可以產生排斥力,也可以產生聚合力。當無極界需要形成運動感覺,打破寂靜狀態時,無極物粒之間的靈性就會把握聚合力和排斥力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旋機運動,並使這種旋機運動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體,這就形成了一種新物質,這種新物質的內部是旋機體,有結構,可以分割,稱為「有極物」。有極物之間又可以發生聯繫,形成旋機體,構成由有極物的旋機體形成的有極物,也就是由有極物形成的新有極物,這種新有極物內部的旋機是重疊的。而直接由無極物粒的旋機體形成的有極物,是旋機重疊的有極物的最底層的有極物,稱為「原始物」。由有極物的旋機體構成新的有極物,再由新的有極物的旋機體構成更新的有極物,以此類推,有極質在這樣的機制和方式下,不斷地相遇而產生旋成體,旋機體越旋越大,內部旋機結構也越來越複雜,就構成了形形色色的有極物質,宇宙就是這樣由有極物質在旋機中逐步合成的。因此,宇宙就是有極界。只有一個有極界,只有一個宇宙,都是由相同的旋機體構成。不存在另外的物質構成方式,也就不存在另外的宇宙體。有極質由兩個無極質粒在旋機作用下形成,是一個旋轉系統,兩極之間形成一個能量場,能量場的外在表現又體現出這個有極質的能量特徵,形成這個有極質的物性。旋轉體的旋轉方向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能量特性。當旋轉體的聚合力大於排斥力,旋轉體會越旋越緊,能量內收,這種能量特性稱為「陰性」。當旋轉體的排斥力大於聚合力,旋轉體會越旋越松,能量外射,這種能量特性稱為「陽性」。這就是宇宙物質的陰性和陽性的成因,是宇宙物質能量的原始特性,產生於旋機體的排斥力與聚合力。在有極質的旋機體中,兩極之間存在距離,這個距離就形成了空間,在空間中存在能量機制,這種能量機制是由旋機決定的。穩定的旋機體作為一個整體物質,內部能量機制決定了這個整體物質的能量特徵,表現出來就是物性。物性表現所延伸的範圍就是物場。物以質、性、能、場的統一程度分為四個等級:初始物、生命物、意識物、靈質物。初始物是由無極物構成的旋機物,質、性、能、場各自獨立;生命物是由有極物構成的玄機物,質、性、能、場互相包含;意識物是由生命物進化的具有自主反應的玄機物,質、性、能、場互相聯動,可分離出意識微粒,意識微粒服從意識主體;靈質物是由意識物進化的具有最高自主反應的玄機物,質、性、能、場高度合一,可分離出靈質分體,靈質分體與靈質主體具有同等功能。在物質的玄機運動中,越是接近初始物,就越容易進化為靈質物,越是遠離初始物,就越難進化為靈質物。由進化形成的靈質,是有極物質在時空的玄機運動中發展至極的精品,是時空物質在玄機中進化的最高物質形態。在宇宙某個時空中,如果一種有極質的質、能、性、場高度合一,時空中沒有其他任何能量能夠分離其質、能、性、場的合一,那麼這種有極質就成為這個時空中的有極靈質。這種有極靈質雖然在本時空不能分割,呈現「無極」狀態,成為靈質,而在更高能量的時空中,它還是能夠被更高能量分割的,所以它最終還是屬於有極質。也就是說,有極靈質具有時空局限性,在這個時空中不能被分割,呈現無極特徵,在另一更強能量時空中能夠被分割,呈現有極特性。這是有極靈質與無極靈質的差別,無極靈質永遠不能被時空能量分割,有極靈質最終能夠被時空能量分割。許許多多的旋機體旋在一起形成了玄機體,許許多多的玄機體玄在一起形成了事物變化的奧妙。反之,事物變化的奧妙中有許許多多的玄機,事物的玄機中有許許多多的旋機。事物中的這一切旋機、玄機和奧妙,遵循太極圓融就健行,背離太極圓融就崩潰。有極物由無極物構成,宇宙事物由有極物構成。旋之又旋為玄,玄之又玄為妙,宇宙事物變化萬千的奧妙都是由有極物在太極機理中形成的,知道了有極與無極的真相,知道了太極機理,就看到了事物變化的根源,就能感悟和解析宇宙事物變化萬端的奧妙。二、物性機理物,不論是無極物還是有極物,都具有物性。物性是物的四大內含之一,有極物的物性由物體內部能量場的玄機決定,玄機內部構成的多樣性決定了有極物性的多種多樣。無極物的物性只有無極靈性,沒有其他物性。在有極物中,旋機和玄機構成形形色色的物質,形形色色的物質具有形形色色的物性,這些物性大體分為三大類型:原始物性、基本物性與合成物性。(一)原始物性由無極物直接構成的旋機體有兩個旋轉方向,一個方向是聚合力大於排斥力,旋機能量內收,表現為收縮性,屬於陰性,稱為原始陰性,另一個方向是排斥力大於聚合力,旋機能量釋放,表現為擴張性,屬於陽性,稱為原始陽性。這種由無極質直接構成的旋機體所產生的原始陰性和原始陽性就稱為「原始物性」。(二)基本物性無極旋機體形成有極旋機體,具有原始陽性或原始陰性。原始陽性與原始陰性相遇發生關連時,又會產生旋機,形成有極物之間所構成的有極旋機體,這樣的旋機體同樣也會由於旋機體能量的收縮與釋放而產生陰性和陽性。這種陰性與陽性由原始陰性與原始陽性在旋機中形成,是複合的陰性和陽性,也是原始物性的複合物性,稱為「基本物性」。在中國文化中,基本物性包含兩個體系:五行物性與八卦物性。1、五行物性:是基本物性的五種分類:純陰、陰中含陽、陰陽混雜、陽中含陰和純陽,分別用水、木、土、金、火五個文字元號來表示,稱為「五行」。所以,五行是中國古人對基本物性的五種分類,並形成了五行學說。(圖3)2、八卦物性:在太極中,如果看旋機,那麼看到的是結構和動力,如果看變機,那麼看到的是物象與變化。如果看只變機不看旋機,只看物象不看結構,只看變化不看動力,這種思維就是易思維,產生了易經八卦。易經八卦以地球人類為研究核心、以太陽係為研究範圍、以物性變化為研究對象、以天人合一為主體思想,形成完整的指導人類生存的道學體系。(圖4)八卦是中國古人對基本物性的八種分類,分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乾為天,實際是太陽,坤為地,實際是地球,這是天地坐標,演繹天地運動,。坎為水,離為火,這是生命坐標,演繹生命運動。天地運動與生命運動的組合,就構成天地間生命運動的「天人合一」的立體坐標系統,形成刻劃人類在太陽系環境中運動狀態的思維框架。在八卦系統中,震為雷,巽為風,是天上兩大制動的物性,是天上行運的物相。離為火,坎為水,兌為澤,艮為山,是地上四大制形的物性,是地上育化的物相。天上有二個制動的物類,地上有四個制形的物類。天行健而制動,地聚類而成形,水火之間育化生命,整個研究系統以天上的物類為動因,以地上的物類為主因,反映地上複雜的物體成形與天上制動因素的關係,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關係。天物周流不息,地物成住壞滅,形成了人類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環境。這就是八卦物性學說的深刻內含。乾為天為極陽,坤為地為極陰,分列為陽極和陰極,相旋而成太極。在這個乾坤太極中,震巽屬乾體,為天上陰陽二象,總體偏陽;離坎兌艮屬坤體,為地上陰陽四象,即陰極、陰中含陽、陽中含陰、陽極,總體偏陰。天上的二類物性:震為雷,在乾體中為陽,是在乾卦極陽之體中含陰性較少所成之物形;巽為風,在乾體中為陰,是在乾卦極陽之體中含陰性較多所成之物形。地上的四類物性:離為火,在坤體中為極陽,是在坤卦極陰之體中含陽性最多所成之物形;坎為水,為坤體中為極陰,是在坤卦極陰之體中含陰性最多所成之物形;兌為澤,在坤體中為陰中含陽,是在坤卦極陰之體中含陰性較多所成之物形;艮為山,在坤體中為陽中含陰,是在坤卦極陰之體中含陽性較多所成之物形。天上二類與地上六類基本物性,反映了天上與地上事物運動的八種特性,也是產生人類生命和形成人類生命生存環境的八類物質能量特性。艮卦與兌卦是生氣之物性,有「山澤通氣」之說,坎卦與離卦是生命之物性,有「水火既濟」之說。「山澤通氣」與「水火既濟」是產生生命的物性條件,山、澤、水、火四氣是否圓融運行,是人類生命能否生存的能量環境,反映在現代科學的認識上就是生態環境的學說。生態環境學說是從生命物質表層互相依存的生態系統上認識的,八卦是根據天、地、人三者內部物性能量的圓融運行上認識的,一表一里,殊途同歸。3、五行與八卦的關係:五行描述的物性特徵,沒有空間含義,反映的是事物的靜態物性。八卦描述物性變化,具有空間含義,反映的是事物的動態物性。這一靜一動的物性描述,是中國古人對物性的完整認識。五行與八卦共同形成物性動與靜的認識系統,深刻看到人與物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事物三者的關係,形成了完整的「天人合一」物性學說,創造了高深的思想境界。(三)合成物性宇宙由玄機物體構成,玄機物體由旋機物體合成,旋機物體具有陰陽物性,旋機物體在合成過程中產生了五行與八卦兩種基本物性。五行與八卦再進一步合成,就生成了變化萬千的合成物性。比如硬、軟、緊、松、強、弱、冷、熱等都是合成物性,這些合成物性是事物表面的物性,生生不息地變化著,它們變化的內在動力就是原始物性和基本物性的能量機制。原始物性產生基本物性,基本物性產生合成物性。原始陰陽是原始物性,五行八卦是基本物性,軟硬冷熱是合成物性。合成物性的外在表現比原始物性和基本物性的顯著,處在事物的最表面,人們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感觸得到。現代科學是從合成物性研究物質的內部構成,側重於對物之質的認識;中國古人則是從原始物性和基本物性研究物質的運動規律,側重於對物之性的認識。三、物能機理物能是物的四大內含之一。物質是物的內部結構,物性是質結構的特徵,物能是質結構的機制,物場是物能機制的範圍。物能與物性具有一致性,物性有原始物性、基本物性和合成物性,物能也有原始物能、基本物能和合成物能。原始物能:這是宇宙事物最深層的原始能源,是由旋機體中排斥力與聚合力形成的,聚合力產生收縮物能,排斥力產生放射物能。由原始物性產生的收縮物能和放射物能,就是原始物能。收縮物能具有冷性,放射物能具有熱性。基本物能:這是五行物性和八卦物性所表現的物能,是由原始物能形成的基本能源。五行能量以金、木、水、火、土的基本物性來象徵性代表五種相生相剋的能量關係,八卦能量以天、地、雷、風、火、水、山、澤的物性來代表八種天地間運化生育的能量關係。天地旋動,風雷相搏,山澤通氣,水火既濟,反映的是天地間能量系統的動態變化,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反映的是地球上能量系統的制衡關係。中國古人對這些基本物能的深刻研究,五行相生相剋的機理與八卦的變化無窮的運化相推,兩者的結合產生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充滿生命信息的中華物性能量學說。合成物能:任何物體都是玄機體,玄機體內由旋機中的旋機、旋機中的玄機、玄機中的旋機、玄機中的玄機合成玄機機制,林林總總的旋機和玄機都包含著原始物能和基本物能,形成了物體內部的合成物能。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和高能物理學揭示了物質內部這種合成物能。