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殖民:工業革命給奴隸貿易致命一擊
然而在 1833年,大英帝國廢除了奴隸制,美國在 1865年也廢除奴隸制,其他各國在19世紀也紛紛跟進,在不同時期廢除了奴隸制,奴隸貿易也逐漸銷聲匿跡。這就讓我們不禁迷惑了,既然奴隸貿易如此賺錢,白人大老爺們為何放棄了這麼賺錢的買賣呢?
19世紀,黑人根本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政治實力與白人對抗,在經濟實力上更是孱弱不堪。難道是白人良心發現,在宗教教義和社會道德的影響下,高尚地做出了解放黑奴的人性決定嗎?難道星期五的人品像雞湯一樣,感動了魯濱孫老爺的心靈,使魯濱孫幡然悔悟?
笑話!在暴利面前,上帝都得靠邊站。
1596年,130名黑人被販賣到荷蘭,準備銷售,信奉宗教的荷蘭居民高舉道德的大旗,反對奴役黑人的暴行,他們衝進市場,解救並釋放了這批黑人。人之初,性本善,白人朋友真不錯。
但此後黑人的命運卻急轉直下。作為以海外貿易立國的荷蘭,當時最大的敵人莫過於暴發戶西班牙及其跟班葡萄牙。荷蘭曾經是西班牙的領土,後來趕跑了西班牙獨立,兩國一直兵戎相見,在海外貿易上也是水火不容。荷蘭成立自己的西印度公司的時候,就明確了公司的任務,那就是搶奪西班牙人的海外貿易份額。
在西班牙忙於歐陸戰爭的時候,荷蘭開始抽冷子襲擊南美,荷蘭人把攻擊目標選定在了巴西——葡萄牙的殖民地,當時葡萄牙已經和西班牙合併,因此襲擊巴西就是打擊西班牙。荷蘭人的算盤打得很好,他們希望巴西那些被西班牙欺凌的印第安人和非洲黑奴會揭竿而起,配合自己一起攻擊西班牙,同時還能奪取巴西種植園,一舉兩得。
攻擊很成功,荷蘭人順利地奪取了一些巴西種植園。但是,西班牙種植園園主不是傻瓜,他們帶著奴隸和財寶逃跑了,只給荷蘭人留下空空的種植園。荷蘭人試圖把本國農民送到巴西開墾種植園,然而熱帶種植園的工作太辛苦了,荷蘭農民都不願意干!
「在巴西,沒有奴隸,什麼事都做不成。」荷蘭殖民者在一份報告中悲哀地寫道。在利益面前,宗教信仰都關進教堂別放出來吧!為了恢複種植園的生產,為了打敗宿敵西班牙人,荷蘭人把上帝拋到了腦後,他們也要毫無顧忌地使用黑奴了。
當時,作為與西班牙合併的條件,葡萄牙人取得了奴隸貿易的壟斷資格,荷蘭人既然鐵了心要做奴隸貿易,就必然要和葡萄牙人一決雌雄。對付氣勢洶洶的西班牙人,荷蘭人只能靠防守反擊;而對付葡萄牙人,荷蘭人就可以全攻全守了。荷蘭軍隊很快打敗葡萄牙人,佔據了幾個非洲沿海重要的奴隸貿易港,把奴隸裝上船後,運送到中美洲加勒比地區的法國和英國殖民地出售,總之是不能讓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得到奴隸。
看到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靠著奴隸貿易發家致富,在美洲有自己殖民地的英國和法國自然是不甘落後的,他們也紛紛加入到奴隸貿易的「事業」中。比如英國的港口城市利物浦,在 1709年,只有一艘販奴船駛向非洲; 20年後,販奴船的數量就增加到 15艘;到了 1770年左右,販奴船竟然已達 100多艘。