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泰山的泰安發展卻不盡如人意,怎麼辦

本文海若海老師寫於2008年,發表泰山與泰安關係,設想泰安城市運營的看法,鑒於本文很多觀點依然很有參考意義,時隔8年,知泰安再次把本文發表。

一、山與城:榮耀與困擾

泰山,是我故鄉的第一大名勝,也可謂是中國一大名勝。因此,在廣州的日子,別人問我哪裡人,我往往回答泰山腳下。的確如此,我家那個小山村離泰山山腳大概20公里,讀高中的時候就在泰山腳下的泮河旁。

每個文明早期,人們因為自身能力的弱小,容易產生對太陽和大山的崇拜,中國亦然。自傳說中的堯舜,至秦漢,到明清,延綿幾千年,歷代帝王爭相封禪(音:shan)泰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佛道兩家、文人名士紛至沓來,給泰山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迹。而後世文人雅士又復登泰山追索前人遺迹,更添人文色彩。就我個人感知而言,泰山之美主要還是人文之美。

歷史上,泰山因帝王之尊崇而成為「五嶽之首」;1987年,泰山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盛名昭昭。

泰山標誌性石刻,位於岱頂玉皇廟東側

泰山所在的地級市,稱為泰安市,下轄兩區四縣。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從古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中來,寓意「國泰民安」。市政府駐地泰城,位於泰山南麓,面積337平方公里,人口62萬。

泰山就知名度而言,應該算是中國最知名景點之一。但是,美譽度卻沒有隨之而來,泰山之美,讓人難以評介。或者說,世人缺乏一個理由了解並親近泰山。泰安市一直缺乏支柱產業,泰山旅遊一直是市政府的最大主題。

泰安市和泰山的問題,點題一個字——「淺」:泰山文化的淺認識、泰山游的淺感知、泰山旅遊經濟的淺開發。因此,筆者擬提出泰山的定位,泰山旅遊的文化內涵以及泰山的宗教傳說價值。

二、泰山定位:影響中化文化的國山

2007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來自山東的代表王元成提案,要求立泰山為「國山」的議案。經過新聞報道,引髮網友爭議。聞知此事,參加「兩會」的安徽省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異議,稱命名「國山」提法無實際意義,即便國家要立「國山」,黃山也應當首當其衝。

王代表國山提議,被媒體誤讀,有人甚至曲解為,泰山要更名,以後不叫泰山,叫「國山」,可笑之極。而且,黃山為代表的其他名山勢必不答應。畢竟代表這提案,容易讓人讀出背後的旅遊經濟價值。

國山之說,我心甚認可。但是「國山」不是要靠一個提案、政府一個銘牌去界定;更重要的是國人達成共識,是人民心中的國山。當下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文化的宣傳,價值的傳導,甚至是一定的城市運營或者營銷。

前人這樣評價泰山:「美不及黃山,險不及華山,奇不及玉山,秀不及娥眉,水不及武夷,寺不及五台,林不及長白」。評價精當,但泰山並非一無是處。前述名山往往有一大自然特色,但泰山之名,更多不在自然,而在文化,在於它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獨特地位。遊客游泰山,不應該僅僅看日出,更多應該是品文化。

泰山大觀峰,為摩崖石刻最為集中地;可飽覽歷代書法

從沒有一座山如此深入地融入我們的歷史文化。在雅文學上,描述泰山的詩文可謂不計其數,「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輕於鴻毛」、「登泰山而小天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俗語里,「泰山北斗」、「泰山壓頂」、「責任重於泰山」、「有眼不識泰山」等等。泰山在上述這些詞語里,表徵的是「責任」、「權威」、「境界」。

世界上古老文明的民族,大都有自己的神山/聖山,如古希臘的奧林匹斯山,古印度的須彌山、日本的富士山等等。神山能集中體現一個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原始形態,對民族的文化傳承,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徵。