人類科學對合成物能的開發利用已經達到較高的程度,形成了龐大的科技開發理論體系。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確實道出了宇宙事物起源的天機。「道」是指事物內部的太極旋機;「一」是指事物內部的原始能量;「二」是指事物內部的基本能量;「三」是指事物內部的合成能量。「道生一」是指事物的原始能量由太極旋機生成,「一生二」是指事物的基本能量由原始能量生成,「二生三」是事物的合成能量由基本能量生成,「三生萬物」是指千變萬化的事物由事物的合成能量生成。中國人在研究原始物能和基礎物能中接觸到了宇宙、物質、生命、意識等的生成機理,從而產生了中華道學。道學之長在於能明達智慧,能感悟到生命與物質、生命與物能、生命與空間、生命與自然的深層關係,能產生極高的思想境界。現代科學則優勢於對合成物能的研究和運用,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表現形態,極大地提高了人類創造人類生存環境的主觀能力。但是,由於中華道學研究的是原始物能和基礎物能,現代科學研究的是合成物能,兩者研究領域不在一個層面上,而且中華道學是從物性角度研究,講究現象,現代科學是從物質角度研究,講究結構,所以長期以來不能互相溝通。在太極道學中,太極旋機和太極玄機所形成的巨大思維空間,可以使中華道學與現代科學在太極原理中溝通起來,互相發揮各自的思維優勢和學說之長,形成前所未有的太極文化。四、物場機理物場是物的四大內含之一,是物性能量機製作用的範圍。物場與物性具有一致性,物性有原始物性、基本物性和合成物性,物場也有原始物場、基本物場和合成物場。原始物場:這是宇宙事物最深層的原始能量場,是由旋機體中排斥力與聚合力形成的,聚合力產生收縮物場,排斥力產生放射物場。由原始物性產生的收縮物場和放射物場,就是原始物場。收縮物場具有凝聚性,放射物場具有發散性。基本物場:這是五行物性和八卦物性所表現的物場,是由原始物場形成的基本能量場。五行能量場以金、木、水、火、土的基本物場來描述具有相生相剋功能的能量場,八卦能量場以天、地、雷、風、火、水、山、澤的基本物場來描述天地之間具有運化生育的能量場。八卦演繹天地運化反映的是天地間能量場的運化機制,五行的相生相剋機制反映的是地球上能量場的制衡關係。中國古人對這些基本物場的深刻研究,五行相生相剋的機理與八卦的變化無窮的運化相推,產生了具有統一場性質的天人合一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合成物場:任何物體都是玄機體,玄機體內由林林總總的旋機和玄機合成,包含著原始物場和基本物場,形成了物體的合成物場。地球南北極之間的地磁場就是一個合成物場,與地球物質的生態物場的狀況有關。人體的生物場也是一個合成物場,與五臟六腑的能量場有關。物場機理具有感、應、能、力的場能特徵,可以有感而應,可以有能而力,是物質機理的作用,是物性機理的表現,是物能機理的蓄積。物場的感、應、能、力可以產生能動的自發運動,是產生意識、進化靈性的基礎。中醫藥學有「發物」的說法,這種「發物」會引發炎症,就是對發散性原始物場的把握。中華氣功中的氣概念就是生命物場的概念,氣的流動就是生命物場機制的運化過程,氣功修鍊就是要煉出能夠把握生命物場運化機制的能力,能夠控制這種運化過程,以特有的修鍊方法增強生命物場的運化功能,從而達到改變和提高生命性能的目的,這叫性命雙修。奇門遁甲的法術就是把戰場視為一種物場,把握這個物場的運化過程,控制運化過程中的「生門」和「死門」,從而把握戰場運動的主動權。中華醫學、命學和修鍊學是從物性角度研究和把握原始物場和基礎物場,創造了很多奇異的生命功能現象。現代科學是從物質角度研究合成物場,把握了合成物場的許多規律和運用。兩種學說研究領域和研究角度不在一個層面上,所以長期以來兩種學說不能互相溝通。奇門遁甲很特別,一般秘不外傳,因為它是從原始物場、基礎物場到合成物場的綜合運用,其中道理極其深刻。太極道學把兩種學說在太極原理中溝通起來,能夠發揮兩者的思維優勢和學說之長,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物場學說。五、時空機理(一)空間概念空間是客觀存在的能包容事物並能滿足事物運動的容體。空間由事物旋機體的兩極之間的間隙構成。空間與物質是互生互存的,物質內部結構的間隙就是空間,空間整體的能量結構就是物質。比如,分子是物粒實體,由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的旋機構成,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範圍就是分子內部的空間,同理,地球與太陽之間的範圍就是人類生存的空間。空間是一個能量玄機體,空間內部所有事物都受到空間能量玄機的總體制約。㈠、空間內涵1、無極空間:是由無極物構成的空間。無極物是質、性、能、場完全合一的客觀物,稱為靈物,靈質、靈性、靈能、靈場是合一,沒有勢能差,空間靜止不動,只有當發出靈力時才產生運動,這是無極空間的特點。無極空間的另一個特點是,無極空間本身就是無極物,靈力的作用可以產生旋機運動,這種旋機運動就在無極空間里,不存在另外的空間。也就是說,無極物的運動就是在無極空間中進行,就象大海深處的海水流動一樣。無極物構成的無極空間,表面「空」無一物,那是無極物的靈質特性決定的,靈質特性是「聚之成物,散之為能」,所以無極空間是無物質實體的能量空間。當發出靈力時,就可以聚成無極物體。無極物分裂為無極微粒就是靈力的作用。形象地打個比方,就象空氣一樣,表面「空」無一物,聚之則雲霧雷電,散之則晴空無物,只是空氣中的聚散是外力的作用。無極空間也類似於這種狀態,只是無極空間的聚散是自身靈力的作用。無極物分裂出來的無極微粒在無極空間中形成旋機,其運動空間就是無極空間,而由無極物形成的有極物,其運動空間就是原始物場,原始物場仍然是無極空間,當進一步形成有極物構成的旋機運動時,其運動空間變成基礎物場,基礎物場和合成物場都是有極物的旋機體中的空隙所形成的空間,這種空間的特性由形成空間的旋機體決定。2、有極空間:由有極物兩極之間的能量場所形成的空間,可以傳遞能量,還能吸蓄或釋放能量。有極空間建立在無極空間之上,有極空間可以一直分解到無極空間。有極空間具有相對性,即在物質的某種層面上是空間,在另外層面上是實體。比如海洋對於魚類來說是生存空間,但是對人類來說是環境實體。有極空間是玄機形成的,故有外玄與內玄之分,外玄空間釋放能量,內玄空間吸收能量。㈡、空間形式1、點性空間:只有自旋運動。2、線性空間:由無數點狀空間排列構成,可有前後方向與自旋運動。3、平面空間:由無數線性空間排列構成,可有前後、左右方向與自旋運動。4、立體空間:由無數平面空間排列構成,可有前後、左右、上下方向與自旋運動。5、重疊空間:一種是絕對重疊空間,所有有極空間都包含無極空間,即無極空間與所有有極空間重疊,所以無極空間是絕對重疊空間。二是相對重疊空間,即部分有極空間之間相互重疊,存在著與之不重疊的有極空間。空間重疊現象很複雜,有三種重疊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不同空間形式的重疊:點性空間重疊在線性空間中,線性空間重疊在平面空間,平面空間重疊在立體空間中;第二種情況是相同空間的重疊:立體空間之間相重疊、平面空間之間相重疊、線性空間之間相重疊、點性空間之間相重疊;第三種情況是以上兩種情況的混合,比如在相互重疊的立體空間中,又重疊著另外一個獨立的線性空間,再重疊另外一個獨立的平面空間等等。一個事物在重疊的空間中運動,如果能夠跨越空間,就可以形成事物的無形與有形、常形與異形、正點與奇點等的運動變化。有些事物的運動超越了所在空間的特性限制,往往是因為它的運動跨越了空間限制,比如在人類時空中出現的超越時空運動極限的運動狀態,其實是跨越多個時空運動的結果。6、對應空間:由兩個能量對應交換的空間系統。此空間能量釋放,對應空間能量吸收,釋放空間的能量流向吸收空間。釋放能量的空間叫做「陽空間」,吸收能量的空間帳做「陰空間」。陰空間吸收能量到一定程度後就轉變為陽空間釋放能量,同時,陽空間釋放能量到一定程度後就轉變為陰空間吸收能量,這樣一對陰與陽相對應的空間叫做對應空間。對應空間的能量是一體的,此吸彼釋,互相交換能量,共同形成能量守恆系統。對應空間可以是平行分離的兩個空間,更多的是重疊在一起的兩個空間。(二)時間概念時間是刻劃事物運動的尺度,是人類的文化概念,具有文化概念的主觀特徵,不是事物的客觀存在。事物運動本身是沒有時間的,當需要對事物的運動狀態進行刻劃時,就產生了時間概念。如果不對事物運動狀態進行刻劃,事物怎麼運動就跟隨怎樣運動,那麼不就會產生時間概念。這就象地球上的經緯線一樣,地球上本身沒有經緯線,只是為了準確定位才制定了經緯線,統一定位的判斷標準。因此,時間也不是事物運動的屬性,而是人類認識和掌握事物運動的概念和方法。比如,動物世界沒有文化,也沒有時間概念,因為它們缺乏掌握事物運動規律的智力,也沒有改造事物運動的能力,所以不會有衡量事物運動的意識,也就沒有時間概念。但是動物有事物運動快慢的感覺,這種感覺對它們來說,只要感覺到快慢的存在就可以了,不需要進行精確衡量,更不需要統一對事物快慢的標準,不需要形成事物運動快慢的共識。但是,人類活動需要這些,所以人類有時間概念。時間的主觀性可以使時間長短的感覺隨人而變,「度日如年」的時間刻劃與「光陰似箭」的時間刻劃可以同時的不同的人身上感覺到,相對論則從運動系統的相對關係中反映了時間的主觀性。中國人過去以時辰來統一時間衡度,後來與世界時間衡度統一,將一個時辰分劃為兩個小時,衡量時間的尺度單位縮小了一倍。由時辰改為小時,反映了時間的文化特徵,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在時間概念上統一起來,便於與世界交流。時間對事物運動的刻劃有速度與方向。時間對運動方向的刻劃有前進和後退。時間對運動的刻劃是根據事物運動的空間狀態形成的,有四類:1、點性時間:只刻劃自旋的運動。2、線性時間:同時刻劃前後方向和自旋的運動。3、平面時間:同時刻劃前後、左右方向和自旋的運動。4、立體時間:同時刻劃前後、左右、上下方向和自旋的運動。5、奇點時間:點性時間、線性時間、平面時間和立體時間相互重疊處的時間,在這些重疊處的時間,會出現背離某個重疊空間時間準則的奇異時間。(三)時空概念時空是時間與空間構成的空間運動概念,五類時間與前五類空間構成了形形色色的宇宙時空概念。由於時間是生命意識對事物運動的刻劃,不是客觀實在,所以時空也就是生命意識對空間事物運動狀態進行刻劃的一種文化概念,是時空理論形成的時空境界。宇宙存在著不同的空間,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玄機特性,不同的玄機特性形成了空間內部運動的規定性和空間互相之間的差異。因此,空間是客觀概念,時空卻帶有主觀概念去統一認識空間的事物運動。時間倒流是從時間文化看事物的運動。