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光之韻 | 如何從包漿鑒定古玉?

包漿,又稱寶光、皮殼,是指玉器表面經日久天長的摩挲、氧化所形成的漿狀光膜,其多出現於被長期使用接觸的玉器之上。可以認為,包漿是一種特有的光澤,而非真有什麼漿汁塗抹在玉器表面。

商代玉箍

紅山文化玉鳳

紅山文化玉璧

紅山文化帶齒獸面形玉佩

紅山文化勾雲形玉佩

龍山時代晚期玉圭

龍山時代晚期玉飾

商代玉鴟鴞

商代玉璜

西周玉鳥

古玉的包漿柔和、自然、瑩潤,滑熟可鑒,幽光內斂且有古舊厚重之感,油潤者如蒸熟的臘腸一般。古玉表面與包漿伴生的通常還有不規則分布的斑塊狀物(橘皮紋)和劃痕亂線。

夏時期玉錐形器

商代玉琮

龍山時代晚期鷹攫人首形玉飾

陝北龍山時代玉斧

西漢玉劍珌

遼代玉熊

清代玉佩

清代玉雕

商代玉猴

此外,由於歲月的包漿,玉器邊沿、稜角,線槽內部、邊緣,陽線邊棱,孔壁及其口沿均顯的圓潤、熟舊。甚至打磨痕內部亦潤澤、熟舊。

齊家文化玉璧

齊家文化玉芯

龍山時代晚期玉環邊棱

齊家文化玉璧表面

夏時期牙璋鑽孔

戰國玉璧陰線槽

古玉砣痕(放大50倍)

古玉表面(放大50倍)

古玉打磨痕(放大50倍)

古玉的包漿承託了歲月的變遷,時光的流逝,而中低仿偽造包漿多系短期強加其上,特徵不難察之:有的過於輕淺、浮躁,有的冗厚、斑駁;有的油性過重,有的過於乾澀;有的賊光浮泛,有的晦暗無光。偽包漿的分布也常過於均勻,沒有層次變化,而真包漿會在不同的部位產生不同光感效果。

偽造包漿

偽造包漿

偽造包漿

此外,仿品的邊緣稜角、陰線槽邊沿、孔道口沿多有新鋒銳茬口而無老化包漿,線槽、孔道、打磨痕、劃痕內部乾澀生嫩而無潤澤之感。

賊光浮泛、生硬

線槽內乾澀毛道

鑽孔邊沿鋒銳新碴

線條生硬,邊沿拉鎖狀新碴,槽內生嫩

線槽邊沿拉鎖式鋒銳崩口,槽內無包漿

真偽包漿對比

真偽陰線、包漿對比

包漿,對古玉鑒定具有重要的證據效力,鑒定古玉必須要掌握真、偽包漿的特徵,並熟悉真包漿的成因以及偽包漿的做法。然坊間泛濫的所謂「唯包漿論」是極其危險的。需知包漿僅為古玉六要素之一,只有與料、工、形、紋、沁色等其他五項綜合考量,堅持「六條腿走路」,方可能得到正確的鑒定結論。

推薦閱讀:

村民捕到「四腳怪」 經鑒定為5斤重野生娃娃魚
青花瓷被世人稱為曠古至今最完美釉色,是什麼時候被人發現
字畫鑒定*刻板油墨印刷字畫
金綠寶石:寶石肉眼鑒定實戰篇(五)
【戰漢玉器鑒定之一】略論「花朵形紋」(轉載)

TAG: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