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熱點】中國春節在澳洲
【作者簡介】劉先福,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正在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節日。澳洲政府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為中國春節文化融入澳洲、全面推廣,充分展示其底蘊深厚的文化傳統根脈提供了難得的契機。該報告以澳大利亞大陸為主要考察地,以文獻和口述等資料為基礎,對華人移居澳洲大陸以來的有關春節風俗嬗變的特點進行了梳理,力爭通過對節日風俗的考察,較全面地反映出150年來,旅澳華人的社會生活變遷以及對春節難以割捨的情懷。
【關鍵詞】 澳洲春節;移民;悉尼;多元文化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也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標誌性符號。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日子。隨著華人華僑在全球各地定居,春節也作為華夏子孫的心靈寄託,逐漸成為世界性節日。海外華人遊子身處異國他鄉傳承古老的節日風俗,更增添了一份「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以華人群體為主體的海外春節文化是凝聚華夏子孫,增強民族認同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的前提下,春節所代表的五千年中華文化特質,正吸引著世界人民越來越多的目光。同時,海外春節的繁榮對於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偉大戰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春節期待著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參與其中。澳洲政府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為春節的推廣並融入澳洲社會,展示底蘊深厚的文化傳統根脈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在澳洲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當地華人華僑與澳洲各民族民眾正共同享受著南半球「盛夏春節」帶來的獨特魅力。
一、澳洲概況與華人移民史
「澳洲」這一名稱,本是港澳台地區及部分廣東居民對澳大利亞聯邦的一個簡稱,亦或是對大洋洲的一個口語化的別稱。但從地理的區域劃分來看,澳大利亞聯邦從屬於大洋洲,位於南太平洋上,西鄰印度洋,是南半球唯一獨立的大陸。澳大利亞聯邦由幅員遼闊的澳洲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面積達76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第六大的國家。澳大利亞人口約2200多萬,主要有歐美裔白人,亞裔和土著民族。由於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佔大洋洲陸地面積的86%,所以人們就習慣稱之為「澳洲」。
此外,受調查資料所限,本報告所稱的澳洲春節也僅指澳大利亞本國的華人華僑,以及當地各族裔和政府官方組織的各類慶祝中國新年的活動。當然,在材料允許的範圍內,也會適當加入大洋洲其他主要國家歡度中國年的一些情況,力求更為全面地展現南半球海外春節的基本情況。
(一)澳洲概況
澳洲是一塊被歐洲人發現的新大陸。現在除了可以追溯其土著人與外界的零星交流外,基本不見於史料。換句話說,它的歷史起點似乎只能從18世紀末被舊大陸的人們發現開始計算。1770年英國船長詹姆斯·庫克率領船隊在南太平洋航行,發現了這塊當時還不為人知的土地,並命名為新南威爾士,隨後宣布為英國領土。1788年,英國政府又派出遠航艦隊,逐漸在此建立了殖民地。起初,這裡被英國政府用來安置流放的囚犯,直到1840年流放制度廢除,才開始實施自由的移民制度,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開始吸引越來越多全球各地的移民來此定居。
事實上,澳洲大陸早已有土著人棲居在此。他們在這塊相對封閉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生活,不被外界所打擾。當被英國人發現之後,澳洲的殖民地歷史由此開始,但也因此被真正納入了世界版圖,成為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起源的淡化,使得澳大利亞歷史變為一部包含旅途和抵達之類經歷的記述,為所有澳大利亞人所熟知,這種情況延續至今。……它未能滿足情感歸屬方面的需要,只留下未經撫慰的痛苦心靈。這種無根的,只有奇異而無深度的情感,使得人民與土地連接在一起的民族的過去加以整合的願望受挫。最初的侵佔,根絕了尋求土著文化歸屬感的期望。」這一獨特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其多元文化形成的基礎。因此,春節能深受澳洲人民歡迎而紮根於此也就有了比較合理的解釋。
至此,先是入侵殖民者對土著人資源的肆意掠奪,而後各國的勞工又向殖民地政府爭奪合法權益。總之,歐洲人在當時的目的僅是佔領和攫取而並非融合與共享。這也導致了流放者與勞工群體大範圍地流動,使澳洲成為了近代移民色彩最突出的國家。據統計,五分之一的澳大利亞人在海外出生,其中將近一半的雙親之一來自外國,這一數字大於任何一個移民國家。「移民型殖民地能夠輕易地擺脫殖民控制,但完全重建自己的身份要困難得多。」澳洲居民身份的模糊性和早期的國家認同感的缺失,深刻影響了定居於此的民眾對於祖國文化的悟守與堅持。
