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敬禮救苦難,大悲觀世音,
願垂賜加被,宣講普門品。
二〇〇八共修觀音大法會召開以來,得到廣大佛友的積極響應,本人深受鼓舞,決定即日起開講《普門品》。
這次講《普門品》有六個用意:
1、為了消除眾生苦難的共業,祈禱世界和平;
2、為了報答上師三寶的恩德;
3、為了激發大眾的信心;
4、為了促成法會順利圓滿的召開;
5、為了與大悲觀世音菩薩及《普門品》結下不解之緣;
6、為了履行自己的諾言。
由於參加觀音大法會者的佛學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按照甚深理性發揮來講,自然會出現曲高和寡的情形,不能夠讓大眾普遍得到利益。因此,這次講解的方式主要以激發信心、敦促祈禱為主,就是主要從事相上做講解。至於契合理性發揮、及以觀心的方式講解,以後因緣成熟時,也會貢獻給大家。
妙法蓮華經
一、經典取名的方式和此品流通的由來
《妙法蓮華經》是全經的總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其中一品的別題。《普門品》雖然只是《法華經》中的一品,但可以代表全經,因為可以歸攝全經的內容故,好比《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法華經》共七卷二十八品,《普門品》是第二十五品,由於法力難思、靈感廣大,所以從全經中單獨提出來流通。
《普門品》單行的因緣是這樣的,當初晉末北涼國王蒙遜得了重病,醫生們都束手無策,用盡了好葯,卻連一點效果都沒有。曇無讖尊者說這是業障病,念誦《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就會好。
蒙遜依照尊者的話讀誦《普門品》,沒過幾天病就完全治好了,他得到極大的振奮,對佛法也生起了真實的信心。於是勸告國民都來受持,從此《普門品》就很普遍地流通開來。
這部《妙法蓮華經》是以喻義結合而取名的。佛經有七種取名方式,所謂「單三、復三、具足一」。單三是單人、單法、單喻。單人,如《佛說阿彌陀經》、《金色童子經》。單法,如《涅槃經》、《般若經》。單喻,如《梵網經》、《瓔珞經》。復三是人法、人喻、法喻。人法,如《地藏菩薩本願經》、《文殊師利所說般若經》。人喻,如《如來獅子吼經》、《佛說稻桿經》。法喻,如《妙法蓮花經》。具足一,如《大方廣佛華嚴經》。
二、什麼是妙法
本經是以法喻而取名,妙法是法,蓮花是喻。妙法很難理解,借用蓮花的比喻來彰顯它。妙法是指經中所詮的法不可言思,如經中說:「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等等。經中所詮的法指什麼呢?所謂法,就是山河大地、世界國土、依正二報、世出世法、色法、心法等等。森羅萬象的法,廣說無量無邊,略說不外乎佛法、心法、眾生法三種。這三種本來沒有絲毫差別,然而眾生錯亂地見為差別,直接指示諸法的無差別性,就叫做妙法。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下面展開來說心法、眾生法和佛法。
(一)心法微妙
1、心法廣大故微妙
首先說明心為何物。心有三種,一、肉團心;二、虛妄分別心;三、真心。肉團心是指身體中由四大組成的血肉心藏。虛妄分別心,是指有能取、所取分別的八識及其心所。真心又叫如來藏心、般若心、真如妙心,經論中以種種異名解說它。
