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資深教育專家的觀點:幼小銜接教育究竟是否必要?
「上學前班到底有多大的必要性?」
這是一個家長提出的原問題,也是一個讓很多人很困惑而又很無奈的一個問題。我們把這個問題再次拿出來,雖說是老生重彈,舊事重提,但我們想明確的是,我們不是探討學前班應不應該上的問題,因為「應該」或「不應該」是個太絕對的定義,學前班之所以有今天的發展局面,已經不能簡單的用「應該」或「不應該」來評判。
它的出現、定位、發展、甚至特色,絕對不是單個事物的單純產生,而是在客觀條件影響下,受幼小銜接現狀,根據需求產生的,特別是就中國現有教育情況來看,政策上的理論性和生活中的現實性有很多是不可調和的,是衝突矛盾的,我們不可能脫離現實空談理論或理想。
「上學前班到底有沒有必要,必要性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已經引發了無數的討論,也是我們舉辦者曾經反覆思考的問題,「我們辦學前班到底有什麼意義?作為一名有著近十幾年教齡的教師,同時也作為一個初三孩子的媽媽,跳出這個爭論,憑藉我和孩子上學過程中共同有過的心路歷程,作為一個過來人,換個角度,總結其中的規律,讓我有了一些新感觸,不知能不能給大家一些新的啟示。
其實,上不上學前班,大家主要的爭論點是「孩子是不是太累了」,孩子「是不是不能睡午覺了」,孩子「是不是沒有玩的時間了」,再說「幼兒園也教,還有必要嗎?「。
1小孩子的潛能是很驚人的,大人們覺得累的他們不一定覺得累
在幼兒園雖然有午睡,但晚上很多孩子九、十點鐘也不能入睡,晚睡晚起,還要磨著大人陪著,大人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何況孩子們自己是會調節的,中午雖然不睡,但晚上八點左右很快就自行入睡,睡眠時間會得到整體保證,而且自然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
2多玩的觀點是應該的,但學前班並不是導致孩子沒有時間玩的元兇
關於讓孩子們多玩的觀點,是應該的,但很多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寶寶在3、4歲的時候也被家長領著到處學習識字、計算、書法、英語等文化課和一些藝術類課程,周六、周日甚至平時晚上排得滿滿的,整天疲於奔命,大人和孩子都得不到休息,孩子們同樣沒有時間玩。
另外,孩子們雖然在幼兒園玩的時間多,但真正能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的,恐怕也為數不多;
3幼兒園的「學」與學前班的「學」有本質的區別,學前班能夠給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孩子不以茫然的狀態進入小學至於幼兒園老師也交拼音、識字、寫字和計算,就更值得思考了。幼兒園畢竟是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方向是為了服務於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小學的知識領域從未涉獵,教法和學法指導也相差甚多,隔行如隔山,師資力量是得不到有效保證的。
況且,當前新課改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沒有小學教學經驗,沒研究過小學的教綱、教材、教法,如何能保證知識傳授的準確性、系統性?恐怕教孩子也和我們家長一樣,題會做,字會認,拼音會讀,可是為什麼這麼做?數學的算理是什麼?拼讀的方法是什麼?識字的規律是什麼,恐怕就不能總結、歸納出來,只知道所以然,不知道其所以然。
殊不知,同樣是老師,老師和老師的差別大了。我們也不難發現周圍有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好像什麼都學過,但只是浮於表面,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一深究、一較真,就不行了,什麼都學了,還不如什麼都不學。
有的家長朋友人說:"幼兒園的老師說不用上學前班」;也有的家長朋友說:「小學的老師說得上學前班」。其中道理很簡單,也很容易分辨,幼兒園老師不知道小學時什麼樣,自然說「不用」;小學老師知道小學是什麼樣,自然說「必須得學」。
關鍵是我們的孩子是馬上就要上小學了,不是繼續留在幼兒園,是聽信知道小學真實情況的小學老師的建議,還是聽信不知道小學是怎麼回事的幼兒園老師的建議?結果顯而易見。
當然,很多人說,小學老師之所以那麼說是因為他們上課時很多知識都不講,或者講得很快。這種現象確實存在,比如,拼音基本上一個月就講完了;識字基本上以在家裡的自主識字為主;計算直接就做,數感的培養是沒有太多時間的。
所以,不管大家承不承認,理不理解,接不接受,這就是事實,任何人改變不了,既然改變不了,試問誰敢拿自己的孩子做賭博?上學前什麼也不學?
