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蓮花:認識真實的本願法門

  前些天,看到有一個修本願法門師兄的QQ簽名:「十聲就能往生,何必要多!」

  這個時代,眾生信根淺薄,心性散亂。本願法門應運而生,將往生講得簡易之至。很多說法,聽起來激動人心,實則偏離佛經原意的。其最明顯的流弊,是導致很多人完全忽略自己的修行、忽略凈業的基礎。上述的「十聲就能往生,何必要多」的QQ簽名,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例證。故中國佛教協會在《法音》雜誌上,專門撰文對本願法門予以了批駁。

  凈土三經是凈土法門的核心經典,三部佛經分明談到了不同的往生條件。其中《觀無量壽佛經》中所說的條件是:「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凈業三福是基礎,同時觀想西方三聖及西方極樂世界,觀想成就,即可往生。

  《阿彌陀經》說的往生條件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在《無量壽經》中,往生的條件有三個等級:

  1、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2、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3、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從上述條件來看,《觀無量壽佛經》介紹的是,在修凈業三福的基礎上,通過修習觀想極樂世界及西方三聖,即可往生。《阿彌陀經》中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是:執持名號,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可以往生。

  《無量壽經》中的往生條件分三等,最高的是發菩提心,修種種功德,至心發願,則可往生;中等的是聞佛名號,繫念凈土,多修功德,至心迴向,則可以往生;最低要求,至心信樂,發願欲生凈土,哪怕只是十念,也能往生。

  這些條件中,達到最低的一等,即對凈土非常嚮往,「至心信樂」,並且發願欲生凈土,哪怕十念,也可以往生。達到更高的要求,則自然往生的等級更高。十念必生,落腳點在「至心」二字上面。臨終時,有這個「至心」,哪怕十念,也能往生。沒有這個「至心」,只是漫不經心的態度,則很難往生。或平時念佛不得力,臨終被親屬一干擾,根本生不起這個「至心」,同樣很難往生。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本願法門只執取所有往生方法中最低的一種,是「取乎其下」,而且直接忽略了最關鍵的「至心」二字。同時無視凈土三經中其他兩部經典的要求,也完全不著眼於《無量壽經》中第十九願的發菩提心、第二十願的植諸德本。修本願法門的人中,甚至有一些偏激的觀念,則是有人講到高於十念必生的要求,就認為是邪見,這明顯是違背佛經,執一非他了。

  生死事大,還是取乎其上,或取乎中,才更為妥當。從出發點就取乎其下,臨終時,還能不能記得念佛,還是兩說;在冤親債主的障礙下,還能不能保持本心不失,也很難講。凈業三福、菩提心與植諸德本,是強大的護身鎧甲,是往生的有力助緣,發願修凈土的人,這幾條是不宜輕易忽略的。《楞嚴經》上也說了:「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凈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凈土,隨願往生。」這裡講到了,光是對佛國的嚮往還不夠,還需要「兼福與慧」,才能「隨願」往生凈土。那位修本願法門的師兄的個性簽名,「十聲就能往生,何必要多」,這代表了修本願法門的一種普遍觀點。生死事大,看得這般輕易,恐怕是「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本願法門所執取的「十念必生」,就當成平時不精進的一個借口了,甚至念佛也不用念了,這一輩子念了十句,就好象阿彌陀佛欠著他們一樣。本願法門流行的說法是,「十念必生,何須多念,多念佛只是報恩」。平時不把念佛念成習慣,念成本能,不斷強化往生的願力,臨終業障現前,哪裡想得起念佛的?業障覆敝心識,會對凈土法門及佛號生起強烈的排斥的,這種例子無以計數。

  本願法門只取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在實際做法上,忽視乃至否定別的所有法門,忽視其他凈土經典的要求,強烈排斥其他往生條件的提法,尤其是排斥「一心不亂」的說法。有一些法師講凈土法門時,每種往生條件及方法都講過,其中也包括「一心不亂」,因此被他們一一謗為邪師。這些法師講的一心不亂,是有經典出處的,是出自寺院天天念誦的《佛說阿彌陀經》。所以否定一心不亂,就是誹謗正法。而《無量壽經》說過,「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誹謗正法的人是不能往生的。