真心遠離觀待,圓滿融通,豎窮過去、現在、未來三際,橫遍東、西、南、北等十方,究竟如虛空,廣大如法界。《楞嚴經》說十方虛空在我心中,好似一片浮雲飄在太虛空里。眾生的心廣大無邊,虛空如此微小。一切萬法都從心而生從心而滅,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四聖六凡、天堂地獄,都由心顯現。離心之外染凈生佛都無有依處,如同龜毛兔角,或無根之木。可知除真心外無一法可得,此心即是一切萬法真實體。明白了這個道理,才知道心法太微妙了,所謂「心悟妙理虛空小。」如阿難尊者在楞嚴會上開悟自心後,見到十方世界,好似茫茫大海上的一個小浮泡,父母所生的身體如同空中的一粒微塵。於是由衷地發出「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的感嘆。
2、理事無礙故微妙
又要知道,心中生起的念頭也很微妙,起一念噁心,三惡道的依正二報圓滿具足;起一念善心,人、天、修羅依正圓滿具足;起一念緣起四諦心,聲聞獨覺依正圓滿具足;起一念慈悲平等心,佛菩薩依正圓滿具足。又起一念信願念佛心,極樂世界七寶池裡,就有一朵自己的蓮花;起一念殺生害命的心,地獄中就有自己的油鍋刑具。十法界從心而有,因為心本來具有十法界故,心能造作十法界故,心能顯現十法界故。理體上具有十法界,事相上造作十法界。沒有離開事的理,也沒有離開理的事,如波和水一般,理事無二唯一真心。所以佛界、眾生界不出我們一心,也就是心包法界、量等太虛的意思,理具事造、理事無二不可思議,因此稱為妙法。
現在共修大法會,也是大家一念而成就的,乃至森羅萬象的法無一不是自心本具、自心造作、自心顯現的。如果要尋找心,心無形、無相、無生、無滅,既然自心是這樣的,那麼不離心而顯現的萬法,也隨心無形、無相、無生、無滅。無形、無相、無生、無滅卻又能現出種種形相生滅,這不是微妙嗎?十方諸佛的依正二報不出我心之外,一切菩薩二乘不出我心之外,乃至六道眾生皆不出我心之外,均是我心所具、我心所造。以我心攝盡萬法,所以諸佛是我心內的諸佛,觀音是我心內的觀音。所謂「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是心是菩薩,是心做菩薩。」只要稱合自心佛菩薩,去做去修去造去念,一切眾生都可成為佛菩薩,這就叫作妙法。
(二)眾生法和佛法微妙
如果迷昧了此心,沒有認識到此心,就會淪落為六道眾生,心具地獄等六道,心造地獄等六道,心現地獄等六道。六道都由心造作,由心顯現,也叫做妙法。
眾生起貪嗔痴、造有漏業、束縛生死。煩惱、業、苦都依真心顯現,如依水起波,水全體成了波,這就是全真即妄。因此,煩惱當體是大智慧,業當體是解脫,苦當體是大安樂,這就是全妄即真。由於我們眾生錯誤地運用這顆心,將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脫)妄現為煩惱、業和痛苦,冤枉地感受生死的痛苦,真是可悲可憐。好比衣服里裝著無價寶珠,卻到處以乞討為生一樣。《華嚴經》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眾生心中本具諸佛三德密藏,所以眾生法叫作妙法。
心法眾生法都妙,那麼斷盡一切煩惱、了脫二種生死的佛當然就更妙了,所以佛法叫作妙法。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無差別法是妙法,這樣的妙法人人本具、個個不無。
《普門品》就是無差別的妙法,是非思量分別所能理解的妙法,是諸佛菩薩自證安住的妙法。如果妄起思量分別,妙法就不妙了,而成了粗法、苦惱法、束縛法、生死法。眾生種種分別妄想執著,所以凡夫法就不妙了。羅漢雖然已了脫生死,但仍有輪涅分別的執著,所以羅漢法不妙。菩薩還沒有斷盡一切分別執著,所以菩薩法也算不上完美的妙法。唯有諸佛不執著任何的邊、遠離一切過失錯誤、超越了一切分別妄想、徹證法界,才可以稱為真正的妙法。如念佛、念觀音菩薩,念到理一心不亂,沒有思量分別,就是妙境界,也就是妙法。
