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駐香港聯絡辦事處主任張曉明2014年8月08日說:若中央政府把所有權利放棄 香港可能出現騷亂

張曉明講哈截圖

核心提示: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提出要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看香港普選,指近年中國快速崛起,國際部分勢力,想方設法圍堵遏制,製造麻煩,香港亦有極少數人與外國勢力相勾連,引起警覺,強調普選產生的特首一定是愛國愛港,絕對不能由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他提出,如果中央把什麼權力都放棄了,可能出現騷亂,損害香港的利益,保持中央的某些權力,對香港有利無害。他又說,即使香港政改方案未能通過,中央依然會堅持一國兩制方針。

尊敬的董建華副主席,

各位委員、各位朋友:

我首先代表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對本次籌委會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賀!並預祝籌委會的工作進展順利,國慶活動圓滿成功!

香港同胞一直心繫祖國,牽掛內地。2014年8月03日,雲南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在此之前,2014年8月2日,江蘇崑山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發生大爆炸,造成人為災難。在座的許多朋友與香港社會各界人士一樣,又一次迅速行動起來,捐款賑災,奉獻愛心,充分體現了兩地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和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馳援」的傳統美德。我在這裡也向廣大香港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再過一個多月,我們就要迎來新中國成立65周年華誕。俗話講,逢十大慶、逢五小慶,今年的國慶理應比平常年份更加隆重。而且,今年又歲逢甲午,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慶祝國慶,更加多了一份厚重的歷史感。120年前,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使中國的國運急轉直下。甲午戰爭使大清帝國傷了元氣,也喪盡了自尊。有一段歷史故事,像電影場景一樣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1894年甲午海戰失敗後,1895年3月李鴻章到日本馬關與日本國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談判媾和條約,日方代表當時以勝利者的姿態進行威脅和訛詐。

1895年4月10日,伊藤博文提出日方合約的最後修正案,對李鴻章說:中堂不用多說了,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李鴻章問:難道不準分辯?伊藤博文回答:只管辯論,但賠償金額不能減少。到了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署,主要條款內容有這麼幾項:一是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二是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島及附屬島嶼,包括澎湖列島和釣魚島等。三是賠償日本軍費兩萬萬兩白銀。兩萬萬兩是什麼概念呢?當時清政府每年國庫收入七八千萬兩,而賠款是全部國庫收入的3倍,並且要3年內還清,否則再加利息。四是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立各種工廠。五是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商船行駛到這些地方。割讓台灣島時,伊藤博文限令中國在一個月內辦完手續,李鴻章說:「頭緒紛繁,兩個月才比較寬裕。台灣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著急?」伊藤博文回答:「還沒有咽下去,餓得厲害!」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李鴻章苦苦哀求的形象,也可以想像一下伊藤博文的趾高氣揚和貪婪嘴臉。

割讓台灣是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開始,此後列強們蜂擁而至,中華民族走向災難深淵。歷經幾代志士仁人的不懈奮鬥,直至新中國成立才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同樣是甲午年的1954年,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第一部《憲法》,國家建設漸次展開。又過了60年之後的今天,我國的經濟總量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我們的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那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舊中國已經一去不復返,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社會政治穩定、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新中國。回望歷史,撫今追昔,所有中華兒女都會為新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驕傲,都會為中華民族終於昂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感到自豪。我也經常聽過一些香港朋友感慨地說,與30年前比較起來,現在到世界各地出差或旅遊,更受外國人尊重了,感到更有尊嚴了。

展望未來,我們更加充滿信心。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強政勵治,樹新風、開新局、謀新篇,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邁出了堅定而穩健的步伐,開創了新的氣象。在經濟建設上,致力於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通過主動調控使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在全球經濟復甦艱難曲折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這艘大船逆勢而上,今年上半年增長7.4%,平穩轉入溫和增長的「新常態」。

在深化改革上,確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簡政放權、單獨二胎、統一城鄉戶籍制度等重大改革舉措一個接著一個出台。

在法治建設上,堅持依法治國,今年將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具體落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部署。在反腐倡廉上,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開展反腐敗鬥爭,堅持「蒼蠅」、「老虎」一起打,查處周永康、徐才厚等重大案件,實現中央巡視全覆蓋,並推出公務車輛改革、領導幹部財產公示等強有力舉措。特別是鐵腕治貪,贏得了香港同胞和海內外的高度讚譽。在對外關係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秉持「親、誠、惠、容」的理念,經略周邊,同時堅決維護領土主權等核心利益,體現出大國外交的堅定和自信。在執政黨建設上,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把作風建設作為突破口,出台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旗幟鮮明反對「四風」,促使黨風政風和幹群關係明顯好轉。中國共產黨正領導我們國家穩步邁向「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

