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的中西醫外治療法

銀屑病的中西醫外治療法

白彥平、楊頂權等醫師(中日友好醫院)銀屑病的中西醫外治療法。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複發性炎症性疾病。美國每年新發銀屑病患者25萬例,全國有500萬例。我國目前已有數百萬例,因地域不同發病率也不同。治療銀屑病用內服和外用藥物治療法均很重要,但因許多內服治療銀屑病的藥物具有副作用,因此,加強銀屑病患者的外治是皮膚科關注的焦點。

在對銀屑病患者的治療中,內治固然重要,但外治不可忽視。特別是全身系統用藥給患者帶來許多毒副作用,為此,許多患者長期應用外用藥來維持治療。正確地使用外治,可促進銀屑病的治療,而應用不當則會延誤或加重病情,使尋常型銀屑病向紅皮病型、膿皰型等難治型銀屑病方向轉化。皮質類固醇激素固然有其主導治療作用,但伴隨新一代維生索環衍生物、外用維甲酸和蒽林新劑型的出現,銀屑病的局部治療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展。uvB和PuvA及其各種聯台療法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外治則因其療效較好、副作用小,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但製劑外觀感覺差、使用欠方便的缺點有待於進一步改進。

現代西醫外治療法治療銀屑病,主要是採用外用藥和紫外線療法。常用藥物有皮質類固醇激素、焦油類、維生素環衍生物、維甲酸,蒽林、甲氨蝶呤、三甲氧啉、環抱索A、辣椒辣素等。其中維生索環衍生物、維甲酸Tazarotene( -種新型的乙炔化維甲酸)、蒽林屬於局部治療藥物,類固醇激素和光化學療法均有局部和全身兩方面的治療作用。

局部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歷史超過40年,目前對於尋常型銀屑病一般不主張全身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而對局限性銀屑病可考慮短時局部外用。應用激素有單一療法和間歇衝擊療法。Zanolli等主張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選用超強族皮質類固醇激素,如丙酸氯倍他素、丙酸倍他米松、鹵美他松等。對小片較厚的皮損可選用單一療法,也可複合,皮損變薄後可選用中低強度的皮質類固醇激素。1980年Katz等提出為避免耐葯與反跳,採用間歇衝擊療法,即每日治療兩次,共2~3周,直至皮損消退>85%,然後每周末連續外塗3次,每次間歇12小時。1 993年Korting等介紹,莫米松糠酸脂的療效相當於中效和高教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甲渡尼龍醋丙酯為低致萎縮而抗炎效果強的無鹵族基團的超強皮質類固醇,其抗炎活性與艾洛松相等,兩者為治療效果較好的皮質類固醇製劑,值得推薦。此外,皮質類周醇製劑還可以和蒽林、水楊酸聯合應用以增加療效。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外用激素可以引起皮膚乾燥、萎縮、毛細血管擴張、毛囊炎、真菌感染等副作用。

目前維生素環衍生物主要有鈣泊三醇、骨化三醇和他骨化醇。Gunz,Wski等體外實驗證實,cPT濃度在102一106 moI/L時,與ccT一樣具有明顯抑制角朊細胞增殖,誘導角朊細胞向正常方向分化的作用;不同的是,對鈣代謝的影響比ccT<100~200倍,因此cPT能用於治療銀屑病1994年邵長庚提出,cPT軟膏是治療尋常型鋃屑病。一線外用藥,療效優於膚輕鬆等激素和蒽林軟膏,而且主要治療斑型鑷屑病,但停葯後仍可反跳。1993年Poyncn介紹,外用cPT的副作用主要是皮損周圍刺激癥狀,約佔5%—19 - 5%,表現為燒灼、癢、紅斑、脫屑、乾燥,頭面部發生率為0~10%,長期應用未發現皮膚萎縮,如有反跳現象,為非激素樣反跳。方栩等認為,外用cPT軟膏可以加強銀屑病的治療D鈣泊三醇溶液是一種脂溶性治療頭皮部位銀屑病的藥物,臨床使用已顯示一定效果,同時可以避免用皮質類同醇激素的局部和全身副作用。

TcT與維生素D受體的親和力及其體外效果與ccT強度相同,其誘發高血鈣比ccT略輕。在美國,應用TcT隨機治療560名輕度至中度銀屑病患者,以TcT一次單用或聯合中波紫外線( uvB)及其他療法,95%有良好效果,80%在8~12周有明顯效果。

uvB及光化學療法(PuvA)治療,是近期治療銀屑病治癒率較高的有效方法之一。uv}3有效波段在295~310 nm,其治療機制可能是用uvB干擾過度增殖的銀屑病表皮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抑製表皮的增生opuvA是使用波長為320~400 nm的紫外線照射與光敏物質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光敏物質包括8.甲氧補骨脂素、5.甲氧補骨脂素、三甲氧基補骨脂索。能誘發8.甲氧補骨脂素的紅斑和清除銀屑病皮損的有效波長是335 rmio有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兩種,分為消除皮損階段和維持治療階段,在皮損消退>90%時,可進入維持治療階段。由於單獨應用uvB或PuvA效果常不滿意,為了提高療效,常用聯合治療。但應注意的是PuvA治療也可引起白內障、免疫學改變、皮膚過早老化、癌變等副作用。

焦油類是由礦物或植物進行乾餾後所提取的,由煤取得的是煤焦油;由植物取得的是糠餾油、松餾油、黑豆餾油等D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DNA的合成發揮抗增生作用。焦油類藥物種類很多,由於粗製煤焦油異味重、、污穢、有顏色,因此限制了這類製劑的使用。目前國內最常用的是1%純焦油製劑澤它洗劑,可避免上述缺點。林麟等報告澤它洗劑對頭皮油膩、梳理不便的改善最為明顯,消退率>90%,對頭皮癢、頭髮無光澤的療效>80%,對頭屑多、毛髮於枯和紅斑的消退率>60%,單獨應用時對輕中度銀屑病有效,對其他藥物治療失敗或其他藥物有禁忌者可考慮使用,副作用比蒽林和激素少。

蒽林為強的還原劑,可引起局部炎症,它可奪取組織氧使表皮細胞不能利用,從而降低了增殖。 Van等認為蒽林可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其引起的炎症可能是其藥效作用。蒽林常用的濃度為0.1%~0.5%.用於頭皮的濃度為0.25%~0.5%,對皮膚有刺激,可染色,為避免這些缺點,在用蒽林做短期治療期間,於治療前後使用三乙醇胺塗於皮膚上可減少蒽林的刺激和染色。另外,1992年Volden提出用結晶狀單酸甘油脂將蒽林微囊化後給葯,克服了皮膚和衣物被染色的缺點。

維甲酸是目前治療銀屑病的常用藥物,多為局部應用治療銀屑病,但有刺激性。目前上市的一種新型的乙炔化維甲酸Tazarotene實驗巳表明有抗銀屑病作用,臨床上正在使用。維甲酸與超強皮質類固醇激素或紫外線療法聯合治療,可減少藥物用量並減輕其毒性。

此外,外用MTx及其衍生物均有一定的效果,困其滲透性、穿透角質層的能力太弱0 1989年Wein- stein使用了數種賦形劑來增加MTx的經皮滲透,結果認為,Dms、聚乙二醇和氮酮都對此有利,其中氮酮效果最好。發展環孢素A外用藥是減少其毒副作用的方向。環孢素A經皮注射,會引起注射部位的疼痛,不宜推行,改進劑型或加入滲透劑氮酮可能有利,尚需進一步研究。辣椒辣素通過減少P物質,起抗炎作用,將來有可能在銀屑病的外治方面起一定作用。雙酮素軟膏作為治療銀屑病的外用藥也具有開發前景。

雖然西醫外治療法對銀屑病有一定的效果,但常常由於其副作用大而限制了使用範圍。中醫在治療銀屑病方面也有一定方法和特點,已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針刺療法:是常用的配合治療方法,原則是根據臨床辨證分型0 1982年顧霞仙介紹了應用針刺治療25例患者,以清熱、解毒、活血、散風為原則,採用循經取穴、俞募配穴相結合進行治療選穴,常用的穴位是:四神聰、風池、大椎、肺俞、膈俞或腎俞、曲池、豐隆、足三里並配合耳針、拔火罐,治療總有效率84%0 1990年張連城等採用華佗穴點刺放血法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治癒率為94.7%。繆奇祥等用棉灸治療銀屑病32例,全部病例均有效,同時也用拔罐加電針法治療銀屑病。

穴位埋線法:採用穿刺針將羊腸線埋人特定的穴位中,以羊腸線異體蛋白產生刺激作用,起到疏通經絡、調節免疫、抵禦病邪入侵的作用,從而發揮治療效應。所取穴位有曲池、血海、足三里等,總有效率為100%。應用穴位埋線配合自血療法治療銀屑病500例,總有效率為100%。

目前採用穴位注射的藥物巾,中、西藥均有,如維生素l312和鹽酸異丙秦混合、應用654-2注射液、復方丹參注射液。取穴一般有辨證取穴和皮損近端取穴兩種。

敷臍療法:將製成的藥粉或藥丸填入神闕穴用膠布固定。1 989年張清華等用馬錢子35 g,硃砂6g,桃仁30 g,水銀30 g備丸填臍。1991年楊恆裕介紹所用的藥物有升麻9g,大楓子9g,丹參9g,水牛角粉9g,葛根12 g,生地12 g,赤芍12 g,冰片12 g。

中藥外塗治療有效性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又有許多新的外用藥出現,以軟膏為主,擦劑溶液次之。用藥頻率較高的為青黛、黃柏、蛇床子、石膏、麝香、黃連、生地等。仲奮志等用甘草流浸膏治療銀屑病,取得顯著療效,治癒率達68%,有效率為100%。楊利平等用化銀散熏吸治療銀屑病39例(主要成分黃芩、熟地、生地、當歸、大青葉、紅花等)總有效率為94- 9%0溫泉療法在銀屑病的治療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值得推薦。

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

劉傳益醫師(山東省平邑縣中醫醫院,郵編:273300)中西醫結合治療1 17例銀屑病患者,取得滿意療效。

銀屑病是一種原因不明而常見的無傳染性紅斑鱗屑性皮膚病。根據中醫理論,本病由風熱燥濕之邪,侵入肌膚,以致氣血運行不暢,瘀久化熱,熱人營血,久則血燥生風,肌膚失養,故臨床表現為紅斑屑性皮疹,紅斑是血中有熱之因,白屑是血燥生風,肌失濡養之故。因此分血熱和血燥兩型,採用清熱涼血,養血潤膚為主的治則。終使大部分患者獲得滿意的療效。

一、血熱型:相當於西醫的進行期

臨床表現:病情發展迅速,新皮疹不斷出現,舊皮疹不斷擴大,鱗屑較厚,炎症明顯,剝除鱗屑後有篩狀出血點,多伴咽干,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治則;清熱涼血活血。

方用涼血湯加減。

加減:如風盛者,加白鮮皮、刺蒺黎、防風;如濕盛者,加薏苡仁、茵陳、防風、澤瀉;如熱盛者,大便燥結加大黃、梔子。

二、血燥型:相當於西醫的慢性靜止期

臨床表現:病情保持靜止階段,無新疹出現,舊疹也不見消退,色澤較淺,出血點不明顯,舌質淡紅,脈沉無力。

治則:滋陰養血潤膚。

方用養血解毒湯。

加減:如脾虛者,加白朮、茯苓;如風盛瘙癢明顯者,加白鮮皮、刺蒺藜、苦參;如皮損肥厚,舌質暗或有瘀斑者,加三棱、莪術、桃仁、紅花、鬼箭羽。

西藥治療銀屑病,見效快,療程短,在用藥前查血常規、肝功正常方可用藥。

西藥治療:臨床常用有迪銀片,每次5片,每日2次;中強效的激素霜劑或水劑外用,每日2次。常用口服藥物有氨苯礬50 mg,每日2次;氨茶鹼100 mg,每日3次或加用免疫抑製劑,雷公藤2片或雷公藤多甙20 mg,每日3次;重症者可加用甲氨蝶呤15 mg人生理鹽水250 ml靜脈點滴,每周1次,4次為1個療程。口服自製的胎盤膠囊10粒,每日2次。

根據銀屑病有同形反應,和外用藥有此愈彼起的現象,因而提示銀屑病患者外觀正常的皮膚實際上是不正常的,所以僅局限於皮膚區的治療,外用藥是不夠的,必須重視機體內在因素的調整,利用中醫理論治療效果更佳。

本組1 1 7例患者中,其中男64例,女53例;年齡在10歲以下6例,11-20歲23例,21—40歲74例,41歲以上14例,以20~40歲年齡組發病最多r佔63 -2%。紅皮病型銀屑病3例,尋常型1 1 4例(其中進行期84例,有同形反應者39例,靜止期33例,病情嚴重泛發全身者10例,局限某一部位者1 7例),皮損成點滴型40例,錢幣型29例,地圖型9例,混合型40例。病程l~4年56例,1 1年以上21例,其巾最短7天,最長35年。重度瘙癢69例,中度瘙癢31例,輕度瘙癢16例,無癢者1例;春季發病或加重者19例,夏季發病或加重者16例,秋季發病或加重者17例,冬季發病或加重者32例,余為遷延型與季節無關。其誘困是受潮濕犯病1 8例,汗後受風起疹5例,因精神創傷起疹2例,外傷後起疹6例,扁桃體炎後起疹2例,酒後起疹4例,有家族史24例,余則無明顯誘因。

痊癒63例,皮損全部消退,自覺癥狀消失,僅殘留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斑;顯效37例,皮損絕大部分消退,自覺癥狀顯著消失,僅殘留點狀損害;好轉14例,皮損部分消退,自覺癥狀減輕,鱗屑減少;無效3例,堅持用藥15天以上癥狀及皮損仍無改善,皮損持續增多。總有效率為97.4%。

對60例有效病例遠期療效隨訪觀察,結果未見複發50例,複發10例,其中半年以內複發4例,1年以內複發3例,2年半複發3例,但複發的程度較輕,繼續治療仍然有效。

在有效病例中,皮損變化10天以內開始消退,皮損消退順序是自上而下,以雙肘部、雙脛前消退最慢。皮損消退的方式,多是先從中央開始消退或皮疹分化,少數是從邊緣開始消退。由此可見,銀屑病損皮膚生理功能,用西藥調節免疫功能,起到滿意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

