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電子報》第42期 般若信箱摘選

  問:末學有個問題是關於「意識」的虛妄性,我們可以從依根塵而起、五位必斷、剎那生滅等諸方面觀行而得到實證。然而意根的虛妄性則很難現觀,《正覺電子報》上曾說需要有三禪的定力才能現觀,否則只能通過知見和思惟來推知意根的虛妄性〔編案:《正覺電子報》並沒有這樣開示過〕。既然如此,那麼色身與意識的虛妄性是否亦可以不通過觀行,而以知見和思惟來推知?因為我覺得現觀意識心的虛妄性對定力與慧力也有較高的要求。凡夫所執著的「我」是意識,而非意根(不知我這種觀點是否正確?)。而我見與我執的起因,則是意根執著阿賴耶識見分所致。請問「意根執著阿賴耶識見分」,而產生我見我執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我們又為何會執意識心為「我」,而不是意根或阿賴耶識見分?不知平實導師的書中是否有這方面的詳細講解?  答:佛法的修證與世間學問的研究是有差異的,佛法之見地是需要實證的,這樣才會有解脫等功德顯發。所以若不通過親自觀行的過程而能有三乘菩提見道功德的產生,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光是智慧修證的本身就有各種層次的差別,亦即從「聞思修證」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智慧層次;若不通過觀行,而純以知見和思惟來推知一切法的話,那頂多只具「聞慧、思慧」,尚缺「修慧、證慧」的功德,對於智慧的功德將無法具足顯發,就無法確實斷除無明、疑惑、煩惱……等,對於「我見」即無法斷除,更不用說解脫出三界了,所以親自觀行甚為重要。  再者,對於未悟者來說,因為無法實際現觀驗證相關之法義,因此毫無功德受用可說,例如現在的佛教界與學術界許多人士,窮盡一生研究唯識方面的知識,對於經論上的文字也非常嫻熟,然而窮其一生的思惟研究,卻只是一個我見俱在的凡夫,處處誤會了唯識的主旨,就是因為他們唯有意識思惟的了解與推知,卻沒有實際履踐的現觀功德,這對於真修佛道者來說是不夠的。佛法乃是實證的行門,而非唯意識思惟的推知可行,若意識思惟可以推知,那隻要開設佛學課程而列入世間學校的教學中,直接去作學問就可以成佛了,也不必再有佛教阿羅漢、菩薩們存在的必要了。若純作學術研究的佛學學問,都屬於意識思惟的境界,佛法就成為世間學問而不是出世間法了,就沒有所謂的「不可思議解脫」的實證與勝妙可言。故於此提問的因緣,再次提醒諸方欲實證解脫與成就佛道的學子們:學習佛法乃是一步一腳印的實證,得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切忌躐等而行,也不可想要憑著意識思惟來了知;若學法因緣仍不具足時,要接受自己目前仍然無法實證的事實,這也是世尊在《優婆塞戒經》當中開示八智之一的「知足智」。亦即眾生對於佛道修證次第,自己於現階段所該具足「聞思修證」的次法要領與進度,對於自己現階段的層次、下一個階段該如何行、需要什麼樣的功夫與資糧……等,都應當清楚知道。  這個部分的法義 平實導師在《優婆塞戒經講記》當中有甚為詳細的開示,期請有心向道者,請閱拜讀書中深妙的次法知見;並以此知見為依循,確實履踐於自己的佛道上,我們確信:如實履踐者必能早日親證實相,斷除我見,那時就能現觀法界實相的真實如如與蘊處界的虛妄無常,如此具足解脫德、般若德、法身德的一分受用,以上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如此而行,於自己的解脫與佛道之增上,方是正途,切勿循現在學教界的錯誤作法,當以投入正法中實修、實證為要。  