在 18世紀,靠著奴隸貿易,利物浦每年有 30萬英鎊的純收入;從 1709年到1787年間,英國對外貿易的航行噸位增加了 14倍,大多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奴隸貿易有關。而且,英國和法國加入奴隸貿易中後,在歐洲、非洲和美洲之間,建立了一種三角貿易,即從歐洲裝上酒、軍火、棉織品、裝飾品等貨物,前往非洲與出售黑奴的部落交換奴隸;然後把黑奴運送到美洲各地,交換那裡的礦產和農產品,比如蔗糖、棉花等;最後帶著礦產和農產品回到歐洲,賣掉貨物。完成一次三角貿易,奴隸販子大概需要花費 6個月時間,而利潤可達 100%到 1000%。
像英國、法國這些在美洲殖民早期沒有找到黃金白銀的國家能夠實現經濟騰飛,工業革命當然是功不可沒的,但如果沒有奴隸貿易,美洲殖民地就沒有足夠的勞動力,歐洲的工廠也就缺少美洲出產的原材料,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必然大打折扣。
人們經常說市場經濟里有隻「看不見的手」,其實在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還有一隻「血腥的手」,靠著剝削無數黑人奴隸的血汗和生命,歐洲白人實現了野蠻的原始積累。
看不見的手扳倒血腥的手
我們前面的那個問題「為什麼白人作出了解放黑奴的決定」還沒有解答。別著急,答案馬上揭曉,不需要等到廣告之後。其實,真正讓奴隸貿易走向衰落的原因,正是我們剛剛談到的經濟上的「看不見的手」。早期的販奴貿易是暴利行業,但就像所有行業都會經歷從朝陽產業36到夕陽產業的規律一樣,奴隸貿易的利潤率也在逐漸走低。
首先是奴隸成本的增加。我們對清朝末年清軍被英國、法國等列強打得滿地找牙的屈辱史印象深刻,可能會以為歐洲人在對付非洲土著部落的時候會輕而易舉地拿下,其實不然。清朝與英國正規軍正式交手是在 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那時候英國已經船堅炮利,軍事技術遠勝清朝。可販奴貿易最猖獗的時期是在 18世紀,那時候歐洲各國的軍事技術還不像鴉片戰爭時那麼先進,對付冷兵器武裝的優勢是有的,但也很有限。
非洲土著部落當然實力不如清軍,但他們有自己的天然優勢,就是非洲的叢林環境。正如一位白人作家描述非洲時所說,「火炮只能打進內陸一丁點兒的距離」,當時歐洲人的軍事優勢只能在海岸線附近逞強,一進入叢林作戰,土著部落可以把白人侵略軍當猴耍。
另一個讓歐洲殖民者頭疼的麻煩是非洲的各種古怪疾病。世界上一些赫赫有名的疾病,追根溯源都是從非洲首先發現並傳播的。白人就算能夠佔據非洲的叢林地區,由於當時衛生水平落後,他們也會被叢林里的瘴氣、濕熱和各種疾病打敗。
所以,奴隸販子要得到黑人奴隸,最好的方式是與非洲一些部落合作,給這些部落提供軍火,讓他們幫助自己抓奴隸。奴隸貿易剛開始的時候,許多非洲黑人毫無戒備,因此很容易抓獲大量的黑人當奴隸,白人支付給每個奴隸的價格也很低。隨著非洲各個部落大打出手,相互抓捕對方,白人購買黑人運走做奴隸的消息也傳遍了非洲大陸,再想抓人就不那麼容易了,抓人部落的成本上升,他們向白人的要價也提高了。
那些幫白人抓奴隸的非洲部落,除了需要軍火和一些歐洲的工業產品外,還需要一種特殊的東西——貝殼。在當時非洲的一些地區,貝殼是作為貨幣使用的,甚至還可以兌換非洲出產的黃金!