包佐義、任天麗等醫師(鐵道部十五局中心醫院)中西藥物合用治療銀屑病,相得益彰,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銀屑病發病原因尚未明確,目前認為遺傳因素、感染、精神創傷以及代謝、循環、免疫功能障礙、血液流變學改變等為發病的主要因素,而角化不全、表皮細胞生長加速、使表皮細胞更換周期縮短是銀屑病之主要病理異常,尤以血液流變學改變、精神創傷為主要發病誘因者居多。

銀屑病一般分為血熱、血瘀、血燥三種類型。應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及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藥組成的消銀湯,臨床應用在此方的基礎上根據各期的不同臨床表現而隨症加入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養血潤燥類藥物,從而達到抑制細胞有絲分裂表皮細胞增殖之目的。

消銀湯處方:生地15 g,當歸10 g,川芎6g,白朮lo g,土茯苓15 g,蚤休10 g,露蜂房6g,白花蛇舌草10 g,半枝蓮10 g,白鮮皮10 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兒童中藥用量酌減。

如進行期者,加赤芍10 g,丹皮10 g,紫草10 g,生槐花10 g;如靜止期者,加天冬10 g,麥冬10 g,何首烏10 g.雞血藤10 go

西藥:普魯卡因300 - 400毫克,維生素C2克加於5%~lO%葡萄糖500毫升中靜滴,復方丹參注射液20毫升加於5%~10%葡萄糖500毫升靜滴,每日1次,15天為1個療程。兒童患者以抗感染為主,以青黴素400萬~640萬單位加於50%葡萄糖500毫升中靜滴,連用7~10天。

若皮損呈班狀、病程長者加用甲氨蝶呤lo毫克,加於50%葡萄糖500毫升中靜滴,每周1次,連用5次,同時服氨膚素0.2 g,每日3次。

分析:普魯卡因有阻斷神經傳導的惡性刺激,恢復機體的正常防禦和調節機能的作用。復方丹參注射液大劑量靜滴有活血化瘀、減少紅細胞聚集、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對於少數皮損呈斑塊狀增厚、病程長且頑固難以治癒者加用甲氨蝶呤,本葯為葉酸拮抗劑,有抑制上皮細胞和淋巴細胞增生的作用,採用1周1次靜滴給葯法和近年來根據細胞動力學提出的甲氨蝶呤每周36小時內服藥3次的方法有著同樣的效果,因本葯有引起骨髓抑制,特別是可導致肝纖維化等毒副作用,故以不超過5次為宜,不應長期應用。

選34例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齡自11—56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 5年。初發者7例,複發者27例。發病誘因,因扁桃體發炎誘發者2例(系11歲及12歲兒童患者),因感冒誘發者2例,因飲酒、進食海產類食品而誘發者10例,因精神因素誘發者8例,無明顯誘因者12例。其中作甲皺微循環檢查指示有紅細胞聚集現象,微循環障礙者18例。除初發的7例外,其餘27例均經過白血寧、乙雙嗎啉、乙亞胺,中藥及多種外用藥治療無效或愈後複發。34例均為異常型,進行期27例,靜止期5例,退行期2例,皮損呈點滴狀者23例,錢幣狀及斑塊狀者11例,因用熱水及中藥煎劑燙洗而誘發紅皮病者3例。

全部病例均採用上述治療方法。除部分病例外貼膚疾寧外未用任何其他外用藥。

療效標準:臨床治癒:皮損全部消退或僅殘留少量散在點滴狀損害;好轉:皮損大部分清退或基本消退,無新皮損出現;無效:皮損消退不足30%或無變化。

治療結果大多數病例於治療1個療程後顯效,臨床治癒28例,其中2個療程治癒7倒,3個療程治癒11例,4個療程治癒10例,好轉6例,全部病例均有效,未發現明顯毒副作用。臨床治癒病例中隨訪12例,3例於1年後複發,用上述方法治療仍有效。

銀屑病治驗

陳立富醫師(山東肥城礦務局中心醫院,郵編:271608)銀屑病治驗。

銀屑病,似屬中醫之白疕、步七風、乾癬、松皮癬等範疇。雖有濕熱、風熱、血瘀、血燥、毒熱蘊結等證型之分,然本病的病理基礎是血虛,血虛易生燥熱,熱易蘊毒,復感風邪而發病。法宜養血潤燥,祛風清熱解毒並施。

【病案舉例】

尹某,男,29歲。1 991年1月5日初診。患者全身起癬塊2年,曾於4個月前在省立醫院確診為銀屑病,給乙雙嗎啉等葯治療,病情無明顯好轉。

刻診:全身有大量癬塊,以雙下肢為著,新鮮癬塊色紅,局部癢甚、灼熱,屑片色白,搔破後出血,皮膚乾燥,小便黃,大便干。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

中醫辨證:屬血虛受風,燥熱蘊毒。

治則:以養血祛風,潤燥清熱解毒。

方葯:擬防風通聖散加減。

處方:防風15 g,荊芥15 g,當歸15 g.生地15 g,熟地15 g,制首烏15 g,白芍15 g,赤芍15 g,苦參15 g,蟬蛻15 g,白蒺藜15 g,麻黃15 g,土茯苓30 g,生石膏30 g.珍珠母30 g,生龍骨30 g,生牡蠣30 g,大黃(後下)12 g,神曲10 g,甘草6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l劑。

方解:方中當歸、白芍、熟地、首烏、生地養血潤燥;以防風、荊芥、白蒺藜、蟬蛻、麻黃祛風止癢;土茯苓、苦參、生石膏、大黃清熱瀉火而解毒;珍珠母、生龍骨、生牡蠣重鎮安神以助止癢;神曲、甘草調葯和胃。諸葯相合,使血旺而燥熱得解,風毒得散而癢止癬退。

二診:3劑後病情無明顯增減。上方加大黃至15 g,加麻黃至20 g。服1劑後全身得汗,二便正常。

三診:又2劑後皮膚瘙癢及灼熱感明顯減輕,癬塊大部分消退。

四診:續進上方9劑,癬塊全部消退,瘙癢等症消失。

隨訪2年來複發。

銀屑病驗案

徐太華醫師(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運用清熱、潤燥、祛風止癢法治療銀屑病,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銀屑病是一種難於治癒的慢性皮膚疾病。祖國醫學稱為「白疕」,認為銀屑病發病原因,內因為七情內傷、內有鬱熱,外受風邪,或挾雜燥熱之邪,客於肌表,內外台邪而發病。熱壅血絡則發紅斑,風熱燥盛肌膚失養則皮膚髮疹,搔之屑起,色白而癢。因此取清熱潤燥、祛風止癢為治療大法。

徐太華醫師常用以下藥物:天門冬、北沙參、當歸、生地,養血潤燥。防風、僵蠶、蟬衣、烏梢蛇、白鮮皮、地膚子、苦參、銀花、黃連、連翹,清熱、祛風止癢。

若癥狀較重加用外洗之方葯。治則合理,葯證相投,放療效滿意。

【病案舉例1】

男,35歲。 1988年5月1日初診。

主訴:4個月來全身出現皮疹,呈硬幣狀,表面有白色皮屑,伴紅腫、膿點,奇癢難忍,病情不斷加重,曾經上海、南京等醫院皮膚科治療,診斷為銀屑病。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B1、馬來酸氯苯、抗生索靜脈滴注,並加外用藥膏、尿素軟膏、鋅氧油等葯均無效。

刻診:痛苦面容,舌質紅,苔黃膩,脈濡稍數。

中醫辨證:屬溫熱內蘊,外感風邪熱毒。

治則:以清熱解毒、祛風潤燥、利濕為法。

處方:銀花15 g,防風10 g,荊芥10 g.天門冬IO g,北沙參12 g,桑白皮12 g,僵蠶IO g,蟬衣1 0 g,烏梢蛇12 g,當歸10 g,生地lo g,白鮮皮15 g,土茯苓30 9 0 5劑。水煎服,每日1劑。

加用外洗方:苦參30 g,地膚子30 g,白鮮皮15 g,土茯苓30 g等。 5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服完上藥諸症好轉。外觀表面皮疹紅腫消退,白皮屑已減少。繼守原方,再進7劑,外洗原方10劑。

三診:服用完上藥,諸症全愈。

隨訪7年,未見複發。

【病案舉例2】

女,1 5歲。1993年4月16日初診。

主訴:6個月來面部及兩下肢出現散在點滴狀皮疹,色紅,表面有銀白色白屑,瘙癢較甚。經西醫皮膚科滲斷為銀屑病。經用維生素,胎盤組織液注射,外用恩膚霜等治療未見明顯效果。舌質紅、苔薄,脈細。

中醫辨證:證屬血熱受風。

治則:以清熱涼血、祛風止癢為法。

處方:黃芩IO g,連翹10 g,白鮮皮15 g,生地15 g,丹皮10 g,當歸IO g,防風10 g,烏梢蛇1 0 g,地膚子20 g,僵蠶10 g,赤芍lo g,土茯苓30 g,生甘草Sg。6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4月22日,服上藥三劑後,皮疹即消退。再守原方,繼服20劑。

追訪至今未見複發。

【病案舉例3】

女,6歲。1993年7月24 F1初診。

家長代述:患兒2周前頭面部及全身出現散在小丘疹,漸漸增多,顏色暗紅與鮮紅相雜.表面結有銀白色、多層性鱗屑硬痂並凸起,伴奇癢,硬痂布滿頭面、額、眼瞼、眉頭等處,使面容醜陋難看。皮膚科診斷為銀屑病,經西藥治療不顯效。。舌質紅、苔薄,脈細。

中醫辨證:證屬風盛血燥。

治則:以祛風潤燥,止癢為法。

處方:防風9g,僵蠶10 g,蟬衣10 g,烏梢蛇9g,白蒺藜9g,白鮮皮10 g,生地12 g,炒當歸9g,北沙參9g,地膚子12 g,苦參10 90 4劑。水煎服,每日t劑。

另加用外洗方:荊芥10 g,地膚子30 g,野菊花15 g,蒼耳子10 g,百部10 g,白鮮皮20 g,忍冬藤30 g,枯礬15 g0 3劑。水煎 +服,每日1劑。

二診:7月26日,服用上藥後,頭面、軀幹部白屑漸漸脫落消退。守原方葯繼服7劑,外用藥7劑。

三診:服用完上藥後,白色硬痴全部脫光出現愈後瘢痕。原方葯繼服18劑。追訪至今未見複發。

銀屑病驗案2例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特徵性皮損的慢性易複發的炎症性皮膚病。竇海中醫師(成都中醫藥大學,郵編:610075)以中醫分期分型辨證論治該病,療效甚佳。

1.進行期:風熱血熱,宜疏風涼血,慎用活血。

【病案舉例】

某女,30歲。因全身紅斑鱗屑2月,加重1周,於2002年3月入院。此前曾以尋常性銀屑病在他院治療,先以紅霉素靜滴,口服迪賽胸腺肽片、維生素等,病情無明顯改善,遂加滴紅花注射液、丹參注射液02天後皮損泛發,顏色鮮紅。患者自感病情加重,找竇氏就診。

症見:全身紅斑泛發,上覆少許銀白色鱗屑,自覺瘙癢,小便微黃。舌質紅,苔薄白而於,脈滑微數。

辨證:為風熱血熱。

治則:疏風泄熱,涼血化斑。

方葯:以消風散合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芍藥、丹皮)加減。

處方:蟬衣6g,生甘草6g,防風6g,水牛角粉20 g,赤芍12 g,僵蠶15 g,丹皮15 g,石膏15 g,知母10 g,山豆根8g,山藥30 g,生地30 g。

西藥仍以紅霉素、甘利欣靜滴。

二診:服藥6劑後,新皮損不再發生,顏色較前略微變淺。

三診:以上方加減服藥20餘劑,皮損大部分消失。

【按語】

該方以水牛角粉、生地、丹皮、赤芍清熱涼血。血分有熱宜涼血散血,這一治則清代醫家葉天士早有所言。但這裡的「散」血,並非活血之意,而是涼血之中微微清散血中結熱,赤芍、丹皮、水牛角粉味辛性寒,涼血消斑,切中病機,配合辛涼散風之葯,斯為正治,從而較快緩解病情。竇氏認為該患者當時證屬風熱血熱,醫者以丹參、紅花注射液等活血之葯輸注,從而使熱邪四散,病情加重。白疕在慢性期有瘀血之說,但在此階段,應以疏風清熱、涼血消斑為主,不宜用紅花、川芎、當歸等活血之葯,丹參、紅花注射液亦不宜用,這在臨床已多次得到證實。

2.靜止期:血虛風燥,宜清涼濡潤,兼顧脾胃。

【病案舉例】

某女,27歲。患銀屑病3年,期間反覆發作,於1997年3月來門診治療。

診見:全身散在紅斑鱗屑,色淡紅,以下肢為甚,皮膚乾燥,小腿脛前皮損增厚:略呈苔蘚樣變,自覺微癢。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辨證:為血虛風燥。

治則:養血祛風潤燥。

方葯:聖愈湯加減。

處方:黃苠30 g,熟地20 g,蛇舌草20 g,黃精15 g,白鮮皮15 g,白芍12 g,當歸12 g,川芎12 g,丹皮10 g,黃芩8g.黃連6g,蟬衣6g。

服藥6劑後,舌苔白膩,脘腹微脹,納差,皮損無明顯變化,當時以為葯證基本吻合,未加深究,繼續用藥6劑,患者再束複診,後來偶然遇見患者,自述服藥後,除了脘腹脹滿、納差之外,皮損顏色則變黯。

【按語l

竇氏認為該患者依據當時癥狀,辨為血虛風燥基本是正確的,但未能因人制宜,因症制宜,靈活運用藥物,患者服藥之後出現舌苔白膩、脘腹微脹、納差等,已現脾虛濕阻之象,這除了患者先天的陽虛體質之外,和運用熟地、黃精、黃連等滋膩苦寒之葯又來加用顧胃之葯有關,脾胃陽虛,精微不運,陽氣不布,痰濕內生,則見苔膩、脘脹、納差之症;氣虛血滯,則見皮損顏色發黯。所以,該病儘管血分不足,有生風化燥之象,但用藥宜清涼濡潤,不宜過於滋膩苦寒。脾胃正氣的盛衰直接關係到該病的治癒和複發,因此,治療該病,可常規性地加用一些健胃之葯,尤其對脾胃虛弱者,可配伍雞內金、焦三仙或山藥以顧護脾胃。