澳洲的主要節日與西方基督教國家大體相同,以聖誕節和復活節為主。另外,每年1月26日的澳大利亞國慶日也是較隆重的節日,是為了紀念1788年英國亞瑟·菲利普船長率領的艦隊駛入新南威爾士,並挑選悉尼作為殖民點的第一批定居者。
(二)澳洲華人移民史
有學者推論稱,早在唐宋以前就有中國人到達大洋洲。此後的歷史文獻也存有中國人與大洋洲居民來往的記載,特別是當代大洋洲的歷史考古遺存中,發現了一些中國文化的痕迹。然而關於春節在那時的情況則無從查證。
近代以來,曾經有與傳教士相關的華人信徒、華人奴僕或者民間藝人登陸澳洲的零星記載,但這些人的數量極少。目前可以確定的第一批正式到澳洲的華人是被英國殖民者作為勞力僱傭的契約工人。他們與國外資本家的代理人或者包工頭簽訂契約,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到海外,也就此失去了自由身份。1848年澳洲新南威爾士的英籍商人、德記洋行的老闆詹姆斯·德滴從福建廈門販運120名工人乘坐「寧波號」前往悉尼,其中有100個成年人和20個男童。另一批270人於1849年運出。隨著1851年新南威爾士州的金礦開始開採,淘金熱潮下的華工數量逐步增加。他們也從一般苦力轉而參與到淘金行業。據1861年的殖民地居民普查數據顯示,那時在澳大利亞的華工數量已達到了38258人,佔總人口的3. 4%,成為僅次於大不列顛島移民的第二大移民群體。而這之後,華人數量繼續不斷增加,而且幾乎全是成年男子。早年在澳的華工,不僅工作辛苦,而且還遭受不平等的種族歧視待遇。排華事件與華人反抗衝突屢有發生。殖民政府進而頒布一系列法案制約華人移民。1881年實行的針對華人的「白澳」政策逐步限制了華人的入境。於是,華人人數銳減,從最多時的數萬人降低到幾千人。據統計,1846年-1900年,入澳華工10萬餘人,但到1947年統計時候,全澳華人只剩下9114人,其中還包括在澳出生的3700人。
早期的華人移民祖籍多是福建、廣東、台灣等沿海地區的。後來的移民則多是1945年以後來自中國內地、港澳台地區及東南亞各國的。隨著1972年中澳建交,移民數量繼續增加,同時此前殖民時期的「白澳」政策也開始鬆動,終於在1973年被完全廢止。這樣澳洲華人移民的待遇得到了提高,生活也有了保障,成為澳洲真正的建設者。20世紀後期,澳大利亞的領導者也不得不承認華人群體為澳洲建設做出的重大貢獻和歷史功績。21世紀以來,據澳大利亞當局統計的數據,漢語(含廣東話)已躍升為全澳的第二語言。目前,澳洲華人約有近70萬,大洋洲超過90%的華人主要居住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國。
二、澳洲春節概述
澳洲慶祝中國新年的活動豐富多彩,不僅有強烈的傳統中國元素,也加入了西方文化特有的一些形式,如花車巡遊等。澳洲盛夏季節里的春節龍舟比賽更是一種非同尋常的體驗。相比中國北方嚴冬里的春節而言,澳洲人的春節別有一番滋味,更凸顯出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在眾多活動中,由華人社團組織的春節廟會已經成為澳洲各地最隆重的一項活動。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不管是華裔還是其他種族的人都可以參加中國年的各種慶祝活動項目。在新春廟會上品嘗小吃,觀看舞獅舞龍等文藝演出,加入巡遊隊伍,參觀中國社會和傳統文化展覽,從不同層面體驗內涵豐富的中國文化。
(一)有關澳洲春節的早期記載
有關澳洲春節習俗的記錄並沒有專門的著述。在關於早期華人在澳生活有較全面記載的粵籍華僑譚仕沛所著的《閱歷遺訓》一文中,還沒有提及華人過的具體情況。該文主要記述了作者在澳的奮鬥經歷和華人最初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真實情況。這或許是當時華人的生活工作異常艱苦,在繁重的勞動中疏於記錄,抑或認為習而不察的春節不值得單獨書寫。
澳洲華人學者劉渭平在論述旅澳華人業餘生活時,曾提到華人節日生活的概況。「華僑來澳之初曾在聚居之處成立會館。當時僑胞一切活動,大都以會館為中心。諸如祭神、出會、祭祖、演戲等均在會館內舉行。每逢農曆元旦,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或神誕等節令,均依照國內習俗,舉行慶賀儀式。並有粵劇戲班輪流至各地演出。每遇當地澳洲紀念節日時,華僑亦以舞龍舞獅,戲裝人物等參加,為澳洲人所欣賞。在早年出版英文畫報上仍可找得描述此種盛況之圖畫與文字。」對此,筆者找到了20世紀早期的兩份相似的報刊記載作為旁證,算是從側面反映了華人春節的情況。
1900年2月3日的《凱恩斯郵報》曾片斷記載了中國人過春節的盛況,氣氛是喧鬧與熱烈的。而當時帶有種族主義者眼光的報紙是這樣描述一個多世紀前的中國新年的:「伴隨著吵鬧的噪音與歡呼,凱恩斯華人的中國新年慶祝活動在這個星期到來了。……這一系列約定俗成的活動交由一個大煙鬼執行。那聽起來悲痛激烈的聲音和樂曲竟然讓一位蘇格蘭聽眾感動得流下眼淚。因為這聲音使他想起了祖父去世前想演奏一下風笛的遺願。」
僅有的幾句話,在轉述者的截取下,似乎並不連貫,可能這悲傷的情感來自於煙花爆竹的聲音,或是早期華人思鄉之情的表達,唱起了家鄉的民歌。這些都無從考證了。不過從下面的一段記錄,我們發現可能是華人用自製的鞭炮抒發情感令當地人很不適應。
20世紀20年代,在北昆士蘭的凱恩斯,華人店主將有車道的主要街道關閉,從早晨6點到晚上10點持續進行一些活動。任何顧客,無論是歐洲人還是中國人,都被歡迎人來喝一杯或吃些甜食。陽台的柱子上裝上了滑輪和繩子。因此長木上可以掛上兩米長的鞭炮。鞭炮由下而上通過葯捻編成一串,懸掛在半空中。
