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挽救中國人的道德

怎樣挽救中國人的道德

左派對改革中出現的精神危機表示了嚴重的擔擾,我表示認同。左派說的沒錯,改革是按經濟人假設起步和推進的。改革確立的第一原則,就是物質利益原則。農村承包,國企改革,市場經濟,先富起來,都是承認人的逐利本性,從而調動了人的積極性。這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動力。

正如韓德強所說:「『一切向錢看,才能向前看,』形成了無節制的物質主義、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潮流,使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得以充分釋放,兩極分化迅速完成,社會共識或底線被迅速突破——以思想解放的名義。可以說,在物質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方向上,中國改革開放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裡取得的進展,已經超過了西方近六、七百年來的進展。這恰恰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在掃蕩了一切舊宗教、舊思想後,又緊接著掃蕩了革命理想、革命信仰,陷入了徹底的唯物主義、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最徹底地展開了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主流歷史觀。」

「既然自私自利是人的本能,那就不應該壓制,就應該因勢利導,利用人的自私本能發財。既然以發財為根本目標,『那隻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用什麼手段都無可厚非。」「 對他們來說除了自己的眼前私利外,其他一切皆假:信仰假,理論假,倫理假,道德假,價值觀假,信用假,良心假,目標假,口號假,允諾假……總而言之開口便假,渾身上下無一不假。有這麼一群造假祖宗當道,中國社會焉能不假冒偽劣招搖撞騙泛濫成災? 中國今天什麼心態最盛行?浮躁、短視、急功近利、不顧長遠、不擇手段。」「他們的人生哲學是唯利是圖,沒有信仰,沒有原則,沒有正義,沒有倫理,沒有道德,沒有理論體系,沒有大局,沒有遠見。」「這樣的人如何能讓社會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自然沒有遵紀守法的自覺性,法律只是他們錢權交易的工具,結果只能是整個社會腐敗泛濫成災,信的就是『有便宜不佔王八蛋,見好處不拿大傻瓜』。」 面對中國人的道德缺失,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採取了應對措施,在黨內開展先進性的教育,對民眾發布《道德建設綱要》,向大學生下達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等等,然而,收效甚微。道德是一種社會認同基礎上的自我約束,自我約束來自超越物質利益的精神追求。當著全社會把物質利益最大化作為價值目標,當著全社會都不知精神追求為何物時,怎麼會講道德呢?

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

中國還不強大、中國人還不富裕,要將物質追求放在第一位。因此,黨以發展為第一要務,政府以經濟為首要目標,社會以財富為成功標準,民眾則以金錢為價值尺度。全社會不認同精神追求,也就產生不出道德的需求,講精神文明、講道德建設是一句空話。現在大都認為談精神追求,還不是時候。

可是,對國家、對家庭、對個人來說,物質、財富、金錢會有多的時候嗎?沒有。這樣,談精神追求,永遠不是時候。其實,富起來以後固然要追求精神,而富不起來或不夠富更需要追求精神。

我一直強調一個事實:按人均財富,中國已命中注定趕不上美國。內地城市在經濟上可能永遠趕不上香港、上海。中國農民不可能都過上城裡人的生活。中國絕大多數人不可能都成為富翁。按物質追求的標準,中國人、內地人、農村人、大多數人活著還有什麼意思、還有什麼奔頭?中國一味地鼓動追求物質,弄得人人恨不得都一夜富起來。百姓如此,當官如此,共產黨人也如此,個個都成了「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於是,有山吃山、有水吃水、有權吃權。無山、無水、無權的,就不擇手段,搶劫、詐騙、販毒、造假……。追求物質,慾壑難填。以錢為準,心永不平。精神的偉大、精神的崇高、精神的無限、精神的永恆,可滿足人世的追求、也可填補人世的不平。沒有精神追求,社會就不太平、家庭就不和諧、人也不幸福。

精神追求的新認識

人要追求物質,物質使人生存。物質追求是人類生存的需要。

人追求精神,精神使人愉悅。精神追求是人類價值的需要。

過去都認為,精神只具有價值論的意義,而不具有生存論的意義。今天,有了新認識。

西方文明導致人過度追求物質,超過了自然的承載力,帶來全球的生態危機,從而威脅人類的生存。將人對物質的無限性追求,分流到精神追求上,避免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對環境的過度破壞,這就具有了生存意義。因此,對今天的人類來說,精神追求不僅是人類價值的需要,而是關係人類的生存、人類的持續。