銀屑病驗案3則

石君碧醫師(南通港口醫院,郵編:226000)治療銀屑病驗案3則。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中醫稱之為「白疕」。《醫宗金鑒》中有「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癢多不快。由風邪客皮膚,亦由血燥難榮外」的記載。不但描述了銀屑病的臨床特點,還闡明了其發生原因是由於風邪客於皮膚,或陰血枯燥,不能營養於外而致。若血熱熾盛或外受邪毒刺激,蒸灼皮膚,則可出現全身潮紅,形寒身熱,肌膚燥竭,鬱火流竄,積滯肌膚。

【病案舉例】

朱某,男,40歲,工程師。1986年2月因全身皮膚髮紅斑、脫屑、瘙癢,伴發熱1周入院。患有銀屑病史10餘年。1周前自購市售藥水塗搽患處,次日皮疹加重,兩下肢皮膚變紅、腫脹,並向軀幹、上肢蔓延,皮疹增多、脫屑、癢痛兼作,大便乾燥,小便黃赤。

檢查:T39℃,P120次/分,心肺正常。雙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有觸痛。全身皮膚有散在蠶豆大小紅斑,上布銀白色鱗屑,剝離後可見點狀出血。雙下肢皮膚潮紅、腫脹、表而有黃白色鱗屑覆蓋。

診斷:紅皮病型銀屑病。

人院後經用地塞米松、乙雙嗎啉等半月後,皮損部分消退,體溫正常。停用地塞米松2天後,全身皮膚劇烈瘙癢,皮損顯著潮紅,伴煩躁口渴。舌質紅、苔白,脈弦滑數。

診斷:紅皮病型牛皮癬。

中醫辨證:為濕熱內蘊,外感風毒。

治則:擬清熱涼血,行氣解毒。

處方:鮮生地30 g,鮮茅根30 g,紫草根15 g,茜草根10 g,赤芍藥15 g,紫丹參30 g,金銀花20 g,粉丹皮lo g,白鮮皮30 go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內服。

並外用lo%黃連膏塗搽。

二診:5天後,皮損顏色轉淡,癢感減輕。繼以上方加生熟地、玄參、當歸等養血潤燥,連服20天。

三診:皮疹全部消退。

【按語】

本例為紅皮病型牛皮癬。治療中抓住毒熱人於營血,灼傷陰血,而有血熱血燥的主要見證,予以清熱涼血解毒之品。方中重用茅根、紫草、丹皮、銀花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白鮮皮祛風利濕;赤芍、丹參活血通絡。使血熱得清,熱勢漸退。後加生熟地、玄參、當歸養血潤燥,使病情很快好轉。

【病案舉例2】

童某,女,1 1歲。 1987年5月診。患兒自2歲起病,周身紅斑、膿皰反覆發作9年,曾多方求醫,經用抗生素、激素等多種內服外用藥治療無效。近10天又因發熱、全身膿皰人院。

檢查:T 40℃。舌質紅、苔白膩,脈細數。全身可見散在粟粒至蠶豆大小膿皰,發於正常皮膚或紅斑上,膿皰液混濁,尼氏征(一),部分破潰、糜爛、結痂。雙手指甲變形呈頂針指。

病理檢查報告:為膿皰型銀屑病口

中醫辨證:屬濕熱俱盛兼感邪毒,發於肌膚。

治則:擬清熱解毒除濕。

處方:粉丹皮10 g,全當歸10 g,川黃連6g,土茯苓30 g,白花蛇舌草20 g,苦參10 g,大生地15 g,紫花地丁15 g,赤芍10 g。

二診:進上方5劑後,癢感減輕,體溫復常,軀幹皮損顏色轉淡,膿皰減少。繼服10劑。

三診:未見新生膿皰。原方加入黃芪10 g,當歸lo g,烏梢蛇10 g,漏蘆10 g。繼服20劑。

四診:皮損消退。

隨訪半年,病情穩定。

【按語】

膿皰病型銀屑病,患兒濕熱並重。初診時表現為邪毒熾盛而又正虛的特點,治療以清熱涼血、利濕解毒為法。重用地丁草、蛇舌草、苦參清熱解毒;黃連苦寒清心,涼血燥濕;土茯苓利濕除瘡毒。連服數劑,邪毒得以控制,膿皰迅速乾燥,消退。根據患兒久病氣血雙虧,濕邪纏綿的臨床表現,複診時加人黃芪、當歸養血益氣,烏梢蛇、漏蘆祛風勝濕,達到補陰血,通經絡,祛風濕之目的,使肌膚腠理得榮,頑疾得以解蹤。

【病案舉例3】

王某,男,48歲0 1984年4月診。

患銀屑病26年,全身皮膚布滿厚厚鱗屑,夏天出汗不暢,燥熱難當。冬季皮膚乾燥粗糙,雙手皸裂,不能持物。雖經多種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檢查:面色晦暗,舌紫,苔白,脈沉細。頭部、軀幹、四肢大片皮損覆蓋,基底呈暗紅或暗褐色,上布蠣殼狀鱗屑,稍活動見大片鱗屑脫落。

診斷:尋常型銀屑病(蠣殼狀牛皮癬)。

中醫辨證:為風熱濕邪侵擾肌膚,日久化燥,氣血郁滯經絡而發。

治則:擬活血化瘀,養血潤燥。

處方:全當歸30 g,紅花12 g,桃仁12 g,丹參30 g,三棱15 g,莪術15 g,大生地30 g,玄參15 g,麥冬15 g,川牛膝12 g.雞血藤30 g。

二診:連服15天後,鱗屑大多脫落,皮損變薄變軟。原方加熟地、川芎繼服。

三診:30天後皮損全部消退,全身皮膚潤澤光滑、出汗正常。

1年後隨訪,未見複發。

【按語】

本例雖為尋常型銀屑病,但依其疹形及範圍,稱之為蠣殼狀牛皮癬。病程長達26年,纏綿不愈,實屬頑疾。根據其臨床表現,辨為血瘀型,採用活血化瘀、養血潤燥的方法。方中用紅花、桃仁、三棱、莪術破瘀活血,併兼顧養血潤燥,以當歸、丹參、雞血藤等而收佳效。且作用持久,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審因論治的獨到之處。

分型論治銀屑病驗案3例

銀屑病是一種以表皮過度增生和真皮慢性炎症反應為特徵的常見皮膚病。陳凱醫師(北京中醫醫院,郵編:100010)辨證分型論治該病,療效顯著。

一、病因病機

陳氏認為銀屑病多因七情內傷,氣鬱不舒,郁久化火,心火亢盛,毒熱伏於營;或飲食失節,過食腥發動風之品致脾胃失和,氣機不暢,日久生濕,濕蘊化熱,濕熱成毒,而復感風熱或風寒濕邪,內外合邪而發病;或女子任脈虛,沖任不調,肝腎不足,虛火妄行,人於血分,而發於肌膚。熱人於里,痹阻經絡;熱壅血絡,則發紅斑;風熱燥盛,肌膚失養,則皮膚髮疹,搔之屑起,色白而癢。

二、辨證分型

陳氏把銀屑病從病程分為進行期、靜止期、消退期,相對應於中醫分型的血熱型、血瘀型和血燥型。

1.血熱型

主證:皮損潮紅,新出皮疹不斷增多,迅速擴大,鱗屑覆蓋不住紅斑。鱗屑刮除後,有薄膜現象及篩狀出血,可有同形反應。常伴有口渴咽干、心煩易怒、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熱證。舌紅苔薄白,脈弦滑或數。

治則: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方葯:涼血活血湯加減(白茅根、紫草、生地黃、板藍根、生石膏、赤芍等)。

隨症加減:熱盛明顯者可加羚羊角粉、生玳瑁粉等;而熱毒偏盛者,宜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作用.加用五味消毒飲(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等;並酌情靜點清開靈、雙黃連、魚腥草等;有紅皮症傾向者加西黃九(西黃、乳香、沒藥、麝香)等。成藥則可選用龍膽瀉肝丸(龍膽草、柴胡、澤瀉、車前子、梔子、生地、當歸、木通、黃芩、甘草)、瀉肝安神丸或復方青黛九等。若皮損的出現與婦女經期、懷孕、分娩有密切關係,並伴有神疲乏力、心煩失眠、口乾舌燥、潮熱盜汗等臨床癥狀,則為合併沖任不調之證。治則調和沖任,理氣和血。方用一貫煎加減(女貞子、早蓮草、當歸、生地黃、熟地黃、柴胡、枳殼、香附、益母草等)。伴有更年期綜合征者加坤寶丸。

【病寨舉例】

某女,25歲,因全身起疹,奇癢半個月就診。患者半個月前患「急性扁桃體炎」,約l周后全身出現點滴狀紅色丘疹,瘙癢明顯,皮疹逐漸增多。曾在外院給予皮質類固醇藥膏外用,未見好轉,皮損泛發全身,遂來診。

刻下症:咽痛,口乾口渴,瘙癢難忍,煩躁不安,大便不爽,小便短赤。

查體:頭皮、軀幹、四肢散在點滴狀、米粒至黃豆粒大小紅色斑丘疹,表面附著少許銀白色鱗屑,鱗屑強行剝離後基底可見篩狀出血點。下肢部分皮損融合成片,沿抓痕處可見同形皮損。咽部充血,雙側扁桃體Ⅱ度腫大,充血。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略數。

陳氏處方:紫草10 g,白茅根15 g,板藍根15 g,茜草10 g,元參10 g,北山豆根6g,胖大海10 g.土茯苓15 g,槐花15 g,生地黃炭10 g.銀花炭10 g,丹皮10 g,赤芍10 g.白鮮皮10 g,熟軍6g,百合30 g0 21劑,水煎服,每日l劑。

二診:服用上方21劑,皮疹全部消退,遺留色素減退斑。

【按語】

該患者因衛表不固,復感風熱之邪,邪氣上犯,故咽痛;表邪人里化熱,則證見口乾口渴,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質紅,脈弦數;熱迫血分,外發肌膚,則證見紅斑、鱗屑;風為陽邪,善行而數變,風邪襲表,則皮疹瘙癢。陳氏辨證屬血分鬱熱,兼感外毒,發於肌膚之證。因血分鬱熱又復外感六淫邪氣,而使血熱內蘊,郁久化毒,毒熱壅滯肌膚而發病。血熱盛,則氣壅血凝或郁滯成瘀,使氣血不暢。瘀血閉塞,經脈阻滯,熱瘀互結,故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養陰通絡為大法進行治療。方中紫草、白茅根、茜草、生地黃炭、銀花炭、丹皮、赤芍涼血話血不留瘀,板藍根、北山豆根涼血解毒,槐花、土茯苓除濕解毒,元參、胖大海利咽解毒,白鮮皮疏風止癢,百合養陰安神,熟軍瀉熱通便。諸葯協同使熱去毒清,益陰活血,脈絡得通而皮疹消退。

2.血瘀型

主證:病程日久,皮損肥厚浸潤,顏色暗紅,經久不退。可伴心情鬱悶,腹脹,女性有痛經。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細緩。

治則:活血化瘀,行氣軟堅。

方葯:話血散瘀湯加減(丹參、當歸、川芎、桃仁、紅花、三棱、莪術、枳殼、陳皮、黃芪等)。

隨症加減:若皮損面積大,久治不愈,皮色暗紅者尚可加藏紅花、三七粉等。成藥可選用銀樂丸、話血消炎丸等。

【病案舉例】

某男,35歲,因全身起疹10年,加重1月就診。患者10年前患「咽炎」,軀幹及四肢出現紅色丘疹,經「抗感染」治療後,很快消退。後每於秋冬季反覆發作,時輕時重,病程遷延。此次發病迅速,皮損為泛發點滴狀,色鮮紅,全身瀰漫性紅斑,大量鱗屑,陣發性劇癢。伴有急性扁桃體炎。

刻下症:身熱咽痛,口乾口苦,大便乾燥,小便黃。

查體:頭皮、軀幹、四肢散在鮮紅色丘疹、斑丘疹,上覆銀白色鱗屑,刮之有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部分皮疹融合成片,為浸潤肥厚的斑塊,顏色暗紅,上覆多層較厚銀白色鱗屑。手指甲有頂針樣凹陷。舌紫暗,脈澀。

陳氏處方:白茅根15 g,板藍根15 g,生地黃15 g,紫草IO g,茜草10 g,丹皮10 g,赤芍lo g,羚羊角粉0+6 g,沙參10 g,麥冬10 g,當歸6g,金銀花10 g,土茯苓15 g,槐花15 g,生薏苡仁15 g,熟軍10 g。水煎服,每日l劑。

二診:患者鮮紅色皮疹變為淡紅,部分皮疹邊緣消退,出現色素減退斑。而仍有部分皮損較肥厚,浸潤稍著,鱗屑稍多。舌暗紅,苔略少,脈弦滑。

陳氏處方:紫草10 g,板藍根15 g,白茅根15 g,生地黃15 g,當歸6g,丹參10 g,川芎6g,三棱6g,莪術6g,鬼箭羽6g,全蠍3g,烏梢蛇10 g,女貞子lo g,旱蓮草10 g.枸杞子10 g,黃苠lo go水煎服,每日1劑。

三診:四肢及肩背皮損大部分變薄,顏色變淡,出現大塊色素減退斑。但小腿脛前皮疹仍較肥厚。舌紅少苔,脈沉。

陳氏處方:桃仁6g,紅花6g,當歸6g,生地黃15 g,白芍10 g,川芎6g,女貞子10 g,旱蓮草10 g,枸杞子10 g,黃苠lo g,板藍根15 g,牛膝10 g。水煎服,每日1劑。

四診:上方服用2周,皮疹大部分消退,遺留色素減退斑。繼續鞏固療效。

【按語】

陳氏認為該患者起病較急,皮疹泛發全身,皮疹鮮紅,並伴一派熱象之候,為血熱內郁,郁久化毒,毒熱壅滯而外發肌膚,表現為實證、熱證、毒證,其標表現為熱毒。但該患者病程較長,已近10年,病勢纏綿,又有熱毒郁內,易耗液傷津,而致氣血瘀阻,皮損浸潤的「虛、瘀、毒」本質,故需注意到其本為血瘀。在把握住清熱、涼血、活血大法的同時,宜適時給予養陰、益氣、解毒之品。

