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三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三集) 2012/10/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6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0八七頁倒數第七行,從當中看起:
「故知我法即真實之際。今所演說,即開示此真實之際,故云作如是說也」,這幾句話很重要。開經偈裡面所說的,「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是什麼?就是「我法如是,作如是說」,這就是如來真實義。故知我法就是真實之際,如來親證的境界。這個境界是一真法界,真正的一真法界。一,獨一無二,這就是自性,自性清凈心,這就是真如本性、這就是真實之際,是真正的我法。法是指一切,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是我自性所生所現。自性能生能現,一切法所生所現。這個時候佛把一切障礙都放下,所以他見到了,他知道了。
如來所證,就是我們一切眾生自己的自性,我們沒有辦法證得,是因為有障礙,有無明煩惱、有塵沙煩惱、有見思煩惱。這些煩惱每天還在累積,無量劫累積到今天,知道有多少!所以佛在經上說了一句話,如果煩惱要是有形相,像物質一樣它有個東西,他說盡虛空都容納不下。因為它沒有體、它沒有形相,所以再多你沒有感覺。這麼多的東西,要把它化解掉、要把它放下,真實之際就現前,你就看到了,這叫明心見性。你明心見性這個境界,跟諸佛如來所證的境界完全相同,所以《法華經》上所說的入佛知見,你契入了。佛幫助我們是開示,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佛只能做到這兩條。至於你自己覺悟了,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佛幫不上忙。佛只能講到開示,把這樁事情說清楚、告訴你,讓你知道有這麼一回事情。佛不說妄語,那就是真有這回事情。
我們的心開了,原來是閉塞的,完全不知道,迷在其中,現在有人告訴這回事情,我們曉得有這個事情了。知道有這個事情,還怕你信心不夠、願力不夠,對於世法還有留戀,所以佛必須示範,做出來給你看。示是指示,更進一步了,做出來、表演出來給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示轉,讓你真正了解真實之際它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快樂,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然後曉得這個東西真的,決定不是假的。
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的時候所見之性,所證之真。「今所演說」,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這個世間,從入胎,兜率天那一節我們不講,從入胎到七十九歲入滅,我們中國人講八十年,中國人講虛歲,釋迦牟尼佛八十歲圓寂。這八十年的示現就是演,表演給我們看。說,是示現開悟之後講經教學。菩提樹下,定中講《華嚴》,我們不說,小乘也不說。從鹿野苑開始教五比丘,釋迦牟尼佛教學開始,從這個地方算起,這是說。一直到七十九歲,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多會。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辦班教學,一共辦了三百多次。這個班有大有小,有長有短,長的有好幾年,講一個大單元、一個系列;短的有二、三天的,甚至於有一天的、幾個小時的,這是短的。世尊因人、因事、因時、因地,活活潑潑,沒有絲毫拘束,完全看實際狀況。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居無定所。大家想學什麼就教什麼,想聽什麼就講什麼,應機說法。只有這個法門,沒有人請佛也講,《彌陀經》就是例子。《彌陀經》沒人啟請,佛看大家的緣成熟了,可以說了。說,大家相信,不懷疑,能聽得懂,可以依教修行,這個緣成熟了,佛就說,沒人請也說。慈悲到極處,無問自說。這個經是阿難啟請,有人請的,《觀經》是韋提希夫人啟請的,《阿彌陀經》沒人啟請。
