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魯迅的光輝

魯迅逝世後,民眾曾自發地將一幅綉有「民族魂」三個黑絨大字的白色綢旗,覆蓋在他的靈柩上。與同時代的許多人相比,魯迅的思想都顯示出卓越性、獨特性和創新性的特點。在現代中國,魯迅思考的領域非常廣闊,特別是他對「中國的社會、文明」所作的「毫無忌憚」的「文明批評」和「社會批評」,與其極富獨創性的文學創作深刻融合,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確立現代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涵

魯迅思想最鮮明的特點,就是以「立人」的標準在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現實、人生等諸多領域,展開了他深邃的現代思考和獨立的價值判斷。就思想聚焦而言,魯迅始終將自己思考的基點落在如何使國民真正成為「人」的層面上。早在日本留學時,他與許壽裳就常常討論三個問題:一是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二是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三是國民性的病根何在?在他看來,由於長期處在被奴役和被壓迫狀態,「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而且變了「奴隸」之後,「還萬分喜歡」。中國的歷史也總是在「想做奴隸而不得」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中循環,形成了「一面受破壞,一面修補」的歷史怪圈。如果不「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掉這廚房」,那麼,「中國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氣里成功,在如此空氣里萎縮腐敗,以至老死」。換言之,我們如果不從根本上打破這種歷史循環,就不可能創造出「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時代」,也即「人」的時代。

從思想高度上看,魯迅「立人」思想與整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是緊密關聯的。他有關改造國民性的思想主張,對現代中國來說,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和認識價值。他認為,一個民族在新舊交替和變革的歷史轉折時期,應認真清算落後的傳統因子,勇敢地與過去訣別,變革舊的生活方式、舊的生存方式,大膽地擁抱現代文明。他說,許多人擔心「中國人」的名目將要被「消滅」,而他擔心的則是「中國人要從『世界人』中擠出」。所謂「擠出」,是指每一個作為個體存在的國民,不能消除精神的病態,那無論有無名目,都將會被現代文明所淘汰。魯迅在反覆考量現代中國發展前景和歷史命運的同時,也給「立人」思想主張制定了具體任務:一是始終保持對歷史、對傳統的清算和反省,二是執著於對現實的剖析和批判,三是真切呼喚現代文明,用現代文明的價值標準衡量現代中國的重建。魯迅深刻認識到,一個在相對封閉環境中演化而來的傳統文明,其實並沒有為容納一種新的、陌生的現代文明做好從容的準備。在歷史表象的背後,依然是亘古不變、習慣成自然的文化心理和性格。在近代中國被迫開放而置於世界性的衝擊之中,國民性中的遲鈍、麻木和愚昧等劣根性,是傳統和落後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在國民心中留下的創傷。魯迅將火一樣的思想激情,裹挾在冰一樣的冷靜觀察之中,由此寫出了一個民族、一塊大陸的時代惶惑,特別是對於現代文明的整體不適應性。儘管他的小說並非是歷史事件的真實記錄,或歷史真相的再現,但他對於歷史的認知和評判,對於現實的揭示與表現,都深刻地闡釋出對於一個民族、一塊大陸,以及對於整個人類的生存歷史、心理性格和前途命運的寓言意義。「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這悠長而沉重的吶喊聲,在歷史與現實的空谷里長久回蕩,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靈。在這個意義上,魯迅的「立人」思想,確立了現代中國的重要思想觀念,構成現代中國文化最基本的語義內容和思想內涵。

