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概說(愛因斯坦)

潛意識概說(愛因斯坦)

人腦接受信息的方式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接收兩種方式,我們每天都會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無形的刺激,引起我們的注意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有意識接收是人腦地於周邊事物的刺激有知覺地接收信息;而無意識接收是人腦對於周邊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覺地接收,這就是所謂潛意識.

美國知名學者奧圖博士說:人腦好像一個沉睡的巨人,我們均只用了不到1%的腦力."一個正常的大腦記憶容量有大約6億三書的知識總量,相當於一部大型電腦儲存量的120萬倍.如果人類發揮出其一小半潛能,就可以輕易學會40種語言,記憶整套百科全書,獲12個博士學位.

根據研究,即使世界上記憶力最好的人,其大腦的使用也沒有達到其功能的1%,人類的智慧和知識,至今仍是"低度開發"!人的大腦真是個無盡的寶藏,可惜的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忽略了如何有效的發揮它的潛能-----潛意識中激發出來的力量.

潛意識的六大特徵:

1.能量巨大:博恩.崔西說:潛意識是顯意識力量的3萬倍以上.

2.最喜歡帶感情色彩的信息.

3.不識真假,直來直去.

4.易受圖像刺激

5.記憶差,需強烈刺激或重複刺激.

6.放鬆時,最容易進入潛意識.

開發潛意識的渠道:

1.聽覺刺激法:

當你恐慌,害怕,缺乏自信時,大喊幾聲,就像舉重,搏擊喊叫一樣,可以立即恢復力量.聲音的力量可以影響你的信念,帶來積極的行動.在你的家中或其它地方一直放潛意識錄音帶,可以不注意它,它也可以進入你的潛意識中,就是在睡眠中也可以放著,因為耳朵是24小時張開的,意識聽不到,但潛意識能照樣聽到,效果仍然很好.

2.視覺刺激法:

在房間建立一個夢想板,把自己的目標畫成圖片剪下來,貼在夢想板上天天看,可以天天刺激你的潛意識,達成你的夢想.

3.觀想刺激法:

利用潛意識不分真假的原理,在大腦中引導出你所希望的成功場景,從而達到替換你潛意識中負面思想的目的,通過反覆的觀想暗示,改變自我意像,樹立成功信念,並使自我產生積極的行動,達到預定的目標.

潛意識名言錄:

倘若你想達成目標,便得在心中描繪出目標達成後的景象;那麼,夢想必會成真。(英國當代動機大師·理查丹尼RICHARDDANNY)

一個人的人生幸福,只靠道德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經常描繪自己將來的幸福形象,並依靠萬能的潛意識來幫忙實現。潛意識一旦接受事情後,就會想盡辦法去實現它,之後你只要安心等待,就可以了。(世界著名研究精神法則、潛意識權威·喬瑟夫摩菲MURPHY)

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腦革命作者、日本科學會顧問·七田真)

如果每個人都能想像自己的夢想,夢想就可能出現。盡量試著在腦海里具體的拼湊出它的雛型。(腦內革命作者·春山茂雄)

我這一生不曾工作過,我的幽默和偉大的著作都來自於求助潛意識心智無窮盡的寶藏。(馬克吐溫)

那些最能幹的人,往往是那些即使在最絕望的環境里,仍不斷傳送成功意念的人。他們不但鼓舞自己,也振奮他人,不達成功,誓不休止。(UnlimitedPower作者·安東尼羅賓)

靈感並不是在邏輯思考的延長線上產生,而是在破除邏輯或常識的地方才有靈感。(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宇宙智慧的完美體現

2005年被定為世界愛因斯坦年,以紀念相對論創立100周年。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物理學家,還是一位和平主義者、思想家和藝術家。在20世 紀世界著名思想家行列里,愛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品格與天地日月相爭輝,他的科學貢獻為萬世景仰。從人類文化源頭理解愛因斯坦的思想、 人格底蘊、玄奧的物理學理論、傳奇般的故事,人們在歷史氛圍中接受他的精神感召,為和諧公正的新世界努力。站在人宇科學的角度看待愛因斯坦,我們發現他的 人生觀與人宇科學倡導的完全一致,愛因斯坦是高山仰止人生觀之楷模,是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效仿、學習的榜樣。

