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皮膚濕疹忌食物品

皮膚濕疹者忌吃下列食品。糯米 性溫,味甘,滋膩黏滯。《得配本草》中記載:「多食昏五臟,緩筋骨,發風氣,生濕熱。」皮膚濕疹多為濕熱纏綿,多食久食,濕熱之邪益甚,故當忌之。羊肉 清·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明確告誡,瘡疥初愈忌吃羊肉。皮膚濕疹亦屬瘡疥範疇,多為濕熱內蘊之患。《金匱要略》中認為「有宿熱者不可食之」。因此,患有急性皮膚濕疹之人,忌食為好。雞肉 性溫,味甘,雖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作用,但皮膚濕疹者多屬濕熱之邪為患,雞肉為肥膩壅滯的溫補食物,應忌之。《隨息居飲食譜》還說它「多食生熱動風」。《飲食須知》亦云:「雞肉,善發風助肝火。」皮膚濕疹之人食之更易引發皮膚瘙癢,加重病情,故當忌食。雞蛋 甘平補虛之物,但皮膚濕疹以及各種瘙癢性皮膚疾患,勿食之。唐代著名食醫孟詵指出:「雞子動風氣,不可多食。」鴨蛋 性涼,味甘,能滋陰,凡患有皮膚病者,包括皮膚濕疹、疥癬、瘡瘍等,皆當忌之。正如《日用本草》所說:「發瘡疥。」《食性本草》中亦云:「生瘡毒者食之,令惡肉突出。」鵝肉 民間至今仍視為發物性食品,歷代醫家也視為大發之物。如明·李時珍曾說:「鵝,氣味俱厚,發風發瘡,莫此為甚,火熏者尤毒,曾目擊其害。」凡慢性皮膚濕疹及瘙癢性皮膚病患者,切忌服食。馬肉 性寒,味甘酸。《食療本草》中曾有告誡:「馬肉,患瘡人切不得食,加增難瘥。」《飲食須知》亦說:「馬肉,患疥瘡下痢者,食必加劇。」故凡患有皮膚濕疹,疥瘡瘙癢之人,不宜食之。驢肉 古代醫家認為驢肉屬發物。如《本草衍義》中說:「驢肉食之動風,脂肥尤甚,屢試屢驗。」《隨息居飲食譜》中還說:「驢肉,酸平有毒,動風。」所以,凡患有瘙癢性皮膚病者皆當忌之。雉肉 即野雞肉。性溫,味甘酸,早在唐代即認為吃野雞肉會「發瘡疥」。《日華子本草》也認為「有痼疾人不宜食」。所以,患有瘡疥濕疹性皮膚瘙癢之人,應忌食之。醍醐 是用牛乳製成的食用脂肪,屬於一種高脂肪低蛋白食物。其中脂肪含量高達20%,這對原本內濕偏盛的皮膚濕疹之人極為不利,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告誡:「中虛濕盛者均忌之。」螃蟹 性寒,民間及古代醫家均視之為發風動疾的大發之物。如《本草衍義》中說:「此物極動風,體有風疾人,不可食。」皮膚濕疹之人誤食多食之,會加重或誘發皮膚瘙癢的病情,切勿服食。蝦子 性溫熱,味甘咸,能補腎興陽,但又是一種發物食品。清·王孟英指出:「蝦,發風動疾,生食尤甚,病人忌之。」《飲食須知》亦載:「多食動風助火,發瘡疾,有病人勿食。」凡患有皮膚濕疹疥瘡頑癬瘙癢之人,切勿食之。蚶子 其肉性溫,味甘,能補血、溫中、健胃,是屬一種溫補性食品。清代醫家王孟英曾告誡:「蚶,多食壅氣,濕熱盛者忌之。」皮膚濕疹多屬濕熱侵淫肌膚,多食蚶肉,會加重病情,切勿多吃。牡蠣肉 性涼,能滋陰養血。《七卷食經》中指出:「有癩瘡不可食。」慢性皮膚濕疹癩瘡之人,宜食清淡滲濕食品,不宜滋陰柔膩之物,故當忌吃牡蠣。鰱魚 性溫,味甘,有溫中補氣作用。清代食醫王孟英曾指出:「多食令人熱中,動風,發疥。」所以,皮膚濕疹者當忌食之,以防動風發疥,加重皮膚濕疹病情,或引起慢性皮膚濕疹的複發。帶魚 是一種高蛋白高脂肪的海腥發物食品。如《藥性考》中說:「帶魚,多食發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也告誡:「帶魚,發疥、動風,病人忌食。」尤其是皮膚濕疹及皮膚瘙癢過敏之人,更應忌食之。青魚蚱 俗稱糟魚、醉鯗,是用青魚(其他如鯇魚、鰱魚亦可)以鹽糝醞釀而成的。根據前人經驗,糟魚醉鯗即屬發物食品。如《隨息居飲食譜》中說:「既經糟醉,皆能發疥、動風,諸病人均忌。」故皮膚濕疹,疥瘡瘙癢者勿食。石首魚 俗稱黃魚。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氣、開胃作用,但它又是一種發物食品,多食會加重皮膚病的病情。如《本草匯言》中曾說:「石首魚,動風發氣,起痰助毒。」或曰「多食發瘡助熱,病人忌之」。凡皮膚科疾病,包括慢性瘡瘍、蕁麻疹、疥癬、濕疹之人,切勿服食。