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三十七集(文字 視頻)
《感應篇彙編》第三十七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各位尊敬的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研討《太上感應篇彙編》,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134頁,我們今天要講《了凡四訓?積善篇》,〈積善篇〉裡面的第四個故事,各位請看134頁的第四行。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團施人。求取即與之。無倦色。一仙化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團。母日日與之。終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誠也。因謂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團。何以報汝。府後有一地。葬之。子孫官爵。至一升麻子之數。其子依所點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纓甚盛。福建有無林不開榜之謠】。
第四個故事,是講【莆田】有一位姓林的老菩薩,她在【作粉團】。莆田是在福建。這主要是講他【先世有老母好善】,就是他母親非常地喜歡做善事,心地非常善良。她常常在「作粉團」,這粉團是用糯米下去做的,上面灑一些芝麻,裡面可能有包一些餡,然後再放在油裡面去炸,這叫粉團,
那麼她喜歡怎麼樣呢?她喜歡布施給窮人。她每天都這樣做哦!不是只有偶爾做,是每天都做哦!那麼她做了都不疲倦,一生都不疲倦。那什麼人可以不疲倦呢?菩薩的心是不會疲倦的,因為菩薩他「無我」,菩薩他無所求。所以你清淨心布施,就不會疲倦;你有所求布施,或者說你為了賺錢而做,那麼你就會有煩惱,你就會很疲倦、很累。
前幾天,我就跟定弘法師報告,我說:我講《太上感應篇》,要講兩個小時,然後要準備一個禮拜。但是我跟定弘法師說:「每天都用功到很晚才睡,有時候看到都會法喜的時候,就會一直看下去,然後就會看到一點到兩點。」事實上是太晚,不太適合這樣,各位不能學。那弘師講一句話,他說:「佛力加持那一種能量,用不完」,的確是如此。
所以這位老菩薩,你不要看她是在賣粉團,她的心是菩薩心。所以你怎麼樣可以去做每天的工作,做每天的事情,你不會疲倦,你唯有每天想要去幫助人、去利益人。那麼你每天想去幫助人、利益人的那個心,它會跟菩提心相應。
所以為什麼老法師跟我們講:「我們早上起來做早課,就是發願;晚上做晚課,是反省今天有沒有做到。」所以你每天都這樣做,這位老菩薩一生都不疲倦,那麼天天都用這樣來布施,每天都用這個粉團來施人,你要的話統統給。
所以老法師說:「做好事能夠量力而為,決定自己會有好報,不會吃虧。」我們中國人常常就是什麼?我們中國人就是怕吃虧。所以老法師說:「事實上,吃虧是福」,我們講說「吃虧是佔便宜」,為什麼吃虧是佔便宜呢?看起來好像是說,你錢少賺了,但是吃虧你是在累積福報。
人家說:「量大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有形的咧,好像你的錢是少收了,但是無形的咧,你結了很多的人緣,你在布施的過程裡面,你去掉很多慳貪的習氣。那麼你注意看,慳貪的人他就有慳貪的相,那麼樂善好施的呢?就有樂善好施的相,我們講說「相由心生」。
我們上一回提到這位曹彬,帶兵去攻打四川和江南。因為他不想再塗炭生靈,不想再讓老百姓死亡,他就假裝生病,這跟我們佛經上維摩詰居士生病一樣。然後,這些將士就覺得奇怪,大元帥怎麼生病了?他就跟將士講,他說:「你們每一個人都要燒香發願,到江南不妄殺任何一個老百姓,那我的病就好了」。
維摩詰居士就是這樣,佛陀時代的大菩薩維摩詰居士,維摩詰就是示現生病的樣子。那佛陀就派大弟子去跟他問安,沒有一個人敢去。因為每一次去,維摩詰居士往往就會觀機說法,他就會用了義的法,跟這些佛陀的弟子對話,來破他們的執著。所以維摩詰居士說:「因為眾生有病,所以我才生病,眾生沒有病,我病就好了」,這就是佛的精神。
所以,曹彬他就是這樣。他剛開始的相,他是有福報,可是他因為下巴,這個地方叫「頤」比較尖。陳希夷,宋朝的大相士、大算命家就跟他講,他說:「你晚福不好」。那後來他就戒殺,你看他帶兵就戒殺。後來,他這個「頤」就比較豐滿,後來就跟他講說:「你的相已經改了」。所以這位莆田林氏,她這樣每天施粉團,老法師說:「她事實上吃虧是福」,後來果然【無林不開榜】,他們代代都出狀元級的。
所以淨空法師他曾經在講經裡面講說,因為老法師曾經在新加坡居士林,在那邊講經一段期間。老和尚那時候離開臺灣,到新加坡居士林講《華嚴經》,《太上感應篇》《地藏經》也是在那邊講的。老法師在那邊的時候,去的第二年,我就帶蓮友到新加坡居士林(參學),在那邊親近老法師大概一個禮拜。
老法師說:他假如有因緣的話,他想開一家(素食)餐廳給人家吃免費的。老法師為什麼會講這個願呢?因為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因為他護持老法師嘛!老法師那時候去的時候,他們新加坡居士林的一樓就是很大,就像我們現在這個講堂這麼大,一樓很大,然後給人家全部吃免費的,什麼人都可以進去吃。
因為它一樓很大,左邊是佛堂,右邊就是大餐廳,很大的餐廳,餐廳的後面就是大寮,很多(老)菩薩在那邊洗菜、切菜。我特別進去看,因為它這個(餐廳)都是吃不要錢的,所以淨空法師說:「在那邊平均一天,有一千人在那邊吃」。
我其實常常也動這個念頭,我實在很想說,如果能夠發一個願,比如說在我們講堂下面一樓,把它租下來,然後就是(開)不用錢的素食館。任誰都可以去吃,走比較健康的,沒有太多油,不要放太多醬油、鹽巴,做清淡一點的(菜),給大家路過的人可以進來吃。
老法師講:新加坡居士林從開始開辦,一直到老法師講這個事情的時候,沒有一天買米,沒有一天買菜。他說:「米還用不完,菜還用不完,還要送到孤兒院去、養老院去」。
我在那邊吃過,它那邊吃的,跟樓上法師、居士林的工作人員所吃的,一模一樣的菜,這了不起啊!「平等」。不會說,樓上吃得比較好,樓下給路人吃的、給民眾吃的,吃得簡單,沒有。這是師父說:「星期假日,居士林最多有三千人到四千人去吃。」那因為我已經很久沒有去了,也不曉得居士林現在這個素齋是不是還繼續開放。但是上次我去看過,我很感動。所以老法師說:「居士林有沒有被吃垮啊?沒有」。
所以(孝廉)講堂成立的時候,我就自己起了這個心念,我說大家白天來這邊念佛聽經,中午我們就簡單的(提供)一個素食,有時候或是煮麵也可以。那到現在三年了,講堂雖然不是蓮友很多,但是講堂每天都提供飯食、素齋。那到現在,坦白跟各位講,快三年了,我也從來沒有買過米,也沒有買過麵條。甚至有時候麵條都多了,我沒有辦法,再送承天禪寺。也沒有買那些作料或是那些素料,沒有。
所以這是什麼?老和尚講的,他說:「愈施愈興旺」,人丁旺。老法師說:「新加坡居士林它的原因在哪裡?它為什麼這樣呢?因為這個是好事。」就像這位「莆田林氏」一樣,她每天給人家,你只要有錢你就給錢,沒有錢,你真的餓了那就拿去吃,林老菩薩,這位莆田林氏,她沒有計較。
【一仙化為道人】,這個地方。她常常作這些粉團施人,你去拿了,她就給你。而且【無倦色】,她沒有厭惡的臉色。這個不容易修持啊!表示說這位「莆田林氏」沒有慳貪心,她沒有貪心哪!她也沒有瞋心哪!