泰山封禪是泰山最重要的歷史文化特色。歷史上,秦始皇贏政、秦二世胡亥、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隋文帝楊堅、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康熙和乾隆等等多位皇帝先後來泰山封禪和祭祀,其中乾隆皇帝曾經十次祭祀泰山。

正因為歷史上歷朝皇帝對泰山的頂禮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一種舉足輕重的政治象徵作用,泰山才逐漸演化成為中國的「聖山」、「國山」,從而在名氣上凌駕於其他名山之上。「五嶽之首」更多的強調了泰山在中國名山中的政治文化地位,而封禪則正是這政治文化意義中最厚重的一筆。

2007年4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日,在日本國會發表演講時說過一句話:「中日兩國人民友好的根基,如同泰山和富士山一樣不可動搖」。得益於此,當年泰山與富士山結為友好山。總理之語也說明,論及「沉穩、權威」的代表,泰山是不二之選,這是文化意義上的泰山。

因此,泰山之定位,不在急於跟政府要名號。而是挖掘以封禪文化為代表的歷史認同;以文人遺迹遺文為代表的文化認同;以口頭俗語、傳說為代表的民間認同,進而使泰山豐富的文化內涵顯性化。

三、挖掘封禪文化,打通「天人地」三重空間

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正義》解釋:「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不論何種解釋,封禪的意思總的是指封泰山、禪梁父(或其他泰山下的小山)的祭祀天地活動。

今日世人登山,主要追求的是「登頂」,也就是說最重視的「封天」的文化,但是古代帝王「禪地」的文化已經流失了,甚至在一般人的視野中淡漠了。

據資料顯示,泰山原本的內涵包括「天、人、地」三界,也就是涵蓋了天堂、地獄、人間三個不同的空間。今天世人爬泰山最關注的登頂,也就是「南門」、「天街」,屬於天的部分;從岱宗坊開始,沿紅門、一天門、中天門,到南天門的爬山的過程,屬於人世的部分;而從蒿里山開始,過奈何橋,到通天街,這屬於地獄的部分。

因此,建議重新提出並強化三重空間的歷史意義,具體建議如下:

其一、豐富天人地三界,打通從」蒿里山-岱頂」的全新登山路線。

現在遊客登泰山,主要目的是上山頂,有人甚至直接坐索道到南天門,幾步到山頂看日出,完全抹殺了登山的內涵;登山過程中,片面強調登頂,而忽略了中間的「人」,更沒有人知道原來的「地」。

因此,必須從泰山旅遊的定義上,改變登泰山到山頂的理念,換之為登泰山,體會天地人三界。也就是,「登泰山,體會三界,步入勝跡」、「三光日月星、三才天地人」。

泰山登山的經典路線,現在是從岱宗坊出發,具體為「岱宗坊-紅門-一天門-中天門-南天門-天街」;應當變更為「蒿里山-奈河橋-岱廟-通天街-岱宗坊-紅門-一天門-中天門-南天門-天街」豐富登山的內涵。鑒於東西走向的東嶽大街、岱宗大街人流車流較大,切斷了上述經典路線;建議把以上兩街在穿越經典路線時,改為下沉式。

其二、挖掘封地歷史傳統,複名「蒿里山」,適當恢復歷史景觀

蒿里山,又名高里山、英雄山,位於泰山火車站南,漢以前稱作「高里山」。為古代帝王的禪地之所,《漢書》中多處記載了漢武帝「親禪高里」。約到魏晉時期,出現「蒿里」之稱。

筆者所讀的中學,名為「泰安英雄山中學」,就因為在蒿里山山腳。如今的蒿里山,官方定名為「英雄山」,是為紀念解放泰安而更名。建國後,很多城市都出現了英雄山之名,反而割斷了歷史,也喪失了個性。建議恢復原名蒿里山。1931年蒿里山曾出土唐玄宗、宋真宗禪地玉冊,今藏台灣故宮博物院,「前者15枚(分為三版),每簡長29.2-29.8、寬3、厚1厘米,刻字填金一行書,為白色大理石(漢白玉)。後者16枚,每簡長29.5-29.8、寬2、厚0.7-0.75厘米,刻字填金一行書,為白色閃玉。兩者都是唐宋時期的一尺簡。

