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戰神

秦昭王十三年,時任左庶長(秦軍爵制二十級爵位中的第十級,相當於現在少校)的白起攻克了韓國的邊防要塞新城。秦人勝利歡呼時,沒人料到這僅僅是大規模戰鬥的開始,一位震驚天下的名將即將出現。

秦國入侵韓國後,魏國派軍七萬餘人援助韓國,韓魏聯軍約三十萬迎秦。此時剛晉陞左更(相當於上校)的白起被任命為主將,但是接手的主力軍隊不過十萬餘人,不足對手一半,並且對手佔據天險,以逸待勞!

憑藉天險的聯軍不願主動出擊,加上韓魏的微妙關係,所以兵力較少的白起居然壓迫了近三十萬的對手!搞清聯軍的兵力配置和地理環境後,白起以一隻偏師為疑兵牽制正面韓軍,同時親率主力從側翼山峰翻越,突然出現在了布置在韓軍後方的魏軍面前,毫無防範的魏軍迅速失去抵抗,數個時辰里,白起不僅打垮了近8萬的魏軍,還盡斬了首級!此時的韓軍雖然保持著二十萬的兵力,但眼看秦軍從背後出現並且幾乎每人身上都綁著魏軍首級(秦兵換取戰功的憑據),韓軍的驚恐比之魏軍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快潰敗。戰鬥中白起斬殺了韓軍主將公孫喜!隨著秦軍的瘋狂追擊,白起向東又佔領伊洛地區韓國五城,合計斬殺二十四萬餘首級!雖然戰果輝煌,但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

此役後,白起受封武安君。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多萬是白起的經典之戰,事實上趙國若不聽信離間計換掉廉頗,也許更有精彩之處,可惜歷史不能假設。趙括曾當眾承認比較懼怕白起,所以得知對手不是白起之後就顯的驕傲起來,沒想到這是秦軍的幌子,怕什麼偏就遇到什麼,趙括的不幸結果增添了秦國的勝利。

公元前260年7月,白起來到長平軍中,開始指揮長平之戰!

面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趙括,先是後退誘敵,分割圍殲。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主力配置在縱深構築袋形陣地,另以精兵5000人,深入敵先頭部隊與主力之間,伺機割裂趙軍。8月,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進攻,秦軍假意敗走,暗中張開兩翼設奇兵脅制趙軍。趙軍乘勝追至秦軍壁壘,壁壘堅固,白起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秦軍又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的戰勢危急,只得築壘壁堅守,以待救兵。秦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親臨河內督戰,徵發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賞賜民爵一級,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

到了9月,趙軍斷糧四十六天,飢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士兵投降白起。白起與人計議說:「秦攻陷上黨時,當地百姓卻歸順趙。趙人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日後災亂。」於是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小兵回趙國報信。長平之戰,秦軍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450000人,趙國上下為之震驚,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後來白起因為大意捲入宮廷內爭(不排除居功自傲和旁人陷害),被免去軍職招回宮內,鬱鬱寡歡的白起多次拒絕秦昭王的任用命令,此舉引來了秦昭王和范雎的進一步猜忌,終於昭王下令免去官職,降為士兵,遷居陰密。並且派人給白起送去寶劍,令其自裁。白起伏劍感慨:「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於是自殺,死時為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

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憐惜他,鄉邑地方都祭祀他。

縱觀白起,曾將6國中的4國打到國破將亡,為秦國統一奠定了巨大的基礎。他料敵如神,所向無敵,用兵思想以殲滅對方為主,攻佔城市為次,更恐怖的是一生當中殺敵超過百萬,數量佔據秦國統一戰爭中殺敵總量的一半多!由於殺人之多,史學家對其多有非議,但白起的戰術、戰略思想卻廣為流傳,成為歷代兵家的典範。基層軍官出身,在實戰中成長起來的白起,比起先學兵法,後在軍隊中實踐的名將,殊為不易!