初診:以熱毒為主,一方面處以白茅根、茜草、丹皮、赤芍、當歸、金銀花、羚羊角粉等涼血活血之品,另一方面考慮到現代研究證實鋃屑病與超抗原的理論密切相關,故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加以紫草、板藍根、土茯苓、生薏苡仁等清熱解毒藥物。同時也要顧及熱盛傷陰,則不僅要涼血活血,還要護陰、救陰於未涸之時,投以生地黃、沙參、麥冬等清熱養陰之葯。治療中需注意到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若一味只強調涼血,則可能導致血行不暢。故在毒熱之證予以控制,而「虛、瘀¨之證顯露之時,適當予以益氣養陰通絡之品以免此弊。

二診:以血瘀之證為主,陳氏以活血散瘀湯加減。在紫草、板藍根、白茅根等清熱解毒的基礎上加強活血化瘀的力量,又因病程日久,皮損肥厚,舌苔白厚而加全蠍、烏梢蛇。並予以黃芪益氣,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滋陰補腎,培補正氣。

三診:皮損尤以脛前多皮、多筋、多骨、少氣、少血的部位難治,陳氏以桃紅四物湯為主方,合用牛膝引血下行,用以活血化瘀散結,並加以益氣通絡之法,從而取得良好效果。該例病程較長,因熱毒郁內而致氣血瘀阻而發病,纏綿不愈,時輕時重,「虛、瘀、毒」為其發病之本;又因急性扁桃體炎驟然發展至全身為其標。所以開始治以清熱涼血解毒,數日後標象已解,遂改用活血化瘀、養陰益氣之劑,收到良效。陳氏認為這一病例不但說明了銀屑病的血熱、血瘀兩型不是截然分開的,而且也說明了在治療時需重視標本先後和謹守病機辨證施治。

3.血燥型

主證:皮損淡紅,鱗屑較多,可以覆蓋住紅斑。原有皮損部分消退,皮損乾燥脫屑。伴口乾咽燥。舌淡紅苔少,脈緩或沉細。

治則:滋陰養血,話血潤燥。

方葯:養血解毒湯加減(當歸、何首烏、黃精、丹參、雞血藤、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等)。成藥可用潤膚丸。

【病案舉例】

某男,30歲,固身起疹3年就診。患者3年前無明顯誘因頭部及肘部起疹,搔起白屑,後皮疹逐漸增多,逐漸發展至軀幹及四肢。

刻下症:口乾咽燥,偶有瘙癢,便干溲赤。

查體:頭皮、軀幹、四肢散發淡紅色浸潤丘疹,皮損乾燥脫屑,上覆蓋稍多鱗屑。舌淡紅苔少,脈緩。

處方:麥冬10 g,沙參10 g,生地黃10 g,熟地黃10 g,女貞子10 g,旱蓮草10 g,枸杞子10 g.何首烏10 g,丹皮10 g,丹參10 g,雞血藤10 g,桑葉10 g,黃芩6g,當歸6g,菊花10 g,白蒺藜10 g。14劑,水煎服,每日l劑。

二診:服用上方14劑,皮損中心出現消退趨勢。

三診:原方續服28劑,皮疹全部消退,遺留色素減退斑。

【按語】

陳氏認為血燥型銀屑病乃因陰血內耗,奪津灼液,陰血枯燥而難榮子外所致。故以沙參、麥冬、當歸、生地黃養血益陰,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何首烏益腎養陰,桑葉、黃芩、菊花疏風清熱養陰,丹皮涼血,丹參、雞血藤活血化瘀,白蒺藜疏風止癢。諸葯台而養血和血、益陰潤膚,肌膚得以榮養,脈絡通而皮疹得以消退。

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驗案2例

肖伸新醫師(北京鐵路局承德鐵路醫院平泉衛生所,郵編:067500)以經驗方克銀方結合西醫治療銀屑病,療效滿意。

【病案舉例1】

某男,l4歲,1997年4月5日初診。

主訴:2個月前,身上突然出現數個丘疹,上覆白屑,易抓落,甚癢,丘疹迅速增多,經治療效果不顯,近來病情加重。

診查:全身皮膚瀰漫潮紅,覆糠麩樣皮屑,內衣上也沾滿了白皮屑。軀幹及四肢布滿大小不等的斑塊,高於皮膚,或連成片,大者如手掌.被覆多層白色皮屑,基底浸潤肥厚,仍有薄膜現象及露滴現象。舌紅,苔薄黃,脈數,小便有時黃。

辨證:為血熱風燥,營衛失調,肌膚失養。

治則: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涼血活血,化瘀消斑。

治療方法:

中藥內服克銀1號(生槐花、生地、牡丹皮、土茯苓、白鮮皮、車,前子、地膚子、青黛、大黃、紫草、神曲等配成)5g,每日3次。

外用洗銀方:川椒60 g,野菊花120 g,皮硝20 g,枯礬20 gD

忌酒、魚蝦等辛辣發物。

西藥每療程1 5天。第1療程:肌注皮質激素確炎舒松A 20 mg,l次;後7天用洗銀方煎水洗浴,每日1劑,洗2次。皮膚潮紅基本消失,未出現新皮損,皮屑開始脫落,癢止。

第2療程:肌注確炎舒松A10 mg.1次;洗銀方連洗7天。

第3療程:p轉移因子3 mg,腹股淘皮下注射,2日 1次;左旋咪唑25 mg,每日3次,共服3日;洗銀方連洗7H。皮屑全部脫落,部分皮損變成色素沉著斑。

第4~5療程:P轉移園子3 mg注射,每周2次;每療程前3天服左旋咪唑2,5 mg,每日3次。用藥後,皮損全部變成色素沉著斑,少數接近正常皮色。

隨訪3年未見複發。

【按語】

方中生地、生槐花、牡丹皮、青黛、紫草清熱涼血,活血消斑;土茯苓、白鮮皮清熱解毒,利濕祛風;地膚子清熱利濕止癢,助車前於清熱利水之力,引熱毒從小便出;大黃既活血消瘀,叉瀉火解毒,導熱毒隨大便出;上藥多苦寒,恐傷脾胃,用辛溫之品神曲消食健脾胃。諸葯合用,邪去病癒。

洗銀方皆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品,煎水洗浴,直接作用於患處,見效快,並經皮膚吸收,增強療效。

肖氏認為該例患者病情來勢迅猛,兼有尋常、紅皮兩型特徵,為控制其迅猛勢頭,需要短期大劑量肌注皮質激素,抑製表皮細胞增殖,但同時又阻礙了淋巴細胞DNA的合成和有絲分裂,抑制了淋巴細胞的免疫反應。因此,一旦病情被控制,即停用激素,立即應用免疫增強劑左旋咪唑及轉移因子。左旋咪唑激活和修復被抑制及破壞了的淋巴細胞,使淋巴組織恢復正常。同時用大劑量轉移因子,供給體內充足的「細胞免疫」,高速組建「免疫聯合部隊」,迅速提高免疫功能。憑藉中藥的「穩壓器」作用,成功地防止了反跳現象,病癒且不複發。

【病案舉例2】

某女,29歲,1997年1 1月23 H初診,自訴患牛皮癬lo多年,反覆發作,此次複發近1個月,瘙癢。

診查:體瘦,面色無華,精神不佳。遍身烏斑,其上出現很多新疹、新斑塊,色暗紅,高於皮膚,被灰白皮屑,可刮掉,有網狀出血點。舌薄瘦、質淡隱青,苔微黃不潤,脈細無力微澀。

辨證:屬陰血虧虛,血瘀風燥之證。

治則:滋陰養血祛風,活血化瘀消斑。

治療方法:

中藥內服克銀2號(天門冬、麥門冬、赤芍、白鮮皮、生地、丹參、當歸、雞血藤、党參、土茯苓組成)9g,每日3次。

西藥P轉移因子3 mg,腹股溝皮下注射,3日1次。

二診:用藥2個月後,新斑全消,部分烏斑接近正常膚色。

隨訪至今未複發。

【按語】

方中天門冬、麥門冬養陰滋腎;當歸、雞血藤養血活血;党參補氣養血;生地、赤芍、丹參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白鮮皮、土茯苓清熱解毒,祛風止癢,諸葯合用達到治癒目的。久病則虛,虛則免疫力低下,經補血養陰滋腎,使精血充足,氣血暢通,肌膚得以濡養而恢復正常,免疫力得到增強故不複發。用轉移因子起協助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案3例

王萍醫師(武警天津總隊機關門診部,郵編:300042)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效果滿意。

銀屑病(又名牛皮癬)是一種原因不明而常見的無傳染性紅斑鱗屑性皮膚病。中醫稱「白疕」、「乾癬」。目前銀屑病無明確病因,認為與遺傳、感染(病毒與細菌)、免疫、代謝與內分泌等因素有關。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風邪外侵,伏於營血或因情志內傷,氣血郁滯,郁而化熱,風熱相搏,發於皮膚而形成紅斑鱗屑,或因飲食失節,脾胃失和,更受風熱毒邪而發病。病程遷延日久,耗陰傷血,而致陰虛血燥,肌膚失其榮養,血燥生風而起白屑,更因氣血郁滯,漸至皮膚肥厚,皮疹大如地圖斑片。肝腎虧損,致使營血不和,亦可引發本病。針對本病的難治性、複發性,結合臨床病例,根據以上,王萍醫師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

【病案舉例1】

女性,38歲。

主述:周身紅斑,丘疹伴癢感1月就診。

體檢:頭皮、顏面及軀幹、四肢散在紅色斑、丘疹,部分皮疹覆蓋白色鱗屑,剔除鱗屑後,可見硬脂斑現象及篩狀出血。舌質紅、黃白苔,脈弦有力。

治則:清熱涼血解毒。雙酮嗪0-1 g,每日3次,服涼血消風湯14付,外用去炎鬆軟膏、皮炎露。

二診:治療30天後皮疹明顯減退,遺留舊皮疹變薄,鱗屑減少。因服用涼性葯生石膏後引起胃部不適,而改為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法。

處方:土茯苓30 g,元參15 g,麥冬15 g,雙花9g,連翹9g,板藍根15 g,大青葉15 g,黃芩9g,紅花9g,歸尾9g,丹皮9g,甘草6g。

三診:共服用24付,周身皮疹消退,癢感消失。

隨診6月無複發。

【病案舉例2】

男性.22歲。

主述:周身點、片狀疹伴紅斑、丘疹、白色鱗屑,剝除鱗屑後,可見點狀出血。舌暗紅,黃苔,脈弦滑。

治則:因患者發病後曾多次服用西藥治療無效,故給予中藥治療。服用病例1中涼血活血解毒之方葯D共服用中藥28付,同時外用皮炎露。

治療1個月後皮疹消退、癢感消失。隨診3個月無複發。

【病案舉例3】

女性,43歲。

主述:複發性周身點、片狀皮疹伴癢感1個月就診。銀屑病史14年,每逢工作勞累或情緒變化時皮疹出現。

體檢:頭皮、軀幹及四肢、手背散在紅色斑、丘疹,腰背部可見地圖樣皮疹。皮疹表面白色鱗屑,剝除鱗屑後可見點狀出血。舌質紅、黃白苔、脈弦。

治療:雙酮嗪0.1 g,每日3次,同時服用涼血消風湯1 4付,外用祛炎鬆軟膏、皮炎露。

二診:治療17天後皮疹消退。

隨診4個月,因工作勞累,曾有少數皮疹,服用涼血消風湯7付.外用祛炎鬆軟膏,皮疹消退。

辨證治療尋常型銀屑病

趙純修主任醫師(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郵編:250011)從醫40年,擅長用中醫藥治療皮膚病,辨證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見解獨到,經驗豐富,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銀屑病是一種表皮增生,出現感染灶,又有外周微循環障礙表現的皮膚病。該病發病原因雖有風熱寒濕燥及七情內傷、飲食失節等因素,但根本原因是機體具有陽熱偏盛這一病理基幣出。當內外各種致病因素作用於機體後,極易從陽化熱,熱蘊體內,郁而化毒,以致熱毒郁盛;熱毒不解,燔灼營陰,津血因受熱毒煎熬而運行不暢,日久必致血瘀;若病情遷延,又可耗傷陰液,而致血虛風燥D可見,本病發展變化的不同階段,病理變化雖各有不同,但均有熱、瘀的病理特點,而瘀熱皆可生風,故風邪又貫穿疾病的全過程。據此,清熱、話血、祛風應是本病的主要治則。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清熱解毒類中藥具有清除真皮乳頭水腫,控制感染灶,抑製表皮細胞過度增殖的作用;活血化瘀藥物能進一步改善炎症反應,糾正血液流變學異常,改善微循環,促使細胞增殖病變轉化或吸收;若活血葯與祛風葯同用,還具有增強吞噬細胞功能和消炎作用。

一~熱毒風盛型

主要癥狀:病勢急劇,發展迅速,皮損廣泛,顏色鮮紅,作癢明顯。或伴咽痛腫赤,煩熱口渴,便干溲赤,舌紅苔黃,脈弦數等。

辨證:此為風濕熱搏結肌膚,蘊熱化毒而致。

治則:解毒祛風,涼血話血。按照「盛者瀉之」的原則,給予清熱解毒祛風之重劑,同時配用涼血活血之品,使血熱得清,血瘀得防。

方用:解毒祛風湯。

處方:金銀花、連翹、土茯苓、板藍根各21 g,生地黃、赤芍各18 g,丹皮15 g,紫草Z1 g,山豆根21 g,白花蛇舌草30 g,白鮮皮30 g,甘草6 go

加減:若濕毒蘊阻積留成膿者,加敗醬草21 g等;如便結者,加大黃3—6 go

二~血瘀風熱型

主要癥狀:紅斑鱗屑持久不退或斑塊肥厚,斑色紅或暗紅,不起新疹或偶有新疹發生,作癢,舌質淡紅或暗紅,苔薄白或薄黃,脈細沉微數。

辨證:此為風濕熱蘊阻脈絡,久致瘀熱互結而致D

治則:化瘀涼血,清熱祛風。因此時血瘀已成主症,故重用活血化瘀葯。本型由於皮損色澤仍然較紅,浸潤也較明顯,並時有新疹出現,說明熱毒仍留戀未清,故仍需佐以清熱解毒祛風的藥物。