這充分說明,蒿里山即是當年封建帝王「禪地」之處;如今的封禪之說,世人多記得封天,卻不知禪地。如果適當回復當年禪地的遺迹與過程,可以擴大泰山文化的內涵,也豐富了旅遊經濟的內容。

其三、研究並探索蒿里山地獄文化

史載,蒿里山,又名高里山、英雄山,海拔198米。位於泰山火車站南,漢以前稱作「高里山」。蒿里山曾建有規模宏大的蒿里山神祠,又名森羅殿。蒿里山左,有河名奈河,恰巧印證地獄傳說中的奈何橋。

世人皆知重慶豐都為鬼城,殊不知,在佛教傳入中國前,蒿里山已然是典型的鬼城代表。在佛教未傳入前的傳統信仰認為,普通人死後亡魂會歸於泰山之下,泰山神東嶽大帝為冥界主宰。後來認為豐都為冥界入口之一。

據顧炎武《考古錄》雲,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傳說。東漢時,由於道教的產生,社會上隨之出現了「泰山治鬼說」,泰山神便掌管了天下生殺大權,古帝王降禪之壇,一變而為閻王殿。唐代學者顏師古注《漢書》中「上親禪高里」之句說:「此』高』字應為高下之高,二死人之里;高里山在泰山前麓,是鬼魄之地。」晉代干寶《搜神記》、張華《博物志》均言泰山掌管生死,書中還有不少託夢做陰間泰山官職而應驗的故事。晉陸機的《泰山吟》頌道:「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以遠,層雲郁冥冥。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自元至清,蒿里山神祠的修建一直在繼續。元甲申,先是原東平行台嚴實委張志純重修毀於金時兵亂中的蒿里山神祠,未完而嚴實去世;玄門掌教祁志誠又助志純繼續葺修,建成祠宇百二十楹,並募資塑七十五司神像。至是翰林集賢學士徐世隆為撰《蒿里山神祠記》中,敘述了蒿里山陰曹地府的歷史。明成化,鄉眾重修蒿里山神祠;光緒十九年,泰安知縣毛澂重修岱麓蒿里山神祠。

近代以來,軍閥混戰和歷次戰爭徹底毀掉了蒿里山。查典籍可知:1928年奉系張宗昌據蒿里山挖戰壕、設炮兵陣地,毀山林並文峰塔;1931年,十五路軍馬鴻逵部在蒿里山頂修「烈士祠」和「紀念碑」,擬建「泰安公園」(未成),山林部分損壞;1938年,日軍侵佔泰安,於蒿里山設瞭望所、碉堡群,山林盡毀;解放戰爭中,國共兩軍圍繞泰城,共進行四次爭奪。蒿里山成為主戰場,山林全毀於戰火。

筆者在蒿里山下腳的中學讀書三年,卻不知此山之歷史煌煌。無論是官方銘記的禪地傳統,還是民間信仰的鬼怪神祠,都已經湮滅在歷史的光陰里。而它曾經是泰山歷史一個不可或缺的註腳。

四、宗教信仰:泰山聖母

泰山地區的民間宗教信仰,始於母系社會的女神崇拜。泰山女神後來在民間被稱為泰山老母、泰山娘娘等。這位泰山老奶奶,更貼近老百姓的實際生活。她能扶弱懲惡,有求必應,保護百姓風調雨順、祛病消災,還能為人送子、給盲人帶來光明。於是,四方百姓紛紛到泰山上進行朝山進香。

宋真宗趙恆封禪時,疏浚山頂泉池,挖出一尊石雕女像,詔令更為玉石像,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岱頂建昭真祠(今碧霞祠址)祀之。從此,南有媽祖,北有泰山老母;一個是大海的女神,一個是大山的女神。明初,對碧霞元君又加封為「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普濟護國庇民碧霞元君」,並詔天下郡、邑、村閭之間建行宮奉祀。一般名為碧霞元君祠、泰山行宮、奶奶廟等。