共同的淵源

人 宇科學是以宇宙智慧學說為基礎的超前科學。在認清宇宙智慧和人類關係的同時,進行自我改造,形成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高素質的優秀群體的實際行動,化為 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力量,為實現美好的大同世界而打好基礎。所以它超越了任何知識體系和意識體系的限制,站在大宇宙和人類整體利益的高度引導人們反思人 生,改變自我,因此它給予人們的是具有終極意義的思考。人宇科學認為必須首先凈化人的心靈,首先是自我的健康發展之道,才能有人類整體的健康發展之道。人 生是什麼?是舞台還是客棧,是拼搏還是旅行,是享樂還是苦役,是泡影還是永恆?如果說人生似謎,人們是否能解析謎底?如果說人生如夢,人們是否有夢醒之時?人宇科學認為,人 們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言行操守,歸根結底是受世界觀和人生觀支配的。人生觀不同,人生所追求的價值和遵循的道德規範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 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愛因斯坦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和執著是世人皆知的,或許正是一種建立在外部啟示和內心體悟基礎上的人生體驗,形成了愛因斯坦不同於常人 的人生觀,而他的思想源泉就是《聖經》和希臘人的哲學。《聖經》的創立者耶酥是宇宙智慧在當時歷史時期的媒介,希臘與中國一樣,是當時宇宙智慧賦予了優秀 的文化底蘊的最古老的五大文明古國之一,併產生了一大批引導人類前進的優秀思想家。「人類的發展經 歷了漫長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如儒家思想、佛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等。這些思想尤其是佛家思想,對當時的社會發展 起到了不可限量的推動作用。所形成的宗教,所宣傳的內容都是為了社會的發展,勸人於心向善,多為他人著想。這時的宗教還是純樸的,沒有被蒙上唯心色彩,是 由我們選擇的媒介直接領導的。」 在愛因斯坦思想形成初期, 一種新的比較優秀的文化生活從兩個源泉逐漸發展起來,這就是猶太人的《聖經》和希臘人的哲學和藝術。愛因斯坦說「不知什麼緣故,它們沒有在普遍的浩劫中被埋葬掉。把這兩個彼此不同的源泉匯合起來,標誌著我們目前這個文化新時代的開始,而且這種匯合,直接或間接地產生了構成我們今天生活真正準則的一切內容。」 愛因斯坦不是基督教徒,但他和一切正直的哲學家、科學家一樣推崇基督教文化,認為它是物質世界最絕對真實的東西,稱它「幾乎只涉及人生的道德態度和對生命的道德態度」, 他所說的為上帝服務,就是為最高指引者的意圖服務,(他承認無形力量的指引)他所說的為所有的生命服務,與人宇科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幫助一切可以幫助 的人,只是文字上不同,而實質上一致。愛因斯坦認為基督教決不是一種先驗的宗教,它所涉及的是人們在過著的生活,並且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掌握的生活。它不 但是一種信仰,更是對超越個人意義生命的神聖化。在愛因斯坦人生觀的形成過程中,不能忽視邁蒙尼德、叔本華、尼采等哲人的思想影響,以及甘地、馬赫、普朗 克、洛倫茲、居里夫人等人格高潔和品德高尚的人物 的榜樣力量,尤其是斯賓諾莎對人生和生活的態度,更是他刻意學習和仿效的楷模。他稱讚斯賓諾莎是一位卓越的人物,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個純潔而孤獨的靈魂。 愛因斯坦對斯賓諾莎的一言一行都懷有深深的崇敬之情,斯賓諾莎的下述思想顯然直接而有機地融入到了愛因斯坦的人生觀中。作為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斯賓諾莎 認為「在通常的生活環境中,那些被人們公認為最高的幸福歸納起來,大約不外三項:資產、榮譽、感官快樂。這三件東西縈繞人們的心思,使人們不能想到別的幸福。……經過深長的思索,使我確切地看到,如果我徹底下決心放棄迷亂人心的資財、榮譽、肉體快樂這三種東西,則我所放棄的必定是真正的惡,而我所獲得的必定是真正的善。」斯賓諾莎對人類思想的導向與宇宙智慧要求我們最大程度的破除私慾、自我完善的思想完全一致。宇宙智慧倡導我們在社會實踐中逐漸回歸到純真,無私,善良的本性,是道德與善的結合,是道德與信的結合,而最終達到的人格完美境界。