從上述片斷記錄中,可以看到華人的好客,在異國他鄉燃放鞭炮,吃年夜飯,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就風俗習慣而言,基本是對國內節日活動的簡單移植,且主要是華人群體的內部活動,外界對此基本是排斥和不理解的。華人過年燃放煙花爆竹還需要到警局備案,並被限定時間和地點。
(二)澳洲春節的風俗特徵
澳洲春節的主要活動大致可以歸納為:在澳洲居住的華人會舉行家庭的聚會,大家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共同聊聊一年的經歷,互相拜年,長輩給晚輩紅包;街道上有巡遊活動和娛樂藝術展示;唐人街上有中國新年年貨市場,民間工藝展示和中國小吃大排檔;人們穿上節日服裝慶祝新年,一些澳洲人也會穿上唐裝與華人華僑朋友共同慶賀,互相問候恭喜發財;集體組織參觀中國元宵節燈會,燃放煙花爆竹;舞龍舞獅,龍舟競賽等等。
春節本是一個以家庭、家族為主體的節日。曾有一個外國學者以旁觀者的視角介紹了澳洲傳統中國新年的風俗。我們從中發現了春節習俗的基本框架在中在西都沒有大的變化。辭舊迎新、合家團聚是新年慶祝的永恆主題。但值得一提的是,華人的信仰觀念在西方世界的表述中仍然是相對模糊的,他們注意到了華人建廟的傳統與祭祀習慣,但與基督教等宗教相比,諸如財神廟、馬神廟、關帝廟等祈禱活動又顯出神聖性與世俗性在一定程度上的混融。
這是一個以家庭為慶賀單位的儀式,儘管街上也有很多活動,氣氛歡樂。這是一個清洗過去準備未來的日子,所以要打掃房子,從上到下徹底地打掃,所有掛著的物品都要清洗或摘下來,給傢具上油抹光。男人去理髮,以便讓自己看起來狀態最佳;女人們穿上新衣服,戴上首飾。捲軸畫被從櫥子里取出來,打開,掛在牆上,傳家寶陳列在桌子上。全家一起去廟裡謝恩。在那裡,掛著的標語告訴他們,『三尺之上有神靈』,或者『你們的心,上天可鑒』。……為家庭聚餐有一場浩大的準備工作,在新年前夜進行。新年那天要禁葷,那天吃的任何食物都只能是蔬菜類,用植物油做,不能用動物油。新年的那天的慶祝活動可以持續整整一個星期。
中國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會持續近半個月。澳大利亞的華人社區會舉辦一系列的繁多的節日互動和節目。雖然中國年並不是澳洲全國範圍的一個公共假期,但一些中國商店和公司還是會在那時閉店休息或調整營業時間。而中國新年的巡遊活動有時也會帶來暫時的交通擁堵和管制,特別是在唐人街附近。寫有吉利話語的書法作品同樣會掛在家中或商店,作用相當於春聯。橘子同樣也會擺放在家中或商店,象徵著健康和好運。當年的生肖標記隨處可見,被翻譯成中國黃道十二宮的生肖紀年深受當地人喜愛。總的來說,澳洲春節風俗的基本特徵表現在:
一是澳洲春節風俗以旅澳華人為主體,以唐人街或華人會館為主要的活動場所,華人群眾積極組織,也鼓勵澳洲各民族共同參與其中。
二是旅澳華人的祖籍決定了澳洲春節的主要風俗以廣東地區的傳統風俗為主,如南方舞獅等。澳洲各地華人興建的各類廟宇和宗祠在春節期間的香火也十分興盛。
三是澳洲春節風俗的多元文化特色明顯,娛樂性與商業性強。南半球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影響了春節風俗的發展。春節期間,來自各地的遊客也豐富了這一習俗。
(三)澳洲主要城市的春節習俗
春節既是華人身份認同的一項標誌,也逐步成為澳洲人時尚生活的組成部分。華人在澳洲的主要城市都有分布,風俗習慣同中有異,既保留了傳統的節日習俗,又根據城市的不同環境和文化背景進行適當的調整。由於現代多媒體的發達,關於當下澳洲春節的報道,充斥在節日期間的各種新聞資料中。筆者搜集了若干中英文相關資料,對主要城市中澳洲春節風俗傳統的基本情況做一簡單的概述。
1.悉尼
悉尼是華人人數最多的澳洲最大城市,這裡的春節廟會規模宏大,持續時間長,通常會吸引數十萬的悉尼本地居民和各地遊客參與。悉尼唐人街的中心地段德信街在春節間被裝扮得彩旗交織,鮮花夾道。中國傳統服裝、小吃、雜耍等讓人眼花繚亂,彷彿回到了中國。夜市上更是燈火輝煌、人聲鼎沸。這裡將舉行大規模的新年巡遊,隊伍中無論是舞龍舞獅者,還是划龍舟者,包括各體育團體的徒步巡遊者中,既有華僑和中國留學生,又有當地主流社會人士。大巡遊隊伍經過的每條街道兩側都站滿了觀眾。在這裡,中國農曆新年不僅是華人的節日,也成了當地主流社會的節日。這裡的廟會會一直延續到元宵節,達令港還會舉辦激動人心的龍舟賽。此外,盆景藝術、粵劇、武術等中華文化的展覽和演出也會藉機推出。
2.堪培拉
堪培拉的春節廟會不僅是民間的一個熱鬧集會,還是堪培拉設定的國家多文化藝術節的一部分。這裡聚集著眾多的中國人開的餐館和雜物商店。中國舞獅、京劇、武術、魔術表演和中國民樂民歌隊的表演都會逐一登場。春節里最忙碌的是中餐館,許多華人早早就在餐館訂好了年夜飯和團圓飯。
3.墨爾本
這裡每年春節都會有墨爾本大龍表演。你可以參加由當地的中國協會聯盟為各個華人採用家庭聚會舉行的免費慶典。伴隨著舞獅、敲大鼓和爆竹聲,叫醒金龍儀式會將象徵中華民族的龍圖騰舞動,然後在大街上聲勢浩大地遊行。澳華博物館內也有關於華人歷史的展覽。
4.拍斯
拍斯是西澳洲首府。它的新年展演圍繞森林廣場區舉行,包括沿著北橋的巡遊表演、舞獅和焰火等等。近幾年開展的新年文化節活動,均會邀請中國演藝明星參加「文化中國四海同春」主題文藝晚會。西澳澳中友好協會也組織系列的友好交流活動並舉辦文化論壇。
5.達爾文市
達爾文有一座歷史悠久,始建於1887年的中國寺廟,春節期間當地華人會成群結隊到廟裡祈福慶祝。這個寺廟及其中的小型博物館成為當地華人社區的主要標誌物。春節里這個寺廟香火旺盛,寺廟外街道上五彩繽紛,熱鬧非凡。在市區熱鬧巡演時,街道上熙熙攘攘,喧鬧沸騰。舞獅節目也會在市區上演。
6.阿德萊德
這個南部澳洲城市的唐人街在新年期間十分活躍。穆塔街道被裝飾上紅色,代表著喜慶和祥和。傳統的舞獅表演和年貨市場等各項活動目的都是為民眾祈禱未來一年的好運。許多亞洲餐館都為中國年制定了特色的菜單和酒宴。
7.布里斯班
