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婚姻,只有忍和離婚這兩條出路嗎? | 性學家的觀點讓人大吃一驚

口述:方剛 文:付洋 編輯:龍方媛

出品: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在把無性婚姻當成洪水猛獸的今天,這篇文章,會讓你對於性有新的理解。小婚家非常期待你的留言哦~

——小婚家

01

性,只是婚姻的5個功能之一

前幾天,我看見一個大V在微博上大談無性婚姻的可怕,彷彿只要沒有性,夫妻的感情就一定不好,這個婚姻就完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認知誤區,為什麼呢?

社會學認為婚姻有5個功能:愛情、性、經濟互助、養育孩子和擴大社會網路,性只是其中的一個功能。

沒有性,但是其他的功能很好,婚姻也可以過得幸福。我就看到很多夫妻幾十年沒有性,但是在生活上相濡以沫,彼此支持,對婚姻的滿意度很高。

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只要不違法、不傷害他人,我們完全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夫妻倆能夠達成默契,認同和接納彼此的性價值觀就好。

所以,如果夫妻倆都很滿意自己的無性婚姻,沒必要因為自己的選擇不符合社會主流的性價值觀而否定自己,甚至為此焦慮不安。

40多歲的王萌(化名)來找我求助,原本她覺得自己挺幸福的,但是隨著社會的開放,她開始有機會和周圍人討論性。結果發現,只有她和丈夫現在沒有性生活。

大家都很同情她,這讓她開始覺得自己的婚姻有問題。

我問她:「沒有性生活,你和丈夫都感覺痛苦嗎?影響你們的感情和生活嗎?」

王萌回答說:「沒有感到痛苦。我倆對這方面的需求都很低。以前為了生孩子還勉強,孩子出生後,就基本沒有了。」

我又問:「婚姻的5個功能除了性以外,其他4個功能怎麼樣?」

王萌認真地思考:

「我們的感情很好,家裡什麼事情都有商有量;

經濟方面,我們的錢都放在一起,誰都不藏私房錢,誰的家人需要錢,都不計較;

養育孩子方面,因為生的是男孩,我先生經常陪他玩兒,兒子很喜歡他爸爸;

社會網路方面,我們因為彼此而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關係處得也挺融洽的……

咦,方老師,這麼看來,我的婚姻質量還挺高啊!」

我笑了:「是不錯啊!」

我告訴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價值觀,個人的性價值觀沒有對錯之分;生活中也沒有標準答案,一切都在於自己的選擇。只要夫妻雙方都感到滿意、舒服,那就是好婚姻。

她高高興興地走了。

其實,很多人痛苦焦慮,都是來自社會主流性價值觀的束縛:別人的婚姻都有性,怎麼我的婚姻就無性?無性肯定是錯的,有病!

可是,社會主流性價值觀,不一定就是對的。因為它是建構在一定的社會文化和環境中的。

當社會文化和環境發生改變時,再堅持以往的性價值觀,就等於穿著馬褂跳現代舞,是不合時宜的。

事實上,無性婚姻不是中國特產,它在全世界範圍存在著。

如果夫妻四五十歲,結婚二三十年,沒有性是很正常的事。

性有兩個層次:本能和慾望。本能是先天的,但慾望是後天建構的,它是有條件的。夫妻倆生活在一起幾十年,彼此太熟悉了,就像親人一樣,慾望就會很難喚起。

另外,新奇、神秘、新鮮是最大的性誘惑。

20世紀90年代的婚姻指導手冊告訴我們,當夫妻沒有性慾時,穿情趣內衣、換個姿勢、多點兒浪漫和情趣就好了。

這是因為90年代,我們接觸到的性刺激太少了,所以這樣就感覺很刺激很新鮮。

但是,在日益開放的現代社會,性被公開談論,性的信息更加多元。那些方法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在其他婚姻功能完好、夫妻性價值觀一致的情況下,不如坦然地面對無性婚姻。

02

為什麼那麼多女人性冷淡?

如果雙方的性價值觀一致,都能接受無性的選擇,這樣的婚姻當然沒問題。

可問題是,現實生活中往往是,一方很想要,另一方不想要,性生活不和諧,夫妻感情大受影響。

為什麼會有人不想要性或者說沒有性慾呢?