(三)如何修習現前妙法
眾生本具妙法而沒有現前妙法,如礦石中的黃金。諸佛本具妙法並證悟現前了妙法,如經過提煉的黃金。黃金雖然有提煉和沒提煉的差別,但是黃金的本體上卻找不到絲毫的差別。礦石比喻分別執著,念觀音菩薩好比提煉黃金,如果念觀世音菩薩斷盡分別執著,如如佛的觀世音大士全體顯露,當即成就了圓滿的佛果。得到的時候,也只不過是得到了本具的佛而已,並非重新修出了一個佛。如祖師說:「但盡妄緣,即如如佛,一念回光,還同本得。」只要把凡夫的分別放下,也不再追求聖者境界,那麼在佛不增、在凡不減,在佛不凈、在凡不垢的妙法,一念迴光返照,當體就是它。
我們這些眾生對一切事物都要思量分別,思量分別都是無始生死的根本,要想獲得妙法,就需要消滅一切分別妄想。消除也只是認識它,安住到它的本來面目中,它就會自然消逝。如果能夠始終如一地安住在這種境界中,那麼語默動靜、行住坐卧、吃喝拉撒全都成了妙法,見聞覺知一切境界也全都成了妙境界。所謂「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如蘇東坡云:「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青青翠竹、鬱郁黃花都是法身般若,一切境界都是佛的境界,一切心念都是佛的智慧,無有一法不妙,無有一法不真。如龐婆說:「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
三、蓮花的喻義
(一)妙法門中的蓮花
蓮花不同於平凡的花,借用蓮花比喻妙法。蓮花內有蓮子,外有蓮花。蓮子是果,蓮花是因,花果同時並存,比喻道和果同時並存,都不離本覺妙心。蓮藕藏在泥水之中,蓮花獨立泥水之上。泥比喻六道凡夫執著的有,水比喻聲緣執著的空。蓮花獨立泥水上比喻妙法超越空有,以此顯示非空非有的中諦。蓮根不離泥水比喻雙照空有,以此顯示雙照真俗二諦(空諦和俗諦)的圓中妙諦。雙雙遮破了空有二邊,又能雙雙照了空有二諦,遮和照無二無別唯是一真心,由於此心能普照六道的有和二乘的空,所以能廣度九法界的有情,以此比喻顯示妙法的微妙。蓮花與蓮子二者不相分離,有蓮花必有蓮子,有蓮子必有蓮花,證明妙法因地和果覺本體無二。
佛初成道時,眾生根機因緣還沒有成熟,不能暢佛本懷地直接宣說法華中的妙法,只好委屈求權,宣講權門中的方便法,比如宣講三皈、五戒、十善的人天乘法,四諦十二因緣的二乘法,方等般若等的菩薩乘法。雖然宣說了種種乘,其實目的是為了宣說佛乘法。這一時期說的法叫做「為實施權」,也就是,為眾生入佛乘之實而廣說三乘的權法,即為獲取蓮子而開啟蓮花。
四十九年後,眾生根機已經成熟,在法華會上將三乘導歸唯一佛乘之中,即蓮花開放現出蓮子,比喻「開權顯實」。又蓮花凋落蓮子成就,比喻廢掉權法建立實法。實法佛乘外別無權法三乘,權法全體就是實法,眾生統統是佛,別無三乘可言。因此,以蓮花凋落、蓮子成就比喻「廢權立實」。
(二)本跡門中的蓮花
以上是法華經中前十四品的妙法蓮花的意思,十四品以後是從本跡門(真實門和顯現門)講解妙法蓮花的意思。「本」好比車輪,「跡」好比車印,「本」又好比天月,「跡」好比水月。一般認為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參學五年,六年苦行,到三十歲時才成就佛道。其實世尊在無量劫前早就圓成佛道、徹證妙法。
有人想:既然已成佛,為什麼又來娑婆世界成佛呢?