如 果說信仰使愛因斯坦的思想和情感首次得到解放,而艱苦跋涉的科學天堂又使他得到第二次解放。科學使他的精神境界進一步升華,成為排除一生煩擾的天使。愛因 斯坦從少年時代就對真善美,自由,平等,正義有深摯的愛。他曾說過:一個人活著就應該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度過一生,這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問題,也是 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我看來,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量幫助別人,建立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這就需要大量的自覺思考和自我教育。 在人宇科學,無數人在不斷反省和改變自己不符合原則的言行,不失時機的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別人,愛人 助人,讓人們理解科學的美好,進而走進科學,在能量的引導下自我完善和完美,走一條幸福人生道路。不容否認,愛因斯坦廣泛而深入地思索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 意義問題,從而形成了他的高尚的人生觀和積厚流廣的人生哲學,成為激勵和砥礪後人的不盡寶藏。愛因斯坦的人生信條,與人宇科學引導我們堅定的信仰,堅強的 品格,平和的心態,助人的意識,規律的生活和無私的愛心,是完全相同的。

實現人生的價值和追求

人 宇科學定位在以改造人為主線,緊緊抓住改造人的私慾這個關鍵,這是它的核心任務和目的。一切提高認識水平,提高思想素質,理論聯繫實際都在為這個目的服 務。學習人宇科學是為受益而來,但過分注重名利,難免目光在外,如果始終以自我觀念,以自身欲求為重,必定離健康、愉悅和幸福人生越來越遠。象愛因斯坦一 樣,高尚的人格是寵辱不驚、淡泊名利、崇尚儉樸的人,他們的目光在內,探索科學和真理而遠名利。如果到達新科學對我們的要求——忘我的境界,超越了功利,榮辱,得失,乃至生死,人就不可能再有疾病和得失之慮,就會離幸福越來越近。照亮愛因斯坦的人生道路,並且不斷給他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那就是善、真、美的指引。他重視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那 個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裡永遠達不到的高度。如果沒有對美好事業的追求,即使是金錢和物質的極大豐富,生活也會是空虛的。愛因斯坦從個人與社會與他人的關 繫上,從個人的理想與追求上,實現了他的人生目的,概括了他的人生哲學。他反對向青年人鼓吹以習俗意義上的成功作為人生的目標,而把擺脫自我和有益於社會 作為判斷人的價值標準:「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他還特別指出:「個人及其創造力的發展,是生命中最有價值的財富。這樣一來,人生才能體現出它的意義和價值,使人從渾渾噩噩的生存躍入冰清玉潔的存在。」愛 因斯坦清楚地看到,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顯然是自然界的一個不可抹煞的事實。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穿別人縫的衣服,住別人造的房子。除了物質上的依賴外,還 有精神上的依賴;我們的大部分知識和信仰都是通過社會交往取得的,我們的文化素質是受社會影響形成的。我們勝過野獸的主要優點就在於我們生活在人類社會之 中。一個人如果生下來就離群索居,那麼他的思想和感情中保留的原始性和獸性就會達到難以想像的程度。愛因斯坦曾多次表示,只有對人類整體的工作和服務,才 能實現人生價值,而個人的得失則是無關緊要的。

人 在大多數情況下的幸福都不是根本的幸福之源,而只是面對現實的逃避和朝夕的快樂,大多數時間是對某些痛苦的抉擇和難以解決矛盾的暫時忘卻。新科學告訴我 們:人的真正幸福來自於對他人無私地幫助,愛人如己,替別人著想的善良無私的情懷,以及由此帶來的心心相印和親密無間。新科學就是要通過我們的愛心來創造 出天下為公,眾人皆親的社會氛圍,進而實現人類共同的大同世界的理想。這與愛因斯坦的思想不謀而合。人不但要為自己,也要為別人而生存,別人的喜悅和健康 同時關係著我們的全部幸福;然後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

