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徐帆:海派原創的活力與魅力
「腔調」,是上海灘的一個新流行語;有「腔調」,也就是強調做人、做事的品質、章法與個性——其實,這個詞本身就濃縮了海派文化的精髓,用它來形容新近改版的東方衛視,自然是一件貼切的事情。
的確,我們看到,在「風從東方來」使命句的召喚下,作為海派電視在滬上、全國乃至全球的代言人,東方衛視剛剛度過了它改版後的第一個月。雖然,一個月的時間,對於一家電視媒體的發展周期而言,是非常短暫的;雖然,一個月的時間,我們還很難看清發展趨勢,也很難做出經驗總結。但是,在這一個月的時間,我們看到了一個優質的起點,這就是承續海派積澱、因應世博契機的一種嶄新定位——做有「腔調」的海派電視。
其實,細心的電視觀眾、業者與學者早已發現,自上海衛視於2003年金秋時節更名以來,東方衛視——這一大氣而又精緻的新呼號,就是一個典型的有「腔調」的海派文化樣本:「東方」二字既是地理的概念,更是文化的、社會的、歷史的關鍵詞,體現了華人在世界的格局以及世界對華人的想像;而英文的DragonTV(龍衛視),力求以「龍」為象徵,在全球進行華語大傳播,更顯示出東方衛視卓越的胸懷、視野與格調。
時過境遷,在東方衛視建構影響、收穫美譽六年後的今天,海派電視的「腔調」就不僅僅是一句呼號了。這條傳媒世界中的「東方龍」通過又一輪的改版,在上海本土整合電視資源,在全國範圍擴展影響版圖,更在全球華語傳播中尋找自己的定位。於是,我們看到了「新聞立台、文藝興台、影視強台」的整合傳播策略,而在此傳播策略的影響下,新版東方衛視「大比重高格調的原創節目,形塑了電視傳播效果的復調」——此間的「格調」、「原創」與「復調」皆值得一書,它們建構起了海派電視獨特的「腔調」。
「風從東方來」的格調引領
「海派」,是海納百川的,是歷史,也是未來;「腔調」,是兼容並蓄的,是內容,也是形式。在此般的媒介文化理路中,我們可以說,新版的東方衛視是國際的,是前沿的,是時尚的——簡單說,東方衛視,是有格調。
格調,是一種內外兼修的氣質,絕非一蹴而就。東方衛視在當下的願景,既有上海,這一國際性大都市開埠近一百七十年來的文化傳承、金融血脈與全球想像為背景支撐;又恰逢2009,建國六十華誕;2010,上海世博會——國家、城市的盛舉成為衛視發展的優質氛圍。於是,「風從東方來」展示出的獨有傳媒格調,自然就應該引領中國電視文化向前邁進,引領一代電視觀眾走向世界,引領我們的媒體、社會與國家和諧共進——這就如同東方衛視新任總監田明所說的「我們要做的是綜合影響力的第一」,也印證了SMG總裁黎瑞剛當年在東方衛視剛開播時所說的,「選擇了我們民族打造屬於自己的傳媒品牌的光榮與夢想」。
當然,必須承認的是,「應該引領」並不等於「已經引領」。面對當前「激戰正酣」的電視競爭格局,面對其他新傳播形態的衝擊,「同志仍需努力」,但SMG並沒有僅僅以收視率,一種經濟市場運作的短期指標,來看待東方衛視的發展。在兼顧大眾收視的同時,SMG以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主流媒體進行自我要求,並倡導高端的影響力,傳播海派特色的傳媒格調及節目產品。
比如,東方衛視在「文藝興台」的改版戰略中,對大量新推出綜藝節目的格調與品質,就頗為強調。在整體節目的宗旨與方向上,上海的電視業者向全國觀眾承諾提供積極健康、趣味盎然而又沒有污染的「綠色綜藝」;而更吸引人的是,東方衛視的各檔綜藝節目,將在一個嶄新的概念——「真實綜藝」的引領下,借力兩岸三地的眾多明星、演藝資源來共同打造一個有格調的海派電視平台。而所謂「真實綜藝」,也就是要用綜藝節目真實反映、參與社會生活,承擔社會責任,它將呼應東方衛視在地方衛視中播出比重最大的新聞節目,一同用「真實的力量」,提升更廣大受眾的電視「收視質」。
海派原創的活力與魅力
如果縱觀當前的中國電視界,乃至整個傳媒界、文化界,原創的思想與表達,每每讓步於浮皮潦草的模仿與抄襲,導致的結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低水平,高競爭」;而某些「有識之士」,卻從另一個方向曲解了原創的本質,他們眼中只有新的事物,他們心中「新的」就等於「好的」,為此「走一路,丟一路」,最終往往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但是,東方衛視的此番改版,沒有「天下一大抄」,也不會「只有新人笑」,這顆受觀眾喜愛的「番茄」,變得更加新鮮誘人,而沒有變成「芒果」、「橙子」或其他:我們看到,《全家都來賽》秉承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前《卡西歐家庭演唱大獎賽》的家庭傳播觀,在衛視黃金時段大版塊播出,在全國取到了較好的收視反響;而《東方新聞》、《東方夜新聞》等老牌新聞檔的改版,對原有核心的節目「標籤」進行保留,並在細節上有針對性進行調整,前者為信息需求擴展時長,後者為高端受眾延後時段並增加評論。