方用:活血祛風湯。

處方:生地黃21g,丹皮18 g,桃仁12 g,紅花9g,赤芍21 g,丹參21g,地龍9g,大黃3~6 g,金銀花21 g,土茯苓21 g,槐花30 g,白鮮皮21g,甘草6 g。

加減:若血瘀徵象較重者,適當加大活血化瘀藥物用量,或加三棱、莪術、穿山甲等破血化瘀之品;如癢重者,可加荊芥、烏梢蛇等。

三~血虛風燥型

主要癥狀:皮疹逐漸消退,基底斑色淡紅,鱗屑乾燥細碎,自覺瘙癢明顯,舌質淡紅,少苔或薄白苔,脈細。

辨證:此型多為病邪郁久,津血虧耗,以致血虛風燥,肌膚失養。

治則:滋陰潤燥、活血祛風。在施以滋陰潤燥藥物的同時,應適當舔加活血清熱之品,目的在於祛瘀生新,使血行風滅,餘熱得清。

方用:滋陰潤燥湯。

處方:黃芪21 g.當歸18 g,赤芍21 g,雞血藤30 g,炒白芍21 g,麥冬21 g,金銀花、土茯苓、白鮮皮各21 g,地龍9g,蟬蛻12 g,白蒺藜15 g,甘草6 gD

加減:如肝腎不足症明顯者,可酌加熟地黃、何首烏各21 g;如脾虛四肢乏力者,加白朮15 g,党參21g。

14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男63例,女77例;年齡8~57歲,平均28歲;病程最短20天,最長35年。初發因素:因感冒、發熱、扁桃體炎等引起59例,因情志因索引起12例,過度勞累等引起8側,其他如外傷、外用洗髮劑、獻血後、妊娠分娩等引起12例,原因不明49例。皮損分布:全身發病83例,其餘為局限發病。皮損形態:點滴狀42例,斑塊狀17例,錢幣狀16例,余為混合發病。屬熱毒風盛型者68例,血瘀風熱型54例,血虛風燥型18例。

按上述方葯治療,此期間不使用其他任何藥物。1個月為1個療程,3個療程後判定療效。

療效標準及結果。痊癒:皮損完全消退,自覺癥狀消失。顯效:皮損消退80%以上,無自覺癥狀或自覺癥狀輕微。有效:皮損消退約50%—80%,自覺癥狀減輕。無效:皮損消退50%以下,或時有新疹出現,自覺癥狀無改善。

結果痊癒63例,顯效29例,有效39例,無效9例,愈顯率65.7%,總有效率93- 6%0治癒時間最短27天,最長89天,平均68天。

辨證治療尋常型銀屑病

盧曉醫師(陝西省西安市中醫醫院,郵編:710001)辨證治療銀屑病,療效滿意。

一、病因病機

盧氏認為該病的外因為風、寒、濕、熱、燥、毒諸邪,侵襲肌膚,內因多由素體血熱,飲食不節,情志內傷等D外邪客膚,六淫之中,或風、或寒、或濕、或熱、或燥,均可外客肌膚,影響肺衛之氣的宣暢,進而阻塞經絡,瘀於肌表,不能榮養肌膚所致。或因情志內傷,七情抑鬱,郁久化火,火熱之毒,擾於營血,外克於膚表,導致毛竅閉塞不通,氣滯血瘀,發為該病。或固偏食腥發之品,使脾胃不和,氣機不暢,濕熱互結,外透皮膚而發,總之,血分鬱熱是銀屑病的病機關鍵所在。

二、辨證治療

1.血熱型

主證:病程初起不久,皮疹發展迅速,常見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色鮮紅或深紅色,呈點滴狀或錢幣狀,以軀幹、四肢多見,逐漸發展到全身,新皮疹不斷出現,表面覆有銀白色鱗屑,伴瘙癢,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或滑數等。

治則: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方葯:方用涼血解毒湯加減。

處方:生地、槐花各20 g,川芎、當歸、赤芍、蒲公英、金銀花、紫花地丁各15 g.紫草、馬齒莧、丹皮各10 g。

如癢重者,加烏梢蛇、白僵蠶各10 g,生大黃6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藥1次。

2.血瘀型

主證:多見病程較長,皮損較厚,常呈大小不等斑塊狀或錢幣狀,顏色紫暗或暗紅,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口乾不欲飲;舌質暗紅或挾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澀。

治則:行氣活血,化瘀消斑。

方葯:方用桃紅四物湯(桃仁、紅花、當歸、芍藥、地黃、川芎)加減。

處方:當歸、川芎、生地、赤芍、黃芪各15 g,桃仁、雞血藤、白鮮皮、陳皮各10 g,生甘草、紅花、蟬衣、熟大黃各6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藥1次。

3.血虛型

主證:患者平素身體虛弱,病程遷延日久,皮損較薄,皮疹常泛發全身,色淡紅,上覆有較多的白色鱗屑,層層脫落,並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以及面色無華,肢體倦乏或頭暈、納差、失眠等。舌質淡紅、少苔,脈弦細或沉細。

治則:益氣養血,祛風消斑。

方葯:方用八珍湯(党參、茯苓、白朮、甘草、當歸、芍藥、地黃、川芎)加減。

處方:白朮、党參、生地、熟地、茯苓、當歸、川芎、白芍各12 g,玄參、黃芪、白僵蠶、雞血藤、火麻仁各10 g,白蒺藜、生甘草各6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藥1次。

4.血燥型

主證:病程纏綿,皮損經久不退,軀幹、四肢均可出現,皮損多為混合狀、環狀或斑塊狀,色暗紅或淡紅,乾燥易裂,覆有薄厚不等的白色乾燥鱗屑,不易脫落,伴瘙癢,咽干唇燥,口乾不欲飲,五心煩熱,大便於結等癥狀,舌質紅少津、苔薄黃而干,脈弦細或細數。

治則:滋陰潤燥,養血活血。

方葯:方用當歸飲子加減。

處方:黃芪、當歸、生地、熟地、制首烏、丹參、雞血藤各15 g,火麻仁、天冬、麥冬、丹皮、赤芍、白蒺藜、白鮮皮各10 g,生甘草6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藥1次。

【病案舉例】

嚴某,男性,46歲。以全身泛發點滴狀、錢幣狀皮疹、斑片,色紅,上有白色鱗屑3個月,加重l周來就診,伴瘙癢劇烈,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D

治則:清熱涼血,解毒消斑。

方葯:用涼血解毒湯加減。

處方:生地、槐米各20 g,赤芍、川芎、當歸、金銀花、公英、紫花地丁各15 g,馬齒莧、紫草、白鮮皮、烏梢蛇各10 g,生大黃、生甘草各6 g。 lo劑,l天l劑,水煎服。

二診:10天後複診,皮疹明顯消退,瘙癢減輕。

三診:繼服上方20天,病情痊癒。

隨訪半年未複發。

【按語】

盧氏將銀屑病分為血熱型、血瘀型、血虛型、血燥型。分別採用清熱涼血法、活血化瘀法、益氣養血法、養血潤燥法辨證施治,盧氏強調在服藥同時,患者應忌食生冷辛發之品,暢情志。因該病的多數患者伴有便秘癥狀,盧氏根據中醫「肺與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的理論,在辨證施治的同時,酌情使用通腑瀉熱、潤腸通便之法,故療效滿意。

辨證治療尋常型銀屑病

汪玉梅醫師(陝西省商州區人民醫院,郵編:726000)從「血」分型辨治尋常型銀屑病,療效滿意。

一、血熱型

主證:多見於進行期患者,症見口渴,心煩,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數。皮損色鮮紅,皮疹不斷增多,鱗屑乾燥而厚。

辨證:內有蘊熱,郁於血分。

治則:清熱涼血解毒。

方葯:水牛角20 g.生地黃20 g,蒲公英30 g,白花蛇舌草30 g,丹皮15 g,紫草15 g,白鮮皮15 g,虎杖15 g,玄參15 g。

隨症加減:如便秘者,加大黃等;如病程較久者,加赤芍、丹參等;如咽痛者,加板藍根,山豆根等;如瘙癢明顯者,加防風、白鮮皮等。

二、血燥型

主證:多見於穩定期或退行期患者,病程較久,原有皮損部分消退,疹色淡紅,鱗屑乾燥,口乾咽燥,舌淡紅、少苔,脈沉緩或沉細等。

辨證:陰血耗傷,肌膚失養。

治則:養血祛風潤燥。

方葯:生地15 g,熟地黃15 g,烏梢蛇15 g,當歸10 g,丹皮10 g,玄參10 g,白蒺藜lO g,僵蠶10 g,首烏20g,雞血藤30 g,紅花6g。

隨症加減:若有熱象者,加知母、麥冬等;如瘙癢明顯者,加白鮮皮、防風等。

三、血瘀型

主證:多見於穩定期患者,病程較長,反覆發作,皮損肥厚,疹色紫暗,鱗屑較厚難以刮除,舌質紫暗或見瘀點、瘀斑,脈澀或細緩等。

辨證:經脈阻滯,氣血凝結。

治則:活血祛瘀潤燥。

方葯:丹參30 g,白花蛇舌草30 g,牡蠣30 g,珍珠母30 g,當歸10 g,赤芍10 g,玄參10 g,三棱6g,莪術6g,紅花6 go

隨症加減:若關節癥狀明顯者,加威靈仙、牛膝等;如瘙癢明顯者,加白鮮皮、防風等。

各型患者均用中藥水煎內服,每日I劑。

外用:用中藥芒硝500 g,菊花250 g,枯礬100 g,花椒100 g。加水20升,水煎外洗患處。並外塗黑豆餾油膏,5%~10%硼酸軟膏及5%~1 0%硫磺軟膏0 1個月為1個療程,3個療程後觀察療效。2年後隨訪,了解其複發率。

【病案舉例】

某女.35歲。2000年3月初診。半年前全身出現粟粒至甲蓋大鮮紅色斑塊,瘙癢劇烈,曾在當地用馬來酸氯苯等治療,效果不佳,皮損逐漸擴大增多來找汪氏就診。

診查:全身散在扁豆至錢幣大鮮紅色斑塊,周圍境界清楚,在紅斑基礎上附有多層銀白色鱗屑,颳去鱗屑可出現光亮的白膜,再刮可出現篩狀出血。四肢皮疹較散在,以伸側為重,軀幹部皮損相互融合成地圖狀,頭部有片狀鱗屑性斑塊,頭髮成束狀。患者自覺瘙癢,大便乾燥,小便色黃,口舌乾燥,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西醫診斷:為尋常型銀屑病(斑塊型)。

辨證:屬內有蘊熱,郁於血分,結於肌膚。

治則:清熱涼血解毒。

處方:水牛角20 g,生地黃20 g,蒲公英30 g,白花蛇舌草30 g,丹參30 g,紫草15 g,白鮮皮15 g,丹皮15 g,虎杖15 g,玄參15 g,防風10 g,大黃3 go水煎服,每口1劑。並用中藥芒硝500 g,枯礬100 g,菊花250 g,花椒100 g。加水20升水煎外洗患處,每日2次。外塗黑豆餾油膏或5%~10%硫磺乳膏。

二診:治療10天後,皮損縮小,鱗屑變薄,瘙癢減輕。

三診:用藥2個療程後,皮損全部消失。

繼續用藥達3個療程。 2年後隨訪均未複發。

【按語】

汪氏採用中藥辨證治療該病,其中水牛角、生地黃、丹皮、板藍根、山豆根、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熱涼血止血;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雞血藤、首烏、知母、麥冬、丹參、玄參滋陰養血潤膚;防風、白鮮皮、白蒺藜、烏梢蛇、僵蠶祛風止癢;紫草、赤芍、紅花、三棱、莪術、牡蠣、珍珠母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辨證應用,獲得了滿意療效。

尋常型銀屑病的證治

吳海君(陝西省委黨校門診部,郵編:710061)、陳長勇等醫師根據「有諸內必形於諸外」的立論,借鑒張志禮教授的經驗,採用中醫八綱、衛氣營血、臟腑氣血辨證的理論,治療尋常型銀屑病取得滿意效果。

本病的發生,中醫認為血熱是主要根源D《溫熱經緯·葉香岩外感溫熱篇》指出:「營分受熱,則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無寐,成斑點隱隱。」《薛氏醫案·保嬰撮要·肌肉不生》日:「若肌肉不生而色赤者,血熱也。」又《景岳全書-血證論治》說:「血主陰精,不宜動也,動則為病。……蓋動者多由於火,火盛則迫血妄行。」這些描述都說明了血熱證的病機。而血熱的形成又有多種因素:可以因七情內傷,氣機郁滯,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毒熱伏於營血;或因飲食失節,過食腥發動風之物,脾胃失和,氣機不暢,郁久化熱,復受風熱毒邪而發病。或由素體血熱蘊毒,復感外邪,襲人肌表,內外合邪,搏結肌膚,久蘊成毒,而發為白疕之頑疾,恰如陳遠公《洞天奧旨》所云:「皆因毛竅受風濕之邪,而皮膚全無血氣之潤,毒乃伏而生癬矣」熱鬱血絡則發紅斑,風熱燥盛,肌膚失養則皮疹脫屑,色白而癢;若病久陰血內耗,奪津灼液,則血枯燥而難榮於外;氣血失和,經脈阻隔則肌膚失養;血熱熾盛,毒邪外襲,蒸灼皮膚,氣血兩燔,則鬱火流竄,積滯肌膚,形成紅皮。治療銀屑病,要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特色,根據不同全身情況、不同地區、不同病情詳加辨證,精心用藥,可取得較好療效。如對急性泛發性點滴狀銀屑病,特別是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病史者,採用清熱解毒藥療效很好,單純服藥即可消退皮損;對大面積斑塊狀肥厚浸潤型銀屑病,用活血化瘀藥效果好;對皮損色淡、基底浸潤較薄者以散風養血潤膚藥效果好;對皮損基底淡紅、舌淡、舌體胖嫩有齒痕,或婦女白帶多者,以除濕健脾葯治療效果好;對有紅皮病傾向,皮損潮紅,舌質紅絳者,以涼血活血解毒為主。根據臨床實踐經驗,將本病主要歸納為3個類型進行辨證論治。