當然,我們國家現在還存在不少問題,我們也不諱言,有些問題經過長時間積累,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因此,全面地講國家的形勢應該是兩句話:取得的成就是空前巨大的,存在的問題也是比較嚴重的。但是無可否認,國家的發展大勢是好的,而且越來越好。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說,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對香港的形勢,我們也要全面地、客觀地、辯證地看待。應該說香港目前的總體形勢是比較好的,經濟保持溫和增長,一季度經濟同比實質增長2.5%,6月份失業率3.2%,政府施政穩健。當然,香港形勢也有令人擔憂的一面,因為現在正在處理行政長官普選等政改問題,社會政治氣溫升高,甚至有點山雨欲來的氣氛。相信大家都已注意到,張德江委員長上個月南下深圳,會見了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有關主要官員、主要政團和社團負責人,也會見了一些界別的代表人士。張德江委員長的講話主要談到三個問題:一是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政策有沒有變,會不會變;二是中央對香港政改問題的基本立場和看法是什麼;三是怎麼看香港未來的發展前景。藉此機會,我想結合這三個問題談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

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今年(2014年)6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後,引發香港社會一些關注和爭議,有些人將白皮書解讀為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政策變了,或者說中央要收緊對香港的方針政策了。這些說法如果不是故意歪曲的話,我認為就是過慮了。

中央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早在中英談判達成協議之前就已經確定,當時叫「十二條」。後來這「十二條」寫進了聯合聲明,再後來又在基本法中進一步細化。白皮書有2萬3千字,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3句話:一是對香港回歸祖國17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踐的情況作了系統回顧和總結,二是全面闡述了「一國兩制」方針的內涵和中央對香港的有關政策,三是針對香港社會目前關注的普選問題,明確了有關原則立場。

白皮書在方針政策上沒有創新,至於個別提法聽起來有點新鮮,但都是載入聯合聲明和基本法之中的有關方針政策的應有之義,連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駐港高級研究員在深入研究白皮書後發表的文章都指出,中央政府只是透過白皮書重申其對香港長久以來奉行的「一國兩制」政策,並沒有重新界定其對香港政策。如果有人認真讀過了白皮書還認為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政策有改變,那隻能說明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全面準確地認識「一國兩制」方針。中央從來都講「一國兩制」是一個整體,「一國」是「兩制」的前提,「港人治港」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央授權的高度自治。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創立者和奠基人鄧小平先生早就說過:「中國可以在一個國家的前提下實行兩種制度」,「社會主義是在十億人口地區的社會主義,這是個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不行。在這個前提下,可以容許在自己身邊在小地區和小範圍內實行資本主義。」鄧小平先生又說,「港人治港有個界限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鄧小平先生還說,「自治不能沒有限度,既有限度就不能完全。完全自治就是兩個中國,而不是一個中國了。」鄧小平先生還告誡說:「切不要以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來管,中央一點都不管,就萬事大吉了。這是不行的,這種想法不實際。」「中央確實是不干預特別行政區的具體事務的,也不需要干預。

但是,特別行政區是不是也會發生危害國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難道就不會出現嗎?那個時候,北京過問不過問?難道香港就不會出現損害香港根本利益的事情?能夠設想香港就沒有干擾,沒有破壞力量嗎?我看沒有這種自我安慰的根據。如果中央把什麼權力都放棄了,就可能出現一些騷亂,損害香港的利益。所以,保持中央的某些權力,對香港有利無害。」我想,只要真正讀懂了鄧小平先生的這些話,自然就會理解白皮書里所講的觀點和說法,就不會成為問題。包括白皮書中講,「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高度自治」,這樣的提法也是容易理解的。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早就指出的,關鍵是要全面準確地理解和執行「一國兩制」方針。

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政策也沒有變的必要。最簡單的道理,是因為「一國兩制」方針有利於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對香港好,對國家也好。而且,這一基本方針和制度安排是與我們國家的總體發展戰略相一致的,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然如此,中央為什麼要改變對香港的政策呢?我也可以告訴大家,中央領導人多次強調,不管這次政改方案能不能獲得通過,也不管在此過程中香港會遇到多大風浪,中央都將堅持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方針不動搖。

第二,要同時從國家的角度來考慮香港的普選問題

普選對香港來說,也是開天闢地第一遭,是香港政治體制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事關重大,影響深遠。香港的政制發展,特別是行政長官普選制度的設計,不僅關係到香港社會各階層、各界別的利益平衡,關係到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而且影響到香港特別行政區與中央的關係,影響到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有效管治,影響到「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貫徹實施,影響到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全局。特別是今天,在國家安全已成為所有國家確定和實現其國家戰略的核心要素的情況下,我們看香港政制發展問題還要多一個國家安全的視角。

這些年,我們國家快速崛起,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是高興的,自豪的。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樂意看到這一局面。不僅國際上有些勢力想方設法對我國進行圍堵和遏制,不斷給我們製造麻煩,香港發生的許多事情,包括極少數人與外國勢力、外部勢力勾連的活動,也不能不引起我們許許多多善良人們的警覺。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不是會發生危害國家安全的事情呢?用鄧小平先生的話說,在這方面我們沒有自我安慰的根據。

鄧小平先生在1987年4月16日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還講過一句話,他說,要防止一些人「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我想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是值得我們去認真領會的。