就是他表演的、他示現的、他所說的,全是講的真實之際、演的真實之際,他表演的也是這個,講的也是這個。「故云作如是說也」,這一句話真實話,不是佛的理想,不是佛的願望,不是佛對大家的希求,不是,什麼都不是,是眾生機感。這個感,有些我們自己知道,我們想求佛,佛應了;有些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譬如說,佛說《彌陀經》,沒人啟請,就是沒有人感。實際上?實際上有感,有感我們不知道。什麼感?我們過去生中曾經聽過這個經,曾經學過這個法門,只是貪戀紅塵,捨不得離開,而沒有往生。這個就是感,這個我們自己忘掉了,不知道了,多生多劫前的事情,佛知道。佛知道阿賴耶這個種子,金剛種子成熟了,再給你提起來你能接受,你歡喜接受,你能聽得懂,你會發願念佛求生凈土。這個佛知道,所以不問也說。不問也說是冥感顯應,問了他說這是顯感顯應,感應四種,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個老太婆,不認識字,什麼都不知道,我們一般人講其笨無比。她聽說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念到晚,見到任何人都笑咪咪的。你跟她講什麼話,她回答你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好像除阿彌陀佛之外她什麼都不知道。也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功德之所成就。我們不知道,她自己也不知道,佛知道。所以她這一生會成就,而且成就不可思議,不是我們一般人能想像的。三輩往生他們是上輩,上輩生實報莊嚴土,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說作如是說,這句話里,意思深、廣都沒有邊際。
「故知經中一一文字」,每一字每一句,「皆從如來性海」,性是自性、是法性、是真如、是本性。「性海大光明藏」,大光明藏是什麼?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般若智慧,這是大光明藏。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具足什麼?具足智慧,就是大光明藏;具備德,這個德就是真實之際;相是相好光明,我們今天所說的三種現象。佛法講的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今天科學所說的自然現象、心理現象、物質現象,這是相好。這些現象都是從自性生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沒有緣它不現。佛法裡頭講隱現,沒有緣它隱,隱藏了,你看不到;有緣它就現前,你六根能接觸得到。隱現無常,完全靠緣,緣生緣滅,有緣就現,緣沒有了又不見了,再有緣它又現了。無論是隱,無論是現,都沒有起心動念,這是真人。十法界里是假人,那不是真的。相是幻相,性是真性,真性裡頭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所以,那個什麼都沒有不能說無,不可以講空無,它能現,能生萬法。由此可知,萬法確實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不管什麼境界,我們今天遇到社會動亂,地球災變這麼多,全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自性要沒有,它怎麼會有這些事情出生?這不可能。點點滴滴都具足自性,真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就是自性。
大乘教佛常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千真萬確,你想什麼就現什麼,無量無邊,沒有邊際。就像萬花筒一樣,隨你怎麼轉,你只要轉它就現相,現的相真的沒有邊際,全是跟著你的念頭走。所以誰做主宰?你的念頭做主宰,不是別人,於別人不相干。別人會影響你,是你的念頭跟著他走,他就會影響你;你不跟他走,他就不能影響你。有定功的人不會給人影響的,跟著別的念頭走;沒有定功的人,人家念頭一起來,他馬上感應了,傳染傳到自己,自己就跟,不知不覺跟他走,麻煩在此地。所以佛一再提倡,大小乘經都說,「制心一處」。我們今天真的把這句話搞清楚,我們就制心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上,就在這裡,就定在這裡,不被一切境界動搖。我們一個很單純的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親近阿彌陀佛。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這個法子好。
如果你真正透徹明白了,到極樂世界以後,還是制心在這一處,永遠不變更。這一句阿彌陀佛決定會念到明心見性,而且很快,比禪快、比密快,比哪一個法門都快,真正不可思議。如果你不相信?不相信,你到極樂世界再換法門,再學《華嚴》、學《法華》,學一切經論,阿彌陀佛會教你。阿彌陀佛絕對不會勉強你,叫你學一個法門,不會的,好老師不會的。好老師把這些原理原則給你講通了,讓你自己去選擇。圓滿智慧開了,沒有不選擇阿彌陀佛。諸佛如來稱讚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不是白說的。確確實實是為那些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信心堅定的人,給他們說的,為他們做證明,鼓勵他們,讓他們信心永遠不動搖,這個意思。佛不要名聞利養,何必要讚歎?這讚歎不是對佛說的,鼓勵這些人,因為這些人剛剛覺悟、剛剛明白,怕的是信心不堅固,又會轉變。佛這麼一說,信心定下來了,不再改變。所以這聽話,會聽、善聽,如來善說,我們要善聽。