我見與我執產生的起因,主要是因為無明的關係,不只是「意根執著阿賴耶識的見分為我」,至於論中說:「意根執著阿賴耶識的見分為我」相關的法義與現觀內涵、過程,乃是針對悟後進修相見道位的菩薩所開示的法,也是證悟不退的菩薩方能現觀的事實,因現觀功德之受用,故能心得決定而不退於見地。對於未悟的人來說,在此思惟太多,反而是徒增自己之葛藤,成為障礙自己見道功德出生的因緣,所以對於未悟者不需要開示過多這方面的法義;要以斷我見、斷三縛結為主,努力培植自己大乘見道之資糧與功夫,當證悟因緣成熟時,一念相應慧出現,屆時自然可以現觀此一體性,即可如實理解此分法義的真實內涵,如此而行方是有智者,故當以實證履行為宗。由此緣故,僅作略說,不作詳細的說明。  問:後學有一問題求教諸位菩薩︰我讀導師開示大乘經典的著作時,覺得比較容易明白,但是最近開始讀《阿含正義》時卻覺得比較難懂,不知是什麼原因?後學應該如何閱讀《阿含正義》才能容易理解?請諸位菩薩開示!  答:其實大乘經典所述甚深極甚深,若要在文字上詳細加以開示的話,眾生讀之也不容易懂。然而平實導師目前公開寫在書中的開示,也只開示其中較為初級易懂的略說部分,有許多較深入的法義,乃是在悟後進修的增上班課程才加以詳細說明,實因近百年來眾生對於佛法知見普遍錯解與不足,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來說明大乘佛菩提道的內涵,接引菩薩種性之佛弟子。而《阿含正義》乃是平實導師為護正法悲願所造之論著,主要從原始佛法三轉法輪中之初轉法輪阿含部經典當中舉證,證明早在阿含中佛就有大乘經典之開示,亦舉阿含隱說八識之教證,期使此一悲願揭示阿含解脫道密意的同時,讓更多具信而福緣已熟之佛弟子,以此論著加持之力而能如理實踐、現前觀察,當世得以斷除我見,進證聲聞初果的功德,遠離凡夫位。我們希望此一巨著能夠廣為流通於廣大佛子之間,建立大乘為佛說、八識不增減的正知見於眾生心田中,學人方能在緣熟時斷除三縛結而成就初果功德。我們在配合《阿含正義》廣為流通之時,努力護持與推廣,祈願以此功德成就正法命脈順達千年之效。又佛在阿含中所開示大乘法要多為略說、隱說,是由聲聞人結集而成的;但因聲聞人聽聞大乘法義時難以理解佛陀之意,經文中之大乘法義便極隱誨難知,故在舉證的過程當中,多有深細嚴密的邏輯論證,對於平時不習慣閱讀這方面文字的人,通常較為艱澀難懂。試想,連詳細解釋都難以了解,更何況對這些隱說、略說的經文閱讀,當然更讀不懂了!因此過去、當代的許多佛學界、佛教界人士,窮其一生研究阿含,卻仍讀不懂阿含真義,反而誤會阿含真義,實屬平常之事;因為對佛法的真解,非單純憑意識思惟、學術研究而可達成,乃需以實證之行、實證之德為前提下,方能了解阿含的真實義。若佛弟子欲易理解《阿含正義》所述正理,當如平實導師於第一輯中之開示:【學人若能於此六入法,實地細心觀行而不是虛應故事者,所觀行之內容亦是如理作意而非邪思謬想者,欲求不斷我見、不證初果,是亦極難。今於此節中,舉述觀行入手之略要,細觀之處則需各人讀後自行作觀。若不確實自行作觀,平實於此書中詳述之後,終究未能令諸大師、學人得斷我見;由是緣故,於此節中僅指示入手之法,細觀之處,留俟大師與學人們靜坐之時自作觀行。苟能確實、詳細而如理作意觀行之,不證初果也難!二乘菩提見道,唾手可得。】亦即希望學人對於平實導師書中之開示,能夠數數多聞熏習,聞後數數思惟、如理作意,思惟確定之後能夠如理而行,亦即於生活中去數數履踐觀行,修正邪見錯解、修正身口意行,進而能夠數數如理驗證,確認真實無誤,圓滿此分聞慧、思慧、修慧與證慧之功德,期請諸學子當廣為流通推薦之,於推薦流通之時,同時將自己閱讀當中法要與知見正理,說明給眾生聽;自己在為眾人說明之時,也同時成就一分如理思惟、觀察與驗證之功德,此即是履踐《阿含正義》解脫智慧功德於己身,亦能累積智慧證得所需之次法瓔珞,我們相信您一定會愈來愈覺得易懂易行。  