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夢參老和尚佛七開示

念 佛

夢參老和尚佛七開示

目錄

夢參老和尚簡介

第一日 相信自己是阿彌陀佛

第二日 阿彌陀佛心咒

第三日 求生極樂世界

第四日 發願成佛

第五日 念佛了生死

第六日 觀照生老病死苦

夢參老和尚簡介

夢參老和尚(生於1915年),中國黑龍江省開通縣人。十六歲出家,學法二十年,先後依止過華嚴宗的慈舟老法師、禪宗的虛雲老和尚、天台宗的倓虛老法師、律宗的弘一法師以及西藏黃教的夏巴仁波切。

三十六歲時,以壯年之身被錯判入獄,時間長達三十三年;六十九歲恢復出家身份,開啟另一段講經弘法的歷程。先在中國內地弘法,之後遠赴世界各地開示。老和尚現在雖已高齡九十餘歲,依舊講經弘法,菩提願心未曾中斷。

夢參老和尚擅長以通俗的故事與俚語的比喻,將深奧的佛經義理轉為簡單的生活語言,說法的功力深厚,內容足堪再三回味。是當代弘法僧人中,少數能以講故事、廣演佛理見長者。

老和尚以弘揚地藏法門與《華嚴經》為主,其中尤以因推廣地藏占察輪、占察懺法,深受世人注目。2004年早春,他老人家在中國五台山普壽寺,開演《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華嚴),以五年的時間,近五百個講座圓滿,寫下中國近代佛教史上,九十歲僧人開講《華嚴經》的記錄。

第1日

相信自己是阿彌陀佛

念佛的障礙

我們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你們跟師父們不一樣的,凈土部的師父天天念佛,天天念經。因此你們這次兒來這裡打佛七,要先把障礙除掉。

什麼障礙呢?你們到山上來,隨著師父們一起念佛,要把在家的事都放下,如果心裡還牽掛著那些在家的事,念佛是念不好的。你們來到這裡,就把家庭、瑣碎事放下,把心清靜下來。

另外,還要知道在念佛當中修行,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什麼也不用學,念句阿彌陀佛就生極樂世界了,有那麼容易嗎?不可能!你必須把這個世界全部看破、放下,你才能去得了。如果娑婆世界的事,家事、社會、人事關係,什麼都放不下,你要生極樂世界是絕對辦不到、不可能的。念佛的人要記住:信、願、行。

信心,當中的分別很大,不是說念句阿彌陀佛,我信佛了,有那麼簡單嗎?因為信心不懇切的話,你念佛念得絕對不能進入、不能投入。你先要把信心建立起來,當你確實是真誠的願,不是我們現在隨便的願,那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把這個世界的事全都看破了,把自己的生命全都看破了才能生得了。如果你平時不用功,等到臨命終的時候要想生極樂世界,那是辦不到的。

《彌陀經》上說:念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那個「一心不亂」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你平日沒有下苦功夫,對這個世界放不下的話,那你就是種種善根而已,生不到極樂世界。

有人說:「念佛的法門很容易」。其實不是那麼容易,你要了生死、想斷煩惱,那麼容易就生極樂世界?你先得考慮考慮,你的煩惱斷了沒?你得先了了。我今天早上起來在那兒想,我們要念佛、斷煩惱,先想一想有那些困難。

你對這娑婆世界看破了,心無貪戀一點貪戀都沒有。看破了、看破就放下了,放下了,念佛念得自然懇切。這個時候你沒有貪戀,你沒有貪戀心裡就不顛倒。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你生極樂世界是靠得住的。念佛得念到一心,現在我們的心三心二意,念佛念到一心,很難!說我念佛沒有生起雜亂的思想,還不用說一心了,純凈的去除雜亂思想,這個很難。