人 宇科學的人生觀是以平和的心態幫助一切可以幫助的人,新科學要求人與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從而啟發人對自身良知的覺醒,對人類本質的理解,具有博大深厚的人 道主義精神。愛因斯坦正是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係的典範,他堅持個人應為人類服務和與他人無私合作的原則,像洛倫茲那樣把「服務而不是統治」視為「個人的崇高使命」。在他的心目中,為人類服務是至高無上的和無比神聖的:「沒有比為人類服務更高的宗教了。為公共利益而工作是最大的信條。」他希望人們學會通過使別人幸福快樂來獲取自己的幸福,而不要用同類相殘的無聊衝突來獲取幸福。只有心中容下這點天良,生活中的重擔才會變輕或可以忍受,才能耐心而無畏地找到生活之路,而把歡歌笑語帶到四方。他應邀在一個青年人的名言集錦簿中這樣寫道:「你們是否知道,如果要實現你們熾熱的希望,那就只有熱愛並了解世間萬物——男女老幼、飛禽走獸、樹木花草、星辰日月,唯有如此你們才能與人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睜開你們的眼睛,打開你們的心扉,伸出你們的雙手,不要像你們的祖先那樣從歷史中貪婪地吮吸鴆酒毒汁。那麼,整個地球都將成為你們的祖國,你們的所有工作和努力都將造福於人。」 愛因斯坦達到的境界正是人宇學員努力達到的境界,因為人類具備高級生命的優秀基因,具備崇高的意識潛能,具有不斷完善自己的品性,在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中,在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的同時,必然會成為最幸福、最健康、同時也是精神世界最充實的人。

怎樣對待物質和需要

當然,愛因斯坦所倡導的理想和道德並不是泯滅人性的假道學和唱高調,他在「人類的兄弟關係和單個人的個體主義」之間保持了必要的張力,從而使二者協調一致。他認為在人生的服務中,犧牲成為美德;但同時又指出,自我犧牲是有合理限度的。他表示:「道德行為並不意味著僅僅嚴格要求放棄某些生活享受的慾望,而是對全人類更加幸福的命運的善意關懷。」在 他看來,這個觀念蘊涵著一個首要的要求,那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展現他的天賦。只有這樣,個人才會得到他所應得的滿足;而且也只有這樣,社會才能達到 它最大的繁榮。因為凡是真正偉大的和激動人心的東西,都是由能夠自由勞動的個人創造出來的。歷史是一個大舞台,社會是一個大舞台,新科學要求樹立新的人生 觀,為自己樹立新的更高的人生目標,以人宇精神作為社會生活的指南。很多人在真正理解科學本質,並按照新的作人原則改變自己的同時,不約而同的走上一條成 功的人生之路,而這成功的背後,是淡化個人欲求,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怎樣做人,遵循規律的結果。

社會又是複雜的,在現階段有很多不公平現象。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愛因斯坦就具備這種藏垢納污的博大胸襟,他說「我們不僅要容忍個人之間和集體之間的差別,而且確實應當歡迎這些差別,把它們看作是我們生活豐富多彩的表現。這是一切真正寬容的實質;要是沒有這種廣泛意義上的寬容,就談不上真正的道德。」隨 著社會的發展舊的意識不斷被新的意識所代替,人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都會變,只能越變越好,但有個漸進過程。新科學要求我們在複雜的私有制社會中,正 確處理各種矛盾,我們不能改變別人,但我們能夠改變自己,以自身良好的體現為社會送去清新的空氣,用良好的道德素質影響人們,凈化人們的心靈,最終共同達 到宇宙智慧為人類設定的大同的思想境界。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得到了宇宙間最高能量的幫助和關照,要求我們在其生活中不斷努力,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但 不要停留在以前那種常規的道德培養中。要用人宇科學新的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做一個真正純潔善良的人,真正祛除內心的邪念,發自內心地去幫助身邊的人,讓 每一個人都成為看似有點愚傻、其實為大智之人,也就是一種「大智若愚」的人生境界。