問:導師曾在《真假開悟之簡易辨正法》中擬了幾道題目供學人自我檢驗所找到的是否為真心。後學建議同修會是否可以同樣擬幾道題供佛弟子們自我檢驗是否真的斷了我見?  答:眾生之我見主要乃是其對於五陰十八界的內涵不如實知,導致錯認五陰十八界任何的一陰一界之變相為真實我,而成為四倒者,這也是眾生不斷我見、不證解脫的主要原因。而要檢驗是否真斷我見,其實平實導師在《識蘊真義》中,已專章說明斷我見的檢驗方式,並略為舉示多種勘驗方式:可以從是否與六塵相觸、能否領受六塵、相應的心所有法是否為意識的心所有法、人間五位是否會暫時斷滅之現象、自行檢查三縛結是否如實斷除……等種種方式檢驗之。如《識蘊真義》所說:「欲斷我見者,當先了知我見之意涵;我見者即是誤認意識心為常住不壞法,將意識覺知心認定為常住不壞法時,即是墮於識陰我之中;以如是見解而堅執覺知心──意識──常住不壞者,如是見解即名我見。所以欲斷我見者,當先了知意識心,莫墮於意識心中還自以為不墮於意識心中,莫將意識心變相境界錯認為第八識如來藏境界,是故應先了知勘驗意識心之方法,方能真斷我見無餘。」若欲詳知我見內涵,請恭閱《識蘊真義》。又《阿含正義》七輯當中,幾乎都是在講我見、我執等斷除之檢驗方式與實際觀行要領,分門別類的從理證、教證上面開示及詳細解說,期望能夠讓眾生脫離我見無明深坑,請有心斷我見者當以《阿含正義》、《識蘊真義》所述來檢驗之。  問:後學的佛學知見不像傳統的佛弟子從師父受學,而都是來自學校的教育體系,很有系統的教學方式讓後學能夠吸收很多的佛法知見。但是近來與一些蓮友接觸才發現多年來所熏習的佛法,竟然與傳統佛弟子的知見差異頗多,尤其是蓮友所深信不疑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在後學所熏習的知見里那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開示並非實有,又看到貴刊刊物《正覺電子報》的一些佛法知見,讓後學頗感迷惑。故懇請開示以下的疑問: 1.大乘是佛說嗎? 2.阿彌陀佛存在嗎? 3.極樂世界存在嗎? 4.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去那裡有什麼好處? 5.如果已經因為錯誤的熏習而誹謗正法,若要想往生,應該怎麼辦? 6.若是作惡之人也能往生極樂世界免受惡報之苦,基督教也說只要信耶穌就能得救、能得永生,那阿彌陀佛和基督差異在哪呢?敬請開解後學的迷惑!  答:1.大乘經典乃 佛所說, 平實導師在《阿含正義》當中已經舉出甚多證據來證明;四阿含里處處有隱說大乘的開示,法同一味,沒有差別,只是二乘人沒有生起對於大乘法的念心所,無法勝解大乘法義,所以將大乘法結集成小乘法而已。此處篇幅所限,無法詳細解說「大乘是佛說」的種種證據,請您參考本期布告欄中第二十一項所列網路書局及各大書局,自行請購《阿含正義》各輯閱讀之,讀後即可確信「大乘正是佛說」。 2.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確實存在,眾生因無明愚痴而不信受,強說:「我要親眼看見才信,我看不見,所以沒有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存在,兩者乃是方便施設的說法。」印順等人及其追隨者就是此類無明眾生。然而眾生不知「眼見為憑」的前提為何?也就是在自己不是「瞎眼無目」為前提,若自己瞎了眼而堅決的說自己沒有見到太陽,就否定太陽的存在,那就如同《中阿含經》所說的「雖老猶生盲,邪不見真際」。欲學正法之學子切勿信受印順等人邪見誤導,導致自己的「智慧之眼」瞎卻;甚或原來就生盲無目者,更需以正法如理作意來出生慧眼簡擇正邪,當信受佛語開示凈土法門真實,進而解信、證信之。 3.