二、打遍天下無敵手,縱橫千古唯一人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這句話是韓信說的,也只有他能做到。遍數歷代名將,能夠帶一群市井之人連打勝仗的,可能也就韓信了。只是這位被稱為「兵仙」的人一直混的不大好,經常吃不上飯。後來趕上秦末農民起義加入項羽的隊伍,可是項羽對這個跨夫一直嗤之以鼻,不採納他的建議。

後來韓信到劉邦軍中。一開始也沒混好,還當過逃兵被抓住要斬首。在刑場上,韓信大喊:漢王不是想爭天下嗎?為什麼要砍壯士的頭啊?主刑的夏侯嬰一聽喊話覺得有理,就放了他。然後跟韓信一談,覺得他是個人才,就跟劉邦推薦,被封了一個糧官。

韓信的轉機業績,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當時這是極為先進的作戰策略。具體方法是讓漢軍名將周勃、樊噲等去當工頭,裝作大修棧道的樣子。而實際上漢軍的主力卻是從陳倉古道進發攻擊三秦。(這一經典後來列為三十六計之一)

三秦防線是名將章邯把守,此前的戰鬥中除了在巨鹿略輸項羽,其他表現堪稱完美。可是這一次,面對韓信超越時代的策略,他徹底的被玩了。等他發現漢軍的主力已經在三秦腹地出現的時候,他歇斯底里的帶著部隊趕去。經過交手,他愕然發現,自己不是漢軍的對手。等到撤回自家的城池廢丘,韓信已經如影隨形的跟來。不僅如此,韓信還派人攻打咸陽---斷了章邯的後路!不過章邯在野戰中對付不了韓信,打防守還很有一套。他堅持了很久,直到韓信終於下決心跟白起學習---放水灌城。就這樣,章邯成了韓信名揚天下的第一個墊腳石!

彭城一戰,三萬楚軍騎兵殺的五十多萬諸侯聯軍潰散千里。這次戰鬥的巨大失敗讓劉邦清楚的認識到他不具備正面戰勝項羽的能力,於是就封韓信為左相國,命他率領曹參灌嬰等將攻魏。在整個楚漢爭霸劉邦所做的決定中,這無疑是最正確的一個!

韓信攻魏,也沒有用什麼特別奇巧的計謀。基本又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過這次他的計劃叫聲東擊西。聽到韓信攻魏,魏王豹趕緊往蒲坂派了不少人,還把臨晉給堵了。可惜韓信就是韓信,眼見對方把臨晉堵了,就派了點人裝作要從臨晉攻擊;自己卻領人從夏陽以木板船,木桶什麼的渡河,襲擊安邑。這套聲東擊西的把戲可算是讓韓信玩出了水平。魏王豹發覺上當,帶人趕到這邊。可惜章邯就是這樣打的敗仗。魏王豹當然比不上章邯,韓信很輕鬆就把他活捉了。這次戰役相當漂亮,換做普通將領,生平有過這樣的勝利,就名留青史了。可是在韓信的傳記里,他居然打跨了秦,韓,魏,代四個諸侯國。此戰對他而言,只是一次小戰役......

歷史為了彰顯韓信的所向無敵,劉邦也許別有想法,反正當時把韓信攻魏和代所得到的精兵統統調走,只給三萬新兵,然後讓他攻打趙國!

此時的趙國是成安君陳余主政。此君在秦末漢初赫赫有名,當年陳勝起兵的時候就派人去找他。後來巨鹿大戰的時候他也在場。遇到韓信之前,他是公認的趙國第一大將。韓信來攻的時候,他手握二十萬雄兵,據守在險要的井陘關!

韓信不敢小看對手,而是通過張耳派了姦細去調查陳余的策略。本來趙國那邊李左車建議分兵斷韓信的糧道,然後堅守幾天就可以完勝。可是陳余最終沒採用這個韓信最怕的戰略,而是選擇了以主力出戰。得知消息的韓信立馬做了精心布置。先把部隊中會游泳的士兵挑出來,大約三千人左右。讓他們埋伏在山道後面,等陳余的主力一出關口,就殺入井陘關大量插上漢軍的旗幟。然後,安排剩下的旱鴨子士兵背水列陣,自己帶領前鋒去關前挑戰。

看見韓信不多點人馬就敢來關口挑釁,陳餘二話沒說帶領趙軍主力就殺了出來。韓信且戰且退,很快退到了河邊大軍所在。雙方在河邊激烈廝殺。本來漢軍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新兵(韓信語,市井之人耳),面對趙國的精兵強將不可能堅持很久。但此時他們背水列陣,不拚命就只能淹死。陳余和他們乒乒乓乓打了一上午,也沒分出勝負。這時候陳余決定回城吃飯再打。結果部隊一回到關前,卻見關上插滿漢軍旗幟!此時趙軍軍心大亂,趁這個時機韓信率領主力從後掩殺,迅速的幹掉了陳余,擊潰了二十萬大軍!當韓信入關的時候,正好趕上吃午飯,真應了他所說的「至井陘會食」。部下對他的表現大為折服,紛紛討教這背水陣的秘訣。韓信表示非如此不能驅動市井之人作戰,同時還讓把李左車帶過來。經過與這個人的探討,韓信決定對燕地發個檄文。果然,攝於韓信此時的鼎鼎威名,燕王藏荼果然選擇了投靠漢軍陣營。

