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扛起大旗。向世界傳播太極!

「「喝了陳溝水,都會翹翹腿」。在太極拳的發源地河南溫縣,上到八十歲的老婦,下到五六歲的稚童都能擺幾招太極拳。「太極拳不僅是溫縣、是河南的名片,更是中國、是世界的瑰寶。」

作為太極拳發源地的傳人,更有責任把太極拳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受益。」河南省政協委員,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陳炳說,自己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都穿梭在世界各大城市間,「因為太極拳,更多的人認識了河南,認識了中國。」

打太極「金漆招牌」

每年都有很多太極拳愛好者從世界各地來到太極祖庭——陳家溝習拳健身。不僅是為了傳承陳氏太極,更重要的是要讓千千萬萬的人受益於太極。

陳炳2001年離開上海體育學院回到陳家溝,便協助叔父擴建了陳家溝太極拳學校。2003年陳炳出任陳家溝太極拳協會會長,並開始了常年奔波的生活。為了更好地推廣陳式太極,他不僅在全國各地授拳,還應邀出訪韓國、日本、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德國、法國、英國、瑞士、智利、巴西、阿根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陳炳籌建了「陳家溝國際太極院」,並在美國、韓國、義大利、瑞士、加拿大、馬來西亞、智利、阿根廷等國開設分院。陳炳告訴記者:「我的目標不僅是把陳氏太極拳像傳家寶一樣傳承下去,更要讓千千萬萬的人都能了解太極拳,受益於太極拳,把中國的太極拳技藝和文化展現給世界人民,不分國籍、種族、信仰,讓太極拳造福於全人類。」

家族使命成就一代宗師

17世紀中葉,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眾家武術之長,融合易學、中醫等思想,創編出一套具有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極拳。太極拳在陳家溝世代傳承,自第14世陳長興起開始向外傳播,後逐漸衍生出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多家流派。1971年,陳炳在陳家溝村出生。作為陳式拳法的繼承人,他5歲起便隨兩位叔父,國際太極拳大師陳小旺、陳小星習拳。「開始習拳時年齡比較小而且不太喜歡,算是在家人的『逼迫』下開始練拳生涯的。」陳炳告訴記者,作為陳氏家族的男丁,練拳是必經之路。

學拳更需懂拳義

「後來長大些,不僅學拳法,更開始懂了『拳義』,練好拳不僅是我自己的事,更是整個家族的事。」陳炳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對太極拳的看法有了改變,如果一天沒有好好練拳就會覺得內心羞愧,「有種對不起家人,不配做陳家人的感覺。」兩位叔叔也從單純的師傅慢慢成為了他心中的偶像。當然,只有學拳的心是遠遠不夠的,在武術界要想取得每一分進步都要付出十分的努力才行。為了習拳,陳炳不得不放棄了和小夥伴們出去玩耍的機會,慢慢地陳炳習慣了獨處。

每天獨自隱匿在空無一人的老宅子里,徹底沉醉在對太極拳的苦練、琢磨、感悟中,年少的陳炳,每天要花費10多個小時練拳。

上世紀80年代,陳炳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上上海體育學院,圓了大學夢。在校期間他三次榮獲全國太極拳錦標賽太極推手冠軍,五次獲得河南省太極拳、劍、推手和太極全能冠軍,五次獲得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男子陳氏太極拳、太極交手擂台賽冠軍。自此,他的太極拳之路開始越走越遠。