空間內部的事物運動狀態決定了時間的文化概念,如果一個空間中的事物運動具有往複性,可以反向運動,那麼對這種事物運動的狀態進行時間衡量就稱為時間倒流,生命可以返老還童;如果一個空間事物的運動是立體的,而且具有往複性,那麼生命不僅可以返老還童,還可以變大變小,可以跨越空間到另外的空間中去,因為立體而可反向的事物運動是全方位自由變形的,如果是在重疊空間,生命就可以在變形中跨越空間,這種事物的運動狀態就是時間概念的立體性與可倒流性。這種時間倒流現象,是從時間上對事物運動狀態進行刻劃,如果沒有時間概念,在那樣的空間中生存,也能看到空間事物返老還童和變大變小的狀態,只是無法進行理性描述而已。有許多空間的生命意識的生存狀態是不需要時間描述的,他們有能力使空間中的事物作往返運動,等於是他們可以隨意改變時間,對他們來說時間失去了衡量和刻劃作用,沒有存在的必要。(四)用時空機理解析人類文化的幾個概念1、「多維空間」是科學對重疊空間的理論虛設時空維數也是人類刻劃空間事物存在狀態的主觀概念,不是客觀存在。空間維數可以對運動方式和運動狀態所形成的事物形狀進行刻劃。人類時空是重疊最多的重疊空間,空間由許多點性、線性、平面和立體的空間重疊合成,空間的玄機運動,重疊空間的各種能量混在一起,造成事物的千變萬化。為什麼會有多維空間的概念呢?其實,一個事物在重疊空間中運動,當其中某一空間能量對該事物起主導作用時,事物受該空間的能量控制,當重疊的另一空間能量對該事物起主導作用時,事物又受該空間的能量控制,如此變換空間能量的控制方式,該事物在重疊空間的不同能量的作用下會出現不同的運動狀態。人類科學是以人類所處的這個立體空間的運動狀態去衡量和理解該事物在重疊空間中的各種不同狀態,僅從人類時空的單一視角去認識重疊空間不同能量造成的事物運動狀態,形成了「多維空間」的概念,以此描述事物在重疊空間的運動狀態。因此,在重疊空間中,許許多多的空間重疊而造成很多能量交織在一起,使得事物運動不只是遵循所在空間的單獨能量的作用。人類科學在衡量空間事物變化的致形因素時,沒有考慮空間能量的重疊性影響,因此把由各個重疊空間的能量所造成的事物運動的合成狀態視為空間的「多維」性。其實,空間最多只是三維,也就是立體,不存在四維以上的空間,「多維空間」是不存在的,空間維數是人類的文化概念,是人類接觸重疊空間所產生的一個虛設的空間概念。2、「數學極限」是科學對重疊空間的思維接觸人類科學對物質無限分割的認識產生了極限理論,這一理論思維,正是對重疊空間的縱深接觸。人類時空與宇宙所有空間重疊,根據時空機理,人類時空的事物從縱深看是處在許多重疊空間中。當對物質進行分割時,就是向縱深方向深入,就是在向物質構成的初始旋機深入,而物質的初始旋機所在的空間與人類空間重疊。因此,物質分割原理和數學極限概念實質上是人類科學思維對重疊空間的接觸,只是科學上沒有意識到重疊空間的存在。3、「測不準原理」是科學對重疊空間的實驗接觸物理學上有一個「測不準原理」。它揭示的是這樣一種事實:原子中電子的運動,由於其質量非常小,運動速度又極快,且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人們對於電子以及其他微觀粒子的運動速度和空間位置兩個相關物理量的測量也有一定的精確度極限。這一極限不是測定方法或測量儀器的限制,而是由微觀世界的內在本質所決定的。這一結論被稱為海森伯格(Heisenberg)測不準原理或不確定原理。其實,越是低層的物粒,能量越大,能量場就越難把握。由於微觀粒子處於人類表面物質的深處,物質深處的能量場更能反映能量場重疊的狀態,深處的微觀粒子在其中受到多種重疊空間能量場的作用,一會兒此空間能量場起主導作用,一會另一個空間能量場起主導作用,造成微觀粒子忽而依據這個能量場運動,忽而依據另一個能量場運動。但是,實驗科學所依據的判斷都是統一的、長期積累的、人類表層物質的實驗理論,用人類時空的能量場運動規則來測量低層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由於微觀粒子受到的是不同能量場的作用,當然就無法把握它的運動狀態和規律,因而是「測不準」的。所以,這種測不準原理正好反映了重疊空間的客觀存在。六、生命機理生命是宇宙的特徵,宇宙物質在長期不斷的運動中會產生生命現象。生命概念很豐富,包含生長與衰敗的歷程,命運與存在的關係,生命、意識和靈性三者之間的關係等。總的來說,生命是宇宙物質在太極玄機運動中產生的物性精華,分為三個等級:生命體、意識體和靈質體,生命體進化為意識體,意識體進化為靈質體,所以生命體是基本生命現象。生命體包括生體與命體。生體是命體的能量體系,也叫能體;命體是生體的物質體系,包括意源和身體。意源是生命體發出意念的靈體和意識體,沒有身體,如元神、識神等,身體是承載意源的生命物質。沒有意源的生命體是低級生命體。生命物質由層層疊疊的旋機物質和玄機物質構成,這層層疊疊的旋機物質和玄機物質都有能量釋放和收縮,形成由淺至深、由表及裡的整體能量機制,這就是生命體的能體,也叫生體。(一)生物與敗物物體可以是一個實體,也可以是一個空間。釋放能量的物體,內部空間為輻性,空間內生機盎然,這種物體稱為生物,其內部空間稱為生物空間。相反,吸收能量的物體,內部能量為斂性,生機蕭條,這種物體稱為敗物,其內部空間稱為敗物空間。生物的內部空間是輻性空間,敗物的內部空間是斂性空間。實體與空間是互相嵌套的,即實體內部有空間,空間內部有實體。因此,在生物內部輻性空間有生物和敗物,在敗物內部斂性空間也有生物和敗物。不論是生物空間還是敗物空間,由生態轉向滅態時、或者由滅態轉向生態時,其內部原有物體都會解體,重新玄合成為新物體。在這樣的時期內,所有生物或敗物都會被解體,隨著原空間屬性的轉換而徹底改變自己原有的物質屬性,原有的物體和原有的物質特徵全部滅絕,轉化為新的物體和新的物質特徵。生物體有能體、命體和身體,敗物體也有能體、命體和身體,由於人類是生物體,這裡只闡述生物體的內涵,敗物體的內涵讀者在掌握太極道學以後,可以自己去描述。(二)生體與命體每一個物體都有自身的內部結構、外部形狀和整體動態,內部結構稱為質,外部形狀稱為形,整體動態稱為狀。質、形、狀的運行機制就是命體,保持質、形、狀的能量機制就是能體,也叫生體。因此,所有物體都由能體與命體構成,所有物體都是生命體,所有物體都有生和滅,只有一種物體能夠不生不滅,那就是靈體。靈體無生死,不是生命體,是生命體進化的極限。換句話說,當生命體進化為靈體時,就脫離生死了。生體是外玄機體,釋放能量。生體玄機體的出現,類似於颱風的形成,是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時空範圍會形成一簇生體能量機制,成為一茬生命體的生命能源,當一簇生體的能量釋放完時,這一茬生命體就消失了。再出現新的一簇生體能量機制,又出現一茬生命體,當生體能量釋放完時,這一茬生命體又消失了。如此反覆,出現了宇宙時空中的一茬又一茬的生命現象。命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無形體,一類是有形體。比如,思想體系就是一個無形生命體,會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老化和更新,有生與滅,當思想體系升華為大智慧時,就不會改變了,就有了不可改變的思想定力,因為大智慧是思想體系的極限。有能量內旋的無形命體,也有能量外旋機的無形命體;有能量內旋的有形命體,也有能量外旋的有形命體。生體與命體的關係高度辯證,命體是生體的載體,生體是命體的能源,兩者互為因果,共生共存。生體形成的空間叫做生命空間或生命場,從空間結構上看,生體與命體可以互相包含,生命場子中有命體,命體中有生命場。一個物體的內部由許多小物體在玄機中合成,這些小物體又由更小物體的生體與命體構成,小物體又由更小的物體在玄機中合成,更小物體也由更加小物體的生體與命體構成,如此重疊,形成了能生體中有命體,命體中有生體的結構。生體與命體的差別在於,生體是命體的能源機制,命體是生體的實體承載。生體維持命體的能量供應,當命體被破壞時,如果生體沒有被破壞,那麼生命體還存在,換一個命體即輪迴可。如果生體被破壞了,不僅命體難以維持,而且整個生命體就毀了,沒有生體,就不能操度命體的輪迴。(四)命體與身體事物質、形、狀的運行機制就是命體,質、形、狀的物質實體就是身體。身體是命體的物質實體,命體是身體的運行機制。如果身體被破壞,但是沒有破壞命體,也就是沒有破壞質、形、狀的運行機制,那麼身體雖然殘缺,尚能正常運行,甚至還能復原身體。如果命體被破壞,那麼身體的物質機構再健全也不能正常運行。比如,一個事業機構是一種事業身體,產生和維持這個機構的命體是這個事業的綱領、使命、利益等,如果綱領、使命、利益沒有意義了,不存在了,那麼這個事業身體的機構再健全也不能發揮作用。命體是無形的機制,身體是有形的實體。命體是身體是能源,身體是命體的承載。命體與身體共生共存,命體一旦毀壞,身體隨之解體,身體如果破損傷及命體,兩者一同毀滅。人的命體既包含生命的物質機制,也包含生命的精神機制,當人的精神機制失衡,失去存在的感覺,就會自我毀滅身體,也就是自殺。(五)生體、命體、身體事物質、形、狀的能源機制是生體,事物質、形、狀的運行機制是命體,事物質、形、狀的物質實體是身體。生體維持命體和身體的運動和存在,當命體被破壞,生體未被破壞時,命體還能修復。當身體被破壞,以至於破壞命體時,如果生體沒有被破壞,那麼命體還能修復,身體可以運行但不一定能修復。比如一個受傷致殘的人,生體沒有受損,命體受傷修復了,但是身體致殘無法修復。如果一個物體徹底解體,那就是它的身體、命體和生體都被徹底毀壞,生命體不復存在。比如,把一輛車全部拆散,所有零部件都回爐冶煉,這輛車就是徹底解體了,一直解體到分子層面,這輛車體不復存在了。一個生命體被毀壞還存在毀壞的程度問題,如果一直毀壞解體到無極物層面,那就叫做形神全滅,一絲一毫的原有生命信息都不存在了,就象從來沒有出現過這個生命體一樣。一般情況的生死概念,只是身體和命體的生滅更換,生體總是存在的。如果生體被毀壞,生命體就徹底毀壞了,但是生體的毀壞一般不會解體到無極質的程度,因此生體的毀壞僅僅是系統功能的毀壞和解體,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新的系統功能,產生新的生命體系。生體是一個玄機體,其能量根源於宇宙很深的空間,不易被完全毀壞。一個生體,可以維持不同層次空間中的命體和身體,在表層空間的生體、命體和身體毀壞了,在更深層空間中還存在著生體、命體和身體,也就是說,一個生體上面可以維持層層空間的命體和身體,就象葫蘆串一樣,同一個生體上的不同層面的命體和身體之間,使用同一個生體供應的生命能量。在同一個生體上建立起來的不同空間的生命體,可以視為是一個生命簇,在各自的空間中獨立生活,互不影響,但是存在著生命的信息某種交流,有些人做莫名其妙的夢,就是感應到了同一生體上的其他空間生命體的生活信息,非常跳躍的夢,沒有連貫性的夢,其實是感應到了不同空間的生命信息,這些生命信息沒有直接關係,因此信息景象不連貫。(六)進化與蛻化生物釋放能量,生物的命體與身體獲得釋放的能量而不斷成長,身體是物質實體,在運行中會接觸身外信息,並吸收和儲存在身體內,積累而成為信息能量。