本來按原計劃,齊國已經背劉邦派去的使者酈食說服歸順。可是韓信在蒯通的主張下,還是選擇了進攻齊國。毫無防備的齊軍面對來勢洶洶的漢軍一敗塗地。眼見韓信背信棄義,齊王只好跟項羽聯絡,希望他能派人援助。處於對韓信和齊國的重視,項羽派來了他的頭號手下龍且!此時齊楚聯軍共二十多萬,在盱眙嚴陣以待!此時的韓信已經不是剛剛開始攻打魏國的韓信了。雖然中間又被混的不好的劉邦調走了不少精銳,但此時韓信手下的部隊也有十餘萬之多。他先派人塞住了濰水上游的河道,使得濰水的水流變淺,同時率領漢軍過河與聯軍決戰。在交戰過程中,韓信又一次詐敗,勾引龍且過河。龍且果然上當,親率部隊過河。待聯軍過的將近一半,韓信放信號讓上游把堵塞河道的沙石放開。頓時濰水大漲,聯軍被分為兩段!趁著聯軍士氣下降,軍隊混亂的時候,韓信率領主力一陣掩殺,將聯軍殺的大敗。等這邊的聯軍被收拾乾淨,因為突然間放開堤壩所產生的大量水流也過去了,濰水回復平時高度。韓信率軍過河,收拾了聯軍剩下的部隊!

此戰韓信的戰略就是「半渡而擊之」。可能他也不知道,這回消滅的不僅是齊楚聯軍的主力,更是項羽爭霸天下最後的本錢!

此後劉邦以冊封韓信為楚王的名義,召集他到垓下參加對項羽的最終決戰。一直想榮歸故里的韓信不疑有他,率領主力來到垓下。劉邦以韓信為主將,指揮四十萬漢軍,對陣項羽的十萬楚軍!這是韓信和項羽在文獻記載中的第一次正面相對,此前項羽也是百戰百勝,橫行天下的名將。這兩人的相遇,註定一個隕落,一個神話的誕生也是一個悲劇的產生。

是役,韓信統帥三十萬主力為中軍,孔將軍居左領五萬人,費將軍居右領五萬人。韓信在與項羽的正面交鋒中且戰且退(這是他標誌性風格,基本上每次都搞詐敗)。同時兩翼從後包抄楚軍。雖然初戰得利,對漢軍突擊一直比較順利。但是楚軍卻始終無法擊潰漢軍,同時項羽愕然發現,自己的騎兵與步兵的距離越來越遠,而漢軍的兩翼已經包抄上來了。項羽敏銳的發現,如果自己繼續追擊韓信,那麼後隊就有崩潰的危險。於是項羽決定回軍,在垓下紮營死守。而此時韓信率領漢軍四面八方圍困了項羽。當夜韓信叫人四下唱起楚歌。項羽在營中忽然聽到四面八方響起楚地的歌聲,生平第一次感到了絕望。深夜,項羽挑選了八百人突圍。雖然此事過了很久韓信才發現,派了灌嬰領五千騎去追。但是項羽最終也沒有選擇逃回江東,而是在烏江自刎。韓信戰勝了他一生中最強大的對手!

聽到項羽戰敗,劉邦趕忙來到軍中奪走了韓信的兵權,然後把他封到楚地當楚王。韓信對於這個安排也算滿意。可是朝廷上下對韓信過於強大的軍事才能一直抱有疑慮,終於在幾年後。在陳平的策划下,劉邦把韓信抓到長安,降為淮陰侯。名為隨君伴架,實為軟禁。後來陳希造反,在京中的呂后以韓信勾結陳希為名殺了韓信。一代將星,於焉隕落,令人扼腕嘆息!