各佛學院的教材,有許多是取材於印順等人的邪見書籍,平實導師對印順等人的邪見已經破斥許多年了,也出版了許多書籍,明文辨正印順應成派中觀之所以會是邪見的原因。而印順等人向來不相信有極樂世界、琉璃世界、十方佛世界、第七識意根、第八識如來藏;他們對這些都是否定的。您從佛學院學法的結果,不免會熏習到印順等人的種種邪見。極樂世界是否存在,已如2所答,請參照。 4.極樂世界乃是 彌陀世尊的慈悲願力與欲往生者共同願力所成,對眾生來說,利益乃是無量無邊,因三根普被故,上根者往生能夠面見彌陀世尊並蒙親授法要加持,必能於道業上快速增上而得入地;中根者能夠透過極樂世界蓮池海會諸菩薩眾的境界力熏習,而使得原來聲聞種性者轉而發起菩薩根性,更復進修成佛之道;下根者乃是可以在彌陀世尊的慈悲攝受下,於蓮苞內聽聞、體驗「無常、苦、空、無我」等之正理,因而能夠透過長時熏習的力量,使得心性轉趨清凈,發起菩薩願而得進往成佛之道而行。雖有如此廣大無邊的利益,但是對於愚痴無明障重的眾生來說,他們卻不認為是好處,仍然繼續造作痴業而不願往生彼國甚而謗無極樂世界,如此一來,即使是最最慈悲的彌陀世尊也無法接引毀謗正法、毀謗大乘菩薩藏之一闡提人,故有智之菩薩眾,若非有其他凈業因緣,應當發願往生彼國,得以迅速成就佛道。 5.過去曾造作謗法的惡業,若想往生極樂世界,在舍壽前都有機會補救的,也就是如實的履行懺悔二法。若是具足謗法的根本罪、方便罪、成已罪,則是重罪,則需對眾懺,並且需見好相才可滅罪;若是只有根本罪、成已罪,或是只有成已罪而無方便罪及根本罪,即是輕垢罪,則對首懺即可滅罪;若是只有隨人言語毀謗正法,並無根本罪、亦無方便罪,只是微罪,則只需在佛前自責其心,後不復作,即可滅罪;若之前有寫文章誹謗正法、誤導眾生者,已是具足根本罪、方便罪、成已罪,是最重罪,應當努力補救,回收所流通的書籍,並且具文公開懺悔說明以前所造毀謗正法罪業,宣示「後不復作」,同時極力的護持正法來彌補謗法之過,不但可以滅罪,也可以多分或少分成就道業。西天的世親菩薩就是最好的例子,說明如下:世親菩薩自出家以來,專弘小乘法,常常提出「大乘非佛說」的主張,造論毀謗大乘佛教。後受胞兄無著菩薩感化,悔悟過去的邪知邪見,因此棄捨小乘,轉而修學大乘。然毀謗佛的正法屬於十重罪之一,縱使 世親菩薩不斷悔責從前毀謗大乘的種種過失,還是無法彌補破佛正法的業行,所以思欲割舌謝罪。後來無著菩薩規勸 世親菩薩改以謗法之舌,轉而弘揚大乘法,遂有世親菩薩一生弘揚大乘法義而造諸論,成為千部論師之美事出現,也使 世親菩薩不僅將破佛正法之重罪消彌於無形,乃至獲得十迴向位功德而鄰於初地菩薩之證量,所以努力弘揚大乘法不但可以彌補所造大惡業於無形,還可能獲得大乘法的實證而永離凡夫位。 6.造惡之人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者,乃是依於彌陀世尊的大願攝受,往生後住於蓮苞內熏修正知見,使造惡者心轉清凈,待其法緣成熟之時,即出蓮苞,聞思修證佛法、行菩薩道,屆時即有能力補救過去所造惡業,雖遇惡業現前受報,亦得轉輕所受之果報,以此逆增上緣來轉化自己與眾生的惡緣關係而成就佛事,造就使得自己道業快速增上的契機,非永遠不受報,這也是彌陀世尊悲願所攝之一:下根之人亦可得利。基督教等一神教之教義並不是如此,雖然他們所說十誡當中有行人天善法,然其行善的同時,卻雜染著惡業之並行,如中古時期的十字軍東征,意欲剪除異教徒而殺人等,這些都是有雜染的世間法,並不是究竟的正理,上帝縱使想要包庇信徒殺人的惡業,仍然無法成功,殺人者仍然要接受因果律的報應,因為上帝自己也難逃於因果律之外。再者,其所說「信上帝、信耶穌得永生而不受惡報」,此乃大邪見。眾生不管信不信上帝,三界眾生的五陰都是生死不斷,都是在三界生死當中輪轉不停,不斷頭出頭沒,無有出期。