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我讀李清照

[原創]我讀李清照在我國幾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上,成就卓著的女文學家卻是鳳毛麟角。但是,北宋的李清照(1084年—1151年?)卻是我國幾千年以來的古代文學史上成就卓越的、罕見的、多才多藝的女文學家、藝術家,也是近一千年以來最受歡迎的這個以男性為主體的千古文壇中卓爾不群的著名女詞人。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系山東濟南章丘人氏。她的父親李格非為著名學者,曾任禮部員外郎等職,博通經史,能詩善文,很受蘇軾的賞識。母親王氏亦工詞翰,善文章。由於她出身仕宦之家,自小生活優越,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而且生性聰穎,勤奮好學。所以善長於詞,亦工於詩文,通曉音律,能書善畫。她的父母親都認為如果她是男兒身,考取功名猶如探囊取物。李清照的詩詞和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主要的成就是詞。她的創作生活,以1127年金統治者佔領汴京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作品主要表現少女、少婦的歡樂生活以及與丈夫離別後所產生的淡淡哀愁,多屬於閨中生活和相思及詠物之作,其作品不乏風韻優美。南渡後,因與百姓為伍,輾轉於兵火間,經歷了社會的大變亂,國破家亡,許多痛苦湧上心頭,風格變為低回宛轉、凄慘苦悶、憂傷深情,寫了一些反映離亂生活的痛苦以及對故國的思念的具有時代面貌的作品,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李清照在詞的成就上主要表現在語言藝術方面。她善於用樸素清新的語言表現她對周圍事物的感觸和刻畫比較細膩的心理。她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詞藻的華麗,而且有時還採用口語入詞,所以常常寫得形象生動,富於感情色彩,具有清新流利、明凈自然的風格。李清照的少女時期的作品均表達了她對自由幸福的追求。如她在《點絳唇》其中的一詞中這樣寫道:「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人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首詞描寫少女初次萌動的愛情,真實而生動,是李清照少女時代的代表作。這首詞的上闋描寫了少女剛盪完鞦韆後的嬌慵精神狀態。因盪鞦韆極度疲勞,兩手有些麻木,也懶得稍微活動一下,當她看見花草上的晶瑩的露珠,忽然感覺到身上幾分涼意,這才發現自己已出了一身薄汗。短短數語,就塑造出了一個天真爛漫而又美麗的少女的形象。下闋是描寫少女乍見來客的種種情態。初見陌生人感到驚詫,衣裝未整,急忙迴避。來不及穿鞋,僅穿著襪子走,頭上的金釵也掉在地上,含著羞走了。「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描寫了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公開的微妙心理活動。這首詞的風格明快,節奏輕鬆,通過「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把青梅嗅」這一系列動作,把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又嬌羞又多情的複雜的內心活動和形態刻畫得生動傳神,恰似一幅懷春少女嗅梅圖。這首詞中的「卻把青梅嗅」,語出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在這裡,李清照則藉以表現其少女時期渴望獲得青梅竹馬般甜美的愛情生活。又如,「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浣溪紗》);「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浣溪紗》);「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頻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怨王孫》);「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過盡征鴻,萬千心事難寄。//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於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念奴嬌?春情》);……等,都表達出了李清照少女時代的青春活力以及透露出妙齡少女的淡淡閨怨。以上這些詞均是李清照早年描寫少女愛春惜春情懷的作品,這些作品全部採用了白描的寫作手法,通過對春日春景和人物情態的描寫,並以抓住富有生活特徵的細小事物,努力刻畫出人物的情態和內心世界,使之更為傳情,更富有意境。