司馬遷描寫韓信,曾特別提到他在一名亭長家中寄食的故事。事實上劉邦也曾經干過亭長,而他與劉邦的關係也正是如此。劉邦必須要用他,但是卻始終不放心。曆數韓信的戰鬥經歷,他幾乎對陣過同時代的所有名將,在這些戰鬥中全部取得勝利,無一敗績。這在中國古代史上極為罕見,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韓信每次戰鬥以後都能使己方軍隊大為增加,他是非常少見的越打仗部隊越多的將軍。這一點與白起每戰必斬首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遺憾的是韓信取得的勝利全數是內戰,被剝奪楚王封號數年後,匈奴人才進攻北方。韓信失去了擴大功業的機會,也間接造成劉邦的白登之圍,衛青、霍去病才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

三、內戰外戰皆無敵,全身而退第一人

李靖,字藥師,京兆府三原人。四大戰神中白起最狠,韓信最智,岳飛最冤,而李靖卻是唯一全身而退,功成名就的戰神。

李靖的舅舅韓擒虎即是當代名將。少年時韓擒虎常教他兵法和陣法,只不過與舅舅相比,他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最初李靖並非李淵手下,當他察覺李淵造反時,還打算檢舉報告,結果道路阻塞沒有去成,後來還被攻下長安的李淵抓住,在處斬的當頭,李靖喊出了跟韓信差不多的台詞:「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這樣的舉動被李世民看在眼裡,才得了生機和日後的職務。

李世民本人也是出色的軍事人才,在唐室的前期李靖並沒有獲得建功立業的機會。在李世民與王世充決戰時,李靖有了發揮的機會。當時南方唐室的對手是蕭銑,李靖為其獻策(史書記載內容不詳),隨後李靖率八百士卒襲擊營壘,大破蠻兵。後又在險要處布下伏兵,一戰而殺死敵方首領,俘獲五千多人。這幾件功勞讓李淵看到了李靖的才能,因此他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兼任孝恭行軍長史。

李靖先花了兩年的時間訓練水軍,等到水軍練成兵分四路直撲江陵。這時候正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漲,流經三峽的濤濤江水咆哮狂奔而下,響聲震撼著峽谷。敵人滿以為水勢洶湧,三峽路險難行,唐軍不能東下,遂休養士兵,不加防備。幾路唐軍也多畏懼天氣惡劣,不敢前進。唯有李靖力排眾議,堅持此時敵人必定疏於防範,正是進攻的絕佳機會。後來唐軍戰艦二千餘艘,沿著三峽,衝破驚濤駭浪,順流東進。連破荊門、宜都二鎮,並乘勝前進,十月即抵夷陵城下。然後,李靖又馬不停蹄,率輕騎五千為先鋒,直奔江陵,首先攻克江陵外城,接著又佔領水城。在這個過程中唐軍俘獲了大量船隻,本來依主帥的意思,戰利品當然要留著自己用,李靖卻認為把這些船全部順流放出去,飄到下游,面對大惑不解的主帥,李靖說敵軍還有大量的軍隊在南方,此時我們攻打堅城並不容易取勝,這些船留著對攻城沒什麼幫助,反而不如把他們放出去,讓下游的敵軍以為江陵已破,不來援助。果然如李靖所說,長江下游的敵軍援兵見江中到處都是遺棄散落的舟艦,以為江陵已破,都疑懼不前。交州刺史丘和、長史高士廉等將赴江陵朝見,在行進途中聽說蕭銑已敗,便都到孝恭營中投降。唐軍把江陵圍得水泄不通。蕭銑面對這種情況也很是鬱悶,固守許久不僅一點援兵沒有看到,反而看到不少手下投降了唐軍。因此在看不到希望和摸不清唐軍虛實的情況下只好選擇開城投降。本來大家都以為蕭銑為罪魁禍首應該殺掉並把家產充軍,可是李靖對此反對。他認為南方蕭銑的實力仍在,如此處置會讓南方他的部下離心,不敢投降唐室。而如果善待他的話,以此為號召南方可以迅速平定。李靖的這一做法頗得人心,由是江、漢紛紛望風歸降。蕭銑投降幾天之後,有十幾萬援軍相繼趕到,聽說蕭銑已經投降,唐朝的政策寬大,也都放下兵器不戰而降。

此後數年,唐太宗李世民相繼擊敗王世充、竇建德等部,基本統一天下。此時唐室的主要威脅,由中原轉向塞外。在隋末亂世中,由於北方東突厥的強大。中原諸侯多向頡利可汗稱臣,李淵也是這樣做的。可是東突厥對此並不滿足,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沒幾天,突厥頡利可汗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機,遂率十幾萬精銳騎兵再次進犯涇州並長驅直入,兵臨渭水便橋之北,不斷派精騎挑戰,還派其心腹執失思力入朝,以觀察虛實。當時徵調的諸州軍馬尚未趕到,長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過幾萬人,形勢十分危急。在此種情況下,太宗曾冒險親臨渭水橋,與頡利可汗結盟,突厥才退兵。可是對北方游牧民族的恐懼和屈辱感卻深深的印刻在了李世民的身上。事後他與李靖等商議,決議以五年為期訓練軍隊以期一雪前恥!