這裡的春節廟會從大年三十持續到初五。在布里斯班的唐人街上,數十個節目輪番上演,有冰雕、武術、舞獅甚至風水表演。每年都會吸引十萬以上的遊客參加各類慶典活動。在黃金海岸著名的「衝浪天堂」,當地華人會舉辦盛大的露天舞會、舞龍舞獅和集體大遊行。夜幕降臨時,還會有璀璨的煙火景觀。
(四)大洋洲其他國家的春節習俗
可能是受到這裡獨有的夏日風情的感染,大洋洲春節風俗的總體特點是熱情洋溢,春節也因此變成了全民狂歡活動。在紐西蘭、斐濟等大洋洲島國,由於華人數量相對較少,所以春節慶祝活動主要由當地的中國使館組織。主要通過一些宴會、聯歡活動和展覽演出等方式與祖國人民共同慶祝新年,同時宣傳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當地各級政要也都會通過媒體向華人群眾祝賀春節,並參加一些相關活動。
三、悉尼春節活動的歷史與現狀
悉尼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是澳洲最大的城市,也是國際著名港口和大都市。在澳大利亞經濟生產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商業與服務業是悉尼經濟的主體。悉尼同時也是澳洲經貿和交通中心,亞太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悉尼風景優美,是國際重要的旅遊勝地,以悉尼歌劇院和港灣大橋聞名世界。
(一)悉尼春節的歷史
悉尼總人口約400多萬,其中華人佔8%左右。據2011年的官方統計數據,悉尼華人約36萬,數量在總體上呈增長趨勢,現屬於悉尼的第四大族群。悉尼華人中以廣東移民居多。悉尼的中國春節慶典,在當地早已形成傳統,有著相對固定的活動。早在20世紀90年代,新春慶典的大規模公共活動就由當地華人社團發起。如今,慶祝中國年活動已經成為悉尼市政府每年舉辦的大型慶祝活動。2000年春節,當地的一篇媒體曾這樣報道中國的春節。
悉尼市市長沙陀在今天的千禧年中國傳統新春活動發布會上宣布:為期三周的中國龍年春節慶祝活動將於2000年1月29日正式舉行。這也是悉尼市政府連續三屆舉辦這樣的活動。……沙陀稱,中國龍年的慶祝活動將在悉尼市最有活力的唐人街及周圍舉行,傳統賀歲節目包括大型遊行、舞獅舞龍、龍舟賽和豐富多彩的歌舞,並從1月29日至2月13日開辦夜市,讓人們領略澳大利亞多元文化和中華文化的精粹。他表示,這將是中國以外舉行慶祝中國農曆新年最大、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在人類的新千年開始和中國人民喜愛的龍年這樣的時刻尤有意義。
悉尼市政府作為組織者組織的較大規模的慶祝春節活動始於1998年,至今已有16年的歷史。近些年來,悉尼市政府還邀請中國內地的省市作為夥伴,共同組織慶祝中國年的相關活動。各省市也積極配合,積極宣傳本地的特色文化,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自2007年開始,先後有廣東省、陝西省、河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成都市、深圳市等參與此項活動,並在展演中取得成功,受到澳洲人民的熱烈歡迎。各地媒體也爭相報道這些活動,宣傳中國文化。
春節期間,不僅悉尼的政府官員會參與唐人街華人組織的活動,同時還舉辦規模龐大的中國春節花車巡遊。近年來,每年春節都會吸引10萬以上的悉尼市民熱情參與。悉尼的新春活動以德信街和沙瑟街為主的街區所構成的唐人街為中心。這裡不僅地處市區核心地帶,而且與著名景點相鄰,商貿繁盛,華人久居於此,歷史建築等都體現出濃郁的中華文化精神。其中,唐人街牌樓上寫有「四海一家」的匾額,真實反映了多元文化政策下的華人移民生活。
(二)2013年悉尼中國年慶典
隨著中國文化熱的持續升溫,澳洲悉尼政府還專門設立了「悉尼中國年」網站,圍繞中國新年的各項活動進行宣傳,還同澳洲旅遊局等單位共同介紹中國新春慶典。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全面展示豐富多彩的中國年的娛樂活動、藝術展演、美食、年貨市場、工作坊等內容。近幾年,節日活動不斷豐富,豐富的活動展現了悉尼春節的獨有風采。我們從2013年悉尼市中國新年慶典活動的宣傳冊中就可以看出其多元文化的理念。
1.慶典開幕儀式(2013年2月8日星期五)
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將從中國農曆新年市場舉辦的免費盛大開幕儀式開始。屆時,貝爾摩公園將成為絢麗多彩、美食飄香的歡樂世界。傳統的點睛儀式將喚醒沉睡的雄獅;聲聲爆竹將驅除過去一年的霉運。國際表演藝術家將為您奉上現場娛樂節目,並讓您提前目睹大巡遊的風采,為數眾多的美食攤檔將令您流連忘返。您可以與親友一邊共進農曆新年晚餐,一邊欣賞精彩慶祝活動。晚上8時開始,SBS廣播電台亞洲流行歌曲節目組將登台獻藝,並舉辦現場精彩節目,切莫錯過。
時間:慶典開幕儀式晚上6時至晚上8時;市場下午4時至晚上10時
地點:貝爾摩公園
費用:免費
2.中國農曆新年市場(2013年2月8日星期五至2月10日星期日)
置身悉尼中國農曆新年市場,體驗亞洲特色的視、聽、美食藝術盛宴:鍋勺交響的美食攤檔、令人振奮的舞龍舞獅表演、最受追捧的亞洲流行音樂,以及味美誘人的各種麵條和水餃,應有盡有、美不勝收。整個周末,娛樂活動精彩紛呈:美麗動人的舞蹈、剛柔相濟的武術、備受追捧的DJ、最流行的亞洲音樂、韓國搖滾、卡拉ok明星擂台賽、大屏幕播放的功夫奇才大戰蒸汽怪獸等,定會讓您樂在其中、流連忘返。此外,您還可欣賞傳統表演,選購各種藝術品、手工藝品和新年禮物。
時間:星期五下午4時至晚上10時;星期六、日上午11時至晚上10時
地點:貝爾摩公園
費用:免費
3.農曆新年大餐(2013年2月8日星期五至2月24日星期日)
從佛家素宴到台灣盛宴,悉尼為數眾多的餐館將為您獻上豐盛的農曆新年大餐,以固定價格的美食套餐與您一起歡度中國農曆新年慶典。這些大餐將令您大飽口福,並讓您有足夠的零錢準備利是紅包!