這經中字字句句都是如來性海大光明藏,這個地方講如來,是講自性、講本性。並不是指阿彌陀佛、釋迦牟尼,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漏掉的。「性海大光明藏當中自然流出」,這個自然就是感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現相是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相。現相,佛沒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就現不出了。為什麼?他已經有了,有了就不能現第二個。像我們現在執著身是我,就不能再變一個化身;如果身不是我,就能夠現身。誰做到了?小乘三果阿那含就做到了,他能分身。我們在《神僧傳》看到,人名字忘掉了,初學佛的時候喜歡看這些故事,《神僧傳》。有一位法師,印度人,在中國弘法很多年,二、三十年,回國去。實際上,這都是大人作略,表演給我們看的。在中國法緣殊勝,大家聽說他要回去,都邀請他,供齋,在家裡面供齋。他答應,什麼人請他都答應。
回國的前一天,接受大家供齋。到第二天,送他到十里長亭,這送行十里路,那時候走路,十里差不多現在五公里。十里長亭那邊送別,送別的人多,大家都歡喜,老和尚瞧得起我,昨天到我家應供。那個說不對,在我家,怎麼會在你家?這一串之後才曉得,他分五百身,到五百家去應供,知道這個和尚有分身術。能夠分身、能夠變化,這是三果神足通,六種神通的神足通。所以他旅行,他旅行能飛行,有這種能力。從印度到中國,一念之間就到達了,比飛機還快。他經過新疆、西域這一帶,在新疆那邊的中國商人在旅途當中遇到他,一個人要走路要走幾個月才能走到。他遇到的那個日期,就是他那天離開長安十里長亭的同一天,同一天在新疆看到,他在那個地方。回來一對照,他怎麼樣同一天離開此地,新疆那邊人看到他,這就是經上說的飛行,飛行沒有痕迹。所以他回到印度,我們相信也是同一天,在那個地方看到。
經怎麼說出來的?我們要知道。所以今天人學經教,非常不容易了解經裡面的真實義。為什麼?他不相信,他說這都是神話。現在研究佛學,把神話部分去掉,他不知道神話是真話,我們講是真話,原來是假話,這個觀念相當不容易轉過來。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方老師給我講佛教經典,他說這個裡頭,百分之八十神話,不要去理它,百分之二十是高等哲學,我們學這個,要把它分開。到晚年,方老師全部接受了,不再說那是神話。方老師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天天讀佛經,天天研究,終究開悟了、明白了。心愈來愈清凈,就愈來愈生智慧,那個真信就能真解,帶著懷疑,你裡面的情執就洗不幹凈。所以方老師剛剛契入境界他就走了,那年他七十九歲,他七十九歲走的,一九七七年。非常可惜,入境界就走了,這是眾生沒福報。
「一一字中實寓無邊妙理」,就是實實在在,寓,我們現在講含藏著,每個字裡頭都含藏著無量無邊的妙理。這個說法,現在知識分子很難接受,這不是他的境界,他也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境界,也沒有聽說過這個境界。你給他說,很陌生,他說這是宗教、這是迷信。這種情形我們知道得很多,因為自己在年輕的時候也是這個境界,也是這個看法。最明顯的,我早年學佛,我學它的哲學、學它的智慧,戒律,不但我不學,我對它有很深的成見,我認為沒有必要。戒律是什麼?是生活規範。佛經上這些戒律,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規範。時間相差三千年,地方,東西不一,不是一個文化,我們為什麼要學它的?你看我很有理由,理由十足,老師聽到也無可奈何。所以章嘉大師很厲害,他不跟我辯論。辯論,我這些歪理,我堅持我的看法是正確的。每次跟他老人家見面,離開的時候,他送我到門口,輕輕告訴我一句,「戒律很重要」。就一句話,我聽了就有幾十遍。
所以他老人家走,我在他火化爐搭了個帳篷,住了三天三夜。認真反省,我跟他三年,他教了我什麼?這一反省,印象最深的,戒律很重要。我就認真想這句話,以前這句話沒在意、沒重視,現在認真來研究這個東西。為什麼他這句話說了幾十遍?一定有道理。這個老人非常慈悲,對我們年輕人真愛護,我對他真的感恩。每個星期見一次面,如果這一天有事情我沒去,沒有預先告訴他,他就讓他的副官打電話給我,問我是不是生病了,為什麼沒有來?這種親情,讓你想偷懶都不敢,他關懷你。所以每個星期一定要去。真有不得已的事情,跟他副官聯繫,請副官轉告大師,我今天有重要事情不能來,免得他挂念。關懷跟父母一樣,超過老師。
