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未成年犯罪要採取「多元化」措施
作者:悅心
昨日有網友爆料,浙江省慶元初中幾名學生將一名小學一年級學生關在黑屋子裡暴力毆打,並用香煙頭燙傷小孩。今日凌晨當地公安局回應稱,已介入該案調查,受害人小學生已經找到,毆打小學生時在場的四人也已經到案,均為未成年人,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6月22日《法制晚報》)
來自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一組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總體數量呈下降趨勢,但從個案分析上來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趨於低齡化。據統計,進入檢察環節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雖仍以16至18周歲為主,但14至16周歲的呈逐年上升趨勢。另外,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呈成人化、暴力化傾向。罪名最多的分別是盜竊罪、搶劫罪、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聚眾鬥毆罪,這五種犯罪佔全部受理案件人數的81%。此外,手段殘忍、犯罪後果嚴重的惡性極端案件時有發生。
很顯然,這已經不是校園暴力事件第一次走進公共視野。「安徽小學生被副班長逼吃屎喝尿,事後威脅『弄死你』」、「 南京一初一男生被該校初三男生堵住索要錢物,拒絕後遭到毆打,被逼自扇耳光,還強迫吃大便」、「 廣東海豐女中學生遭脫衣毆打拍攝」……不久前的這些新聞,都曾引起公眾關注。
近年來,發生在校園內以及周邊區域的犯罪案件屢屢成為社會熱點話題,本應該是孩子們快樂港灣的校園也屢被暴力陰雲所侵擾。暴力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犯罪不僅對正常校園秩序以及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而且也成為影響社會治安的突出問題。
未成年犯罪,不如成年人偷搶、賭博、吸毒等那般對社會危害要大,而多表現為為男女爭風吃醋,或者出於衝動虐待同伴等,但手段卻極其狠毒、殘忍。處於未成年成長階段的他們,這種校園暴力欺凌事件很容易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仇視、不信任心理,會給周圍的孩子帶來恐懼,形成心理傷害。且不說這種暴力犯罪之於受害對象傷害極大,之於實施犯罪的未成年本人,一旦形成暴力傾向,對他們今後的影響也難以估量。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問題的根源是相當複雜的。因此,只有採取「多元化」的防範措施,才能是一個比較奏效的對策。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降低校園犯罪率,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父母應當加強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學校應該健全風險排查制度,及時掌握學生的生活、學習、心理等情況。司法機關則應該通過分析類案,剖析犯罪原因,研究預防對策,幫助學校堵上校園安全的漏洞。同時嚴厲打擊成年人引誘、脅迫、欺騙、組織未成年人等侵犯學生利益、擾亂教學環境秩序的犯罪活動,為未成年人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悅心)
[責任編輯:袁晴]
推薦閱讀:
※盜竊罪的既未遂辨析(常見痛點)
※御殿場事件(2)
※現在吸毒的人跟以前相比,是多了還是少了?
※緝毒警察如果販毒是不是更難被抓到?
※淺談毒品犯罪中的誘惑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