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地下的王陵國家寶藏
在我國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遺落著無數的文化謎團和奇珍隱秘,包括消失的古國、埋藏或沉沒的珍寶,以及隱藏在地下的王陵等。這些文化謎團和奇珍隱秘,隨著歷史的前進,或隱或現,或逐漸清晰,或撲朔迷離。
說起漢朝楚王陵,可能有些人感覺很陌生。但1995年末,一條消息讓人倍感驚喜,消息說: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發現一件堪稱最完美的「絕品」金縷玉衣。這種古代君王方可享用、據說可以讓人「永垂不朽」的特殊葬衣,再一次將楚王陵帶入世人的眼中。
獅子山楚王陵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內。徐州自古便是交通、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這是由它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它處於今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邊界,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史以來,有資料記載的,圍繞徐州的戰爭就有二百多次。
因為徐州如此重要,所以,劉邦分封諸王時,就將徐州及其周圍的36個縣分給了被他的弟弟楚王劉元。此後,劉元及其11代子孫一直堅守徐州,去世後也葬在了徐州附近的山中。
在獅子山楚王陵之前,考古學家從徐州附近的山中發現了8位楚王的陵墓,讓考古學家們感到惋惜的是,這8座陵墓都被人盜掘過,有的陵墓甚至被盜掘了不止一次,已成空墓。幸運的是,位於獅子山的楚王陵逃過了盜墓的黑手。
那麼,獅子山楚王陵是怎麼出現在世人面前呢?這其實緣於一次偶然的閑談。為了解開楚王陵的秘密,考古學家們一度對獅子山展開了調查,但各種勘探方法都沒有取得進展。
直到1990年,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館長王愷在獅子山村走訪,在與村中老人閑聊時得到珍貴的線索。那位老人叫張立業,1990年時已有86歲高齡。張立業老人說,他們祖輩曾挖過很深很深的大地窖,其中最大的一個地窖,能放1萬多公斤紅薯。
說者無意,而聽者有心,王愷館長聽了張立業老人的話後,心中一動,這獅子山到處都是石頭,老人的祖輩怎麼可能挖出這麼大、這麼深的地窖呢?想到這兒,王愷館長敏感地意識到,只要找到老人祖輩挖掘地窖的地方,他們就很可能找到陵墓。
果然,考古隊在老人祖輩挖掘、現已廢棄的地窖下面3米的地方,發現了外墓道上人工開鑿的痕迹,並隨之找到了陵墓所在。隨後,由國家文物局正式下發文件批准發掘。
接下來的發現更是喜人。考古學家們挖掘開獅子山陵墓後,發現這座陵墓是坐北朝南的建築,入口處在山南的山坡上,通過綿延的地道,便可以到達深入山體主峰內部的主墓室。而能使陵墓如此修建的,陵墓主人最低也應該是一位王。
果然,在這座陵墓里發現了大量珍稀寶物與珍貴文物兩千餘件(套)。除了這些珍貴文物外,在楚王陵里,還陪葬著四千餘件兵馬俑,以及可以完整復原楚王形象的遺骨,這對科學工作者來說無疑是天大的驚喜。
只是,獅子山楚王陵雖然被發掘了,可是種種謎題仍然待解。比如,5個埋葬兵馬俑的陪葬坑,其中3個俑坑比較大,兩個俑坑稍小,而且擺放十分混亂,完全不符合漢代重禮之風。還有,根據陵墓中的遺骸推斷,陵墓主人身高在1.73米左右,年齡大概是35歲,沒有非正常死亡的痕迹,但卻無法從史書上找到證據,確定他到底是第幾代楚王……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座特別的陵墓,那裡面埋葬著一對夫妻、兩朝帝王,其中一位就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乾陵建於公元684年,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乾縣城北6千米的梁山上,距古都西安只有76千米。乾陵是西安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據說當時共花了23年才將它修建好,除了武則天與唐高宗(註: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李治)的合葬陵外,四周還有17座陪葬墓。
但是,乾陵一向被人們稱為考古界的「三峽工程」,從五代時起,不少盜墓賊幾次對乾陵進行轟炸盜掘,可是卻一直沒有找到乾陵的地宮墓道入口。乾陵地宮的寶藏也就一直被人們猜測。那麼,乾陵的地宮裡到底有哪些奇珍異寶呢?