因此,站在維護國家安全的立場上,站在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政治倫理角度,並考慮到香港的政治現實,對於中央強調必須堅持行政長官要符合愛國愛港標準、不能允許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的立場,相信都不難理解,甚至可以說是天經地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允許它下轄的一個地方政府的最高管治者是與中央政府對抗的人。換句話說,我們在處理普選問題時,不僅要重視香港社會對民主的各種訴求,還要重視國家的關切,並且要按照法治思維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我高興地看到,已有越來越多的香港各界人士都已認識到這一點,並且認同這一點。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而又務實理性地進行討論,求同存異,凝聚共識,使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變成可望又可及的目標。

第三,我們有理由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董建華副主席有句名言說得很形象:「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國家發展保持這樣一個良好態勢,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實現更大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香港沒有理由搞不好。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為香港提供了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具體到經濟領域,至少體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內地放寬投資和市場准入,有利於香港進一步發揮服務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香港服務業提供者可憑藉自身種類全、分工細、水平高的先發優勢,在加強與內地服務業合作的同時促進自身發展;

二是國家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對內對外開放,有利於香港進一步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香港可以擔當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防火牆」,並獲取先行先試的政策紅利;

三是國家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利於香港進一步發揮在城市建設和社會管理方面的借鑒作用,香港在城市規劃、公共交通發展、醫療、安老、社區建設、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與內地合作的空間很大;

四是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和市場深度融合,有利於香港進一步發揮內地通達國際市場的窗口和平台作用,香港將繼續協助跨國公司和國際資本進入內地,聯合內地企業共同開拓國際市場,促進中國與世界的融合發展。

中央政府一直全力「挺港」。從對港供應鮮活商品的「三趟快車」到東深供水工程,從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作出人民幣不貶值的堅定承諾到2003年推出CEPA,從2008年的14項挺港措施、2011年的「惠港36條」到現在的「滬港通」,如今中央惠港政策已經涵蓋貿易、金融、旅遊、文化、國際交流、區域合作、供港物資等廣泛領域。圍繞落實這些政策,中央還推動建立了多種多樣的合作機制,包括粵港、滬港、京港等區域性合作機制。這些政策和機制在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兩地交流合作方面已經並將繼續發揮積極的作用。

最近我們中聯辦的同事組織了一個課題調研,就是看看內地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時,可以藉助香港這個平台的哪些優勢和有利條件。我們搜集了一些典型性案例,發現截止2013年底,香港中資企業共在海外其它地區設立公司2415家,同比增長3.4%;當年海外新增投資375.4億港元,同比增長154.8%,這表明內地企業以香港為平台「走出去」的意願和需求進一步提升,力度進一步加大。所有企業都公認香港起碼有以下5方面的優勢:

一是經濟高度自由化優勢。香港作為自由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對外匯、利率等管制很少,對外來投資或離岸投資、資金流動分配以及企業國籍、所有權不設任何限制,也沒有貿易壁壘。公司設立程序簡單,沒有針對外商的投資審批程序。

二是資本優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流動性充裕,融資方式靈活多樣,融資成本較低。

三是稅制優勢。香港稅率低,稅制簡單,只對源自香港的利潤或收入徵稅,對海外的利息、股息、資本利得都不徵稅,還與許多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避免雙重徵稅協議,可以有效降低稅負。

四是國際化商業服務優勢。香港的市場環境高度國際化,擁有眾多國際一流的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間機構,以及各類國際化人才,信息渠道暢通,對外信息交流頻繁,國際商業網路健全,輻射力強。

五是效率和法制優勢。香港特區政府廉潔高效,規管制度透明公開,辦事流程簡單規範,社會組織比較發達,擁有健全公平的法制體系,包括知識產權等保護體系都比較完善。這些都說明,香港還是很「吃香」的,香港的優勢仍然存在。

現在香港最需要做的,就是把精力集中到發展上來,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用好中央支持政策,著力於鞏固傳統優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競爭力。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凝神聚力,排除干擾因素,減少社會內耗,香港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各位委員,各位朋友:

最近香港社會有一件極富正能量的事情,就是「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發起的大簽名活動。截至昨天,大簽名活動徵集到的實體簽名超過106萬,剛剛啟動一周的網上簽名也達到4.9萬。這充分反映了廣大香港市民希望依法落實普選,希望和平穩定發展的心聲,傳遞出香港社會最真實、最強大的民意。我知道,在座的許多朋友同時也是大聯盟和大簽名活動的發起者、參與者。你們為香港做了一件大好事。這是順應民心之舉,更是彰顯民意之舉。我要向你們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希望並相信,國慶籌委會接下來舉辦的一系列國慶活動,將會進一步激發香港同胞的愛國熱情,進一步凝聚建設香港的正能量!

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蔡英文的自信會囂張到幾時?
中國商務禮儀及忌諱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17)
名利場里的腐朽與少年中國的新生
中國近代史不只背誦還得掌握答題方法,下面的答題術語你會了嗎?

TAG:中國 | 香港 | 政府 | 權利 | 大陸 | 中國大陸 | 放棄 | 2014年 | 中央 | 辦事 | 所有權 | 2014 | 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