百度搜索「泰山奶奶廟」,可見芒碭山奶奶廟、德州奶奶廟、泰州泰山行宮奶奶廟、淶源泰山宮、淄博原山泰山行宮、滄州泰山行宮、東光泰山行宮、天津泰山行宮。查看可知,今日現存的泰山奶奶廟主要在華北一帶,也是地理上的泰山周邊。歷史上的奶奶廟分布較廣,但是大多在民國和文革期間毀棄,近年有些復建之風。

筆者家住泰山腳下,鄉親們最信奉的自是這位泰山女神,俗稱泰山老奶奶。逢年過節,祭祀各路神仙,一定要說到泰山聖母。2000年,我考大學,我奶奶已經七十高齡,仍然堅持徒步登上泰山頂,不看風光,只為拜泰山聖母。

泰山聖母作為道教諸神之一,然道教本身的神仙體系些許繁複。與宋元明清幾朝相比,泰山聖母的影響力已經小了很多;而媽祖藉由華人下南洋、闖歐美,獲得了世界影響力。泰山老奶奶的影響力或者說信仰品牌仍在,登泰山保平安的宗教內涵值得更加凸顯。

五、靈石崇拜與平安追求:泰山石敢當

讀書的時候,每次來回廣州,都要到泰山火車站。車站廣場上樹立一座碩大的雷鋒像,算是一大特色景點。我對此一直頗有微詞。倒不是反對雷鋒精神,而是感覺這裡立雷鋒像有點不倫不類。因為泰安不是遼寧撫順,也不是湖南望城,全城最大的塑像選擇雷鋒像,竊以為不妥,如下手機所拍圖。

雷鋒像,泰安市火車站廣場,2008年春,海若海手機拍攝

常有人問我,那你覺得應該立誰的像?我答:泰山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是用於辟邪的石碑,往往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沖處被稱為凶位的牆上。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在碑額上還有獅首、虎首等淺浮雕。

石敢當的功效從最初的壓不祥,辟邪發展到驅風、防水,辟邪,止煞、消災等多種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曆五年(770年)的石敢當上刻有「石敢當,鎮百鬼,厭百殃,官吏福, 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可以看出當時石敢當的作用。

北京四合院或大的宅第四角處多有高三四尺的青石而立,上書「泰山石敢當」五字。因此種青石多置於要道,故以鎮邪伏煞而被北京住宅主人常設。

泰山石敢當是遠古人們對靈石崇拜的遺俗。以有形的器物表達無形的觀念,幫助人們承受各種實際的災禍危險以及虛妄的神怪鬼崇帶來的心理壓力,克服各種莫名的困惑與恐懼。鎮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氣息和濃厚的迷信色彩。

2007年,筆者在澳門旅遊,從大三巴牌坊下來,走在大三巴路上,偶然發現一個丁字路口,有燒香的牌位,上書:泰山石敢當。於是拍照記錄之,如下圖,可見泰山石敢當文化早已遠播港澳。

石敢當,澳門大三巴街,2007年9月,海若海拍攝

建議找當代雕塑名家,按照全國普遍的擬人化傳說,塑造勇敢、擔當、降妖除魔的石敢當形象,立大雕像於泰安火車站廣場,從而出入火車站之遊客與市民可親近之,也可體味石敢當的平安文化。

今後,更應弘揚泰山石敢當的平安作用。如果說,「登泰山保平安」是一個登山主題的話,將由泰山聖母的保佑和石敢當的護衛共同實現。


推薦閱讀:

如何跟女生有「進一步」的發展?
童裝發展四大趨勢
問吧精選︱恐襲製造者ISIS是如何發展壯大的
傳統孝德的當代境遇及其未來發展趨向
中華詩詞的傳承與發展

TAG:發展 | 怎麼 | 泰山 | 泰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