根據相關文獻以及從乾陵陪葬墓中發掘的相關資料推斷,在乾陵中,存放唐高宗和武則天屍體的棺槨,首先就是精妙絕倫、舉世無雙的國寶。因為古人認為玉棺可以防腐,使存放於其中的屍體能夠保持生前的模樣。而武則天皇帝本身很喜歡和田玉。因此,人們推測,乾陵里的棺槨是和田玉雕琢而成。
除棺槨十分貴重外,在棺槨內,唐高宗及武則天的衣冠鞋裙,以及屍體的口裡都含有寶珠。而在他們的龍袍皇冠上,也佩戴著讓人無法想像的奇珍異寶。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珍稀的陪葬品。人們根據乾陵修建是按照唐代墓葬形制來推測,在乾陵內,至少應該包括唐高宗和武則天用過的玉璽、私印、文房四寶以及衣物、書籍等。
比如,唐代著名史學家吳兢所著的《武則天實錄》一書在乾陵地宮中也應該會有,據載這本書比較全面真實地記錄了武則天的生平,如果它能被發掘,完整保存下來,必然會為人們揭開蒙在武則天這位我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頭上的神秘面紗。
史載,唐高宗本人十分喜愛書籍、字畫,他臨終時,曾要求將生前收集的書籍、字畫等全部隨他一起埋到乾陵里。甚至有人猜測,王羲之的書法真品《蘭亭集序》就陪葬在乾陵里。可想而知,乾陵裡面埋藏了多少稀世珍寶與珍貴書籍、字畫。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從古至今,那麼多人刻意尋找都沒有發現乾陵地宮墓道入口,但在新中國成立後,卻有人在無意中發現了乾陵的墓道入口。
1958年冬季,國家召集農民修復經過乾陵的西蘭公路,因為石料不夠,當地人便到梁山上炸石取料。有農民在距無字碑北1000米處的梁山北峰東南坡炸石頭,竟把千年難覓的乾陵墓道入口炸了出來。不過受技術限制,乾陵地宮入口雖然已被發掘,但國家仍決定暫不對乾陵繼續發掘。
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的第十座陵墓,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位皇后的陵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南麓。它建於1584年,直到1590年才正式完工。
20世紀50年代,我國政府有一項考古計劃,想要挖掘明十三陵,解開有關明代的一些秘密,定陵被考古學家們選為第一個打開的明十三陵陵墓。
然而,在它被開發後,因為種種遺迹保護的遺憾,我國停止了對明十三陵的開發,所以,定陵是到目前為止,我國第一座也是唯一被政府組織開發的皇陵。
經過考古專家測量估算,整個定陵佔地面積大約有18萬平方米,全部由青石砌成的地宮面積為1195平方米。不過,定陵地宮雖大,可是裡面卻並沒有梁架,而是採用高大的石拱來支撐起整個地宮。在定陵寬闊的地宮裡,一共有7座高達四噸重,卻設計巧妙、開閉靈活的漢白玉石門,它們將地宮隔離開來,將其分成正殿、配殿、前殿。
考古學家通過考察後發現,定陵地宮的布局竟與地上建築完全一樣,如在剛打開地宮時,考古學家們便發現在地宮的中殿里陳列著祭器,宛如地上祭祀的正殿。而在地宮後殿的棺床上,則停放著萬曆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的棺木,對應於地上建築,這裡應該就是萬曆帝的寢宮。位於棺槨旁的26個紅漆木箱里則裝滿了陪葬品,對應的應該就是寢宮裡的箱櫃。
據披露,考古學家們共從定陵地宮中挖掘出了3000多件文物,其中最著名的無價之寶有四件:金冠、鳳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而除了這四件外,在棺槨附近的26個漆木箱里,還有金銀器、冠、帶、佩、飾、銅錫明器、武器、謚冊、謚寶和木俑等珍貴文物2648件,其中不少文物都是首次面世的珍品。
僅僅是定陵地宮後殿中便有如此多珍貴的陪葬品,可想而知,整個定陵的陪葬品有多豐富、貴重了!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已開發和未開發的整個明十三陵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中,使這座精美莊嚴的皇家陵園成為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遺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