4.蛇蛇蛇:亞澳當代藝術家作品展(2013年2月5日星期二至2月23日星期六)
為慶祝澳洲與中國、越南和韓國之間源遠流長的友好關係和藝術交流,這一特別展覽將展示新興和成名藝術家的作品,主要是新近抵達澳洲和具有原住民和亞洲血統的藝術家的作品。展出的作品涵蓋了文化遺產、個人旅程、文化問題和家的概念,同時以極大的熱情和睿智探索了個人空間,認同感和全球化問題。
館長為參展藝術家和觀眾之間的對話和文化交流創造了新的機會,在展覽期間將舉辦現場講座、示範和論壇。
時間:中午至晚上8時
地點:悉尼市政廳
費用:免費
5.中國農曆新年花燈大巡遊(2013年2月17日星期日)
走上街頭,觀賞大巡遊。在美麗的夜空下,伴著悉尼建築物上的靚麗投影和繽紛的煙花,由花車、花燈、舞蹈隊和無數條彩蛇組成的花燈大巡遊隊伍將從悉尼市政廳出發,一路蜿蜒蛇行,載歌載舞,前往華埠。歡迎提早到達現場,欣賞巡遊前的娛樂活動,包括舞蹈、雜技和現場音樂表演等。隨著夜幕降臨,您會驚訝地發現巨蛇將漸漸醒來,沿著街道蛻去蛇皮,恢復活力,獲得新生。此外,還有本地華裔、韓裔和越裔小區的曼妙舞蹈表演和繽紛花車;深圳代表團也將為我們帶來精彩表演。切莫錯過蛇年的這個難忘夜晚。
時間:從晚上7時開始
地點:悉尼市政廳至華埠,隨後是煙花晚會
費用:免費
花燈大巡遊節目單
晚上7時至晚上8時:巡遊前娛樂節目舞蹈、雜技和各類與蛇相關的娛樂活動。
晚上8時:點睛儀式(市政廳)喚醒巨龍的特殊儀式
晚上8時15分:巡遊開始
晚上8時至凌晨1時:建築物投影
想像自己置身於霓虹閃爍的亞洲都市,巨大的投影將變幻悉尼建築物的模樣,為花燈大巡遊帶來全新的魅力。
巡遊之後:煙花晚會
祛除前一年霉運的傳統方式,達令港壯觀的煙花晚會標誌著花燈大巡遊的結束和蛇年的開始。
6.金龍舞會(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
盛裝參加金龍舞會,追憶往昔歲月。在盛大懷舊舞會上度過一個難忘的夜晚,舞會場面宏大,有大型樂隊、專場演出、舞蹈表演、雞尾酒會以及風度翩翩的紳士和身著派對禮服的淑女。龍舞是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華人社交活動中的一個固定項目。
時間:晚上7時30分至午夜
地點:悉尼市政廳世紀廳
費用:普通門票:每位$60+預訂費
7.龍舟競渡:聖喬治銀行主辦(2月23日星期六至2月24日星期日)
神龍象徵著吉祥如意和至高無上的權威,可以騰雲駕海。龍舟裝飾得酷似傳說中的神龍,有龍頭和龍尾,長12米,可載20人,另有一名舵手掌握方向,一名鼓手掌握節奏。比賽時,達令港將隨著龍舟槳的奮力划動和萬千觀眾的喝彩聲而沸騰起來。
日期:2月23日星期六(競賽);2月24日星期日(企業和社區比賽)
時間:上午8時至下午5時
地點:達令港
費用:免費
8.其他活動
農曆新年慶典將舉辦80多項活動,人人可以自得其樂。
美食一邊飲茶,一邊學習打麻將,享用一場特殊盛宴,抑或參加美食之旅。娛樂喜迎蛇年—欣賞傳統的舞龍、韓國城慶典、當代戲劇或最新的華語影片。視覺藝術探索傳統藝術和手工藝、當代華人藝術家的作品、古代書法藝術等。
講座與觀光參加寺廟觀光之旅、深入了解悉尼華人小區的歷史、探索風水的奧秘,抑或充實自己的中國書法知識。
學習班在中國農曆新年期間學點新東西!有太極拳班、功夫班、足底按摩班、郭林新氣功、道教飲茶禮儀,以及各種兒童手工藝班。
從以上可以看出,悉尼的春節公共活動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完善的階段,即便是國內一些城市的廟會活動,也很難達到這個標準。澳洲居民對於中國文化的高漲熱情,對於異文化包容與共享的心態可見一斑。由於不是全民公共假期,有些活動還特意調到了周末進行。
另外,該網站目前也已經開通了2014年農曆馬年的活動介紹,慶典時間從2014年1月24日至2月9日。一些傳統項目如巡遊、龍舟競賽、新年市場也都已經敲定了時間和地點。同時,增加了個人可以參與的項目,如在新年市場擺個攤;申請加入巡遊;申請參加龍舟比賽;為節日活動出謀劃策;為節日提交自己的興趣或者其他服務;申請作為活動的贊助者等等。可見,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及國內和當地華人華僑與政府的全面支持,作為常態活動的中國年慶典活動的發展肯定會一如既往的熱鬧。
囿於資料的局限,筆者在本報告中更多截取的是社會組織層面的活動,而春節核心文化所關注的家庭與親情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在場的。僅有的對幾位在澳留學或定居的華人進行的訪問似乎表明,個人和家庭的春節活動主要是以小群體的聚餐和聚會為主,其豐富性並不如公共活動那樣強烈和熱鬧。
四、澳洲文化政策與華人春節認同感
不同民族間如何和平相處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衝突幾乎不可避免,如何通過溝通與理解,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值得深思。文化的多元融合已成為國際問題。在人類居住的地球村,這種多元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碰撞更顯激烈。就澳大利亞特殊的歷史背景和一百多年來的發展軌跡看,文化間由對立走向共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對待作為外來文化的中國新年的態度和政策上,澳洲官方發出的一些聲音和民間執行者的具體措施,都為今後更大範圍內思索文化融合提供了參考案例。就像澳洲家喻戶曉的一首歌曲的歌詞那樣:「我是澳洲人,我們都是澳洲人,我們是一個整體,也是許多分支,我們來自地球的每個角落,我們分享著同一個夢想,用同一種聲音歌唱,我是,你是,我們都是澳大利亞人。」