生命體能否從初始生命發展成為具有思維能力的高級生命,關鍵是生命體蓄積能量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由生命體自身的生命物質的物性決定的。生命體積蓄能量並改變生命物質的過程,稱為生命進化。生命進化分為兩類:自然進化和修鍊進化。這兩種進化的原理是相同的,修鍊進化是生命體有意識地、系統地強化積蓄能量而產生的主動進化。生命體包含生體、命體和身體,身體是一個很複雜的能量系統,有三種能量:1、身體由命體支持,命體由生體支持,身體在命體和生體的支持下獲得成長的能量。這是身體的基礎能量,在人的身體中就是人們常說的「元氣」。2、身體作為物質實體,自身具有能量循環系統,與體外能量產生循環交換而獲得能量,以維持身體在時空中運動的能量消耗。這是身體的基本能量,就是五穀雜糧提供的能量。3、身體與體外接觸中還不斷吸收儲和存大量信息,聚集在身體內形成信息能量。這是身體的活性能量,在人的身體中就是通過不斷學習、思考和修鍊而積累的信息和能量。身體能否大量積蓄活性能量,是身體能否進化的關鍵。身體大量吸收積蓄活性能量,會逐漸改變身體的物質構成,使身體物質演化成活性物質,向知覺性物質轉化,成為有知覺功能的身體;再進一步積累,身體物質就會由知覺性轉化為意識性,成為有意識功能的身體;更進一步積累,身體物質就會由意識性轉化為靈性,成為有靈性功能的身體。身體的這種由低功能向高功能轉化的過程,就稱為身體的進化,也就是生命的進化。修鍊中的性命雙修就是有意識有方法地加快身體的進化,早日進化為意識身體,最終達到靈質身體。靈質身體就是道家的「長生不老」之體,也是佛家的「金剛不破」之體,可以與時空共存亡,也就是說,只有當所在時空本身毀滅時,靈質身體才會跟隨毀滅不再有一般意義的生死輪迴。敗物吸收能量,命體和身體不僅沒有成長所需要的能量,而且命體和身體的能量還會被能體吸收,從而使命體和身體因失去能量而解體。命體和身體在能量損失和解體的過程中,不斷向低能物質轉化,這種過程就稱為蛻化。比如,在人類時空中所看到的風化的石頭、動物的屍體、植物的枯枝等不斷蛻化解體,成為腐朽物而融入泥土,這些都是淺層的敗命現象,是因為它們脫離了生體和命體的能量供應,在不進則退的人類時空中,自然蛻化解體。在敗物空間,一切進入該空間的事物都處在不斷蛻化的過程中。七、意識機理生命體與外界接觸,會通過感受不斷吸收外界的各種信息,信息是能量,當生命體吸收的信息種類和能量足夠多時,生命體就會產生內部反應機制,當外部某一信息與內部同一信息溝通時,內部反應機制就會產生藕合感應。如果這種藕合感應發展成為智能性感應,即內部反應機制達到可以對所接觸的外部信息進行加工、複製、整合、孕育等處理能力,並能產生對大腦和身體的控制的時候,這種高級藕合感應就稱為意識感應,簡稱為意識。什麼是藕合感應?生命體大量吸收信息能量形成內部反應機制,在所吸收的信息能量中,攜帶著能量機制,當生命體外的某物質信息與生命體內的同類物質信息溝通時,就會產生共鳴振動,又叫共振,這種共振會引起內部反應機制產生整體反應,發生整體共鳴振動,這種整體共振就是藕合感應。藕合感應相當發達時就成為反應堆,反應堆相當發達時就成為意識。藕合感應有四個發展階段:物性反應、分辨反應、識辨感應和意識感應。(一)物性反應:這是生命體保形保質機制最初始的物性自然反應,即反彈、吸附、粘滯、磨擦、破裂、粉碎等物理反應。(二)分辨反應:生命體大量吸收積累體外各種信息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改變生命體原有保形保質的物性機制,當接觸體外某種信息時,如果生命體內積累有同類信息就會產生共振,不同的信息會產生不同的共振,這就是分辨反應,它的特徵是生命體內有什麼樣的信息能量就產生什麼樣的反應。這是生命體對外界事物的初級分辨能力。(三)識辨反應:當生命體繼續積累很多信息能量時,就象能量反應堆一樣,在分辨反應機制上逐漸生成具有自我反應的能動機制,這是初級的生物感應機制。當生命體接觸到外界某種信息時,生命體產生分辨反應,並聯動生命體內所有相關信息發生整體反應,這種整體相關反應就是感應,是生命體內由信息能量構成的生物化感應機制。這種生物化的感應機制使生命體具有初始能動性,可以使生命體作出能動的識辨反應。進一步說,這種識辨反應可以對外界信息進行能動性分辨,使生命體具有高級感覺功能,這是生命體的初級認識能力。(四)意識感應:在識辨反應基礎上繼續積累信息能量,到達一定程度時,識辨感應功能就會上升為智能生物機制,使生命體具有高級生物行為,這種智能生物機制就是意識感應。意識感應在識辨感應的基礎上,產生了自動控制能力,也就是產生了生命體的智能感應。智能感應具有生命體的高級認識功能,還能具有對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當意識感應發展到至深至精的時候,其智能感應就會發展成為智能控制。由於意識感應是由信息能量形成的,所以具有智能控制能力的意識感應所產生的認識是理性認識。具有理性認識能力的生命體,是具有思維能力的高級生命體。意識的特徵:1、意識是信息能量形成的智能生物感應。2、意識的產生必須以生命物為載體。3、意識具有很強的信息分辨、加工和控制能力,稱為意識力。4、意識力有大小,由分辨力、加工力和控制力綜合決定。5、意識力由所積累信息能量的數量和質量決定。6、意識體是由信息能量形成的,具有智能,可以聚散,可以射出意識流。意識流如果與意識體脫離,就會失去意識功能,成為一般的信息物質。7、意識的產生由所處宇宙空間性質決定,有什麼樣的空間性質就積累什麼樣的信息能量,積累什麼樣的信息能量就形成什麼樣的意識感應,有什麼樣的意識感應就有什麼樣的意識能力。八、靈質機理靈是物質的極限感應。一個物質達到極度敏感,分辨感應能力達到物質感應的極限,即物質感應能力達到極點,該物質就稱為靈質。所以,靈是物性概念,特指物質感應達到極度敏感的物性。靈,物質之精、生命之極、宇宙之魂。意識體不斷吸收信息能量,分辨能力不斷增強,意識體內部的信息能量反應堆不斷演化,敏感性不斷增強,反應堆內部的反應功能達到處處均衡,點面同一,最終進化成為具有分體功能的靈質體。靈質是物質之精,內部的質、性、能、場也極其特殊,具有三大基本特徵:1、伸縮性:靈質內部沒有極性,也就沒有結構,內部的質、性、能、場是高度合一的,質、性、能、場沒有差別。靈質的場範圍都有多大,它的質、性、能的範圍也就有多大。所以,靈質的質、性、能、場是隨意伸縮的,靈質能量場伸擴到多大,靈質的質體就伸擴到多大。2、極致性:由於質、性、能、場高度合一,所以物性感應的靈敏性達到極致、純真性達到極致、分辨力達到極致,是質、性、能、場的合成達到極致,高度同化合一。3、差異性:存在不同的靈質,不同的靈質所具有的質、性、能、場的合成機制不同,因而形成了靈質之間的差異。靈質的三大特徵決定了靈質體分裂出的任何分體與靈質本體具有完全同一的功能和信息聯通,即分體所發出的作用力與本體一模一樣,本體能達到的能力,分體同樣能達到,本體能做什麼事情,分體也能做到;分體所產生的感應與本體同步聯通,分體有什麼樣的感應,本體也同步有什麼樣的感應,而且在感應上沒有差別。靈質體的每一個靈粒子都是一個獨立的靈質體,可以獨立行動,但又是靈質主體的一部分。靈質主體可以分離若干個靈質分體出去做事,可以長期獨立存在,也可以返回靈質主體。靈質分體雖然獨立做事,但是無論分離多少靈質分體,每一個靈質分體做的事,靈質主體和其他靈質分體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靈質的物性與物能渾然一體,聚散無阻,聚之為靈,散之為冥。冥者,無形而有知。靈質體是高智能信息能量體,散開後隱於萬物之中,無形無影無蹤,但是卻仍然能感知事物的變化動態,這種靈質狀態就稱為冥態。靈質體分為有極靈質和無極靈質。有極物質進化的靈質體,是有極物質生命不斷成長的極限,是有極物性反應的終極能力,沒有比靈質體更高級的有極物生命體了。在某宇宙空間中的有極靈質是該空間中所有有極物中內能最緊密的物質體,任何有極物的能量都不能打破有極靈質體,而有極靈質體可以分解打破任何沒有達到靈性的有極物質體。有極靈質與宇宙空間緊密相關。在一個宇宙空間中,靈質是該空間最緊密的物質體,與空間同存同亡,即當空間毀滅時,其中的有極靈質體也隨同毀滅。如果空間一直存在,那麼該空間的靈質體也一直存在,無生無死。有極靈質的能量所具有的能力稱為靈力,具有空間相對性。在同一空間中,不同有極靈質具有同等的靈力。在不同空間中的有極靈質的靈力存在差別,有些空間的有極靈力很強,強到可以打破另一空間中的有極靈體;有些有極靈力很弱,弱到無法打破另一空間中的一般物質體。無極物質都是靈質。無極靈質是自然靈質,純凈自然。無極物是構成宇宙物質的最低層物質,是構成有極生命體的最低層物質,是構成意識體的最低層物質,是構成有極靈質體的最低層物質,因此無極靈質體可以分解打破任何宇宙空間中的有極靈質體,而有極靈質破壞不了無極靈質體。無極靈質與有極靈質的區別:1、無極質是先於宇宙而存在的,它的質、性、能、場高度合一,沒有任何宇宙能量能夠破裂無極質;有極質是由無極質在某空間中進化形成的,內部具有空間特性,儘管有極靈質也達到質、性、能、場的高度合一,但是由於具有空間特徵,會受到空間能量的制約,所以這種機制可以被無極質和其他空間能量破裂解體。2、宇宙空間由無極物構成,無極物質都是無極靈質,因此無極靈質不受宇宙空間特性制約,既使整個宇宙解體毀滅,宇宙中的無極靈質也不會因此被解體毀滅。有極靈質是宇宙某個空間的有極物質進化形成的,所以只能在該宇宙空間中達到物性的極致,在該宇宙空間中不能被破裂解體,但是當該宇宙空間毀滅時,空間中的所有有極靈質也隨之毀滅,或者當另外更空間更強大的能量進入該空間時,也可以破裂解體該空間的靈質體。九、思維機理生命體由能量、命體和身體構成,思維發生在身體上,是大腦儲存的記憶信息、感官接觸的即時信息、心性感應的合成信息進行分辨、判斷、識別、篩選、聯接、合成等的信息加工過程。思維的成果是知識,貯藏在身體內,很多生命體的身體有腦部,是發生思維的反應堆和控制器。很多生命體是複合生命體,也就是由身體和發出意念的意源共同形成的生命體,身體內的元神、識神等就是發出意念的意源。身體的思維活動就是這些意源加工信息、判斷事物和控制身體的意念活動。(一)思維方式思維包含以下幾種活動方式,可以是其中一種,也可以是幾種或全部活動方式的合成:1、心:每個生命細胞都有感應,所有生命內部能量的感應所形成的感應核,就是心。心的感應就是全身所有能量感應的合成。如果大腦儲存了知識信息,具有知識信息能量場,也可以產生能量感應,那麼心的感應也包括知識能量的感應,即心對自己大腦中的知識信息也能感知。2、思,從字相上看,是「心」上的「田」,也就是「心田」。思,是把事物的內在玄機放在「心田」上育化其活性,讓事物活起來,動起來,以展現和感覺到事物的本質和特徵,這就是「思」。田的含義又有條理、整理之義,思就是在心的感覺上整合併解析信息,有條理地析育出信息的真實含義。3、想:從字形上看,是心上看相。相的含義是帶著變化機理的象,想就是在心的感覺上將信息演化為物象。所以在想事情的時候,大腦中會出現景象。物象是表形的,看的是外表形象;物相是理形的,看的是物象背後的變化機理。因此,想是在心上看到物象的演化,並且能控制物象背後的變化機理,可以主觀地在大腦中演化物象。