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魅力:掃帚簸箕的由來~
洒掃庭除,是古代家訓中必要的內容,一個人沒有勞動的習慣,基本上很難形成優秀的品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打掃衛生,古人用什麼?
今天分享的是器物類兩個和打掃衛生相關的象形字:【帚】和【其】。
這個掃帚的「帚」字我們看甲骨文,就是長長的一棵掃帚苗的樣子,中間的一個符號表示把它捆起來,捆起來壓扁就是掃帚。
甲骨文、金文基本上是相似的,上為掃帚頭,下為捆紮的根桿。
小篆有不同點,一方面是把上面掃帚的頭拉長了,表示有像手一樣的功能,人們經常用手撥去、除去灰塵,另一個方面是把下面的符號也拉長,變成了像個「巾」字,像巾能擦拭、抹乾凈一樣,因為掃帚也是為了能打掃乾淨。它既沒有失去它原來的意義,又含有更加明確的意義聯想。
隸書根據小篆來的,其後草書、行書都是根據隸書書寫,楷書根據隸書進一步楷化,這就是「帚」字。
「帚」字現在的正音念「zhǒu」,但實際的古音念「chu」,大掃除的「除」音,就是用笤帚掃地時,一掃一掃發出的「chu……」聲,模仿它掃地的聲音而來。
用它再造字的時候,加上提手(扌)就是「掃(掃)」,加上女字是婦女的「婦(婦)」,婦女和掃帚有什麼關係嗎?
婦女收拾家務,男子田中幹活。可見漢字的造字,也是分工明確的。
其他的「其」,關於這個字實際上還有一個不帶下面兩點的寫法,光上面部分,因為不常用已然從漢字中消失,我們現在一直用「其」。
「其」在甲骨文中是一個簸箕的樣子,簸糠用的工具。當然不用來簸糠,撮土也行,就是個簸箕形象,上面不堵住,表示一邊開口,其他三面都擋著。
從開口的一邊進來,進來以後了再簸,就把米的糠皮簸出去了,它是一個簸箕的完整形象。到了金文,加了個讀音符號,下面是幾座的「幾」,上面還是簸箕的樣子,此時它除了簸箕以外,已經有了「地基」的意思了,打的地基。
那麼地基跟簸箕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很多人沒有想過這個聯繫,其實「其」最早也是地基的「基」。古人蓋房子多蓋北屋,有東牆、西牆、北牆,而南牆則是門窗,它的承重小故南牆多不挖地基。
所以古人蓋房子,正屋要蓋的時候是三面打下地基,北邊、東邊和西邊都要挖下去並且要夯實,夯實以後築牆架檁和粱,才蓋起房子。所以挖的地基就像簸箕的樣子,做基礎用的就是地基,後來怕使用的混亂才又在底部加個「土」字,造了地基、基礎的「基」。
金文是下面加了表示讀音「丌」,表示放在一個小几上,小篆顯然是由金文而來,基本上沒有多大變化。
隸書又根據金文和小篆一直沿用,草書、行書,一直到楷書,這個「其」字就一直如此,也用作地基的「基」。後又被借為其他,就指「這個地方」,因為地基不能來回移動的,就指這個地方。
把這個實的現象作為一個虛詞來用,代詞來用,表示這裡或者這個地方。
如此一來原本的簸箕就給丟了,那簸箕怎麼辦呢?
簸箕多用竹子、草條所編,於是給它上面再加個竹字頭,用竹子編的那就成了簸箕的「箕」。
總之,漢字的造字很有意思,找到開始的「文」根以後,它不斷在上頭描龍綉鳳,不斷給增加文化內涵,造的「字」就越來越多,越來越細緻,所以叫文字。「文」是最早的畫的花紋,「字」就像生孩子,一輩一輩不斷地繁衍,後頭越來越多,為文之子,所以叫文字。
⊙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女人的智慧與魅力
※你見過最有魅力的人是誰?
※正允骨子裡的傲氣,不像珠珠那麼平易近人,但是這正是她魅力所在
※再來給力了,要成為要魅力的男人需要的必須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