一、血熱型:此型多見於急性,進行期銀屑病

癥狀:皮疹發生及發展迅速,皮膚潮紅,新生皮疹不斷出現,多呈點滴狀,鱗屑掩蓋不了紅斑,銀屑病典型的四個特徵即蠟滴現象(表層易剝離呈蠟滴狀)、薄膜現象(鱗屑剝離後露出淡紅色發亮半透明薄膜)、篩狀出血(鱗屑剝離後有篩狀出血點)、同形現象(外傷、注射或抓痕處發生皮疹),癢明顯,常伴有心煩易怒、口乾舌燥、咽喉腫痛、面赤、大便燥結、小便短赤等全身癥狀,舌質紅、舌苔薄白或黃,脈弦滑或數。

證屬:毒熱內蘊,郁於血分。

治則:宜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方葯:生地30 g,白茅根30 g,生槐花30 g,雞血藤30 g,紫草根15 g,茜草根15 g,赤芍15 g,丹參15 go水煎服,每日1劑。

隨症加減:如病變以身體上部為主者,加紅花10 g,凌霄花10 g;如病變以身體下部為主者,加板藍根30 g,瓜萎根15 g;如風盛癢甚者,加白鮮皮30 g,刺蒺藜30 g;若挾雜濕邪,舌質淡、苔白膩,皮損浸潤較深者,加防己10 g,薏苡仁30 g,茵陳30 g;如大便燥結者,加大黃10 g,梔子lo g;如熱盛者,加龍膽草10 g,黃芩lo g,丹皮15 g;如因咽炎、扁桃體炎誘發者,加大青葉30 g,山豆根6g,玄參15 g;如血瘀舌質暗或有瘀斑,皮疹深紅者,加莪術10 g,紅花10 go

進行期銀屑病在治療初期,發現患者有新皮疹出現,這是向愈的徵兆,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又主皮毛,一方面內清肺、大腸之鬱熱,一方面外散皮膚之鬱熱,所謂「由外感鬱熱或臟腑積熱化火佛郁於皮毛血脈之中,內不得清,外不得散,遂發斑疹」,給鬱熱之出路,從皮膚而發,故而治療初期,皮膚有新疹出現,此為內清外散,療效必然就好。

二、血燥型:此型多見於靜止期或緩解期銀屑病

癥狀:病情處於相對穩定階段,病程較長,皮疹色變淡,很少有新鮮皮疹出現;原有皮損部分消退,部分呈錢幣狀或大片融合,有明顯浸潤,表面鱗屑少,附著較緊,與紅斑大小相當;銀屑病四大典型特徵已不明顯;全身癥狀多不明顯;舌質淡紅或舌質淡、舌尖紅、苔少,脈緩或沉細。

證屬:血虛血燥,肌膚失養。

治則:宜養血活血潤膚,健脾除濕。

方葯:當歸10 g,麥冬10 g,天冬10 g,白朮10 g,枳殼10 g,丹參15 g,生地30 g,雞血藤30 g,土茯苓30 g,薏苡仁30 g。

隨症加減:若兼陰虛血熱,舌紅步苔者,加知母10 g,地骨皮15 g,生槐花30 g;如風盛癢重者,加白鮮皮30 g,白蒺藜30 g,苦參15 g;如血虛面色蒼白、脈沉細者,加熱地15 g,白芍15 g。

對於靜止期銀屑病,須內服外用同治為好,外用:

1.黑豆浦膏,療效佳;

2.或外用滅癬藥膏:川烏、草烏、藏紅花、大楓子、木鱉子、狼毒、血竭、雄黃各9g,檳榔12 g,蒼朮12 g,黃柏12 g,蕪荑12 g具體製法:先將血竭、雄黃取出研細末,後與余葯研細和勻,用凡士林調成20%軟膏,每日塗擦1次。

三、血瘀型:此型多見於頑固性銀屑病

癥狀:患者年齡偏大,病史較長,久治不愈,皮損肥厚浸潤呈皮革狀,鱗屑較厚遮蓋紅斑,癢重,舌質紫暗或見瘀點瘀斑,脈澀或沉緩。

證屬:濕毒內蘊,氣血瘀滯。

治則:宜活血化瘀軟堅,除濕解毒。

方葯:三棱15 g,莪術15 g,桃仁15 g,紅花15 g,丹參15 g,蚤休15 g,雞血藤30 g,土茯苓30 g,薏苡仁30 g,白花蛇舌草30 g,陳皮10 g。

隨症加減:若合併肝鬱氣滯,情志不舒者,加柴胡10 g,積殼6g;如陰陽失調者,加當歸10 g,鉤藤lo g,熟地15 g,首烏藤15 g;如月經量少或有血塊者,加益母草30 go

【病案舉例】

盛某,女,42歲,1993年3月9日初診。

病史:1982年始患銀屑病,經治療後痊癒。此次於去年11月份複發,且無明顯誘發因素可查,軀幹、四肢泛發點滴狀紅色鱗屑性丘疹,在外院診為「牛皮癬」,服中藥月余無好轉。

診查:軀幹、四肢泛發綠豆大小的紅斑丘疹,有的形成片狀,尤以下肢為重,色鮮紅,表面覆以少許銀白色鱗屑,刮之易落,並見點狀出血,舌紅、苔薄黃,脈弦。伴皮損癢,咽干痛,心煩易怒,口乾舌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納可。

西醫診斷:銀屑病(進行期)o

中醫診斷:白疕(血熱型)。

證屬:毒熱內蘊,郁於血分。

治則: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處方:生赭石(先煎)30 g,生龍骨(先煎)30 g,生地榆30 g,生槐花30 g,生地15 g,白鮮皮15 g,蚤休15 g,天花粉15 g,赤芍15 g,白芍15 g,川芎15 g,苦參15 g,玄參10 g,丹皮10 g,當歸10 g.炒山梔10 g,5劑,每日1荊。並囑患者將藥渣晒乾備用。

二診(1993. 3-17):服上方5劑後,皮損癢不甚,咽干、心煩癥狀明顯減輕,原皮疹部分消退,但新疹又起,舌紅、苔薄白、脈弦,納可,二便轉調。

分析:細審之,此新疹又起,應視為佳兆,說明怫鬱於皮膚之毒熱有外散趨勢,考慮為毒熱熾盛,應加重清熱解毒之品。

處方:生地30 g,大青葉15 g,白鮮皮15 g,蚤休15 g,沙參15 g,丹參15 g,玄參15 g,北豆根10 g,連翹10 g,紫草10 g,赤芍10 g,香附10 g,甘草10 g,5劑,每日1劑。

三診(1993- 4P 6):斷續服上方5劑後,原皮疹顏色轉淡,有消退趨勢,但還有部分新疹出現。舌質紅、苔薄白,口不千,皮損癢輕。

處方:生地30 g.蚤休30 g,雞血藤30 g,丹參15 g,玄參15 g,地骨皮1 5 g,大青葉15 g.白鮮皮15 g,北豆根lo g,連翹10 g,赤芍1 0 g,紫草10 g,沙參15 g,黃芩10 g,甘草6g,全蠍3 g(沖服)o5劑,每日1劑。

四診(1993.5.4):斷續服上方5劑後,皮疹未再新發,原皮疹均自邊緣開始消退,出現白色暈田,皮損癢輕微,惟胸閩,手足心有時發熱,舌質紅,苔薄黃,脈弦。

處方:生地30 g,蚤休30 g,雞血藤30 g,丹參15 g,玄參15 g,地骨皮15 g,大青葉15 g,白鮮皮15 g,生棗仁15 g,北豆根10 g,連翹10 g,赤芍10 g,紫草lo g,沙參10 g,黃芩10 g,牛膝10 g,柴胡10 g,甘草10 g,5劑,每H1劑。

五診(1993.6.1):斷續服上方5劑後,皮疹基本清退,僅存少量色素,眠食正常,胸閩除,惟手足心熱,大便略干,舌尖紅,舌質中有裂紋而燥,脈轉細數,繼以上法為宗,同時增加滋陰之品,以鞏固療效。

處方:生地30 g,丹參30 g,何首烏30 g,蚤休30 g.雞血藤30 g,玄參15 g,大青葉15 g,白鮮皮15 g,生棗仁15 g,北豆根10 g,連翹10 g,赤芍10 g,紫草lo g,沙參10 g,黃芩10 g,牛膝10 g,桃仁IO g,紅花10 g,女貞子10 g,旱蓮草10 g,甘草10 g,5劑,每日l劑。

並囑患者上藥服完後,將所有藥渣研極細末,過120目篩,每次9g,每月早晚各服1次,以鞏固療效。後隨訪,療效鞏固,8年未複發。銀屑病有複發的特點,治必徹底治癒,而且在治癒後要鞏固治療時日,才能防止複發。

尋常型銀屑病內治規律性

馮志宏.、張存孝、車明海(吉林省吉林市醫院,郵編:13 2,001)、王敏等醫師為探索銀屑病的中藥治療規律,收集治療尋常型銀屑病中藥方劑90首,經微機分析處理,以尋找其中的規律,所組成的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基本方劑,結合具體病例進行辨證施治,在臨床上取得了明顯縮短病程、提高治癒率的效果。

銀屑病是皮膚科的常見病之一,因其發病原因不明,易反覆反作,而成為皮膚科的頑症。祖國醫學在治療本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根據中藥藥理學特性,可將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159味中藥分屬於22類,用藥頻率位於前5位的依次為:清熱,活血,解表,補血,祛濕等共佔用藥味數的49. 06%,總用藥頻率的71, 41%。構成治療本病方劑的主幹,而其中的清熱、活血、解表中藥是組方的核心。祖國醫學認為,銀屑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血熱、血燥和血瘀。

在具體中藥的選擇方面,發現用藥頻率10次的中藥雖然僅有26昧,佔總葯昧16.35%,但其出現的頻率較高,佔總用藥頻率的52.16%.明顯提示這些中藥是治療本病的最基本藥物。我們還發現在這些中藥中有53味具有抗炎作用,佔總味數的33, 33%,用數額次計34次,佔總用藥頻率的38. 87%.主要用於伴有扁桃體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同時發現在這些最基本的藥物中,具有提升cAMP作用的中藥有甘草、苦參、赤芍、連翹等,而現代醫學的研究發現,銀屑病患者血液及皮損組織中的cAMP含量均顯著降低,推測提升銀屑病患者組織cAMP是治療本病的有效途徑之一。

所使用的159味中藥,所涉及經絡,前5位歸經頻率為:肝、肺、腎、胃、心經D上述5經的人經率明顯高於其他各經,在18.36%~61. 50%之間。銀屑病多因情志內傷,氣機瘀滯,郁久化火,心火亢盛,毒熱伏於營血,或因飲食失節,過食腥發動風的食物,脾胃失和,氣機不暢,郁久化熱,復受風熱毒邪而發病;若病久或反覆發作,陰血被耗,氣血失和,化燥生風,或經脈阻滯,氣血凝結,肌膚失養而致。計算機對所涉中藥的歸經規律分析處理的結果基本符合上述觀點。

在所處理的90首方劑中,各葯的使用頻率差異較大,現將出現頻率10次以上的中藥介紹如下:生地(36),土茯苓(35),當歸(31),金銀花(30),生甘草(28),丹參(26),赤芍(22),白鮮皮(20),防風(19).紅花(17),丹皮(16),雞血藤(16),槐花(16),連翹(15),玄參(14),黃芩(13),大青葉(11),麥冬(11),生石膏(11),何首烏(11),板藍根(10),白茅根(10),白花蛇舌草(lo),苦參(10),烏梢蛇(10),全蠍(10)。共計26味,雖僅佔總昧數的16.35%.而使用的總次數則達458次,佔總用藥次數的52.16%。

對90首中藥方劑的分析中發現,方劑的組成主要有如下特點:解表+清熱+活血30首(33.33%),解表-l清熱十理氣12首(13. 33%),解表十活血6首(6.67%),解表-補血3首(3.33%),清熱+活血30首(33.33%),清熱+止血3首(3- 33%),清熱+補氣6首(6- 67%)。表明尋常型銀屑病的治療方劑中同時具有清熱、活血治則組合的共計60首,佔總方劑的66. 67%;同時具有解表、清熱、活血治則組合的共計30首,佔總方劑的33, 33%。說明尋常型銀屑病的基本治則為清熱、活血,這與祖國醫學對本病的認識是統一的。

現代醫學的研究證明,有相當數量的銀屑病患者存在微循環異常,表現為皮膚等組織的微循環血流流速變緩,血液黏度增高,又與祖國醫學中有關血瘀的論述相吻合,而臨床上採用活血化瘀治療收效確實較好。

論治尋常型銀屑病

張小薇醫師(北京護國寺中醫院,郵編:100035)論治銀屑病。

一、血熱型

主要癥狀:皮損潮紅,形狀多見點滴狀或小斑塊狀,常伴有瘙癢,口乾舌燥,心煩易怒,小便黃,大便干,舌質紅,苔黃或膩,脈弦滑或數等。

辨證:屬內有蘊熱,郁於血分。

治則:宜涼血清熱解毒。

常用藥物:生玳瑁、生梔子、紫草、白茅根、丹皮、赤芍、生地、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大青葉、板藍根等加減。

二、血燥型

主要癥狀:皮損色淡或暗紅,多見斑塊狀且鱗屑厚,伴瘙癢,咽干,舌質淡紅t苔白,脈沉細或沉緩等。

辨證:屬傷陰耗血,肌膚失養。

治則:宜養血滋陰潤膚。

常用藥物:當歸、二芍、生地、川芎、雞血藤、丹參、二冬、首烏藤、蜂房、白花蛇舌草、黃芩等加減。

三、血瘀型

主要癥狀:皮疹經久不退,皮損肥厚色暗紅,舌質紫暗或見瘀點瘀斑,脈澀或沉細等。

辨證:屬經脈阻滯,郁久血瘀。

治則:宜活血化瘀行氣。

常用藥物:當歸、桃仁、紅花、三棱、莪術、雞血藤、鬼箭羽、生龍牡、珍珠母、枳殼、白鮮皮、白花蛇舌草等加減。

選治療組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齡最小11歲,最大78歲,以21—40歲居多(56例);病程最短7天,最長21年;進行期47例,靜止期39例。對照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齡最小1 5歲,最大71歲;病程最短20天,最長18年;進行期24例,靜止期25例。

治療組辨證分三型治療。

服藥方法。均為水煎服,每日1劑,日2次。

對照組用克銀丸治療,由土茯苓、白鮮皮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口服1次2丸,日2次。