所謂想事物就是要通過事物表面現象看到事物變化的內在玄機。無象則無相,無相則無想。想事物的時候在腦際中會有事物畫象或音象的演化,所以「想」常被稱為「想像」。人在想事情的時候,總是在腦際中會有活畫面或者有聲音在闡述,甚至在想事情很深入的時候,會在臉上產生表情變化。4、思想:就是從心對信息的感應中演化出物象變化,並控制信息物象的演化,從物象的演化中看到信息所演化的事物的變化規律。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一個思想家,頭腦中儲存著大量知識信息,並能控制這些知識信息在大腦中進行演化,從中理性地看到事物變化的規律。5、覺:是指在封閉狀態下,通過接觸外界信息間接感受外界事物真實性的感應能力。6、悟:從字形上看,悟的左為心,右為吾;吾的上為五,下為口。吾的字面含義是:我的五個感官,即眼、耳、鼻、口、舌。悟的含義是:心從五官獲得信息而形成的感應。因此,悟在心上,不在腦上。悟是信息的分辨感應,分辨力越強,悟性越高,所以悟思維主要是對事物信息進行分辨感知,近取諸身,遠觀諸物,在感應的分辨力上下功夫。7、覺悟:意源是封閉在生命體內與外界隔絕的,只能通過身體感官獲得信息知識來認識外界事物,類似於在潛水艇里看海洋,在坦克里看世界,需要通過各種儀器收集信息來對外界進行判斷。意源通過信息感應和認識外界就稱為「覺」,通過對信息的分辨來構畫外界景象就是「悟」,覺悟就是意源通過生命獲得的信息對世界的真實情況進行類別和真假的分辨,形成真實境界。因此,具有形成真實境界能力的人,就是一個覺悟的人。8、意:從字面上看,是心上之音。音是物性的節律信息,是由生命中的意源發出的意識性節律信息。所謂意識性節律,就是意識發出的指令信息的節律,以節律的強弱緩急反映的指令信息內涵。意是意源發出的指令信息在心上感應到的信息節律,不是由大腦發出的。9、念:從字形上看,上今下心,今有當下之義,也就是當下的心感。當下也有即時之義,念是由心對信息感應時發生的即時感應。所謂「心生一念」就是心在對事物信息的感應中產生的即時反應。10、意念:是心即時感應到了意源發出的指令信息。所謂「發出意念」,是意源發出了指令,且心即時感應到了指令。這種指令是有針性對的,所以意念都是有針對性發出的。11、識:是對信息的分辨性感應,識的主體是意源,是意源對心感應的和大腦儲存的信息的分辨行為。12、意識:在分辨信息時產生的節律性感應,也就是感受到信息的節律性變化規律。意識到某事物,就是在對某事物信息節律的分辨感應中,感受到事物的運動變化。13、知:是一種認定性感應,即對信息進行分辨後,對信息的真實性所獲得的固定感覺。14、靈:敏感至極,即對信息的分辨達到極度精微的敏感,對信息內部毫微差別都能分辨。思維方式如果以科學原理對事物進行感應和認識,就是科學思維;如果以釋道易三大原理對事物進行感應和認識,就是道學思維;如果以太極原理對事物進行感應和認識,就是太極思維。太極思維是最高層面的思維方式,包含了科學思維和道學思維。(二)思維構成思維空間、思維主體、思維對象、思維能力共同構成了思維的內在機制。1、思維空間是思維活動的場所,空間越大,所能接觸的信息就越多越全面。思維空間有兩種,一種是由知識形成的有限空間,叫做知識空間,另一種是由感應形成的無限空間,叫做感應空間。知識空間由大腦積累的知識信息構成,思維活動幾乎全部都以知識信息為對象,在知識信息中形成對事物真實性的認識。感應空間包括知識感應、感官感應與心感應所形成的空間,通過對知識信息、感官信息和心感信息的玄機合成,形成對事物真實性的認識。2、思維主體是承載和形成思維的原體,一般都是生命中意源的作為。在人的生命中存在元神和識神,元神是靈體,識神是意識體,意源就是元神和識神。人的思維活動是這兩者的作為。識神的思維空間是知識空間,元神的思維空間是感應空間。3、思維對象是信息中的事物真實性及其規律性。信息的成分很複雜,有的是眼獲得的影像信息,有的是耳獲得的聲音信息,有的是從文字中獲得的理性信息,有的是感官接觸的實感信息等等,這些信息混雜在一起,需要通過思維進行真實性分辨和判斷。4、思維能力是思維對信息的分辨加工能力,也叫思維功力。生命的感應有自然感應和自覺感應兩種。自然感應是感官對事物的接觸、大腦儲存的知識能量對大腦的刺激而產生的自然的無意識感應。自覺感應是生命體中的靈質體或意識體能動地激發大腦儲存的知識能力、有意調動感官對事物進行接觸而產生的自覺的有意識感應。無論是自然感應還是自覺感應,都會消耗身體能量,因此生命就會有睡眠機制進行調節,使生命在睡眠中處於無感應狀態,以調養生命體的生息。自覺感應消耗的能量更大,意源一動意念,全身都會有感應,集中反應在心上,心感就是通過全身感應接觸信息,思維就是對信息進行加工,心感與思維同步就是「心想」。心感需要心力,心力需要心能,心能來自生命體的生體能量。心能消耗太大就會造成生命的疲憊,無法持續進行思維活動。心力是在生命能體的支持下心感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簡稱。有些人身體虛弱,但是是心力很強,思維功力很強,因為他的生命能體很強;有些人身體強壯,但是心力很弱,思維功力很弱,因為他的生命能體很強。心力大,思維功力大,就可以對承受能量較大的事物信息,並進行分辨加工,因而可以認識較深層的事物內涵。如果心力承受不了能量較大的事物信息,就無法接觸和感應事物信息,從而無法認識能量較大的事物。有些生命能體很弱,不能承受較大能量的物質信息,當這種生命接觸能量較大的物質信息時,他的生命承受不了,就會發生強烈抵抗和避讓。比如有些人對遠遠超出自己知識範圍的事物會感到難以接受,要讓他相信和接受,等於是在要他的命。如果思維活動只在知識空間中,那麼思維活動只在所儲存的知識信息之內。由於腦思維只是在大腦部位活動,因此腦力能否承受能量較大的事物信息,將直接影響思維活動的範圍。有些生命的大腦是承受不了較大能量的事物信息的,所以思維範圍很窄。另外,思維是在感應基礎上進行的,如果思維只在大腦積蓄的信息中活動,那麼思維活動的範圍就局限於大腦積蓄的信息空間,當大腦中缺乏某種物質信息時,他對這種物質是不會產生反應的,因為他的大腦知識中沒有這種物質信息,就不會產生同質共鳴,也就不會產生感覺。因此,如果思維功力不夠大的話,就難於分辨能量較大的事物信息,也就難以認識這種物質;如果大腦中缺乏某些物質信息的話,就不會對這些物質信息產生反應,找不到對這種物質的感覺,也就難以接受這種物質。人類所有的知識並沒有完全包括宇宙所有物質信息,所以僅用人類知識來認識宇宙事物,顯然思維空間不夠大,不足以感應到宇宙所有的事物。(三)思維障礙思維障礙主要是思維空間的局限造成的。以知識積累為思維空間的思維活動,是由知識積累的多少決定的,知識積累越多,思維空間越大。以積累知識來認識事物,思維空間就是知識空間,思維只能局限在知識空間內,如果事物信息超出知識範圍,就會難以接受,因而必須不斷地積累知識,才能擴大思維空間。知識信息本身是一種能量,積累知識越多,大腦承受的能量越大,有些生命體的大腦承受力有限,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受不了,就無法擴大思維空間,從而無法再接受新的事物信息。長期使用舊知識,就會造成觀念陳舊。因此,知識空間的局限性就成為思維的一種障礙。生命體中儲存和加工信息的功能如果受損,不能形成知識空間,不能進行信息加工,就會形成思維障礙。比如大腦受損傷就會破壞知識空間。另外,過激的情緒可以擾亂生命體對信息的加工,特別是擾亂心對信息的感應,也會形成思維障礙。比如在情緒激昂中可能會喪失理性,也就是激情干擾了感覺系統的正常功能。有很多空間的物質是固型的,固型物質屬於能量吸收性玄機,表現為存在引力場。在心感物質時會受到物質引力的作用,使心的感應被物質引力牽引。當心感應被某物質強烈吸引時,就產生了物慾,對該物質的心感就會很強烈、很敏感,同時心感對其他事物的感應就會減弱,甚至感應不到,這就縮小了心對事物感應的範圍,產生了思維局限性,形成了對其他事物的思維障礙。不僅對物質的思維是這樣,對錢財、權力、名望等也會產生心理慾望,過強的心理慾望同樣會縮小思維空間,形成思維障礙。十、道德機理道是事物的成因和運動的能量機制,德是事物的真實信息在大腦中形成的真境相。道是客觀機制,德是主觀境相,道的客觀與德的主觀在互動中形成的玄機,稱為道德玄機,對道德玄機的描述就是道德機理。生命在認識事物的成因和內在運動機制的過程中會在大腦中形成境相。境,是認識所能達到的範圍;相,是帶有能量機制的信息物象。境相是在認識過程中所形成的一定範圍的事物景象,這種事物景象帶有事物的成因和內在能量機制,是可演化的信息圖景,可以象真實事物景象一樣進行圖象演繹。因此,境相是帶有動態機制的可演化的信息圖景。境相可分為真境相和假境相,真境相稱為德,假境相稱為孽。生命的意源對事物的認識只能通過對信息進行演繹所形成的境相來認識事物的真相,信息的真實程度決定了這種演繹中所看到的事物景象的運動是否符合真實事物的原本運動,如果信息失真,那麼境相所反映的事物運動就不真實。真實的境相是真境相,真境相所形成的境相範圍稱為真境界。由於在真境界中所看到的事物運動與真實事物的運動沒有差別,所以看真境界中事物景象的演繹就等同於看到真實的事物運動。這種真境界非常珍貴,需要修行才能形成。真境界由真境相構成,要形成真境界就要積累真境相,積累真境相就稱為積德。一個人真正在自己的生命中形成真境界,那是很了不起的,他看到的事物運動與真實事物的運動是一致的,所以看事物很準確,做事情也符合事物運動規律,反映在精神上就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民間的積德概念,在學術上就是擴大真境界的範圍,增強境相的真實性。信息失真的境相是假境相,所形成的境相範圍稱為假境界。形成假境相就稱為造孽。一個人頭腦中如果積累很多假境相,並把假境相當做真境相進行演繹,就會認為所演繹的假規律是真規律,就會違背事物規律去做事,破壞事物規律,還認為事情就是這樣的,包括破壞事物都是正常的,這種認識就是在不斷積累假境相,也就是在生命中造孽,形成更大範圍的假境相。假境相積累越多,假境界的範圍越大,破壞事物規律的思維能力就越強。人在假境界中看到的事物運動與真實事物不相符,按照假境界中演化的事物規律去做事,實際上已經背離了真實事物的規律,就會破壞真實事物的運動規律,最終會受到被破壞的事物規律的反制,傷害自身命運軌跡,在宗教上稱為「因果報應」。道是客觀的真實的能量機制,而德是境相,存在著差別。每個人生活經歷不同,所積累的知識信息不同,大腦機能的先天不同,造成了每個人所形成的境界的差別,形成各自不同的境界特徵。由於這種差別,每個人的境界都是不完備的,各有其特徵,所以每個人認識事物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每個人在自己的境界中認識的都是事物,由於境界的差別,會造成不同的側重認識,形成不同的思維特徵,有人擅長於形象思維,有人擅長於理性思維,所以每個生命對宇宙事物的認識會存在不同的側重。但是,每個人的認識如果都統一於真實的道中,認識雖然有側重,但是在根本原理是可以統一的。因此,同是高德之士,但是在根本原理一致的情況下,還是會存在著認識上的特徵性差別,各高德之士會從自己的思維特長去認識同一真實事物,形成特徵性認識差別。