中國經濟很落後,人民太貧窮,所以要鼓勵人追求物質,要學習西方文明。但中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中國不能學習西方的享樂主義、消費主義,中國不能照搬西方式的現代化,中國必須走自己的路。中國要繼續鼓勵人追求物質,但必須鼓勵人追求精神。中國人的幸福,需要物質為基礎,但更需要精神來彌補、提供和升華。

中國人要努力致富,但同時必須明白,物質追求受條件、關係、機會、資源的種種制約,不可能盡人如願。一個人的價值、意義,一個人的成功、幸福,固然需要必要的物質為條件,但更在於精神的擁有和享受。人的精神樂趣,幾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要你去尋找、你去體驗。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心頭掛,

便是人間好事節。

人有好的心態,可享受四季。反之,人被閑事纏心,就將永無寧日。

人獲得精神樂趣的途徑、方法,因人而異、太多太多。親情友愛、知足感恩、兢業忘我、助人為善……都會給人無窮的樂趣。

可見,精神追求是人類生存的必須、中國式現代化的必須、中國人生活的必須。

精神文明的新認識

我們黨早就提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齊抓,還用你說?但為什麼還是一手硬、一手軟呢?

精神文明上不去、沒搞好,有太多的理由、原因,太需要反思、反省,太需要總結、改進。

我們把精神文明理解為,對人民精神的一種約束,而不是人民對精神的一種追求;是人民必須遵守的義務,而不是人民擁有的權利;是黨、國家、社會對人民的需要,而不是人民自身的需要。我們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理念、方法都要改進。

這裡僅舉一例。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標題關於「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個老提法,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一定與政治有關嗎?文件的內容更是充滿著政治口號、政治內容,從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到黨的路線教育,到國家的前途,到民族的振興,沒有一句話是關心大學生的。整個文件的出發點,是為了黨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即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大學生的需要。文件強調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然而,這個文件對大學生就不貼近,也沒有感染力。

精神文明、遵守道德產生於民眾、學生內在的要求,如果強制、外加,怎麼提倡也是白搭!

創造道德的需求

道德是一種自我約束,自我約束來自一種精神力量。

基督教告訴人,人生而有罪,人必須續罪。因此,人要聽從上帝的旨意,多做善事,才能死後不下地獄而上天堂。相信續罪就是一種精神力量,幫助他人續罪就是神聖的事業。

佛教告訴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今生不報,來世會報。行善積德,才能下輩子做人或成佛。相信報應就是一種精神力量,幫助他人行善就是神聖的事業。

儒學告訴人,人要孝順父母,崇敬祖先,做好人、做好事,是為父母增光,光宗耀祖。否則,就是不孝之子,遭人唾罵。相信孝道就是一種精神力量,幫助他人行孝就是神聖的事業。

馬克思主義告訴人,共產主義是人的最高理想,人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相信共產主義就是一種精神力量,實現共產主義就是神聖的事業。

能產生道德需求的精神力量,首推宗教信仰。西方文明起於反宗教專制,用人性反對神性,用現世快樂取代來世幸福,而西方文明得以維繫,恰恰依賴於宗教信仰產生的道德。美國有220多個教派,一千人有一座教堂,94%的美國人自認為是教徒。現在,中國人信仰宗教的人在增加,是一件好事。

共產黨人的道德來自對共產主義事業的追求。今天共產黨人要保持先進,做到克己為民、克己為公,必須重建信仰。

「代表人民群眾利益」、「走共同富裕之路」,是我們黨現階段提出的號召。審視這些口號,共同的特點是注重物質,鼓勵致富。在物質利益具有生存意義時,還有一定號召力,如當年的「打土豪、分田地」和改革初期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在溫飽問題解決以後,物質利益不再具有生存意義,人的需求向多層面、高層次發展,僅用物質利益的口號,就產生不出神聖的精神力量。再加上,說是「代表人民群眾利益」,實際是先撈一把;說是「走共同富裕之路」,實際是自己先富,更使這些口號失去公信力。