一般來說,男性對伴侶沒有性慾,往往是因為彼此之間太過熟悉;女性對伴侶沒有性慾,則跟社會文化有關,比如有污名的性價值觀(對性產生負面認知和評價,簡稱「性污名」)。

1、性污名

如果認為性醜陋、骯髒、噁心,就很難對性產生美好的感受,自然會有排斥性、厭惡性。

一是本能地拒絕和丈夫過性生活,找各種理由迴避;

二是即使勉強過性生活,也興奮不起來,感到疼痛,因此更加拒絕性,形成惡性循環。

性污名,是導致女人性冷淡的重要因素。

2、早期的性經歷和性創傷也會導致女人性冷淡。

這些心理問題,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來解決。

我不認為女性性冷淡是天生的。

從生理的角度來看,男性有不應期,在不應期時無法勃起;

但是,如果女性心理正常,天天過性生活都沒問題。

我曾經訪談過一些女性,她們每天都過性生活,完全能夠享受性的愉悅。

可以說,在性方面,女性的潛力要比男性大,所以女性可以更加主動積極一些。

3、家庭矛盾。

曾經有一對夫妻找我做諮詢,他們剛結婚時有性生活,證明夫妻倆的生理都很健康。

但是最近7年,夫妻倆完全沒有性生活。

只要妻子一抱丈夫,他立刻就軟,這讓妻子非常痛苦。

諮詢後,我發現,他們的家庭中有很多矛盾。

首先是婆媳矛盾。

婆媳倆同住一個屋檐下,婆婆來自農村,妻子來自城市,雙方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存在很大差異,並且婆媳倆的脾氣都很大,互不相讓,經常發生爭吵。

其次是夫妻矛盾。

因為婆媳矛盾,妻子對丈夫有很多不滿,又演變為夫妻矛盾。每次夫妻爭吵,妻子都有家暴行為:砸電視、燒丈夫的衣服物品、把他鎖在門外讓他挨凍等。

有句老話:兩口子打架不記仇,床頭打架床尾和。這是不對的,這個女人剛對我施暴,我怎麼可能和她啪啪啪呢?只要是心理正常的男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沒辦法勃起。

反過來也一樣。丈夫施暴後,妻子也不可能對丈夫產生性慾,只會感到恐懼、厭惡和緊張。雖然這種家庭暴力沒有傷害身體,但是長此以往,夫妻之間的親密感被消耗光了,感情變得冷漠。

第一步,我幫他們梳理了婚姻。

他們認識到了這些問題,當場抱頭痛哭。兩人決定:和老人分開住,減少婆媳衝突;妻子管理好情緒,丈夫多給妻子支持,建立一種良好的夫妻互動模式。

第二步,做性感集中訓練。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後,夫妻倆又能過性生活了,而且夫妻互動模式的改善,讓他們之間的親密感也增進了。

03

為什麼有些男人在那方面總是不行?

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男性氣質,可以說,有一個男人,就有一種男性氣質。

但是,我們的社會主流文化一直鼓勵支配、主宰、陽剛、男子漢、大男人的男性氣質,這種男性氣質被稱為「支配性男性氣質」。

夫妻性生活中,男性要求自己必須要強大,尺寸要更長、更粗,時間要更長久,這樣才能符合「男子漢」的文化符號。

於是,男人總是擔心自己不符合這種男性氣質,產生焦慮,我們稱之為「男性氣質焦慮」。而這種焦慮可能導致他心理壓力過大,進而陽痿。

我曾經訪談了20多個陽痿的男人,他們最大才30歲出頭,其陽痿原因都和生理無關,全是心因性的。

其中一個男士,他只是看了一篇描寫陽痿的小說,就被嚇陽痿了,持續半年時間完全不能在性生活中勃起。他擔心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這個事情背後就是男性氣質焦慮。

還有一個男士,他陪客戶應酬,客戶想找小姐,他就跟著一起找了。當時,他喝了很多酒,狀態不好。小姐諷刺他說:「就你這樣,還出來玩兒?你還是不是男人?」他一下就陽痿了。

非常幸運的是,他的妻子原諒了他的這次偶然性出軌。沒有給他任何壓力,像平常一樣對待他,而且一遍遍對他說:「你這樣很正常,你就是太擔心,什麼病都沒有,放鬆,別總盯著這件事情就好了。」