答:為了憐憫眾生,所以無生而示現生,無滅而示現滅。為了蓮子而開放蓮花,比喻「從本垂跡」,從真佛中示現化身,而化身又是為了顯示真佛。蓮花開放蓮子顯現,比喻「開跡顯本」,也就指出化佛的真實性即是真佛。花落蓮成,比喻「廢跡立本」,也就是指出唯一真佛。
總之,經中所說的法甚深微妙,恐怕弟子不容易搞明白,因此借用蓮花這一譬喻來說明,所謂「諸有智者當以譬喻得解」就是這個意思。
梵語修多羅,翻譯為契經,上契佛理,下契眾生根機,故名契經。以貫攝常法為義。「貫」指以文字貫穿義理;「攝」指以法攝受眾生;「常」指佛佛道同;「法」指眾生以此為法則而修行。
以上講完了全經的題目,下面講品名。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一、總解品名
按照智者大師的觀點講,《普門品》在全經屬於是流通分。流通就是把妙法普遍弘揚到各地。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對機說法、應病與葯,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雖然所現的身有佛、菩薩、四眾弟子乃至天龍八部等等的不同,所說的法也有權、實、偏、圓、頓、漸等的差異,但無不都是妙法。觀世音菩薩已證圓通妙法,所以能安住「普現色身三昧」而隨類現身。我們眾生被煩惱障蔽,具足妙法卻不能受用妙法,觀世音菩薩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救度我們,讓我們解脫生死、證悟妙法,為此佛宣說這部《普門品》。
品名是以人法取名的,觀世音菩薩是人,普門品是法。觀世音菩薩證悟普門妙法,菩薩是能證之人,普門是所證之法。觀世音菩薩五字中,觀世音是別名,菩薩是通名。觀世音不同於地藏王、文殊、普賢等其它菩薩,是這位大悲菩薩的不共聖號,因此是別名。已發菩提心的人都通稱為菩薩,因此菩薩是通名。
二、別解品名
(一)解釋觀世音
「觀世音」三字,「觀」是能觀的智慧,「世音」是所觀的對象。觀智有藏通別圓(天台宗化法四教)的種種差別,觀世音菩薩的觀智是圓融三諦(空諦、假諦、中諦)的一心三觀,空假中三觀無前無後、無差別、無次第,是同時具足的。以此智慧剎那能觀照十方三世內外一切諸法。
「世」是世間,世間分有漏、無漏、二邊、中道四種。三界六道是有漏世間,二乘羅漢是無漏世間,菩薩是二邊世間,佛是中道世間。四種世間眾生分別住於四種國土,即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和常寂光凈土。觀世音菩薩以十法界世間四土做為所觀的世間。
「音」是音聲,十法界世間有惡音、善音、有漏音、無漏音等的種種音聲。以能觀之智觀所觀的世間音聲,稱為觀世音。如「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世音觀照九界有情苦惱求救之聲,令其消災免難、離苦得樂,所以稱為觀世音。
有人問:聲音是用耳根聽的,為什麼說用智慧觀照呢?
答:凡夫人六根不能互用,比如眼只見色,不能聞聲;耳只聞聲,不能見色。菩薩證悟圓通,六根互用、妙用難思。眾生一切身口意,菩薩只要用一耳根就能全部了知,耳根與觀智無別一體,所以用智慧照了一切苦,救拔一切苦。
六道凡夫有三苦、八苦、無量苦乃至種種煩惱的苦,觀世音菩薩觀照凡夫持名求救的聲音,令其解脫凡聖同居土的分段生死苦;聲緣眾生有塵沙煩惱苦和方便有餘土的變異生死苦;菩薩眾生有無明煩惱苦和實報莊嚴土的變異生死苦,只要一心稱念觀音聖號,菩薩觀其音聲都令解脫。所以,觀世音聖號不但凡夫應念,聲聞、獨覺、菩薩也應念。九界眾生一心稱名,所有煩惱痛苦,都令其獲得解脫、成就佛道。
觀世音有本有跡,「本」是過去正法明如來,「跡」是觀世音菩薩;「本」是真實身份,「跡」是暫時扮演的角色。《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云:「此菩薩有不可思議威神之力,於無量劫前,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觀音三昧經》云:「昔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釋迦牟尼佛曾在其座下,充當苦行弟子,而親近之。」這兩部經都是從本門說出菩薩的真實身份是佛。已經成佛再示現為凡夫或菩薩,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都是跡。如《悲華經》、《楞嚴經》都說的是跡門。《楞嚴經》中從自利方面宣說菩薩自修耳根圓通,如果專向外聽,不能反聞自性,則是生死流轉。菩薩反聞聞自性,證悟首楞嚴大定,斷掉生死、獲得菩提、成就自利。《普門品》從利他方面宣說普門示現救度眾生。從自他二利解釋了「觀世音」三個字,自利是智慧,利他是悲心,悲智雙運詮釋了觀世音的功德。自利智慧觀自在,利他悲心觀世音,說明菩薩二利圓滿。