  念佛法門是佛法這顆大樹頂上的碩果,把別的法門都否定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樹根樹榦都沒了,光一個果子,長在哪裡呢?第十八願,一定要放在四十八願中去理解;四十八願,要放在整本無量壽經中全面理解;而無量壽經要放在整個凈土法門中去全面理解;凈土法門,要放在整個佛法體系中去理解。如果說第十八願是枝頭的碩果,你也不能光認果子,不認這棵樹的。沒這棵樹,果實長在哪裡呢?

  本願法門是完全忽視戒律的——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講本願法門的法師,講到戒律一章,基本是直接跳過去不講的。也幾乎不講個人修行、福德資糧積累及持戒對往生的重要性。本願法門在日本盛行,日本就普遍把戒律不當一回事,出家人可以娶妻喝酒吃肉,他們認為沒什麼可怕的,一句佛號就夠了。極端的情況是,日軍侵華時,很多軍官本身是信本願法門的,他們沒有戒律觀念,所以能上馬殺無辜百姓殺得毫不手軟,下馬念佛念得毫無慚愧。當然這些行為,不能代表本願法門全體。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不重視戒律的後果。這件事看似個例,實則是戒律松馳的必然後果。未法亂象,本願法門也必定會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對修凈土門而言,自身的修行及福德、戒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去年我身邊發生了一件事,就足以說明問題。有位從前年開始信佛的師兄,剛開始念佛念得挺勤的,有一陣子可以說是深信不疑,因此受益特別多,幾乎是他一生中過得最陽光燦爛的一年。但他基本是外求式的信佛,幾乎談不上戒律與真正的自我修行。去年因為不孝,導致負能量爆棚,他在朋友圈發非常惡毒的言論辱罵與詛咒自己的父親,怎麼勸都不聽。以此為導火索,從此情況急轉直下。他平時貪嗔痴重,完全談不上堅守戒律。業障現前時,他再也不信佛了。他一次次掉入冤親債主設置的巨大陷阱,越陷越深,至今生不如死。他自己身體與家人也出現嚴重問題,先後四次差點自殺。情況嚴重時,我一再想方設法勸他念佛。他也想念,也想自救,但在業障的障礙下,已不能念了,甚至完全不能聽聞佛號及佛法了,一聽到就渾身難受得無法形容。「我也想念佛,但念不了啦,只要一念,就像有人拿刀子在割我似的,我甚至能隱約聽到割裂皮膚的聲音」,他說。我一再勸他堅持,與業障拔河的過程中,狹路相逢勇者勝。但業障已摧毀了他全部的意志,他沒有了任何反抗力。所以修凈土的人,以菩提心為前導,以信願行為路徑,福慧雙修,戒律護身,行於中道,不偏不倚才是穩妥的修法。不重戒律、不修自心、不修福德,是很危險的事。業障會藉助內心的貪嗔痴而現前,會對佛法生起強烈的排斥的,從而離佛越來越遠,在業障中越陷越深。這樣修行,就是在走一條險而又險的路。

  本願法門原產於日本,是歷代很多高僧大德都曾予以批駁,可以說是公認的不如法的法門。近年,本願法門為了洗白自身,為了讓大眾廣為接受,想方設法在歷代祖師中尋找依據,所以就這樣傍上了善導大師的招牌。本願法門的對外宣傳,從來不敢承認是日本凈土真宗的傳承,而號稱是弘揚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

  實際上,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與本願法門有著本質區別。善導大師強調偏重他力,但「不廢自力」。而本願法門完全忽略自力,從不講自力修行,也完全不講戒律,而是純依他力。這完全違背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而與日本的本願法門倒是毫無二致的。