我們人往往都會計較,你稍微給他佔用一點點,他馬上就生氣了,你的桌子把它移過去一點點,他就生氣了。我們無始劫來這個習氣啊!所以「一仙化為道人」,老和尚說:「這位仙人,我們不用去猜疑說:他到底是仙呢?還是道人?」他說:「他就是一個窮道人,我們不必去探討」。
那麼每天跟她索粉團六、七團,每天都來,每天也沒有給錢。那這位老母每天給他,【日日與之,終三年如一日】。這個憑良心講,只有菩薩做得出來。一般來講的話,一定會起瞋心,要不然就會起慳貪心,捨不得。所以這位老菩薩「終三年如一日」,她每天都是這樣的一個心念。
後來這位老道人知道她很真誠,然後就告訴她的家人說:「我吃你三年的粉團,那麼我應該怎麼樣來報答你呢?你們家後面有一塊地,你們把她葬下去,那麼子孫的官爵可以到『一升麻子之數』」。「一升麻子」就是說,一升是古代的一個計算單位,有麻子這麼多,麻子就是細細的那種麻子,這麼多。
【其子依所點葬之】,然後她的兒子就按照這位道長這樣講,他老母往生以後,就把她照這樣葬下去。剛開始就有,葬下去的那一年,就有九個人登第。【累代簪纓】,這個「簪」,我們上次有講過,這個「簪纓」就是當官的意思。古代當官都要戴帽子嘛!戴帽子,會有一根線、帶子會綁住,這個叫「簪纓」。所以「簪纓」的意思,是代表他家裡當官的;那麼累代這個當官的,非常地興盛。
老法師說:他曾經去過福建的莆田和建甌,在建甌老法師住了六年,在福建住了六年。老法師在那邊也有稍微瞭解一下,《了凡四訓》裡面講的這位「莆田林氏」,林家在福建的情形。老法師說:「那個莆田林氏的林家,到現在代代還有賢人。」她的後代不是中進士,就是中狀元,所以「福建有無林不開榜之謠」。那時候大家覺得說,他們林家中進士、狀元的很多,所以子孫也都能夠繼續不斷地行善積德,然後保持家風,代代不墜。
老法師有講說:「在中國這個例子很多」。上一次我們也有提過,印光大師有講說,我們中國歷史上,有三位很有福德的人,第一位就是孔子。孔子一直到他的子孫孔德成在臺灣往生,李炳南居士還當過他的主任秘書。
孔德成那個時候在的時候,我們國家也特別給他禮遇,這是第一個,孔子的子孫孔德成。那他的福報有多久呢?老法師講說:「有兩千五百年」。所以你看孔子他這樣的一個講解聖賢的教育,他種了這個福報,等於綿延兩千五百年。
老法師說,第二個就是范仲淹。有一個書寫他范仲淹,叫《義田記》,范先生從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他是宋朝時候的人。范仲淹也是一樣,一生積功累德也是不疲不厭,范仲淹的福報八百年。接下來第三個,印光大師說是清朝的葉狀元,他是從清朝的初年,一直到清末三百年不衰,印光大師講這三個。
這個地方,這一段裡面這位莆田林氏,我就挑一個重點,就是「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這一段。「常作粉團施人,求取即與之,無倦色」,「母日日與之,終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誠也」,這個叫「真誠心」。
老法師也講說:「至誠心和菩提心相應」。那我們「八苦」裡面,佛跟我們講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求不得」是什麼?就是我們得不到,其實求不得,捨也不得,所以這也是一種苦。
所以我們要怎麼樣可以把無始劫以來,這種捨不得的習氣能夠捨掉呢?只有從「布施」下手。所以這一段,我就引用《金剛經》裡面的經文,《金剛經》裡面跟我們講,它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佛陀跟我們開示,他說:菩薩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世間的所有一切,我們知道菩薩他是發願來的,菩薩是乘願再來,他是要利益眾生,所以菩薩乘願再來的時候,菩薩無始劫來修六度萬行,事實上他累劫都在去掉他的習氣、他的毛病、他的執著。所以菩薩他能夠破我執和法執,就是累世的這種六度、菩薩萬行成就的。
那菩薩對於這個世間的一切,不管是有為法、無為法、世間法、出世間法,菩薩對於一切萬法,他都怎麼樣呢?他「無所住」。所以《金剛經》裡面講的整個大核心,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大師就是因為聽到客人在客棧誦《金剛經》,誦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那「應無所住」在哪裡呢?「應無所住」在我們這一念心體,它是我們的性德。我們的性德是真空,它是體空寂,所謂的我們講說「一法不立」,它是究竟清淨的,就是我們這個覺性,我們這個真如覺性的體性,它是真空。
所以「應無所住」,是講我們的性德;「而生其心」,是講我們的妙用,是講我們心體的作用。因為你光證得這個心體,你不能夠起作用,那你不是大慈大悲。你只能說,你能夠證得空性,但是你不能夠起作用。
性體是真空,那你產生作用,就是你眼睛在見、耳在聽、鼻在嗅、舌在嚐、手在抓。所以,《金剛經》跟你講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以你每天在做事情,每天在工作。布施不是說,你一定拿錢去給人家,拿東西給人家,那叫布施。
布施在你這一念心,你每天的日常生活,比如說我們前面講的「葛繁」,他每天做一、二件利人事。拿一杯水給別人,也是一個布施,你跟人家展現禮貌、跟人家鞠躬、跟人家問訊、跟人家答禮,跟人家展現友善的態度,那也是布施。所以,「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把它落實了,叫「行於布施」。
那《金剛經》跟你講:「不住色布施」。這位莆田林氏,她就是不住色布施。你明明看他拿粉團啊!妳明明看他拿粉團,他粉團已經拿走了,拿六、七個啊!一天拿六、七個啊!妳有看到他拿,但是妳心沒有動心啊!妳沒有起心動念啊!
我們為什麼會輸給這位莆田林氏?因為我們會起心動念啊!他拿我的粉團啊!你怎麼可以拿六、七個?拿那麼多幹什麼?你怎麼那麼貪心?我們這個話就出去了。甚至馬上就把他抓起來,告官、叫派出所來處理,斤斤計較、捨不得、放不下,對不對?
你看到一個流浪漢走過去,你也捨不得給他一個東西吃啊!看到一隻流浪狗走過去,你還不會說給牠一團飯,還用一個石頭把牠打一下,看牠很惹人討厭啊!所以呢,所謂「不住色布施」,這位莆田林氏,她做到「不住色布施」。眼睛在看,但是心不動,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她是真功夫,這不是假的。幾乎她沒有捨不得、慳貪的習性,幾乎沒有啊!所以,「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那同樣的,六根裡面,從「不住色布施」,眼睛見色開始,耳朵聽到聲音。所以你聽到人家講你是非,你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住聲布施」,各位這樣懂嗎?但是我們都不是啊!我們看到別人臉色不好,我們馬上就「住色布施」,心裡就起煩惱啊!對不對?
我們也是跟著煩啊!他今天臉色怎麼這樣對待我?我又沒有得罪他,臉色那麼難看,你「住色布施」了嘛!他跟你講兩句話,聲音比較重一點,你就說:「他今天怎麼講話態度跟我這樣?」你住在聲塵裡面了嘛!如果你聽得很清楚,可是你沒有起心動念,你沒有起煩惱,你沒有住這個相,那你就是「不住聲布施」。
這不容易欸!就在六根裡面就可以修禪定,而且可以修智慧。智慧和禪定不是在蒲團上坐呢!如果你不懂得這樣,《金剛經》跟你講「不住六塵布施」,古代禪宗講:「坐破七個蒲團,都沒辦法開悟」,就是這個道理啊!
所以你要在哪裡修菩薩行?在哪裡修布施?在六塵的世界修布施啊!在人我是非裡面修布施啊!在貪、瞋、癡、慢、疑起作用的時候修布施啊!不是給錢欸!給錢那只是一個前方便。當你看到人家態度不好的時候,那你會不會起心動念呢?你要問自己啊!
我現在憑良心講,我還做不到,那我只有用忍的。我就是「一切法得成於忍」,我就忍哪!可是你不能用壓的哦!壓你會壓出毛病來哦!你用轉換的,你用念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把它轉換,或是你用觀照般若轉換,或者你禮佛懺悔轉換。你用這樣去轉,那個痛苦時刻不會太久。
那個痛苦的時刻,看你的功夫;你的定功夠,你的觀照力量夠,一下就轉過去了,你不會放在心上。否則你會耿耿於懷,甚至把煩惱帶回去,甚至到晚上睡覺還在想,到明天還在想,到後來睡眠品質也不好,心臟也不好,腸胃也不好,毛病都出來了。
所以,「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最難修的,我看是「色布施」和「聲布施」,尤其是聲布施。你只要一聽到聲音不對,聽到批評你的,聽到對方的口氣不太好,你馬上無明火就起來了。無始劫以來,這個習氣毛病很難斷哪!在什麼時候呢?根塵接觸,它就照做了。
以前唐朝那位魚朝恩宰相問慧忠國師,慧忠國師講無明和智慧。那魚朝恩宰相就問慧忠國師,他說:「師父,無明怎麼起來的?無明在哪裡?」你看,他無明問無明啊!他本身就是無明,無明在問無明啊!對不對?本身這個心如果是妄心,那就是無明問無明嘛!
無明啊!我們禪家講,《大乘經》講:「無明本空,本覺本有」。那本覺就是我們的佛性,無明就是煩惱,就是凡夫。那慧忠國師就問他啦!慧忠國師很會教學生,這叫做觀機逗教,他明明知道他是宰相,一品大員的宰相,一品大官,他說:「你是幾品官啊?」這位魚朝恩說:「我是一品官啊!我是宰相啊」!
他講宰相的時候,已經很生氣了,那個「我」已經跑出來了,而且我瞋、我愛,那個「瞋」已經出來了,那個劍就拔出來了。那魚朝恩宰相劍拔出來了以後呢,還很生氣,那慧忠國師說:「欸!無明就是這樣出來的」,這就是無明。「你剛剛不是問無明從哪兒來的?無明就是這樣的」,無明在哪裡?無明在我們根塵接觸嘛!人跟人接觸,一定會產生無明,會有習氣毛病嘛!就從這地方開始修嘛!不然怎麼有辦法成佛呢?
你躲在深山裡面,坐在樹林底下,你在那邊打禪坐,你還想風聲太大呢!晚上還嫌那個蟲鳴鳥叫,那個鳥太吵了呢!對不對?那個蟬的聲音叫得太大聲,擾亂你的清淨心了。哪個地方可以清淨呢?對不對?你這個娑婆世界沒有一個地方蹲得住,極樂世界你的禪定功夫可以坐得住嗎?所以,佛陀告訴我們:「不要住色布施,不要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我們就要從每天的六根接觸六塵,在行、住、坐、臥,在待人處事的過程裡面,你在上班,不管你是公務人員或是一般生意人。「莆田林氏」就在做生意裡面,她在賣粉團嘛!在做生意裡面去修「不住六塵布施」呢!她只是一位很普通的老菩薩而已,她就懂得這個《金剛經》的道理哦!