為什麼老說這句話?讓我認真想了兩個多星期,我想通了。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佛法是出世間法,出世間法,這個戒律是幫助你出世間法,不是用在世間法。所以世間法的戒律,在中國講禮,三代不一樣,有興有革。世間的法律用上幾年不適用了,要修訂、修改;佛法不能修改,佛法是出世的,超越六道輪迴。那就是這個路,你一改,你就出不去了。往生極樂世界就這個條件,你跟這個條件不合,你去不了。這是我自己思惟,兩個星期揣摩得到的結論,我就很認真去看戒律。我知道這是凡聖的標準,不是世間標準,你要超凡入聖,那你必須遵守,你不遵守,你就沒辦法達到你的目標。這樣才幫助我,不但相信了,深深相信。所以我感謝老人,我認為老人往生、走了,我說他為我,他要不這樣表演,我對於戒律不重視,沒有辦法回頭。他這一走,我就沒有依靠了。過了一年,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認識李老師。
所以,這個一一字中實寓無邊妙理,這真的。這個話對初學的人說,這一句是神話,他不能理解。「一一皆是彌陀性修二德所共莊嚴」,性是性德,自性里本有的。修是修德,自性本有,我們現在迷失了,修德是什麼?把這個迷惑消除掉,這就叫修德。所以修,不是修性,性是圓滿的,性是永遠不變的,你不能修。修什麼?修,除它的障礙。這個障礙,大小乘經裡頭都講得很清楚,無明煩惱。自性本來是光明的,光明就是智慧,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德能,是你本有的。不但智慧德能充滿,還有圓滿的相好,真正是經上所說的,「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是你本有的。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就是這三種煩惱把你的自性障礙了,自性里所有的完全透不出來。
修什麼?就把這個障礙除掉,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放下。放下見思煩惱,你就是阿羅漢,阿羅漢的智慧德相就現前;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放下妄想,你就成佛了。《觀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佛的身相,佛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都有諸佛如來在那裡度化眾生,就在這個身相上,現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完全是華嚴境界。華嚴境界是釋迦牟尼佛明心見性所看到的、所知道的,全部說出來,跟大家分享。這部經在定中講的,定中沒有時間。這部經多大的分量?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頭見到了,他說,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地球裝不下,地球太小了,太陽系也裝不下。是佛在定中,二七日所說的。這不可思議,這又變成神話了,連小乘人都不相信。小乘人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是龍樹菩薩造的,不是佛說的,他不承認。
我這兩天抽了一點時間,在看小乘的《法句經》,《法句經》裡頭人天佛法。裡面講的確實倫理、道德、因果,這是現在一般人都能接受的。真正把它講清楚,讓人們能相信,遵守倫理道德,會得到幸福美滿的一生,人生高等的享受。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自私自利、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它統統講到。我們儒釋道這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法句經》裡頭統統具足。問題是要肯學,肯學不是講、不是念,是要能落實,要把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才管用。人像個人樣子,家像個家的樣子,國像個國的樣子,國運昌隆、世界和諧能做得到。性修二德,性德落實在修德上,修德不離性德,這是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示現在世間所做的最好的榜樣。
「一一皆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是《法華經》上所說的,也說明了《華嚴經》上所講的「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法,確實沒有藏通別圓,沒有小始終頓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因為人的根性不齊,藏通別圓是從人這邊說的,不是法,法沒有。人是藏教的人,就是小學程度,他看什麼就是他的程度。人是圓教的人,看藏教的也圓,樣樣都圓。所以才說,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甚至於《般若經》上所說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統統放下了,自性圓滿現前,不要被法障礙了法性,那就錯了。