再退一步,有一些家長選擇在上幼兒園的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單科單科地去學習。這樣一來,錢一點也不少花,最主要的是一周一次課的間斷的、跳躍式的學習,孩子的學習效果並不一定好,而每天的、系統的、連續性的學習會使孩子們及時「溫故而知新」,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效果。
同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還要提醒家長朋友們,課堂上時間有限,老師真的不可能在知識講解上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查缺補漏,照顧到每一個人,五六十人的大課堂,會就會了,明白了就明白了,跟不上的孩子還得靠家長自己想辦法。
但課堂上的學習與吸收是最主要的,課堂45分鐘效率低,光靠補是不行的,起點薄弱,想要追趕難上加難。過不了多久,跟不上的孩子就會被一點一點甩下去。
44-6歲是孩子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形成的關鍵期,也是識字的黃金期,學前班在最關鍵的時刻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有的家長還擔心,在學前班都學了,上學就不聽了。有沒有這種情況,我想不是沒有,但據我多年的觀察和經驗,上課聽不聽,注意力集不集中,是否超前學習不是唯一原因,更為主要的是由孩子本身的性格、習慣和意志品質決定的。
現實中,我們也經常看到,任何一科老師都主張提前預習,預習是主動學習、發現問題,以使課堂上更有重點聽課、更有針對性聽課,提高學習效率、保證知識理解吸收、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很好的一個學習方法。
此外,因為超前學習,孩子們不論在知識儲備上,能力鍛煉上,還是心理成熟度上都會表現為更有自信,接受新知識、理解新知識也會更快,反應會更敏捷,學習的程度會容易向縱深發展。
這樣的孩子會得到老師和同學們更多的關注,贏得更多的讚許目光,他們主觀上被賞識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會激發他們表現得更為出色,對學習的興趣也會因為越學越好而越來越濃厚,而且事事不甘落後。
反之,基礎薄弱的孩子,不會聽課,跟不上老師的思路,老師講的知識理解不上去,也聽不明白,特別是一些基礎的知識由於老師傳授得很快,得不到夯實,知識銜接出現斷鏈,一個環節受阻,各個環節堵塞,就會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缺乏學習的內動力,得不到大家認可,喪失對自己的信心,越聽不明白越不願聽,越不願聽越聽不明白,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不用太長時間,處處處於落後狀態的孩子,就會因為自己都看不到希望,總得到埋怨與責備而徹底自我放棄,這點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學習興趣和是否會認真聽講與學習效果和學習被認可度有很大的關係,而不能單純的看是否超前學習。此外,在學前班超前學習的識字、寫字、拼音、計算都是最基礎的,一年級的教材看著很簡單,沒有什麼難度,但現在出題和咱們小時候考死的東西多是不一樣的,主要考的是對知識的運用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基礎紮實了,才有能力將基礎轉化為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新的學習能力。
我們也可以從一個更科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學習要遵循關鍵期,要在關鍵期給孩子創造條件,及時的進行系統的學習指導,在關鍵期內的學習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實現開發智力,訓練思維,培養能力,養成良好習慣的目的。
數學能力是人類智能結構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之一。研究表明,嬰幼兒期是人類數學能力開始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中,1歲10個月左右是嬰兒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2歲半左右是嬰兒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5歲左右是幼兒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如果關鍵期得到科學系統並且具有個性化的訓練,幼兒相應的數學能力會得到理想的發展,而一旦錯過關鍵期則會造成發展不足,以後就是花費幾倍的氣力也難以補償。若是在關鍵期受到非科學而雜亂的教育則會嚴重影響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出現嚴重的偏差,為以後的發展造成阻礙。
讀寫能力是學習所有學科知識的前提,讀寫綜合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一個人的理解水平和解讀、運用知識的能力。專家指出:4-6歲是兒童識字的黃金期,也是一個人一生中學習認字最快,記憶力最強的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就像是空白磁碟,對他們來說,記憶不是負擔,而是一種生理需要。孩子早識字的好處是很容易就可以把識字優勢變成閱讀優勢,而閱讀則是每個人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可以大大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培養。
相反,如果孩子按照國家教育體系規範的進度學習漢字,也就是從小學才開始認識漢字,那麼就容易使孩子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受到限制,影響孩子的發展。專家們還提出,早期識字與智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實驗證明:學齡前期沒有識字的孩子智商均為100,4歲左右開始學習識字,學習兩年其智商可以達到120,三歲開始學習,學習三年智商可達到130以上。因此,在孩子識字的關鍵期讓孩子接受識字教育,意義重大。
此外,小學有經驗的教師的建議:孩子最好應該在上學前一年學習寫字,最晚也要在上學前半年學習拼音。
「學前班教育是絕對必要的!」
以上「學習關鍵期理論」,是家長為孩子選擇什麼時候學習,該學什麼的科學依據,這是每個家長應該知道並且應該引起重視的。所以,學前班的成立和存在,在某種意義上說,既是家長、孩子和社會的需要,也是遵循了孩子們「學習關鍵期」的規律,有自己的科學根據。因此,無論是從孩子的自身發展需求上看,還是從幼小銜接的現實情況來看,都具有一定意義。事實也無數次證明,很多學前班走出的孩子確實非常的優秀,有的甚至是出類拔萃。
同樣作為一個孩子媽媽,我的孩子已經初三了,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特別是在學習的引導上,說實話,回過頭來看,有很多遺憾的地方,就是在當初為孩子做出決定的時候,因為不夠及時,不夠認識,錯過了許多時間和機會。
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因為自己工作繁忙,雖然很關注孩子,但缺少和有過經歷的、走過來的媽媽們進行溝通了解,她們經歷過了,真的很多就變成專家了,她們知道什麼時候該讓孩子學什麼,知道那個學校教得最好,知道哪個老師最有名,知道哪裡的課程最有特色,所以,建議要上學的媽媽們多跟已經上了學的媽媽們交流,她們的經驗有很多時候是用心血換來的,甚至是用教訓換來的,和沒有經歷的,沒有切實體會的媽媽聊,真的意義不大。
我們辦學前班很大原因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走了一些彎路,真的認為有這個必要,學前基礎打好了,即解脫了家長,也可以讓更多的孩子少走一些彎路,多一份從容和輕鬆。讓孩子接受正規的幼小銜接教育。
推薦閱讀:
※論哈特與劉星觀點之比較
※工業4.0需要的是「銀翼殺手」!【商評新觀點全文開放】
※七劍戰歌之風月觀點
※望氣尋龍四種觀點
※觀點·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