所以佛告訴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佛陀說:「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我們慳貪計較,那福報一點點而已。我們無所求的布施,三輪體空的布施,那個福德不能夠計算的,不可思量的。所以我特別把「莆田林氏」這個布施,我用《金剛經》「不住六塵布施」,來做一個印證。
那接下來,我們看第五個故事,馮琢菴。【馮琢菴太史之父。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學。路遇一人。倒臥雪中。捫之半僵矣。遂解己綿裘衣之。且扶歸救甦。夢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誠心。吾遣韓琦為汝子。及生琢菴。遂名琦】。
那麼我們上一回我們有講到,宋朝的韓琦他當過宰相,那到明朝這一世,韓琦又來投胎轉世。淨空法師說:「事實上,韓琦並沒有出三界,沒有解脫生死輪迴」。那麼這個地方的文章內文很簡單,就【馮琢菴】,他是在明朝當【太史】,「太史」就是我們講的翰林。
那麼他的父親【為邑庠生】,為縣學的生員。【隆冬】就是一個冬天,很冷的一個冬天,早上要去【赴學】,要去上學。那路過路邊看到一個人,倒臥在雪堆裡面,把他推動一下,雪撥開看一下,已經【半僵】了,已經凍僵了。【遂解己】,他就把自己的【綿裘】,裘是大衣,把這個綿裘大衣脫下來,然後給這個人穿,然後把他扶起來,把他救醒了,這個人被救活了。
那麼晚上,就夢到神給他託夢,說:「你救人一命,出自至誠心,很虔誠,那麼我派韓琦為你的兒子」,他就生出這位「琢菴」了。所以「琢菴」呢?「馮琢菴」,「琢菴」是字,名字叫「琦」,叫「馮琦」,他到明朝的時候叫「馮琦」,宋朝的時候,我們有提過,(叫「韓琦」)。
接下來我們看這位「台州應尚書」,第六個故事。【台州應尚書。壯年習業於山中。夜鬼嘯集。往往驚人。公不懼也。一夕聞鬼雲。某婦以夫久客不歸。翁姑逼其嫁人。明夜當縊死於此。吾得代矣。公潛賣田。得銀四兩。即偽作其夫之書。寄銀還家。其父母見書。以手跡不類疑之。既而曰。書可假。銀不可假。想兒無恙。婦遂不嫁。其子後歸。夫婦相保如初。公又聞鬼語曰。吾當得代。奈此秀才壞吾事。傍一鬼曰。爾何不禍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陰德尚書矣。吾何得而禍之。應公益自努勵。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歲饑。輒捐穀以賑之。遇親戚有急。輒委曲維持。遇有橫逆。輒反躬自責。怡然順受。子孫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那麼這一段裡面,是講這位【應尚書】,他在山中讀書,那麼讀書以後,聽到這兩個鬼在對話。那麼這個地方,我們來找字句解釋一下。我們來看【台州應尚書】,這個「台州」在哪裡呢?我們比較不熟悉啦!大陸他們比較清楚,「台州」就是在浙江台州、臨海、溫嶺、仙居、天台、寧海、象山等這一帶的縣市,叫「台州」。
那麼「應尚書」是指應大猷,我們講尚書是部長,那麼他本名叫應大猷。他是在明嘉靖年間,他擔任刑部尚書,像我們現在的司法部長,叫刑部尚書,這個當很大啦!那另外他在還沒有當尚書以前,這個應大猷本身,在明朝裡面,他也是個很有名的人,為官操守很好。
他在當南京刑部主事的時候,他當官有一個原則,叫「謝苞苴」,那個「苞」,是一個「草」字頭,再一個包公的「包」;那「苴」呢?是一個「草」字頭,再一個而且的「且」,這個字唸「苞苴」。那「謝苞苴,杜請託」,他當官的立場就是這樣,「謝苞苴,杜請託」。
那什麼叫「苞苴」呢?我們以前鄉下,或是以前古代的時候,我們如果到菜市場去買魚肉、買菜,是不是要有那種很大的葉子,有沒有?到山上去砍那個大葉子,然後上面就包魚肉啦!然後就把它包起來四角形,再用一根線綁起來,那個就叫「苞苴」,就是包魚肉的草包。
那麼以前送給人家禮物,就用這樣送,就是包一塊肉啦!或是什麼送給人家,這個叫「苞苴」,後來講「苞苴」就是講送禮物的意思。那這位應大猷,他就是不接受人家贈送禮物。那他在當刑部主事的時候,它這裡面講,他也常常形容他自己的心境,他說:「士有片善,急為揄揚;家有餘資,樂於賑施」。
這句話怎麼解釋呢?他說他是一個讀書人,他說:「片善,就是這麼一點、一念善心,如果人家有一點點做好事,馬上給他表揚」,「士有片善,急為揄揚」,把他表揚。「家有餘資」咧,我如果家裡,我有一點點,還剩下一點錢,我馬上拿出去幫助人,「賑施」就是賑災、布施。
後來,他當到雲南的布政司、廣東的布政司。那雲南和廣東,都產明珠和象牙、還有犀角,像犀牛角那個犀角,這是進口的,他從來不染指,他從來不要這些東西。然後歷史的記載,說他每次卸任的時候,怎麼樣呢?「官行一擔書,民送兩行淚」。就是這位當官的要離開的時候,挑著一擔,那個書僮幫他挑那個書,「官行一擔書」,就是挑一扁擔的書;那民眾兩旁送咧,「民送兩行淚」,來歡送他,對他感恩戴德。
他擔任御史的時候和刑部尚書的時候,常常他會因為是御史要去調查嘛!而且這個辦人家的案子,人家就會說:「這樣做會得罪朝廷」。那這位應大猷講一句話,他說:「我為命官,只知守三尺法耳,不知其他」。
他說:「我是朝廷皇帝命我做官,我只知道守住三尺法」,那什麼叫「三尺法」?古代的「三尺法」就講法律啦!古代的法律條文,在還沒有紙張以前,都寫在竹子做的竹簡上嘛!古代的竹簡,那竹簡剛好是三尺,上面就寫法條,種種法條,捲開像一本書一樣,所以他說「吾為命官,只知守三尺法耳,不知其他」。
那麼後來,碰到奸臣嚴嵩,嚴格的「嚴」、嵩山的「嵩」,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一位大臣,他就是貪贓枉法。那嚴嵩咧,他是在1480年-1569年,他本身會諂媚皇帝,他當到少傅以及太子的少師,攬權貪賄。如果人家批評他,都遭他殺害。那後來他的兒子嚴世蕃,也是一樣橫行不法。
後來就被一位御史叫鄒應龍的罷官,就罷嚴嵩。這位嚴嵩後來在哪裡死掉呢?嚴嵩權力這麼大,後來被罷官以後呢?睡在墳墓裡面餓死。那麼這位應大猷呢?他後來因為嚴嵩的關係,他就被罷官,那他後來就回到家鄉,去培養人才、辦教育,然後他潛心《易經》,後來寫了一本《周易傳義存疑》,他後來活到九十五歲。
那麼【習業於山中】,這個「習業」就是學習、讀書啦!那【翁姑】就是公婆,第五行這個「翁姑」就是公婆。第六行,【公潛賣田】,這個「潛」就是暗中。那麼再下來我們看136頁,這個【上帝】呢?「上帝」就是我們講天帝了。
這個【委曲維持】,這第三行「委曲維持」呢?「委曲」就是輾轉,「維持」就是維護、幫助。那麼這個是應尚書,我們把應尚書這一段翻成白話,再翻回來。「台州應尚書,壯年習業」,他年輕的時候在山中,因為要準備考試,在山中讀書。
那麼【夜鬼嘯集】,在晚上的時候,就聽到鬼哭的聲音。那麼這個地方,我在這邊跟各位分享一下,他為什麼可以聽到這鬼哭的聲音?那這個,我就講我個人的經驗,跟各位講:「為什麼他可以聽得到」?