所以世尊給我們的示現,十九歲離開家庭,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棄參學,是放下所知障,也就是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他捨得乾乾淨淨,自性圓滿現前,也就是性德、智慧、相好統統現前。所現的是要大家能接受的,超過大家能接受的,大家就認為你是天神來的,你不是人,我不敢跟你學,對你敬而遠之。所以,要示現眾生能接受的。能接受,眾生認為,人的相好達到究竟圓滿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佛就示現這個;不能給你示現八萬四千相好,那你受不了。只能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世間人看到非常歡喜,這真正圓滿了。
所以,性修二德所共莊嚴,一一皆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此常念不絕,則得道捷之慈示」,慈悲的開示,「正是如來稱性之流露,世尊心印所印記」。這兩句話要常常記住,常念不絕就是凈念相繼,不能中斷,得道就非常快速,這個快速完全在自己的願跟決心。我願意早一天往生,行!你真能去得了。下定決心我就要去,真能去得了。這個我們要知道,自古至今例子很多。《彌陀經》上的話講的是真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從一到六是數字,七不是數目字,七是圓滿,也就是你往生那天叫七,它不是數字。你哪一天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就能往生,那就叫七。一天功夫成片,這一天就是七,就是圓滿;一年功夫圓滿,這一年叫七。總而言之,你一定可以達到圓滿。
一心不亂凡夫做不到,功夫成片,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凈宗的殊勝,就在只要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凈念相繼,就是我們此地所說的常念不絕,就這麼一句話。你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休息之外,心裡頭都有佛號,口裡頭佛號可以中斷,心裡佛號不中斷,這就是功夫成片。成片了,真想走,發願求佛來接引,佛真來。只要一成片,這個信息障礙沒有了,就通了,我們想佛,佛真來。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著重在現前。我現在想佛,佛就來了;我想去,不想在這個世界再住,佛就帶你走了。你對眾生最大的恩惠,就是最後表演,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沒有生病,瑞相稀有,讓別人看了生起信心,這就是化他、利他。自己往生是自利,這個形象叫人家看到,給人家做證明,這個法門是真的,這個法門不難,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我是個普通人,煩惱習氣很重,我能往生,你也能往生。所以這兩句話,「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正是如來稱性之流露,真話,一點都不假。世尊心印之所印記,這個世尊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印證。
念佛快速成佛,是佛說的。「皆是大悲慈父如理之說」,大悲慈父是對世尊尊稱。在這個世間,特別是在現前社會,信心失掉了,誰真心的對我?誰能真心照顧我?我們對哪個人能信得過?只有阿彌陀佛、只有釋迦如來,絕對可靠,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我們的依靠。他在哪裡?他在我們身邊,從來沒有離開我們。為什麼?他的身、心是寂光,常寂光,我們在他身心之中,沒離開他。我們的心行、願望跟他相同,跟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志同道合,焉能不照顧嗎?這是真正可靠,靠得住的,真正可以相信的,絕對不是迷信。我們得靠定了,不再有絲毫懷疑、不再有絲毫動搖。無論我們在什麼地方,什麼都可以不帶,這部《無量壽經》,這一句阿彌陀佛,常常出去旅行的人要帶一尊佛像,帶這麼一本經書,夠了!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你都能夠應付。為什麼?阿彌陀佛加持你。
