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是明末抗清名臣後代,挖東陵只為被「臊奴」俘死祖宗報仇?
原題:孫殿英盜清東陵大案(二)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這篇文章,繼續說說大家都知道的孫殿英盜清東陵案。
圖:清東陵第一帝陵——孝陵前三路三孔橋
上篇說了孫殿英盜挖清東陵的動機,說是為了挖斷大清朝的「龍脈」,斷他們復辟的念頭。實際上,有關孫殿英盜清東陵的說法很多,並不僅僅是這個一點。 從後來孫殿英本的談話里可以知道,他雖然有土匪的氣質,但也有中原男人的血性,還有一些革命的因素。
⊙「不管盜墓不盜墓,我是對得起祖宗的」
圖:清東陵第一帝陵——孝陵神道石象生
「報仇說」——這是事發後孫殿英面對盜陵指控而作的「法庭陳述」,是孫殿英盜皇陵的原因中最公開的一種說法。
說起報仇,就要說說孫殿英的家史了。
孫殿英是河南永城人,1889年(光緒十五年)生於縣西楊樓村外婆家,字魁元,乳名金貴,外號「孫大麻子」,熟人稱他「孫老殿」或「麻哥」。
永城今與山東、江蘇、安徽三省接壤,與中國盜墓史上的「最專業盜墓賊」曹操的老家亳州相鄰。這裡過去比較窮,卻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當年芒碭山揮劍斬蛇,扯起了反秦大旗的「龍興之地」。
圖:清東陵第一帝陵——孝陵神道石象生
2010年4月間,筆者專門去此地尋訪。這裡已建立起了文化旅遊區,筆者在景區李敏、宋麗兩位導遊的陪同下,粗粗看了一圈。永城境內的文物古迹甚多、漢墓成群,從古至今一直是盜墓賊喜歡光顧之所,曹操就曾因盜發了碭山上的漢梁孝王墓而「成名」。
孫殿英雖然生在楊樓村,但實際是永城縣酇楊集孫家莊人。因為窮,他家在當地過不下去,其父孫玉寧跟著妻子搬到楊樓村,依靠岳母家過日子。但孫玉寧並非安分人,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偷大田裡莊稼,買東西不給錢,還和岳母經常吵鬧,曾被岳母娘家蘇姓族人狠狠地打了一頓。岳母死後,楊樓村人擬將孫玉寧驅逐出村,口角中孫玉寧竟將一楊姓村民戳死了。殺人償命啊,孫玉寧被押解到縣城,還沒有來得及判刑,便死在行將滅亡的前清大獄裡。
圖:清東陵第一帝陵——孝陵神道石象生
因此,孫殿英很小的時候就成了沒爹的孩子,確實可憐。因為男人死了,孫殿英的母親只得帶著孩子回了孫家莊。長大後,孫殿英一直沒有忘記父親的死,發誓要給父親報仇。
而孫殿英與清朝更遠的「家仇」,則要追溯到明末了。
據孫氏族譜記載,孫殿英遠祖是明朝遼東經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孫愷陽的後人,清軍攻下高陽城後被俘。筆者查閱了明末人蔡鼎著的《孫愷陽殉城論》,找到了一段史實:孫愷陽被俘後寧死不屈,大罵清軍為「臊奴」,最後用繩子把自己勒死,全家被殺,僅有兒媳帶著6歲的孫子出逃,幸免於難,隱居於河南豫州。
圖:清東陵第一帝陵——孝陵神道石象生
但孫愷陽是不是孫殿英的先祖,孫氏家譜上的記載是否屬實,因資料不全,無法考證。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前後,孫殿英對到他軍中履職、實際是戴笠派去監視孫殿英部活動的高參文強說:「清朝殺了我孫家祖宗三代,我要報仇。」
怎麼報仇?孫殿英選擇了挖皇陵。
孫殿英還對當時指責他的盜陵行為的人士表示了強烈不滿:「吳稚暉在北京報紙上寫了幾篇文章,說我盜墓,把風潮鬧得很大。不管盜墓不盜墓,我是對得起祖宗的。」
圖:清東陵第一帝陵——孝陵小碑樓
⊙「殿英老弟,論革命只有咱倆」
「革命說」——向死人討說法,這是孫殿英盜皇陵最體面的一種說法。
孫殿英曾稱,挖掘清陵是受了孫中山、馮玉祥的影響,「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清朝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杆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杆子沒得幾條,只好是崩皇陵,革死人的命。」
把盜皇陵與革命扯到一塊,真新鮮,這裡還有一段趣聞。
1930年(民國十九年)「中原大混戰」(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戰爭)期間,孫殿英背離了蔣介石,接受閻錫山、馮玉祥給他的第四方面軍第五路總指揮兼安徽省政府主席的任命。其間,孫殿英曾赴洛陽拜見馮玉祥,並參加了一次由馮玉祥召集的軍事會議。
圖:馮玉祥、蔣介石、孫殿英(右)合成照
當孫殿英、馮玉祥二人見面時,馮玉祥緊緊握著孫殿英的手說:「殿英老弟,論革命只有咱倆!咱們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對清朝這一點,我革的是活人的命(指將溥儀驅出皇宮一事),你革的是死人的命。要說挖墓有罪,挖平民墓也有罪,清朝皇帝過去扒了我們多少墓?現在在我們中華民國的土地上,哪能讓那些死去的皇帝蹲著?你幹得好!」
據說孫殿英聽了非常感動,表示:「馮總司令真偉大,他要是叫我賣命,孬種才會含糊!」
說明:梧桐樹下戲鳳凰 是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內容以歷史、考古、盜墓、風水、收藏為主,提倡無負擔閱讀。文章除註明外,均為倪方六原創,有版權,使用請事先聯繫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推薦閱讀:
※陰宅影響的後代晚婚
※賽典赤瞻思丁後代祖考(1211—1279)
※這些兇惡墳墓風水禁忌絕對不能碰,不然子孫後代要遭殃!
※孫中山先生的婚姻與後代
※陰宅風水有此兆,子孫後代厄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