通過貝殼與黑人奴隸的比價關係,我們可以一窺奴隸成本的上升。
歐洲人對奴隸的需求旺盛,但非洲沿海的貝殼量不足,於是曾一度控制印度洋的葡萄牙人就從印度洋找到貝殼產地,裝滿整船的貝殼,運送到非洲換奴隸。此後,擊敗葡萄牙的荷蘭人和再後來擊敗荷蘭的英國人也都加入到貝殼換奴隸的生意中。
剛開始的時候,大約 120英擔的貝殼就能買到一整船約五六百個黑人奴隸( 1英擔 =112磅,大約為 100斤)。但隨著抓捕難度的加大,以及黑人部落要價的提高,一整船奴隸的價格很快上升到了二三百英擔。 18世紀一個在西非的奴隸販子抱怨說,購買一個奴隸的價格從 100磅貝殼上漲到 136磅,從 12支槍上漲到 16支槍,從 5包巴西煙草上漲到 7包,從 25匹亞麻布上漲到 36匹,從一桶(約 40升)法國白蘭地上漲到一桶半,從 15磅火藥上漲到 150磅。這還僅僅是奴隸販子在不長的時間裡觀察到的成本上升。實際上,奴隸貿易中「採購」奴隸的成本是長期上揚的,吞噬了奴隸販子的一部分利潤。
奴隸販子的運輸成本也不容忽視。有人估算,平均每運送 1名黑人奴隸到美洲,途中病死的奴隸竟達 5名之多,即使那些抵達美洲種植園的奴隸,也有 2/3在不到 3年中死去。而且,不要以為死亡悲劇只降臨在黑人身上,販奴船上的水手死亡率也相當的高,一趟下來,死掉 1/5的水手,都算計劃內損耗。
成本越來越高,這販奴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最終給奴隸貿易致命一擊的,不是宗教人士的大聲呼籲,也不是紳士們的慈善之心,而是工業革命帶來的機器設備。
就拿棉花種植園來說吧。英國的起家行業是紡織業,前面章節我們已經談過了,而大西洋對岸的美國早年則是棉花生產大國,棉花專供英國和其他國家紡織業做原料。在沒有合適機器設備的時候,棉花從種植到收穫,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美國南方的棉花種植園對黑人奴隸的需求量一直很大。
1782年,美國耶魯大學的畢業生伊萊 ?惠特尼發明了軋棉機,一種使種子和棉花纖維脫離的機器。人們需要棉花纖維來製作衣服,但是裡面的種子粘在纖維上,如果不去掉,就會「污染」製成品。如果手工清理棉花, 1個勞動力一天只能清理 1磅的棉花;可是有了軋棉機之後, 1個勞動力一天可以把 50磅的棉花清理乾淨,勞動效率提高了 50倍!
奴隸貿易給工業革命提供了一隻血腥的助力之手,工業革命則伸出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最終要了奴隸貿易的狗命。 如果種植園棉花產量不變,那麼軋棉的環節會因為軋棉機的出現,減少 98%的勞動力。實際的情況當然沒這麼簡單,機器設備帶來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卻伴隨著種植園面積擴大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兩者抵消,美國對非洲黑人奴隸的需求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並沒有下降。美國出口英國的棉花在 1792年只有 15萬磅,8年後暴增了 10倍;到 1850年,總計已經有 7000萬磅棉花出口到了英國。顯然,隨著英國等歐洲國家對美國棉花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美國的棉花種植園主也在擴大生產,他們開闢出更多的土地,建造更多的種植園來生產棉花。但機器設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黑人奴隸的命運。當種植園需要使用機器設備時,種植園園主就得培訓黑人奴隸熟練地使用機器,讓這些過去認為只是「牲畜」的黑人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而不只是賣苦力。而且黑人的技術越熟練,種植園主就得對黑人越好一些,這樣才能從黑人身上榨取更大的利潤嘛!把黑人往死里整的粗暴管理方式,對種植園園主沒有什麼好處。當黑人熟練地操作各種機器設備,在各個行業各個環節高質量地完成工作時,關於黑人智力低下的社會謬論就不攻自破了。所以,機器設備不僅扭轉了種植園對黑人勞動力的需求趨勢,改善了黑人的工作待遇,而且還成功扭轉了白人社會對黑人的歧視性偏見。宗教界人士和道德家們開始呼籲解放黑人奴隸,他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廢奴運動,許多歐美國家相繼廢除了奴隸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奴隸貿易也衰落了下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