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六歲前不給孩子立下這6個規矩就晚了!

對於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什麼最重要?讀書寫字?算數畫畫?都不是!自我約束力的培養是關鍵!一般認為,培養孩子自我約束力的關鍵年齡是6歲之前,因此,孩子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為老師和家長提出了新的任務——給孩子立規矩。錯過了最佳時機,在教育上就存在一定的難度了。那麼,6歲之前要給孩子立哪些終身受益的規矩呢?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6歲之前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發展的萌芽階段,他們對物品的「歸屬權」三個字並不了解,通常覺得只要拿在手上的東西就是自己的了。所以我們經常見到兩個小朋友為了爭奪一個喜歡的玩具而爭吵打架的現象,家長、老師需要調節好一段時間才能讓兩個小朋友和解。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在生活中就要對自己的物品與孩子的物品加以區分,給孩子灌輸好這樣的一種意識:「這些是媽媽的東西,這些是你的東西,媽媽用你的會向你借,你要用媽媽的也要跟媽媽說一聲」,讓孩子對「你的」「我的」這些概念有明確的理解,並不時的強調一下物品的歸屬權,讓孩子漸漸的明白「我可以自由支配我的東西,但是不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這個概念。

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到哪裡去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好不容易收拾好的房間,在孩子玩耍了一個下午後,玩具仍的滿沙發都是,跟沒有收拾過沒有區別。這是孩子自理能力不強的表現。他還不懂得收拾「殘局」,一心想讓大人幫忙收拾......其實,孩子在三歲之後,已經有能力自己整理自己物品了。自己的衣服穿完之後讓媽媽幫忙掛起來;玩夠的玩具自己收拾到特定的盒子里......只是做到這一些需要爸爸媽媽為孩子立下這樣的一種規矩——從哪裡拿的東西再放回到哪裡去。給孩子提供足夠多的鍛煉的機會,比如吃完飯自己刷刷碗筷,用完毛巾放回原處等等。久而久之,孩子會慢慢的學會「照顧環境」。長大以後,不管孩子走到哪裡,都能將自己打理的井然有序。

不可以打斷別講話大多數孩子都會這樣,在學校里受到表揚或是獎勵後,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在爸爸媽媽面前「炫耀」一番,即使爸爸媽媽正在講很重要的一件事他也會興沖沖的打斷。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習慣,父母在日常要幫助孩子改正,而不是停止對話聽孩子講。告訴孩子:「打斷別人的對話是不禮貌的行為,你想想,如果你正在講話,媽媽突然打斷你,你會高興嗎?」這樣循循善誘的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尊重別人,這樣的規矩孩子一生受益。

「謝謝你」常掛嘴邊好多孩子不習慣說謝謝,總是在媽媽教著說「謝謝阿姨」時才會勉為其難的道謝。那是因為孩子在家沒有養成說謝謝的習慣。所以孩子面對著一個生人說謝謝會很不好意思。讓孩子把「謝謝你」當作一種習慣,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必須要立的規矩。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管孩子有沒有理解謝謝兩個字所承受的巨大含義,都要讓孩子學會說「謝謝你」,這是一種禮貌,更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還有一點,教會孩子盡量用「謝謝你」代替「謝謝」,雖然只是簡單的多了一個字,但是表達的感情卻相去甚遠。

做錯事要主動承認錯誤並說「對不起」家長們疼愛孩子,常常覺得孩子因為年齡小做錯事是應該的,談不上說什麼對不起,日後孩子長大一點就不這樣了。這樣的處理方式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做錯事沒有關係,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其實,6歲之前的孩子已經知道「講道理」這三字的意思了,父母要學會抓機會,恰當的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幫助孩子樹立「做錯事要主動承認並道歉」的意識,家長更要以身作則,知錯就改,為孩子做好榜樣作用。

凡事遵守「先來後到」在家裡,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好玩的孩子先玩,好吃的孩子先吃,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自私的毛病,可是在外面不比在家裡,沒有人讓著他,孩子會吃虧的。給孩子立下「先來後到」的規矩,從爸爸媽媽做起,徹底摒棄「小公主、小皇帝」心理,吃飯時誰先到誰先吃,磨蹭晚了沒飯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超市購物需排隊,晚到只能等待......從生活的小事上教會孩子「先來後到」的道理,這樣才會避免孩子養成自私的毛病,生活中學會忍讓,學會平等交往。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在家裡渡過的,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學校身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重要。6歲之前給孩子立這些規矩,不僅是老師的責任,更是父母的義務,老師也希望家園聯手,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推薦閱讀:

父母有這5個壞習慣,將誤導孩子一生!趕緊自查一下
李建華:不讓一個孩子在街頭漂泊
多少父母在這樣做:我是笨鳥,孩子你替我飛吧(二)
只有沒出息的父母,才會天天逼迫孩子去上進,你是嗎?
尿道下裂的知識普及

TAG:孩子 | 規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