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論「陳氏太極拳的五層功夫」陳小旺 (第三層)
06-04
層次論「陳氏太極拳的五層功夫」陳小旺 (第三層)
「要想拳練好,必把圈練小」。練習太極拳的步驟,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小圈,由小圈而無圈,這裡指的圈並非是指手腳的運行範圍和軌跡,而是內氣漸漸貫通為大圈,所謂大圈,由於動作不夠十分協調內氣比較薄弱,需要動作幅度大。第三層功夫就是由大圈而中圈的階段,所謂中圈,內氣比較充足,運動比較自如,動作幅度適中,就能使內氣與動作配合一致。 在進入第三層功夫的初期,雖然內氣能夠貫通,但是還很薄弱,在練拳時稍微不注意,或者有時疲勞些,動作不夠協調,都會影響內氣的貫通和運行,在第二層功夫階段,身手內外產生了矛盾,可以調整身法解決矛盾,使姿勢順隨,內氣貫通。到了第三層功夫,就不允許產生矛盾再調整身法,要求周身相隨,切無妄動。在練習時每一著、每一勢、舉手投腳都要意到氣到,以內氣催外形,內氣不動,外形寂然不動,內氣一動,外形隨氣而動。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內氣發于丹田,運於骨縫之內,再由骨縫運於肌膚,貫注於四稍(兩手指、兩足尖端),復歸於丹田,纏繞往來,輕靈圓轉、不丟不頂、輕輕運動、圓轉自如。 第三層功夫掌握了練習太極拳的內外要求和運動規律,有了自我糾正的能力,就可以脫離外因的指導,深入研究鍛煉,走向成功的道路。 在練習第三層功夫對動作已經熟練地掌握,然後就要進一步追求技擊方法,明確逐勢的技擊含義,同時,還要多練推手,推手是實踐,是檢驗拳架的唯一標準。練習太極拳時對逐勢的要求如同製造機器零件,推手就好象成裝,如果零件製造的都很規格,機器安裝起來就過硬,零件誤差過大或者造錯了,機器就成裝不起來,同時,錯在什麼地方,安裝時最確切,練拳當中存在的問題,一經對抗性的推手就能很明顯地表現出來。練拳當中產生了偏倚和丟勁現象,在推手時就容易出現被勢,自己勢被就是對方進攻的機會,並且容易受力而不利走化。練拳當中產生的頂勁,在推手時,往往與對方頂抗,容易出現牛頂頭的比力現象,不易做到捨己從人,因勢利導。因此要循規蹈矩地練習拳架,初期少推手,或不推手,可以採取第一種推手方法「挽花」。到第三層功夫,尚需結合對抗性推手,使拳架得到檢驗和練習知彼功夫,同時檢驗內勁和發力,以及化勁的質量。總之,適當階段用推手的方法來校正架子,檢驗架子,是最客觀的辦法。因為練習拳架的目的,就是為了適應技擊,如果拳架能夠適應對抗性的推手,也就證明架子練習的準確,自己進一步下功夫就會更加充滿信心。 拳論中說:「意氣君來骨肉臣。」可見在練習太極拳時,要著重用意。而太極拳對姿勢和動作的要求甚為嚴格,姿勢不準確,內氣難通行,意識就指揮不靈,就不能以心行氣,可見姿勢和動作的重要性。因此,二者必須結合起來,單純為了療病保健,逐勢動作未能嚴格要求,開始練拳就是用意不用力,好象在做意識體操那樣,練習起來也很舒服,表面看起來也是輕鬆柔和,其實是華而不實,屬於浮飄,正規練習太極拳,要求輕而不浮,沉而不僵,外似處女,內似金剛,也就是外柔內剛,(有充沛的內勁)。柔中寓剛。而只要求輕鬆柔和,用意不用力,沒有內含剛勁是不行的。所以,在第一層功夫當中,思想注意力主要是學習和掌握第一路太極拳的外形姿勢;第二層功夫注意力主要是發現在運動當中身手內外產生的矛盾,調整身法,達到內氣通行。完成第二層功夫進入第三層功夫,已經疏通了內氣,才能夠著重用意,用意不用力,一舉一動先意而後動形,也就是在大腦支配下進行意氣的運動,在練習太極拳時,肢體動作是意的外部表現,隱於內的是內氣活動的過程,顯於外的則是神態和外氣的動蕩表現,內氣可由內發之於外,也可以由外斂之於內,在運動當中必須做到圓滿順隨,在意識指揮下,不丟不頂,圓轉自如,並且要把意注於動作之中,千萬不可只顧想氣在體內如何運行,而忽視動作,否則,就會產生神態獃滯,氣不僅不能暢通,反而會造成氣勢散慢的病象。所以說: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在第一層功夫階段,好比剛出土的玉米幼苗,儘管肥水充足,長得仍然很慢;第二層功夫好比玉米長了一尺多高正要拔節,到了第三層功夫,就好比玉米拔節一樣,只要水肥充足,有一星期時間就會長好幾尺高。