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攻克南京後一項鮮為人知的重大任務

眾所周知,南京東郊的紫金山是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的陵寢——中山陵所在地。南京剛剛解放時,城內外秩序混亂,中山陵能否得到和平交接,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否保護好中山陵,意義重大,可謂舉國關注。因此,中共中央和總前委對此都非常重視,在攻克南京前後,給部隊部署了一項鮮為人知的重要任務:一定要嚴密保護好中山陵……

不放一槍和平接管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達8萬餘平方米。主要建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都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附近還建有音樂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中山書院等附屬紀念性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不僅寄託了海內外中華兒女對孫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情,而且都是建築名家之傑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1929年6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為孫中山先生舉行了極其隆重的奉安大典,孫中山從此長眠在紫金山上。為了保護中山陵的安全,國民政府專門成立了中山陵拱衛大隊。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兵臨南京城下,曾用大炮轟擊中山陵。為阻擊日軍侵犯,拱衛大隊共有26名隊員英勇捐軀。

1945年南京光復後,國民政府重新修繕了中山陵,成立了新的中山陵拱衛大隊。

1949年初,隨著遼瀋、平津、淮海3大戰役的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兵鋒開始劍指長江南岸,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1949年4月20日,國共和談正式破裂。當夜,毛澤東和朱德向人民解放軍下達了渡江作戰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的百萬雄師以雷霆萬鈞之勢,從江西湖口至江蘇江陰的千里江面上,開始連夜強渡長江天塹,一舉突破了國民黨苦心經營並大肆吹噓的「陸海空立體防禦」的長江防線。4月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長達22年之久的國民黨反動政權宣告覆亡。

4月24日凌晨,人民解放軍三十五軍一○五師三一五團前衛營二營在該團副政委劉志誠和石副團長的率領下,奉命從南京追殲南逃的敵人。他們進挹江門,過鼓樓,當行至新街口時,劉志誠隱約看到了街中心矗立的孫中山的銅像,不由肅然起敬。

部隊從新街口轉向東,沿中山東路行至中央醫院門口時,天已大亮,部隊停下來休息。剛坐下不久,偵察員前來報告,中山陵門外還有國民黨一部分部隊未走。他們準備立即追趕上去,消滅他們。此時,劉志誠忽然想到,附近就是中山陵,攻克南京前首長就交代過要注意保護好中山陵,特別是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還給部隊寫下了「保護中山陵」的手令。於是,他緊急命令部隊,不弄清情況,不得擅自開槍。

經過了解,得知這部分國民黨部隊正是中山陵的拱衛大隊。劉志誠和石副團長都意識到,拱衛大隊是一支特殊的武裝,是負責警衛孫中山陵墓的,並不同於國民党參加內戰的一般軍隊,因此絕不能輕易動武。他們原本認為,拱衛大隊負有特殊使命,又在此守衛多年,通過談判讓他們交出拱衛權一定非常艱難。

沒想到,他們與負責管理中山陵的代處長范良和拱衛大隊大隊長王全一接觸,就順利達成了協議:解放軍分別進駐中山陵和明孝陵、靈谷寺、紫金山天文台;拱衛大隊把槍支彈藥造冊交給解放軍,接受解放軍的改編,繼續擔任中山陵的守衛工作。就這樣,解放軍一槍不放就和平接管了中山陵。

國共兩軍同站雙崗

劉志誠他們迅速將這個情況向上級報告,上級同意他們的處置方案,決定解除其部追擊敵人的任務,改為警衛中山陵。隨後,部隊開到中山陵園廣場集結,正式接管了中山陵、天文台等地。

部隊集結完畢後,劉志誠對全營指戰員講話,強調了守衛中山陵的重要意義,並要求大家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入城守則,做到秋毫無犯。

講話完畢,石副團長去具體指導設置哨位和組織巡邏隊,劉志誠則召集拱衛大隊的幹部講話,說明共產黨對孫中山是一貫尊敬的,解放軍將會嚴格保護好中山先生的陵墓,囑咐拱衛大隊的官兵照常安心工作,維護好中山陵的正常秩序。

隨後,劉志誠等人由王全陪同去察看了蔣介石和孫科的公館。蔣介石公館又名美齡宮,據王全介紹,這是蔣介石、宋美齡做禮拜的地方。美齡宮建築金碧輝煌,內部陳設也十分豪華。孫科公館外表不怎麼樣,內部傢具和裝飾卻非常富麗堂皇。劉志誠對王全說:「中山陵內所有國民黨要人的公館,我們解放軍全不進駐,仍由你們看管,聽候將來新的南京市政府前來接收。」

