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都是自信的傻瓜

我們都是自信的傻瓜

2016-06-07大衛·杜寧羅輯思維

1

「扯淡」的街頭採訪

美國 ABC 深夜脫口秀「吉米雞毛秀」在某音樂節現場做過一次街頭採訪,他們胡亂編了幾個樂隊的名字,然後問現場樂迷對這些樂隊的看法,結果許多「很懂音樂」的朋克們紛紛開啟瞎扯模式,對壓根不存在的樂隊評頭論足。

比如,一位戴粗框眼鏡穿奇怪圖案 T 恤的男孩,被問到「最近的熱門話題都是關於 Dermatitis 的,你認為他確實能引領新的潮流嗎?」時,迷茫的他表示:「當然咯!」

而 Dermatitis 其實是皮炎的意思,壓根就沒這麼個樂隊。

另一位鎮定的年輕姑娘不僅聽說過不存在的「Tonya and the Hardings」,還知道不少——

「許多男人都在談論她們呢,說她們實在太難忘了,話說這些男人本來都不粉什麼女團的,他們都這麼說了可見這個樂隊很棒啊。」

這個樂隊是真的;

看名字應該是個女子樂隊;

感覺應該挺特立獨行的……

——僅僅根據少量給定的信息和一些聯想出的腦洞,她就拼湊出了一個看起來像模像樣的評論。

2

「躺槍」的路人甲

這個惡作劇是雞毛秀的特色欄目「扯淡路人訪談」中的一部分。

這個欄目總是在調侃那些自以為是的潮人們,記者會問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問題前提都是錯的,如上面的音樂節街頭採訪,再如紐約時裝周聽時尚潮人如何吹牛。

被調侃的人,看起來也是蠻讓人心疼的。

他們有些明顯只是想在鏡頭前說點什麼,來掩飾自己對話題的一無所知;有些是想取悅記者,免得回答「我不知道」讓對方掃興,結果都變成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而對於最自信的那批人來說,陷阱是更深層次的。

他們往往顯示出確實捕捉到一些線索,就好像真的有什麼事實、記憶或者直覺讓他們確信自己的答案是如此合理。

3

無知使人盲目自信

上述事例就是「達克效應」的體現:

很多時候,無知並不會讓人們變得驚慌失措、困擾或是更加謹慎,相反地,它有時會讓自以為懂一點點的人們變得盲目自信。

不止是雞毛秀里隨機採訪的普通人,就連一些通常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也會印證「達克效應」的存在。

在康奈爾大學心理學系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詢問受訪者是否熟悉一些物理學、生物學、政治學或地理學概念,其中混雜著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概念,比如「視差板」、「超級脂肪」等等。

結果表明:90% 的人至少熟悉所問到的 9 個概念中的 1 個,但其實, 9 個全是假的。

4 無知的頭腦只是混亂的集合

美國作家威廉·斯塔福德曾經把受教育定義為「擁有區分你所知道的與不知道的能力」,這和孔老夫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無疑都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

事實上,教育只是讓我們誤以為自己知道得更多罷了。試試回想你大學裡學過的那些概念知識,有多少你只是聽了耳熟,實際上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

一顆無知的頭腦從來不是空空如也,而是混雜了各種偏見、雞湯的所謂「乾貨」。

至於藥方,我們正確檢視自身的方法是告訴自己「我不知道」,這並非失敗,而是成功的開始。

不過我覺得,僅僅是承認「我不知道」恐怕只能是一個誠實的無知者,配合一點「好奇心」服用藥效更佳。

本文譯者潘姜汐熹,譯文選自「好奇心日報」,微信號「好奇心研究所」。原文We Are All Confident Idiots載於Pacific Standard,作者DavidDunning。

有一位語文老師告訴我——

僅僅隨時查字典這個習慣,就淘汰了大量的人。

所以,求知之道其實有三——

1. 承認「我不知道」。

2. 保持好奇心。

3. 馬上就問。


推薦閱讀:

我們用十念,一天九次,比他更密切
與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洒灑——索達吉堪布30年足跡一瞥
中國式離婚我們離對了嗎?
盤點我們心中的85後美女富婆明星
少女話題|| 噓!我們今天來聊聊那些美膩又剁手無負擔的bra

TAG:自信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