在這段時間裡李靖訓練部隊的主要是六花陣,也稱八卦陣,據李靖說,這個陣法是他舅舅韓擒虎教的,傳自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八卦陣。具體在騎兵和步兵運用中強調部隊的運動,使得對方的士兵每次都要與我軍的多個士兵交戰,用來達到實際上的以多打少的效果!

機會比李世民想像的要快,貞觀三年(629)初,東突厥國內發生了變亂,所屬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又恰遇暴風雪,羊馬死亡甚多,饑荒連連,族人紛紛離散。隨後太宗即以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為副,發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又任命并州都督李世績、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為各道總管,統率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在雙方大軍在前線對峙的緊張局面下,李靖精心布置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同時自己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向惡陽嶺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兵將相顧,無不大驚失色。他們誤判此時李靖所帶乃是唐軍主力,軍心大亂。李靖趁機突擊一舉擊潰頡利可汗本部。同時李績也率軍從雲中出發,與突厥軍在白道遭遇。唐軍奮力衝殺,把突厥軍打得潰不成軍。頡利可汗一敗再敗,損失慘重,遂退守鐵山,收集殘兵敗將,只剩下幾萬人馬了。

隨後不久就發生了吐谷渾進犯涼州的事件,朝廷決定興兵反擊。這次本來朝廷考慮李靖年邁,身體狀況不佳,本來不打算讓他出戰。可是李靖得到這個消息以後精神百倍,主動請纓。太宗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諸將進攻吐谷渾!本來都以為這次打仗也不大好打。也許懼於唐軍和李靖的威名,經過初戰,吐谷渾小敗以後竟然全面撤退。李靖當然不會放過痛打落水狗的機會,率部千里追擊,終於在烏海(今青海興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敗其軍,俘獲了其名王。手下各部也分別擊破了吐谷渾的各王取得全面勝利。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騎兵逃到磧中,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部下紛紛離散。不久,伏允可汗為部下所殺。其長子大寧王慕容順殺死天柱王,率眾降唐。李靖率軍經過了兩個月的浴血奮戰,平定了吐谷渾。至此李靖在中原的北部和西部邊陲都建立了巨大的威名,他還教導出了李績、侯君集、蘇定方等一批強將,為唐朝的開邊戰爭奠定了不朽的基業!

巨大功勛的李靖回到朝中任尚書右僕射(宰相)。李靖深知武將多為君王所忌的道理,在任上明哲保身,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唐太宗也很欣賞他的這一作風,多次派人表彰李靖的功勞。不久,李靖以功進封衛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又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圖像於凌煙閣,尊奉為功臣,並進位開府儀同三司。李靖對軍事理論也多有創見,其與太宗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歷來名列名家經典。縱觀李靖的一生,轉戰天下,由內及外,未嘗一敗。他為唐朝征服了強大的東突厥和吐谷渾,使得唐朝的三百年歷史都很少受到外地侵略。他功成身退,韜光養晦,成為了超級名將中罕見的全身而退者。當然這其中固然有太宗明見萬里,知人善用的緣故。太宗本身就是難得的軍事人才,所以才敢於駕馭像李靖這樣的超級兵家。他們兩人君臣相得,為後世留下了一段佳話!

四、黃龍待搗朱仙鎮,千載遺恨風波亭。西子湖畔跪秦檜,精忠報國話岳飛!

岳飛,字鵬舉,謚曰武穆,後世多以岳武穆尊稱。

岳飛出生於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裡,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國女真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

年輕時曾經拜槍王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這段時間的學習歷程使得他成長為了一個既能上陣殺敵,也能下馬設謀的全才型統帥。「靖康之恥」前後,岳飛參加了宗澤指揮的援助開封的戰鬥。雖然當時的河北府兵馬大元帥趙構的懦弱避戰。最終汴梁淪陷,北宋滅亡。但是岳飛在戰鬥中已經初步展露了優秀的軍事才華,射死金軍兩個執旗者,在率領騎兵突擊敵人後又擄獲一批軍械。因此升為「正八品修武郎」。

