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易閑話》讀博筆記

本帖最後由 小茶 於 2015-1-11 13:05 編輯 經大夥推薦,小茶的這篇日誌,搬到 「理法實踐版」。請大伙兒多多指教!《醫易閑話》系列,看多少遍都不為過。《醫易閑話》系列,從《問道中醫》珍藏版的象數配方講起,終於掀起了醫易的神秘面紗,令人嘆為觀止,著迷不已!大哉,醫易!一、知識架構學習這個系列的博文,稱其「博大精深」實不為過。這20篇博文,把「醫易」的精髓濃縮又濃縮:《易經》的世界觀、《易經》學習的方法論、中醫的本質、醫易結合的基礎、易在醫中的應用、起卦斷卦的理法、象數的本質、象數的應用 … … 任何一個專題,足可以做上幾十年學問,更遑論活學活用了。怎不令人驚嘆!在精讀《醫易系列》的博文的時候,我試圖把自己的理解,納入一個框架,以窺局部的「整體」,而不至於每篇都知道在說什麼,但是不知道總體在說什麼,也就沒有辦法亦步亦趨地跟著學習。本著這個想法,我嘗試著畫出了一個框架圖:

二、先天、後天及思維方式先生在博文里,描述了兩個世界:先天世界和後天世界(姑且這麼說吧),對應著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而八卦的卦象背後,又各有其數。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又和河圖洛書有極深的淵源。對於先天和後天,先生在閑話系列(4)裡面,有概括性的描述:「再重申一遍:先天八卦圖是描述「道」並指出從凡夫到覺悟證道——身心高層次徹底解放的理、法、火候等的完整、完備的天人之學,整個修道證道的「工藝流程」均在此一圖中。先天圖的最核心處,是坎離兩卦所描述的先天世界(如果那算一個「世界」的話),及其所推導出來的陰陽學說。而後天八卦圖則以四時的推移和萬物生、長、化、收、藏的「動態」模擬,表述五行生剋制約、化解諸關係,其側重點是「五行」。」對於未到彼岸的人,我們生活在後天的世界裡。但生而為人,從先天一氣而來,在我們的整個「靈魂」裡面,帶有後天的特徵,又有先天的特徵以及這兩者的過渡性特徵。表現在感知方法上,勉強可以分為:後天—邏輯推理;過渡—感性、理性、靈性的混合;先天—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對於想要學醫學道的人,通常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從後天八卦起步,諳熟造化之理,慢慢摸索到先天;一種則是直接破決先天八卦的秘密,把握陰陽,再看後天,冰釋渙然,一切瞭然於心。絕大部分人,屬於第一種。對於第一種,方法就是「實修實證+經典閱讀」。實修實證,在網路實修中,牛人輩出,大家鉚足了勁兒地在努力踐行。對於經典閱讀,先生開出了古傳中醫學習的四大經典《易經》、《道德經》、《參同契》、《悟真篇》。記得當時我非常驚訝,因為《黃帝內經》居然不在內。但是隨著博文閱讀體會的加深,以及對《易經》的學習,覺得可以理解了。三、天人合一與醫易先生常說中醫的本質是天人合一。我們學醫學道的終極目標,不也是天人合一么? 「天人合一」,那麼天是什麼,人是什麼?既然能合一,總是有「類似」之處吧?尋找「類似」的方法又是什麼?《醫易閑話 (12)-- 八卦人生》提到了全息的概念,提到了「卦氣」的概念。「在醫家的千年秘傳里,沒有那麼多現代名詞,都隆隆統統的叫「卦氣」,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八卦場、八卦能。天地萬物無不有一個八卦場,無不受大八卦場的能量影響、制約。所以八卦的「數」才能影響到人體的生理、心理活動。 這也是八卦術數、象數能夠治病的道理。」而八卦,就是陰陽組成的。八卦乾(天)坤(地)為體,坎(月)離(日)為用。日月,又是陰陽最大的象。《黃帝內經.素問》通篇都在說陰陽。《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里說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素問》從66章開始講五運六氣,之前,基本在講人體。在講人體的種種的時候,無一不參伍日月、引用陰陽。所以,先生在《中醫本質探微 4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里提到了一句話,可能不起眼,但是,我卻以為,幾乎是又一把學習經典的開門鑰匙:「《黃帝內經》與《易經》必須參照著讀才容易理解聖人本意。」一個是陰陽大象《黃帝內經》,一個是象、數、理《易經》,放在一起讀,多麼地「順其自然」啊。我自己是讀《黃帝內經》在先,被天地造化的宏偉所震撼。王冰先人在注釋《黃帝內經》的時候,也屢屢用到《易經》中的話,當時雖然都懵懵懂懂,但是深深覺得經典和經典是相通的。後來開始看《易經》,才知道了「取象比類」是要取什麼象,是要取天地造化之象;比什麼類,是要比萬事萬物的類。前一陣子晶晶在江湖說到了五紅湯漫想,令我驚喜萬分:我在天地造化之外,真的又找到了一個小造化「煮五紅湯」。天地的大造化中真的又套著一個小造化,而且小造化也那麼神奇(它確實對我的身體很有幫助)。