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的指導地位

要促進中國的法治建設,必須選擇既能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又能體現中國國情要求的法學形態作為指導思想。這樣的社會主義法學,只能是馬克思主義法學。

今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國政法大學時,強調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指導法治建設的法學理論,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可選項,而是基於現實需要的必選項。法學所必然觸及的,是社會制度、社會支持和國家政權。政治性是法學的本質屬性。法學與政治學、法治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黨和法的關係是政治和法治關係的集中反映。選擇正確的法學理論,才能確保法治建設的正確方向,進而鞏固與完善黨的執政地位。

法學對應社會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意識形態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們接受什麼樣的意識,就會主張建立什麼樣的社會制度。同理,主張什麼樣的法學理論,推行什麼樣的法學觀念,實際上就是力圖建立什麼樣的社會制度。在社會主義國家,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只有選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思想作為建設法治的意識指導,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法學相應的引導力量。

法學催化民心向背。法律直接影響利益分配。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客觀上也必然暗含利益分配模式,進而引起相關社會群體支持或者反對。法學必須找到足以支持和推行它的社會支持力量,才能真正發揮功能。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認為,社會主義法首先來自社會主義社會建立後的民眾需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遵守法律就是遵守自己的意志,符合自己最大化利益要求。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們對法律的遵守將具有最深厚的動力,從而推動社會的全面法治化。只有選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思想作為建設法治的意識指導,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支持。

法學影響國家安全。現代政權以法治作為基本需要之一,要求建設法治社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後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在我國,堅持法學的政治性,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構建中國特色法學體系最根本的要求,不能把堅持黨的領導同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對立起來,更不能用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來動搖和否定黨的領導。只有選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思想作為建設法治的意識指導,才能牢固樹立我國的政權根基,保障國家安全。

根本而言,社會制度是為廣大民眾普遍接受的穩定行為模式。對每個社會個體來說,社會制度是一種限制力量,它使社會個體按照大多數人接受的行為模式設定自己的行為,使其符合社會一般行為模式。這樣,基於社會制度穩定存續,客觀上就會形成龐大的牽引力量。由此形成的制度引導力,使任何在其社會制度架構內的承載物和衍生品,都要跟隨社會制度運轉的方向而展現能量。與其相應,法學要維護社會制度,通過法學意識和法學目標作出偏向性的選擇,為社會制度服務。法學的政治性是其制度來源和階級來源的匯聚呈現,指的是法學為怎樣的政權服務以及怎樣服務的基本屬性,在具體的政權基礎上,法學才有了屬於自己的發展空間和發展走向。

在當代中國,法學的政治性表現得尤為明顯,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們的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法治最大的區別。中國法治發展要求緊迫,強烈需要選定能促進中國法治建設的法學指導思想。從制度基礎和階級基礎的層面來說,當代中國的法學應該是維護社會主義制度,即保障公有制、鞏固工農階級聯合與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法學形態,集中表現為維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要促進中國的法治建設,必須選擇既能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又能體現中國國情特殊要求的法學形態。這樣的社會主義法學,只能是馬克思主義法學。因為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服務,馬克思主義法學也由此成為適應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法學形態。馬克思主義法學以維護公有制、人民民主專政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自己的核心目標,是符合社會主義制度本質要求的法學。與習近平總書記的倡導內在一致,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基礎,能夠科學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推薦閱讀: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維基百科總文)
這幾年對合盤(主要是馬克思盤)的研究小結(有更新)
為什麼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

TAG:法學 | 思想 | 馬克思主義 | 堅持 | 指導 | 主義 | 地位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