(二)解釋菩薩
「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譯為正覺,薩埵譯為有情(勇士)。菩提是上求佛道的智慧,薩埵是下化眾生的悲心。上求佛果、下化眾生,自利利他,是大乘菩薩行人的稱呼。
菩薩有凡夫菩薩和聖者菩薩。凡夫菩薩是發起世俗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聖者菩薩是證悟勝義菩提心的大乘行人。菩薩最大的特徵就是利他,利他的根本就是大悲心,所謂:「自未得度,欲度他人,菩薩發心。」菩薩由於慈悲心切,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有人一聽菩薩就認為是高不可及的境界,其實發起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心就是菩薩,此心人人可發,人人能發,只要真實發起這顆珍寶菩提心,就算是菩薩。把這顆心從願心提升到行心,從小擴展到大,從弱增長為強,從有相轉變為無相,從部分上升到圓滿,就是菩薩位的不斷升進。
聽了《普門品》和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之後,以利他心普勸一切男女老幼、親人眷屬,讓大家都明白、都得利益、都去行持,這就是菩薩心。能放下求名利地位的心,以利他心做每件事情,都是菩薩行,如務農、經商等。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發菩提心、行利他行,這個世界就會變成菩薩國土,一切苦難自然消失。菩薩重在舍己利人、積極救世,無論禮拜、念誦、懺悔、坐禪、培福,將此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願災難消除、世界和平、眾生離苦得樂,就是發菩薩心、行菩薩道。
觀世音菩薩往昔也當過凡夫,也是從一念利他心不斷修鍊,才有今天的成就。「彼既丈夫我亦爾」,我們不能自甘下流,要向菩薩學習發利他菩提心,我們也可以成就觀世音菩薩的果位。
如果念觀世音求福報,則是人天觀世音。如果修三祇福慧、百劫相好,著相布施,能所未忘,則是二乘取相觀世音。如果體解萬法皆空,以三輪體空廣修六度,則是大乘不了義的觀世音。比如創辦道場廣作佛事,都能夠以智慧攝持,並認知一切都如空花夢幻一般。所謂「坐水月道場,行空花佛事,度夢中眾生」。如果次第觀照萬法是空、是假、是中,則是大乘了義觀世音。如果同時觀照圓融三諦,十法界之聲都是智慧所觀之境,此境圓融絕待。徹證後從中道中起現應化的妙用,則是佛乘的觀世音。
雖然講了種種觀音,其實唯一是同一觀音,如一月在天,影現萬川一般,月亮終究只有一個。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一水,十法界有情所見千差萬別。心量小見小觀音,心量大見大觀音,如同叩鐘,小叩則小鳴,大叩則大鳴。菩薩沒有大小、男女、自他等分別,隨眾生根機而顯現不同。
菩薩遍周法界,所謂「處處池中有明月,家家門內有觀音。」觀音是眾生心內的觀音,縱然我們顛倒迷惑時,觀音也未曾離開過一步,常常在六根門頭大放光明,由於我們沒有稱念,所以不見而已,好比盲人不見太陽一般。
其實,六根能緣見分的本體就是觀音的能觀智,六塵所緣相分的本體就是所觀的世音。觀智即如如智(證悟真如的智慧),世音即如如理(真如理體),如外無智,智外無如,智如無別即觀世音,智如隔別即是凡夫。六根執六塵,根塵相接,自性觀音隨即隱沒不現。「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只要眾生心垢澄清,根塵解脫,菩薩清涼月自然應現於其心中,水清月現、感應道交。凡是遇到水、火、盜賊種種災難臨頭時,能誠心拚命地稱念觀世音,則觀世音不離當處現身救拔,自然可以消災免難。由此可見念觀世音得救護的道理,是極為稀鬆平常的事。但可惜的是,芸芸眾生懵懂無知,不明白這個道理,也不用心稱念,所以流浪生死無有盡期。
