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剖宮產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單位: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發表於:實用婦產科雜誌.2015;31(4):3-5

過去幾十年的剖宮產率不斷升高,成為產科學界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產婦不得不面對剖宮產帶來的風險,尤其是剖宮產後再次妊娠發生的與胎盤植入相關的嚴重併發症。為此,美國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母胎醫學協會和美國婦產科協會專門召開研討會,對如何避免首次剖宮產術進行了專題探討。而在我國,2010年WHO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剖宮產率高達46.2%。因此,如何降低剖宮產率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1.剖宮產率多少才算合理?

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合理的剖宮產術可以顯著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隨著麻醉技術的提高、輸血條件的改善、抗生素的預防性使用、手術技巧的大大提高,增加了圍手術期的安全性,讓剖宮產成為最常見,也很「安全」的手術。但研究證實,當剖宮產率下降到一定程度並不能進一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醫患雙方反而要面對手術帶來的很多併發症,尤其是再次妊娠後重複剖宮產次數與胎盤植入風險呈正相關,第1-5次剖宮產後再次妊娠前置胎盤孕婦發生胎盤植入的風險分別為3%、11%、40%、61%和67%。大家的一致共識是中國的剖宮產率太高,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降低剖宮產率。但是,究竟降低到多少才算合適?大家並沒有一致的看法。WHO建議的15%剖宮產率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尤其是在中國。在中國,剖宮產率多高才是最合理的?在短期內降低到15%似乎並不現實,但是,通過努力,在一定時間內降低到30%以下是能達到的。

2.如何界定剖宮產指征?

剖宮產的指征可以分為三類:絕對指征、相對指征以及「孕婦要求」(無指征),在開展降低剖宮產項目之前,必須明確界定剖宮產指征。

雖然每個國家、地區、醫院甚至每個人對剖宮產指征持有不同觀點,但分析國內外剖宮產指征,包括總結我院近3年剖宮產數據,發現除外「孕婦要求」這一中國特色的原因,雖然排序略有差異,但其他前幾位的剖宮產指征大致相似,分別為瘢痕子宮、胎兒窘迫、難產和胎位異常。2014年一篇國內的大樣本多中心的剖宮產指征研究提示,排第一位的指征是「孕婦要求」(無指征),其他的指征一次為胎兒窘迫、頭盆不稱、瘢痕子宮、臀位及橫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診斷帶有主觀性,沒有嚴格的診斷標準,尤其是「產程阻滯」、「頭盆不稱」和「胎兒窘迫」的標準,爭議很大。故首先要做的是根據循證證據,對這些有爭議的剖宮產指征進行正確的判斷和評估;其次是針對這些主要剖宮產指征制定規範,爭取做到「制度先行,規範先行,培訓先行」,才能更有效地降低剖宮產率。

3.針對主要剖宮產指征一一制定相應對策

3.1 「孕婦要求」 根據WHO在中國進行的剖宮產率調查數據,這一剖宮產指征的比例超過10%,佔了所有剖宮產的大約1/4,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中國孕婦骨盆特性、多為初產、擇吉時分娩、怕痛、擔心中轉剖宮產、擔心影響以後的性生活等。解決這一問題並不需要特殊的技術,需要的是科普教育,充分告知陰道分娩的好處和剖宮產的種種弊端和潛在危害,改變孕婦和整個社會的觀點,創造一個促進陰道分娩的社會環境和理念。針對孕婦擔心的問題,分別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針對孕婦怕痛的心理,可以在產房24小時派駐麻醉師,大力推進分娩鎮痛;針對害怕會陰側切的心理,提高接生技術,降低會陰側切率;針對擔心中轉剖宮產的心理,大力推廣導樂分娩,鼓勵和支持陰道分娩。我們醫院近期的相關數據是剖宮產率36%,分娩鎮痛率67%,會陰側切率16%。剖宮產率隨著分娩鎮痛比例的上升和會陰側切率的下降而下降。在臨床實踐中,對於「孕婦要求」的剖宮產,我們採取「二次決定」法,在她們提出要求時不會簡單地答應,而是進行充分宣教的同時,鼓勵順產,建議充分考慮後下次就診時決定,並嚴格掌握低危妊娠39周之後剖宮產的原則。另外,政策改變的力量遠遠超過科普教育的效果,最近二胎政策的部分開放已經讓我們看到了顯著的效果,母親主動要求剖宮產的現象明顯減少。

3.2 剖宮產術後陰道分娩 因瘢痕子宮而重複剖宮產在很多醫院是剖宮產的主要原因,其特點是手術難度增加,併發症增多。因此,如何避免首次剖宮產以降低重複剖宮產也是我們的重要任務之一。當然,對於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者,大家已經不再持有「一次剖宮產,永遠剖宮產」的 傳統觀點。剖宮產術後陰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成為這兩年研究的熱點之一。為了保障母兒安全,需要加強VBAC的管理規範,包括制定相應臨床指南,選擇合適的病例,孕期進行系統評估,正確觀察和處理產程,提前預防及時發現處理子宮破裂等。由於VBAC存在子宮破裂的風險,因此,要對醫院和醫護人員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要對醫務人員進行規範化培訓,提高子宮破裂的識別和應急處理的能力;醫患雙方也需要進行充分的溝通。我們醫院自2012年規範化實施VBAC以來,已經試行 400餘例,成功率在90%以上,及時發現並成功搶救了1例產程中的子宮破裂,母嬰安全。