中午,劉志誠到了中山陵植物園,受到技術員吳敬立和潘祖恆等的熱情歡迎,他們一直堅持工作,保護園內的各種設備,終於盼到了解放軍的到來。他們還騰出好幾間房子,安排二營營部人員住宿,對戰士們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

下午,范良陪同劉志誠和石副團長上中山陵謁陵。路上,劉志誠看到,一如早晨達成的協議,每個哨位上都是由兩名士兵值勤,一名是身穿解放軍軍裝的戰士,手持鋼槍,另一名是衣著國民黨軍軍服的拱衛隊員,徒手站立,他們相向而對,配合得很好。國共兩軍和平銜接、同站雙崗、共同護衛中山陵的奇特景象,在國共兩黨的歷史上,實為罕見。范良一面引領劉志誠他們往上走,一面講述當年日軍侵犯中山陵時守衛部隊拚死抵抗的場景,大家無不感慨萬千。

半天察看下來,劉志誠發現中山陵園內外整潔有序,祭堂、碑亭、陵門等處都沒有發現有什麼損壞,似乎沒有受到戰亂的影響。

通過聊天,劉志誠和石副團長心中的這個疑團也豁然開朗。在南京解放前夕,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孫科去陵園謁陵辭別,范良向他請示:「共產黨軍隊渡江以後我們應該怎麼辦?」孫科說:「毛澤東、周恩來對總理(孫中山)先生很尊敬,他們不會為難你們的,你們不要離開。」范良又問人員和武器裝備怎麼辦,孫科說都交給他們就是了。在4月23日南京解放的當天下午15時,范良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將各分駐所集中,加強對陵墓的保衛,並規定:日間巡哨崗位一律僅帶刺刀,夜間除門崗外,暫不出巡。遇到解放軍,不要主動挑釁。「我說呢,談判怎麼會這麼容易呢!」劉志誠和石副團長都笑著打趣。

下午17時,劉志誠和石副團長到一○五師師部彙報了進駐中山陵的情況,師首長完全同意他們的安排,並對他們說:「本來按軍部的部署,控制紫金山,保護中山陵和天文台是一○四師的任務,由於你們帶領前衛營追擊敵人,進軍迅速,先期到達中山陵,並和陵園管理部門領導人談判達成了協議,這樣,軍部就改變了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去完成。」

接著,師首長加重了語氣說,中山陵是孫中山的陵寢,南京剛剛解放,共產黨和解放軍能否保護好中山陵,是國內外觀察和了解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風向標,其政治意義十分重大,黨中央和總前委早就對此非常重視。陳毅不僅親筆寫有手令,毛澤東還以中央軍委的名義,親自指示攻克南京的一線部隊一定要「注意保護南京的孫中山陵墓,對守陵人給予照顧」。最後,師首長決定石副團長回團部主持工作,由劉志誠留在中山陵園內,領導二營繼續完成守衛任務。

此後多日,劉志誠接連召集全體留守人員開會或談話,說明怎樣在新形勢下開展工作,安排將全體留守人員名冊及武器裝備列表報給上級,同時為了確保中山陵的絕對安全,決定各隊暫時不使用的武器一律上交集中保管。與此同時,劉志誠還多次詢問他們有沒有什麼困難。當了解到留守人員的菜金已經無法維持、還缺少糧食時,他立即與上級聯繫,幫他們解決了這一燃眉之急。

中山陵除了拱衛大隊的士兵外,還有不少行政管理和後勤保障人員,拱衛士兵可以按協議改編為解放軍,而這些行管和後勤保障人員怎麼辦?對他們來說,最大的擔心是「換了朝代,丟了飯碗」。經請示上級後,劉志誠鄭重宣布,這些人如果願意繼續為中山陵工作的,新的南京市政府會全部留用。這一決定令大家歡呼雀躍,同時也消除了中山陵的一大安全隱患。

護陵不容半點疏忽

作為駐守和保衛中山陵的解放軍最高級別指揮員,劉志誠十分清楚肩上這副擔子的分量,時時刻刻都在告誡自己:小心小心再小心,護陵絕對容不得有半點疏忽。

劉志誠剛把中山陵的守衛工作捋出來個頭緒,距離中山陵僅幾公里的孝陵衛就闖進來一個「不速之客」——國民黨軍暫編第四師。該師原駐紮在南京湯山,師長叫張蔭堂。南京解放那天,他們見大勢已去,無處可逃,就幾次三番放出談判口風。三十五軍軍首長明確答覆他們,談判可以,但條件只有一個: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但他們並不打算繳械,反而要求作為起義部隊加入解放軍,各級軍官在解放軍還得照任原職。然而,該師並無任何起義之實,並且張蔭堂歷史上還是共產黨和新四軍的叛徒,因此,這一無理要求遭到拒絕。接著,該師就轉移到毗鄰中山陵的孝陵衛,大有靠「綁架」中山陵與解放軍進行「討價還價」的意味。

