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京城燈謎大師翟鴻起:年逾古稀 東顛西跑(圖)

「四四方方一座城,城內埋伏火頭兵。打開城門調兵將,擦破頭皮冒火星。打一生活用物。」一位頭髮斑白、身著唐裝的老爺子,笑眯眯地給聽眾出了個謎。「火柴!」有人喊出謎底。老爺子點點頭,又出了第二個謎:「怒惱了小旋風,也打一生活用物。」沉默許久,聽眾里無人猜出。「嘿嘿,也是火柴。」老爺子樂呵呵地講解道,「頭一個是謎語,謎面描述了火柴的形象、功能、特點,有生活經驗的人能立馬猜出來。第二個是燈謎,猜者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得知道『怒惱』會意『火』,『小旋風』是《水滸》中柴進的綽號,謎面的意思解作『火了姓柴的』,壓縮後成『火柴』。」老爺子娓娓道來:「謎語與燈謎不同。謎語的謎底與猜物品的謎面文字是一回事,而且謎面與謎底不排斥同字。燈謎的謎底與謎面必須是別解意,而且二者之中絕不允許出現重字。」這位年逾古稀的老爺子,便是北京市謎友聯誼會會長、有「燈謎大師」之稱的翟鴻起。60多年前,是一條謎把他引上了這條道。那時他讀小學,一次,看見一張報紙中縫登了條謎語「站在樹上十六兩(打一字)」,便和幾個同學猜起來,琢磨了半天,他最先猜出來:「是『新』字,由立、木、斤(當年的老秤是十六兩一斤)組合」。從此,他喜歡上了猜謎,猜出個謎來,常常能「樂得一宿睡不著覺」。上世紀70年代,翟鴻起參加了北京市文化宮的燈謎組,正式進入燈謎圈兒,「走火入魔至今」。據老爺子介紹,燈謎起於宋代,成於明代,盛於清代,「說白了,就是語言文字娛樂品。」他說,「我研究燈謎30多年,就是拿它開心。」侃起燈謎,老爺子眉飛色舞:「我制了近3000條燈謎。每制出一個,都像喝了蜜似的,甭提多痛快了。」他掏出一沓花花綠綠的紙條,上面都是他制的燈謎:刮臉(打一風味食品);紅燒頭尾(打一字);用餐不宜遲(打三字日常用語);失蹤者穿露臍裝(打四字成語);打點滴(打三字劣質食品);假肢廠接訂單(打五字口語)。老爺子樂呵呵地宣布謎底:刀削麵、繞、吃早點、丟人現眼、注水肉、有人做手腳。今年3月,京城燈謎界、民俗界、曲藝界的眾多人士,聚在北京東城文化館,喜氣洋洋地為翟鴻起的新作《中國經典名謎賞析》、《中國名謎掌故趣讀》和《猜謎技巧與燈謎創作入門》,舉辦了首發式。此前,他已出版過《解謎一竅通》、《趣味京劇燈謎》、《另類謎語》等多本燈謎書。身為北京市謎友聯誼會會長,翟鴻起每月組織謎友們聚會一次,要求必須帶謎去,互相切磋。「最近,又見一好謎——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謎製得太好啦!」老爺子拍手哈哈大笑,「謎底是:打發。」他把謎友們制的燈謎,出版了一套《京都謎花》叢書,為的是和全國各地的謎友交流。想拜翟鴻起為師學制謎的發燒友不少,但他收學生有條件:「得熱愛燈謎,基礎好,還得是可塑之材。」提起最近收的倆學生,老爺子讚不絕口:「倆人不得了,張口就是謎。」這倆學生是兩口子,一個在某廣告公司任總經理,一個在外企當翻譯。搞對象時倆人便一塊兒猜謎,如今,趕上放長假,聽說外地哪有猜謎活動,立馬開車趕去。退休前,翟鴻起是北京師大附中的老師。退休後,他就沒閑過。他是北京18區縣燈謎大賽評委,什麼廟會、花會、燈會,都少不了他。首都圖書館請他講《紅樓夢》燈謎;老舍茶館請他講「老北京市井文化」;群眾藝術館請他講「老北京衚衕」;京味書樓請他講「老北京的禮儀」;電視台請他講「老北京春節飲食」;廣播電台請他講糖炒栗子、臘八粥……老爺子已多年沒在家過年了。「凡和老北京沾邊兒的,我都喜歡,」翟鴻起念叨著。除了研究燈謎和京味民俗,他還會唱京劇、京韻大鼓,說相聲,做北京小吃炒肝、鹵煮火燒……整天滿北京城東顛西跑,76歲的老爺子樂此不疲,「我是全面出擊,一個目的,就是要把我知道的凡北京民俗文化的東西,還給北京」。責任編輯:西河
推薦閱讀:

楞嚴經通議卷二之二(憨山大師)
台灣佛光山創始人星雲大師的書法和他的人生
一木大師教你藉助【魁星踢斗】來增強「金榜題名」的運勢
中國近代傑出的書畫大師和詩人李可染
風水大師2

TAG:大師 | 燈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