  我們修凈土法門,建議先把凈土三經看得滾瓜爛熟了。一面看,一面前後比較、深入理解。凈土三經非常直白易懂,差不多能認字的人都能看懂。不要撇開佛經,只會咀嚼別人的二手佛法。更不要只執取一家之言,而是以經典為本,廣參各家之說,才不易被人誤導。經典看熟了,錯誤的說法、偏離經典的說法,一眼便知。同時,多修修四念處,以培養出離心。一方面有對極樂世界的強烈嚮往之心,一方面有對這個娑婆世界的出離心,則往生必成定勢。

附一:

  上述是本願法門中一位比較有名的法師對弟子的開示。他在開示中,完全否認自我,原諒別人都成了「不自量力、喪心病狂」,除了念佛,不能有半點自我的反省,這明顯是嚴重偏離佛的本意的。

附二:高僧大德們對本願法門的開示

昌臻老法師

  近來,日本本願法門已經傳到我國各地。對於本願法門怎麼認識?抱什麼態度?這不是一般的修行方法問題,而是涉及到學佛修行的方向、道路問題,關係到今生今世能否了生死、成佛道的重大問題。即使未學本願法門的,也應加以識別和認識。這對於加深凈土法門綱領、理論依據的了解,促進我們進一步深信、切願,堅持持名念佛也有很大的好處。對此,我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我們是不提倡本願法門的。為什麼?它與整個佛法的基本理論、與凈土宗的「十六字」 綱領(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與《阿彌陀經》的綱宗(信、願、持名)都不相應,主要有三個不相應:

  第一,本願法門專仗佛力,不靠自己,與凈土「二力」法門不相應。凈土法門叫「二力」法門,就是既要靠自己,又要靠佛力,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要二力相應,才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對於二力法門,蕅益大師在講「信」時,他講了「六條信」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第一條就是信自己,就是生佛不二,信「是心是佛」,這是關鍵!我們念佛就是「是心作佛」。道源法師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時,他說:「專靠自己,修行很難;但靠佛力,往生不易。」這說明了我們要信、願、念佛,往生極樂,絕對不能夠單靠自己或者單靠佛力。我們畢竟還是生死凡夫,單靠自力不能了生死、脫輪迴,一定要深信佛力不可思議,佛力決定能夠把我們從生死苦海里拯救出來。但是,我們要弄清楚什麼叫做佛力加持?怎樣才能得到佛力加持?首先是佛法的理論,佛的教導指引我們怎樣去修行,怎樣去了生死。這要自己努力呀,要自修、自悟、自證。決不能認為,我們已經交給佛了,就能夠坐享其成了。從因果關係來說,學佛就是修因證果。我們種了念佛的因,必然得成佛的果,這是最可靠的。種念佛的因,要靠自力。佛力接引叫做增上緣,而親因緣是自己。如果沒有深信,沒有切願,沒有認真的持名念佛,不可能得到往生西方凈土的果報。當臨命終時,要彌陀接引,而自己一點基本條件都沒有,沒有達到伏住煩惱,念佛功夫成片的境界;心裡不清凈,還有留戀心、恐懼心,甚至昏迷了,這時,即使彌陀要幫忙也幫不上。這些都說明凈土法門是二力法門,決不能單靠佛力。凈宗大德凈空法師說得很肯定,學修本願法門,這一生決定不能夠往生。事實是如此。感應要靠我們的自力,你有感才會有應,你自己沒有具足基本條件,怎麼能夠感應道交呢?比如,台灣一位男居士已經預知時至,見到阿彌陀佛來了,但他的情感沒有斷,捨不得痛哭流涕的妻子,佛力也沒法把他帶走,結果沒能往生,可悲,可嘆!

  第二,本願法門只講信,與凈土法門的「信、願、行」三資糧不相應。信、願、行是修學凈土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三個基本條件,三者缺一不可。蕅益大師說:「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所以,如果沒有至誠懇切信願持名的功夫,只是口頭上說信了,而一味地求阿彌陀佛,就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把阿彌陀佛當成神來信了,這叫迷信,不是真信。正如李炳南老居士說:「信,不是嘴裡說信就叫信,信了就要做到,沒有做到就沒有信。」可是本願法門卻說,我的一切都交給彌陀了,當下就往生了。舉個比喻,好像已經上了輪船,就可以睡大覺了。問題關鍵在這裡:什麼叫上了輪船?你是不是已經上了輪船?這個問題值得我們認真地、嚴肅地去思考。我們念佛至少要達到功夫成片的境界,才算得上了輪船,阿彌陀佛才會來接你。可是,你現在還煩惱重重,心還不清凈,就自己認為是上了輪船了,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學本願法門,的確走的是一條險路,去聽這些熱鬧的話,相信這些極不可靠的東西,肯定會落空,把這一生錯過了,悔之晚矣!