另外,在李清照這個時代的作品,還有一些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山水的作品,如她在《如夢令》其中的一詞中這樣寫道:「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描寫了作者回憶自己曾經遊覽溪亭時的情景。上面射首詞短短三十三個字,便給讀者勾繪了一幅生動優美的圖畫:晚霞的餘暉映照溪邊的亭閣,盡情歡樂的少男少女,一個個醉意沉沉。待到興盡歸來之時,小舟誤入藕花深處,迷路難歸。槳聲、嗔笑聲一片,驚起一群鷗鷺。面對這迷人的自然美景,少女心裡充滿著歡快,表現了作者開朗樂觀、奔放熱情的性格特徵。我們還可以從李清照另外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讀出作者少女時代悠閑、風雅的生活情趣來。這首詞主要通過李清照與侍女寥寥數語的對話,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她惜春憐花的心情。在這首詞的表現手法上,李清照化用了孟浩然《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詩意,但是李清照表現得比孟浩然更為曲折、活潑,富於變化,特別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兩句,既簡潔凝練,又形象生動。清朝的詞人黃了翁在他的《蓼園詞選》中指出:「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從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讀出她對自由幸福的追求,但在那個婚姻不能自主的時代,像這樣一位才情俱佳的女子要能通過自己的父母親之命找到一個如意郎君實非易事。也許是上天的憐憫,竟然為李清照安排了一段美滿的婚姻。李清照的如意郎君就是吏部侍郎趙挺的公子趙明誠。李清照十八歲的時候就與趙明誠結為夫婦。結婚後,兩人情趣相投、恩愛有加。趙明誠酷愛金石,在攻讀經史之餘,刻意研究金石學。當時趙明誠還是在校的學生,每月溯、望之時才能請假回家。因此李清照一方面幫助丈夫整理、考證、鑒別金石,一方面在閨中等待丈夫半月一次的相聚。這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幸福美滿的時期。李清照這個時期的作品都極其艷麗和溫存。如她在《一剪梅》其中的一詞中這樣寫道:「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關於上面這首詞,據元代伊世珍《琅繯記》載:「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當然,這只是傳說,於事實、於詞情均不甚相符。據說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時,家居東京。趙明誠那時正為太學生,雖然有離別(上面已經講到每月回家兩次,沒半個月一次),但無負笈遠遊事。再者,從上面這首詞的內容來看,並不像是當時送別的情調。上面這首詞可能是作於趙明誠出仕後的一次遠遊,詞中所抒發的是與丈夫別後的難以排遣的相思之情。這首詞的上闋描寫了李清照與丈夫別後,於清秋時節獨上蘭舟以排遣愁懷。見大雁飛過又引起遐想,盼望大雁能從趙明誠那裡給她捎一封錦書來。但李清照的希望落空了,她的心情更加苦悶。下闋描寫了李清照相思愁苦之情無法排除。先寫了眼前的景物,用自然現象暗喻愁情的深重和無由排解。接著描寫了夫妻分居兩地,但相思之情、離別之情卻都是一樣。「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三句,則進一步表明了李清照相思的愁苦之情無法排除。其「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則是從范仲淹的《御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一文中脫胎而來。在《一剪梅》這首詞中,表現了李清照善於描寫人物的神情和心理狀態,同時又善於用淺近清新的語言表達真摯感情的藝術功底。又如,李清照在《醉花陰》其中的一詞中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關於上面這首詞,同樣元代伊世珍《琅繯記》中有記載:「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明誠賞嘆,自愧勿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這些我們一樣可以不必去相信,但是它卻說明了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確實是高人一籌,獨樹一幟。這首詞的上闋描寫了陰沉沉的天氣使人感到愁悶難捱,獨自坐在室內身感百般無賴。而今重陽節又來了,丈夫又不在身邊,真是玉枕孤眠,紗廚獨寢啊!怎麼不叫她「每逢佳節倍思親」呢!在這裡,表現了李清照白天憂愁煩悶和夜間獨居孤處的冷清情緒。