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鵝掌風、灰指甲的外塗驗方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
關注中醫最多的微信平台
作者/曲雲飛 ⊙ 編輯/王超 ⊙ 校對/勝、黨衛閣
導讀:百度百科上,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的醫生說「甲癬(灰指甲)是皮膚癬菌病中最頑固難治的一種」,我在知網裡找到的這篇文章,覺得方法很好,所以分享給大家。原文很短,文後附有鵝掌風、灰指甲的介紹資料,各位可以參照使用。
特別提醒的是:鴉膽子、生百部兩葯都有毒,鴉膽子外敷治療贅疣雞眼,所以料想腐蝕性還很強,所以提醒各位非專業人士,如果沒有皮膚角化增厚則不適用,使用時注意保護好正常皮膚。
治鵝掌風、灰指甲驗方
我市(安徽淮南)名老中醫倪平佛老師治療手癬有一個驗方,現介紹如下:
處方:鴉膽子20克(打碎),生百部30克,白 酒、醋各半斤。此為治療一隻患手的用量,如患兩手,藥量加倍。
製法:將葯及酒、醋共放入大口瓶內,密閉,浸泡10天後備用。
用法:將患手插入瓶中浸泡(浸泡過程中要注意盡量減少藥液的揮發),每次浸泡30~60分鐘,每日浸泡2~3次,約11~12天藥液泡完即愈。泡至第6、 7天時患手皮膚將變得紅嫩而薄,此是將愈之兆,不須顧慮,當繼續浸泡至愈。
——————————————————————
鵝掌風
手癬(鵝掌風)主要由紅色毛癬菌(約佔55.6%)、須癬(石膏樣)、毛癬菌(約佔22.7%)等感染引起。本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手癬感染的重要誘因有雙手長期浸水、摩擦受傷、接觸洗滌劑和溶劑等,故手癬在某些行業中發病率可相當高。患者以青年和中年婦女為多,其中許多人有戴戒指史。
1.水皰鱗屑型
多為單側起病。先從手掌的某一部位開始,為針頭大小的水皰,壁厚且發亮,內含清澈的液體。水皰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覺瘙癢。水皰干後脫屑並逐漸向四周蔓延擴大,形成環形或多環形損害,邊緣較清楚。病程多慢性,可持續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並傳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對側手掌。有時水皰可繼發感染形成膿皰。與足癬相比,手癬較少繼發嚴重的細菌感染。
2.角化增厚型
多由水皰鱗屑型發展而成。患者常有多年病史,累及雙手,也可為單側。皮損一般無明顯的水皰或環形脫屑。掌面瀰漫性發紅增厚,皮紋加深,皮膚粗糙,干而有脫屑。冬季則常發生開裂,有時裂口很深伴出血,疼痛難忍,影響活動。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膚癬菌外,還與長期搔抓、洗燙,肥皂、洗滌劑、各種化學物品和溶劑刺激以及不當治療有關。
灰指甲
甲癬,俗稱「灰指甲」,是指皮癬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癬菌、酵母菌及非皮癬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常見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淺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此型病損局限於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菌病 又分遠端側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淺表白色型,此型病變從甲的兩側或遠端開始,繼而甲板下發生感染。
甲癬常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各種真菌引起。少數由其他絲狀真菌、酵母樣菌及酵母菌引起,偶爾也可由孢子菌、鐮刀菌及土色麴黴等引起,大多見於營養不良的甲。
1.甲下型甲癬
常從甲板兩側或末端開始,多先有輕度甲溝炎,後來逐漸變成慢性或漸趨消退。甲溝炎可引起甲面有凹點或溝紋,持續不變或漸累及甲根。一旦甲板被感染,即可形成裂紋、變脆或增厚,呈棕色或黑色。本型常見。因甲下角蛋白及碎屑沉積,致甲變松及甲渾濁肥厚。
2.真菌性白甲(淺表性白色甲癬)
為甲板表面一個或多個小的渾濁區,外形不規則,可逐漸波及全甲板,致甲面變軟、下陷。無任何癥狀,無甲溝炎,常於甲床皺襞皮膚處見有脫屑。
3.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甲癬
多見於家庭主婦、炊事員及經常接觸水的人。多合併甲溝炎,起於兩側甲皺襞,可有皮膚紅腫、積膿、壓痛。附近的甲變為暗色,高起,並與其下的甲床分離,其後整個甲板波及。
【本文摘自中醫雜誌1981年第12期,由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編校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中醫書友會 第455期
微信號zhongyishuyou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投稿郵箱:tg@linglanshuyuan.com
......................................................
點擊閱讀原文快速關注中醫書友會
推薦閱讀:
※美甲美出灰指甲
※【科普篇】手上寄居著真菌癬菌會...怎麼樣呢
※治療灰指甲的最佳方法,如何治療灰指甲?
※【逆襲篇】導致甲分離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它
※如何根治灰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