造成境相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外界信息已經失真,生命獲取的源信息是失真的,因此造成境相失真;二是由於德境界的不完備性,會因為認識不全面產生略為偏見性的認識,從而造成境相的失真;三是意識不遵循真實信息所帶有的能量機制,由於心生強烈慾望和貪婪而隨心所欲的演化境相,造成原來的真境相在演繹中失真演化,把失真的演化規律當做真實規律。因此,造孽也跟隨以上三個原因而存在著三種情況,一是社會環境源信息失真,到處都是謊言和無信,無法獲得真實的源信息,從而無意識造孽,這種情況只能改造社會機制,恢復社會信息的真實性;二是由於德境界的不完備性而無意識造孽,屬於無意識造孽,是認識偏差造成的,對社會機制影響不大,社會機制可以平衡這種造孽所形成的變化;三是因產生慾望,有強烈意識地造孽,這種造孽會嚴重破壞道機制,需要進行智慧修鍊,達到生命覺醒才能消除造孽意識。德境界中的事物與真實事物內在的道機制相符合,可以形成道與德的互動機制。換句話說,在德境界中看到了事物規律,等同於看到真實事物的規律,把握德境界中的事物規律,就是把握真實事物的規律,這是德對道的作用,但是在德境界中把握的事物規律,又不能隨心所欲地改動,必須受到真實事物規律的制約,這是道對德的作用,德對道的作用與道對德的作用,就是道與德的互動機制,具有互相圓融性。掌握這種道德互動機制,就是一個得道者。相反,孽與真實事物內在的道機制相背離,會造成孽對道的破壞和道對孽的反制,這種道與孽的互動機制就是因果報應機制,具有互相破壞性。道德境相所包括的範圍就是道德境界。在意識中所形成的道德境相,就是思想認識所能達到的範圍,道德境相範圍有多大,也就是道德境界有多高深,思想就能認識多大範圍和深度的事物,超過這個範圍的事物就認識不了,需要不斷擴大道德境相的範圍,也就是需要不斷提升道德境界。道德境界的範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境相所積累的範圍,二是境相所達到的深度。境相所積累的範圍決定了思想可以到達的廣度,境相所到達的深度決定了思想可以到達的深度。道德境界的範圍反映了思想的智慧程度,道德境界越高深,思想智慧也越大。如果道德境界包括了整個宇宙、物質、生命、意識等的所有事物的範圍,思想就能認識整個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並且都是真實的境相,沒有隨心所欲地製造假境相,這個道德境界就是最高境界,稱為「智慧大圓滿」。道德只產生於有意源的生命中,因為德是生命意源對信息圖景進行演繹所形成的境相,沒有意源的生命不能形成境相,也就沒有德,同樣也沒有孽。比如,大多數動物都沒有意源,所以對於動物一般不存在什麼積德和造孽的說法。第三章 太極分辨一、太極與易理太極為正,易理為側,一個視角偏差,兩大文化體系。從太極圖看到,太極是兩極能量對沖形成的旋機,是一個旋機整體,一個旋轉不息的能量團,這是正看,看到的是太極旋機。如果換一個角度去側看這個太極圖,不看它的整體運動,不看它的能量構成,不看它的兩極平衡,只是盯著太極圖中兩種能量之間的關係,看它們相互關係的變化,看到的是此能量由強變弱,同時彼能量由弱變強,稱之為此消彼長,物極必反,就是側看,看到的是易理變化。舉例來說明太極與易理的差別,我們從衛星雲圖上看到,熱氣流與冷氣流相遇產生旋機,從而形成了颱風,我們看到的是颱風形成的太極旋轉過程。如果我們親身處在颱風形成的過程中,感受到天氣悶熱,然後感覺到風起雲湧,最後是狂風暴雨襲來,這是颱風形成過程中的天氣變化情況,我們從中感覺到的是颱風形成的易理變化過程。太極與易理的差別:1、視角差別:太極看事物的視角是從外部看事物的起源、結構和運動,立足於事物的衍生機制,視角特徵是站在事物之外。易理看事物的視角是從內部看事物的關係、制約和變化,立足於事物的演化機理,視角特徵是處於事物之中。衍生與演化的區別是:衍生反映事物運動的成因,演化反映事物變化的關係。2、思維差別:太極思維是根據事物能量機制所形成的認識事物的方式,思維特徵是以事物能量運動的玄機覺察事物系統的圓融性。易理是根據事物變化機理所形成的認識事物的方式,思維特徵是以事物關係變化的消長感覺事物系統的規律性。3、內涵差別:太極揭示的是事物的起源、結構和運動,關注的是事物內外系統的圓融性,反映事物的本質內涵和衍生之道。易理揭示的是事物的關係、制約和變化,關注的是事物內外系統的規律性,反映事物的本性內涵和演化之道。4、特徵差別:太極文化的特徵是以真求實,講究事物運動的圓融機制。易理文化的特徵是以理求性,講究事物變化的正邪屬性。太極文化從來沒有形成過社會文化體系,包括太極拳文化也只是從拳法招式上接觸一點太極原理,只是武術門派中的一種思維指導,並沒有形成社會意識。易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已經形成深刻的社會文化體系,具有很強的社會意識,人們自覺不自覺地用易理觀察、分析和判斷事物的變化規律。由於易理產生於太極旋機,是在太極旋機中關注兩極能量的互動關係而產生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和理論,所以說,太極為正,易理為側,太極與易理存在共同的原理因素。太極與易理的關係:太極是易理的基礎,易理只是太極的一種觀察事物的方式。1、太極對事物的認識,著眼於事物的起源,全面把握事物的質、性、能、場的本質內涵和內在關係。易理對事物的認識,只著眼於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側重把握物性之間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變化規律。2、太極文化既有物質思維又有物性思維,既看事物的物質構成又看事物的物性關係,能夠看到事物的性與質所決定的玄機運動,能看到事物關係的互動規律,也能看到事物關係互動的成因,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易理文化只有物性思維,沒有物質思維,只看事物的物性關係,因此只能看到事物之間互動的演化規律,看不到事物關係互動演化的成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易理建立於陰陽之上,可是從來就說不清楚陰陽究竟是什麼東西,使陰陽理論成為無根之論,易理也就成為無根之理;太極則揭示了陰陽的本質和來源,指出陰陽是所有物性的共性和抽象,使陰陽概念復歸於事物根源,使陰陽理論復歸於有根之論,使易理復歸於有根之理。二、世界與境界(一)什麼是世界世界是有生命生存的宇宙空間,它的存在和運動不以生命的意志為轉移。在世界中,有各種生命形態和維持生命存在的相應生態環境。世界以生命為主體,生命存在成、住、壞、滅,也就存在生命的換代。每一個生命成、住、壞、滅的完整過程為一生,每一代生命成、住、壞、滅的完整過程為一世。在世界裡,生命的成、住、壞、滅形成生命的世代更換,而生命的世代更換是元神以世代為界的境界更換,這就是輪迴內涵。(二)什麼是境界境界是真實世界在人的思想中形成的鏡像世界,是客觀世界在人思想中的反映。人通過感官接觸到外界信息,儲存在大腦記憶庫中,這些信息帶有音像因素及其形成音像的玄機。人的大腦具有非常靈敏的生物機能,音像信息帶有形成音像的玄機,音像信息與大腦生物機能互相作用,就會激活信息中的成像玄機,使音像信息具有活性,可以在大腦機能的作用下活動起來,在大腦中產生音像信息的活性景象,這就是境界。1、真實境界世界的真實信息在人的思想中形成的境界就是真實境界。如果物質信息在大腦中自發演化,沒有意源的故意行為對成像玄機的破壞,那麼成像玄機就會真實再現物質信息的原形及其運動規律。如果沒有意源的慾望作為,生命體所感應到的真實信息就不會失真,那麼所形成的境界就會保持真實性,生命對現實事物的認識與對境界中信息景象的認識就是一致的。修鍊界講提高境界,就是要提高境界的真實性,使生命對境界中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變化,都能與信息所對應的真實事物保持一致,這樣看境界中的變化就等同於看真實事物的變化。這一點非常重要,主宰生命的意源只能通過看信息構成的境界來了解外界的事物,看不到外界的真實事物,因此境界的真實性對意源認識身外世界並作出準確分辨是至關重要的。2、虛假境界如果大腦里儲存的信息很多,最終會形成識神,成為生命中的一種意識體。識神很特殊,是大腦機能與大腦所儲存的知識信息共同形成的,所以事物信息的成像玄機在大腦中被激活,就等於是識神的意識行為,但是識神又是獨立意識體,可以自主發出意識,因此激活事物信息與識神的意識行為是混為一體的,如果識神帶有慾望,被激活的事物信息就會被慾望干擾而失真,這種失真的事物信息也能形成一個鏡象世界,但卻是一個虛假境界,是大腦中的識神帶著慾望有意識演化出來的,與真實的世界沒有對應關係。識神的任何故意作為都會使真實境界瞬間變成虛假境界。虛假境界有兩類:一是大腦故意作為而使境界中的信息失真,特別是心欲強盛和想入非非者容易產生;二是境界的信息沒有及時更新,境界的變化與真實事物的變化相脫離,導致境界中的信息失真,特別是觀念僵化和思維狹窄者容易產生。三、真實與真相真實與真相的差別在哪裡?舉例說明:路人親眼看見一起交通事故,他看見的是真實,但是他不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交警經過現場勘察和調查取證,明確了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弄清了交通事故的真相。路人看到了事故的真實,但是沒有看到事故的真相;交警看到了事故的真相,但是沒有看到事故的真實。這就是真實與真相的差別。物象與物相也有差別。象與相的差別在於,象是形象和外表,相是形象和外表的內在玄機。認識事物的方法都是由象到相的過程,也就是由事物現象到事物真相的思維過程。但是,真相不是真實,說出真相不等於說出真實。真相是真實的形成機理,真實是真相的構成因素。真相是事物表象背後的玄機,揭示一種真相,就是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也就是要理出事物內部互相影響的內在關係,顯出產生事物的背後機理。揭示真相併不是再現真實,揭示真相是揭示了產生真實的背後機理。在審判案件中,有很多真實事物是不能再現的,但是產生真實事物的機理卻是能夠審理清楚的,也就是能夠揭示產生真實事物的真相。真相雖然不是真實,但是真相與真實在思維上具有一致性。看到真相就是看到真實形成的機制,可以仿造和演繹真實的形成過程。看到真實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看到真實的真相。在探索方式中,能夠看到真相,就是能夠看到真實的成因,而且具有普遍適用性。對具有相同機理的不同真實,只要知道形成的機理,對不同的真實都可以進行分辨和判斷。