療效評定。皮損全都消退或消退90%以上,僅留有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遇斑,自覺癥狀消失為臨床痊癒。皮損大部分消退在60%以上,自覺癥狀顯著消失為顯效。皮損消退在30%~60%,自覺癥狀減輕,鱗屑減少為有效。皮損消退少於30%或治療1個月後皮損無明顯變化者為無效。

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

服藥時間:治療組有效患者服藥最短半個月,最長4.5個月,平均2.5個月。對照組有效患者服藥最短1個月,最長5個月,平均3個月。

隨訪觀察。治療組對臨床顯效患者53例在治療2年後隨訪,複發4例佔7.5%0對照組對顯效患者19例在治療2年後隨訪,複發7例佔36.8%。

從「血」論治尋常型銀屑病

宋廣英醫師(廣西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郵編:530011)根據銀屑病血熱、血燥、血瘀3個類型的特點,從「血」論治,並自擬白疕1、2、3號方治療56例,取得一定的療效。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容易複發的頑固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中醫稱為「松皮癬」、「白疤」、「蛇虱」等。中醫學認為銀屑病的產生與「血』』關係最為密切。其形成的原因多種多樣,有因外感六淫邪氣,或因飲食勞倦,七情所傷,或久病失治,日久皆可化熱化燥致瘀。因此,對血熱、血燥、血瘀型銀屑病從「血」論治為其關鍵,採用3種不同的方劑,有針對性地辨證施治,在治療上,祛風清熱,補益肝腎,調攝沖任應用較多,均取得一定療效。總之,著重從「血」論治,而以「血」論治又應注重去瘀,故無論是血熱、血燥型均佐以話血化瘀。活血祛瘀可以改善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環,使瘀血去,新血生,脈絡通、氣血調,諸症愈。正如《血證論》云:「一切不治之症,總由不善去瘀之故。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為要。」

一、血熱型:見於銀屑病進行期

癥狀:患者初起常有新皮疹不斷出現,多呈點滴狀,鱗屑較多,表層易剝離,颳去鱗屑可見篩狀出血點,基底呈鮮紅色,邊界清楚,瘙癢明顯。常伴口乾舌燥.心煩易怒,大便干,小便黃,舌質紅,苔黃或膩,脈弦數或滑等。

分析:證屬內有蘊熱,郁於血分。

治則:宜清熱涼血解毒,佐以話血化瘀。

方葯:用自擬白疕1號方。

處方:水牛角60 g(先煎),生地黃15 g,玄參15 g,生石膏15 g,白花蛇舌草15 g,露蜂房20 g,烏梢蛇20 g,半枝蓮10 g,大黃10 g,赤芍10 g,當歸10 g,甘草6g。

臨床加減:如癢甚者,加白鮮皮、防風等;如夾濕者,加土茯苓、茵陳、澤瀉等;如因咽炎、扁桃體炎誘發者,加大青葉、板藍根、馬勃、黃芩等。

方解:方中水牛角、生地黃、玄參清熱涼血解毒為主;生石膏、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助其清熱瀉火解毒之力;當歸、赤芍活血祛瘀;犬黃泄腑實除燥結,既能助生石膏、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清熱瀉火解毒,且能增強赤芍、當歸括血祛瘀之功;露蜂房、烏梢蛇祛風止癢;甘草調和諸葯。上藥合用,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活血祛瘀之功。使熱毒得解,血分之熱得清,肌膚得潤,諸症自愈。

二、血燥型:可見於銀屑病穩定期或退行期

癥狀:本型病程較長,皮損多呈錢幣狀,基底暗紅色,表面乾燥,疊起白屑,瘙癢劇烈,甚則搔之出血,口燥咽干,舌紅少津,苔黃而干,脈弦細數等。

分析:證屬陰血耗傷,肌膚失養。

治則:宜滋陰涼血潤燥,佐以活血化瘀。

方葯:用自擬白疤2號方。

處方:生地黃30 g,麥冬30 g,玄參30 g,水牛角30 g(先煎),生槐花30 g,赤芍20 g,當歸2,0 g,丹參20 g,烏梢蛇20 g,露蜂房20 g,蜈蚣2條,甘草6g凸

臨床加減:如陰虛熱象明顯者,加知母、秦艽等。

方解:方中生地黃、麥冬、玄參、水牛角、生槐花滋陰涼血潤燥為主;烏梢蛇、蜈蚣、露蜂房祛風止癢為輔;丹參、赤芍、雞血藤、當歸活血化瘀為佐;甘草調和諸葯為使。上藥台用,具有滋陰涼血潤燥,祛風止癢,括血化瘀之功。

三、血瘀型:可見於銀屑病靜止期

癥狀:此型病程較長,皮損呈斑塊或蠣殼狀,基底暗紅,鱗屑較厚,瘙癢不甚,舌質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澀等。

分析:證屬經脈阻滯,氣血凝結。

治則:宜活血化瘀,祛風通絡。

方葯:用自擬白疕3號方。

處方:桃仁20g.紅花20g,當歸20g,赤芍l5 g.川芎15 g,丹參l5 g,三棱lo g,莪術10 g,路路通15 g,烏梢蛇15 g.螟蚣2條,甘草6 go

臨床加減:如血熱者,加水牛角、玄參、生槐花等。如陰津虧損者,加麥冬、生地黃、天花粉等。

方解:血瘀者治則活血化瘀,祛風通絡,用白疕3號方。方中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為主,丹參、三棱、莪術助其活血散瘀之力;氣行則血行,川芎為血中之氣葯,得其相助,使瘀去而不滯;烏梢蛇、蜈蚣、路路通增其祛風通絡止癢之功;甘草調和諸葯。諸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風通絡之功。

以上方劑,均為每日l劑,水煎服。服藥20天為1個療程。

選56例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48歲;病程最短3天,最長20年,平均1.1年。均為尋常型銀屑病。

. 診斷標準均符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癒好轉標準》。中醫分型按《實用皮膚科學》血熱型34例,血燥型8例,血瘀型14例。

療效標準。痊癒:皮疹全部消退,自覺癥狀消失,僅殘留色素沉著斑或色素斑減退;顯效:皮損消退80%以上,自覺癥狀消失;好轉:皮損消退30%~70%,自覺癥狀減輕;無效:用藥後皮損及自覺癥狀無明顯改善者。

用藥2個療程判斷療效。 56例中痊癒27例,顯效16例,好轉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1.1%。一般用藥20天起效,用藥2療程判斷療效。

從「血分」論治尋常型銀屑病

夏智波醫師(甘肅中醫學院附屬二院,郵編:730000)將祖國醫學理論與現代醫學對銀屑病的研究成果相結合,經臨床實踐認為尋常型銀屑病應從「血分」論治。

銀屑病是一種頑固難愈,易反覆發作的皮膚病。祖國醫學對某些類型的銀屑病在臨床上取得了較肯定的療效,現代醫學在基礎研究及臨床實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隨著現代實驗技術的發展,在中醫中藥治療銀屑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臨床對銀屑病的治療有從抗感染方面論治;從抗表皮細胞增殖方面論治;從話血化瘀方面論治以及某些單味葯研究等。在臨床上,利用現代實驗研究成果,拓寬了中醫對本病治療的思路,但在具體應用時,應遵循祖國醫學辨證論治思想,辨證論治是祖國醫學治療疾病的核心,抓住本病的病機核心血熱,病理變化中血熱、血燥、血瘀間的相互轉化關係,從「血分」論治,以辨證分型論治為基礎,以「涼血、活血」貫穿其中,在此基礎上,加入實驗研究對本病某些環節確有療效的復方或單味葯進行治療。

病因病機:核心為血熱,中醫認為「有諸於內必形諸於外」p在銀屑病發病中內在因素是關鍵,現代醫學認為銀屑病是多基因遺傳,遺傳性被認為是本病的因素,病人對銀屑病有先天易感性。中醫認為銀屑病的發生,血熱是機體和體質的內在因素,是發病的主要依據。在血熱因素基礎上,因外感之邪侵襲,致營衛失和;或情志內傷,郁久化火;或飲食失節,樞機不利,壅滯化熱等諸多因素引動內伏之血熱,導致血熱瘀結肌膚髮病。

病理過程:是血熱—血燥一血瘀。血熱導致血燥,進而導致血瘀是尋常型銀屑病病理轉化的主軸。患者索體血熱內伏,在諸多因素激發下而發病,導致血熱蘊結於肌膚,皮疹表現為紅色斑丘疹、斑塊,血熱生風,風盛則燥,故在紅色斑塊上覆著銀白色鱗屑;日久,熱傷營陰,陰血不足,皮膚失養,生風生燥,表現為皮疹色淡,鱗較厚;血熱壅滯不散,血受熱煎熬成塊而致血瘀,或營血不足,氣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膚,皮疹表現為斑塊色淡,肥厚浸潤,病程日久,難以收斂。總之,因熱可以致瘀,血虛亦可致瘀;瘀久又可以化熱,加劇血熱蘊結,形成不良循環,導致瘀熱互結,經絡阻隔,這是本病頑固難愈的因素之一。

現代醫藥學研究:涼血、活血化瘀治療銀屑病,其主要作用在於:①改善銀屑病血液流變指標的病理變化,對促使細胞增生病變的轉化和吸收也有一定的影響;②調節銀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紊亂;③調節環核苷酸的代謝失調。這為涼血、活血化瘀治療銀屑病提供丁客觀實驗依據。

一、血熱型:進行期

癥狀:皮疹為紅色斑丘疹或斑塊,上覆銀白色鱗屑,新疹不斷出現,有薄膜現象、篩狀出血現象、同形反應等症。

證屬:血熱內蘊。

治則:涼血清熱解毒,佐以活血。重在涼血,佐以活血,使之既涼血又不致於瘀滯。

處方:生地30 g,槐花15 g,赤芍15 g,丹皮12 g,紫草15 g,白茅根30 g,當歸10 g,丹參15 g,紅花10 g,白花蛇舌草30 g,板藍根15 g,土茯苓30 g.白鮮皮15 go

二、血燥型:靜止期殛消退期

癥狀:皮疹色淡,鱗屑較多,或有部分消退,病情相對穩定。

證屬:血虛風燥或瘀阻肌膚。

治療:宜養血活血潤燥,佐以涼血解毒。以消除瘀熱因素,加速癒合,防病複發。

處方:當歸10 g,雞血藤30 g,丹參30 g,何首烏15 g,麥冬10 g,生地15 g,熟地15 g,紅花10 g,槐花10 g,土茯苓20 g,白花蛇舌草30 g,白鮮皮12 g,烏蛇10 g。

,三、血瘀型:多見銀屑病靜止期

癥狀:病程日久,皮疹斑塊色淡,肥厚浸潤,難以吸收。

證屬:瘀阻肌膚。

治則:宜活血化瘀軟堅,佐以涼血解毒。

處方:桃仁12 g,紅花12 g,三棱10 g,莪術10 g,當歸10 g,丹參30 g,雞血藤30 g,赤芍12 g,土茯苓20 g,白花蛇舌草30 g,白鮮皮l2 g,烏蛇10 go

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治療尋常型銀屑病

夏智波醫師(甘肅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郵編:730000)以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64例,總有效率89%。

中醫認為血熱是尋常型銀屑病發病的主要根據。在血熱因素基礎上,在外感之邪、情志內傷、飲食失節等諸多原因激發下導致血熱蘊積於肌膚而發病。血熱是尋常型銀屑病的病機核心,是其發病及複發的基礎。血熱內蘊,日久化毒,熱毒人營,損傷營陰,致血燥;熱毒內蘊,血受熱煎熬而致血瘀,或營血不足,氣血循行受阻而致血瘀。現代醫學通過實驗已證實了在尋常型銀屑病中存在著血熱、血燥、血瘀間的這種轉化關係。血瘀內停,瘀久又可化熱,加劇熱毒內蘊,形成不良循環,導致瘀熱互結,此亦為本病頑固難愈,易複發的原因之一。故臨床尋常型銀屑病應分血熱型、血燥型、血瘀型論治,但涼血話血、清熱解毒應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中。血熱型,重在涼血清熱解毒,佐以活血,使之既涼血,又不致瘀櫛;血燥型,治則養血活血潤燥,佐以涼血清熱解毒;血瘀型,治則活血化瘀軟堅,佐以涼血清熱解毒。後兩型活血佐涼血清熱解毒,意在消除瘀熱,加速痊癒,防病複發。

基本方:當歸lo g,丹參15—30 g,槐花15 g,赤芍15 g,紅花10 g,板藍根15~30 g,白花蛇舌草20~30 g,土茯苓20~30 g,白鮮皮15 g,烏蛇10 g。

臨床加減:如血熱型者,加生地黃15~30g,白茅根30 g,紫草15 g,牡丹皮12 g,黃芩10 g;如血燥型者,加雞血藤20—30 g,生地黃15 g,熟地黃15 g,何首烏15 g,麥冬10 g;如血瘀型者,加桃仁10 g,三棱10 g,莪術10 g,雞血藤20—30 g,減輕涼血藥劑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兒童劑量酌減,停用其他葯及外用藥,1月為1療程。

選64例患者均來自門診,其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齡6歲~63歲,平均34.5歲;病程4個月~20餘年。診斷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皮膚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白疕(銀屑病)診斷標準。其中,皮疹主要表現為點滴狀32例,片狀21例,混合狀11例。臨床辨證分型依據《簡明中醫皮膚病學》分三型,其中血熱型36例,血燥型24例,血瘀型4例。

療效標準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條例中自疙療效評定標準。治癒:皮損完全消退,或消退95%以上;好轉:皮損消退50%以上;未愈:皮損消退不足50%。

結果:臨床治癒38例,好轉19例,未愈7例,總有效率89%。

【病案舉例】

患某,男,25歲,1995年9月26日初診。

主訴:銀屑病史2年余,時有反覆。2周前患感冒後,出疹明顯,不斷加重,故來診。

皮膚科檢查:面部、軀幹、四肢有紅色斑塊,上覆銀白色鱗屑,以軀幹、四肢為重,皮疹主要表現為點滴狀,腰背部有片狀,有薄膜、篩狀出血現象,頭皮部有束髮現象,舌紅,苔黃。