數月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名為宋高宗,南宋建立。岳飛被先後歸到張所和王彥的手下。後來因為在與金軍作戰策略上的分歧,岳飛和主官王彥鬧翻,率領一部分部下離開了王彥的「八字軍」,自成體系,轉戰江淮。這一部分部隊就是後來「岳家軍」前身。此時在江淮地區除了有金軍的部隊,還有劉豫所建立偽齊政權的部隊。岳飛先後在宜興、常州等地抗擊金軍和偽齊政權,連戰連捷,部隊獲得進一步擴大。

後來宋高宗任命他的親信張俊為浙西路江東路制置使,「諸將並受節度」要收復建康。但是張俊和高宗是一路貨色,意圖保存實力,懦弱畏戰。不派自己的主力,只派岳飛統率的原宗澤、杜充的東京留守司的非嫡系部隊當前鋒去攻打金兵鎮守的建康府。此時在建康駐紮的是金軍大將完顏宗弼(也稱金兀朮)。建炎四年(1130)四月二十五日,岳飛在位於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里,斬得耳戴金、銀環的女真人頭一百七十五級,活捉女真軍、渤海軍和漢兒簽軍四十五人。五月初,岳飛到達清水亭以西十二里的牛頭山紮營,夜裡令百人敢死隊穿黑衣混入金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殺傷甚眾。

  完顏宗弼於五月十日退到建康城西北十五里的龍灣鎮(靖安鎮,靜安)。岳飛以騎兵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五月十一日,完顏宗弼從龍灣撤退到長江對岸的真州六合縣宣化鎮。岳飛追至龍灣鎮,完全消滅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軍。金軍損失慘重,至此在北宋滅亡以後金國的南侵勢頭被遏制。宋高宗趙構得以鬆了一口氣。此後岳飛被歸入主戰派首領李綱的手下,參與了討伐湖廣地區匪徒曹成的戰鬥。岳飛以一萬的岳家軍主力大破曹成,還收服了曹成手下的悍將楊再興。對於岳飛的表現,李綱予以盛讚,認為他日後必是宋朝中興之臣!

紹興三年,北齊政權和盤踞洞庭湖中的楊么集團相約共攻南宋。本來防守北方的宋軍殘部,在李道、牛皋等將的強烈要求下,他們被歸到岳飛部下。岳飛接到了平定偽齊李成部和楊么集團的命令。岳飛決定先打李成、後打楊幺,「先襄漢,襄漢既復,李成喪師而逃,楊幺失援矣。第申嚴下流之兵以備之,然後鼓行。」這個策略得到了不少朝中官員的支持,甚至包括宰相朱勝非。岳飛遂以三萬五千人左右的岳家軍主力進攻襄漢,拉開了南宋北伐戰爭的序幕!

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五日,岳家軍開到郢州城下。偽齊郢州知州荊超和長壽知縣劉楫率一萬多人馬守城,拒絕投降。由於供應有困難,岳家軍的軍糧不過兩餐飯,但岳飛卻說:「可矣,吾以翌日巳時破賊!」六日黎明,岳家軍開始總攻。荊超投崖自殺,劉楫被活捉後斬首,偽齊守軍被殺達七千人。

而後岳家軍分兵兩路,張憲和徐慶率軍往東北去進攻隨州,岳飛率主力往西北主攻偽齊大將李成駐守的襄陽府。李成不戰而逃,五月十七日,岳飛佔領襄陽。而另一邊,偽齊隨州知州王嵩堅守不出,張憲和徐慶連攻數日不果,牛皋自告奮勇,只帶三日口糧領兵支援張憲和徐慶。五月十八日,三日糧食尚未吃完,牛皋便與張憲、徐慶合軍攻下隨州城,其中十六歲的岳雲使兩桿數十斤重的鐵錐槍,第一個攻上城頭。五千偽齊軍被殲滅,王嵩被俘並被押赴襄陽府處斬。得知襄漢地區戰況不利,偽齊劉豫迅速調集大量部隊以及金軍一部,集合在棗陽地區,意圖對岳家軍反撲。得知這個消息,岳飛命王萬守住清水河為誘餌,引誘偽齊部隊進攻。李成果然上當,在進攻的過程中嶽飛突然出現,夾攻李成殺的他大敗。