追求人的解放與民族解放的統一

在魯迅「立人」的思想中,人的精神狀態以及與此緊密相關的生存、溫飽、幸福、發展、前途等,都是重要的內容。他主張「人立而後凡事舉」,倡導「尊個性而張精神」。魯迅將這種思想理念投射在他對現代中國變革所作的思考中,呈現出高度關注國民的生存和發展境況的思想特色。例如,在小說創作中,對於閏土、祥林嫂等人的描繪,就主要不是展現他們在物質上的貧困和窘迫,而是精神上的愚昧和麻木。在他的筆下,兒時那天真、活潑的「小英雄」閏土,長大後卻變成一個「辛苦麻木而生活」的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隔膜。同樣,祥林嫂的遭遇雖十分不幸,但小說主要展示的仍然是無形的精神枷鎖對她的精神奴役。特別是在《阿Q正傳》中,魯迅著重表現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及其種種醜態,揭示出支配他的整個社會思想、文化心理結構的重重關係。在魯迅眼中,阿Q 的「精神勝利法」及其種種表現,乃是古老中國完全不能適應現代社會深刻變革的歷史產物,也是一種喪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安於並掩飾被奴役、被壓迫命運的民族精神病態,是國民性的弱點和劣根性。魯迅由此把他對國民性,尤其是對國民劣根性的揭露與思考,置於一個更高和更廣闊的思想層面,將「國人的魂靈」展現得活靈活現,將「國民的弱點」暴露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將悲劇和喜劇緊緊地糅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思想衝擊波,觸及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

可以說,居於魯迅思想中心的,不只是那些外在的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動及其對國人的影響,同時更是那些深入到國人「魂靈」中的醜陋的劣根性,及其給中國邁向現代文明所設置的重重障礙。他的作品啟示人們思考如何探尋人的存在意義而獲得人的解放,尤其是人的精神解放和心靈自由,以及與此緊密相關的社會解放和民族獨立。在對中國歷史、文化、社會和現實的思考中,魯迅認為這種精神病態和「國民的弱點」是整個民族覺醒與振興最嚴重的思想阻力和精神障礙,必須通過對國民性、國民魂靈的長期關注和深刻剖析,才能表現出整個民族自我批判、自我拯救、自我超越的願望和能力,才能從中尋找到整個民族獨立、解放和振興的希望所在。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立人」思想充分體現出魯迅作為20世紀中國最傑出的思想家,那種高度肯定人、關心人、尊重人,探索人的生存境況、精神狀態和前途命運,尋找人的心靈歸宿,建構人的理想家園的思想激情和精神風采。

建構不斷超越的精神境界

一些人認為魯迅思想過於陰暗和偏頗,其實,這完全忽視了他思想中鮮活的生命意識和人文理想。當然,在他達到一種空前的思想高度時,也自然會流露出先驅者特有的那種時代的悲涼和傷感的情緒,那種走在時代前列的寂寞和孤獨。魯迅是一個真正展現出自己生命本色和風采的思想家。在他那裡,所關心的不是世界的本源或人的本質之類的抽象哲學問題,而是諸如人的存在是否有意義,怎樣生存與發展更具有意義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更加顯示出魯迅思想的人文光輝。所以,魯迅「立人」思想的核心,是主張回歸到人的本體價值的意義層面上,追求人的解放和人格獨立,目的是要使人能夠擺脫一切內外束縛,不斷開拓出富有現代意義的新的人生境界,同時也是要讓全體國民能夠在現代化的世界潮流中,完成思想價值觀念的現代轉換,躋身於世界先進和強大的民族之列,以推動現代中國的轉型和現代化的發展。

總之,魯迅「立人」思想既體現出現代中國與整個世界發展趨勢的必然聯繫,也表現出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決心擺脫奴役和貧困,邁向現代化,建構新文化,實現振興超越的精神渴望和價值信念。今天我們懷念魯迅,就是要在魯迅對人的價值和意義認識的基礎上,更加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中文系)

推薦閱讀:

吳猛強:來,幹了這碗銷魂酒(據《孔乙己》改寫)
守己伐人孚尹旁達:「魯迅風」的基本戰法
魯迅與現代評論派的論戰(二)
魯迅的功與"過"——馮驥才
誰是魯迅,坐下來,好好商量!

TAG:思想 | 魯迅 | 想家 | 思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