該師不請自來,令劉志誠非常警惕,他一面令部下全面加強警戒,一面催促上級抓緊處理這一問題。三十五軍投鼠忌器,為了確保中山陵園的安全,決定智取。軍部決定由劉志誠和三一三團政治處主任戴逸以軍部派駐幹部的身份,立即進入暫編第四師,麻痹並穩住他們,同時摸清這支部隊的真正面目。出發前,劉志誠增調一個加強班進駐美齡宮,居高臨下,日夜監視暫編第四師的動靜。

進入該師後,劉志誠他們發現張蔭堂要求起義是假,企圖繼續與人民為敵是真。他們便及時將情況向軍部作了彙報,軍部又將情況報告給第三野戰軍第一副政委兼七兵團政委譚震林,譚震林指示立即解除暫編第四師的武裝,拔除這枚埋在中山陵的定時炸彈。為此,三十五軍一○五師制訂了周密的戰鬥方案。

劉志誠、戴逸先是以軍部之命將暫編第四師調到江寧縣城南的橋頭村、橫嶺村一線「接受整編」,那裡遠離中山陵地區。待他們進入移防地區後,一○五師師部通知該師排以上軍官到大祠堂開會。待張蔭堂等人趕到後,伏兵四起,軍官全都乖乖做了俘虜,其餘士兵群龍無首,也只好舉手投降。就這樣,一槍不發,這股3000多人的國民黨殘部就被全部解決,確保了中山陵以及南京城的安全。

中山陵附近山林茂密,山上洞穴很多,為消除安全隱患,劉志誠經常布置對山林進行搜索。一天,五連巡邏隊在一片嶙峋怪石中發現一個枯藤雜草掩蔽下的暗洞,深不可測。附近群眾說是國民黨工兵挖的,據說可通城內。劉志誠接到報告後,當即決定展開武裝搜索。

五連連長、指導員帶領一個尖兵排,鑽進了黑森森的洞口。他們在洞口附近發現了幾隻文件箱和一堆堆燒盡的紙灰,證明洞里曾經隱蔽過敵人。又繼續向前搜索了半個多小時,眼前出現一扇十分隱蔽的鐵門,果然已經通到了城內。原來,這是國民黨部隊精心構築的一條軍用暗道。此後,解放軍對這個暗道的兩端洞口都採取了相應措施,既切斷了城外殘敵到市區騷擾的通道,又能避免市區壞人從這裡進入陵園地區進行破壞。

一天上午,又發生了一個意外情況。劉志誠發現我軍運輸部隊的戰士將一桶桶汽油堆放到了中山陵附近的松林里。原來,這是從大校場飛機場繳獲的,因那裡不斷遭到敵機轟炸,三十五軍軍部考慮到中山陵地區不可能成為敵人轟炸的目標,決定全部轉移此地,並要求守陵部隊嚴密守護。為了防止發生危險情況,劉志誠立即命令守陵部隊在汽油堆集地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實行特別警戒,確保不出一絲意外。

南京解放初期,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聽信謠言,以為解放了就可以將國家財產隨意佔有,出現了聚眾盜伐中山陵樹木的情況。守陵部隊阻止他們,他們不但不聽勸阻,反而圍毆守陵士兵。為了加強對中山陵園的保護,劉志誠向4月28日新成立的南京市軍管會提出申請,派公安部隊進駐陵園,協同守陵部隊加強巡護,並抓獲和處理了一些首要分子,盜伐中山陵林木之風才漸漸平息。

1949年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從1949年4月24日和平交接到1949年7月底前,中山陵園都屬於軍管特殊時期。1949年8月,劉志誠勝利完成了接管和護陵任務,率部撤出中山陵,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山陵園管理處」,隸屬於市園林管理處。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人民日報》開設一個專欄「50年50人」,裡面50人都是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物,劉志誠因為當年出色完成中山陵接管和保護任務而被列為50人之一。這讓所有在中山陵工作過的人感到非常自豪。(來源|第一讀者客戶端 作者|王貞勤)


推薦閱讀:

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不為人知的奧秘!
《九陰真經》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鮮為人知的晚清「屠官」岑春煊
[星座解說] 12星座不為人知的一面
「鐵路之父」 敢為人先

TAG:南京 | 解放軍 | 為人 | 解放 | 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