財富是無辜的,一切都取決於得到金錢的手段,以及對金錢的態度。對通過身份、地位、金錢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為社會是以人們得到財富的數量來衡量人是否成功的標準,社會上的不良現象依然存在著,怎樣才算是實現人生價值?在問及通過金錢實現人生價值這種觀點是否正確時,「可 以告訴你,不是完全對的。人的這一生要經歷許許多多的事情,在經歷許多之後,你會發現,金錢不能給你帶來快樂,親情、友情、愛情,任何一種都比金錢要重要 的多!金錢是什麼?是一種工具,是你獲得物質享受的工具,當你不去貪戀物質享受的時候,你說它還能給你帶來什麼?身份和地位又算什麼?當你擁有這一切之 後,你發現你其他朋友、親人都離你而去的時候,你還會快樂嗎?,但你會慢慢發現,只有人的精神力量才是最重要的!人生觀要樹立!那麼怎樣才算是實現人生的 價值呢?我告訴你:以平和的心態去幫助一切可以幫助的人,就是為人民服務!」 愛因斯坦的人生哲學驗證了宇宙智慧的教導,他認為 「巨大的財富對愉快如意的生活並不是必需的」,「生活必需提供的最好東西是洋溢著幸福的笑臉。」他對金錢的態度與哲學家叔本華的如出一轍:「金錢,是人類抽象的幸福。所以一心撲在錢眼裡的人,不可能會有具體的幸福。」人生的目的和人的價值是愛因斯坦最關注的,人總有一死,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作一次短暫的逗留,但目的何在卻無人所知。他說「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儘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我所領受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嚮往儉樸的生活。並且時常發覺自己佔用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愛 因斯坦相信,簡單純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愛因斯坦一心奉獻,不想索取的高尚品格與現代人只想索取,不想奉獻形成鮮明 的對照。但人宇科學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今天,我們學習愛因斯坦的精神,也要理解精神和物質是互相關聯的,在我們思想境界達到一定高度時, 改造和落實的行動會更加自覺,幸福和成功自然紛至沓來。如果我們只是為了病,為了個人欲求改造和學習,能量是不能長久的。宇宙智慧告訴我們一個方法:當你 想成功某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去想得到後的事情,去做怎樣才能實現它的事情,這是符合自然規律法則的。

社會為指南

愛因斯坦讚頌高爾基是「社會的公僕」。他欽佩美國高等法院大法官布蘭代斯「把如此深奧淵博的知識、才能同嚴於律己的自我剋制精神融為一體,在默默無聲地為社會服務之中尋找自己生活的真正樂趣」,是在我們這個缺乏真正的人的時代中的「一個真正的人」。 另一方面,他也強調社會應對個人負責,尊重個人的思想自由和應有的權利,尤其不能用暴力侵犯人的尊嚴和價值。這種雙向的認識來源於他的下述觀點:社會的健 康狀態取決於組成它的個人的獨立性,也同樣取決於個人之間密切的社會結合。人宇科學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人是現實生活中的人,不能離開其生存環境,也要同 時受環境的影響,在環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可變的是人,任務就是要發揮主觀能動精神,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使之更加健康更加文明,在社會生活中,要體現出 不同於一般人的思想素質,不做有損於國家,有損於集體,有損於他人的事。須知的原則要求我們當出現矛盾,與人、與集體、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要破私 立公,公大於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要體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象愛因斯坦那樣在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係上,堅持個人應為人類或人民服務和與他人無私合 作的原則,把服務而不是統治視為個人的崇高使命,把為人類服務當成是至高無上的和無比神聖的事情去做。

人類大同幸

愛因斯坦不僅從個人與社會、與他人的關係等問題中思索了人生的目的和價值,而且進而深入到生命的意義和永恆層面加以反思。不用說,他深知這個反思對象的難度:「一個人很難知道他自己的生涯中什麼是有意義的,當然也不應當以此去打擾別人。魚對於它終生都在其中游泳的水又知道些什麼呢?」愛因斯坦知難而進,竭盡全力地在現世設法尋求答案。他大膽而徑直地提出這樣的問題:人類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他 在解釋這個提問的意思時說:凡是認為他自己的生命和人類的生命是無意義的人,他不僅是不幸得很,而且也難以適應生活。他從猶太教的法典和戒律中看到,生命 觀的本質在於對天地萬物的生命的肯定態度。愛因斯坦認為人和生命的意義在於,個人的生命只有用來使一切生命都生活得更高尚、更優美時才有意義。生命是神聖 的是最高的價值,相比之下其他一切價值都次一等。把個人以外的生命視為神聖,就引起對一切有靈性的東西的尊敬,這是猶太傳統的一個突出特徵。愛因斯坦多次 強凋,人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只有在獻身於社會中才有更重大的意義。人宇科學正是讓我們理解人與人生命的價值是相等的,人類整體生命價值又高於個人的生命 價值。新科學站在大宇宙系統的立場上,以能量引導人類思想升華,決不是只為人類治病這麼一件小事,而是把人類調整到宇宙系統的步伐中來,我們理解了宇宙智 慧的意圖,就必須要象愛因斯坦那樣,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國家、人類整體利益,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人類前進的事業中,捨棄小我,保全大我,從而使個人生 命的價值獲得升華與永恆。因此確立信仰與永恆的意義在於既要珍惜個體的生命,又要清醒地認識在人類整體生命價值面前,個人生命價值不能置於至高無上的地 位。愛因斯坦認為自己生命的意義主要滲透在他的有益於社會和人類的奉獻中,科學研究是他生命存在的真正本質和宇宙宗教感情的表現場所。我們可以想像,愛因 斯坦作為一個學識淵博的物理學家,在擺脫自我的崇高意境中,站在一個小行星的某個地方,驚奇地凝視著永恆的、深不可測的宇宙,那種壯麗的、運動著的美;宇 宙生命川流不息的生和死的交替,在歷史長河中幾乎不留任何痕迹,有的只是螢火一閃。他覺得他一生的激動人心的探索經歷,使他的生命顯得更有意義。當我們仰 望著巨人的情懷和境界,無數次的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他所具有的崇高的意識和思想境界,是很多人所不能比擬的,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宇宙智慧優秀基因最本 質的屬性,正因為具備這種真正偉大的屬性,他才會永遠擁有整個世界。

