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確實,不是一般人能發得起來的,那要有很深厚的善根,菩提心,真正覺悟的心,也就是說,他真看破了,真放下了。對於世間名聞利養(名聲遠聞,以利養身)、五欲六塵(一般將奪取生命的惡鬼神稱為"魔",佛教將"魔"的意義延伸,凡是一切能殺害我們的慧命,不論是來自外界的障礙,或是由自己身心所產生的擾亂,都名之為"魔",並且常常以"魔障"稱之,以強調它們對聖道的障礙作用。 我們在日常修道所遇到的第一重魔障,便是五欲六塵。什麼是五欲六塵呢? 欲,梵語chanda或 rajas,指對於特定對象產生希望欲求的精神作用。五欲指財、色、名、食、睡等五種慾望。《大智度論》說:"五欲無利益,如狗啃骨頭。"又說:"五欲如逆風舉火把,風吹焚自身。""諸欲樂甚少,憂苦毒甚多,為之失身命,如蛾赴燈火。"這都是說明五欲之於人,為害甚大。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等六種境界,是能引起感官與心靈感覺、思惟的對象,因為它們具有污染情識的作用,有如塵埃一般,所以稱為"六塵"),確實放下了,為了廣度有情眾生,先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大徹悟,這是無上菩提心。只有發無上菩提心,才不辜負佛菩薩的恩德教化。 看破放下,這個世間事情還做不做?他自己能夠做主,不障礙他的道心,就是菩提心。菩提業,業是事業,他做的事,不障礙,可以做。如果有障礙,就不能做。不妨礙我往生,行,這事可以做;妨礙往生,不行。所以這個事情要自己決定,不要去問別人。 眾生之所以成佛,佛在《大般涅槃經》指出二因:「正因緣因。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提心。
以二因緣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眾生都有佛性,同具成佛之正因,唯有發心有先後,有護持和忘失。所以眾生之能否步入和受持大乘菩薩道,能否成佛,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能否發大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三個一體的心,發心,就是發出覺悟成佛之大心,發出要普度眾生、要作佛之心。作佛就要以教奉行,做到自己的心與佛心相同,自己的願與佛願相同,自己的行與佛行相同。 十方一切諸佛的本願,是普度法界有情眾生,都成佛。我要把佛願作為自己的大願,去發心,去落實,落實了自己的大願,就是與佛心相同。 我應學發菩提心,落實菩提心,保持菩提心。發心是學佛的關鍵,發心是學佛的慧命,是真正的佛子。要成佛,必定從發心開始。一定要發無上菩提心。早發心早入道,晚發心晚入道,未發心者不能入道。所以我要早發心,早發無上菩提心。
發心就是發學佛成佛之大覺心,發心普度十方世界所有眾生都成佛,發心受持四弘誓願,發心受持普賢菩薩十大願行,發心廢妄顯真,發心破除我執和法執。 發心往生極樂國,普願十方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發心,就要上與諸佛菩薩心相通、見相同、願相承、行相隨;心與十方所有眾生相通融、無二無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覺有情。 發心,就要破迷開悟,轉識成智,廢妄顯真得自在。 我以至誠之心,向盡虛空遍法界,十方諸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出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盡未來際,永不失此菩提心。 我要以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自己之願。我要願同阿彌陀佛,用大慈大悲之心普度諸有情。心同阿彌陀佛,要天天度眾生,決不作度眾生想。
要行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所宣揚的,就是我決定要做的。阿彌陀佛所想的,就是我要去想去做的。阿彌陀佛,是我的大導師。我要有想時,就想阿彌陀佛;我要用念時,就念阿彌陀佛;我要拜佛時,就拜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