這份驚喜,頗有「天地不欺我」的感嘆,呵呵!(見附錄)。在我的《經典學習筆記 -- 《黃帝內經》(2)》的日誌里,特別提到了對「天地造化」的理解,以及如何將「天地造化」和《易經》串起來理解。當時的理解不見得對,但是,這份經典相通的感覺和打通它們的渴望,卻是十分的鮮活。五紅湯是一個小造化,人體是萬事萬物中的一員,當然也是一個小造化。先生在《醫易閑話 (11)-- 藏象 vs 五臟》開篇就講了:「中醫的核心理論藏象學說無疑來之於《周易》……藏象學說是老祖宗們從大易之理的基礎上進行比類取象而發展出來的用天象、地象、物象、人象等「類比」的方法來闡述人與自然、人體臟腑與天地萬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倘若不知道天地造化,拿什麼來做類比的模型呢?如果不讀《黃帝內經》,光讀《易經》,怕也是有些寂寞的吧。回答上面的問題:「天人合一」,那麼天是什麼,人是什麼?既然能合一,總是有「類似」之處吧?尋找「類似」的方法又是什麼?天,是天地造化五運六氣;人,是五臟六腑七情六慾。有類似之處,均受八卦場、卦氣制約。尋找「類似」的方法就是《易經》的「取象比類」。尋找到這種類似之後,就可以治療人體的疾病。這大概就是醫易在後天世界的含義吧。其應用面很廣,從病理、治療、藥理等,無一不體現出這樣的方法論。歷史上諸多大醫均有著述。所謂天人合一,就是將人和天地萬物看成一個整體,它們互相影響又一起遵循自然的規律。在其他事物上呈現出的規律,在人體上也適用,借鑒正確,則可以用來治病。或者更高層次地,直接能感知到人體和自然萬物的整體互動,通過施加一些治療的手段而達到治病祛病的目的。所以,我在圖中最下方「天人合一」的下面,寫了兩部經典《黃帝內經》和《易經》。四、四大經典那麼,為何古傳中醫是這四大經典呢:《易經》、《道德經》、《參同契》、《悟真篇》?我揣測著給大致歸了一下類,寫在圖中:《易經》,描述了後天萬事萬物運作的規律(即便如此,不修到先天,估計壓根讀不通,用不盡。);《道德經》,主要描述了先天的「道」;《悟真篇》和《參同契》,則是從後天到先天修行的指導,告訴我們修行的理法。古傳中醫,絕不是後天的學理運用,不到先天,很多治病的能力無從發揮,所以,實修實證是必經之路。在實際的修行過程中,如何「法於術數,合於陰陽」,先生特別寫了一篇博文,裡面提到了12消息卦。「醫家認為,人秉天地之氣而生,陰陽的流通變化無時無刻不在支配著人體的身心活動。《易經》以十二消息卦示人以天機,教人效法陰陽變化之道,數理和合之機以養天年、度百歲。」「所以十二消息卦,描述的是天地與人體陰陽二氣來去演變的道理」。我剛開始看南老師的《我看參同契》,裡面也提到了十二消息卦對修行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參同契》還沒有認真地鑽研,但是非常期待這其中的世界!五、象數的開方和應用在實際應用方面,其他的不說,就「醫」這一點,先天和後天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就象數治療而言,先、後天也完全不一樣,先生在博文閑話系列(4)里也有明確的闡述:「在古傳中醫的傳承里,對門外的外行人,用的就是這類東西(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相乘與相侮的規律,醫家折騰出了很多具體的治療思想。比如壯水制火、滋水涵木、扶土抑木、培土生金),進行「邏輯推理」,根據不同的數字所攜帶的信息能量來進行虛則補之,實則泄之的「母子補泄」。」 --- 後天的應用方式「而對於真得傳承的人,則完全不需要這麼麻煩,醫者在診治疾病時進入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恍惚杳冥的狀態,彷彿「生而知之」般自然而然獲得一串數字就可以治病。」--- 先天的應用方式「有時若進入不了這樣的「狀態」,則可以根據患者的姓名、衣著、姿態、動作、郵件甚至很多「看似無關」的東西,比如當時剛好電話信號不通暢??等等「第一印象」——首先捕捉到的、為之心動的、有意無意的信息來做診斷。—— 而根據這不同的有關或看似無關的信息所得到的術數往往截然不同,一旦信息變了,術數就跟著變,這是高層次術數治療的難懂之處。」 --- 先後天過渡的應用方式不同的層次的象數開方,對應不同的修習方法,全賴自己努力了。六、後記上述,羅羅嗦嗦絮叨了一番自己的理解,但願不會誤導看到這篇文章的壇友。先生的《醫易閑話》寫了半年多了,至今,我也只是腦海里有個框架而已。接下去,如何把《易經》讀進去(不得不再次感謝先生,博文里都已經給出了辦法,無一不是精髓!),學習如何開「象數」方子,是學習的兩大難點所在。現階段依據自己實修的水平,雖然還都是後天大腦的邏輯思維主導的,但是,能學能用能有興趣往前走,也總是好的。配合其他經典的學習和博文的點睛指導,希望在實修上,也能有所突破。阿彌陀佛!附錄:
推薦閱讀:

歸秀法:閑話一個盲派命例
閑話茶
小兵說:2017年還有誰比我慘
講解《千里命稿》——老貓講八字系列【閑話國粹】

TAG:筆記 | 讀博 | 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