翌日再戰,李成所部步兵騎兵部署失當,被岳飛一眼看出其陣列的巨大缺陷。命王貴以長槍兵攻擊李成右翼的騎兵,而以牛皋帶領騎兵攻擊李成左翼的步兵。結果李成軍被岳飛的部署打亂了陣腳,不少士卒因此落水。岳飛趁機掩殺,李成軍崩潰一敗塗地。李成一軍元氣大傷,失去了反攻襄陽府的能力。此後岳家軍先後攻克鄧州等地,在各路要塞圍堵楊么的部隊。最終楊么在岳家軍和朝廷經濟封鎖的壓力下,內部出現分裂。黃佐、楊欽叛變投宋,楊么力戰不敵,被俘犧牲。至此,岳飛平定了整個湖廣地區,還獲得了來自楊么部的大量士兵。岳家軍因此擴充到十萬人左右的規模。

平定楊么後,岳飛家中老母逝世,本欲回家為母親守孝三年,但滿朝上下均一致反對。宋高宗派人嚴令岳飛回防地預備北伐重任,主戰派李綱等人也給岳飛寫信希望他能夠顧全大局。岳飛終於下了決心放棄禮法,重返鄂州後帶兵鎮守襄漢,同時將母親姚氏『刻木為像,行溫凊定省之禮如生時』。

紹興六年(1136年)主戰派宰相張浚來到前線視察,當時所謂的「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被召到鎮江府的都督行府商議軍事。在這次會談中,朝廷布置了四人的主管地段和主攻方向。以韓世忠和岳飛主攻,張俊和劉光世主守。岳飛出兵,以春季剛剛投降的原偽齊虢州欒川縣知縣李通為嚮導進行北伐,先後奪取了魯山、虢州、朱陽、商州、豐陽等地,兵鋒直指陝西!雖然此後岳飛進展順利,收復陝西大片土地。但是由於此時在陜西附近的山區作戰,後勤供應線過長造成糧草不足。岳飛只得班師,留王貴等戍守。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區從此為南宋所控制,朝廷逐漸把商州建設為要塞和下一次進攻的後勤基地。這次北伐未能盡全功,岳飛壯志未酬,在武昌寫下著名的詩篇《滿江紅》。

公元1139年,紹興九年在投降派秦檜的主持下,南宋朝廷與金朝達成合議。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於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鬥爭。岳飛多次拒絕朝廷對他的封賞,以此抗議秦檜的投降賣國行徑,但是收效甚微。六月,完顏宗弼撕毀紹興和議,傾巢而出;再度發動大規模的對宋戰爭。可是此次金軍出師不利,在順昌被名不見經傳的宋將劉錡殺的大敗,同時在此戰中完顏宗弼的主力精銳「鐵浮屠」也暴露出了致命的弱點。七月初,完顏宗弼在順昌之敗一個半月後,得到了蓋天大王完顏宗賢(賽里)等的援軍,在探知岳飛本人在郾城指揮岳家軍後,全軍出動試圖突襲郾城這個岳家軍總部,導致一場主力之間的大決戰。八月,雙方主力在郾城遭遇。岳飛先以岳雲率領萬餘騎兵出戰與金軍騎兵交手,雙方久戰不下。

此時金兀朮見就戰不利,終於派出了他的精銳騎兵「鐵浮屠」。所謂「鐵浮屠」就是連環馬,連環馬是一隻重甲騎兵部隊,彼此之間以鐵鏈連接。因為甲厚所以不怕弓箭和輕型兵器,彼此之間連接可以防止部隊被沖潰。這是前燕名將慕容恪的發明,本來是用來對付十六國時期的超級猛將典冉所率領的精銳步兵。可是這隻在此前的戰鬥中所向無敵的精銳在岳飛面前如同紙糊。岳飛命自家精銳步兵以重斧上劈敵胸,下斫馬足,鐵浮圖損失慘重。我們說起來比較容易,可是以血肉之軀,在抵擋騎兵衝擊的同時還要低下頭砍馬足或者直接用重兵器砸騎兵。這對士兵素質的要求相當的高,不僅要有熟練操作這集中兵器的技巧,還要有悍無畏死的精神!在歷史上,能夠達到這種素質的部隊寥寥無幾,幸運的是,「岳家軍」正是其中之一!