  第三,本願法門與凈土法門的「唯心凈土、自性彌陀」這個理論依據不相應。西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都是唯心所現的,這是我們的自性,人人本具的佛性所現的,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阿彌陀佛是在自性之內,不在自性之外,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要信生佛不二,信自他不二,不能心外求法,心外求佛。上述兩不相應,都反映出本願法門從根本上講是心外求法,是在自性之外去求佛,去依賴佛,這當然悖離了凈土法門的理論依據。本願法門與凈土法門這三個不相應,集中起來,是與《阿彌陀經》的綱領不相應,與凈土法門的「十六字」綱領不相應。這「十六字」綱領是清代徹悟禪師(凈宗第十二代祖師)提出來的,被印光大師尊奉為念佛法門的「一大綱宗」。這個綱宗告訴我們要「信、願、持名」,也就是《阿彌陀經》,明確地講信,講願,講持名念佛。念佛的方法很多,蕅益大師特彆強調 「持名念佛」,這個法門最好掌握,這個才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有的同修說「無相念佛」最好,好是好,但是問題在於是不是都能掌握?還是老老實實地堅持「持名念佛」最為穩妥可****所以,大家應當以「十六字」綱領作為修學凈土法門的準則。這個綱領是直接從佛的開示,從《阿彌陀經》來的,與歷代凈土宗大德,諸如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印光大師提倡的都是一致的。

  本願法門表面上好像是凈土宗,實際上違背凈土宗的理論和綱領。本願法門引用了佛的語言,一些大德的語言,具有很大的迷感性。但是實際上完全違反整個佛法的教理,違反如來真實義。正因為如此,歷來的凈宗大德從沒有人提倡過本願法門。清末民初楊仁山居士(創辦南京金陵刻經處)是近代與日本接觸最早的佛教大德,他從日本引進了很多中國失傳的經典,對本願法門就作過很多批判(見《續大藏經》「闡教編一類楊居士遺書第十二種」。民國以後,印光大師、弘一法師等凈宗大德都是有擇別力的,他們都沒有宣傳過本願法門。李炳南老居士在台灣靈山寺佛七開示中批判本願法門說:「日本佛教有一宗叫凈土真宗(按:本願法門是真宗的一支)專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以為只要信,佛就來接引往生。其實哪有這麼方便的。求佛來接引,得具備信、願、行,有感應才行啊!」(引自《李炳南老居士全集》第266-267頁),近來,上海鄭頌英老居士寫出專題文章《摧邪顯正除三害》揭批了本願法門……

  作為佛弟子的我們,不管在家、出家,都應放眼世界,要看得深,看得遠,堅持正知正見,堅決維護正法,決不能放鬆警惕,受騙上當,被人利用啊!可嘆的是,我們凡夫不容易辨別是非邪正,為什麼?因為我執沒有破,有一個很大的毛病,愛佔便宜,得到了便宜,還想再便宜。本願法門很能打動人心,有非常大的誘惑力,說是「只要你信了,當下就往生。」能有這麼便宜嗎?想佔便宜,結果就會吃大虧,上大當。前二年,有一些修凈土法門的,突然轉成修「******」,就是想佔便宜;法龘輪安在肚臍眼上會自動轉動,自己用不著修行了,結果誤入岐途。還有一類人慢心很重,好高騖遠,好奇務怪。這種人也很容易相信本願法門,這會引起狂慧,更加危險。所以印光大師教導我們:「老實念佛,莫換題目」。就是要堅持老實念佛,不要改換已經學修的凈土法門。我們誤事就誤在不老實,不老實的主要表現就是想佔便宜。好奇務怪,一定要改掉這些毛病呀!同時我們還要做到正助雙修。修凈土法門的,當然念佛是正行,但是助行也不可缺少。不要認為,我念了佛,其它一切都不管了。道源法師說:「處在末法時期,我們善根淺,福報薄,如果不多種一些福德因緣,萬一業障現前,就要影響你修行;到了臨命終時,就要障礙你往生。」這個開示很重要,我們在很好念佛的同時,不要忘記多結善緣,多作一些弘法利生的工作,這也是圓瑛法師所說的「求福、求慧、求生凈土。」這樣,現在就能夠得到大利益,將來也才有可靠的保證。