比如,當知道一個人的心臟被深刺一刀,人會死掉這是不爭的真實結論,不管是張三被刺還是李四被刺,結論都是一致的,因為這是醫學原理,也就是說,相同的醫學原理可以判斷張三的死因,也可以判斷李四的死因。因此,認識真相與看到真實是不同的分辨和判斷,認識真相要求思維程度很高,需要較強的思維功力。中國古人說「看相」,而不是「看象」。「看象」只是看事物的表面的比例、樣式、質感等,而「看相」則是透過表象深入其內部的玄機。比如,看面相、手相、天相等,就是通過觀察表面徵兆去感悟內在天人關係的玄機,再由玄機的總體趨勢去判斷事物變化的規律。「看相」有「天人合一」理論的指導,比如八卦、八字、六壬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公式」,這些「公式」也是一種「相」,反映天地人和人事物的變化玄機。中醫有脈相理論,就是從人的脈博變化形成是一種「相」,根據這種「相」去感悟身體內的變化玄機,從玄機的異常表象中感覺身體的大體狀態。中醫診斷的「望、聞、問、切」都是取相之法、通過「望、聞、問、切」取得病況徵兆等多方面的病相的信息,結合「天人合一」的中醫理論,進行綜合病相分辨和診斷。四、道理與道機道是一種創造事物存在和事物運動的機制,這種機制用語言表達出來就是道理。道是事物的內在玄機,也就是道的玄機,稱為道機。對道機的語言表達就是道理,對道理的認識可以產生道律,對道律的感覺可以產生道韻,對道韻的把握可以產生道善。機、理、律、韻、善是道的五大內含和五個層面。語言是由一系列有含義的音形符號構成的、能夠傳達某種信息內涵的載體,比如文字、音符、手勢、圖像等。用語言描述道內涵,是把道內涵轉化為音形符號,形成道信息的一種儲藏和傳播方式,接觸這些音形符號就是接觸儲藏的道信息。經書就是這樣一種音形符號,蘊含著巨量的道信息。中國古代語言承載信息的能力最強,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經》到現在也沒人能全部看透其中儲藏的巨量道信息。語言的音形符號按照一定的規則有機組合,就能夠把道信息儲藏起來。但是,語言規則也是思想規則,不同的語言規則就是不同的思想規則,用語言承載和傳播道信息,實際上是以一種思想規則來承載和傳播道信息。以思想規則承載和傳播道信息,會使道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受到思想規則的影響,並且還存在怎樣通過語言載體正確取得道信息的問題方法問題。如果接受道信息者對語言中的思想規則不了解,就不能正確接受其中承載的道信息。比如,外國人要從中國語言中接受道信息,他就必須對中國語言的思想規則比較了解,否則他就可能無法通過中國語言接受道信息。信息是一種攜帶機理的符號,信息的表面概念屬於道理,信息所攜帶的機理則屬於道機。語言傳播道信息,表面是在傳播道理,實際是在傳播道機。因此,道理是道機的傳播形式,透過道理可以感悟其中攜帶的道理。比如,人們可以通過文字把發動機的原理寫出來進行傳播,人們通過語言認識發動機的道理,在認識發動機的道理時感悟到發動機的工作機制,也就是感悟發動機的道機。所以,從語言認識道機不是閱讀出來的,不是聽聞出來的,而是在閱讀和聽聞表面道理中感悟出來的。很多人學道,道與理分不清,不是悟道,而是論理,以理為道,做道學問。 其實,修道就是要修出看到道機的思維能力,只懂道理,看不見道機,不算修道,只能算做學問。五、科學與道學道學是破迷的,科學也是破迷的,所以科學本身也是一種道學,也在破迷,也破了不少的迷。但是科學道所破的迷,離人類生存環境很貼近,遠離人類生存環境的範圍目前還不能觸及到,比如基因、納米、火星探測等都是太陽系內分子層面的東西,離宇宙的本原相差很遠,這是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決定的。傳統道所破之迷可以非常深遠,對宇宙事物認識很深刻,但是在人類生存的運用和創造上不如科學道的致用性那麼強。科學道與傳統道認識事物都必須在大腦中形成境界,在境界中認識事物真相。科學道的境界是由物質信息構成的,傳統道的境界是由物性信息構成的。太極道是新道,由物質信息和物性信息共同構成境界。1、科學道的特徵科學道是分門別類地探索事物真實結構的學問,是求實之學,主要是揭示事物內部的構成,並不斷向更深層的內部構成探索,如此形成了龐大的分科別類的多層面的科學體系。科學研究事物構成,是對事物之質的研究,探索物質之本,學說特徵是致用性強。科學知識是公眾積累的物質內在信息,學習科學知識和研究科學都是為了在大腦中形成境界,稱為科學境界,通過科學境界去看事物的真相。科學思維是借物觀物,藉助科學設備來認識事物,形成科學知識,因此受到科學設備的嚴重局限。比如,用分子構成的科學設備,能不能探測到由原子或電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形體?不能,因為比分子微小的粒子可以穿過分子構成的科學設備,就象篩子一樣,只能擋住比篩眼大的東西,比篩眼小的東西會漏掉,無法聚而成形,也就是說,既使有粒子撞擊設備而產生反應,也不能探測出由微小粒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形體來,充其量顯出微小粒子的顆粒形態。這就是科學方法對科學思維的局限性。人的視覺系統中的視網膜也是分子構成的,所以有很多由原子、電子、量子等粒子直接構成的真實存在的物質形體,視網膜接受不到,人也就看不到原子、電子、量子等微粒直接構成的物體形狀,如果能看到,那就可以看到由原子、電子、量子等微粒構成的另外空間及其事物。科學方法是一種通用的思維工具,人人都可以去掌握使用,可以分門別類地形成共同研究的集體探索形式,可以彙集眾多智慧於某一探索領域,使探索成果具有通用性和社會性。這種思維方式,可以產生很強的集體創造性,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另外,科學思維是「心物兩立」的思維方式,即科學探索的物質對象與科學研究者的精神是分離的,科學研究者站在科學研究對象的對面去觀察研究對象的特徵,因此科學研究者的「心」與科學研究對象的「物」是兩相分離的,形成研究旋機。科學思維的心物兩立,相觸而不相混,不會隨心所欲、隨心而化地去認識科學對象,始終保持對科學對象特徵的客觀認識,保持科學研究者的理性思維的客觀性,不會出現隨心而化的認識毛病,從而能保證科學境界的真實性。因此,科學境界是存在局限性的真境界,這是科學思維的一大特色。www.taoismcn.com2、傳統道的特徵傳統道學以生命為中心,探索與生命相關的物質因素,尋找形成生命現象的最初動力源,從中探索生命內涵。因此,傳統道學揭示的是生命現象的原始狀態和產生之源,是從生命與物質的能源共性上觀察生命與物質之間相互關係的變化規律和存在意義,形成生命的思想境界。道學研究生命與物質的能源共性,是從物性的視角研究生命與事物的關係,探索生命能量之源,學說特徵是破迷性強。傳統道學的思維是藉助生命的感應能力來認識事物,生命感應的核心就是人的心,所以傳統道學強調要用心感悟事物。用心感悟事物實際就是用心感悟到的信息形成境界,在境界中看到事物真相。人腦儲存物性知識,大腦的知識信息可以形象化,從而成為構成境界的境相內容。但是,人腦可以形成識神,識神發出的意念可以使大腦中的知識信息的形象發生變異,可以動態地隨心而化,從而產生脫離原事物真實性的虛假境界,使人的認識誤入歧途,有些人在學道中會出現「走火入魔」,就是對事物的認識嚴重失真,造成的行為災難。因此,避免在大腦中產生識神,或者打破識神對思維的控制,這是最不易把握的,也是傳統道學的弱點和學道的關口。傳統道學思維的另一個特徵是探索成果的自覺性,即對事物真實性的認識只有自己能夠覺知,別人是不知道的。因此,傳統道學思維不具備探索成果的社會化的特徵。歷來修道者可以成為教派而不能成為社會,就是因為修鍊成果不具有社會性,無法對生存環境進行社會性統一創造。這是傳統道學的最大弱點:管得了人的發展,管不了社會的發展。3、科學道、傳統道與太極道科學道與傳統道的思維發展方向正好反向,科學道看事物越看越複雜,越看越大,科學思維範圍也越來越擴張;傳統道看事物越看越簡單,越看越小,道學思維範圍也越來越濃縮。因此,道學的一個論點往往可以包含科學的若干個論點,道學觀點把科學觀點高度濃縮了,道學境界越高,其觀點所包含的科學觀點就越多、越濃縮。比如,易經是道學、道德經是道學,語言不多,但是現代學者從中發現了很多科學原理。科學道研究的是物之質,探索的是物質之道、構造之道,科學特長是創造;傳統道研究的是物之性,探索的是物性之道、物相之道,道學特長是預見。兩者在探索上有很強的互補性,可以互相啟發思維,拓展思維空間。把科學道與傳統道兩相分列,融合而旋,就形成了太極道。太極道是物質與精神的文化玄機,可以產生太極文化和太極境界。太極道是萬法歸宗的尋找事物統一能源的學問,是求源之學。科學道要解決的問題是:探索物質構成規律,運用構成規律創造新物質;傳統道要解決的問題是:探索物性變化規律,運用物性變化規律把握新變化;太極道要解決的問題是:揭示物質與物性的關係,從事物的性與質的玄機中把握事物的起源和變化。太極道深刻揭示了思維的本質,指出了真實境界的深刻意義,認為必須使生命對事物的認識保持高度真實性。太極道主張:只有讓生命認識真實和真相,生命才能統一認識,尊重事物的真實運動,才不會迷失生命與真實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六、質、性、能、場物質、物性、物能、物場是物的四大內含,可以分離,構成有極物,也可以融合,構成無極物。質、性、能、場是同時出現的,一生俱生,一滅俱滅,互相之間,可以分離,但不能缺少。1、質:物的結構。由物之微粒在旋機和玄機的機制中形成的穩定結構體,成為一種新物體,新物體的結構稱為新物體之「質」。質由旋機和玄機構成,玄機是旋機合成的。旋機有極、有結構,是有形的動力;玄機無極、無結構,是無形的變化。物之質包含了物的構成方式和存在方式。掌握物質結構,可以創造新物質。2、性:質的特徵。有什麼質的結構,就有什麼質的特性。不同的質特徵,是質與質之間的差別。所謂「性質」就是質結構所表現出來的自身特徵,是質分類的標誌。性是質的外在表徵,是區分、認識和把握物之質的觸點,只要把握物性特徵,就可以識別物之間的質差別,也就是能夠識別豐富的物質。3、能:性的作用。性是質的特徵,是此質區別於彼質的自身差異,這種差異的具體表現是實際發生的,能夠產生特徵作用。比如鬆緊、冷熱、強弱等特性差別,在實際接觸中會產生作用,這種作用就稱為「能」。所謂「性能」就是物性特徵所具有的實際作用,有什麼樣的物性特徵,就有什麼樣的實際作用。這種作用能夠持續的程度稱為「能量」,能夠產生的作用強度稱為「能力」。4、場:能的範圍。物能都存在一定的作用範圍,在這個範圍內的事物都會受到物能的持續作用。場是般是空間形式出現,任何空間都是某種物能場。比如人類空間是由相生相剋的機制形成的能量場,空間中的人、事、物的運動和存在都受到相生相剋機制的制約規定。但是,今後新人類在新宇宙中的空間機理不再是相生相剋的能量場,而是太極圓融的能量場,人、事、物不再是性能衝突中的平衡關係,而是性能互補中的相融關係,具體說就是不再是利益爭奪中的平衡關係,而是非利協作的互補關係。