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張宏傑:從春秋到明清——國民性的「大退步「}

讀了張宏傑先生 的 文章,深為 作者 的拳拳之心 所感,針對該文,做些批評,以留自鑒及他人 審評。該文主題,從春秋到明清——國民性的「大退步」。文章用如此 震撼 的斷語,若出自 提高 國民素質 之心,可謂用心良苦。若 基於 嘩眾之心,結合 自己 的 人生感知,得出 特殊 結論,即有 偏狹 之嫌。從文章內容看,作者作為 文史學者,第一種可能 大些。學生才敢 批評,以利 共同進步。文章 從 春秋時代 國民素質 談到 明清(宋元)國民素質 之變,讀來 卻有 同感,不過 對於 國民素質 形成 的本質原因,卻不敢 苟同。春秋之際,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中國 少有的 思想紛呈 之際。此時,諸侯 眾多,各自為政。國與國間 良性競爭,各個 諸侯 封地完善自己的內政,目的 大都 民富 國強,吸引人才,意圖霸業。經濟的發展 才能促使 百姓 安居,才能 政通人和,才能 梧桐引鳳,從而創造 競爭優勢,取得 自身 生存 與發展。這是符合 辯證唯物 的觀點的。經濟基礎 才能 決定 上層建築,「倉廩實知禮節」 亦是 管子的 重要觀點,這也幫助 齊國 取得 當時的霸主 地位。可以說,當時的 齊魯大地 正是 由於經濟的 發展,政治的清明,人才的匯聚,才有 人傑地靈的結果。各個國家 的良性 競爭 與 彼此學習亦導致 當時的 中華大地 各民眾 重視 信念(俠義精神),一諾千金,民風淳樸,戶不拾遺。此中,亦有 歷史原因 形成的 民眾相對 模糊信仰 有關。隨著 秦國 封建統一,文化 的確 遭到 摧殘(焚書坑儒)。其時採用這樣的 鞏固 統治的 過激手段,亦可 看出 法家哲學 為 根本的 秦國 政治制度 的苛刻嚴厲,可以 預見 本應 休養生息,與民發展安居 的 正確 政策 沒有採用,結果 造成 秦朝政權 過早 夭折。與民結怨,反動 立場 之必然。但秦朝 統一必定 有功,統一文字,統一 度量衡等,「統一」本應 帶來 秩序,帶來紀律,帶來 效率,這也為後來 漢朝 帝國的 發展 打下 堅實的基礎。後期,封建 制度 一直 延續 至清。封建 制度 桎梏 人的是 思想的禁錮,升遷的單一化,立場的反動(為統治階級服務,而非為人民服務)。封建制度 帶來的迷信、愚昧(愚民)、教育的忽視、權力的病態 信仰等等 上層建築(意識形態)領域的 行為 無非 都是 為鞏固 統治階級 利益服務的,這是 最根本 的封建制度 的 惡果,亦是 要推翻 其制度,創造出 為民的制度的原因。同樣,資本主義如同馬克思 所說,不過是 資本 方取代 權力方 成為 新的統治階級,如果如同 封建皇權 一樣,為鞏固 其統治,採用 適合自己利益 的政治制度、教育政策、文化政策等等 統治工具,最終 亦 一定要 轉變 為 天下為公、天下為民的 正確 政治制度(《共產黨宣言》是可以 發展的)。即當時 時期 馬恩提出的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的偉大目標。(切勿 停留看問題,馬恩如能 成仙,亦可 發展自己的理論)直至清朝,各種朝代變換,不過是 姓氏 王朝的 變更也。制度還是 封建制度,世襲還是 世襲,同樣的 開創者 勵精圖治,後輩 驕奢淫逸,腐敗橫生,終了民不聊生,豪傑揭竿而起,權勢人物從中覓得良機,改朝換代。換作 我來 瀟洒。這其中,有一個 領袖(政治上的統治階級)關注 國民素質的提升嗎?有一個 關注 科學與 藝術的 發展嗎(西方的文藝復興)?有一個關注過 工業革命嗎(英國之崛起)?有一個 關注過 中華兒女的信仰 建設嗎?國民素質 從來 都是 知識分子(士大夫)關注的深刻 話題,但在封建時代,士人只有 為統治階級服務,才能 有些 丁點的 話語權。即使 取得仕途發展,亦要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否則,丟了烏紗事小,身家性命不保亦不少見。中國 傳統文化中,缺少 真正的 哲學家,缺少真正的 文化革命 巨匠 原因已在此。作為 國民素質 提高的 普遍 方案來講,現代 教育 是重要的手段。此方面,封建制度 帶來的 教育摧殘才是 國人素質 不見 提升的原因。教育政策附屬於 政治制度,封建制度下,能夠 寄希望 在中華大地上 推行 現代的 西方 教育嗎?直到 辛亥革命,孫先生 推翻了 幾千年的封建制度,這才從 根本上 將過去的 腐朽的、反動的、落後的、自私的 制度 徹底推翻。又經過 幾十年的軍閥混戰、民族自強、內戰頻仍,憑著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憑著領袖的卓越天才,憑著團隊的共同努力,最終取得了 人民民主專政的 新中國的政治制度。