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專註」之:專註而不執著

「專註」之:專註而不執著12-04-04 15:43 作者:一念間 相關股票: 【專註而不執著,放下而不放棄】今天是清明,不禁讓人感概人生終究歸於塵土。那麼於人生,於投資,我們應該如何做呢?我曾經轉過一篇網友「信封」寫的文章《道儒佛和基督教導根本的共同點在於「破我執」》,並反覆讀過很多次。做人需要「破我執」,股市是人性最集中的體現和放大,因此投資更需要「破我執」。1、投資的目的:一切皆是虛妄我們為何而投資呢?廢話,這還用問嗎,當然是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但我們擁有資產和財富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對這個問題,可能大家的答案就見仁見智了,而且我相信並不是每個投資者都認真想過這個問題。很多人進入股市,可能是因為:

  • 生活所迫,被逼無奈;
  • 追求暴富,孤注一擲;
  • 從眾心理,人云亦云;
  • 小賭怡情,打發時間;
  • 興趣所至,樂在其中;
  • 自我實現,造福社會。
  • 不同的目的其實反映了大家對財富的不同態度,畢竟利潤和財富是對投資結果一個最直接最容易衡量的指標。可大家想過沒有,財富在滿足日常開銷之外其實只是一種虛幻的存在。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貨幣是有乘數效應的。單個個體當然隨時可以把自己的錢取出來消費,但當他/她的財富很大,或是所有人同時去取錢消費的時候,大家會發現所謂的錢根本就不存在,一切都是幻相(《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當我們的財富滿足日常開銷外,我們執著地(或是不擇手段地)追求更多財富的核心動力又是什麼呢?如今社會的全民拜金,一方面是信仰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因為60/70/80後都曾經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需要通過不停追求財富來獲得內心的平靜(索羅斯談過他自己就是這種類型)。但這種潮流也就近20年來的事,我們這一代很多人從小的理想是當解放軍、科學家,很少有人想過當大老闆。同樣,我們把眼光放長一點,再過20年,當社會保障逐漸完善,全民溫飽不是問題後,也許賺錢就不再是普遍認同的唯一目標了,至少會出現多樣性的目標。就像現在的美國,巴菲特等富豪並不像在中國這樣被狂熱崇拜,巴菲特的幾個孩子也都選擇了不同的職業,不少富豪身後都將大部分財富回報社會。不少當代的中國人一定認為他們是腦子進水了,但也許過些年想法會不同。如果你投資的目的是為了過香車美女紙醉金迷的生活,但為了賺錢而過了一輩子巴菲特那樣儉樸甚至摳門的生活,那這是成功還是失敗呢?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幸福,但卻為了投資忽略了家人朋友,累壞了身體,甚至眾叛親離,這是否偏離了初衷呢?如果你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被眾人認可和崇拜,但萬一多年後社會的主流觀點多元化,不再推崇財富,你是否會感到後悔和失落?有句話說得很好:追求夢想,順便賺錢。我認為投資最持久最強大的動力是來自於內心而非外在。如果你很享受投資的過程,專註其中但又不執著於股市漲跌和財富變化,也許更能悟到投資的最高境界。對普通人來說,你可以有各種各樣進入股市的原因和目的,並全身心投入,但應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太執著,要清醒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那麼如何才能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呢?我覺得應該培養「出離心」——隨時能坦然面對死亡,隨時能捨棄自己熟悉的東西。常常問問自己:如果明天就會死去,我今天會做什麼呢?這時候你才能知道什麼是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什麼是值得自己終身追求的。並且這樣自然會有決心和毅力堅持目標,並捨棄其他一切無關緊要和浪費時間的事。2、投資的過程:專註而不執著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目的顫抖」,當對某一件事過於重視時,心裡就會緊張,而一緊張,就會出現心跳加速、焦慮、精力分散等不良反應。這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會使我們的才能無法正常發揮,最終導致我們的失敗。即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莊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賭徒拿著瓦礫去賭時,幾乎是逢賭必贏,而當他拿著萬兩黃金去賭時,卻輸得一敗塗地。常看體育比賽,尤其是網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的朋友對此一定不會陌生。我自己學習投資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常常對著股市行情發獃。雖然我的操作決定大都是頭一天晚上就做出的,並不用隨時盯盤,但我就是忍不住。後來好一點,但也會每天查看自己資金的市值,心情也常常隨著股市的漲跌而變化。想想真是很可笑,很多的時間都是這樣無謂地浪費掉了,徒增心理壓力。其他好多時候好多地方也是一樣,常常會無謂地重複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看新聞、論壇、QQ、博客、微博,彷彿強迫症一般。現在稍好,每次這樣的念頭一起,我就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破除我執。對自己研究或投資的股票也一樣,網友「笑看風雲」有句評論說得非常好:自己持有的股票,往往會愛上它,偏執的相信它,這是大忌!一切以客觀事實為判斷依據。投資成功的原因多種多樣,虧損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固執地死守一支不值得持有的股票並期待奇蹟發生,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1998年,在與佛羅里達大學MBA學生的座談會上,當有人問巴菲特在生意上犯過哪些錯誤時,巴菲特風趣地答道:「那要看你有多長時間聽我說了!」於是,他就曆數自己投資的種種錯誤,滔滔不絕。再回過頭來看看巴菲特每年的致股東信,其中必有的內容,就是對自己在當年所犯的錯誤做自我檢討。喬治索羅斯認為他自己的優勢在於「有認錯的勇氣」。他說:「對於其他人,犯錯是羞恥之源。對我而言,認識到我的錯誤是我感到自豪的事。一旦我們意識到不完美的理解是人之常情,那麼就不會因犯錯而感到羞恥,而只是因未能及時糾正錯誤而感到羞恥」。索羅斯認為,他的真正快樂來自於發現了一個錯誤。他號稱成功「不是來自於猜測正確,而是來自於承認錯誤」。約翰?坦普頓爵士坦陳,他所做的每三筆投資就有一筆是錯的,他也因此變得特別謙卑。彼得林奇承認,他曾經把40塊錢買進來的股票,在50塊的價位上賣掉,發現它漲到60塊,又趕緊買回。他不覺得承認這件事傷他的自尊。錯誤是投資者的終身伴侶,不犯錯誤的投資人永遠不會存在。拒絕承認錯誤,既是欺騙自己,也是欺騙別人。拒絕承認錯誤也意味著拒絕改正錯誤,因此也不可能從錯誤中受益,也就很難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我們關心的不是做正確的事,把事情做正確,而是不肯面對自己,執著於自己虛幻的自我/虛榮心。查理芒格認為,這個世界複雜多變,人類的認知永遠存在著限制,所以你必須使用所有的工具,同時要注重收集各種新的可以證否的證據,並隨時修正,即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種思維方式是基於對知識的誠實。事實上,所有的人都存在思想上的盲點。我們對於自己的專業、旁人或是某一件事情或許能夠做到客觀,但是對於天下萬事萬物都秉持客觀的態度卻是很難的,甚至可以說是有違人之本性的。但是查理卻可以做到凡事客觀。芒格曾用一個詞來總結他的成功:「理性」,而我認為所謂理性就是不帶自己的偏好和執著。我之前「專註」系列裡談到過蓋茨和巴菲特都認為最重要的是「專註」,因此合在一起就是「專註而不執著」。
    推薦閱讀:

    瑜伽人為啥令人敬佩?
    它做行業老大的時候,雙匯尚籍籍無名
    改變真的這麼難嗎?(十七)
    您家孩子為什麼不專註,都是父母自己惹的禍!
    人類的大腦才是最出色的計算機

    TAG:專註 | 執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