隨後金兀朮只好派出了他的騎兵總預備隊「拐子馬」,岳飛也知道戰況到了最後時刻。親自出戰躍馬衝出以箭射金軍陣地(岳飛挽弓三百宋斤,是南宋軍人里最高記錄)。岳家軍將士看到統帥親自出馬,頓時全力死戰。殺到天黑,完顏宗弼全軍潰敗逃走。岳家軍獲得了「郾城之戰」的完勝。

數日後,岳家軍的偵查三百騎突然遭遇了撤退到臨潁縣小商河的金兀朮主力。以寡敵眾的楊再興所部一往無前,正面衝擊。最終殺死金軍萬夫長、千夫長各一人,百夫長、五十夫長等百餘人。雖然這三百騎全軍覆滅,但是金軍也付出了上千的傷亡。後來張憲找到楊再興的遺體,火化後竟燒出鐵箭頭二升有餘。畏懼岳家軍的強大戰力,金兀朮不敢繼續與岳家軍決戰,選擇了繼續撤退。

 二十二歲的岳雲率領八百精兵,和金軍主力左、右拐子馬苦戰幾十回合,前後十多次出入敵陣,身受百餘處創傷。大多出城決戰的岳家軍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王貴甚至有些氣餒怯戰,想要逃走,被岳雲勸回。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胡清分別親率踏白軍和選鋒軍差不多5000人出城增援,完顏宗弼全軍潰敗逃走。

岳家軍然後全線進擊,包圍開封。七月十八日,張憲同徐慶、李山、傅選、寇成等諸統制從臨潁縣率主力往東北方向進發,將路上遭遇的金騎數千擊潰,「橫屍滿野」,繳獲戰馬一百多匹。同時,王貴自潁昌府發兵,牛皋也率領左軍進軍。此時的岳家軍已經達到了成軍以來的巔峰時期,即使沒有岳飛本人在場,也可以單獨擊敗金軍。岳飛也為捷報頻傳而高興,很樂觀地向部下說自己要破酒戒:「今次殺金人,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

北宋故都東京汴梁即將收復,宋室中興可望,漢人江山即將恢復的時刻。在投降派秦檜的蠱惑下,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以極為嚴厲的措辭意圖招回連戰連勝的岳飛。岳飛鑒於目前的完勝的局面,雖然極力抗拒。但是隨著諸路宋軍的後撤,岳家軍側翼受到威脅。同時朝廷還以斷絕後勤補給為威脅,最終岳飛只好選擇南撤。臨行前,岳飛黯然淚下:「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之後,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逮捕審訊,但又找不到證據而無法審訊,最後直接殺害了岳飛父子和張憲,其中秦檜創造了「莫須有」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緣由,秦檜支吾其詞說「其事莫須有(也許有、不見得沒有吧)」)。

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一代名將岳飛及其兒子岳雲、部將張憲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內被殺害。岳飛被害前,在風波亭中寫下8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與其說宋高宗是害怕遠在北方的金人,不如說他害怕蒸蒸日上的岳家軍。因此他不顧大局,與秦檜密謀殺害岳飛。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墨寫的歷史怎麼能掩蓋住血寫的真相!」二十一年後,紹興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謚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志傳記。

與前面三位戰神相比,岳飛指揮的大規模戰鬥(十萬人以上)是最少的。但白韓李三位背後分別有強大朝廷集團的支持,而岳飛幾乎是憑一己之力建立的岳家軍。在江山淪陷,宋室傾危的情況下,岳飛從一介士兵干起,最終幾乎收復北宋全部領土。這樣的功業,足以與前面幾位並列甚至有超越之勢!只是由於高宗軟弱,秦檜無恥,岳飛北伐最終沒有全功。高宗只知道他殺掉了岳飛,保住了自己的皇位,卻不知失去了宋室中興的最後機會!

風波亭下,千載遺恨,令人唏噓!

四位戰神生平逢戰必勝(從獨擋一面開戰算起),卻有三位沒得善終,也許正應了古語「兵者,兇器也,善弄兵者終將死於刀兵之下!」。四位戰神有一個共同點---功高震主,封建帝王是不可能容下如此的人物。唯一例外的李世民因為本身就是軍事人才,加上李靖的明智之舉,才成就了一段佳話。不過李靖一生中的遺憾,也許就是沒有跟李世民交手的機會......

推薦閱讀:

戰神韓信傳紀系列:投奔劉邦,被蕭何看上,被任為大將
韓信墓前有一副對聯,10個字提到三個人,寫盡戰神一生的命運
戰神楊再興,一人一馬一槍,血戰小商橋
中國史上死的最凄慘九大戰神
岳飛手下頭號猛將,一代戰神,就此殞命,實在可惜!

TAG:中國 | 古代 | 戰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