下闋描寫了重陽佳節飲酒賞菊,面對良辰美景,想到夫妻不能團聚,更增添了心中的惆悵。這首詞李清照主要運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手法,賦予薄霧濃雲以人的感情,賦予黃花以人的特性,以此來反襯她思念丈夫的愁苦。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李清照加進了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從而使客觀環境和內在情緒融和交織,比如「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句用黃花比照人瘦,從而創造出了一個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的閨中少婦的鮮明形象,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李清照這段時期極其艷麗和溫存的作品還表現在:「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區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鳳凰台上憶吹簫》);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點絳唇》);「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減字花木蘭》);「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鳳。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蝶戀花》);「草際鳴蟄,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七夕》);「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鷓鴣天》);「禁幄低張,彤闌巧護,就中獨佔殘春。容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雨晚妝新。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滯東君。//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慶清朝慢》);……等,這些詞都生動地表白了李清照的真情實感。但是,好景不長,不幸的是,這種幸福美滿的生活沒能維持多久,趙明誠的父親趙挺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因得罪權臣蔡京而被罷官。後來不久,趙挺便死於政治鬥爭中,趙家開始敗落,趙明誠和李清照也只得離開汴京,回到趙家的故鄉青州。為了支持丈夫研究金石書畫,李清照節衣縮食。儘管生活過得很清苦,但是他們夫婦每得一罕見之物便共同校勘、鑒賞,其樂融融也。然而,就在他們結婚二十九年後,趙明誠死於健康太守任上。趙明誠的死給李清照極大的打擊,特別是南渡以後國破家亡,滿目慘淡使得她更感凄楚悲涼。於是,李清照帶著丈夫殘存的書畫、金石、碑帖等物流徙於各地,最後才落腳於杭州。經過數年的努力,李清照將丈夫趙明誠研究金石的遺稿認真校正譽錄,並作了一些增補,集成了《金石錄(三十卷)》。李清照這個時期的作品大都是懷念故土和故人之作。如她在《漁家傲》其中的一詞中寫道:「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上面這首詞是李清照南渡後所作,題作「記夢」。也是李清照豪放詞的代表作,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詞寫夢境,其實是現實生活的形象反映。李清照南渡之後,曾在海上航行,歷盡了風濤之險。詞中所反映的內容,與她所經歷的真實生活的感受有著一定的聯繫。這首詞的上闋描寫了夢中曉霧彌天、星河移轉、千帆飛舞的奇異壯闊的景象,接著寫李清照進入夢境,身臨天宮並與天帝對語的情景。下闋描寫了李清照向天帝訴說自己的艱難處境和遠大理想。李清照向天帝發出「路長日暮」和「謾有驚人句」的嗟嘆,表現了她要求擺脫現實苦難以及生逢離亂之世徙有才學而報國無門的苦悶。「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句描寫了李清照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乘長風高飛遠舉,直向仙山蓬島,在理想的國度中求得精神上的慰籍。在我國詞史上,李清照是繼柳永、秦觀、周邦彥之後,被稱為婉約之宗。李清照的詞清麗婉轉、幽怨凄惻,極富於抒情性。而上面這首《漁家傲》卻氣勢磅礴,音調豪邁,若與蘇軾和辛棄疾豪放詞相比也毫不遜色。清朝的詞人黃了翁在他的《蓼園詞選》中寫道:「此似不甚經意之作,卻渾然大雅,無一毫脂粉氣,自是北宋風格。」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李清照在詞的藝術風格上具有多樣性的特色。