(三)解釋普門品
「普門」,普是普遍,門有能通之意,由門通行出入,所以是能通。三惡道以十惡為門,別別而言,地獄以嗔恚為門,餓鬼以慳貪為門,旁生以愚痴為門。人天道以十善為門,別別而言,各門又互不相同。聲緣以空為門,菩薩以空有二邊為門。以上九界有情的門只能趣入有限境界,不能普入一切境界,因此不能叫普門。觀世音菩薩圓證雙遮雙照的中道,現前一心圓融三觀,普入一切十法界,所以稱為普門。
智者大師解釋普門時開為十種普門,即:一、慈悲普門;二、弘誓普門;三、修行普門;四、斷惑普門;五、入法普門;六、神通普門;七、方便普門;八、說法普門;九、供養諸佛普門;十、成就眾生普門。
「品」是類的意思,這一品說的內容是同一類,都在宣說觀世音菩薩,因此歸攝為一品,稱《普門品》。
下面介紹翻譯《普門品》的鳩摩羅什譯師。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華經》原是梵文,由羅什法師譯成漢語。鳩摩是法師的姓,譯為童,羅什是法師的名,譯為壽,合起來稱為童壽。法師童年智慧超常,心量廣大,童年就具有長者的功德,所以取名為童壽。
他的父親名叫鳩摩羅琰,是中印度人。後來遊歷到東度蔥嶺龜茲國,也就是現在新疆庫車縣一帶。因為他道德高尚、學問廣博,龜茲國王很喜歡他,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婚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羅什法師。
羅什七歲隨母親到寺廟裡朝拜,看到一個很重的大鐵缽,小孩好奇,就輕鬆地拿起來戴在頭上玩耍。玩了一會兒,忽然想「鐵缽又重又大,我怎麼能拿得起」,生起這個念頭時,缽就沉重得舉不住,掉在地上了,再怎麼努力也拿不起來。小羅什當下頓時明白萬法唯心的意思。
後來母親出家了,帶他外出修學時,遇到一位阿羅漢。羅漢告訴他母親說:「好好教育這個孩子,到他三十五歲時,如果仍沒有破戒,就可以成為人天導師,能夠教化無量眾生,而且還要去中國弘揚佛法的。」
羅什十幾歲時出了家,由於智慧深廣,沒有經過長時修學,就徹底通達了小乘教法。後來又廣學大乘佛法,尤其精通龍樹菩薩的中觀學。由於他的學問和功德,得到上至國王、下至一般老百姓的普遍擁護和愛戴。當他升座說法時,國王爬在地上,讓他踩在背上升法座,並且在座下很虔誠恭敬地聽著。
他母親後來證得不來果,最後一次分離時對他說:「你到中國弘法,對佛法和眾生都會有極大利益,但是對你自身卻不太有利。」他回答說:「學大乘法的人,只要對眾生有利益,犧牲自己也在所不辭。」母親也非常感嘆他的發心。
法師的美名傳得很遠,一直傳到了中國。中國當時苻堅建都長安,自稱秦王,國號秦。一天,負責天文的官員觀察天象,發現西方有顆大明星,判斷將有天竺國大德來中國弘法,於是報告給秦王苻堅。苻堅派遣使者去迎請法師,龜茲王把法師視為國寶,捨不得放他走。苻堅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便派呂光將軍帶領七萬大軍征討龜茲國,並告訴呂光此次用兵不為土地財物,只為得到羅什法師。大軍一到,龜茲王自動獻出法師。呂光搬師回朝,到了涼州,也就是現在甘肅武威地方,聽說苻堅被姚萇取代了,國號姚秦,他就原地住下不回去了。
後來姚萇死了,兒子姚興繼承王位。姚興深信佛法,把法師迎請到長安,非常恭敬地承侍法師,並安排組織翻譯經典,講經說法,培育僧材。期間翻譯了許多大小乘的三藏教法。
法師即將圓寂時,告訴弟子說:「我所翻譯的經典,如果沒有錯誤的話,我圓寂後火化時,舌頭是不會化掉的。」圓寂荼毗後,果然舌頭沒有燒化。
道宣律祖曾經問天人:「為什麼羅什法師所譯的經,人人喜歡誦讀、受持、弘揚?」
天人說:「羅什不但是釋迦佛教下的譯師,七佛以來,他都是譯師,因此他翻譯的經典一點都不會有錯,所以大家喜歡受持弘揚。」
三藏是經藏、律藏、論藏。三藏法師有兩重意思,一、以三藏法做為自己的導師,二、以三藏法利益眾生的法師。法師具備兩重含義,前者是自利,後者利他
推薦閱讀:
※【春節專輯】正月初一彌勒菩薩聖誕(附宗宙法師開示摘錄)
※虛空孕菩薩經卷下
※前世業障深重今世萬事不順,靠施食度盡冤親債主獲新生——通靈老菩薩告訴我們施食真實效果,鼓舞人心!
※何謂「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