春節在海外的影響越來越大的原因,有學者歸結為四點:海外華人華僑對春節的推廣;春節承載的文化具有廣泛的價值;中國作為春節的故鄉正在和平崛起;世界文化多樣性時代的到來。可見中國文化的傳播既要靠全世界華人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居住國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和鼓勵。二者的相互促進,是確保海外春節繁榮和發展的關鍵。
(一)澳洲政府的多元文化政策
澳大利亞多元文化政策的最早提出始於1973年,這個在加拿大已經獲得成功的文化政策引入,也是澳洲社會作為移民國家的現實需要。當白澳政策被廢止後,政府需要通過不斷改善移民法規來解決一些社會問題。不同時期的種族政策導致了原有移民的離去,這對於澳洲的發展極為不利。1977年澳洲政府通過的《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社會的澳大利亞》,首次正式提出了社會和諧、機會平等與文化認同的基本原則。到1989年頒布的《國家議程》則進一步明確了多元文化政策的內涵。
簡單來說,多元文化政策包括三個方面,即三項限制和八項目標。鑒於規定冗長,澳大利亞多元文化基金會主席格寶爵士將其概括為四點:公民要把澳大利亞的利益和前途放在首位,遵守國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每個人在表達自己獨有文化及信仰的同時,必須尊重他人的價值觀和文化;在法律、就業、教育、醫療、福利等方面使每個人享有同等的機會;充分利用多元文化資源,盡量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多元文化政策的提出並切實得以執行的基礎,是由澳洲本身的歷史環境等因素所決定的。也即是說,並不是對於所有的國家都適用。文化政策的選擇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政治動因。
澳洲由殖民地變為主權國家後,文化雖獨立卻缺少必要的支撐。對澳洲文化研究表明,澳大利亞對英國的態度是搖擺不定的。因為殖民地對宗主國的態度,歷來就有想脫離控制,而又由於歷史原因而不可能輕易擺脫。直到今天,去過英國的澳大利亞遊客還抱怨說,也許是因為祖先或口音的緣故,他們有時會被視為二等公民。儘管像美國人一樣,很少有澳大利亞人對自己的家族史和譜系具有濃厚的興趣,但關心自己的祖先是否是罪犯,則成為老居民的一大特色。澳大利亞文化中的「英國性」( Englishness)存在著虛假成分。「我們難以將澳大利亞文化研究的形成與發展追溯到某一特定的現場或中心,尤其是在屏顯與遮蔽相生相剋、共存一體的情勢之下;無論是在地理的意義上還是在體制的意義上,它的發展都是散播的。」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闡釋了澳大利亞為移居到這裡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新家和一個機會,目的是建設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亞,這是國家政治需求的一部分,也是對原有的以白人為主而制定的主流文化的一種反思。
(二)旅澳華人的推動與祖國大陸的支持
早期華人的習俗和文化,受種族政策等影響,易與當地人造成衝突和摩擦。其時,當地人對於華人社會的文化儀式和風俗習慣存在固有的偏見。華人慶祝春節期間少不了爆竹和煙花,各種鑼鼓聲震耳欲聾,但對於澳洲其他族群來說,這就意味著持續半個月的噪音。為此他們要求政府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於是政府頒布政令限定具體的燃放時間和地點。這都是民族間缺乏溝通而造成的。在海外,華人除了黃皮膚、黑頭髮的種族特徵以外,中國飲食和節日也是另外構成認同的主要標誌。中國傳統節日是民族根深蒂固的傳承,即便沒有作為移居國家的法定節假日,華人也會一如既往地舉行聚會,共同慶祝。以唐人街為聚居區,身份認同是一種歸屬感和凝聚力。
自21世紀以來,澳洲對於中國新年的慶祝活動越來越隆重,其中國內各省市的積极參与也是重要原因。以悉尼為例,幾乎每年都有一個主辦的夥伴城市或者省份與悉尼政府,共同組織相關活動。如2007年廣東省參與的悉尼中國年巡遊活動,官方媒體報道就詳細地描繪了這一海外春節的盛景。
今天上午11時,隨著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傅瑩、駐悉尼總領事邱紹芳和悉尼市市長克羅弗·摩爾一道為2007年春節大巡遊揮毫「點睛」,迎接中國豬年新春的歡慶活動進入高潮。在悉尼市政廳至中國城的大街上,以豬為主題的生肖彩車緩緩行徑,各藝術表演隊載歌載舞,整個悉尼籠罩在歡慶中國新春佳節的熱烈而濃厚的氣氛中。
悉尼中國春節大巡遊活動聲勢浩大,中國廣東省旅遊局組織了1000人的隊伍前來參加巡遊演出和助威。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內蒙古藝術團、北京中學生藝術團、悉尼當地華人華僑社團藝術表演隊和獵人谷地區中學樂隊和警察樂隊等共2400多人參加春節大巡遊。