我們黨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小康」、「和諧社會」,就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學說的新發展。「以人為本」、「全面小康」、「和諧社會」,具有理論的完整性和嚴謹性,實踐的神聖性和崇高性,不僅適用於中國,也適用於世界。這就是神聖事業,是值得為之奮鬥的理想。這就可以產生一種約束自己的精神力量。

對中國民眾來說,不可能都成為宗教信徒,都成為共產黨員,需要研究產生道德的需求。

宏揚感恩的儒家文化

今天民眾的主流思想是:以金錢為第一,以快樂為目標,以自我為中心,跟著感覺走。面對崇尚物質、崇尚快樂、崇尚感覺的民眾,用空洞的道德說教,打動不了人;用政治性的大話,更引起反感。這就是強調「政治思想工作」、制訂《道德綱要》,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

我們怎麼才能啟發民眾的良知追求道德呢?儒家以孝為核心的感恩文化,是寶貴的思想資源,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加以利用。基督教倡導人要愛上帝,上帝看不到。佛學倡導來世幸福,人無從體驗。儒學倡導人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又養育了我們,這是每個人都能認知、感受的道理,因而也容易去做、去行。懂得愛父母,懂得感恩,就會愛一切有恩於自己的人,就會愛妻子、愛兄弟、愛朋友、愛老師,以至愛家鄉、愛母校、愛祖國。因此,愛父母是博愛的起點。一個連生我、養我、育我的父母都不愛,很難想像會愛其他人。所以,對我們的孩子、學生的思想教育,不是從愛黨、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入手,而是從愛父母講起。我建議,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都要進行感恩教育,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祖國、感恩自然。從感恩、知恩到記恩、報恩,啟發、激勵學生的愛心、善心。

現在對孩子的教育成了大問題。據統計,我國累計出生的獨生子女有9000萬。父親、母親、外公、外婆、祖父、祖母都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只懂得索取、不知道付出,只懂得享受、不知道辛苦,只懂得揮霍、不知道節約,只懂得讀書、不知道做人,總之只知道被愛、不知道愛人。一個個成了「小皇帝」,自私自我、目中無人、不講禮貌。孩子還未成年,家長已嘗惡果。不理父母、頂撞父母、忌恨父母十分普遍,打罵父母甚至殺害父母的也時有發生。孩子早戀網戀、離家出走、揮霍無度、結交惡友成為許多父母的夢魘和痛苦。自殺已是15歲至35歲死亡的首要原因。可是,今天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依然不講怎麼做人。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警惕中國「自我」一代的潛在危險》中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中國現在非常重視環境保護,但是教育問題的重要性不亞於環境保護。如果教育不全面發展,數十年後,數以千萬計的聰穎而自我中心的中國人,又將如何同世界相處?」

我們對於儒家傳統文化,不應該再抱虛無主義的否定態度。我國的民眾,沒有宗教信仰傳統、沒有人文主義傳統,卻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傳統。屬於自己的文化,不去挖掘、不去發揚、不去利用,卻要憑空打造精神文明,必然是失敗之舉。今天,我們對孔子只給予形式上的禮遇,而對儒家思想、儒家道德不肯定、不宣傳,更不提倡。新加坡、韓國、日本卻十分推崇儒學,以至中國觀眾從韓劇中學到了自己的傳統文化。這實在讓中國人汗顏又悲哀。這種狀況應儘快改變。

台灣有一個姓蔡的老師,正在義務傳播儒學。他在香港、海口、深圳搞義務教育,我去聽過一課。一個酒店的會議室,裡面坐滿了聞訊趕來的家長和孩子,講的中心議題是《弟子規》,講解如何教育孩子,懂禮貌,愛父母,很生動。每個星期天講一課,一課1.5小時,不收費。這個教師己培養了一批義務授課的老師,聽他們講課的家長、學生越來越多。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我,我們的學校、媒體為什麼不去做呢?我們應該將儒學中的優秀文化,編進教科書,向孩子們講解;並通過媒體,向民眾傳播。傳播道德與幸福同在的幸福觀