在妻子的幫助下,他漸漸從心理陰影中走了出來,恢復了正常。而且經過這次出軌事件,夫妻倆的感情更好了。妻子的支持,對男人的治療非常關鍵。

男性氣質焦慮,還會產生「旁觀者效應」。就是在夫妻性生活時,他突然像旁觀者一樣觀察自己:我做得好不好,我夠不夠強大?分心加上焦慮,就會讓他疲軟陽痿。

你看,支配性男性氣質,不是讓男人變得更強大,而是在傷害自己。

另外,支配性男性氣質鼓勵男性在伴侶關係中處於主導和支配的地位,這是男女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男女不平等,男性自然就不認為妻子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平等,從而在婚姻和性生活中一味忽視妻子的感受,製造夫妻矛盾。

總之,支配性男性氣質,讓男人們傾向於通過賺取更多的金錢來鞏固自己在家中的權力。結果,他們變成了工作狂,雖然養家,但是沒時間陪伴孩子。

他們給孩子造成的父愛缺失,將來用多少錢都難以彌補;他們對妻子更談不上關心、愛護和支持,婚姻家庭出現種種問題,真是得不償失。

那麼,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呢?

男性可以這麼做:

給自己的思想鬆綁,認識到男性氣質是可以多種多樣的。放下心理包袱,放下焦慮,全身心地投入性愛本身之中,你會發現自己反而更能享受性愛了。

另外,到了中老年之後,也要接納一個現實:

男人早晚有一天會不強大的,因為人的身體會隨著年齡衰老,性能力和性慾會衰退。這是客觀規律,我們要順其自然,享受性的不同表達。

女性需要這麼做:

需要了解,因為有男性氣質焦慮,丈夫會非常注重自己的性表現。你一說他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在溝通中,一定要多鼓勵和讚美丈夫。

有的女士問我:「方老師,他都沒有滿足我,我要怎麼讚美他?」

我回答說:「總有那麼一瞬間你感覺好的時候。這時,你可以對他說,『這樣愛撫我,我感覺很舒服』,鼓勵他繼續重複好的行為;當他重複後,你感覺更好,再肯定他,『老公你太棒了』,這樣他就會很興奮,會真的更棒。」

夫妻兩個人都需要做的是:

夫妻雙方都要多對彼此鼓勵和讚美;

溝通時,多用「我句式」,比如「我希望」「我想」「我感覺」;

多一些非語言溝通,比如擁抱。

總之,抱著一種學習和探索的態度對待性,因為性真的是需要一生學習的功課。

尤其,男人一定要放下大男子主義,關注女人的性反應,尊重女人的性感受,了解女人的性需求。

事實上,從男性氣質焦慮中解脫出來的最好方式,是學習做一個全參與型的好男人:關心妻子的感受,多做家務,照顧和陪伴孩子,包括陪著妻子孕檢、生產。

我曾經辦過一個好伴侶好父親工作坊,在工作坊里,我和學員一起分享了陪產的經歷。很多男人進了產房之後,親眼看見孩子出生,都更愛妻子,更愛孩子,找到自己作為父親的幸福感。

我自己就是一個全參與型的男人,尤其是在陪伴孩子方面。我晚上從來不參加飯局、應酬、朋友聚會,幾乎每個周末都在家,就是為了能更多地和兒子在一起。

從上幼兒園到初中,都是我每天接送兒子。我們一起游泳、玩輪滑、放風箏、散步、聊人生,父子感情很親密。

我每天都會記錄兒子的成長,然後把它們結集出書。孩子6歲時,我出版了《寵愛孩子》;12歲時,我出版了《我的孩子是中等生》;現在,孩子18歲,在美國讀大一,我馬上要出版第三本書《從中等生到美國名校》。

能夠參與孩子成長,讓我感覺非常幸福。我對家庭的參與,也贏得了妻子的欣賞和認可,夫妻感情很融洽。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活出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最自在的幸福。

作者:方剛


推薦閱讀:

大師的觀點與思想
【觀點】網上的男人最色?! - ╰☆秋風☆╮的角落 - 西祠衚衕
詩詞中思想情感與觀點的分析與鑒賞
【觀點】法律在「婚外情」面前應更有作為
魯迅何以小說立足文壇|觀點

TAG:婚姻 | 離婚 | 觀點 | 出路 | 無性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