以前我在臺北市民管中心當主任服務的時候,那時候,我的辦公室對面(大樓),有住了一些(退休人員),他們是以前這邊最高領導的侍衛住的地方。而我有一個部屬,他到新莊去找幾個朋友聊天。我們辦公室對面這些已往生的老前輩,祂們以前都當過軍官,但是已經往生了,但是還沒有去投胎轉世,也沒有人給祂超度。
我同事過去跟他朋友聊天的時候,他拜訪那位朋友,正好有一種、好像類似那種通靈的能力。他就跟我這個部屬講啊!祂說:「你們那個主任,都沒有幫我們超度啊!」。祂說:「你們主任都沒有幫我們超度啊!」因為我想,我當主任,我也不方便在辦公室裡面辦法會啊!這樣是很奇怪的事情,在公家單位,它有公家單位的規矩。
但是祂(這些眾生)透過那一位修道人,跟我這位部屬講這句話,我的部屬就跟我講,那我也不敢大意。我也想說:祂們既然已經提出來了,那我就幫祂們做個法會吧。我就利用假日,在那個辦公室,我辦公室那時候很大,就在一樓幫祂們做一場「三時繫念法會」,好像是「三時繫念法會」。
那時我們有另外一個同仁,他在裡面當技士,他就跟我講說:「主任主任!你要辦法會,可不可以順便幫我女兒,來超度一個亡靈牌位?」我說:「怎麼回事呢?」他說:「我女兒唸士林一所私立高中(女中),她說:有一次在學校運動會的時候,她穿運動衣、運動褲出去運動,後來就身體不舒服回來(教室)」。
「回來以後,女兒就在樓梯口上去,要上寢室的時候,就看見一個穿紅色上衣和褲子的人(是鬼道眾生),她親眼看到」,這是個真人真事。剛才講到這個「應尚書」,聽到這個「夜鬼嘯集」,我就講這個故事給各位聽,來印證說:這個不是編出來的。但是為什麼應尚書會聽得到?那我就沒辦法去探討。
那我剛剛講說,我這位同事跟我講說要立個超度牌位。那你要知道,祂有些有緣找上你的,有些都是有過去生的因緣,或是祂也許是冤親債主。祂也不見得說,你說超度祂就願意和解,除非你有很大的一個功德力。那麼我說:「好啊!那就幫祂立個牌位啊」!
結果那天晚上,我還真聽到有人在我家後面哭,那哭到幾點呢?哭到凌晨兩點。所以我當時就知道,我知道怎麼回事?但是我不動聲色,你知道嗎?因為我家後面就是山嘛!半夜兩點怎麼還會有人在哭呢?
那我女兒她起來問我,她說:「爸爸,後面怎麼會有人在哭呢?」我就怕小孩子會怕,我說:「隔壁夫妻吵架,大概夫妻吵架在哭啦!」我知道怎麼回事啊!我就出去到樓上,到書房去靠著窗戶講啊!我說:「如果你不願意超度,你也用不著這樣啊!你不願意超度,就不要超度啊!你不願意和解,就不要和解啊!有必要來干擾我們的睡眠嗎」?
我說:「好好好!如果你們真的不願意和解」,有些祂帶著很大的瞋心,祂也帶著很大的怨,祂可能是前世受了很大的委屈,對方給祂造成很大的苦惱,這有可能。「那我就跟你講一句話」,我說:「冤宜解不宜結,那你如果不願意和解,那佛菩薩也沒有辦法,佛菩薩隨順眾生」,我說:「好吧!那你就回去,明天我會跟法師講」,因為明天就要法會啊!我說:「明天再跟法師講」。
事實上我是安慰祂的,牌子還是照立,我們學佛人怎麼可以捨棄眾生呢?結果第二天開始做法會的時候,那個打寶鐘鼓的法師從頭哭到尾,就一直哭、一直哭。那個法師怎麼自己會哭?他自己也不清楚,從開始唱「戒定真香」就一直哭,哭到結束。
你就知道怎麼回事啦!在懺悔,在禮佛求懺悔,佛菩薩給他們化解無始劫以來的冤業、糾纏,所以這個地方我相信。他這個「台州應尚書,壯年習業於山中,夜鬼嘯集,往往驚人,公不懼也。」看起來很恐怖,但是應尚書(應大猷)咧,他不會覺得恐懼。
那麼有一天晚上,就聽到鬼在對話,【某婦以夫久客不歸】,有一位婦人,她的丈夫因為長久在外作客,沒有回來,那麼她的公婆,「翁姑」就是她的公公和婆婆要逼她嫁人,因為以為他的兒子已經客死他鄉了,所以要逼他媳婦改嫁給別人。那麼這位媳婦呢?還算是非常地賢慧,她不願意離開她丈夫,也不願意離開這個家。
所以她就想說:以自殺來明志,所以第二天晚上,因為鬼祂有這個報通,祂知道這位媳婦可能會在這邊自殺,所以【明夜當縊死於此】。這個鬼本身祂有報通,祂會事先知道,你動了念頭,祂會知道,這位媳婦動了念頭,那麼這個鬼知道了。祂說:【吾得代矣】,我就可以來替代了,我們講的這叫「抓交替」。
「公潛賣田」,這位應大猷就暗中把田賣掉,【得銀四兩】,賣了四兩銀子,【即偽作其夫之書】,就假裝是她丈夫寫一封家書回去報平安,順便在家書裡面附上四兩銀子。那麼他的父母看到這個家書,就覺得很奇怪啦!他說:「如果以手跡來講,這個筆跡來講,不太像我兒子的筆跡」,但是他的父母又說了:「信會假,但是銀子不會假,怎麼會有人寄銀子給我們呢」?
他說:【想兒無恙】,那大概我兒子應該沒有事,【婦遂不嫁】,那他這位媳婦就保全下來,不用再改嫁。【其子後歸】,後來她丈夫就回來了,【夫婦相保如初】,那麼他們夫妻又和好了。【公又聞鬼語曰】,那這位應大猷(應尚書),又聽到鬼在對話的聲音啦!【吾當得代】,我本來可以替代啊!【奈此秀才壞吾事】,奈何應秀才破壞我的好事啊!
那旁邊有一個鬼就說啦!祂說:「你為什麼不嫁禍給他呢?」我們說什麼叫嫁禍?那鬼神會作怪啊!祂會給你出一些狀況,祂說:「何不嫁禍於他呢?」那麼另外一個鬼又說了,祂說:「上帝以這個人心好,『命作陰德尚書』,已經叫命他作陰德尚書了,我怎麼可以有辦法去嫁禍他呢」?
那麼應公聽完以後,就更加的努力,而且【善日加修】,就更努力去行善,那當然他的德行就更加的加厚了,就更加的增長。那麼【遇歲饑】,遇到有荒年的時候,糧食不足的時候,他常常,【輒捐】就是常常捐稻穀、捐米,來賑濟災民。
那麼遇到【親戚有急】,如果遇到他的親戚裡面有這個急迫,金錢的需要,【輒委曲維持】,他可能自己本身也不是很寬裕,但是他常常會想辦法來幫助這些親戚能夠應急,能夠度過難關。那麼遇到有【橫逆】,他如果自己有遇到橫逆,自己的不順,【輒反躬自責】,他常常自己檢討自己,「反躬自責」,那麼【怡然順受】,而且他能夠順受,很歡喜地接受這些橫逆和困境,那麼【子孫登科第者,今累累也】,這應尚書的後代,也都能夠考取功名。
那麼講到這裡,老和尚也有提到說:「為什麼以前讀書人,會『習業於山中』,為什麼會跑到山上去讀書」?因為以前的叢林都蓋在山上,那以前沒有像我們現在這麼普及,說有圖書館,還有學校這麼多。所以以前藏書比較多的,都在一些大戶人家,比如說我們講竇燕山,他在他家南方蓋了40間書院,藏書有1000冊,那是他家裡環境很好。
那第二個,老和尚說:「第二個藏書比較豐富的地方,就是佛寺」,我們一般講叫「藏經閣」。印光大師在浙江普陀山藏經閣,在那邊深入經藏32年,所以成為一代的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所以以前的讀書人他要考狀元、要考舉人以前,他都會到山上的佛寺去進修,貼一點常住的費用,在那邊有什麼好處呢?他看書方便。
而且老和尚講:「以前佛寺叢林裡面的禪師也好、法師也好,他們都智慧非常高,他們儒家的底子、學問非常地好。所以他們只要不懂的地方,他們只要請教師父,往往叢林裡面的師父、高僧大德,都可以當場解除他們的疑惑。」所以老法師講說:「以前有這麼好的一個學風」。
那麼接下來就是說,剛剛講說,他聽到這兩個鬼的對話。各位你要知道,我們這個靈性是不滅的,我們的靈性就是這個覺性,我們這個覺性就是各位現在在用的,你現在用的這個覺性。因為你現在迷而不覺,迷而不覺以後,所以你現在這個覺性就變成無明,「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那這個真如就變成阿賴耶識了,那麼這個真心就變成妄心了。
但是真心(和妄心),真妄它是和合的,我們講「離妄即見真」,你只要放下這個妄心,那真心就現前。所以我們這個真如、這個覺性裡面,它有見聞覺知的作用,我們所謂的靈性,一般迷了以後叫做靈魂。我們這個靈性裡面,它有覺知的作用,什麼叫見聞覺知?眼在見、耳在聽。
所以你這個覺性、這個靈性如果離開肉體,它「見聞覺知」作用還是一樣有。所以為什麼「應尚書」在山中,聽到兩個鬼在對話,可是兩個鬼沒有身體啊!怎麼會聽到聲音呢?這就是「見聞覺知」的作用,所以你會聽到。當然他這個應尚書可能有一個特別的磁場,他可以感應得到,否則一般來講的話,你是不容易聽到,因為它是「不同維次空間」的嘛!你不可能聽到他們的對話聲音。