而上帝自己也是在欲界中受報,只等福德受報完畢,就得下墜於人間或三惡道中,與凡夫眾生都無差別;人間佛弟子凡是證得初禪的人,境界即已超過上帝了,而上帝連初禪都無法證得,連自己的五陰何所從來都不知道,哪有能力包庇殺害異教徒的信徒?而實證初禪者,對阿羅漢的證境都無所知,更無法猜測阿羅漢所無法猜測的菩薩境界,但是菩薩卻又無法猜測諸佛的境界,以此推之當然彌陀世尊的境界絕非上帝所可比擬的;所以您當然可以信受極樂世界的 彌陀世尊,當然可以知道上帝所住的欲界境界完全無法與 彌陀世尊相提並論。這樣略說,希望您可以稍微理解阿彌陀佛與基督的差異了。而大乘法所證的見道,是實證五陰(包括上帝或基督的五陰)都從各自的如來藏中出生,親自證明萬法都是如來藏中出生,這就是證得法界的實相;上帝或基督的五陰都有生滅,然他們的如來藏本來不生,未來也永遠沒有滅時,所以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才是法界的實相,才是佛所說的真理,而上帝或基督對此都不知道,因此「信上帝得永生」是不實語,乃是未斷我見的說法;連我見都斷不了,何況能知法界實相?何況能包庇信徒殺人的大惡業?那都是三界生死法,都無法趣入三乘菩提涅槃解脫的證得,更遑論不受惡報!故一神教這種邪見與邪教導,皆不被有智者所接受,因此不應將彌陀世尊與上帝、耶穌作同一類比,因教義、行門、前提……等都相差太懸殊,根本不應比擬。  問:「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很多學佛人常掛在嘴邊的話,但是究竟何謂「無緣大慈」? 何謂「同體大悲」?請善知識開示。  答:佛於《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八開示:【複次,慈氏!慈有三種:一、眾生緣慈,二、法緣慈,三、無緣慈。云何眾生緣慈?若初發心,遍觀有情起大慈心。云何法緣慈?若修行時觀一切法,名法緣慈。云何無緣慈?得無生忍,無有二相,名無緣慈。慈氏!當知此即菩薩摩訶薩住真法界大慈心也。】  所以從理上來說,菩薩證悟明心之後得無生忍,即可親自現觀驗證自他一切有情之第八識如來藏,具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體性。祂具足世間出世間一切萬法,能夠給予眾生種種樂,此乃真正無緣大慈。同時證悟菩薩亦可現觀三界一切有情眾生之本體如來藏都是同一體性,皆是離一切覺觀而能拔除一切苦厄,即《心經》所述「度一切苦厄」,如此展現同體大悲之體性而無礙。若從事上來說,我們引用平實導師在《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的一段開示:「諸佛的心,就是大慈悲的心,這個大慈悲叫做無緣慈。不要以為大慈悲是有慈有悲。沒有!大慈大悲 阿彌陀佛,沒有慈、沒有悲;因為他是無緣慈、無緣悲。因為無緣慈無緣悲,沒有慈沒有悲,所以能攝取一切眾生。凡是眾生有所念,他就有所應,不必限制特定的因緣或對象,這叫無緣慈,這才是大慈悲。」因此對於證悟的菩薩來說,於理於事都可以如實理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義涵,因此欲知此中真義,當以勤求證悟為要。

——轉載自《正覺電子報》第42期


推薦閱讀:

禪老師對《地藏法門》讀後感之勉勵
金剛般若經挾注(大正藏2739部)
体方法师: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8—)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五百六
大般若經綱要(二)

TAG:電子 | 般若 | 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