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板薄厚那都不是事,這些才是汽車保命關鍵
正文
說到汽車安全,很多人聽說的都是鋼板薄厚,按按翼子板,按按發動機蓋,軟了就是不安全,最近還有一些受個別媒體影響,開始問油箱材質和鉸鏈形式的。
也有小夥伴拿著很多事故照片,來問為什麼會是這樣。
對於這種事故情況複雜,沒有背景資料的圖片,只能發過去一些其他品牌的事故照片,表示只要想,這種圖可以隨手找到,關鍵是怎麼集合和編說辭,而這就是所謂的輿論導向。
就像下面這張圖,又有多少人能接受呢?
實際上只要速度夠快,別說是奧迪,無論是怎樣的品牌與級別,都是渣渣。
此外,汽車廠商在宣傳汽車安全性時都會給消費者洗個腦,通過一系列公關宣傳將「小車安全性和大車一樣」整的跟真事似的。經常拿小型車的碰撞測試成績說事兒(廠家宣傳幾乎所有主流小型車都是5星),藉此暗示,車輛的安全性與車身尺寸無關。
類似這種被誤讀的事情還有不少,比如中國很多企業都刻意忽略老款車的安全性,實際上關於汽車安全,應該關心的是這些問題。
車身太矮會致命
很多人喜歡改裝自己的愛車,想要更好的操控,其中有一項幾乎是必改,就是降低車身高度,換掉原廠的避震。不過Man哥對汽車高度的改裝不是很推薦,倒不是說反對改裝,純粹是出於安全考慮。
車身高度降低確實更好看,但對車輛安全卻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要知道原廠的車身高度設定,並非是無緣無故做成這樣,做過很多安全驗證與測試。自己降低車身高度,看似增加了操控和主動安全,但是對被動安全性能影響非常之大,大到會危及生命。
下面這個視頻就在說明車身高度的問題。
建議WiFi觀看,土豪請隨意
這是兩款完全一樣的車型,唯一的區別就在於車身高度,其中左側橙色的車輛明顯降低了車身高度,而右側綠色車輛維持了原車高度。
儘管只是這一點差別,卻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結果,車身高度更低的橙色車駕駛室嚴重變形,相應的受力結構與緩衝區都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駕駛者存活率變得很低,而綠色的車則狀況好很多,車身高度其實是汽車改裝時常常忽略的安全問題。
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會更為極端,比如轎車與SUV,更極端就是轎車與卡車。這也是為何經常建議大家選一輛SUV,因為車身高度有明顯的優勢。同樣,也不建議自己改裝降低車身高度,純粹是出於保命的考慮。
為何買新不買舊
中國有個比較奇特的現象,就是汽車企業特別喜歡多代同堂,老款車一賣就是幾十年,爺爺、爸爸、兒子和孫子一起打拚,比如老馬6、老途勝、獅跑之類,這類車從安全形度來說完全不值得買。
不妨看看同款車在10年內被動安全的差距。
上面這三款車是在國內始終有銷售的三代馬自達6、睿翼和阿特茲,不同年代的車型,在相同的標準下安全性能差別很大。Man哥標出了不同之處,可以看到1、2、3處成績,在側面碰撞、車頂強度,還有頭部束縛與座椅安全上都有明顯的改進。
這種情況會出現在所有車系中,畢竟汽車工程師們都是在很辛苦的工作。所以那些天天捧著老捷達說有多好的,笑笑就算了,別爭論,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大小、重量決定一切
歐洲曾經拿歐洲小型車最佳碰撞分數的菲亞特500和奧迪Q7進行了40%正碰。結果很糟,根據碰撞後測量數據顯示,Fiat500前排基本是重傷或死亡,後排兩個小孩沒有生存機會。
菲亞特500車頭幾乎全部被撞進了駕駛室,駕駛員下半身全部被內陷的儀錶台嚴重擠壓。
問題是,這到底是品牌或廠商問題還是級別差距造成的必然結果?
很遺憾,這與品牌無關,純粹是不同級別的差距,也是轎車與SUV的差別,涉及到重量、車身高度和碰撞兼容性等多方面問題。以前很多流言說日本車輕不安全,其實這裡有個問題:同級別的車型總體上車重相差不多,車重上的差距更多來自級別之差,這對雙車/多車碰撞是致命的,況且不同安全設計理念導致的碰撞結果完全不同。
如果你覺得Q7與菲亞特500的對碰里不是同一品牌,差別太大,實際參考意義不多的話,那就看看下邊這段視頻,豐田的凱美瑞與雅力士碰撞測試。
建議WiFi觀看,土豪請隨意
左圖是雅力士的單車碰撞測試,表現非常好,右圖是與凱美瑞相撞,速度一樣,結果天差地別
從視頻碰撞結果來看,與凱美瑞相撞的雅力士慘不忍睹,A柱已完全變形,且儀錶台內陷嚴重,駕駛員的腿可能是保不住了。再看看凱美瑞的情況,車輛儀錶台無任何內陷,生存空間基本沒受到任何影響,駕駛員在氣囊的保護下沒有嚴重受傷。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本田的飛度(老款)和雅閣(八代)的碰撞測試中。碰撞結果也是相當嚇人,飛度被撞的面目全非,車身的A柱都出現了嚴重的變形,駕駛艙整體嚴重內陷,如果是真實發生的話,估計前排乘員已經前胸貼後背了。
賓士C級與Smart碰撞測試的結果也驗證了這個問題的存在
另外,據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3年以來針對不同級別的車型每百萬輛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小型車在嚴重碰撞後的人員傷亡幾率確實要明顯高於大型車,而最安全的車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為中、大型SUV。這當中影響最大的是車輛主被動安全裝置、汽車自重以及車身抗翻滾能力。
換句話說,當雙車或多車碰撞事故中各種客觀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小型車與大型車相比,車內乘員受傷甚至死亡幾率要大很多。
因此,建議選車時盡量選擇級別高一些大一些的車型,在發生嚴重碰撞時也好有足夠的緩衝區,從而盡量減小對駕駛員的傷害。
關於汽車被動安全,Man哥還寫過一系列文章,可以一起看看,對汽車被動安全會有更深入的認識:
推薦閱讀:
※讓我給你洗個車,再給你寫個新A8L的「測評」
※公路王者X5定位的變化,消費者還願意為其買單嗎?
※2018北京車展首發新車盤點 賓士A級/奧迪Q5L領銜
※別克汽車 | 別克新一代君威20T試駕 這次變得精緻了
※寶馬今年的大頭條,應該就是6月15日這檔,一部讓車迷等太久的車
TAG: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