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誠法師佛七開示(第四天):凈土三資糧——信願行

幾天以來,早晨、白天來參加念佛的人數都沒有晚上來得多,我想大概有二個原因,第一,晚上是大眾最閑靜的時候,廚房、流通處、外寮等的各位師友都來參加念佛;第二,藉此佛七期間來聽一些佛法。諸位如果覺得這幾天來我所講的話是實在的,那麼,今晚所要講的內容諸位將會覺得更實在。

今晚,要講的題目是凈土三資糧——信願行。人活在世上,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及時作好準備,何況出世間了生死的大事,更應如此。諸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不早日準備資糧。

比如,想去外國旅遊,首先需要辦理護照、簽證、買飛機票,準備衣服、日常用品等。到國外的時候,還必須有人接待,安排吃住與活動等等,如果不懂外語,還要請人當翻譯。所有這些都是資糧。如果資糧短缺,就跨不出國門,或者雖然到了國外,也將會非常地乏味。

一、信

凈土宗所談的信,包括二方面的內容:一、總信;二、別信。

什麼是『總信』呢?即信實、信德、信能。

第一、信實:相信佛教經律論三藏所闡述的一切義理,如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等,這是佛陀為不同根器的眾生而施設的八萬四千法門。如果你一邊口念佛號,一邊反對人家看經學教,主張不要學習許多佛法,這是不正確的。

第二、信德:相信三寶清凈殊勝的功德。念佛有念佛的功德,持戒有持戒的功德,布施有布施的功德,供養佛法僧三寶可以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

第三、信能:相信用功修行,能夠斷煩惱證菩提。相信佛菩薩有力量幫助和指導眾生了脫生死。

無論是修學哪個宗派的佛教徒都必須遵從總信里的內容,也就是說,信仰三寶是一個學佛者最基本的信念。

『別信』,這是凈土宗尤其強調的信,分成二點說明:第一,相信極樂世界依正二報的莊嚴;第二,相信一心念佛可以往生。

《華嚴經》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一個學佛者若不具足信心,哪怕把三藏十二部研究透徹,也不能得到法益,猶如翻看地圖冊,去什麼地方,走什麼路線,你都了如指掌,可是你不相信地圖冊上所標明的各條線路是正確的,固步不前,豈能到達目的地呢?釋迦牟尼佛一生談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開設八萬四千法門,適應無量眾生的根機,凈土法門在無量無邊的法門中,是一種最難信和最易行的特別法門,是釋迦牟尼佛以佛眼觀照世間,無問自說,普應群機。

凈土法門既然這樣殊勝,我們如何才能真正起信呢?凈土宗第十二祖徹悟禪師說:凈土法門的『信』,共有十個方面:

第一、相信『生必有死』。古往今來,每一個人都免不了死亡之日。

第二、相信『人命無常』。在座的諸位同道,哪位先往生,哪位後舍報,都很難肯定。佛陀說:『人命在呼吸間』。的確生命的無常,誰能預料得到呢?

第三、相信『輪迴路險』。今世雖然生在善道,假如你不珍惜人生,不廣修諸善,那麼,要想後世再出生在人道,就很難說了。在無始無終的生死輪迴路上,確實是極其險要的。

第四、相信『苦趣時長』。佛經中說:墮到三惡道里,無論是哪一惡道,至少要受五千劫的大苦,然後方能脫離。

第五、相信『佛語不虛』。相信佛陀所說的教法,沒有絲毫虛妄。『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陀所說的教法,絕對真實不虛。佛陀親口所說的凈土法門也是如此,因為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

第六、相信『實有凈土』。猶如相信有娑婆世界的存在一樣,相信極樂世界真實存在。

第七、相信『願生即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的修行人,三資糧具足後,決定可以到達。

第八、相信『生即不退』。一經往生,必獲不退轉位,永遠不會再來娑婆世界受苦,除非你乘願再來度化眾生。

第九、相信『一生成佛』。娑婆世界的眾生壽命極其短暫,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聖眾,壽命無量,必定當生成佛。

第十、相信『法本唯心』。佛陀說:『心雜染則有情雜染,心清凈則有情清凈。心雜染則國土雜染,心清凈則國土清凈。』一切染凈諸法無不是唯心所造、唯識所變。

徹悟禪師所說的十信,其中後四種:『願生即生』、『生即不退』、『一生成佛』、『法本唯心』,屬於殊勝的果報。前四種:『生必有死』、『人命無常』、『輪迴路險』、『苦趣時長』,如果眾生不信佛法,不依佛法實行,便有這四種的過患。但無論相信或不相信,輪迴現象依然存在。