那這個覺性、這個靈性有「見聞覺知」的作用,我就舉一個例子給各位聽,它是不思議的。我們是因為來投胎轉世以後,緣著業力,帶著業力來這個人世間受報,我們說叫做「業報身」,緣著「十二因緣」,我們講說「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過去生的「無明、行、識」,過去生也和這一世一樣,有這個無明的習氣、煩惱,一樣會有身、口、意,十惡業、十善業,就會造了(今生)善業(果)和惡業(果)。
那有了這個十善業和十惡業,就會有阿賴耶識的種子,叫做「無明、行、識」。那等到上一世離開那個肉體的時候,那個阿賴耶識,就是我們剛才講的那個「識」,它就像一個倉庫一樣。在哪裡?在你這一念心裡面,阿賴耶識裡面就是你這念心,迷了以後叫做阿賴耶識。那離開上一世的肉體以後,找到這一世的父母投胎轉世,所以就藉由父母的因緣,到父母這個胎裡面入胎。
入胎的時後,我們這個阿賴耶識、靈魂、業識就進去了,然後就藉著父精、母血和合而成,這四大、五陰就形成了。那個在佛經上叫「名色」,三個月的時候,它就是還沒有形成肉體,就是一個「名」和「色」,色就是物質,那名就是阿賴耶識。
然後呢?它開始就長出六根出來,再十個月懷胎,然後就出來。「名色」,它就開始長「六入」啦!那十月出來以後呢?「六入、觸、受、愛、取、有」,接觸,那就有色、受、想、行、識,那就有落下業識的種子,就造善跟惡。那再「生、老死」,就「十二因緣」。
所以剛剛講說,應尚書在山中聽兩個鬼在對話,我就講我自己家人的故事。我小時候,在剛國中的時候,那因為我爸爸本身他是一個道家廟的住持。那我的二舅媽是臺灣的原住民,她的原住民的名字叫「喔咩夠」(原住民名字)。我們臺灣的高山族,我們現在都叫原住民,不叫高山族叫原住民。
那麼她因為在家裡,像(現在)天氣這麼熱,(二舅媽)在我外祖母房子前面的水泥地曬稻穀,因為天氣太熱就中暑。中暑以後,然後緊急地送到羅東的聖母醫院去急救。那中暑時,她有糞便掉在褲子裡面了,就排泄出來。所以她最後那一念要離開這個人世間的時候,她就覺得她身體上很髒。
所以李炳南老居士他說:「我們人離開肉體的時候,最後一念決定他投生的法界」,李老師講說:「強者先牽。」什麼叫強者?就哪一個業識的種子最強,它就拉走了。所以他才說:「去後來先作主公」,這是《唯識學》裡面這樣講的(名詞)。什麼叫「去後來先作主公」呢?「去後」就是人要離開這個肉體的時候,它最後離開。
我們所謂的地、水、火、風,身體開始僵硬了,那血液開始停止流動,「地」就開始分離了。那「水」就我們的血液、我們的口水,就不再流動了。那我們的「火」,我們的體溫呢、就開始退開了,人就開始冰冷了。那這「風」呢先停止,就是我們的呼吸先停止,一氣不來就隔世了;所以,地、水、火、風的風,就是我們的一口氣。
所以我們說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地大」就是我們身體的僵硬。那「水大」呢?就是我們的溼潤性,我們的水有口水,我們有血液。那「火大」呢?就是我們的體溫,所以我們的體溫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低太高都危險。那「風大」呢?就是流動性,我們的氣有流動性。所以我們身體如果氣不通的時候,我們人會很不舒服,哎喲!我覺得這個身體很怪,背部很酸,氣不通就不行。
所以它有「地大」,質礙性。「水大」,溼潤性,所以你一定要喝水,你不喝水不行,你那個裡頭所吃的東西,不乾淨的東西,那些毒素都排不出去,那就溼潤性。那「火大」,就是炎熱性,它需要調溫,所以你突然間生氣的時候,突然間你暴跳如雷的時候,你的體溫會失衡,火大會失衡。那「風大」就是流動性。身體是這四大和合的,一旦要臨命終的時候,這四大就開始分散了。
所以「去後」就是(神識、靈魂)最後離開的,「來先」就是要投胎的時候,它先在旁邊等,叫「來先作主公」。那「主公」是誰?就是你的覺性、你的靈性;迷了以後叫靈魂,悟的時候叫覺性。所以你看倓虛大法師,他就可以當家作主,他到東北去投胎,去找他父母。
他來投胎的時候,跟他媽媽託夢說:「我借妳房子住好不好?」他媽媽聽不懂,說:「我房子要問男人啊!」問她丈夫啊!他說:「妳答應就可以了」,因為肚子是他媽媽的(房子),妳答應就可以算數。她說:「不行,我要問男人」。他是借因緣而已,借他媽媽肚子的因緣出來而已,這麼清楚啊!
大菩薩才會這麼清楚,為什麼?他覺而不迷,他自己當家作主。他業障全空,業消除了,智慧開了,他自己知道,要去哪裡都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大菩薩的修持。所以叫「去後來先作主公」,這可以自己作決定,「主公」就是這個城門裡面,你自己來作主。
所以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說:「你臨命終的時候,斷氣的那一剎那,看你有沒有起貪、瞋、癡、慢、疑?如果你最後一個念頭是貪愛,啊!那不行了,那要很費力來拉。」那如果起瞋心也不行,對不對?
但是往往都是要善知識的開導,善知識開導很重要,所以為什麼要臨終說法?善知識的開導可以把他引導到善境界啊!像我以前講過一個公案,道證法師她去開示的一個公案。有一個師姐她也修得很好,平常都在幫人家助念,但是她生了一個十七歲的智障兒。
她是單親家庭,就是她一個人在照顧小孩,她平常都在幫人家助念,都告訴人家放下,可是輪到她的時候她放不下啊!她放不下什麼?她不是放不下她自己,她放不下情執,她這個兒子智障啊!她想說:我走了以後誰照顧他?所以她念佛的正念就一直提不起來嘛!
所以講說:「你平常念佛,不如病中念佛:病中念佛,不如夢中念佛:夢中念佛,不如臨終念佛。」欸!正念不是那麼容易的呢!障礙只要一現前,你馬上念佛的心就變成妄心了。你妄心一現前,這個貪、瞋、癡、慢一現前,你佛心就不見了。
當時,她念佛念不下去啊!所以很多人為什麼被病苦考倒?被這個病苦,還有世間的這個情執考倒。尤其是病苦嚴重的,嚴重到病很痛的時候,佛念不出來。那位居士本身平常常在幫人家開示,也幫人家念佛。
其他帶助念的那些師姐說:「哎呀!師姐妳這樣不行啦!妳怎麼可以往生極樂?這個時候妳怎麼可以起貪愛呢?」就開始責備她、罵她,也不是說罵她,就責備她,責備得很重啊!那位師姐就瞪她一下,說:「不然換妳躺這裡好不好?」她講這樣的話已經是起了無明,不是正知正見了。
那大家都沒辦法,現場慌掉了,就趕快去請道證法師來。道證法師來就給她安慰說,就像地藏菩薩善安慰說,你要安慰她,要順她的語氣來安慰她。道證法師就安慰她的手,她說:「妳平常都為眾生這麼辛苦,都為眾生忙碌,妳這兩隻手都為眾生而奔波,妳為的是什麼呢」?
她說:「我為的就是極樂世界」。她說:「對啊!那妳把這些福德轉成極樂啊!然後道證法師再幫她按摩兩隻腿。就說,這兩隻腿都為眾生奔波,來回奔波辛勞,為什麼辛勞?為誰辛勞?」她說:「為眾生辛勞,為菩提辛勞,為極樂辛勞」。
講到這裡的時候,那個病人兩行眼淚就掉下來,她就流下懺悔的眼淚。那師父就跟她講:「那我們把所行的一切菩薩行導歸極樂,好不好?妳就放下,妳這個兒子,十七歲的智障兒,國家會照顧。妳不要放在心上,佛菩薩會安排,妳只要去了,妳就有能力安排以後誰來照顧他。妳沒有去極樂世界,妳就沒有能力去安排」。
她聽進去了,助念三十分鐘就捨報了。如果妳跟她責備:「哎呀!師姐妳這樣退轉,妳沒有辦法往生極樂」。她起瞋恨心,她當下墮地獄。所以臨命終的念頭決定她的法界。
我這個二舅媽就是這樣啊!臨命終就覺得她褲子裡面有糞便,很髒啊!她沒有辦法、放不下,因為她最後的阿賴耶識裡面落下的種子,就是糞便掉在褲子裡面啊!
結果她往生時候的頭七,就附在我三舅媽身上,我三舅媽姓蕭。我那天跟我爸爸竟然凌晨兩點多,我好奇,我就小時候比較調皮跟著大人走,一直盯著我二舅媽跟三舅媽,我一直盯著,我那時候就覺得說:奇怪!三舅媽怎麼變成二舅媽的聲音,她完全變二舅媽的聲音了啊!我三舅媽的聲音不見,到哪兒去了我不知道。覺得很好奇:奇怪!我三舅媽的聲音怎麼不見了?
我父親就問我二舅媽說:「哎呀!喔咩夠(原住民名字),妳現在有什麼要求呢?」她說:「第一個:我褲子裡面很髒啦!你要再送我衣服。」有執著啊!有執著你就必須要隨順,我爸說:「好啦!那沒問題,再送妳一件新的(衣服)啦」!