蕅益大師

『彌陀要解』問:七日不亂,平時耶,臨終耶?

答:平時也。

問:十念一念並得生,何須七日?

答:若無平時七日功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凈土或問》斥此最詳,今人不可不讀。

李炳南老居士

  專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以為只要信,佛就來接引往生。其實那有這麼方便的。求佛來接引,得具備信、願、行,有感應才行啊!

濟群法師

  凈土法門以凈土三經為修行的依據,在修行上有一套十分系統而又完整的理論。

  而日本凈土真宗所倡導的本願念佛,唯憑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以及觀經中所說的,即使五逆十惡之人,在臨命終時只要對彌陀凈土有足夠的信心愿望也能往生。凈土真宗建立了一種純他力的凈土思想,認為我們只要對彌陀有十足的信心,一切善行都可以不必修,只要信就行了。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真宗認為傳統的以自力為基礎的凈土法門不能反映出彌陀凈土的殊勝,是不究竟的,唯有本願念佛才是究竟的。因此特稱為日本凈土真宗,以別於以往流傳的凈土法門。所以,對於日本的和尚來說,在學佛修行的同時,吃、喝、嫖等一切行為都不受影響,這也正是日本佛教走向庸俗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真宗在民國年間就已傳入中國,當時,楊仁山老居士曾撰文極力批判。這些文章在楊仁山文集中能找到,大家不妨找來看看。

  這幾年,日本真宗捲土重來,中國大陸也開始有人弘揚真宗,依真宗修行。從某意義上說,真宗的確很適合一些人的口味,既可享受現代的一切五欲聲色,死了還能往生凈土,天下有這麼便宜的事,誰不趨之若鶩呢?

  問題的關鍵是,修行是不是那麼回事?首先,從法門建立的依據上來說,我覺得真宗有斷章取義之弊。在凈土三經中只選擇四十八願為依據,而四十八願中又以十八、十九、二十為重點,最後又以第十八願為準則。什麼凈業三因,什麼發菩提心,通通都不要了。如果這些都不重要,三經中為什麼要講呢?所以,我覺得真宗法門建立的基礎就有問題。

  何況佛教與其它宗教的區別,就在於自依止和法依止,以自力為基礎,再依託他力,自力與他力結合才是如法的佛教。再退一步說:但憑臨終一念又有多少把握?一個人若非平時修養有素,臨終的正念能提得起來嗎?估且不說臨終,就以我們的日常生活為例。在生活中,面對五欲塵勞以及八風,你們都做得了自己的主嗎?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尚且不能左右自己,更何況臨終時要面對生離死別的慘狀,面對種種業境的現前,可以想像,在那樣的時刻要提起正念實在是不容易。假如我們平時不修行,惡事干盡,只將希望寄託於臨終的一念,豈不是太冒險了?

  一個人的力量很薄弱,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儘可能地影響身邊的一部分有緣人。一盞燈的光,可以點亮百千盞燈,燈燈相繼,善的理念才能越傳越廣。

推薦閱讀:

【蓮花*素材】王者風範
蓮花未開?靜待;靜待,莫毀膝蓋 - Padmasana盤蓮花練習和膝蓋安全
從那厭離處長出一朵蓮花來
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
阿爾泰金蓮花

TAG:真實 | 認識 | 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