「故應至誠信受」,誠心,真誠到極處,沒有猶豫、沒有懷疑。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念阿彌陀佛,這真正是彌陀弟子。「本品首明如來無上之法,非易可遇」。這個法門,凈宗信願持名的法門,是如來無上之法。如來只有一個心愿,度眾生成佛道。度眾生成佛道的方法很多,叫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在所有法門當中,最簡單的、最直捷的、最穩當的、最快速的,而且成就最高的,就是這個法門。這個法門不是容易遇到的,學佛的人多,幾個人遇到?信凈土的人多,幾個人遇到《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版本很多,幾個人遇到這個善本?幾個人遇到這部註解?這個註解是集注,註解的集大成。就知道真是不容易。
接著又說明,「凈宗乃難信之法。雖有能說法者,能說余法」,能說法的人,其他的經典他能說,「但於此超情離見之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妙法,亦難開演,令眾生信」,這法難。凈土教,這是我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不是親身經歷,這些話還未必能相信,真正是親身經歷。我學佛、學教,前面三、四十年學了很多的經論。雖然老師教給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是等於說在學校期間。可是離開老師之後,看到這麼多的經論,愈看愈歡喜。自己沒有紮根,所以隨著習氣,還有外面同修請我講這個經、講那個經。一直到現在還有人要求我把《楞嚴經》再講一遍,把《法華經》再講一遍,好不好?都是好事。但是那些經跟這個六字洪名、念佛往生意思不一樣。那些經很好聽,境界很高,不容易契入,聽了得不到受用;這個經聽了他得受用。所以我統統拒絕了。我有時間就講這部經,為什麼?這部經幫助我往生極樂世界。我就這麼一個目標,就這麼一個方向,不再改變、不再動搖。我要是講其他的經,人家對這個經就產生動搖,會影響別人。我不講,什麼經都不講了,就這一部,大家覺得我們心定了,決定一門深入,就這一部經。
「故《阿彌陀經》中,十方如來稱讚釋尊於此娑婆五濁惡世,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佛說這部經,十方如來讚歎,用意在哪裡?幫助聽眾對世尊生起信心,就這個意思。我們今天發願專弘、專修這部經典,諸佛如來讚歎,我們在經上看到。這世間人沒有人讚歎,還有扯後腿的、還有批判的,這人很多。我們的信心堅定,沒有動搖,我們也不回駁,老老實實修自己的,往生凈土比什麼都重要。如其要跟別人去辯論,不如老實念阿彌陀佛,辯論不能往生凈土,念阿彌陀佛能往生,不說那些廢話。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我們走的路子,釋迦牟尼佛的道路。
「十方如來皆謂難說,正顯此法亦難開示」。我們一生所經歷的許許多多大經大論,最後統統放棄,皈依凈土,統統放棄,歸《無量壽經》這個會集本。我說過了,全世界人都不相信,我相信。我為什麼相信?我相信老師不騙我,我相信老師有真實智慧。老師一生的修行我看到了,他是真干,他是我們的榜樣。我相信他,他也相信我,我不騙他,他也不騙我。他把這個法門傳授給我,我接受了,我一定把這個法門發揚光大,報老師之恩。「若此難遇難示之法,雖已遇已聞,但若不能深信,雖聞何益,終成辜負」。怎樣才能深信?不信、有疑,是我們信得不深,了解得不夠透徹。過去所學的那麼多大經大論不是沒有用,起了作用,今天對這部經深信不疑,就是過去這些大經大論支持的。這個根扎得很厚,從這個基礎上,我對這部經的認識、認知,對這部經的信心才生得起來。
你們所說的大經大論我都經歷過,這個經你們還沒念過,你們念了也沒用處。為什麼?帶著疑惑、帶著批判這種念頭來讀這個經,你不解如來真實義。因為你不願解如來真實義,人家願解,你不願。所以實在講,你對這個經不明了。對這部經不明了,就是對五種原譯本不明了;對五種原譯本不明了,就是對凈宗完全不明了。這是不難懂的道理,平常人都能想得到的。大經大論我是下了功夫,所以我才認識這部經。大經大論的道理、方法融歸到《無量壽經》信願持名,決定提高品位,決定得生,決定提高品位。這是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沒有白來,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對得起佛菩薩慈悲照顧。
「幸能深信」,這句話說得好,這四個字,多麼幸運你能深信。為什麼?能深信你就會真發願。真信真願就是無上菩提心,你對於凈土往生,最重要的條件你拿到了。你若肯念佛,念念相繼,不再打妄想,世間什麼事丟得乾乾淨淨,品位不斷增高,我干這個,不幹別的。這實在是「萬劫千生希有難逢之一時」,像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遇到了,「故應勤修堅持」。這個法門、這部經典,懷疑的人多,批評的人多,史無前例。在歷史上對佛經有懷疑的、有批評的,沒有像這次這麼樣的盛,這麼多的人,時間這麼長。為什麼?這就是佛講的難信之法,這就是經上所講的亦難開示。我們提倡這個法門、介紹這個法門、宣傳這個法門,難!不是容易事情,遇到這麼多障礙。佛都說了,如果沒有,那佛講的不靈,佛講的不兌現。現在遇到這麼多障難,還正是佛所說的,一點沒說錯,佛在三千年前就知道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們要實實在在知道這是稀有難逢,我們遇到了,要自己感到慶幸。