那第二個就提了,她說:「我這個小孩啊!」她小孩叫阿山,「還有三個女兒,都很小啊!」那我二舅叫阿燦,她就交代我爸爸說:「你跟阿燦講,不能再娶二太太,她會欺負小孩子。」我爸說:「好好好!我會交代」。我二舅現在已經八十幾歲了,為了這個事情,到現在不敢娶二太太,不敢再續弦啊!
那這樣子交代完了以後,那時候我們也沒學佛,要嘛就是助念,對不對?要不然就作佛事功德超拔她,給她作資糧,都不知道。所以沒有學佛就沒那個智慧,何況是鄉下呢?然後她講完以後,都交代清楚以後呢?啪!就睡下去,就睡著。
欸!她講的時候是坐著咧!眼睛是閉起來的咧!這我親眼看到的。我那時候就很訝異,我三舅媽的靈魂到哪兒去了呢?怎麼身體被佔領了呢?這我第一次看到,很驚訝!所以為什麼我們這個靈性有「見聞覺知」的作用?你看沒有肉體,借肉體講話。所以你能不相信輪迴嗎?你能不相信因果嗎?你要相信靈性不滅。
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因為講完以後,我三舅媽躺下去就睡著了,睡著以後我們就離開了。第二天我就很好奇地去問三舅媽說:「妳昨天怎麼樣啊?」我也不敢講說:「妳昨天被附身了」,這話我都不能講啊!我說:「三舅媽,妳昨天怎麼樣?」她說:「昨天很好睡,我睡得很飽啊!」不知道就好了,就不講了。
所以我講這個故事給各位聽的意思就是說,各位不要以為:應尚書聽到這兩個鬼對話,你認為是虛構出來的,那就錯啦!是確有其事,只是說為什麼應尚書會聽得到?這個我倒是很好奇。所以老和尚有講說:「弔死鬼,因為這個鬼祂要找替代嘛!」他說:「這個弔死鬼祂一定要找替身,要不然祂就沒辦法去超度,沒辦法離開那個苦趣、那個痛苦的地方,祂也沒辦法去投胎」。
佛法裡面說得很少,道教裡面說得比較多,對這種事情說得很多。那尤其是橫死的、自殺的,都要找替身,所以自殺他是很痛苦的。那我們也有一位蓮友,他說他有一個親戚也是因為自殺,那後來回來託夢,真的跟經典講的一樣,說真的要重複去自殺,七天就要重複自殺一次,那是很痛苦的,所以自殺是萬萬做不得,道家講每七天要重複表演一次,所以非常地苦。
那上吊也是一樣,每七天要上吊一次,那什麼時候找得到替身,什麼時候才能夠脫身。那跳樓死的七天要跳一次,老和尚說:「這可憐不可憐?所以人再怎麼不得已,都不可以有自殺的念頭,這是決定錯誤的行為,萬萬不可!」但是念佛絕對可以幫助超度。
這剛才講說上吊自殺,我們講說跳樓自殺的,我表妹,不是我表妹,是我表哥的弟弟他的太太,因為我表哥的弟弟他本身已經結婚了,而且就不太守規矩,他有女朋友了。那麼他的太太就想不開,穿紅色衣服、紅色褲子就自殺了。
在哪裡自殺呢?在臺北縣的華江橋跳下去,那一天我正好在新店做義工,我在鋤草。我表哥到臺北來,他說:「哎呀!柏霖,拜託你啦!你念佛的,你幫我一下,你表弟的太太在臺北這邊跳河自殺了。」我要趕過去以前,我前一天晚上就做一個夢,我那時候醒來就覺得很奇怪,怎麼會做這個夢?
所以為什麼淨空法師說:「這個地方會有替身」,我事後去瞭解,那個跳的地點很多人跳過,就臺北縣跟臺北市這個橋裡面,那個橋就常常有人在那邊跳河自殺。就老法師講的沒有錯啊!它就會重複在那邊發生,那我表弟的太太就在那邊跳(河自殺)啦!
我前一天晚上就做夢,夢到我人到海中央去,我坐平底船,那我夢醒以後,我也搞不清楚說怎麼會有這個夢。結果我表哥就叫我去啦!去了以後我就帶了引磬和一個引磬的袋子,我就自己開車,我就過去到那個橋下,我就上了消防隊的救生艇,那救生艇就開始在河流、急流裡面找那個屍體。
當我跳進去消防隊的快艇的時候,我恍然大悟說:「啊!昨天晚上那個夢境,就是這個平底船呀!」我前一天晚上就先看到了,這個平底船就坐上去啦!找了很久找不到。我大舅也來,我二舅也來,那天晚上我在河邊念佛,我一直打引磬念佛,我相信她聽得到,我用引磬聲音帶。
那我二舅、我大舅他們就怎麼樣呢?他們用臺灣的習俗,在旁邊燒金紙,然後就用一個竹竿很長,上面把她的衣服掛上去,然後就招魂:「哎呀!某某人請妳回來啊!某某人請妳上來啦!」就是在那邊用竹竿搖衣服,這是臺灣人的習俗。我後來念佛到晚上,因為天黑了就要回家,我說:「明天再找吧」!
那我就開我的車回去,誒!我一上車開到一半,我竟然會注意到我的引磬,我的引磬袋一打開,裡面有(一張)身分證。誒!身分證怎麼有王某某,就是這位亡者、我表弟太太的身分證跑到我的引磬袋裡面去。我說:「誒!奇怪,怎麼會跑到我的引磬袋裡面去啊」?
我當下,佛菩薩好像彷彿給我一個靈感說:啊!她要藉念佛引磬聲音上來。因為我把身分證和引磬袋和引磬,作一個聯想說:她必須藉佛力才有辦法拉上來,業力嘛!當天晚上回去,我就跟阿彌陀佛,還有地藏王菩薩祈禱。
我說:「阿彌陀佛,地藏菩薩,我幾位舅舅都沒學佛,他們都是鄉下的宗教信仰,就是道教拜拜,我說你們一定要讓他們知道說,念佛功德不可思議」,我說:「菩薩,你要幫助我,讓我明天早上能夠找到她的大體」。
當天晚上我就做一個夢,我就夢見我到一個很黑暗的地方,兩邊都像倉庫的庫房,我們工廠不是有倉庫的庫房嗎?那庫房不是都有層板嗎?一層一層的,那裡面都放我們所謂的工廠備料嘛!它不是放備料,那個層板上面都放屍體,一層一層的。我在夢境中就直接講說:「找到了」,我夢境就知道說找到了。
第二天起床的時候,我就跟家人講說:「今天去應該會找得到,我夢見找到了(屍體)」。結果呢?第二天去我繼續用念佛,他們繼續用他們的方式,我繼續念佛,到下午的時候就找到了。(屍體)」卡在離我們念佛左邊的位置、大概不到五十公尺到七十公尺(水草河邊)。
河岸旁邊不是種有很多樹嗎?那麼樹在岸邊嘛!那岸邊也會有很多的廢棄物,那些棍子啦,那些繩子啦,就會集中在那個地方,她卡在裡面出不來,那就等於全身都是泥巴了,已經在水中泡兩天了。那麼消防隊用屍袋把她包起來的時候,我在旁邊,我就開始唸「阿彌陀佛身金色」。
喔!剛開始我們還沒有念佛,剛開始的時候我就跟三位蓮友講,我說:「我們唸《往生咒》,每個人各唸一百零八遍,你念一百零八,我念一百零八」,一千零八十的樣子,還是一百零八遍,對,一百零八遍。唸完一百零八遍的《往生咒》以後,我就開始念佛了。
在念佛的時候產生一些不思議現象,我們在那個橋的下面水泥地助念。喔!那個鳥就飛過來,在大體上面,鳥在那邊盤旋,差不多黃昏的時候,鳥在那邊盤旋啊!好多隻鳥,那我們就開始在那邊念佛,念完佛以後,我就跟我這位親戚說法。
我說:「在妳往生前,我們都沒有機會認識」,因為很少見面嘛!我說:「我也沒有機會來跟妳說佛法、安慰妳,那妳今天選擇這種方式離開人世,我覺得不是很恰當,但是我希望妳這個時候能夠生懺悔心,當然妳一定是帶著很多怨氣離開的」,我後來就說佛法給她聽,安慰她,我希望化解她這個怨氣。
我說:「妳就不要帶著怨氣離開這個世界」,那後來我跟她說完以後,很不可思議。就是要跟她說佛法的時候,再跟她講因果的時候,因為那個屍袋把她綁起來嘛,那後來也沒有解開嘛,她七孔就流血,她為什麼?她激動。
她聽到家人在跟她安慰,在說佛法,她臨終這一剎那,她的心念轉了,她起了一個懺悔的心,那跟著我們念佛,那這個事情後來就圓滿。所以這個念佛功德很不可思議,到後來還是靠這個念佛的力量才找到。那麼「應尚書」這個,我們就講到這裡。
接下來看這個,【常熟徐鳳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為同邑之倡。又分穀以賑貧乏。夜聞鬼唱於門曰。千不誆。萬不誆。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相續而呼。連夜不斷。是歲。鳳竹果舉於鄉。其父因而益積德。孳孳不怠。造橋修路。齋僧接眾。凡有利益。無不盡心。後又聞鬼唱於門曰。千不誆。萬不誆。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鳳竹官終兩浙巡撫】。
那這個也是一個不思議的感應啦!很特別,跟前面那個「應尚書」是有點像。那麼我們來看這個內容,【常熟徐鳳竹】,「徐鳳竹」他是徐栻。【其父素富】,他們家裡環境不錯,他們家的環境很好。【偶遇年荒,先捐租以為同邑之倡】,他們首先就把自己家裡的這個,因為他們可能是田給人家做,所以就把這個租金,給佃農做的租金,他們把它減少。