臨床診斷:白疕(尋常型銀屑病),血熱型。

治則:宜涼血清熱解毒,佐以活血祛風。

方葯:生地黃20 g,槐花15 g,紫草15 g,赤芍15 g,牡丹皮12 g,白茅根30 g,當歸10 g,丹參15 g,紅花10 g,板藍根20 g,白花蛇舌草30 g,土茯苓30 g,白鮮皮15 g,黃芩10 g,烏蛇10 g,僵蠶10 g,生薏苡仁15 g。6劑。水煎服。每日l劑。

二診:服藥後病情好轉,上肢皮疹變淡,鱗屑變薄,新疹出現減少,守方繼服。

三診:此方基本不變服用月余,由上肢至軀幹,疹色變淡,鱗屑變薄,疹塊縮小,逐漸吸收,頭部、背部皮疹吸收較慢,無新疹出,病情穩定。上方去黃芩、白茅根、紫草,減輕方中涼血藥劑量,增加丹參量至30 g,加雞血藤30 g,熟地15 g,莪術lo g,桃仁1 0 g。繼服。

四診:服藥月余,皮疹95%吸收,患者感胃納欠佳,原方加茯苓10 g,山楂12 g。

再服藥半月余而痊癒,經隨訪來見複發。

益氣固表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

李鋒醫師(安徽省宿縣地區醫院,郵編:234000)根據本病的病因病理特點,採用益氣固表法為主治療65例尋常型銀屑病,通過近期療效觀察療效較好,複發率較低。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容易複發的頑固性皮膚病,縱觀前人治療本病之法,不外涼血、祛風養血之劑。李鋒醫師認為,該病發於表,且本病的形成是由風邪客於皮膚、血虛不能榮養所致。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不足則難以抵禦外邪,氣不旺則血亦虧,血虧則肌膚無以濡養。柯韻伯日:「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御之。」在此啟發下,從表人手,運用益氣固表法為主,對本病進行辨證論治,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玉屏風散加味組成:黃芪30~60 g,白朮10 g,防風10 g,荊芥10 g,党參20 g,桃仁1 5 g,紅花15 g,川芎9g,當歸10 g,白鮮皮10 g,白蒺藜9g。

分析:本方重用黃芪30~60 g,益氣固表作為主葯,因其味甘性溫,氣薄而味厚,可升可降,重用黃芪正欲以之扶助正氣,統領諸葯直達病所。

近代研究證明:銀屑病患者休內可溶性鳥苷酸環化酶活性增高,使環磷鳥苷(cGMI)含量增高,導致環磷腺苷(cAMP)與環磷鳥苷比值下降,細胞代謝異常而致表皮增生。通過益氣固表治療後,能調整環核苷酸含量,使cAMP上升,cGMI下降,cAMP/cGMI比值增高,從而能抑制過度增殖的細胞,促進細胞分化而發揮治療作用。

臨床加減:如兼血熱者,加生地50 g,生槐花30 g,金銀花15 g,紫草20 g等;如兼血燥者,加生地30 g,熟地30 g,玄參15 g,火麻仁10 g等;如兼血瘀者,加丹參15 g,制乳香6g,制沒藥6g,三棱6g,莪術6 go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劑,日2服,1個月為l療程,一般經治l—2個療程。

選65例患者,住院病人14例,門診病人51例;男39例,女26例;年齡9—73歲,進行期41例,穩定期18例,退行期6例;病程20天一43年,其中5年以內28例.5年及5年以上37例0 65例中接受乙亞胺、激素、中藥等治療,時輕時重反覆發作者36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皮膚病學》有關尋常型銀屑病的診斷標準:①好發於頭皮、四肢伸側及腰部;②皮損為紅斑上附有多層銀白色鱗屑皮疹,颳去鱗屑有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③進行期有同形反應。

全部病例均採用中醫益氣固表法為主治療,以玉屏風散加味。

依據《尋常型銀屑病診療標準》判定,臨床痊癒37例:皮損完全消退;基本痊癒14例:皮損消退達原面積90%以上;顯效6例:皮損消退達原面積70%以上;有效5例:皮損消退達原面積50%以上;無效3例:皮損消退不足原面積50%o有效率95.4%。對臨床痊癒37例中的32例隨訪半年~l年,複發6例,複發率18P8%D複發後患者均較治療前癥狀輕,皮疹少,再服藥仍有效。在治療的65例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氣虛癥狀,病久氣虛體弱,在通過益氣固表治療本病的過程中,隨著皮疹的消退,氣虛癥狀也明顯得到改善。

【病案舉例】

郝某,男,46歲,1995年12月4日初診。患銀屑病20餘年,曾用乙亞胺、激素及中藥等治療無效。頭面部、軀幹及四肢泛發紅色點狀丘疹及斑丘疹,上覆較薄白色鱗屑,易於剝離,基底部鮮紅,有篩狀出血點,新疹不斷出現,瘙癢明顯。近幾年患者經常感冒,伴四肢乏力,口乾舌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

中醫辨證:屬氣虛風盛血熱。

治則:宜益氣固表,涼血解毒。

方葯:用玉屏風散加味。

處方:黃芪60 g,白朮10 g,防風lo g,荊芥IO g,党參20 g,金銀花15 g,生槐花50 g,生地30 g,紫草20 g,紅花15 g,桃仁15 g,川芎9g,當歸10 g,白鮮皮10 g,白蒺藜9 go

二診:服20劑後,皮疹消退大半,瘙癢明顯緩解,所余皮疹色變紫暗。上方加三棱6g,莪術6g。

三診:服25荊,原皮疹消退,遺留暗褐色斑。

隨訪1年未再複發。

蠲銀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

曹恩溥醫師(安徽省歇縣中醫院)認為尋常型銀屑病是由風盛化燥而致「風燥血熱」,慢性者則由於風燥耗血、毒熱未凈而致血虛風燥,膚失所養更為顯露,故治療本病,若單用祛風清熱解毒,則恐苦寒化燥而傷陰血,如僅以養血潤燥則又有閉門養賊之虞。治當祛風清解和養血潤燥並用,方可奏效。

蠲銀湯組成:麻黃10 g,生黃柏20 g,生地黃10 g,炒白芍10 g,何首烏10 g,玄參10 g,紅花10 g,丹參10 g,三棱10 g,莪術10 g,白鮮皮10 g,山豆根10 g,蚤休10 g,仙遺糧10 go

治療方法:水煎服,日服2次,第3次煎水洗患處,連續服用21天為1個療程口

選62例患者均為尋常型銀屑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齡最小者6歲,最大的72歲(18~50歲的有52例);發於頭皮者4例,發於四肢伸側及背部者23例,泛發者35例;病程最短者12天,最長的I4年;服藥最短21天,最多服3個多月,平均服藥56天;大部分患者均有冬季加劇、春夏減輕或自愈的現象。

療效標準。痊癒:皮損完全消退,皮膚恢復正常,無自覺癥狀。顯效:皮損消退70%以上,皮癢顯著減輕。有效:皮損消退30%~60%,皮癢減輕D無效:皮損無改變,自覺癥狀同前。連續服用蠲銀湯2個療程以後計算療效。

治療結果:痊癒24例,佔38.7%。顯效17例,佔27.4%。有效1 1例,佔17-7%o無效10例,佔16%。總有效率為84%。

【病寨舉例】

程某,男,25歲。就診日期:1990年1 2月8日。患者5年前頭皮及四肢伸側先後散發點滴狀或環狀皮疹,基底呈潮紅色斑疹,上面附有較厚的銀白色鱗屑,瘙癢較劇,每逢冬季加劇,春夏則緩解。近來胸背、軀幹部亦被累及。無明顯誘因及類似發作史。

四診所見:頭皮及四肢伸側和軀幹部均可見散在性形態不一斑疹樣皮損,大者如地圖狀,小者如錢幣狀,瘙癢不堪,皮疹表面履蓋一層較厚的銀白色鱗屑,抓後易於脫落,可見基底部呈紅色如半透明的薄膜或篩狀。

用蠲銀湯內外台治而愈。

烏蛇驅風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

魏峰、張素紅、崔雲剛、馬修、譚韓、成森、杜明剛等醫師(鄒平縣中醫院,郵編:2562,00)應用皮膚科專家朱仁康的經驗方烏蛇驅風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100例(以下稱治療組),並與用消銀片治療的50例進行對照,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祖國醫學認為血熱是銀屑病發病的重要原因。本病由於素體血熱,外受風邪而致血熱生風,風盛則燥,營衛失和,氣血運行失暢,阻於肌表而成,紅斑是血中有熱。白屑則是熱盛血燥,皮膚失養。

烏蛇驅風湯組成:烏梢蛇12 g,蟬蛻12 g.荊芥9g,防風9g,羌活9g,白芷12, g,黃連6g,黃芩9g,金銀花12 g,連翹9g,甘草9g,水煎2次約500 ml,分早、晚2次服,每日l劑。3煎藥渣外洗患處。

方解:方中烏梢蛇、蟬蛻為血肉有情之品,能直達病所,搜剔風邪,清除血熱;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祛風止癢;黃連、黃芩、金銀花、連翹、甘草清熱解毒。

功能:全方配伍具有搜風清熱、敗毒止癢等功效,實為標本兼治之劑。

現代醫學研究:炎症和感染是促使銀屑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上方中的清熱解毒藥能抑制和消除炎症,從而減輕癥狀。銀屑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是角化不全、表皮細胞過度增殖和糖原蓄積,丹子病理基礎是表皮腎上腺素一腺昔酸環化酶一環磷酸腺苷(cAIP)行列中一個或多個生化學病態或環境擾亂所致的結果。近幾年的研究也證實銀屑病皮損區的cAMP及外周血白細胞內cAMP較正常顯著降低。而cAMP是表皮抑制素,作用是抑製表皮細胞的分裂和抑製糖原蓄積,因此,cAMJ)的缺乏在病變中起丁重要作用。清熱解毒藥能提高外周血細胞的cAMP水平及cAMP/cGMP的比值,由此抑制細胞的過快增殖或向正常逆轉。

現代藥理認為:清熱解毒藥能增強腎上腺皮質的功能,有抑菌作用、對抗微生物毒素作用,故服用本方後,遠近期效果都比較理想。

病例全部為門診病人,按就診序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 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齡14~46歲,平均30.1歲;病程1個月~23年,平均6.3年;其中進行期43例,靜止期57例。對照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齡11N 50歲,平均25歲;病程7天~2,0年,平均5.6年;進行期27例,靜止期23例。兩組病例在年齡、發病時間及病情上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用烏蛇驅風湯。

對照組服用消銀片,每日3次,每次5片。

兩組均連用10天為1療程,服藥4療程進行近期療效觀察,1年後對臨床獲愈的病例進行隨訪以評價遠期療效。

療效評定根據1981年l2月衛生部編製的「療效標準」分為3級。洽愈:皮損全部消退或僅留少量不明顯的點狀損害;好轉:皮損大部分或部分消退;無效:皮損未控制或發展。

近期療效分析:治療組一般於5天左右開始見效,20餘天出現顯著效果,臨床表現為不再有新皮疹發生,鱗屑明顯減少,繼而皮疹顏色由紅色變成暗紅色,瘙癢明顯減輕或消失。服藥4療程後,大部病例皮損區遺留色素沉著斑。對照組於10天後見效,治療組不論痊癒率及好轉率均明顯優於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差異非常顯著。

遠期療效分析:對兩組近期臨床獲愈的77例患者1年後進行了隨訪。治療組60例中13例複發,複發率為21.7%;對照組1 7例中9例複發,複發率為52-9%,治療組的複發率明顯低於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遠期效果優於對照組。並且治療組的複發病例病情均較前為輕,服用原方仍然有效,對照組服用消銀片則效果欠佳。

升麻鱉甲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

王景福(河北省邢台縣衛生學校,郵編:054000)、賈東強等醫師以升麻鱉甲湯為主,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顯著。

銀屑病病因病機:多由感受風熱毒邪,日久不得宣洩,經絡痹阻,肌膚失養所致。

治療:不離疏風止癢、清熱解毒、養血潤燥諸端。

基本方組成:升麻15 g,鱉甲15 g,當歸10 g,甘草8g,川椒6g,雄黃6 go

臨床加減:若瘙癢明顯者,加地龍l2 g,烏梢蛇9g等。若皮疹鮮紅者,加赤芍9g,丹皮6g等D若皮疹紫黯者,加三棱6g,莪術6g等。若鱗屑肥厚者,加牡蠣30 g,桃仁9 gD

方解:活用經方,取升麻之能升能散,祛肌膚風熱;鱉甲咸寒人陰,引風邪外出;當歸養血潤燥,則血行風滅;雄黃祛風解毒止癢;川椒辛散強烈,以助消除稽留不解之風邪;甘草清熱解毒,且能和中調葯。葯證合拍,故而取效。惟川椒、雄黃藥性溫燥,臨床運用時注意宜忌。

經治54例患者中,男32例,女22例;年齡最大者72歲,最小者8歲,病程最長者20年,最短者10天;病屬初發38例,複發1 6例。經服藥1~2月,36例痊癒(皮疹消退,瘙癢消失),9例好轉(皮疹部分消退,瘙癢減輕),9例無效。獲愈病例1年後隨訪,8例複發,復用本方治療,6例獲愈,1例好轉,1例無效。

【病案舉例】

姚某,男,42歲0 199】.年6月24日診。

主訴:患銀屑病10餘年,曾用多種中西藥物治療,時愈時發。

刻診:見頭面、四肢、軀幹泛發斑塊狀紅色皮疹,表面鱗屑白薄,易於剝離,剝離後基底鮮紅,可見點狀出血,伴劇烈癢感,口乾溲赤。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等。

辨證:為風邪襲表,熱毒熾盛。

治則:宜疏風止癢,清熱解毒。

處方:基本方加赤芍9g,丹皮6g,地龍6g,烏梢蛇12 g。

二診:服藥1月後,瘙癢大減,皮疹亦消退大半。

處方:上方去地龍、烏梢蛇,雄黃改為3g。續進15劑,水煎服,每日l劑。

三診:服上方J5天後,皮疹退盡。

1年後隨訪,未見複發


推薦閱讀:

寒性體質是如何形成的?聽御方堂中醫專家怎麼說?
腸胃冬天熱,夏天冷?——《著名中醫大師徐文兵是大師還是騙子?》
最全內科學經典口訣,輕鬆搞定五大系統考點
天下小糧倉的文件夾【西醫】
關於中醫這點你知道嗎?

TAG:西醫 | 治療 | 銀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