此外,上海世博會將至的大大視野與大格局,東方衛視的原創之風,也不僅僅只在阿拉上海城裡廂吹拂。於是,在這一個月里收看東方衛視的您,可能會被特殊的「三屆大會」所吸引:《舞林大會》引兩岸三地知名華語主持人同台共舞。此外,節目還被引入到寶島,在台灣華視晚間黃金檔播出,並創造了高收視表現——這就是真正原創的節目內容,其跨區域競爭力的最佳印證;《笑林大會》借曲藝的形態讓南北文化、京派、海派同台共藝,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做出了電視媒體的表率;《民歌大會》,由百位音樂人聯名倡導,對百首民歌精心改編,並由百位明星傾情演唱。「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民歌,作為華人乃至華族的一種特殊的心靈吟唱,在東方衛視的廣域平台上,傳播出世界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的確,一個國家不能輸出價值觀,是難以在世界之林立足的;而一家媒體若不能打造原創的傳播產品與觀念,也將難以在中外傳媒領域立足。我們堅信:東方衛視的「番茄」活力與海派魅力,將會因原創之風而愈加彰顯。
節目、觀眾與世博的三重複調
復調,說的是若干獨立的音樂旋律,有機結合在一起。復調一定不單調,並且,復調也不僅僅是多樣而已。多樣,很可能僅僅是互相平行、自說自話而言——因此,只有復調,方能互動協調,形成交響。
而如果攤開新版東方衛視的節目單,我們很難用新聞、娛樂、影視或者時尚等單個字眼來總括它的風貌,在每日、每周的播出編排中,我們既能滿意於「天下大事看東方」,又能感受到「綜藝一條線,群星耀東方」的風采,還能在精妙編排的首播、獨播劇中找尋「生活中的故事和故事中的生活」——海派的電視大餐,或許沒有大排檔的生猛爆炒,但卻是有品質、有章法的,在確保傳播個性的同時,達致交映的效果,這就是海派的「腔調」。
與此同時,有「腔調」的海派電視,也是為了有「腔調」的觀眾群而打造的——他們追求個性的美好生活,致力於高端的精神享受,並將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與自我的完善捆綁在一塊兒;他們是高端的,是新銳的,他們書寫著改革的「進行時」,更代表著國家的將來語態。在這個意義上,又一種超越熒屏的復調形成了,那就是有「腔調」的東方衛視與其有「腔調」的觀眾之間,形成了一種大歷史—社會框架下的時代共鳴。
此外,新版東方衛視與上海世博會在精神氣場上也形成了一種內在的復調。世博會的口號「Bettercity,Betterlife」,告訴我們「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也讓我們理解什麼是「Wearetheworld」,四海如何一家。那麼,電視傳媒該怎樣行動,能夠成為「Bettermedia」?又該有怎麼的擔當,從而響亮地喊出「Wearethemedia」呢?我們只能審慎地說,在過去的一個月里,東方衛視找到了自己的新起點。但是,東方衛視能否走向完滿的終點?還是說,東方衛視的發展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
或許,這個問題不需要給出直接的答案——讓我們先回溯到一百年前,早在那時,《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鮑威爾在上海就發現,年輕一代、有知識的中國人對世界性事務已然具有濃厚的興趣——不過,他們主要還得通過在華的西文報刊來獲知;那麼,在一百年後的今天,以東方衛視為代表的上海媒體乃至全球華語媒體,在世博會的大背景下,是否有資格和能力來為現時年輕一代、有知識的中國人提供全球信息與觀念呢?或許,這個問題也不需要給出直接的答案——做有「腔調」的海派電視,我們會一直在路上!
作者: 徐帆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講師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
看明星八卦、查影訊電視節目,上手機新浪網娛樂頻道 ent.sina.cn
推薦閱讀:
※你認識男人的哪些細節會讓你著迷?
※如狼似虎才是女人真正的魅力
※紀錄片《武當太極拳》 帶你領略太極拳魅力
※好女魅力如花的12張亮牌【上】
※女人,只有魅力沒有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