在我國詞史上,李清照是繼柳永、秦觀、周邦彥之後,被稱為婉約之宗。李清照的詞清麗婉轉、幽怨凄惻,極富於抒情性。而上面這首《漁家傲》卻氣勢磅礴,音調豪邁,若與蘇軾和辛棄疾豪放詞相比也毫不遜色。清朝的詞人黃了翁在他的《蓼園詞選》中寫道:「此似不甚經意之作,卻渾然大雅,無一毫脂粉氣,自是北宋風格。」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李清照在詞的藝術風格上具有多樣性的特色。又如,李清照在《武陵春》其中的一首詞中這樣寫道:「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首詞據俞正燮的《癸已類稿?易安居士事輯》定為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李清照避難金華以後所作,並指出此詞「流寓有故鄉之思」。李清照到金華是紹興四年秋,而詞中所寫的是暮春景色,故此詞應該是寫於次年。由於李清照避難金華,丈夫既死,多年收藏的金石散失甚多,孤身一人,漂泊流寓,屢經戰亂,時值暮春,故有此作。所以詞中均表現了李清照對國破家亡,漂泊轉徙,夫死孀居的凄苦生活的感嘆。有論者曰:「易安《武陵春》其作於祭湖州以後嶼?悲深婉篤,猶令人感伉儷之重。」(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卷二)這首詞的上闋描寫了李清照因見殘春景色而引起的悲戚情懷。她深深感到風物依舊,人事皆非,心情沉重,懶於梳洗,萬千心事,百結愁腸,付之於淚中。下闋描寫了李清照在痛苦中不斷掙扎,在悲哀中努力尋求解脫。她想到雙溪去遊玩一下,希望能在那裡尋找著幾分春意,使自己的愁情得到一點點慰籍。但又恐自己的憂愁太重,小舟都難以承載。這首詞立意新穎,思路不凡。李清照善於將抽象的愁情具體化,變為有重量的實體,顯得生動形象,奇警感人。因此,一直是為世人所傳誦的佳作。特別是舟小愁多難以裝載的比喻,更是有口皆碑,影響深遠。另外,李清照在她的晚年寫了一些流傳千古的佳作,也使她的藝術成就達到了最高峰。如她在她的名作《聲聲慢》一詞中寫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上面這首次是李清照南渡以後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來被人們稱為傑作。李清照通過對殘秋景色的描寫,表現了她晚年時期國破家亡、丈夫病逝,飽經憂患離亂的愁苦生活和凄慘心情。這首詞的上闋著重表現了李清照心情的悲傷和她孤獨無依靠的孀居尋求寄託和安慰而大失所望時的極端痛苦的心情。接著又通過對日常生活中一些極其平常事物的描寫,淡酒不敵意,雁過更覺傷心,一步緊逼一步,一層深入一層,傾吐胸中的滿腔愁苦。這首詞的首句用十四個疊字開頭,聲情並茂,堪稱創舉。這十四個疊字共七組,分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內心情感引起的外部動作;第二層意思既是環境氣氛,也是心中之感受;第三層意思則是由輕轉重、由淺入深的真切體驗。這三層刻畫將心理神態與環境感受融合在一起。有人認為古人詩中雖然有一句疊三字者,一句連三字者,兩句連三字者,一句四疊字者,或兩句互相疊字者,三聯疊字以至七聯疊字者,但是李清照卻連下十四個疊字,故出奇制勝,匪夷所思。據說喬吉在寫《天凈沙》時全部用以疊字組成,共二十八個疊字,卻曾遭到「醜態百出」之譏諷,可見疊字僅以量並不能取勝。這首詞的十四個疊字主要表達了李清照的內心情感,繼以乍暖還寒,難以將息,則更進一步,淡酒難敵晚風,即「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意,「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這三句,將十四個疊字之愁,酒澆不去之意,在此略略點出,似淡卻濃。這三句的意思是說雁兒飛過的時候,正好托它帶信,可是丈夫已死,信寄給誰,想起來只有「傷心」。再說這雁兒原來是替她帶過信的「舊時相識」,因此更感到難受。因為她早期寄給丈夫趙明誠的《一剪梅》詞中云:「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首詞的十四個疊字主要表達了李清照的內心情感,繼以乍暖還寒,難以將息,則更進一步,淡酒難敵晚風,即「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意,「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這三句,將十四個疊字之愁,酒澆不去之意,在此略略點出,似淡卻濃。這三句的意思是說雁兒飛過的時候,正好托它帶信,可是丈夫已死,信寄給誰,想起來只有「傷心」。再說這雁兒原來是替她帶過信的「舊時相識」,因此更感到難受。因為她早期寄給丈夫趙明誠的《一剪梅》詞中云:「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首詞的十四個疊字也是最能表達李清照對愛情逝去的傷感,也是流傳至今仍膾炙人口的名句。下闋繼續描寫了李清照的孤獨與愁苦。先寫菊花滿地,不堪取摘。昔日與丈夫共同賞菊,而今無花可摘,無人相伴,便覺得度日如年,時光難捱,只好獨自守著窗兒,熬到天黑。