廣東大巡遊表演隊伍由盛世華夏、中澳友誼和南粵風情、活力廣東兩大板塊組成。第一板塊由鼓號隊、戲曲服飾模特隊、紅燈籠隊、花車隊組成,凸顯中澳友誼。第二板塊由廣府風、南海潮、客家情、潮汕韻、百越神等方陣組成,展現活力、多彩的廣東;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的舞蹈表演展示了中國舞蹈的藝術魅力和中國青年一代積極向上的火熱激情;內蒙古藝術團表演的舞蹈《我從草原來》既富有濃郁民族文化特色,又反映草原人民熱情奔放的精神風貌;北京中學生藝術團的表演充分體現了中國青少年一代的時代特點;華人華僑社團組織8大方陣參加巡遊,分別是和諧社會、喜氣洋洋、華夏民族、戲曲薈萃、民俗薈萃、年年有餘、歡天喜地、相約中國節,成為本次悉尼中國春節大巡遊的亮點之一。
此次由悉尼市政府和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領館組織的春節大巡遊吸引了無數居民和遊人。悉尼市民和雲集這裡的世界各地遊客傾城而出,擁向街道兩旁,與當地華人華僑和中國駐澳大利亞外交官員、商務人員、留學旅遊人員同喜同樂,歡慶中國春節—豬年新春。沿途許多觀眾心情激動。他們不時地說:「中國的傳統文化魅力無窮。春節歡慶活動已成為悉尼人生活的一部分。」
中澳兩國官方共同參與規格較高的慶祝是文化交流重要意義的體現。在澳華人的積極推動與祖國大陸的交流是澳洲春節影響力壯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國內的支持,澳洲的春節活動更加中國化、藝術化、民俗化。濃郁的地方風情既深深感染了澳洲華人和留學生的思鄉之情,對於沒有接觸過中國文化的其他族裔來說,也是很好的文化普及和宣傳的機會。
(三)同根同源與文化認同
華裔人士在澳洲的政治和經濟地位逐步提高,其身份的認同問題也開始得到關注。研究發現,「華人」實際上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可以表述為中國人、華裔澳洲人、澳籍華人、澳洲人等稱呼。據對旅居澳洲的香港人的調查結果證實其公民身份和認同是一致的,即完全以自身所獲得的居民及公民身份來定位自己的認同。也就是說,後天的公民認同舉足輕重。對於自我文化的歸屬,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祖籍固然確定了其不可改變的生物屬性,但如果文化模塑的外在環境和代際之間的「濡化」不能很好地延續這種歸屬感的話,那麼同根同源的認同必定會逐漸淡化,甚至消失。
實際上,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如何正確處理好移民之間的關係,並生髮出一種現實的歸屬感是相當重要的。移民的個人活動相對微小,但如果牽涉到一個社區組織,乃至一個民族的話,這種互動就對國家的發展帶有重要的指向性。如同之前的「白澳政策」一樣,在認同並融入當地生活抑或產生劇烈排斥與衝突的選擇中,政府層面大的方針決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同文化的和平共處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從個人到家庭,再到社區,不斷擴大的信任感和認同感,才能使得移民在移居國的文化適應過程中逐步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就華人而言,經過幾代人的繁衍,尊祖敬宗的自然情感仍不可能磨滅,而春節作為依託就顯得格外重要。華僑華人這一攜帶或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印記的群體,因其具有對外傳播示範效應以及能夠向世界傳播中國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優勢,無疑成為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力量。他們能夠利用自身的優勢建立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的話語權。華僑華人在面對移民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衝突與碰撞時,能夠既保持母文化的傳承與歸屬意識,同時又對外文化或異文化也給予相當程度的認同和積極的融入。這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也為中國文化實力增強提供了內在的保障。
其他學者的研究也表明,移民社會的文化調適在所難免。「那些最易被保留的中國文化特質是與家庭與家族活動緊密相連的一類,諸如飲食習慣和對待家庭生活的態度與價值觀。而那些並非處於家庭生活中心的特質,如服飾和休閑方式等,則不大可能保留。年輕人與老年人,受到更高教育的人與社會經濟階層較高的人,作為個體,他們是最不可能保留較多中國文化特質的。」華人的中國文化特質,自然會滲透到澳洲的傳統之中。作為個體選擇部分,放棄了外在的原有文化表象,也就體現出了同化的標誌。但這些「涵化」還是要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接受新的文化標誌,並不意味著徹底拋棄原有的文化模式。從整體來看,這種變化還是在有限的範圍內發生。
五、澳洲春節的啟示