質、性、能、場是同時出現的,當一個物體形成的時候,它的質、性、能、場也同時產生。物體分為無極物和有極物,無極物的質、性、能、場是融合的,有極物的質、性、能、場是分離的,兩者主要區別在場概念上。當物場是性能的作用範圍時,該物體是有極物,場是由極點性能發出的作用範圍。當物場本身就是性能時,該物體是無極物,場與極點重合,場內處處是極點。無極物內部非常特殊,質、性、能、場彼此不分,高度融合。無極物既是質,也是場。無極物可以聚之為形,散之為冥。當它聚而為形時,它的質、性、能、場俱全,當它散之為冥時,它的質、性、能、場也俱全。冥,無形而有知,只有質、性、能、場俱全的物體才能做到。冥體的質、性、能、場俱全才會無形而有知。無極物這種質、性、能、場高度融合的特性,稱為靈性。無極物又分為絕對無極物與相對無極物,也就是分為絕對靈物和相對靈物。相對靈物只是在某個空間內由進化形成的,在這個空間內它是無極物,質、性、能、場高度融合,不能分離。但是,相對於另外的空間物體的質、性、能、場,它又能顯出質、性、能、場的分離,因此不是靈性,只是相對於本空間的事物程現靈性。絕對靈性是宇宙外的無極物,相對於宇宙任何空間中的任何事物,它都不能顯出它的質、性、能、場的分離狀態,因此是絕對的靈性。七、思想與思悟思想和思悟是有差別的。思想和思悟,都是思在先,想在後,或者悟在後。思是在大腦中將信息進行整理和育化,也就是把信息所攜帶的機制發育起來,使死信息變成活信息,變成可以進行演化的動畫信息。大腦的思活動也會引起心的感應,所以「思」就是「在心之田上育化活性」的象形字。想是在大腦中演化事物信息,把由思做活的信息變成活動起來的信息物象,這就是思想活動,所以「想」常被稱為「想像」。想的特徵就是把死信息變成信息動畫,也就是看到事物信息運動起來的景象。大腦的想活動也會引起心的感應,所以「想」就是「在心上顯相」的象形字。想的活動必須先使信息所攜帶的機製做活起來,這就是思,因此想不離思,沒有思就想不起來,沒有想就顯不出思。思想是一個整體的思維活動。悟是對事物信息內在機制進行感覺分辨。實際上,信息的類別是由信息所攜帶的機制決定的,不同的機制決定了不同信息,悟就是要分辨出這種差別。無論是在大腦中儲存的信息還是五官即時感應到的信息,都需要進行分辨,分辨出信息的類別,感覺出信息所攜帶的機制。要在悟中感覺出信息所攜帶的機制,靜止的信息不會顯出它的內在動機,必須讓信息活起來才能顯出它的內在機制,這就離不開思的功能,在思的過程中讓信息所攜帶機制活動起來,就可以對機制進行感覺分辨,這就是思悟的整體過程。由於信息所攜帶的機制具有全息性,因此悟思維具有全息思維特徵。悟思維與想思維雖然都要演化事物信息,但是兩者仍然存在差別:1、想思維側重於顯示信息景象,悟思維側重於分辨信息動機。想與悟不是絕對分離的,想中有悟,悟中有想。想事物的時候需要悟打開思維,悟事物的時候需要想展現真相。2、想思維一般發生的大腦,大腦積蓄了系統的事物信息,能夠產生想思維,大腦中如果沒有積蓄系統的事物信息就想不起來;悟思維既可以發生在積蓄事物信息的大腦部位,也可以發生的身體接觸事物信息的任何部位,比如通過手感、舌感、煉功人的功能感等獲得的事物信息都可以產生悟思維。能否產生悟思維,主要看心的靈敏性,也就是看心質的純凈程度和心性的純正程度。所以,悟思維需要心性基礎。3、思想靠完整的事物信息知識系統的演化玄機,看到事物變化的景象;思悟則可以對任何不完整的事物信息進行玄機演化,由事物信息的全息性看到事物變化的真相。在思想中,成像的事物信息一般都是系統的事物信息,然而很多事物極其複雜,物象千變萬化難以把握,很多事物在大腦積蓄中不一定能達到完整的系統性,因此許多事物信息在大腦中顯不出像來,思想會受到局限,而在思悟中,只要有事物信息就可以進行全息悟思維。因此,思悟是一種無局限的思維方式,可以認識任何範圍的事物。思想和思悟的前提都是首先心上進行思,也就是由思打開想和悟對事物信息的運化空間,所謂「打開思路」就是這個含義,就是要拓展思維空間,讓想思維與悟思維能夠獲得更大範圍的玄機運化,看到更大範圍的事物景象,展現更大範圍的事物真相。八、理性與感性生命體對事物的認識主要有兩種,對事物玄機的認識是理性認識;對事物信息的分辨是感性認識。因此,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沒有感性認識就沒有理性認識,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升華,沒有理性認識就不能看透事物的本質,就沒有真正認識事物。感性認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理性認識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所以只有當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時,才算是真正認識了事物,否則只能是感受到事物,談不上認識事物。事物是由旋機和玄機層層疊疊構成的,所以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也有比較複雜的層次問題。比如,當你接收到某個事物信息時,通過感性認識感悟到事物信息的玄機,分辨其特徵和特性,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再深一步認識時,又通過感性認識感悟到這個事物更深層次信息的玄機,分辨其特徵和特性,這時深入地感性認識又上升為深入的理性認識,再深入感悟到更深層次的玄機,又上升到更高層次的理性認識。如此重疊,步步深入。這種思維方式稱為感析思維,也是太極思維的基本特徵。越深入的感性認識,越需要很強的感應能力,甚至需要達到靈性感應,才能分辨得出其中的玄機。因此,這種認識方式隨著對事物信息的深入感悟,需要不斷增強感悟能力,這就涉及到開發智慧問題。這種感性與理性的重疊和交織,在實際情況中已經不分彼此,感性過程與理性過程之間只在瞬間存在差別,甚至是同時產生,這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具有很強的感析能力。在玄之又玄的複雜多變的事物機理中,很多變化規律不是漸變的,而是驟變的,有些運動是軌跡運動,有些運動卻是奇點運動,更深層次的變化甚至沒有因果關係,要認識軌跡運動、奇點運動和深層次的運動變化,不能只靠邏輯分析,必須依靠生命的高級認識系統,即靈性感應系統以感析的思維方式才能認識得到。以人的生命認識來說,人的肉身是低級反應感應體,對事物有低級感覺能力。在人的大腦中形成的識神是意識感應體,對肉身感應到的信息有知識性的判斷和理解能力。在人的生命體深處隱藏的元神是高級靈性感應體,對肉身感應到的信息有極靈敏的高級分辨能力。肉身沒有分辨和理解功能,只有反射感應,所以肉身是低級感性認識。識神是由知識、信息等能量與大腦生物機能衍生出來的,只能以知識為標準對事物信息進行理解,所以是理性認識。元神有極高的靈感,可以對信息的質、性、能、場的內在機制進行極其細微的分辨,既包括了對信息表面的感應,又包括了對信息機理的感悟,透視能力極強,所以元神是高級感性認識。當元神覺醒後,同樣能控制大腦儲存的知識信息進行理性認識,取代識神的理性認識。因此,人對事物的認識能力一旦達到元神的高級感應能力時,那就是大智慧的認識能力,不僅能理性認識事物,還能感析到任何深層次的事物玄機。一般來說,當人的元神靈性出來了,就只有肉身對收集信息的感應和元神對信息的靈性分辨,識神的功能將會熄滅。人的理性與感性都會在心中體現,人的心感應是一個綜合的感應場,即有肉身的初級感應,又有大腦的知識理性,再加上元神的高級感應,就合成了感析思維,即太極思維。古人所說的「心想」,其實就是這種高級思維方式在心場的感析活動。九、心性與本性心性與本性的概念常常被混淆。心是生命所有能量感應的合成,當人的大腦儲存知識時,知識能量也成為大腦機能的一部分,成為生命能量的一部分。那麼,心的感應也包括知識能量場的感應。心之質是所有細胞之質和大腦儲存知識之質的總和,有什麼樣的身體和知識就有什麼樣的心質。心之性是指心之質表現出來的物性,即所有細胞之質和大腦儲存知識之質的物性表現。心性的高低是指心質的純凈性,心性高就是心質純凈,心性低就是心質不純凈。純凈的心質產生的感應沒有雜質的干擾,所感應的信息不失真,保真度高。在生命體的能量中,意源是生命的構成部分,意源的感應也是心的構成部分,是影響心性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意源因慾望等因素髮出違背客觀的強烈主觀指令,那麼心的感應就會受到干擾,造成心感應的紊亂,導致心對信息的感應失真,使意源作出錯誤判斷,所謂「利令智昏」就是這個含義。本性就是純凈的心性。由於心性常受到欲、情、意的干擾而產生心質變化,導致心性不高,影響心對信息真實性的分辨感應,因此將純凈的心性稱為「本性」。所謂「明心見性」,就是說只要能做到心對信息的真實性明判無誤,那就說明心性是最純凈的狀態,也就是本性出現了。本性是心之正性,所以本性一出,那就是心性正過來了,表明心質很純凈。但是,一個人的心性正,本性出,並不表示他就有了大智慧,只表明他能夠獲得高保真的事物信息。只有元神完全覺醒,能夠分辨高保真的事物信息中的玄機,那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因此,心性正,本性出,是元神大顯智慧的前提條件。十、性慾與情慾什麼是欲?就是事物內部玄機失衡而產生的要求恢復玄機均衡的能量運動。生命是動態均衡的玄機體,肉身是承載生命玄機的外殼,也是一個封閉的玄機體。生命玄機分為陰體和陽體,陰體吸收生命能量,陽體釋放生命能量。陰體生命吸收能量使肉身玄機減少了生命能量供應,就會出現肉身玄機的能量失衡,造成肉身狀態的沉寂,生氣不足,從而產生激活生命體生氣的需求,這就是陰體生命之欲。陽體生命釋放能量使肉身玄機增加了生命能量供應,也會出現肉身玄機的能量失衡,造成肉身狀態的燥動,生氣過剩,從而產生平抑生氣的需求,這就是陽體生命之欲。陰體生命與陽體生命之欲都是生命物性在玄機中自然產生的,都是生命物性之欲,稱為性慾。肉身是承載生命玄機的封閉外殼,這種外殼的內部由於震蕩而產生節律性共鳴,這種節律性共鳴就是肉身之情。肉身激起之情會產生肉身的愉快或痛苦的感覺,對愉快的需求或對痛苦的躲避就是肉身的情慾。無論是性慾還是情慾,都是肉身的感覺,都會集中反映在心上感應,產生心欲。所以性慾和情慾都是心欲。滿足生命的性慾也是滿足肉身的情慾,性慾與情慾在肉身同生同感,性情難分。性慾和情慾都產生於肉身的需求,可以反映到心上而成為心欲。生命的玄機能量場是均衡的,如果被某種生命外的物性能量(包括名能量、權能量、財能量等)滲透混雜,生命玄機的品質就會發生變化,某種物性能量在生命感應中一旦成為主導感應,就會造成心感應的變化。


推薦閱讀:

陳雄老師對太極拳的真言實話
走進太極 | 馬成起:練出平常心 練出內氣
tjboyue的【太極】10
tjboyue的【太極】2
太極跑,下坡跑的技巧!

TAG:原理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