讓太極,成為普及

上大學期間,一堂公共課,陳炳平時養成習慣每次都是早早到教室,偏偏那一天臨時有事給耽誤了,遲到。進入教室後,老師就點名讓陳炳上到講台前,陳炳當時也悶了,遲到就得挨批吧。上台後老師讓他舉起雙手,陳炳就高舉雙手做投降狀。突然,老師一個箭步就來推他,那時陳炳已經太極功法練得很好,身體自然鬆開,老師居然沒有碰到他,一個踉蹌還差點撲倒在地。然後老師又讓陳炳舉起雙手,陳炳以為還是體罰,依舊高舉雙手,老師趁陳炳不在意,又一次上來拽陳炳,陳炳的身體自然又鬆開,老師沒拽住,差點撞到黑板。那一堂課,陳炳既迷糊又內疚,擔心老師又會出啥難題。下課後,趕緊想走,被老師叫住,一解釋,原來老師本想上一堂人體自然條件反射課,卻被陳炳給耽誤了。在陳炳身上推拉一點兒都沒有產生平時的條件反射的抗力,松的像什麼都沒有,所以那一堂課也就沒法講下去。老師問他是什麼系什麼專業,陳炳回答武術系太極專業,老師說到:難怪了,是太極專業的。從那以後,陳炳就特別注意太極放鬆後的各個動作,對於人體自身有什麼改變或幫助。慢慢就關注到,太極每一個動作對於人體各個部位有什麼幫助,或者說是具體那一個動作能預防胃病,那一個動作能治療頸椎病,還有那一個動作對預防帕金森是有效的。包括到今天一直都在這個領域裡在研究。

懂拳法,更懂悟法

比如初學者常常困惑的「慢」,陳炳說「慢」只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慢」只是這個階段的一種練習方法,而非永恆不變的要求。「慢」是初學時候應該要遵循的,但當你達到了這些要求,尋找到了這些狀態後,則應該要升級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程序。好比小學你讀完了,不能依舊反覆的讀小學,而應該升入初中去學習初中應該學的知識。初中讀完了則應該去學高中要學的知識。「慢」只是一種尋找感覺狀態的方法,而非一直的練法。到經過長時間的「慢」的練習,尋找到了狀態感覺而且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後,則可以用下一個階段的方法,那就是「快」,快速地練,即讓練拳的速度適當快些,在「快」的過程中又去體味尋找那種「慢」中尋找到的狀態、感覺,保持這種感覺不丟。逐漸地再加入快慢相間的練習,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該剛的時候剛,該柔的時候柔,如此快慢剛柔緩急進退,則可充分地體現出了陳氏太極拳的風格特色,也就尋找到了進入太極大門的鑰匙。還比如太極「氣沉丹田」好比「水到渠成」,在與學員現在溝通是需要轉換思路,變「水到渠成」為「渠成水到」。先將溝渠挖好,水自引流而到。溝渠即身法,身法到位,自然產生「氣沉丹田」之現象。可是,溝渠已挖好,水仍無法洶湧而至,怎麼回事呢?檢查要點,渠內底部的水平走向是否符合水往低處流的特性,即內外兼修。身形即便正確,然心意不松,氣脈則難開,氣血自然滯固,所以正確的身形必須是正確心意的顯現才算內外兼修,不能徒有外表,一句話就是:心靜身正體松。因此,做到氣沉丹田,第一是修渠:虛靈頂勁、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曲膝松髖、立身中正。第二放水:平心靜氣、意守周身、感受呼吸。完成這兩步後所產生的現象:丹田處有重感、充實飽滿感、呼吸貫通感,這三點,即以證明,氣沉丹田已在了。藝無止境,不斷修鍊,學員們才會有更為深刻的體會和新的發現。

陳式太極第十三代傳人遍布五大洲

今天,陳炳已經在世界各地開設有10個太極院,國內有60個學院和輔導站,入門弟子106人,學員近萬人。在得知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太極拳、學習太極拳後,陳炳便著手在傳統與現代教學結合上下功夫,將難懂的拳法簡化,讓太極拳散發出獨特的親和力和魅力。「我每年有4個月在國外傳播太極拳,兩個月在國內各個城市做推廣宣傳和教學,6個月時間留在陳家溝國際太極院里,接待、輔導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太極拳愛好者、訪問者、參觀者,培訓後備教練員,訓練青少年,為今後太極拳的全面發展做好人才培訓和儲備。」陳炳說,太極拳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我要全力為太極拳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推薦閱讀:

巴西奧運花195億美金砸出怎樣的聲浪
一切離不開「故事」二字。
對於賴利夫婦的傳播系統模式的個人理解
從「Public Relations」到「Communications Marketing」的轉變

TAG:世界 | 傳播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