「先捐租」,把它捐出來,捐出來以後,「以為同邑」,「邑」就是縣,讓這個縣裡面,這個縣裡面算是他們首先先做,怎麼講?他們先開始,先把田租減免。因為遇到荒年嘛!大家收成都不好,所以他的父親,就把這個租金全部減免了。
而且他們又把這個稻穀收起來,這個稻米把它分出來以後,再拯救這些貧窮的人。那麼做了不久以後,晚上就聽到這個鬼,「鬼唱於門口」,就在他們家門口唱啦!就像我剛才講,我辦公室那個法會,我聽到的那個道理一樣,他有聽到這個「鬼唱於門口」。
我想這個是一種感應啦!可能是他們的那個善行,感應了這些龍天護法。那麼這個鬼神,鬼神祂也是會尊敬,待會兒我們就會講故事,你如果行善、你為人至誠,鬼神祂都給你恭敬的。
晚上聽到這個鬼在門口唱:【千不誆,萬不誆】,它這個「千不誆,萬不誆」的意思,它們這個有一種押韻,這有點唱押韻的味道。祂說:「絕對不說謊」,他們【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我們鄉試通過叫做舉人,所以祂說「做到舉人郎」。
那就大概是很多鬼眾【相續而呼】,大家就這樣唱。「哎呀!他們這位徐家舉人,做到舉人郎」。因為,剛好這個是一個押韻的句子,「千不誆,萬不誆,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這是一種押韻的唱法。【連夜不斷】,而且幾乎是每天這樣,來告訴他們。
那麼那一年徐鳳竹,果然他就在鄉試裡面考試通過,做了舉人了。他的父親就更加的積德,【孳孳不怠】,就非常地精進,繼續來「行功立德」,【造橋修路,齋僧接眾】,凡是有利益的,他都一定盡心盡力。後來又聽到那個鬼在門口唱了:【千不誆,萬不誆,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
那「都堂」又比剛才那個「舉人」更高了,官位更大了。然後徐鳳竹,到後來他的官做到哪裡呢?那做到【兩浙巡撫】。兩浙為什麼是兩浙?它事實上就是浙江,以前叫浙東、浙西。古代叫浙東、浙西,那事實上就是浙江。
所以徐鳳竹,就做到浙江的巡撫。巡撫就是超過兩個省以上的啦!兩個省以上,布政使叫省長,在兩個省以上,管兩個省左右的叫巡撫,後來他們的子孫福報都很大。那麼他的父親這樣來行善立德,這樣「積功累德」,在世間的福報,大概就是子孫得到庇蔭。
但是,那假如不是在世間的話,老法師講說:「他這個行功立德的人,他也是會享受天福。」那麼有餘福的話,就是所謂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留給兒孫,留給他自己的兒孫。所以善不能不修,不能不積,積善必定會有好的果報。
剛才提到這兩個故事,今天講的故事裡面,好像都跟鬼道眾生有關。而且這是明朝到現在,袁了凡寫的到現在。就【應尚書】跟這個常熟【徐鳳竹】,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前面那個公案,是那兩個鬼其中一個要去「抓交替」。但是「應尚書救人」,因為他太真誠了,去賣田,讓這個家庭不致於夫妻分離,這個功德很大,所以他被封為「陰德尚書」,就是有陰德的尚書。所以他在人間當部長,他在陰間也當部長。那個鬼本來要害他,那個鬼說:「啊!你為什麼不害他?嫁禍給他?」祂說:「他已經被上帝封為陰德尚書,我沒有辦法動他」。
那後面這一個「徐鳳竹」,是他們【捐租】,還有【分穀】,來救這些貧困的人。那這些鬼神在他們家門口,來先跟他們預告說:「他們家的子孫會得到功名」。
這個地方我就提一個故事,是近代的故事。1915年虛雲老法師,在雲南的祝聖寺舉行「春戒」。那麼期滿以後,鄧川縣有一位姓丁的紳士,當地的紳士,他是在清朝當孝廉,他生了一個女兒,十八歲,還沒有結婚,還沒有嫁出去。那麼有一天,突然間不省人事,不省人事以後,全家就很慌張,不知道怎樣辦才好。
醒來以後,他女兒的聲音就變成男孩子的聲音。那麼,就指著她父親大罵。他女兒講出來的聲音,變成男孩子的聲音,就跟她爸爸講說:「你這個丁某,你靠權勢,誣賴我是土匪,讓我喪失生命。」所以,我們前面有講過,說在盜賊裡面,也有一些是冤枉的。(這個鬼)說:「你靠你的權勢,誣賴我是土匪,讓我喪失生命,我是雲南大理西川人,我名字叫董占彪」。
那當然,因為祂已經往生了嘛!這個應該是這位丁先生,他這一世裡面所造的冤業。祂說:「我叫董占彪,你還記得嗎?我現在,在閻王面前告准了,我要報八年之仇。」換句話說,這個仇恨已經結八年的冤業了。
說完以後,他這個被附身的女兒,就拿著刀追那個丁父。姓丁的這位人家就很害怕,就躲到別的地方去了,不敢回家。而且這個董占彪,這個鬼道眾生,祂每天一定來;而且來的時候,他女兒的聲音就會變,鬧得全家不安寧。
當時,雲南的雞足山祝聖寺,虛雲老法師就派他的兩位僧眾,一位叫「素琴」,一位叫「素值」,值日的「值」,素值。這兩位比丘尼,要往鄧川去辦事情,就經過丁家,看到這個鬼附女身,凶惡可怕。那這素琴和素值,兩位法師比丘尼就跟這個鬼眾說,她說:「你不要這樣嘛!你這樣會讓地方不安啦」!
然後那個鬼眾就說,祂說:「你們出家人不要多事」。那麼,兩位法師就說:「本來也跟我們不相干,但是我們師父常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就虛雲老法師跟她們開示),那麼愈結愈深,何時得了呢」?那麼,這個鬼稍微就想了一下,祂說:「妳們師父是誰啊」?這兩位法師就說:「祝聖寺虛雲和尚」。
那個鬼怎麼說,你知道嗎?「誒!我也聽過」,哪邊師父修得好,那鬼道眾生也知道啊!就像我們現在虛空法界的眾生都知道,淨空法師在說《淨土大經解科註》一樣的道理,護法龍天會知道,虛空鬼神也會知道。
祂說:「誒!我聽過,但是我沒見過。」因為祂沒有機會去,當然沒有見過嘛!祂說:「可以跟我受戒嗎」?你看鬼道一旦失去人身了,祂沒有受五戒,祂說:「可以受戒嗎」?所以為什麼我們一般佛事都會受幽冥戒。
(講堂)這位莊居士就曾經去做過,在臺北做過幽冥戒,回來時候就感動到不行。那就是什麼?那就是幽冥界眾生歡喜,祂們歡喜,你們就現場歡喜。祂如果不歡喜、你們就不會法喜,所以祂們受幽冥戒。然後,那兩位法師就說:「大慈大悲,度一切苦厄,怎麼不可以呢?」她就這樣講。然後,這兩位出家人就勸這個鬼,她說:「我叫那位丁先生出錢給你超度,好不好」?
誒!這個我相信,因為我上次講我弟弟的故事裡面,(我弟弟的冤親債主)就是不願意。所以不是你出錢去超度,(亡魂就願意),我跟你講過為什麼有些超度,有些冤業太深,真的還是必需要藉很大的功德力來化解,這樣各位懂嗎?不是說你去那邊跟祂立牌,沒有用。你的誠心夠不夠?你的真誠心夠不夠?你的願心夠不夠?你的毅力夠不夠?
那位師父跟祂講:「那我們請這位丁先生出錢來超度好不好」?祂說:「丁某傷天害命,我才不要他的錢」,你看祂都知道。然後那個鬼,就用很恨的聲音說:「此仇不報,我恨難平」!所以你看,這個怨氣帶著生生世世,沒完沒了啊!
老和尚說:「不是一死百了,是沒完沒了啊」!所以我們什麼時候,冤結什麼時候化解?你知道嗎?當下。當下「若能轉境,則同如來」,當下要轉境界,要轉冤親債主為菩薩道友。這樣各位懂嗎?你不要等到往生才立牌位,那都是像祂這樣講,很難超度。
祂說:「此仇不報,我恨難平,待我去見問大王」。祂們這個鬼道眾生,老和尚講:「祂們也有一個頭在帶」,就祂們這個鬼的頭目在帶祂們。祂說:「我回去問過我大王,妳們明天在這個地方等我。」祂是透過丁姓這位女兒講話出來,那麼鬼去以後,這位女子就站起來。因為退開了,退開以後就含羞入室,就跑到房間裡面去了。
那麼第二天早上,鬼先來,那僧人後到。那鬼就責備僧人說:「妳們不守信用。」誒!你看,所以我們不能不守信用,一定要遵守信用。祂說:「妳們不守信用」,那位出家人就告訴祂說:「因為寺裡面有事情,很多很忙,耽誤了」。
那鬼就說:「我問過大王,說祝聖寺是一個好道場。」你看!有沒有真修實幹,那鬼道都知道。你可以騙得了世間人,你就騙不了龍天護法,騙不了鬼神,祂們都知道哦!你有沒有在用功,祂們也曉得哦!你如果每天在那邊打瞌睡、打混,祂們也知道哦!
