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辦法降低餐後血糖,可獲得5大健康益處(內附476種食物GI值)
本文摘要:眾所周知,進餐後血糖水平是診斷糖尿病以及判斷其治療效果的最重要指標。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餐後血糖水平對健康人(非糖尿病患者)也有重要意義。?選擇升血糖作用較慢的食物,?併合理控制其進食量,?注意食物搭配,?改變進餐順序,可以獲得較低的餐後血糖水平,這對預防①2型糖尿病、②血脂異常、③高血壓、④脂肪肝、⑤肥胖等與胰島素抵抗有關的慢性病有重要價值。
血糖水平即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進餐後血液中葡萄糖主要來自食物,特別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糖類)食物,如糧食、甜點、飲料、豆類、水果等的消化吸收。這些食物所含的澱粉以及蔗糖、果糖、乳糖、葡萄糖、麥芽糖等都會轉化為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
進餐後血糖水平升高,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血液中胰島素水平隨之增高。檢測表明,與空腹時相比,進餐後血液中胰島素水平可增加5~10倍。而且,一般情況下進餐後血糖水平越高,則胰島素分泌越多。也就是說,如果進餐後血糖水平緩慢升高,則溫和刺激胰島素分泌;可如果進餐後血糖水平急劇升高,就會強烈刺激胰島素分泌。
強烈刺激胰島素分泌並非好事,長此以往會使胰腺處於疲勞狀態,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的發生。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等慢性病的重要病因。對此,中國營養學會現任理事長楊月欣教授,在她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一書中有精彩比喻,好比水庫的水閘門如果抬高一點,水庫中的水緩緩流出,平穩而持續;如果陡然快速拔出水閘門,大水會洶湧躍出,激流會漫過甚至衝垮堤壩造成危害。因此,採取措施降低餐後血糖水平具有重要的健康意義。
進餐後血糖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該餐碳水化合物(糖類)的總量,以及它們消化吸收的速度。
1.已有證據表明,吃飯時各種食物的進餐順序對餐後血糖有較大影響。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吃主食,然後再「就菜」,會使餐後血糖更高。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強調,正確進餐順序是蔬菜→蛋白質食物(魚肉蛋奶大豆)→主食,這樣吃餐後血糖水平較低。
2.在食物種類相同的前提下,一餐中碳水化合物越多,則餐後血糖水平升得越高。不難理解,吃2個饅頭就比吃1個饅頭有更高的餐後血糖。所以應注意避免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即不要在一餐之內大量食用糧食、甜點、飲料、豆類和水果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這些食物應均勻地分配至一日三餐(或四、五餐),並控制其總量(以防能量過多並導致肥胖)。
3.在所含碳水化合物(糖類)相同的前提下,有些食物(如精米、白面)比另一些食物(如粗雜糧、全麥麵粉)升高血糖的作用更強烈。在營養學上,用血糖生成指數(GI)來衡量各種食物升高血糖作用的強弱。比如檢測表明,大米飯的GI為83.2,小米飯的GI為71,黑米飯的GI為55。這說明,在所含碳水化合物相同的條件下,三種米飯中,大米飯升血糖最高,小米飯次之,黑米飯升血糖最低。即吃黑米飯可以獲得比大米飯低得多的餐後血糖水平。各種食物的GI數值請參考下表。一般認為,GI<55為低GI食物;GI>70為高GI食物。
一種食物的GI還與烹調或加工方法有關。同一種食物原料,顆粒越細小,加熱糊化越充分,含水量越多,越容易消化吸收,則GI越大,升高血糖越強烈。比如在玉米粒(整粒)、玉米碴和玉米面各自煮成粥,則玉米面粥GI最高,玉米粒粥GI最低。如此說來,粗加工、簡單烹調、縮短加熱時間等有助於降低餐後血糖水平。
4.食物搭配也會影響GI的大小。單獨吃糧食時,GI較高,升血糖較為強烈,如果搭配上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其他食物,則升血糖速度明顯減慢。如單獨吃大米飯的GI為83.2,米飯 魚一起吃的話,GI為37;單獨吃白饅頭GI為88.1,白饅頭 芹菜炒雞蛋的GI為48.6。因此,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不宜單獨食用,應搭配一些肉類和蔬菜一起食用,以降低進餐後血糖水平,換言之,正餐食物盡量多樣化,吃複雜一些,不要太單調/簡單。
推薦閱讀:
※如何保護好寶寶的牙齒?
※茄子有什麼營養價值?
※每天只吸一根煙對身體的傷害有多大?
※44.藥店案例:兩張小桌子讓藥店業績倍增
※美國心臟協會(AHA)抹黑飽和脂肪(椰子油),慘遭集體炮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