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聊一聊「三焦」
編者按:終於有同學來寫三焦了。三焦問題是中醫理論的一個難點,很多古代典籍涉及三焦,都語焉不詳,現代中醫教材更是避之不談,於是乎行業內部人士都覺得三焦是生造出的概念。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三焦極為重要,只有搞懂三焦才能真正理解中醫臟腑理論,才能領悟人體氣血升降變化。我在《中醫內景學》這門課中對三焦屬意猶多,也算不避艱難,鉤索成果也頗使我自得。現在熊貓同學能將三焦作為小論文的題目,真值得稱讚。
~~~~~~~~~~~~~~~~~~
三焦,是中醫「五臟六腑」其中一「腑」。對於我這樣一個中醫初學者來說,內景課學習三焦之前,除了經常看到這個名詞出現之外,基本上是沒有任何認識的;而反中醫的,如《邏輯思維》的羅振宇先生,則斷定「三焦是中醫搞出來的理論上的怪物」,並將其作為攻擊中醫的炮彈。
因此,在完成內景課學習、對三焦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後,我想理理思路寫一寫三焦,從而加深印象和理解。
三焦到底是什麼
在非精細解剖(且無內視、內觀)的情況下,其他臟腑都是顯而易見的,唯獨三焦不知所蹤,它到底是什麼?
一、三焦是否「有名而無形」
三焦有名無形之說,始於《難經》,《難經·三十八難》曰「所謂腑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其經屬手少陽,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後世諸多醫家追隨此說。要想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字形和中醫的至高經典《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中去尋找答案。
1.三焦之「焦」,古作「膲」,《集韻》云:「膲者,人之三焦,通作焦。」漢字屬於象形文字,「膲」與「胃、膽、小腸、大腸、膀胱」一樣,都有月肉旁,且其系六腑之一,「腑」字本身也有月肉旁,這代表了一種身體實質性的存在。所以,從字形角度分析,三焦應屬有名有形之物。
八段錦:雙手托天理三焦
2.《素問·五藏別論》曰「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藏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素問·靈蘭秘典論》雲「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很顯然,作為「傳化之府」和「決瀆之官」,三焦不可能有名無形。
3.《靈樞·本臟》曰「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靈樞·論勇》雲「勇士者,目深以固,長橫直揚,三焦理橫......怯士者,目大而不減,陰陽相失,其焦理縱。」厚、薄、橫、縱——當然是用來形容和描述有形之物,三焦實為有名有形之腑,不言自明。
4.《靈樞·經脈》曰「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布膻中,散落心包,下隔,循屬三焦。」又雲「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隔,歷絡三焦。」既然存在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經,循屬或歷絡三焦,三焦必然為有形之物,不然三焦經如何憑空產生?心包經又歷絡在什麼地方?
綜上所述,三焦與其他五腑,同為有名有形之腑,並非「有名而無形」,只不過其形不易察。
二、三焦的實質
《內經》中並未明確指出三焦的具體形質,但後世諸多具有求真精神的醫家,均在《內經》這個寶庫里找尋、分析進而界定三焦的具體形質,其中晚清中西醫匯通的大醫唐容川先生,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對三焦形質的界定,已然深入到了三焦之源頭。下面我們就試著來一步步地揭開三焦「神秘」的面紗。
1. 腑,傳化物而不藏,可以用容器來形容。在胸腔和腹腔內部,除了胃、膽、小腸、大腸、膀胱這五腑外,為何遍尋三焦而不得,顯然是方向上出現了偏差。有道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難經》謂三焦為「外腑」,當我們跳出胸、腹腔再來觀察時,就會赫然發現,胸腔和腹腔就是一個比五腑更大的容器,把其他臟腑全部包羅其中。
2.三焦就是胸腔和腹腔嗎?顯然如此界定還比較粗放。只要有點解剖基礎知識的都知道,胸腔壁和腹腔壁的肌肉內層表面,均覆蓋著一層膜,處於其中的各臟腑,表面也都有一層膜包裹,而胸腔壁、腹腔壁肌肉內層表面包裹的膜(以下稱「壁膜」)與各臟腑表面包裹的膜(以下稱「臟腑外膜」)之間,存在腔隙,且其中布滿熱氣。如果借用西醫名詞的話,這個腔隙就是胸膜腔和腹膜腔。