如果是窮苦的人為了生活奔波,他怎能念佛念到一心?富貴的人他光享受去了,「富貴修道難」,這也是難,先除掉這些難。貧窮的人怎麼樣供養三寶、怎麼樣布施?「貧窮布施難」,不容易做到的,這些都是念佛的障礙。我所說的這些難,你有沒有考慮到自己?你有,那就得加倍用功了,否則生極樂世界是辦不到的。

在你生的時候,能夠遇著佛在世,這是很難的。佛在世我們沒有遇著,但是還有法。我們現在看佛經很容易,再過一兩百年呢?我是經過看佛經很不容易的年代。從一九五零年到一九八二年這段時間,我想找一本〈普賢行願品〉找不到,後來我在中國佛學院當老師,想找一本〈普賢行願品〉也沒有,很多佛經都沒有了。所以說,能夠像我們這麼樣方便看到佛經的,是很難的。

還有,家庭關係、男女關係這是難過的關,這個關能過的了過不了?還有一些貪慾的關,你能夠過得了?這都是難關。見著好東西一點貪慾心都沒有,不想得到。一般的人見著好東西,就想自己得到,這個也包括我們的師父在內。「什麼好東西?唉,我也想得一份。」這個包括精美的經書,同樣是《金剛經》,這部經印得很好,封面也好、字也好,他就想得到這部經,這些都是求生極樂世界的障礙。因此「見好不求難」。

被人家羞辱不發脾氣,要這樣行。特別是在家人,你不高興了對兒女發脾氣對你先生髮脾氣,對誰都不能發脾氣,這叫「被辱不瞋難」。

還有,就是「廣求佛法難」,這個你們辦不到了。廣學,學了得研究得深入,雖然看了很多就是不深入學習。就像我們說的,念一句阿彌陀佛,十個念的有一個生的沒有?種善根而已了,真正了生死,到臨終的時候生極樂世界,這是很難很難的。

現在是末法,我們想求一位善知識,很難,很難。可能你沒有體會得到,我從十六歲出家,也一樣到處找善知識,很難很難。我到西藏,有些喇嘛有神通,了不得,但是功夫不到家,別人瞎吹的。很多善知識就像弘一法師,我當他的侍者半年多,想說上幾句話很難的,他不大跟你說話的。比丘尼女眾他根本不見。他的學生跟了五、六年也說不上幾句話,善知識難遇,遇到你也得不到。「求善知識難」。

念佛法門,像印光大師、台灣的廣欽老和尚都是念佛的。你親近到他跟前,他就一句話:「哎,老實念佛去吧!去吧!」你聽到「老實念佛」,心想「我並沒有不老實」,但是他這句話含的意很深。他們沒有什麼開示你的,你想見他,見就見吧。還有印光老法師常時閉關的,我們稱他為念佛求生凈土的祖師。實際上求善知識很難的。這是「求善知識難」。

「隨化度人難」,你要幫助別人,像我們的師父隨化來幫助別人,難。我舉了十幾個難,不詳細說了。你要念佛先清除這些難,把這些難都消了,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

覺照念佛

今年是二零零五年,六十五年前,慈舟老法師打念佛七的時候他所講的開示,我想拿來給大家介紹介紹。雖然隔了六十五年了,現在對我們還是新鮮的。一九四零年我們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師打佛七開示的話:「念佛,應該覺照」。我們念佛的人,應該有覺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就一個字「照」。

大家要「覺照」,覺是什麼?當你念佛的時候,你覺照:「南無阿彌陀佛!」念佛的時候,能念的就是般若智慧,應該生起覺照不要糊裡糊塗的念。念佛的時候,「南無阿彌陀佛!」要做觀想念。就像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不是妄念的「念」,要你用智慧的「照」。

念阿彌陀佛不要求快,不要求數字,我們好多人一天到晚拿個念珠記數,念的數字多了好像就成功了,根本不是這樣,一句彌陀就好了。藕益大師告訴我們:「一句彌陀作大舟」。一句阿彌陀佛就化一條大船,主要是你覺照的功夫。