再加上夜雨落梧桐,點點滴滴沒個完,便進一步增添了她心中的煩悶。「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一句,更見其愁苦之多,憂患之深。在這裡無心簪菊,日子難捱,梧桐細雨,增人愁思,以上的種種,逼出了最終的「愁」字來,但「愁」可明言,內心的痛苦卻難以明白盡道。在這首詞中,不僅開頭的疊字用得稱奇,而且「後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且下闋的「點點滴滴」再次疊用,與前面的十四個疊字映照呼應。這首詞,雖然調子顯得低沉,但卻表現了李清照南渡之後國破家亡的具體內容,有一定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因此,這首詞一直流傳至今,一向為世人所讚賞。特別是在藝術手法上別具心裁,大膽創新。雙聲疊字的使用,生動地表現出了特定的環境中特定的人的感情,真可謂是珠圓玉潤,令人擊節嘆賞。與此同時,李清照又善於運用鋪敘的手法,巧妙地將日常生活和常見事物與自己內在的情緒進行融和交織,展現了她細微而複雜的心理狀態和極度愁苦的感情。這首詞充分表現了李清照在詞的寫作藝術上精湛造詣。又如,李清照在晚年流落杭州時在她的一首詞作《永遇樂》中這樣寫道:「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知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這首詞據張端義《貴耳集》卷上記載,李清照「易安居士李氏,趙明誠之妻。《金石錄》亦筆削其間。南渡以來,常懷京、洛舊事,晚年賦元宵《永遇樂》詞,詞云:……」在這首詞中,李清照通過對中州盛日元宵佳節熱鬧景象和歡樂生活的回憶,與當前節日悲涼境遇和寂寞心情相對比,顯示出自己生活環境的變化,流露出一種飽經憂患,今不如昔的感受以及對故國和故人的懷念之情。這首詞的上闋描寫了今日元宵佳節,雖然是天氣融和,但李清照心情凄苦,多年以來顛沛流離的境遇和深重的國破家亡的憂愁風雨,豈有陪伴朋友去觀燈賞景的遊興呢?下闋描寫了回憶北宋汴京元宵佳節的盛況。婦女們戴上鑲著翡翠的帽兒,插著用金錢捻絲所制的迎春雪柳,精心打扮,結伴觀燈,甚是熱鬧。最後又寫現實:而今國事日非,自己已是垂暮之年,更無心梳洗打扮,懶得去燈前月下觀賞遊玩。這首詞通過強烈而鮮明的對比,將李清照半世飄零、身老他鄉的滿腹辛酸,以及對故國淪亡的哀傷和沉痛悲戚的感情,表現得曲折婉轉、迴腸盪氣。因此南宋末年的劉辰翁在《永遇樂》詞序中云:「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由此可見,此詞的影響之大,感人之深矣。李清照晚年這段時期懷念故土和故人之作還表現在:「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簞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回家時!」(《南歌子》);「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展有餘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淫。點滴霖淫,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添字醜奴兒》);「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綏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清平樂》);「鬢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玉鴨熏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浣溪沙》);……等,這些詞都真實地表白了李清照喪夫之痛與國家殘破、故土難回的深切哀愁凝聚交織的悲傷感情。李清照不僅在詞的創作方面具有相當高的水平,而且還在詞的理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比如她在自己著有的《詞論》中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的說法,並以「協音律」而又典重高雅為當行本色。這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一篇重要的理論文章,其立論雖然有所偏頗,忽視詞作的內容,但卻頗有見地。至於李清照逝於哪一年已經不可考究,不過她晚年的痛苦除了山河破碎之外,就是對丈夫的懷念之情。
推薦閱讀:

人物 | 李清照有多偉大?
千古才女李清照,你只知道她愁,卻不知道她到底愁什麼?
李清照趙明誠:追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她娶到手
歷史故事 | 李清照和趙明誠愛情之死
李清照的開封情結

TAG:原創 | 李清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