(姑且不論 現時的變化及制度 合理性問題,此為大問題,短文不可闡述清楚)該文章最後一段,怎樣改造國民性。此本應為 最重點的 段落,卻有 草草 收場 之感。前文 洋洋洒洒,分析原因,列舉 春秋、唐等中華民族「驕傲」 之時,對比」宋「」元、明、清「等 罪魁 之朝,得出 國人 素質 退步之論。問題 有,但 解決方案 才是 最重要的。或許,作者在 文章之末 暗示 一黨制 政治制度 是 促使國民 劣根性的 原因。但我想,這是 缺乏邏輯的、不合理的 暗示。中國有中國自己的特點,幾千年的歷史一再證明,中國走向分裂只能是歷史 的倒退,在中國經濟(生產力) 取得 巨大 發展之前,任何 衝動的、盲目的政治 意識領域的 "革命性」的 觀點 都要 慎之又慎,切勿 再使中華 民眾(非理性的、幼兒般心智的)投身 水深火熱之中,使中國又 走向四分五裂、政治動亂的年代。真正的民主、自由要 建立在 民眾的 理性、科學、高素質之基礎上。這樣,有民眾 自主決定的 自身 未來 才有 光明的前景。如何改造國民性?國民,素質的高低可由 每個人 自身的 成熟感悟 可窺一斑。人是 怎樣 成熟的呢?每個人 從 呱呱墜地 到 長大成人,從 自私自在 到 大公自為 有一個 必然的 發展過程。兒童時,學習 數學、語文、外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哲學等等學科,從懵懂無知 走向 了解自然,除了在 未來 謀得 經濟獨立之 必要知識之外,若能 了解 人生、關愛他人是為 培養 社會人 的 基本目的。以上 學科 與 過去 封建時代 相比,已經 可以看出,學習 現代 西方教育制度的 腳步。但 這並沒有 學到 西方的精髓。或者說,未來還有非常大的 改善空間。西方的教育,除了教會 學生 必要的 基礎知識之外,重點培養 學生的自學能力、科學精神——站在巨人的肩上,亦要質疑其正確性。質疑(批判——辯證唯物主義的「揚棄」)與好奇是人類在繼承前人心智基礎上,不斷發展的根本。知識成為體系,必然要經過系統化。要內化為每個人 心靈的、潛意識的行為。這亦是「道」的精神。只不過西方 在以 科學的、逐步的、漸進的、明晰的方式 探索者「 道」的認知——形而上學。思維 分為 記憶、想像、定義、分析(抽象)、綜合(概括)、推論、判斷、系統化。大概 自然的(客觀) 感官形成 知性的(主觀) 理性 亦要經過 如上的 思維過程。只有形成 形而上學(道)的 系統化的認知,才能 更好的 繼承前人心智,批判質疑,不斷創新,從而形成自己的(時代的)理論。從而成為 成熟的、理性的個體與群體。反思 中國的教育,對比西方 而言。不過 囫圇吞棗而已。西方重視 學生的 獨立思維 能力培養與打造,中國 只不過 像過去封建時代一樣,打造的是自己 走入社會,從而追求「名、權、里」的進階資本 而已。目的不同,自然手段各異。抑或說,中國的教育只學了 西方的 皮毛而已。西方 教育 應該 很重視 哲學學科,或說 重視 哲學的基礎——邏輯 學科。邏輯學 是 科學的基礎,哲學的 基礎。它講究的是 演繹法的 推論,歸納法的 科學證據。數學 作為 最好的 思維培養 工具,本應 是 最好的 理性、形而上學的鍛煉工具,可我們的 教育 卻沒有 觸及根本,這是 多大的 悲哀。理性的 學習 枯燥,才有了 藝術(可視化——書畫、可聽——音樂、可觸及——雕塑……)的調劑,最終,科學與藝術走向哲學的統一——即明白自己的人生目的——愛(信仰)這中間,我們到底錯過了多少……。還是讓我們從基礎開始吧,培養國人的理性精神。從教育入手,開設 邏輯、哲學 課程吧。讓我們的 兒童 儘早 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理性的思維 習慣吧,然後 再使我們 的民眾 普遍 通過 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 接受藝術化 的 熏陶 吧,最終,讓我們的民眾 都能 有著 正確、堅定的 信仰吧——為人民服務。「我們是 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頑強學習、堅持鬥爭,向著勝利……」多好的歌聲。這是「真」」美「」善「的歌聲,這是」真「」美「」善「的統一。
推薦閱讀:

得到|《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2》| 少文解讀
世界視野中的中國國民性·南方報網·南方日報數字報版
一場關於國民性改造的在線討論
只有從制度入手才能改變中國人的國民性

TAG:批評 | 國民 | 國民性 | 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