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要有安全感,才會更好地探索世界。

  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一塊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營養都能得到充分滿足,形成安全依戀的親子關係,那麼他下一個階段的成長就會相對自然、順利,也為社會化發展、情緒控制、課業成績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發揮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我能生存下去嗎(0-90 天)

  從舒適的子宮降生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豐富、穩定的營養現在完全中斷,羊水中的自由自在也被一種鉛一樣沉重的感覺代替。所有這些變化都是劇烈的:想喝水不能自己拿,想吃飯不知道飯在哪裡;頭不能抬,甚至連笑也不會;不能向別人示好,不能滿足別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卻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問題……會有人能毫不厭煩地悉心照料幫我生存下去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隨著這樣的焦慮、惶恐和疑問度過的。

  怎麼做?

  這個階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生存,從生理營養和心理營養兩個方面獲得滿足以便生存下去。生理營養即各種生理需要的滿足,而心理營養則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這個時期嬰兒的心理營養主要有兩種:

  其一,被無條件接納。

  其二,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人。

  如果孩子在「無條件接納」和「重要感」兩個方面得不到滿足,孩子的安全感很可能會出現問題,佔有慾強,長大後可能會特別「黏人」。

  我能做我自己嗎?(90 天-36 個月)

  這個時期,總體來講,孩子開始學習分離和獨立,以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4-10 個月

  孩子比以前已經長大了很多,自我意識從此開始萌芽。另外孩子開始學會一些自我安撫的方法,如吃手,或者迷戀一些毛巾、柔軟的毛絨玩具等。孩子已經不像上一個階段那樣完全依賴母親了。

  怎麼做?

  這個時候考驗的是母親自己有沒有安全感,是否能夠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母親安全感不足,就會把放手看做失去,從而給孩子過多的照料和關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樣完全需要自己。故而妨礙了孩子分離和獨立。

  10-16 個月

  孩子開始學會走路,這大大拓展了他的生活空間。孩子開始更多地交替嘗試親密與分離。常見的表現是,一會兒跑到你身邊讓你抱,一會兒又跑到旁邊自己玩。

  怎麼做?

  最好的做法是,當他需要你抱的時候滿足他,當他想自己玩時也要允許他自己玩。而不是跟著你的情緒走,高興時不管孩子的意願拉過來就抱,不高興時卻又不理孩子。當然,這不是說我們不能掌握主動,想抱的時候可以去抱,但是如果孩子表示拒絕,就馬上放下,讓他自己玩。

  正常情況下,經過多次的交替嘗試親密和分離,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就不會那麼黏人,也不會排斥別人抱他。

  16-24 個月

  開始嘗試更多的分離和親近,表現出明顯的「脾氣」,有時候顯得不是那麼好理解。比如:你幫他穿好衣服,他卻脫下來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會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幫,你去幫他,幫多了,他又不耐煩、生氣。

  孩子的心理多少有些矛盾:他迫切地想要「自己來」,但是自己不會、不能的時候,又迫切想要你的幫助和支持。但是如果你過多地參與,他又會感到你干涉和妨礙了他的自主嘗試。

  怎麼做?

  不要威脅。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再鬧我就不喜歡你了」這樣的威脅性語言,聽到這樣的話,孩子會更加不安。

  失去了安全感,不但不利於規矩的建立,更有可能損傷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動力。

  最好的方法是跟著孩子的需要走。他想「自己來」,就給他空間,讓他自己做。他沒主動要你幫助,無論他做成什麼樣,只要沒有危險就不參與。但是在他表示需要幫助時,你也要馬上回應,當他覺得不需要的時候再停手讓他自己做。

  24-36 個月

  這個時期孩子能走了,會跑了,探索的空間更大了,他對許多事物都充滿興趣。但是這時他的生活經驗也相對匱乏,不太了解水、火、電、煤氣、攀高等危險因素的存在。如果你毫不在意,那孩子就會出現危險。但要注意不能因噎廢食,過分保護。

  怎麼做?

  在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孩子探索自己和世界的活動應該被保證。同時用各種方法讓孩子了解危險,而不是嚴厲地禁止。比如,可以輕輕碰一下冒著熱氣的水杯,讓他感受到熱水的溫度。

  另外,「分離」並不僅僅是時間和空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如果你準備好了,在和他相處時,就不要把目光全放在他身上,不做他的手,不做他的腳,更不做他的代言人。

  影響安全感建立的2大家庭要素

  1.和諧的夫妻關係

  對於小嬰兒和低齡的幼兒來講,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因為還不能夠區分自己的行為和環境的關係,孩子經常把父母間的衝突歸因於自己不好、不乖,從而產生很大的不安和負疚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美好的婚姻,這不僅直接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對於孩子社會化、人際關係等諸多方面也是大有裨益。

  2.母親有足夠的安全感,情緒穩定

  只有母親本人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足夠時,才不需用通過成為「好妻子」或者「好媽媽」來證明自己好。如果過度期望通過「好媽媽」來證明自己,母親常常會陷入焦慮。而自信、穩定、成熟、理智的養育態度,既能減少媽媽不必要的內心消耗,同時也會帶給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狀態與氣質。


推薦閱讀:

明代董其昌書 《信心銘》,真是精彩!
索達吉堪布藏密問答錄——藏傳佛教培育信心道念的特殊方便
大安法師:念佛往生,成就信心()
【翻譯】不住增長的信心(17)辨別諸靈的恩賜
她炫耀的不止是男人,更是對生活的信心

TAG:孩子 | 安全 | 自信 | 安全感 | 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