當代澳洲華人對春節的感受是發自內心的真實表露。從某種意義上說,狂歡的巡遊與商鋪在春節期間的興隆,是華人春節情懷的外在實現,或者說是國家當下多元文化政策的一種需要。家是春節活動進行的最小社會組織,只有在家的層面上描述春節,才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文化的春節。旅澳作家黃惟群在一篇小文中詳細談到了澳洲春節在時代變遷中的個人感悟。澳洲華人對於春節的「想像」與建構都是源於一種情結,而這種情結來自於血緣根脈。春節在澳洲的變化,正是華人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他這樣寫道:
開始幾年,忙於「開墾」新天地,白手起家,「零」的基礎上重建家園,我們太忙,忙得很難去想春節。儘管「中國城」也有老僑領組織的老移民,擺幾個舞台,請幾個唱歌跳舞的,但是,不說水平一般、氣氛不夠,大陸新移民實在是很少有時間、顧不上去。往往,我們是春節到了不知已到,過了不知已過。
後幾年,我們似已忙得差不多,錢也有了,糧也有了,汽車房子也都有了,新世界的新鮮也已過去—本想是極力融入這個社會的,可結果,一來難以真正融入,二來也不需強行融入,這個社會寬鬆得很、大氣得很—於是,往日熟悉的、已注入生命血液的一切,又以格外溫馨的耳語喚醒了沉睡的記憶。那些年,每到春節,大家都會隔夜相互打個電話,拜個年,說幾句吉利話,感慨幾句如箭光陰以及始料不及的飄浮人生。
然而在海外,終究很難真正感受春節的喜氣,感受那份活躍在空氣中的應有的打動人的熱情。
這裡春節不是節日,不說七八天長假,連一天都沒有,缺少喜慶的必要基礎,就連那個「恭喜發財」的新年祝賀電話,也得下班回來撐著疲憊的身子才能提起話筒。還有,季節也不對。我們習慣的春節是冬天,冬天的春節,就該見一些大衣圍巾,見一團團嘴裡呼出又被寒氣擋回、停留在空中的白色熱氣……在澳洲,春節正值夏天,夏天的春節,怎麼都讓人覺得彆扭,覺得「假」,覺得不像春節。
近年來,澳洲新移民們變得「現實」起來,知道不管遺憾多大,想念多深,我們不可能年年春節趕回中國去,也不可能將中國的春節搬來澳洲。於是,因地制宜。這裡大小几十上百個華人社團,春節期間活動頻繁:幾十、幾百人的餐館聚餐,聽聽唱歌看看跳舞;幾十幾百人組織個舞會,舞后再來個抽獎助興;熱衷於政治的,找個名目搞個聚會,對著麥克風作一番講演,人多人少,也算有了聽眾,享受一下人生難得的風光;如今中國也開放了,世界的距離也短了,春節期間,這裡常有應邀來澳的一個個中國文藝團體,在歌劇院、市政廳舉行一場場開人眼界的演出,活躍了經濟,活躍了假日氣氛……當然,更多、更普遍的,還是家庭、朋友間的聚會,這些聚會,讓一個個家庭傳出了歡聲笑語,讓一個個餐館坐得滿滿,走了一批又來一批。有一點,中外一樣,春節的(中國)餐館,最辛苦的是老闆,笑得最開心的也是老闆。
本報告對於澳洲春節的調查主要圍繞官方舉辦的一系列活動展開,但春節的本質仍是一個家庭性的節日。翻看澳洲的日曆和公共假期我們可以發現,不僅中國的春節,越南、義大利等一些移民人數較多的國家的節日也或多或少被寫入了官方的國家活動,文化交融的力量不言而喻。所以說,拋開外在的集體活動,澳洲的春節也只能說是華人記憶中的節日。「雖然澳大利亞國內各少數民族群體眾多,但英語則作為一種無形的膠合力量,將各種文化傳統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文化整體形態。換言之,各民族文化群體並未在澳大利亞形成一種相互分離割據,自成一統的形態,而是作為一個個積極的組成部分,共同為一個完整的大文化整體做出貢獻。」在整合的澳洲文化中,春節只是其中一環。但在華人心中,年味或許只能在想像與回憶中發酵。
個體家庭的慶祝活動延續著祖輩華南人的風俗習慣,但如今所承繼的或許只是那些被放大了的傳統符號。對澳洲華裔年輕人來講,因為春節並不是法定假日,很多時候活動也僅局限於華人區和唐人街,其他人還是要照常工作的,所以模糊存在的節日核心也在不知不覺間也就過去了。從內心情感上來講,春節的記憶的確是美好的,而現實社會中,澳洲春節走上街頭的狂歡性質和強烈的族群互動參與的方式已經形成。
實際上,節日是均質的時間之流中的文化結點。節日引導著時間的流速,或急或緩。當外界社會環境發生變化時,生活習俗雖有惰性,但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擅變。全球化時代強調的文化多元性,為春節的豐富和多種可能性提供了明確的闡釋。澳洲政府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與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構成了春節活動繁榮興盛的基礎。因此,春節必將隨著中國的強盛和華人群體地位的提高,而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同時中華文化自身的和諧內涵,也會包容和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共同分享節日所帶來的歡樂。
編輯說明:文章來源於《節日研究》2013年第2期。原文和圖片版權歸作者和原單位所有。
推薦閱讀:
※學霸情侶直博清華 最好的戀愛方式是怎麼樣的?
※遭遇伏擊事件受什麼影響?埃及文化?
※電影《悟空傳》為什麼不找六小齡童來演?
※泰國兩男生打架,老師罰彼此擁吻100次。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擁吻還是死亡?
※小伙運動後猛灌兩口可樂後失去意識,運動後有哪些需要我們注意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