鱭魚 俗稱刀魚、鳳尾魚。甘溫補氣,但前人多視之為發物。如唐·孟詵曾說:「鱭色肉發疥,不可多食。」清·王孟英亦云:「多食發瘡、助火。」《食物本草》中告誡:「有濕病瘡疥勿食。」所以,患有皮膚濕疹疥癩瘡癬者,切勿食之。白魚 性平,味甘,能健脾開胃,但民眾及醫家多視之為發物食品。如《隨息居飲食譜》中即有記載:「白魚發痘排膿。多食發疥,動氣,生痰。」患有皮膚疾病,包括疥癩瘡癬、蕁麻疹、濕疹瘙癢等,皆不宜食之。章魚 性寒,味甘咸,能養血益氣。民間多視之為動風海味食品。《泉州本草》中曾說「有蕁麻疹史者不宜服」。所以,患有皮膚疾病,如慢性濕疹疥癬及蕁麻疹、慢性皮炎者忌食之。鰣魚 性平,味甘,能補虛損,但它又是一種發物,多食容易發動病氣,加重病情。《本草求原》中就曾說它「發疥癩」。《隨息居飲食譜》也明確告誡:「諸病忌之,能發痼疾。」尤其是像慢性濕疹、皮炎、疥癩等瘙癢性皮膚病人,更應忌食。鯉魚 性平,味甘,其性主動,發風動疾,民間及古代醫家均認為它是發物。唐·孟詵曾說:「天行病後下痢及宿症,俱不可食。」清·王孟英亦有告誡:「鯉魚,多食熱中,熱則生風,變生諸病。」凡患有頑固性皮膚病者,皆當忌食鯉魚。鯧魚 性平,味甘,亦屬海腥發物。如清代食醫王孟英曾說:「鯧魚,多食發疥,動風。」尤其是患有慢性瘙癢性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牛皮癬、蕁麻疹等,切勿多食,否則會誘發病情,瘙癢更劇。鱒魚 俗稱赤眼魚,生於江河湖泊中。性溫,味甘,能補虛暖胃。根據古代醫家經驗,鱒魚有動風發瘡之性。如《七卷食經》中說「多食發瘡」。《本草綱目》也認為它「動風熱,發疥癬」。《隨息居飲食譜》亦云:「多食動風、生濕。」因此,凡皮膚濕疹以及蕁麻疹、疥癩瘡癬之人,皆不宜食。黃鱔 性溫,味甘,雖能添精補髓,但又是一種動風食品。如《本草衍義》中說:「鱔魚,世謂之黃鱔,又有白鱔,皆動風。」清·王孟英也認為「多食動風、發疥」。患有皮膚病瘙癢者,包括皮膚濕疹之人,當忌之。黃顙魚 俗呼黃刺魚。甘平補虛,前人視之為發物食品,有發動病氣之力,可加重皮膚病情。《隨息居飲食譜》中就說它「發痘瘡」。《日用本草》也認為「發風動氣,發瘡疥,病人尤忌食之」。因此,患有皮膚濕疹、疥癬、瘡瘍或蕁麻疹者,皆不可食。櫻桃 性質溫熱而澀,又易導致內熱。唐代孟詵指出:「有暗風人不可食,食之立發。」頑固性皮膚病,多屬暗風之疾。《飲食須知》還說:「櫻桃味甘澀,性熱,宿有濕熱病者,食之加劇。」患有皮膚濕疹之人,法當忌之。蔥 性質偏熱,有辛溫助熱之弊,且有香竄刺激性氣味,升散而不收。《履峻岩本草》中還說:「蔥,尤發痼疾,狐臭人不可食。」對慢性頑固性皮膚濕疹等皮膚病,忌多吃久吃大蔥,以防誘發或加重病情。茄子 民間多視之為發物食品,古代醫家馬志也說它「損人動氣,發瘡及痼疾。」《本草求真》亦指出:「茄味甘氣寒,服則多有動氣,生瘡。」《飲食須知》也認為「多食動風氣,發瘡疥」。因此,患有慢性頑固性皮膚病人,切忌多食之。芫荽 又稱香菜,也屬辛辣溫熱的刺激性發物食品。如《千金·食治》中說:「食之發宿病,金瘡尤忌。」《食療本草》中也認為:「根發痼疾。」尤其是各種慢性皮炎濕疹之患,更應忌食之,否則易誘發或加重病情。芥菜 民間及中醫多視之為「發物」食品。如宋代醫家就說:「芥菜,多食動風。」清代醫家王士雄也認為:「春芥發風動氣,病人忌之。」尤其像皮膚濕疹之類的瘙癢性皮膚病,切勿多食之,以免誘發或加重病情。香椿頭 民間及古代醫家均視之為發物,有誘發和加重皮膚瘙癢之弊。如清代食醫王孟英指出:「多食壅氣動風,有宿疾者勿食。」凡患有皮膚瘙癢病者,包括各種皮炎濕疹疥瘡之類,皆不宜食。 此外,皮膚濕疹患者還應當忌吃洋蔥、大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花椒、桂皮、韭菜、竹筍、萵苣、蘑菇、烏賊魚、鱸魚、鰷魚、鱅魚、牡蠣肉、海帶、海蜇、淡菜、紫菜、大棗、桂圓、荔枝、飴糖、蜂蜜、王漿、豬頭肉、肥豬肉、公雞、白酒、人蔘、黃芪、黃精、紫河車、銀耳、燕窩等。
推薦閱讀:

小食物 大功效(一)
如果你知道明天生命就要結束,那最後一頓晚餐你想以什麼食物結束此生?
為什麼吃內臟沒有聽說過有吃胃的?
7對食物黃金搭檔(飲食絕配)
全身都黑,連肉都黑的土豆,你敢吃嗎?

TAG:食物 | 皮膚 | 物品 | 濕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