3.這個腔隙就是三焦的全部嗎?還不盡然。構成這個腔隙的壁膜和臟腑外膜來源於哪裡?除了壁膜和臟腑外膜,這個腔隙中還存在其他「膜」嗎?——我們來看唐容川先生揭曉的答案:「焦古作膲,即人身之膜膈。三焦之根出於腎中,兩腎之間有油膜一條,貫於脊骨,名曰命門,是為焦原,從此系發生板油,連胸前之膈(橫膈),以上循胸中,入心包絡(心包),連肺繫上咽,其外出為手背胸前之腠理,是為上焦;從板油連及雞冠油(腸系膜),著於小腸,其外出為腰腹之腠理,是為中焦;從板油連及網油(大網膜),後連大腸,前連膀胱,中為胞室(女為子宮,男為精宮),其外出為臀、脛、少腹之腠理,是為下焦。人身各臟腑,遠近不一,實皆以膜相連。網油(膜)即三焦也,上胸下腹,均從網油(膜)連及,以為臟腑之道路,故曰胸腹者,臟腑之宮城也。」
行文至此,我們已然可以回答:三焦,就是人體胸腔壁、腹腔壁肌肉內層表面包裹的膜與各臟腑表面包裹的膜之間的腔隙(胸膜腔+腹膜腔),以及這個腔隙中存在的各種膜(借用西醫名詞,即包括但不限於胸膜、壁腹膜、臟腹膜、大網膜、腸系膜等)。
三、為何稱「三焦」
1.先來說說「三」
三焦這個腔隙,從胸腔頂部到腹腔底部,縱向距離實在太長,所以按上中下位置對其進行了劃分,橫膈以上為上焦,橫膈以下肚臍以上為中焦,肚臍以下為下焦。一般而言,上焦對應的是心、肺,中焦對應的是肝、膽、脾、胃,下焦對應的是腎、膀胱、大腸、小腸、子宮、精宮等。三焦如此劃分後,因人們經常將各位置的臟腑與上、中、下三焦連在一起討論,漸漸地大都只知道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腎膀胱了,以為三焦只是為了對這些臟腑進行位置劃分而產生的概念,我在內景課學習三焦之前,就是如此認為的,所以這裡需要正本清源。
「三」這個數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里具有非凡的意義,明代大醫張景岳先生在其《類經附翼·求正錄》中解釋三焦時說「所謂三者,象三才也,際上極下之謂也。」由此,我不禁聯想到《周易》中的「天、地、人」三才,而通過對三焦從上至下的位置劃分,上焦連接著心、肺,肺如天空,心如太陽;中焦連接著脾、胃,脾胃屬土象大地;下焦連接著腎、子宮、精宮,是化生精氣孕育人之生命的至要之地。由此看來,三焦這個腔隙連通著人體軀幹的「天地人三才」,直接關係到人體生理層面的和諧與否。
2、再來看看「焦」(前面已說過「膲」,這裡純粹談右邊的這個「焦」)
隹,《說文》曰「鳥之短尾之總名也」,而朱雀,應南方,火象,心之象;灬,搜狗輸入「huo」就能找到這個四點底,它是「火」字的變形。《類經附翼·求正錄》中說「所謂焦者,象火類也,色赤屬陽之謂也。」
三焦源自兩腎之間的命門,命門乃相火祖庭,處於下焦,命門相火佈於三焦;而三焦和心包在臟腑關係上相表裡,心包為心之臣使,附屬於心,處於上焦,心包也司相火(這兩個相火肯定有區別,待以後深入學習領會)。所以,焦字上面的「隹」可以讓人聯想到心包的相火,下面的「灬」可以讓人聯想到命門的相火;且在後天八卦的方位上,南方(上方)?,為心之卦象,心之君火以明,心包之相火以位,北方(下方)?,為腎之卦象,命門處兩腎之間,命門相火為水中之陽、水中之火,而三焦這個大腔隙之中,熱氣布護,熱氣從何而來,從水火相合中來。
由此可見,一個「焦」字即已揭示出三焦與源頭腎之命門以及相表裡之髒心包的密切關係,讓人不得不感慨漢字之偉大,真所謂「字里藏醫」是也。(注同上。)
四、從手少陽三焦經說到少陽三焦
《靈樞·經脈》曰:「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經絡聯繫著五臟六腑,在它們之間建立聯繫,傳遞信息,也因其陰陽屬性,成為天人之間信息傳遞的媒介,五臟六腑的陰陽和天地間的陰陽通過經絡產生共振。如上,三焦經巡行路線與膽經相交相連接,而三焦經與膽經均為少陽經,即與天地間的少陽之氣有關。因此,我們可以從「少陽」的角度進一步理解三焦。
唐容川先生在《傷寒論淺注補正》中對「少陽」有如下描述:「少陽者,天地生陽之氣,從陰出陽,發生萬物。少陽於一歲為春,屬正二三月,於一日為寅卯辰時,皆陽氣初出,發生之際也。蓋天之陽氣,當冬令亥子丑月,潛於地下黃泉之水中,至建寅月陽氣從水中透出於地,草木秉此陽氣而萌芽發生,至卯月則陽氣正暢,草木條達,至三月則陽氣已旺,草木敷榮,於是由木令而交火令矣。觀其出於冬而交於夏,為水生木、木生火之象,故少陽之初,水木之陽也;少陽之終,木火之陽也。蓋水生木,為少陽之根柢,木生火,為少陽之極功。」中醫學為天人合一之學,三焦屬少陽,自然擁有少陽之特性,從陰出陽,為由陰轉陽的中間階段,兼有水火之性,與木密切相關。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在那些夭折的感情里,我們不知不覺做了什麼?
※未來,我們為誰工作?如何工作?
※「二」命運指八字命局和大運流年——知命運的目的是能為我們所用
※蔡康永:我只是愛上了一個人,剛好我們是同性而已
※寶寶出生的時候也領養一隻狗寶寶.. 然後我們一起長大好不好....
TAG: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