愛因斯坦只是信奉基督教義,他不相信靈魂不朽和人格化的上帝。但是,他卻深信事物的永恆,尤其是人對永恆事物認識的永恆,以及人類精神的永恆目標——真、 善、美。他認為,潛心於研究一些永恆的事物是大好事,因為只有從這種永恆的東西中才能產生出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不僅能使人世間獲得和平與安寧,而且也能使 人類在共同創造的不朽事物中獲得永生,並從中發現生活的樂趣和生命的意義。在愛因斯坦看來,生命的永恆既體現在追求崇高目標的過程中,也表現在其結果中。 他說:「在研究和追求真與美的領域裡,我們可以永葆赤子之心。」「理解力的產品比喧嚷紛擾的世代經久,它能經歷好多世紀而繼續發出光和熱。」愛因斯坦關於生命的永恆的思想與斯賓諾莎的「心靈的永恆」和叔本華的「真理的生命悠久」的 思想是一致的。他終生關注持久而永恆的東西,漠視稍縱即逝的實利和物慾,從而跨過了自然的恆久世界和人生的短暫世界之間的難以逾越的鴻溝,在追求永恆中得 以升華。蘭佐斯在愛因斯坦逝世後中肯地評論道:像他這樣的人是永生的,其思想和精神是不會死亡的。我們理解愛因斯坦對於追求永恆的思想境界,那就是完全把 自己奉獻於科學、奉獻於社會、奉獻於人民的無私情懷,在現階段,我們必須理解關於人類最美好事業的意義,理解愛因斯坦終生的付出給予我們的啟示和含義,人 生是短暫的,不管我們懼怕還是坦然,我們都要面對,如果我們把自己交付於宇宙智慧,交付於為他人更幸福的事業中,把自己定位於社會前進的洪流中的一滴水, 在鋪就通往大同世界的路上的一粒塵埃,我們的人生之光即便很微弱,也能溫暖別人,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自 然法則是高智慧的人制定的,有欲與無欲,即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無欲是一種境界,是人私慾的對立面,愛因斯坦成功的放棄了名利,這表現在他面對以色列第 二任總統這個顯赫位置,絲毫不為所動的婉言謝絕,專心從事他的科研與和平事業,新科學要求我們忘我忘病,繼而達到無私無我,就是告訴我們要想實現人生價 值,必須從淡化和放棄私慾入手。只有無私,才能進入高尚的意境,把握世界的本質和規律,從而更好地造福人生,造福社會。愛因斯坦是達到無私無欲境界的人, 在崇高人生觀的指引下,他以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對待科學,以博大而寬闊的胸襟對待整個世界,以悲憫而善良的愛心對待人民。愛因斯坦,他完美地體現了人宇精 神,正因為他看淡名譽、財富和一切虛榮,所以他向世人展示的是最為精彩和輝煌的人生。


推薦閱讀:

科學家何以信仰宗教—— 以愛因斯坦為例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名言
英國雕塑藝術家愛潑斯坦作品選,不是愛因斯坦...

TAG:意識 | 潛意識 | 愛因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