練習太極拳的肥、水就是要下功夫。進入第三層功夫,已有一定水平,同時體質也練強壯,可以加大運動量,每天練習十五趟拳,(其中三至趟二路拳),還要抖大杆子,練習刀、槍、劍、棍等器械和單勢發勁動作。這樣練習一般有兩年時間,就可以進入第四層功夫。那麼單練一路太極拳,不練其它行不行呢?只練一路太極拳也可以,不過,經不起大戰,太極拳有陰柔輕靈的一面,譬之和風細雨,太極拳陽剛沉著一面,譬之雷霆萬鈞,兩者兼備互用,才得太極兩儀,單憑觸覺靈敏,則有被動而無主動,好象有輕武器而無重武器,不易引動對方和放勁乾脆;相反地,易被對方所引動。所以在第三層功夫期間,能夠做到周身相隨,不用僵勁,再加上練習第二路(炮捶)和抖杆子等,加強耐力和爆發力,功夫更加紮實,才能戰勝強敵。 在第一層功夫和第二層功夫當中,雖然已掌握了外形動作,但是身手內外尚未完全合度,在練拳時,有時應該吸氣,由於動作僵滯,吸不滿;應該呼氣,由於內外不合呼不凈。如果這樣硬要按標準的呼吸機械地配合,不僅得不到收效,反而徒勞無益。所以,在第一層功夫和第二層功夫期,練拳時一定要自然呼吸,怎樣自然呼吸呢?就是錯從錯處來,標準的動作應該吸氣,由於動作不協調,該動作則應呼氣,那麼就呼氣,反之應該吸氣……。千萬不要以不標準的動作,按標準的呼吸往上套,隨著練習太極拳質量的提高(進入第三層功夫),動作比較協調,內外基本上能夠合一,在練習太極拳時,一般的動作也會自然地與呼吸準確的配合起來。同時,對一些比較細緻、複雜、疾速的動作,還需要有意識細心地加以配合準確的呼吸,進一步使動作與呼吸完全配合一致地逐步達到順其自然,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轉換,輕輕運行,默默停止,以意運行……。「開則俱開,合由俱合,順隨自然」。「一開一合陰陽備,四體(兩手兩足)鍛勤骨節張。」「每天細玩太極圖,一開一合在吾身」。 第三層功夫的技擊表現 太極拳練到高級境界,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就能夠準確地按一定程序交替活動:同時肌肉了能協調地收縮與放鬆,即或偶然受到突然刺激,也不會使這種協調的動作受到損害。做到這一點,表明肌肉的活動與內臟器官之間,已建立了極鞏固的協調關係。換句話說:一處動全體皆動,一處靜全體皆靜,以腰為軸,節節貫串,周身上下纏繞螺旋,沒有抽扯之形,沒有提拔之意,撞之而不開,破之而不散,混然一圓,方為合格。太極拳練到高級境界,是把周身練成一個能適應客觀條件變化的完整而堅固的體系。 第三層功夫雖然達到內氣貫通,動作比較協調,僅在不受外界干擾,自己練習太極拳時,身手內外能夠組成這種體系。因為,內氣雖然貫通,還是比較簿弱的,肌肉的活動現內臟器官之間建立的協調體系,不夠穩固。因此,在對抗性推手和技擊時,遇到一般比較輕緩的進攻能夠捨己從人,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引進落空,避實擊虛,運化自如。一遇勁敵,進攻速度較快,力量較強,就會感到掤勁的不足,有欲要將身法壓匾之意(有可能要破壞不偏不倚,八面支撐,立於不敗之地的身法),在這種情況下,要帶生硬將對方發出去(就是沒有完全引進落空,對方雖占被動局面,但還有點反抗能力而被發出去)。往往不夠乾脆,拖泥帶水,使對方雖然失敗,內心不服。對於一般推手,也是先化掉對方進攻的來勁,使對方撲空,或者封住對方,換過勁來,再將對方發出去;如果對方識破,欲被封住,就一晃而過,不等封死,或者在進勁時,帶試探的進勁,就不容易將對方發出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快封、快引、使對方被動,或失勢,自己也慌張,沒有十分把握地去發對方,所以,把對方雖發出去,也難使對方心悅誠服。 由於在第三層功夫中,因自己內氣不夠充足,周身組成的體系不夠鞏固,引進和發出對方都帶著生硬和勉強,所以說:「三陰七陽猶覺硬」。 |
推薦閱讀:
※談談「功夫足球」~
※古人殺虎真的那麼困難嗎?
※李小龍KO拳王阿里是真的嗎?
※Chinadaily BBS - Easy Time 休閑英語 - 功夫熊貓經典台詞雙語
※土登翁修堪布:一切都來不及了 無常可怖不知者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