對國家來說,經濟是首位。對民眾來說,金錢是第一。這種「物本位」的價值觀,成為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也使中國民眾步入認識誤區,就是有錢即幸福,從而誤導人們不擇手段地追求金錢,不惜損害自己、損害他人、損害自然。其實,有錢是人生幸福的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幸福的全部。人生幸福需要四大要素:一是身心健康;二是情感滿足;三是潛能發揮;四是物質財富。一個人很有錢,但少了前三個要素,就不幸福。一個人錢雖不多,但有前三個要素,也會很幸福。人生幸福的秘訣就是追求物質財富增長的同時,前三個要素也增長而不是遞減,這個道理非常淺近易懂。這就要求一個人在追求金錢時,珍重自己,尊重他人,也就是要講道德。道德使人幸福,不道德一定使人不幸。為了自己的幸福,一定要遵守道德。正確的幸福觀可產生約束自我的精神力量。我們應該向傳教士學習,上帝並不存在,但是有那麼多人信仰;來世的幸福無人驗證,但有那麼多人追求。我們為什麼不能讓民眾相信,無道德即無幸福的真理呢?對自然界不道德,就會受到懲罰;對他人不道德,也會遭到報應。我們需要像傳教士那種赤誠和熱情,「給人指出最持久、最實在、最真實的幸福和快樂,並且向人證明應當寧取這種幸福而不要那暫時的、表面的、騙人的幸福。」

什麼是快樂,什麼是幸福,每個人的選擇,不僅決定自己的命運,還決定國家的前途和人類的未來。金錢幸福觀、物質幸福觀、消費幸福觀造就了現今文明,同時也將葬送現代文明。對物的過度追求,造成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資源枯竭以及精神的喪失和人性的異化。可以說,人類的不幸、家庭的不幸、個人的不幸,都與幸福觀相連。關心人、幫助人、引導人追求幸福,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可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人類的命運,個人的幸福與國家、人類的幸福統一起來。

這就引伸出一個問題,對當今的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怎麼做思想宣傳工作?老辦法、老思路,就是進行各種政治教育,而一連上政治,就使他們厭惡、反感。做思想宣傳工作,一個起碼的前提是讓對象接受,這就要從對象的思想實際出發,而不是從黨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出發。當今的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就是追求金錢、崇尚快樂。從關心他們的前途、命運出發,討論怎麼才快樂、怎麼才幸福,他們感興趣,也願接受。

道德教育的切入點

當今社會一方面民眾迫切需要精神關懷,他們有許多困惑需要排解、需要傾訴、需要解答、需要開導,而另一方面,我們做思想工作,又找不到對象、找不到渠道。這就使得中國人精神障礙越趨嚴重,自殺率越來越高。

目前,中國有嚴重精神病患者1600萬,在疾病排名中已超過腦心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而躍居首位。中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即每2分鐘自殺9人,其中8人未遂。自殺率是國際平均水平的2.3倍,成為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居然沒有一個系統、沒有一條渠道來關心人的精神、維護人的情感,這是社會的缺失、社會的盲點。為此,我國需要建立一套「情感護理系統」,做到精神、情感上發生了問題,有人關心、有人排解、有人疏導。

在我的推動策划下,2005年3月17日浙江省金華市成立了「情感護理中心」。一年來,中心接聽諮詢電話1000多人次,避免了3起殺人惡性事件、1起上訪事件。中心還舉辦了「情感護理走近市民」大型諮詢活動,共有1000多市民參與。「情感護理」開始延伸到社區,鳳翔社區情感護理站成立。初步的實踐表明,這種方式對疏導、撫慰民眾的情感、維護社會安定、構建和諧社會起了積極的作用,被入選2005年浙江省基層宣傳思想工作「三貼近」創新案例。

採取情護理方式,正是新時期做人的思想工作很好的切入點。當著民眾精神、情感發生困惑的時候,也是最需要關心的時候,也正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時候。情感護理採取關愛人的方式容易被現代人接受。幫助人解脫煩惱、擺脫困惑,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碰到的困難或坎坷,從中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幸福觀。

推薦閱讀:

日本在中國東北到底害死了多少中國人
小日本到底小不小?真相可能讓中國人無法高興
1980年中國人生活的老照片,圖2現在已經看不到,圖5比賓士牛
中國人怕什麼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讚美月亮?

TAG:道德 | 中國 | 中國人 |