3.3 胎兒窘迫 判斷是否存在胎兒窘迫的主要方法包括胎動計數、胎心電子監護(CTG)和B超生物物理評分,其中CTG臨床應用最為廣泛。近十多年來,美國85%以上的分娩用上了連續產時胎心監測,國內多數醫院將連續胎心監護作為產時胎兒監測常規。CTG在預測不良圍生兒結局方面假陽性率非常高,陽性預測值很低,解讀者間差異也很大,和臨床經驗的積累亦非常相關。有時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醫療糾紛,造成剖宮產率增加。儘管這項技術預期能改善圍產兒臨床結局,但自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推廣以來,腦癱的發生率並沒有因此減少。提高胎兒窘迫診斷的正確率能有效降低剖宮產率,2008年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修訂解讀胎兒心率模式指南,啟用了一個新的分類方法,I類胎心率模式:能比較明確地預測胎兒正常酸鹼狀態,屬於「正常」,不需任何形式的臨床干預。III類胎心率模式:預示著異常胎兒酸鹼狀態,屬於「不正常」,若宮內復甦措施不能很快改善應儘快結束分娩。II類胎心率模式建議進一步評估胎兒狀態,如頭皮血PH值測定、胎兒脈搏血氧儀和胎兒心電圖等,若通過宮內復甦改善子宮胎盤灌注,也可能使其轉變為I類胎心率模式。但是鑒於CTG解讀的主觀性,加強培訓和質量控制尤其重要。

3.4 難產 臨床常用的手術指征「潛伏期延長」、「產程阻滯」、「頭盆不稱」等均歸屬於「難產」範疇。但是,審視沿用了幾十年的Friedman產程圖,產科學術界已經達成共識,根據Zhang等對美國62415例單胎、頭位、自然臨產並陰道分娩的母兒結局,重新定義了新產程。關鍵點在於新產程的時限明顯延長,潛伏期延長(初產婦大於20小時,經產婦大於14小時)不再作為剖宮產指征;雖然活躍期停滯可作為剖宮產指征,但嚴格而詳細的定義了活躍期延長的定義;初產婦第二產程最長可延至4小時。也就是說,在母兒安全的前提下,密切觀察產程的進展,即使產程進展比較緩慢,最終仍可以順利經陰道分娩,不再輕易將「難產」作為剖宮產指征。當然,新產程的臨床廣泛應用尚需要一些時間,但我們的觀點改變應該在先。國內專家已經形成共識,認為應該在中國棄用Friedman產程圖,推廣「新產程」,國內一些醫療機構也已經開始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新產程」。

3.5 胎位不正 臀位在足月妊娠中發生概率大約為3%-4%,全世界範圍均傾向於對臀位實施剖宮產終止妊娠,通過胸膝卧位、艾灸、針灸、外倒轉術等糾正胎位,成功率在60%-80%。外倒轉術成功後發生胎兒自發性迴轉臀位的概率小於5%。雖然經過外倒轉術後頭位分娩伴隨著較高的產科干預,但證據已經證實外倒轉術可以降低剖宮產率。外倒轉術曾經一度流行過,但由於擔心併發症以及醫患關係緊張,以及之前對剖宮產的高度認可而在國內很少使用。事實上,只有極少的案例出現過術後併發症,例如胎盤早剝、子宮破裂或者需要實施緊急剖宮產終止妊娠。故建議規範管理外倒轉術前提下,選擇合適病例,知情同意後進行。

3.6 其他 陰道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如何進行人性化管理,為分娩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提高產科質量,減少不必要的干預,保障母兒安全,是我們持續努力的方向。目前已經改變很多,例如陪伴分娩、自由體位分娩、一體化病房、限制性會陰側切的提倡、鎮痛分娩的推廣等等,包括水中分娩,均為孕產婦提供了一種選擇,增加了陰道分娩的信心,減少焦慮心態和緊張恐懼心理。當然,這些事情我們還沒有完全做好,也做的遠遠不夠,需要更多的探索,如孕期體重管理,從源頭控制巨大兒以降低剖宮產率。

通過以上提到的各種措施的實施,剖宮產率會逐步下降,在國內不少醫療機構已經看到了明顯的下降趨勢,不僅可以降低到30%以下,有些醫療機構的剖宮產率已經接近20%。相信隨著這些措施在全國的推廣,整個中國的剖宮產率會結束這種高位運行的狀態,逐步進入下行通道。

參考文獻:略

推薦閱讀:

野外防蛇措施與蛇傷處理方法!
刑事強制措施重複使用問題芻議
你知道西晉採取的這些政治改革措施嗎?
重磅!外籍華人5年回國「准綠卡」來了!8項便利措施,2月1日開始實施!
當我懷疑孩子有問題時應該怎麼辦?

TAG:控制 | 措施 | 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