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夫妻之間,漫長的心理治療過程
一位丈夫寫來求助信
他說,妻子對他太過依賴。在相識相戀還有結婚之初,還是美好的,兩個人品貌學歷、職業職位相當,屬於「互補」型。她少時父母離婚,骨子裡有些憂愁和柔弱,正合了他堅韌與強大的男子氣。可是,婚後才明白,這世上哪裡真正有人與人絲絲入扣的吻合?她說對他沒有要求,只希望婚姻帶給她愛、安全和快樂。
她的眼淚如洪水泛濫,挾裹而下的泥沙是他的滔天「罪行」:某一次加班請假時沒有哄到她開心就掛了電話;那一次她哭了,他沒有問為什麼;有一次親密之後,他沒有像原先那樣摟她在懷裡溫柔撫摸,居然就睡著了……最令他覺得幼稚到無理取鬧的是,她說他不懂她的心,不懂她每一滴眼淚後面的幽怨,不懂她每一抹眼風掠過的傷感。
這位丈夫覺得日子過得太累。他說他並不畏懼並樂於承擔婚姻帶來的種種現實壓力,但女人的心事不能靠男人來猜猜猜,她得表達並且善於表達。他問: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氣的妻子,該怎麼辦?
下面的回答,將不僅僅局限於來信諮詢的這位丈夫,也包括幾乎所有的夫妻關係,無論是上述的「依賴型」,還是「控制型」、「迴避型」、「忽視型」等等——
婚姻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心理治療過程。
理想的婚姻,是夫妻互為對方的心靈導師,既獨立又互助,纏綿卻非糾纏,分擔煩憂消解苦惱提升心智,用心理學術語來說,就是實現了個人成長與共同成長。
一樁成功或者說穩定的婚姻,意味著兩人將夫妻關係較好地維繫成心理諮詢師和咨客(註:指尋求心理諮詢的人)之間的關係。
細細探究來信諮詢的這位丈夫的夫妻關係,他的感受沒錯:婚姻中的這位妻子在愛情里。其實還是個嬰兒,0~1歲的嬰兒。想想那個階段的嬰孩,心理學上稱為「共生期」。她沒有獨立生存能力,尋求愛與溫暖,並且,最重要的是,她不會表達。她只有兩種表達方式:哭和笑。而重要的表達惟有哭,餓了是哭,困了是哭,需要換尿布了還是哭。這些模糊的信息傳遞,關鍵在於嬰兒的母親是否能準確聽懂她(他)的需求。
可以推斷,固為父母在她還小的時候就離婚,破裂的家庭關係導致她的心理一直留在了「共生期」,沒法從容走進個體化時期。
這與她在愛情中的感受和要求是不是類似呢?
對於愛情中需要保留自我、給彼此留一個空間的觀點,不是她不理解,不是她不懂,甚至不是她不明白長此以往的後果,只是因為她不能。她本能地希望婚姻能讓她回到感受人生最溫暖最安全的時期,是的,潛意識裡她的表達正是:請待我像嬰兒一樣地愛。
而身為丈夫的他呢?卻不是一個絕對完美的優秀心理醫生,或者曾經是,但沒有耐心永遠是。
所謂愛情,不過是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我們在他(她)的身上索取我們殘缺的精神慾望,希望得到彌補而圓滿。可惜,幸運的人不多。當他(她)在初始階段傾心於與你一起修復童年創傷,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憂,並且多數人都沒有強大到足以自省與自修,所以在充當了傾聽者、陪伴者和指導者之後,他(她)會疲憊,他(她)同樣需要慰藉,這時,你能否也成為他(她)的心理治療師?
心理治療師的意義在於,幫助咨客找到自我,獨立成長
婚姻這場心理治療的目的其實也一樣。
想對來信的這位丈夫說,如果真的愛她,請耐心,給她時間讓她修復,給自己時間讓自己執著,用一生的時光去療傷。另外可以補習一些愛的技巧,比如適當地示弱,「逼迫」對方承擔,比如對她加以鼓勵,讓她看見晨曦般的光亮。
更想告訴那位妻子。一如心理諮詢師不能對咨客的生命、需要、愛、安全負責,愛情中的對方也一樣。情感激命運給了你愛與愛人,請在他的幫助下,走出遙遠的缺憾遺失,自我成長。如此,才能幸福。
推薦閱讀:
※(1 封私信)交往幾個月後,發現男友是鳳凰男,是否該繼續下去?
※婚姻的五種毒藥
※關於婚姻的調侃
※那些遭遇家暴提出離婚被威脅的女人們,最後離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