故應勤修,要堅持,堅持決定不動搖。我就一部經修到底,這部經通了,一切經全通了。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無量壽經》通了,《華嚴》就通了;《華嚴》通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全通了。這個經是修學大乘的捷徑,這個經是修學一切如來所說的一切經的無比方便法門,這一通,一切通。所以一定要知道堅持,誰說都不能改變。堅持的程度要像《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裡頭所說的,《觀無量壽經》講過,好像「上品上生章」我單獨也講過。那是釋迦牟尼佛舉比喻告訴我們,你遇到阿羅漢,阿羅漢是聖人,他說他有個法門超過這個方法,你相不相信?阿羅漢不得了,一定是真的。真正有堅定心求生極樂世界的,不為所動。再一個菩薩來給你講,比阿羅漢又高了,還是如如不動;遇到佛來給你說,也不動搖;最後遇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告訴你,我還有個方法比這個還快、還好,你怎麼說?感謝阿彌陀佛,我就這個法門,行了,我已經修得很熟,不想再改變。真正堅持到底,阿彌陀佛來了我也如如不動,我也就相信信願持名,決定不動搖,這叫堅持。
「常念不絕。但能信願持名,莫不疾捷得道」,疾捷是非常快速,得道是成佛。你看,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阿惟越致菩薩就是中國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這個境界。他超越十法界,他往生在實報莊嚴土,法身大士,我們一生到極樂世界就跟他平等。極樂世界永遠沒有退轉,天天不離開阿彌陀佛,又不礙你辦事,這才妙!你到十方世界去幫助一切眾生,化身去了、分身去了,他有這個本事。你能分無量無邊身,你能化各種不同的身相,應以什麼身得度就化什麼身。有這個本事,所以無事不辦。供養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每一尊佛面前都有自己,在那邊修供養,修福;聽經聞法,修慧,福慧雙修。到極樂世界幹什麼?福慧迅速的大圓滿。這個本事,六種神通達到法身菩薩的境界,叫三明六通,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到極樂世界才真正知道彌陀恩德不可思議,不是彌陀恩德,我們哪有這麼快速的成就?全靠阿彌陀佛加持,這不能不知道。
下面的經文,『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凈剎』,這四句「表正助二行。普賢十大願王之八為常隨佛學」,常隨佛學是列在第八。八、九、十這三願都是屬於迴向,實際上,普賢菩薩的願只有七個,前面七個是願,後面三個是迴向。「常隨佛學」,這是迴向菩提,「恆順眾生」是迴向眾生,最後「普皆迴向」是迴向實際。菩薩生生世世,一切處、一切時所修的無量功德,自己不要,都歸這三方,這叫大圓滿。佛度眾生,不休息、不懈怠,永遠精進不止。我們迴向給諸佛,向佛學習。佛沒有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利益眾生,終極的目標是回歸實際,就是圓滿的見性,回歸常寂光,這是真正究竟圓滿。「是故菩薩應隨如來之所行而行也」。我們今天完全隨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所行,我們就跟著行。阿彌陀佛的心、願、行就在四十八願之中,說得那麼詳細、說得那麼清楚。我們把四十八願定作我們朝暮課誦必讀的經文,早課,我們念四十八願;晚課,我們念《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持戒念佛。這一大篇經文裡頭,主要的是講五戒十善,說得很詳細、很清楚,善惡果報全都說了。
「夫極樂導師彌陀之所行: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極樂世界怎麼來的?是阿彌陀佛一心選擇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真善美慧,總結成四十八願,極樂世界就是四十八願流現出來的。所以阿彌陀佛就是集諸佛的大成,不是自己想像的,也不是老師教給他的。老師教他到處參學,取人之長,舍人之短。他依教奉行,用了五劫的時間考察、參觀,取長舍短,做了個總結,這個總結就是四十八願。所以這個世界成就了,依正莊嚴超過一切諸佛剎土,一切諸佛剎土都比不上它。這個理很簡單,我們很容易懂,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美好的它統統具足,諸佛剎土裡有欠缺的它沒有。像我們這個世界,三惡道、修羅、羅剎這都不好的,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沒有,只有人天兩道。人天兩道好,可以取;修羅、羅剎、餓鬼、地獄、畜生,這不要。取長舍短,所以極樂世界是美好的世界。
