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生其實「一無所有」

我愛人的部門今天招應屆大學生,我看了下要求,招「男性」網路管理人員,很顯然那些品學兼優的女大學生就被排除在門外了,這不光是「性別歧視」的概念,而是用人單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懷孕生產的這一年半時間,誰來頂替她的工作?一年多不需要人上崗就可以運作的單位顯然不是重要崗位,可有可無,可是等她生完了,孩子奶完了,那個頂替她工作的人又如何肯走?

另一個例子,常見專賣店招營業員,要18~22歲的女孩子,可為什麼到22歲以上就很少有人再要了呢?年老色衰?可更有經驗啊!很簡單的道理,女人要戀愛,懷孕,生孩子,隨時可能生孩子,就這麼簡單。事業不是女人的。男人們可以不停地向著事業和自己的目標前進,他們不需要受十月懷胎之苦,他們還可以得到愛人的全部支持,比愛人錢拿的多,脾氣大是正常的,反過來就不正常,女人生了孩子體型變差了,成了被拋棄的理由,男人中年發福,那才象老闆,這本身就是一場不公平的遊戲。最後,男人事業有成了,女人要多少有多少了,原配髮妻就自動淘汰了,有良心的還給一個正位,沒良心的就升級換代,向著更年輕、更漂亮、更文雅的女人展開追求或者被追求。孩子不是女人的。既然事業不是女人的,女人生了個孩子,孩子總是可以留下來的吧?可惜,孩子總是跟著父姓的,「寧要討飯的媽,不要當官的爹」已經成為過去,曾經當著親媽的面把離婚的親爹踢了一腳的表弟,後來考了親爹的研究生,再後來又踏上了加拿大的留學之旅,這些都是他媽媽給不了的;再則,媽媽無窮的嘮叨,爸爸引誘的零食、遊樂和奢侈用品,總是可以讓孩子們很容易忘記媽媽的辛苦。父母也不是女人的。當結婚成家以後,一般都是到男方家裡定居,尤其是那些住房不寬裕或者對方父母年邁者,不得不服侍著公婆,自己父母只有偶爾回去看望,對於70年代人,多數還有兄弟姐妹可以輪換著照顧自家父母,80年後的獨生子女,真的可以做到天天孝順父母嗎?即使女人有這個心,也難以做到;即使多給些錢供養父母的心,也難說有沒有人計較!錢也不是女人的。一般來說,孩子、麻煩事、家務是女人的,女人工資專門供女人自己花消,男人不討要就不錯了,可離婚的時候,往往女人都是寧願凈身出戶,只想要個清凈就成,一無所有,從頭來過;即使不離婚,倘若比丈夫掙的錢多,存摺也常常給婆婆攥在手掌心兒里,理由很簡單,連自身都是媳婦熬成的婆,眼裡都只有自己的兒子,和自己同為女人的媳婦兒,也必須和自己一樣熬成婆;兒子可以千般不是,好逸惡勞,媳婦兒絕不可有任何反抗,有自己的私房錢,這就是被改造後的婆婆,一代又一代地改造著年輕美麗能幹的女人,使她們成為和自己一樣的人……一代又一代。教育也不屬於女人。輟學到城市裡做按摩女的,99%家裡都還另有一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弟弟;大學裡,男生比女生多很多,甚至還見過一個班上只有一個女生的情況,並不是因為專業特徵,而是可以有餘錢供女孩子讀書的農村家庭太少,要罄盡全家所有財力為兒子上學、結婚做準備,能上到大學不借錢,家境一定是相當不錯了。房子和遺產也不屬於女人。沒見到很多老人再婚續弦遭到子女反對嗎?因為他們不希望即將死掉的父親將遺產給別人繼承一半去,即使那些聲稱不要遺產的女人進門,也難有笑臉相迎,正所謂,「幾度夕陽紅」……連姓名都不屬於女人,舊社會女人嫁了就改夫姓,名字往往都沒有了,叫劉王氏,張李氏,(注意,鳳凰台的閭丘露薇不在此列,她本來就姓這個);國外嫁人後就得跟著夫姓,比如居里夫人,史密斯夫婦等等,在中國族譜上女人都是不做計算的,很多地方的風俗女人是不能上正席吃飯的。墓碑上沒有女人的名字,宗譜族譜上沒有女人的名字,桌子上沒有女人位子。。。廚房裡有女人的身影,孩子身上有女人的心血和嘮叨,丈夫脖子上有女人的手藝,家裡潔凈有女人的汗水。。。男人婚前許諾給女人一切,婚後卻拿走一切,這就是一個女人的命運嗎?女人走完一生,其實什麼都沒能留下。女人也是人,不是附屬品和陪葬品!
推薦閱讀:

女人如玉 玉蘊品位
能夠給男人帶來成功的女人
香港女人·忙碌而時髦的香港女郎
男人不喜歡什麼樣的女人_笨人王老大

TAG:一無所有 | 一生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