念的時候觀想「阿彌陀佛」,有的念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皈依。現在你要打七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四個字,「阿彌陀佛」是什麼?「無量光」、「無量壽」。你要觀想自己在無量光無量壽裡頭。

所以念佛的時候,應當先認識自己的念頭。很多道友對這個可能不大怎麼注意,「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但是,要注意你的念頭,怎麼樣念呢?「念念從心起」,每念一句從我自己生起來的,「念念不離心」。完了你要知道,知道什麼呢?「誰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究竟是誰?」這叫「照」。這個「照」字沒有解釋,但是我們念佛的必須知道:念佛的究竟是誰?誰在念阿彌陀佛?我們現在都是口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呢?現在我講的是慈舟老法師的方法,要你心念。

人死了口還能念嗎?口不能念了,可是心還沒有死,心在念。為什麼到臨命終的時候,念佛是最重要的?外形已死了,他的心還在念佛,念到這樣的程度,口不念了心在念。其實,哪個心在念呢?《金剛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請問大德,你用哪個心念佛?過去心念嗎?現在心念嗎?未來心念嗎?

我這個講的很深入的,外邊必須對境,心對境有。到了佛堂看見阿彌陀佛像,或者現在我們打七了,有心,這是境界相的。心是對境有的,境界相是由心生的,這是《華嚴經》的念佛方法。慈舟老法師他是講《華嚴經》的,這種念佛不但能生極樂世界,而且生的時候到那兒就成了,這是上上的念佛。心對境,那境是心生的。

但是,我們這個心是虛妄心,不是常住的,一歇一念、一歇一念,這叫生滅心。你自己要有觀照的,自性念佛念的是自性彌陀。假使外緣境界沒有了,心還生不生?念阿彌陀佛的人照樣的生,心照樣生,不是虛妄心念,真要做起來,這一步的功夫很難經過的。

念佛用真心念,我們講《華嚴經》這是真心。現在所有的修行就是要打消虛妄心,要明白自己的真心。心是因為有境才有的。比如說,現在大家打念佛七了你才精進,要是不打念佛七我們也如是念,但是別的部就不是了,像戒律部的他學戒律去了。這是叫你自己念佛,要心念不是口念。口是境,口不是心。心對境來說,要明了自性的心,用心念的佛,念念都是念自己的,阿彌陀佛就是自己。

我剛才跟大家講「無量光」、「無量壽」。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就進入無量光中,如果求長壽的,你進入無量壽當中,無量壽跟世間壽命長短不一樣的。你說釋迦牟尼佛活了八十歲就圓寂了,哪有這個壽命呢?這是我們的看法,其實釋迦牟尼佛並沒有圓寂。

懂得這個道理了,才知道心跟境的差別,虛妄心不可以常住的,它是境界心;而我們那個真心不對境的,是常住的。能用這個心念佛念到心能轉境了,用阿彌陀佛轉一切了,你臨命終的時候還不了生死嗎?還不生極樂世界嗎?不但能生,而且生的時候是上品上生,到那兒就見佛,見佛就聞法,聞法就開悟。像現在一般的念佛,生到極樂世界還是凡夫,你還得修。不過他沒有生死變遷,直至成佛不再流轉了,苦難都沒有了。

生到極樂世界就是了生死。我們在這個世界了生死得證到阿羅漢,到極樂世界去,自然就成了阿羅漢了。雖然說沒有成就,在那兒自然的修行再不退墮了,再沒有苦難了,三塗八難都沒有了。因此念佛對修道者是殊勝的。還有,念佛是三根普攝的,沒有幻境。慈舟老法師講這個是按《華嚴經》講的,在這兒有些道友們是初學的,不容易聽懂沒法進入。


推薦閱讀:

當和尚救起輕生女子之後……
虛雲老和尚:難易是對待法,精進勇猛,有大願力,難的會變為易
佛學問答:學誠大和尚
「白梅和尚」的詠梅詩
免死金牌和尚方寶劍

TAG: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