前四種與後四種,即善與惡的八種果報,勤修凈土法門的人,如果能夠產生真實的信仰,那麼對前四種惡果理應徹底斷除。這樣,就是第五種『佛語不虛』的信仰。

二、願

願也分成二部分說明:一厭離娑婆,二欣取極樂。對娑婆世界一定要有極大的厭離心,對極樂世界一定要有無限的欣取心。

梵語娑婆,漢譯堪忍。娑婆世界的眾生安於十惡,承受種種煩惱與痛苦的折磨而不肯出離。《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中把娑婆世界眾生的痛苦現象,用四個五來說明。

《無量壽經》中說:娑婆世界眾生有『五惡』、『五痛』、『五燒』。五惡,指造作殺、盜、淫、妄、酒;由五惡而召感現世種種痛苦的果報名為五痛;召感後世與後後世種種的苦報名為五燒。在《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把娑婆世界形容成五濁惡世,簡稱五濁。

一劫濁:劫濁中的眾生,業障深重,不修福德,壽命逐漸縮減,當縮減到三十歲的時候,饑饉災起,生活條件極端困迫,導致死亡的眾生遍處皆是,觸目驚心。當人壽減到二十歲時,各種恐怖的疾疫災難廣泛流行,缺醫短葯,無量無邊的眾生因此而身亡。當人壽減至十歲時,刀兵災起,草木皆兵,娑婆世界的眾生無不互相殘殺,最終造成人類莫大的劫難。這是劫濁。

二見濁:處在像法與末法時代的眾生,惡見深重,不講因果,不信輪迴,偷機取巧,廣造諸惡,豈能安貧守道。

三煩惱濁:煩者煩躁,惱者惱亂。娑婆世界的眾生,終日無不被貪嗔痴等種種煩惱之所擾亂,爾虞我詐,虛誑諂曲,身心不寧,惶恐不安,沒有力量修習善法,名為煩惱濁。

四眾生濁:亦名有情濁。無始以來,六道眾生在生死苦海中頭出頭沒,不知脫離,因為多生多劫業力的推動,從而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聞佛法、不做功德,豈有解脫之日!

五命濁:亦名壽濁。劫初人壽八萬歲,以後眾生身口意三種惡業日漸增多,因而人壽漸漸縮減,名為命濁。

《阿彌陀經》中,將娑婆世界說為五濁惡世,其目的是讓眾生儘快生起厭離娑婆之心。那麼,如何方能發起厭離心呢?我認為四個五很重要,務必時時刻刻銘記於心。如果修持凈土法門的人,貪生怕死,眷戀塵世,阿彌陀佛垂手接引而不願跟隨往生,那麼,你的厭離心是否純正,就必須再次檢驗了。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活一天,甚至活一千年,一切都是隨順業力流轉,總免不了五惡、五痛、五燒諸般痛苦的日子。

怎樣才能往生極樂世界呢?《阿彌陀經》說:『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往生極樂世界與彼國中諸大聲聞、菩薩聚會一處,聞佛聞法聞僧,終日熏陶佛法的義味,道念增長,道果圓成。

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必須要有善根、福德因緣。善根指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即發菩提心,持名念佛。福德因緣是指往生極樂世界的助緣,即受持禁戒,廣作諸善,勤修三福。

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淺。』假如信願真切,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均可帶業往生,若信願不具,哪怕你將一句阿彌陀佛聖號持得綿綿密密,風吹不入,雨打不透,猶如銅牆鐵壁般的堅固,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信願十分重要!

在凡夫塵世,厭離與欣取有其區別,若達到終極目標,是二而不二的。智者大師在《妙中鈔》中說:『取捨若極,與不取不舍亦非異轍。』舍離娑婆與欣取凈土是從凡夫事相上分別的,假如行人一味執著不取不舍的凈土理體,從而便有廢事執理之過患,不能產生真實的效用,所以事與理相結合,方能相得益彰。

三、行

行,分正行與助行二種。正行是發菩提心,持名念佛;助行是勤修三福,力行眾善。

信願具足以後,應該老實持名念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意謂持名念佛的法門,是以眾生心為著眼點,以勇猛精進、一心念佛為因,往生極樂世界為果。

蕅益大師稱讚持名念佛法門說:『念佛法門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凈土宗第十三祖印光法師說:『九界眾生舍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渡群迷,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法無不還歸此法界。』

助行,指勤修三福,力行眾善。《觀無量壽經》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乃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一世福,又名世善,為世間本來存在之孝悌忠信等善法,如: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等。二戒福,又名戒善,為佛陀出世所制定的戒法,包括人天、聲聞、菩薩所受持的三皈、五戒、十戒乃至具足戒,以及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等,或具受或不具受,都要迴向往生。三、行福,又名行善,為凡夫起大乘心,自行化他所具之善根,即發大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勸導促進一切修行用功的人,發願往生西方。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南師談往生兜率凈土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八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二五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八一集)
凈土十要·第六——凈土或問 三

TAG:法師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