「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為什麼?不是為自己享受,是為給修行人有個最好的學習環境而做的。就是他在那裡建了一個道場,這個道場是無比的功德莊嚴。彌陀在因地,生生世世久遠劫來累積的功德,加上他的五劫考察,參學、考察,取長舍短,這麼成就的。全為眾生,沒有一樁為自己。成就之後,在極樂世界教學沒有中斷。極樂世界住眾有來有去,我們有理由相信,來的人多,去的人少。為什麼他不去?像我,我到極樂世界我不會離開。為什麼?感彌陀的恩德,感恩戴德,我們不能離開。那在極樂世界,就是在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實際上,他方世界分身去了,本身留在極樂世界幫助教化,感阿彌陀佛的恩德。我相信有我這個想法的人很多,不是我一個。離開的必定有特殊的因緣,沒有特殊因緣不會離開。初學的太多太多,一切諸佛如來每天介紹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是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是沒有邊際的。所以,那個世界多大?沒有邊際,決定容納得下。不會像我們這個世界,人多了有擁擠的感覺。極樂世界沒有,再多也沒有擁擠,居住的環境平正、廣大,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在現在,就要學阿彌陀佛,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用什麼方法?信願持名,就做到了。
「夫釋尊之所行」,這是釋迦牟尼佛,前面講的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之所行,「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拯是拯救、是拯濟。群萌是一切六道眾生,萌是迷惑、愚痴,煩惱習氣很重。惠是給予,給他們真實的利益。他們真正能接受、真正能理解,能夠做得到的,真正得到的,只有這個法門。因為信、願、持名這三個條件,愚痴的人也行,他也能做到。大家都曉得,諦閑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就是愚痴的人,從小沒有念過書,農村長大,靠苦力生活,所以就非常辛苦。干鍋漏匠這個行業,跟討飯的乞丐差不多,比乞丐稍微好一點,什麼都不懂。跟諦閑法師有緣,他們是同一個村莊長大的,小時候在一起玩伴,這個關係跟兄弟關係一樣。諦閑法師讀過書,認識字,以後出家學經教,能講經,所以受到人尊重供養。他這個苦生活苦了很多年,太苦了受不了,找到諦老。看出家不錯,有飯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不像他到處流浪,想出家,心非常堅決。諦老說你怎麼能出家?那個時候四十多歲了。你出家,五堂功課學不會,你在寺廟裡沒人瞧得起你;講經,你不認識字,現在學來不及了。這怎麼辦?反正他那個心是決心下定了,決定不改,非出家不可。
這個難題,老和尚也想了很久,沒法子,最後告訴他,你出家,我得有個條件給你。他說,無論什麼條件我都接受。他說好吧,你一定聽話。沒問題,你說什麼,我都聽你什麼。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就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告訴他,你一心念下去,將來准有好處。他老實,也不問什麼好處不好處,反正你叫我念我就老實念。你看,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下愚之人都能成就,如來都能把真實的利益給他。釋尊之所行,真的這個方法度盡一切眾生,問題就是你相信。我們知道鍋漏匠的信心堅定,沒有第二個妄念,師父叫他幹什麼,那是聖旨,不折不扣他一定做到,成就了。這是我們要記住的,我們應該學習。
我們無論哪一方面條件都比他優越太多,但是他那個老實、聽話、真干我們不如他。他具足這三個條件,所以他成就了,成就是無比殊勝。我們今天缺少他的那種優越條件,我們搞了多少年不如他,往生沒把握。所以我們要回頭,我們要學老實、要學聽話,聽世尊的話、聽阿彌陀佛的話,這本經本、科注裡頭所說的,我們都要聽,都要接受,依教奉行,希望我們自己成就不在鍋漏匠之下。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0七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0五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四七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五二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十二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