祂說:「我問過大王,祝聖寺是個好道場」。為什麼會擁護你?因為你弘揚正法,你講經說法,你解冤釋結,你消災免難,祂當然護你啊!祂說:「我們大王可以讓我去,但要妳們親自護送」。於是地方士紳十幾個人,隨同兩位出家人到祝聖寺。因為這件事情不是假的,是在虛雲老法師的《回憶錄》裡面講出來的啊!
我們最近才剛演過《虛雲大師傳》,祂說:「妳們兩位出家人親自護送我」。於是地方士紳十幾個人,就跟著兩位出家人把祂護送到祝聖寺,向虛雲老法師報告這個事情。第二天設壇為祂唸經說戒,從此安靜,超度啦!這就是功德力。
那講到虛雲老法師,我們上一回沒有講到,我就利用時間來講虛雲老法師的故事。我們上一回有講到焦員外去朝五臺山求兒子,那碰到老僧送給他一個祕方,希望他「行功立德、學竇燕山」,那麼就有好子孫來投胎轉世。
那剛開始,他生了一個焦員外,就是焦員外的父親去求五臺山的老僧,那生一個焦員外。那焦員外生出一個兒子出來,那個兒子不好。他說:「我做了什麼缺德事,怎麼會感召這個子孫?」那後來,他又去找那個五臺山的老僧,老僧就跟他講:「你要學竇燕山,行功立德,自然就會改變」。
虛雲老法師他姓蕭,他是梁武帝的後裔,他的父親是湖南湘鄉人,他的父親是舉人,四十歲沒有小孩。他的母親,信觀世音菩薩,就到觀音寺去求兒子,他母親同時也發心,把那個破廟修好,還有東關那邊有一個橋梁把它修好。回家就夢到一位長鬍鬚的,穿著青袍的老人,頭頂上有觀音菩薩,騎了一隻老虎,騎虎而來,跳到這個床舖上,他的母親就有孕了。
道光二十年(1842年),虛雲老法師的父親調泉州府,那麼老法師的母親就生下一團肉球,他母親一看,生出來是一團肉球,一氣之下就死掉了,肉包起來肉球,不是嬰兒。後來碰到一位賣藥的老翁過來,佛菩薩派來的,他說:「讓我看看」,他就用刀把它剖開,裡面就是後來的虛雲老法師,他在肉團裡面。
咸豐八年(1859年),十九歲的時後,他在福州湧泉寺,禮常開老法師剃度出家。二十歲,因為他一出生就看不到他媽媽,所以他要報母恩。他四十三歲的時候,他發願要朝五臺山,三年朝五臺山,四十三歲由浙江普陀山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那麼跟隨他的有四位禪人,中途全部退轉。
然後他到達黃河鐵卸渡的時候,就是一個岸邊的時候,四下無人,茅棚一間,已經半夜了,下了紛紛的大雪,他在那邊沒有辦法前進,就枯坐在那個茅房,在那邊念佛,在裡面奄奄一息。因為沒有東西吃,七天了,昏迷。結果來了一個乞丐,煮著一個黃米粥,還給他燒一個火,給他有暖氣,沒有凍死。那是誰呢?文吉菩薩,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因為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
到四十五歲的時候,正月初二,老和尚又從洪福寺起香,到黃沙嶺破廟,日夜瀉不停,就是一直拉肚子,他想說:要暝目待斃,要死掉了。又看到文吉菩薩來救他,就說:「大師父,你怎麼還在這裡呢」?文吉就幫他換洗衣服,給他煎藥,然後煮個粥給他,讓他汗排出來,以後老和尚說:「我兩次都蒙你救濟,我感恩不盡」。
那後來文吉菩薩說:「這樣好了,你不要三步一拜,你這樣太辛苦了,你用問訊就可以了。」老法師說:「不要」,那文吉說:「我幫你背行李好了,你就繼續朝。」那老法師就跟他講:「我朝山功德,一半分給你」,他說:「不用」,他說:「你是孝順,我是隨順;我是順便,那你是孝順」。
那就到了五臺啦!他到五臺以後,他就去打聽,就打聽說有沒有一位叫文吉和尚,全寺裡面說沒有這個人,後來就給他講說:「那是文殊師利菩薩在給你護持啦」!
那老和尚他到九華山茅蓬研究經教,後來到揚州高旻寺打了十二個七;一個七、七天,十二個七、八十四天。他到大通荻港的時候,結果因為要等那個渡船,因為沒有錢嘛!結果就掉到河水裡面,就滾下去一直滾,被人家救起來。救起來以後,人家給他衣服換一換以後,就給他送到高旻寺去。
那高旻寺去以後咧,他就開始打十二個七,他打到第十二個七的時候,他有一天在「放香」的時候,放香就是他們禪宗裡面,等於說他們有定課嘛!那定課中有一個休息的時間,叫放香。
結果他眼睛一開,他看到大光明如白天,因為是晚上看到大光明如白晝,內外洞澈,而且隔牆有看到。他看到牆壁那一邊香燈師在小解,然後又看到西單師在廁所,也在用廁所。然後又看到遠方河中的行船在走,他都看到了,然後兩岸的樹林,他也看得很清楚,形形色色都見到了,那時候才打三個板。
第二天他問香燈師和西單師,他說:「果然不錯」,因為他也問西單師和這位香燈師:「昨天晚上那個時間,你們是不是在小解?」他們說:「對」,那麼果然不錯,後來老和尚就不以為異。到了第八個七的時候,那位開靜的護七要倒開水,那個水大概是有一點熱,這水濺到老和尚的手上,老和尚的茶杯就掉下去。
那一聲破碎以後,頓斷疑根,慶快平生,然後大夢初醒。老和尚就說一首偈,這首偈非常感人,他說:「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又寫一首偈說:「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我解釋給各位聽,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很完整的解釋完,我下一回再補充。杯子掉落地,佛法不離開日用間,我們剛才講,我們的見聞覺知都在用它,可是我們從來不會去迴光返照這一念心的妙用。所以杯子平常拿的是什麼?迷而不覺,日用而不知,為什麼?因為我們用妄心嘛!可是他頓斷疑根以後,他豁然開悟以後,他杯子落地以後,撲落地的時候,打破他無始劫以來的疑根和無明。
所以他聽得很清楚,那個聲音,啪脆一響聽得很清楚,那個聽得很清楚,是誰在聽呢?我們的覺性、我們的聞性在聽。所以他說「響聲明瀝瀝」,瀝瀝就是很清楚啊!「虛空粉碎也」,虛空是什麼?打破我們的我執、我們的法執、我們的根本無明,就是我們無始劫以來,我執和法執和四十一品無明。「虛空粉碎也」,打破所有的妄想、分別、執著,「狂心當下息」,狂心就斷掉了。
禪宗裡面講:「狂心歇,歇即菩提」。你現在很忿怒,你忿怒放下來,那個心就是清淨心,那個歡喜心就是如來,就是真如,就是佛心,就是慈悲。你現在很忿怒,很氣他,很嫉妒;你放下來,放下這個嫉妒,放下這個瞋恨,放下來那個心就是慈悲心,就是歡喜心,就是佛心,就是慈悲,就是菩提心,「狂心當下息」。
然後又寫一首偈:「燙著手,打碎杯」,手去燙到,誰燙到?你的覺性知道嘛!覺性告訴你的嘛!不然你怎麼會知道呢?覺性從來沒有離開你,所以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打碎杯」,杯子打破掉了。「家破人亡語難開」,什麼叫家破人亡?那種虛空粉碎,所有的執著都放下了,那一個境界沒有辦法跟人家說啊!他見到了,所有一切煩惱都全部斷下了,那一個境界要跟誰說?自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家破人亡語難開」。
那個「人亡」就是我執,那就是說:我們人的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啦!那「家破」,我們就放不開這個家,這個肉體也是個家,家庭也是家,我們喜歡這個道場也是個家,我們喜歡世間所有的一切也是個家;這個家,就是「木」字旁再加一個加減的「加」,像「枷」鎖一樣把你扣住,所以「家破人亡語難開」。
頓開以後,「春到花香處處秀」,好像春天到了,經過秋天和冬天,春天到了以後,處處都聞到那個花香,美得不得了,春到花香處處秀,原來「山河大地是如來」。
所以永明延壽大師說的,永明延壽大師說什麼?「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老和尚講:「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挑柴、運水、吃飯、做事、讀經、拜佛、做事情,統統是佛法,哪一個不是佛法?「山河大地是如來」,一切有情無情,同圓種智。
今天,我只能講他前面的這個偈語,他後面那個偈語有因緣我再說。那麼今天,我們《了凡四訓?積善篇》之二就講到這裡,若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靈遁者:文字和書籍是我們進步的階梯!
※讓人心碎但很優美的文字
※漢字的正確打開方式
※【 甲骨文字詁林.第一至四冊 】A
※馬爾他語的拉丁書寫系統設計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